颜回:和孔子相知最深的弟子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陋巷简居颜回所处的时代,已是中国的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权继续衰落,而且各诸侯国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进而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
“陪臣” 即臣之臣。
如诸侯国的卿大夫对诸侯称臣,对天子则自称“陪臣” ;卿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而言也称“陪臣”。
春秋时鲁国为“三桓”执政(即鲁桓公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持国政),至鲁昭公、定公、哀公时,家臣势力兴起,家臣叛乱屡有发生。
鲁昭公四年(公元前 538 年),叔孙氏家臣竖牛软禁并饿死了叔孙豹,设计杀害了叔孙豹的两个嫡子,拥立庶子叔孙诺。
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 年)季平子立,对家臣南蒯未加礼遇,南蒯便密谋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
” (《左传?昭公十二年》)事泄,南蒯以费叛归齐。
鲁定公五年至九年(公元前 505 年至前 501 年),季氏家臣阳虎专政,并把持了鲁国国政。
阳虎之乱是鲁国家臣叛乱中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
阳虎的权势凌驾于“三桓”之上长达三、四年。
阳虎原本为孟孙氏庶支,后为季孙氏家臣,季平子时很受重用。
季平子死,季孙斯(桓子)立,阳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
在处理季平子葬礼上,阳虎与季孙氏另一家臣仲梁怀发生争执。
孔子十大弟子_孔子十大弟子介绍
孔子十大弟子_孔子十大弟子介绍颜渊、仲由、言偃、卜商、曾参、子贡、端木赐、冉雍、冉耕、闵损为孔门七十二贤中孔子的十大弟子。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十大弟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十大弟子介绍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
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初仕鲁,后事卫。
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
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
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
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
”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
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
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
为什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为什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儒宗孔子“诲人不倦”,一生从事文化教育的时间长达数十年。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在众多学生中,颜回最得孔子之意,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颜回好学,能自我改善。
孔子极为好学,他自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博学于文”,也以“文”(他勤奋学习所掌握的《诗》《书》《礼》《易》《乐》等文化知识)教授弟子。
不过,孔门学问中比“文”更重要的“学”,是培养君子德行和进行人伦道德实践,因而孔子强调:“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在孔子看来,道德行为的培养比掌握文化知识更为重要。
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孔子教学内容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学问是德行。
《论语·先进》按照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分科记录了孔门优秀弟子名单:“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个排行榜印证了孔门学问首重德行。
孔子认为学习者的首要任务是改善自身,把自己培养成道德“君子”。
培养德行的正确路径在于能够“反求诸己”。
他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为己之学”是将所学真知运用于自己的生命实践,真实地改善自我;“为人之学”则是以知识技能示人,以之获取功名利禄。
《礼记·大学》概括了儒家的为学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随即指出,达成“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目标的路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孔子评价弟子颜回的下一句
孔子评价弟子颜回的下一句在孔子的诸多弟子中,颜回被誉为是最得孔子心的一位。
他不仅聪明才智,而且品德高尚、操守正直,是孔子心目中的贤人。
然而,颜回在孔子的眼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呢?如果孔子要继续评价他,下一句该怎么说呢?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颜回的一些背景信息。
颜回,字子渊,是孔子的弟子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是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不懈,使得他能够跟随孔子学习,并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和政治家。
颜回和孔子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孔子曾经称赞颜回是“吾之子也”,并叮嘱他要在学术和品德方面尽力而为。
然而,颜回在孔子的眼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颜回的学问虽然很高,但是他的才气却不够出众。
在一次与其他弟子的辩论中,颜回败给了孔子的另一位弟子曾参。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是:“回也不愧为吾之弟子,鲁国有三杰,而回为一焉。
可谓知之矣。
然汝其勉之!”。
这句话虽然表扬了颜回的学问,但也暗示了他的才气不足。
其次,颜回在为政方面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孔子曾经问颜回:“汝知人之难者乎?”颜回回答:“不知也。
”孔子继续问道:“知之者有六,君子不居则失民心;不信则无以立。
”孔子这番话意味深长,暗示着颜回在为政方面的不足之处。
颜回虽然有高尚的品德和操守,但是他似乎缺乏一些为政的智慧和技巧。
如果孔子要继续评价颜回,下一句可能会是:“回之才虽高,而显于众者不多;为政之道虽可慕,而知人之难未能尽熟。
汝其勉之,加强才学,深刻为政之道,方可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
”总之,颜回是孔子心目中的得力弟子,但是他的才气和为政之道还有待加强。
如果颜回能够不断努力,加强自己的才学和为政之道,那么他一定可以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趣谈揭秘孔子在众多的弟子中为什么最喜欢颜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孔子在众多的弟子中为什么最喜欢颜回?
