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孔子弟子颜回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陋巷简居颜回所处的时代,已是中国的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权继续衰落,而且各诸侯国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进而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
“陪臣” 即臣之臣。
如诸侯国的卿大夫对诸侯称臣,对天子则自称“陪臣” ;卿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而言也称“陪臣”。
春秋时鲁国为“三桓”执政(即鲁桓公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持国政),至鲁昭公、定公、哀公时,家臣势力兴起,家臣叛乱屡有发生。
鲁昭公四年(公元前 538 年),叔孙氏家臣竖牛软禁并饿死了叔孙豹,设计杀害了叔孙豹的两个嫡子,拥立庶子叔孙诺。
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 年)季平子立,对家臣南蒯未加礼遇,南蒯便密谋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
” (《左传?昭公十二年》)事泄,南蒯以费叛归齐。
鲁定公五年至九年(公元前 505 年至前 501 年),季氏家臣阳虎专政,并把持了鲁国国政。
阳虎之乱是鲁国家臣叛乱中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
阳虎的权势凌驾于“三桓”之上长达三、四年。
阳虎原本为孟孙氏庶支,后为季孙氏家臣,季平子时很受重用。
季平子死,季孙斯(桓子)立,阳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
在处理季平子葬礼上,阳虎与季孙氏另一家臣仲梁怀发生争执。
孔子弟子简介
孔子弟子简介孔门弟子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汉高祖东巡祀孔子时以颜回配享,后历代因之。
唐贞观二年(628年)诏称“先师”。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兖国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复圣”。
在曲阜城内建有复圣庙,俗称颜庙。
2、闵损(前536~?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骞。
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而其孝悌之德尤以为人所称颂。
《先进》赞扬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他物资欲望寡少,仕途观念淡薄。
《雍也》载,当季氏请他当“费宰”时,他断然谢绝,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说他“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费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琅琊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为封为“费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闵子”。
3、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国人。
字伯牛。
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
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
因恶疾早逝。
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4、冉雍:(前522~?)春秋末鲁国人。
字仲弓。
品学兼优。
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封国之君(《雍也》)。
后来荀子更敬重他。
《荀子?十二子》称:“下则法仲尼、自弓(即仲弓)之义”,将他和孔子并提。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
颜回的人物事迹
颜回的人物事迹
颜回(前521年-前491年)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庙大成殿四配之首,被称为“複圣”。
他也是孔门十哲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门弟子
中德行修为最高者。
颜回的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的时代,他坚守儒家的仁义之
志和王者之政,被视为“愚儒”和“矫饰”,但他并未因此改变自己
的志向。
他崇尚夏教忠、殷教敬、周教文,希望在衰败混乱的社会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
颜回在学问上非常用功,深得孔子的赞赏。
孔子曾经称赞他:“用之
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悲痛,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家境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以“愿贫如富、贱如贵,无勇而威,
与士交通,终身无患难”自勉自慰。
他主张为人要谨慎,克己,多注
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不应该严以待人。
他与孔子谈论志向时,
曾说我无伐善,无施劳(我希望我不炫耀自己的长处,有功劳,也不
夸耀)。
颜回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自汉代起,他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
时祭孔时独以颜渊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複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複圣”。
山东曲阜还有“複圣庙”。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颜回的事迹,建议查阅历史典籍。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通用5篇〕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篇11、孔子误会了颜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成心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刚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刚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缺乏靠的时候。
2、树德与树怨孔子的弟子子羔,名叫高柴,他在卫国从政期间,曾经对一个人用个砍断脚的刖(yue)刑。
卫国君臣发生动乱的时候,子羔要逃走,来到城门,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
守门的人就是那个曾经被子羔砍断脚的那个人。
那人说:“在那边城墙上有个缺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从缺口过去。
”那人说:“另外那一边有个洞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钻洞逃走。