导语: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私立教育的创始人,从孔子开始,平民百姓才有了享受教育的机会。
孔子什么也没有改变,但最终还是留名百世。
作为一个教师,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私立教育的创始人,从孔子开始,平民百姓才有了享受教育的机会。
孔子什么也没有改变,但最终还是留名百世。
作为一个教师,他的身份与其他教师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也有喜欢的学生,有不喜欢的学生。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说,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
可是,这个答案也未必是全对的。
当时的颜回身性格沉稳好学,从来不与他人相争。
并且每次在上课的时候,他都是不会主动举手提问。
但相反的,下课之后的他确实是另一副样子,他与同学们积极谈论,善于发挥,还把上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得非常好。
孔子一开始以为他比较愚钝,后来发现他非常聪明。
有的时候孔子认为颜回是比自己还要贤的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向骄傲的孔子这样高看颜回呢?原因就是,孔子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而颜回则比他更有理想主义。
孔子是用自己的思想想把自己的理想主义加于这个世界,颜回则恰恰相反,他更愿意先用自己来实践这个理想主义。
甚至有的时候孔子对自己的话都持怀疑的态度,可是颜回确是坚决的信从他。
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颜回就是孔子完美的一面。
在《论语》一书中,也能看的出来孔子对颜回的赞赏也是最多的。
但事实上,颜回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太过于死板,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
所以在孔子学术上的一些问题,颜回是帮不上任何作用的。
颜回小孔子多少岁
生活常识分享。
孔子在众多弟子中最喜欢哪个弟子?
孔子在众多弟子中最喜欢哪个弟子?孔子在众多弟子当中最喜欢那个弟子?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颜回。
孔子喜欢颜回主要有如下几个理由:“一是颜回特别虚心,学习领悟孔子思想最到位。
如对于仁的理解即是如此,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二是颜回安贫乐道的行为最符合孔子的要求,成为孔子为其他弟子树立的楷模。
三是颜回学习刻苦,最理解孔子的思想。
”但在这里再补充说明几点。
一、颜回理想最大,追求的境界最高。
颜回问孔子的都是大问题,如“颜渊问为邦”,即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回答便是非常精彩的“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的一段话,表现出孔子对于前代文化精华的精熟与选择的标准。
颜回还问“仁”,孔子回答的是最高标准,即“克己复礼为仁”,而仲弓和司马牛也问仁,孔子回答的不一样,说明对三个人的要求不同,三个人当时水平不同。
颜回这样的学生,什么样的老师都会喜欢。
二、颜回性格特点与孔子很接近孔子意志坚定,有大志向,但为人却比较内敛,因此对比较外向比较张扬的子贡和子路多所批评,即使是赞美也有保留。
唯独对颜回,只有赞美而没有批评。
我认真阅读过有关文献,孔子对于颜回确实非常喜欢。
有时怀疑颜回迟钝,有点愚蠢,但仔细分析颜回的表现,又否定了这种看法,认为“回也不愚”。
颜回非常内敛,曾子曾经赞美他“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一般注释者都认为曾子说的是颜回。
这种品格正是内敛,有高度修养的表现。
什么时候,低调做人也是修养高的表现,也会受到社会的欢迎。
三、颜回最刻苦,修养也最高孔子赞美颜回“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这是极高的赞美与评价。
他赞美颜回“不迁怒,不贰过”,能做到这两点的便是大君子。
在季康子问孔子弟子谁最好学时,他回答的依然是颜回。
颜回追随孔子最坚决,而冉有等人则没有达到全心全意的程度。
冉有曾经说不是不追求老师的“道”,是力量不够,孔子批评道:“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颜回的人物评传
颜回的人物评传孔子得意弟子——颜回个人简介颜回,字子渊,亦颜渊,春秋末期鲁国人(今山东宁阳县),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据说他因病早死。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意思是说:“颜回年仅二十九岁,头发全部白了,而且很早就去世了。
孔子哀痛之至,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弟子,我和学生们就更加亲近了。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从不对别人发脾气(转移自己的愤怒),不重复犯一个错误。
不幸命短而死了,现在也就没了。
我从此就再也没有听说有人喜欢读书了。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人生三个阶段回顾颜回一生,将其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颜回人生的第一阶段,十三岁入孔门,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其学业基本已成。
而后他继续跟随孔子,二十一岁生子颜歆,当其子颜歆五岁时,他还是孔子的弟子。
颜回人生的第二阶段,他追随孔子周游列国,直至他三十八岁,孔子六十八岁,季康子派使臣公华、公宾、公林带着礼品到卫国来迎接孔子一行归国时,才结束了他跟随孔子长达十四年的列国周游。
颜回人生的第三阶段,颜氏之儒的形成。
重归鲁国后,颜回未入仕为官,已年近不惑的他自己讲学授徒,传授儒学六经;通过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了儒家的一个宗派——颜氏之儒。
《韩非子?显学》指出:自孔子死后,儒分八派,“颜氏之儒”是其中的一派。
后世儒学专家大多认为韩非子所说的颜氏之儒,是指颜回弟子在继承颜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学支派。
对孔子一位学生的看法——颜回
说到孔子的学生,大家都知道: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
而在这么多人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颜回了,因为他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
在孔子看来,似乎颜回的所思所想,无一不是值得表示赞赏的。
在短短一部《论语》中,记载的关于孔子对颜回的夸奖,就有十几处之多。
那么,颜回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够受到孔子如此的厚爱,让孔子对其赞不绝口呢?孔子曾很有感慨的评价颜回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回有君子之道四焉。
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得禄,真于持身。
”由此看来,正是颜回的苦学勤奋以及慎思、为孝品德,才使得孔子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高度评价颜回。
在这里,孔子主要对颜回全身心投入又善于反躬思考的学习方法给予了赞赏性评价。
但全然如此吗?要知道,在孔子的学生中,比颜回有才能的还有很多。
孔子门下最出色的弟子,甚至可以说青出于蓝的弟子——子贡。
子贡本来与颜回一样,非常贫困,甚至比颜回还要贫困,可是他不接受命运的安排,通过经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了富甲一方的人物。
他的事迹被司马迁写入了《货殖列传》。
子贡还是一名成功的纵横家和外交家,即使是孔子在这方面也要甘拜下风。
子贡还是一名成功的政治家,他在从政后升至齐国大夫的高位。
即使在论语一书当中,子贡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他也是除孔子之外对儒家学派的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
然而,孔子却并没有中意子贡,甚至对子贡多有贬斥之意。
所以孔子对颜回的偏爱,必然还有其他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知道,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诸侯割据争霸的时代,当时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纷争,于是各学派对当时的社会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总结出了自己的学说。
但孔子的思想是“仁”、“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这在当时肉弱食强的社会里是条不顺应发展的主张,因此在当时并不为各诸侯所接受。
尽管孔子曾非常自信地宣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颜回励志故事一孔子收徒,有教无类,不问贫富,只要认学,他都招进门里。
颜回初见孔子时,不过是个十岁多的小孩,他个头矮小,衣衫简陋,面黄肌瘦,但他的额头却出奇的高,向前凸着,双眼深凹,炯炯有神,透着机智、聪慧。
颜回向孔子三拜磕了仨头,就算成了孔门弟子了。
颜回初见,并没有给孔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孔子渐渐发现,在弟子之中读书最用功的就是颜回,而且很少提问,只是瞪着一双打眼像贪食般地听孔子讲经受业。
放学了,弟子们都回家吃饭了,颜回总是最后一个走,饭后又第一个来到学堂,然后就捧卷诵读。
时间长了,孔子就觉得奇怪了,颜回为什么回家吃饭这么快?这一天,孔子派人偷偷跟随颜回,看个究竟。
原来,颜回家住东关的贫民区。
平时,颜回的父亲在城外种地,不回家吃饭;颜回的母亲又在外给人帮工,也不回家吃饭。
这样,颜母每天走时给儿子做一锅菜汤。
颜回回到家也不管凉热,拿起竹筒做成的饭碗,舀出菜汤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拍拍胀起的肚皮,乐滋滋地拿上包,往学堂跑去。
孔子派人观察了几天,天天如此。
孔子听了回报非常怜悯,又十分叹服。
于是说了收在《论语》上的这段话:"一箪食,一瓢水,居陋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后来人们把颜回居住的街称为"陋港街",把颜回当年吃水的井叫做"陋港井",还在井上修建了"颜乐"亭,以追念颜回这种贫贱不改志向的德行。
二颜回家贫,平时又不善言谈,更使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他,有时还借故侮辱他。
颜回从不和这些同学计较,只是一门子用功读书。
一天,有个同学的铜方圈丢了,就怀疑是颜回偷了。
虽然大家都在颜回面前旁敲侧击,颜回依然镇静自若,不理不睬。
这样,同学们更加怀疑是他偷的了。
这天放学,同学们都到孔子面前说颜回偷了铜方圈,开始孔子不信,可告状多了,孔子就生气了,没想到自己门下竟会出现偷儿,就要把颜回赶出学堂。
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 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本文导读:颜回是一代大儒,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可以说颜回是符合儒家标准的大贤,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是孔子的崇拜者,是能够将孔子的儒家理论学以致用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孔子才最喜欢颜回,甚至开玩笑说,如果颜回家里富裕的话,愿意给颜回做一个管家,可见对其喜爱。
颜回画像说到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一个需要说的就是,颜回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正是因为聪明所以对于孔子教授的理论没有任何疑问,能够完全的吃透,所以从来不提问,甚至孔子都怀疑颜回是不是非常愚笨,不会提问。
但是经过观察,孔子消除了自己的疑虑,原来颜回完全可以做到活学活用的,所以颜回死后,孔子大哭,再也没有像颜回那么好的学生了。
颜回又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
孔子评价其“一箪食一瓢饮,身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完全不被贫困的生活所困扰,只要是能够每天有所学,每天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精神愉悦。
颜回又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颜回输冠在颜回明明知道自己没有错的情况下,还是毫无异议的将自己的帽子送给了别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对孔子的尊重,即使是心里有疑惑,也不去拂逆自己的老师,这一点现在的很多人都做不到。
颜回是一代大儒,是一个贤德的人,从上面的几个方面就可以见到一斑,颜回的生活态度是使得现代的很多人学习的。
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首,颜回一生都在追随孔子,而孔子对颜回的感情也超越了一般的师徒关系,两个人可以说是心智相通的忘年交也不为过。
能够入得了孔子的法眼,颜回可以说绝非平庸之辈,颜回的思想境界是非常高的,不仅仅可以将孔子的思想吃透,还能够活学活用,可以说天分是非常高的。
颜回与孔子画像《庄子-大宗师》记载了关于颜回的一个小故事,一次颜回跑来对孔子说,我进步了,老师,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
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
颜回和孔子的故事
颜回和孔子的故事颜回,名子渊,字子渊,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之一。
他年轻时就很聪明,有着敏锐的思维和卓越的才华,因此备受孔子的器重。
颜回虽然早逝,却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故事,他与孔子之间的师徒情谊也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颜回与孔子相遇是在孔子四十岁的时候,当时颜回还是个年轻的学子。
他向孔子请教问题时,总是能够深入探究,不断追问,使孔子都感到十分惊讶。
孔子对他的刨根问底很是欣赏,便收他为徒,传授他各种知识和道理。
有一次,颜回问孔子,“弟子观于夫子,亦知其不足矣。
夫子,何为不足?”孔子回答说,“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
我未能使我弟子足以当之。
”颜回听后,默不作声。
颜回的这个问题,让孔子深思不已。
他明白颜回的意思是要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培养出足以胜任文武之道的学生。
孔子在思考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颜回的这个问题,成为了孔子改进教学方法的契机,也让他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
颜回还有一次向孔子请教,“夫子无能而弟子不足,何也?”孔子回答说,“夫子之道,深矣,而弟子之行,可也。
”颜回听后,仍然不说话。
颜回的问题,让孔子明白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之间的差距。
孔子开始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学习和领悟道理。
他也更加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出真正有德有才的学生。
颜回的问题,让孔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他更加努力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
他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品德修养,也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行动和表现。
颜回的提问,成为了孔子改进教学方法的契机,也让他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
颜回和孔子之间的师徒情谊,不仅是一段师生之间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升华。
颜回虽然生命短暂,但他留下的故事和精神,却一直影响着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
颜回和孔子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师生之间的情谊,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颜回画像“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未闻好学者也。
”这是《论语》中孔子对一个叫颜回的学生的赞誉。
在颜姓家谱中,第一个姓颜的小邾国首任国君颜友,并没有被尊称为第一世祖,这个荣誉落在了颜回身上。
直到现在,如果某个颜姓人告诉你,他是颜姓第多少代人,就是从颜回开始算起的。
身居陋巷求学孔子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字渊,又称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
颜回生活的时代,不但周天子的王权衰落了,各诸侯国的公室也衰落了,连昔日的贵族世家也跟着衰落了。
鲁国的颜氏家族一向是贵族,但到了颜回的父亲颜无繇(颜路)时,颜家表面上是贵族,颜无繇也有卿大夫的头衔,但家境已很寒酸,住在陋巷里,田产只有城外的50亩地和城内10亩苗圃。
现在看来,有60亩地的人是土豪,但在那时,这点田产一年的产出都不如现在几亩地的收成。
靠这点收成要养活一大家人,你去试试看。
颜无繇比孔子小6岁(《孔子家语》中说小16岁),孔子开始收学生讲学时,就拜入孔子门下,成为孔子的早期学生之一。
那一年,颜回出生了。
13年后,颜无繇把13岁的颜回送到孔子门下求学。
孔子第一次见到颜回,发现这个孩子个头矮小,穿着俭朴,面黄肌瘦,额头高得出奇,往前面凸着,两眼深凹,但却很有精神。
孔子问他,他简单回答几个字,不问他,他就不开腔不出气。
这个娃娃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忠厚老实,孔子对他的印象并不怎么深刻,觉得他有些愚鲁。
但孔子很快发现,他走眼了。
颜回虽然是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但却是读书最用功的,天资也聪慧。
每次讲学,颜回都听得非常认真,虽然很少提问,但孔子知道,他把自己讲过的东西都装进了脑子。
孔子还发现,每天中午放学后,学生们回家吃饭,颜回总是走在最后一个,但又是来得最早的一个。
孔子很是奇怪,派人悄悄跟着颜回,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颜无繇白天要到城外种地,妻子要去打工,两人中午都不回家吃饭,就在早上煮一锅菜汤,作为颜回的中午饭。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陋巷简居颜回所处的时代,已是中国的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权继续衰落,而且各诸侯国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进而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
“陪臣” 即臣之臣。
如诸侯国的卿大夫对诸侯称臣,对天子则自称“陪臣” ;卿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而言也称“陪臣”。
春秋时鲁国为“三桓”执政(即鲁桓公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持国政),至鲁昭公、定公、哀公时,家臣势力兴起,家臣叛乱屡有发生。
鲁昭公四年(公元前 538 年),叔孙氏家臣竖牛软禁并饿死了叔孙豹,设计杀害了叔孙豹的两个嫡子,拥立庶子叔孙诺。
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 年)季平子立,对家臣南蒯未加礼遇,南蒯便密谋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
” (《左传?昭公十二年》)事泄,南蒯以费叛归齐。
鲁定公五年至九年(公元前 505 年至前 501 年),季氏家臣阳虎专政,并把持了鲁国国政。
阳虎之乱是鲁国家臣叛乱中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
阳虎的权势凌驾于“三桓”之上长达三、四年。
阳虎原本为孟孙氏庶支,后为季孙氏家臣,季平子时很受重用。
季平子死,季孙斯(桓子)立,阳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
在处理季平子葬礼上,阳虎与季孙氏另一家臣仲梁怀发生争执。
颜回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颜回有哪些优秀的品质颜回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得到老师夸奖最多的学生,也是追随孔子时间最长的学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首,孔子毫不吝惜的将“仁”和“贤”归于颜回,可以说评价之高在其弟子中是绝无仅有的,颜回也得到了历代的统治者的推崇,颜回虽然是生前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死后却是荣宠万千,让人慨叹。
颜回首先是一个仁德的人,是一个贤德的人,但是无论是仁德还是贤德都是比较大的一个词语,可以根据一些小事来看其具体的表现,来总结其品质。
首先是知错就改,颜回输冠就讲述了颜回对孔子产生了误会,但是知道自己错了之后,颜回立即对孔子跪拜认错,可见其知错能改,同时孔子评价颜回“不贰过”也说明了颜回知错能改。
另外颜回还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颜回对孔子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见其对孔子的崇拜之情,也可以见其对孔子是尊重的,对知识的学习是刻苦的。
颜回死后,孔子泪流满面地说,再也没有颜回这样的学生了。
颜回是最容易学的学生。
孔子也评价过颜回,说颜回讲课时总是沉默寡言,以为他很笨,但后来发现颜回不仅能领会孔子的精神,还能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天赋非常高。
评价颜回的最著名的一句话现在经常还在人们的口头上传播的就是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的生活清贫,但是却能够做到安贫乐道,不会因为贫困而烦恼,而不愉快。
最后总结一下,颜回是一个称得上是一代大儒的人,是称得上“复圣”称号的人,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贤德、仁德的人。
历史上的颜回究竟是谁颜回,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81年,字子渊,又称为颜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曲阜,是所有弟子中孔子评价最高的弟子,不仅仅称赞颜回“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的文人和统治者也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生前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潦倒,死后却荣宠万千,不禁让人感叹。
孔子的弟子有谁他们对孔子有什么影响
孔子的弟子有谁他们对孔子有什么影响孔子的弟子有谁?他们对孔子有什么影响?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提出的“仁者爱人”的思想为中国的社会和道德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孔子不仅仅是一位独自创造出这种思想的人,他也有很多有才华、有影响力的弟子。
在孔子的长期教育下,他们一起探讨了许多问题,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孔子的弟子们也是传播了孔子思想的重要人物。
然而,孔子的弟子有很多人,这里所列举的是其中一些名字较为知名的。
第一位是颜回。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他非常聪明,也非常有学问。
孔子曾经说过,“回也非仁者也,勇也”。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颜回虽然并非仁者,手段并不总是很高明,但他有非常勇敢的精神,这也是孔子非常欣赏他的原因之一。
颜回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评价,甚至在孔子的意志书(也就是孔子临终前写下的意念)中,也提到了颜回这位弟子。
第二位是子路。
子路是孔子最忠诚的弟子之一。
他本来是个豪杰,后来投身于孔子的门下。
子路不仅有比较深厚的学问,也有很高尚的品德。
后来,他在孔子的教导下,成为了许多诸侯国家的重要官员。
在孔子去世后,子路辞去了官职,并追随孔子的思想走遍天下,传播孔子思想之。
第三位是颜渊。
颜渊是孔子很敬重的学生之一。
他相当儒雅,非常聪明,也很有道德。
孔子曾经提到过颜渊时说道,“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愧”(《论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常和弟子颜回长谈,也不感到他愚蠢。
颜回离开后也会检验自己,所以颜回的大智多谋和高尚品德都让孔子十分称赞。
第四位是曾子。
曾子是孔子最器重的弟子之一。
他非常聪明,而且还非常谨慎。
据说他对自己的身体伤害极度敏感,常常为健康所烦恼。
曾子不仅有着很高的聪明才智,而且有着很高尚的品德。
通过孔子的教导,他变得更加彬彬有礼,变得更加光明磊落。
他很精通孔子的思想,也非常尊重孔子。
最后一位是子贡。
子贡也是孔子的很得意的学生之一。
他虽然很有才华,但却不怎么喜欢学习文化。
《论语》中的颜回形象
《论语》中的颜回形象读过《论语》,颜回的形象总是让人记忆犹新.作为孔子的弟子,颜回在《论语》中并不是描写最多的一个,但却是受到孔子赞赏最多的一个。
孔子将自己的弟子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进行了分类.其中颜回列德行科第一,在孔门弟子中备受青睐.他在《论语》中被称为“子”,孔子称赞他的话很多,这就确立了他是孔门第一大弟子的地位.自唐太宗以来,历代帝王多次对颜回予以封赠,这就又使得颜回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一、好学聪慧在《论语》中,颜回受到老师的赞赏最多的地方在于他的好学精神,对于学习从不感到疲倦和满足.在上千弟子中,孔子独称赞他“好学”,而且认为除了颜回之外再没有听说好学的人。
这在《论语》中反复出现.如在《雍也》篇中,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又如在《先进》篇中,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的“好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学无止境的追求精神。
“吾见其进也,吾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孔子说颜回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并没有懈怠放松过。
《庄子》里记载他跟随孔子达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庄子·田子方》)的程度,因此,其学业提高很快。
子贡叹服地说:“夫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孔子家语》).二是现在学习态度的庄重上,孔子讲课时,他专心致志,认真听讲,从不懈怠,不放过每一个问题.孔子对此倍加赞扬,《论语·子罕》:“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意思是说,听孔子讲学始终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论语·颜渊》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与孔孟或其弟子有关的故事
与孔孟或其弟子有关的故事
标题:孔孟及其弟子的故事——以颜回尊师重道与子路英勇担当为例
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孔孟之道影响深远,其弟子们的言行举止,更是传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下面将以孔子的两位杰出弟子——颜回和子路的故事为例,展示孔孟之道在实际生活中的生动体现。
一、颜回尊师重道的故事
颜回,字子渊,是孔子最为推崇的弟子之一,被誉为“复圣”。
他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儒家尊师重道的精神风貌。
相传,颜回生活清贫,但他对学问的追求却矢志不渝,对孔子的尊敬更是无人能及。
即使在困苦的生活环境中,他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专注于学业,对孔子的教诲始终虔诚接受,从不懈怠。
孔子曾称赞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便是颜回尊师重道,安贫乐道精神的最佳写照。
二、子路英勇担当的故事
子路,姓仲,名由,性格刚烈,行动果敢,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
他的故事彰显了儒家积极入世、勇于担当的价值观。
《论语》中有记载,鲁国发生内乱时,子路正任职于卫国大夫孔悝家。
尽管身处险境,但子路并未退缩,他毅然决然地冲入战乱之中,试图拯救孔悝。
虽然最终不幸牺牲,但他的英勇行为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孔子听闻此事后,虽悲痛不已,但也深深赞许子路的行为,称其践行了士之为士,“见危授命,临难不惧”的大丈夫气概。
总结起来,颜回和子路的故事,既展示了儒家学派尊师重道、修身养性的内在修养要求,也体现了他们积极入世、勇担社会责任的外在实践精神。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孔孟之道的文化内涵,更成为后世学子们学习和效仿的道德楷模。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_孔子谓颜回曰有何典故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_孔子谓颜回曰有何典故孔子的弟子多达3000人,但孔子最喜欢的弟子却是颜回。
颜回去世,孔子悲痛万分,忍不住哀叹:“噫!天丧予!天丧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最喜欢的弟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谓颜回曰有何典故颜回是春秋时期的人,他14岁就跟随孔子,跟他学习各种为人之道和知识。
并且他自己很争气,成为了孔子的最得意的学生,在这么多弟子当中,孔子对他的称赞可以说是最多的,说他是个好学的人,也是一个“仁人”。
因此后世对颜回的赞扬依旧是络绎不绝,后世的君王或文人都尊崇他为颜子。
说起这一对师生,就不得不提一下,孔子曾跟颜回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孔子说:“颜回啊,你先过来。
你想想你家境比较低微,为什么就不去做官,然后以弥补家用呢。
”颜回回答道:“对于做官这件事情,我一点儿心思也没有,城郭外面我有50亩田地,我可以用来耕种粮食;在城郭内部的40亩田地,我们可以养殖蚕和种植麻;我有着自娱自乐的方式,那就是波动鼓琴,并且夫子你跟我说的那些道理足以让我感到愉悦,我又为何非得要去做官呢。
”孔子听了他的回答之后,先是变了一个脸色,说:“说的实在是好啊,我知道这是你心愿。
我听说善于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益来使自己劳累;那些安闲自得的人,知道自己已经失去很多东西,但是也不会觉得有丝毫的畏惧;注重自己内心修养的人,不会因为自己不做官而感到惭愧。
这样的话我曾说了很多次,但是在你的身上我才是真正的看到,让我有了收获,可喜可贺。
”颜回简介颜回,字渊,或者子渊,所以又称为颜渊,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81年,现在山东曲阜人,十四岁的时候入孔子的门下学习,在其后的25年里颜回一直追随着孔子,直到其三十八岁才由于生活所迫独自开堂讲学,收获一点微薄的收入维持家用,可以说起一生都是非常清贫的,颜回十三岁入学,史书称其六年学业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但是出于对老师的崇拜和对儒家学问的痴迷,颜回一直追随着孔子。
在其完成学业之后有短暂的时间西游至卫国,并且经由卫国去宋国迎娶戴氏,与戴氏完婚后在其二十一岁的时候生下了儿子颜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回:和孔子相知最深的弟子作者:李如密来源:《江苏教育》2015年第02期【摘要】颜回是孔门众弟子中和孔子相知最深的弟子。
孔子对颜回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颜回的直接个别化教育,二是经典有趣的“三人行”——颜回在讨论中受教育,三是孔子以颜回作为教育其他弟子的榜样。
【关键词】颜回;孔子;教育艺术;相知【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3-0028-05【作者简介】李如密,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7)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论、教学艺术论的研究。
在春秋末期,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共同创造了中国教育史的辉煌,在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实践中所凝结的教育智慧与教育艺术非常丰富,特别值得今天广大的教育者们深思。
世传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每个弟子受教育的过程中,都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给人深刻的启示。
如若做个系统的梳理,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即以孔子对颜回的教育作为系列探讨的开始,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与指正。
一、颜回的生活史、形象及成就孔子的弟子颜回家住鲁国都城内“陋巷”,过着“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刚到“自行束修”的年纪就被父亲颜路(孔子早期弟子)送入孔门私学,始终追随孔子,周游列国时伴其左右,归鲁后亦未入仕,四十一岁即英年早逝。
孔门弟子众多,其中那个一眼望去年少发白[1]、沉默寡言、神情淡定、聪慧乐观的即是颜回。
孔门私学共四科,各科均有高足弟子。
《论语·先进》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其中“德行”科排为第一,而颜回高居“德行”之首,可见其在孔门的特殊地位。
后世称为“复圣”,其道德形象影响深远。
二、孔门问对——孔子对颜回的直接个别化教育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论语》记载孔子师徒之间的对话,常常是“戏笑婉转,极文章之妙趣”,从而使“两千五百年前圣门师弟子之心胸音貌,如在人耳目前”[2]。
日本学者井上靖也说:“如果把舞台置于春秋乱世这个大时代背景,再让孔子一行登台表演,那么孔子、子路、子贡、颜回以及其他弟子都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符合历史时代的风貌与姿势出现在观众面前。
而在这历史中产生的孔子言论以及孔子与弟子的问答就必然具有活跃的生命力。
”[3]孔子对颜回的直接个别化教育就是以师生问对的形式展开的。
1.问仁《论语·颜渊》载: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是一次关于道德修养的师生对话。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据杨伯峻《论语字典》统计,在《论语》中,“仁”字共出现109次。
但这一思想的内涵是异常复杂的,即便聪慧如颜回者,亦是有疑问的。
颜回作为高足弟子,一问便问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可见这是很有深度的一问。
孔子的回答内涵丰富,先是概括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明确“仁”和“礼”的关系,以礼述仁的方法有助于从礼入手去把握仁;紧接着又对其社会价值作了进一步的引申性诠释:“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然后落实到“仁”的实践,启发颜回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将“仁”与个人修养联系起来。
孔子的答问真可谓层层深入、循循善诱!颜回自然深深领会老师的教诲,明了“克己复礼”是“仁”之“纲”,但为了更好地实践“仁”,就再追问其“目”。
孔子对“目”的阐述具体而全面:“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是说人的“视”、“听”、“言”、“动”均应符合“礼”的规范,但孔子却分四次重复使用“非……勿……”的表达方式强调了“礼”的重要性,足以令听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果然,颜回不仅明了了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且当即表态“请事斯语”,即愿意去身体力行。
在这次师生关于道德修养的对话中,孔子强调了“为仁由己”,颜回表态“请事斯语”,表明“仁”的道德修养决不是简单的知识授受,解决认识的问题,而是践履力行,涉及“视”“听”“言”“动”全方位的修养。
颜回对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艺术获益匪浅、称赞有加。
《论语·子罕》载:“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其大意是:颜回曾感叹地说:老师的道,越抬头看,越觉得它高明,越用力钻研,越觉得它深奥。
看着它似乎在前面,等我们向前面寻找时,它又忽然出现在后面。
老师的道虽然这样高深和不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知识来丰富我们,提高我们,又用一定的礼来约束我们,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已能够独立工作。
要想再向前迈一步,又不知怎样着手了。
其中,“循循善诱”是对孔子启发式教学艺术生动而准确的概括,而“欲罢不能”则是颜回等弟子在孔子引导下产生的学习状态的形象描述。
2.问为邦《论语·卫灵公》载:颜渊问为邦。
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这是一次关于政治理想的师生对话。
颜回虽然终生未有出仕,但对于“为邦之道”也是非常关心的。
对于颜回的问题,孔子这样回答:“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
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巧言谄媚的人。
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巧言谄媚的人太危险。
”据研究,夏代的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殷代的车子朴实适用,周代的礼帽华美,《韶》乐优美动听[4]。
孔子推崇的这些都是在治理国家中谨遵礼制思想的具体表现,但又不拘泥古法,而是择优而为。
并且特别提醒要“禁绝郑国的乐曲,远离巧言谄媚的人”,因为在他看来,“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巧言谄媚的人太危险”。
孔子以礼乐治国是其政治理想,但对颜回谈得如此具体细致,则足见不是泛泛而论,而是从“实战”出发的。
对于“郑声”和“佞人”的认识,实属个人经验中特别深刻的,对自己的弟子问为邦时特别加以提醒,是希望对方对此需特别警惕,否则后果将非常严重。
至于颜回怎样考虑“为邦”的,在此处没有提到。
好在另一处记载弥补了这个不足。
据《孔子家语·致思篇》载:子路、子贡、颜回陪老师向北游览到农山,孔子让弟子各言其志。
勇武的子路以攻伐杀敌为志,善辩的子贡以游说纾难为志;颜回则说:“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意思是:我听说熏草与莸草不能藏在同一个容器当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同类。
我希望得到圣明君主来辅佐他们,向人民宣传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德行),用礼乐来教导他们,使百姓不修筑城墙,不逾越护城河,剑戟等武器改铸成农具,平原湿地放牧牛马,妇女不因丈夫长期离家而忧虑,千年无战争之患,那么子路就没有机会施展他的勇武,子贡也没有机会运用他的口才。
颜回的“为邦”思想得到了老师孔子“美哉!德也”的赞叹。
三、经典有趣的“三人行”——颜回在讨论中受教育颜回与子路曾同时受教于孔子。
颜回少孔子30岁,子路少孔子9岁,颜回与子路年龄相差21岁。
颜回文质彬彬,子路则勇猛粗鲁。
因为颜回与子路在个人性格与修养等方面对比鲜明,故孔子与颜回、子路在一起言志论道,就构成了经典有趣的“三人行”。
《论语》中的有关记载有二:1.师生各言其志《论语·公冶长》载: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是说有一次,颜回和子路侍立在孔子两侧,一场小型“讨论会”就开始了。
孔子首先开宗明义揭示主题为“言志”,说“你们何不谈谈自己的志向呢?”性情直爽的子路率先发言,说“我愿把车马、衣裘与朋友共同使用,即使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
子路是个乐交朋友的人,又豪爽侠义,所以这么说。
然后颜回发言,说“我愿意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
颜回是个注重修养的人,又谦逊内敛,所以这么说。
这时子路突然对老师的志向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发问:“我们也想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也就将自己的“志向”开诚布公地告诉两位弟子:“我希望使老年人能享受安乐,使朋友能信任交往,使年轻人能得到关怀。
”孔子胸怀人生大志,却用最平易的话语说了出来,其境界之高远开阔则令人肃然起敬。
孔子在这次小型“讨论会”上,先是作为主持人,创造平易轻松的气氛,使弟子毫无拘束、畅所欲言。
此后又转为发言人,积极参与讨论,让弟子明确感知老师的志之所向,从而受到教育,也使三个人的“讨论会”达到了高潮。
2.评价扬抑有度《论语·述而》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是说又有一次,三人在一起。
孔子首先开口对着颜回说:“有人任用就入世行道,没人任用就离开隐去,只有我和你能做到吧!”这既是借引为同道知己来表扬颜回,也是借表扬颜回进行“夫子自道”。
子路当即发问:“老师如果要行军打仗,会与谁一起干呢?”因为这是自己最擅长的,所以子路急转话题,期待孔子也能将自己引为同道,结果孔子的回答却出乎意料。
孔子说:“空手搏虎,徒身涉河,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
”语气非常犀利、坚决,说到这儿,或许孔子见子路面露失望之色,遂话锋一转,又说“如果要找的话,那一定是面临任务而谨慎小心,喜欢谋划而做决定的人吧”。
在这里,孔子对颜回的表扬是以引为同道知己的方式进行的,对子路的批评是以指出缺点又明确方向的方式进行的,表现了孔子在深入了解弟子优缺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的高明艺术。
其中一个极容易忽略但特别值得注意的细节,那就是在整个过程中颜回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
因为前面老师将颜回引为同道的话其意有双关,子路偏重于理解为老师表扬颜回,而颜回更侧重于理解为老师表明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与老师有更深的“心灵相通”;后面老师在批评自己的同学,自然不便从中插话,以免比自己年长许多的子路尴尬。
这便是颜回的个性与为人。
四、孔子以颜回作为教育其他弟子的榜样孔子曾多次称赞颜回,由这些话被记录下来并保留在《论语》中可知,孔子在当时是当着众弟子的面说的。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作为老师在和颜回长期交往过程中发现其身上具有许多优秀品质,二是意欲在众弟子中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