”那人说:“这里有一间房子可以躲避。
”于是,子羔进入了那座房子。
追兵过去之后,子羔要分开,对那个受刑的人说:“我不能损害国君制订的法令,因此用刑砍断了您的脚。
我如今逃难,这是您报仇报怨的好时候,您为什么还会帮助我逃避灾难呢?”那人说:“砍断我的.脚,本来就是因为我犯了罪,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当初您审讯臣的时候,一开场先根据法律寻找减轻臣刑罚的方法,是想要让臣免于法律的惩罚,这是臣很明白的;在审讯完了定罪的时候,要确定刑罚了,您很庄重伤感,都可以从表情上显现出来,这个也是臣很明白的。
您不是因为私情而要对臣徇私舞弊,只是因为有天生的仁人之心,才会自然而然地这样做。
这是臣要使您逃避灾难的原因。
”孔子听说之后说:“擅长做官吏的人,尽力树立起自己的品德;不擅长做官的人,总是会多构成怨敌。
用公正之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大概可以说子羔做到了。
《颜回好学》原文及翻译
《颜回好学》原文及翻译《颜回好学》原文及翻译《颜回好学》出自史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颜回好学》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颜回好学》原文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花白,死的.很早。
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命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⑴回:颜回,又称颜渊,孔子弟子。
⑵尽:全部。
⑶蚤:通假字,通“早”。
⑷恸(tòng):哀痛之至。
⑸自:自从。
⑹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
益:(副词)更;更加。
⑺鲁哀公:鲁国国君。
⑻孰:谁。
⑼为:最。
⑽好:喜好爱好(组词法)。
⑾对:回答。
⑿不迁怒:不转移愤怒。
迁:转移。
⒀不贰过:不重复犯一个错误。
贰:重复。
过:错误。
⒁短命死矣:命短死了。
⒂今:现在。
⒃亡:通假字,通“无”,没有。
启发与借鉴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不迁怒,不贰过”的修养。
“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
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
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
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
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
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
记住了这两点,错误就不会再犯。
颜回简介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享年39岁(据熊赐履:《学统》)。
颜回 简介
颜回简介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宁阳(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人,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去世。
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
《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不幸早死。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
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
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后世尊其为"复圣"。
元文宗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时罢封爵,止称"复圣"。
明陈镐纂清孔胤植重纂《阙里志·弟子职》:"元文宗至顺元年,加赠"兖国复圣公"。
《明史·礼志四》:"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颜回以舜为志。
颜回的人物评传
颜回的人物评传孔子得意弟子——颜回个人简介颜回,字子渊,亦颜渊,春秋末期鲁国人(今山东宁阳县),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据说他因病早死。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意思是说:“颜回年仅二十九岁,头发全部白了,而且很早就去世了。
孔子哀痛之至,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弟子,我和学生们就更加亲近了。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从不对别人发脾气(转移自己的愤怒),不重复犯一个错误。
不幸命短而死了,现在也就没了。
我从此就再也没有听说有人喜欢读书了。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人生三个阶段回顾颜回一生,将其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颜回人生的第一阶段,十三岁入孔门,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其学业基本已成。
而后他继续跟随孔子,二十一岁生子颜歆,当其子颜歆五岁时,他还是孔子的弟子。
颜回人生的第二阶段,他追随孔子周游列国,直至他三十八岁,孔子六十八岁,季康子派使臣公华、公宾、公林带着礼品到卫国来迎接孔子一行归国时,才结束了他跟随孔子长达十四年的列国周游。
颜回人生的第三阶段,颜氏之儒的形成。
重归鲁国后,颜回未入仕为官,已年近不惑的他自己讲学授徒,传授儒学六经;通过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了儒家的一个宗派——颜氏之儒。
《韩非子?显学》指出:自孔子死后,儒分八派,“颜氏之儒”是其中的一派。
后世儒学专家大多认为韩非子所说的颜氏之儒,是指颜回弟子在继承颜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学支派。
孔门三圣之颜回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他是一个勤勉好学,学有所成,品行高尚,一生兢兢业业努力实践孔子学说的人。
对他的记载有几处很值得玩味:
一是孔子说他“不愚”。孔子并没用“敏”、“惠”等字眼,而用“不愚”,说明颜回资质并不特别高。
水又是永恒不变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由水分子构成,H2O是永远不会变的,也就说它具有原则性。这个原则是永远不变的,形式再怎么变,但本质永远不变,万变不离其宗,水分子永远不变。
水是不争的。水能够养育万物,它的功劳最大,但是它却不与万物相争,体现了水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也表现了谦虚、卑下、无为的优良品德。
颜回在学习和弘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的过程中,总是殚精竭思,倾注全部心血,再加上“箪食瓢饮”的困苦生活,这种状况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 年)夏历八月二十三日,一代儒学宗师颜子不幸病逝,给世人留下了永久的遗憾。由于他的家境十分困难,以至 无力按照当时有关礼仪殡葬,最后经他的父亲颜路四处筹措,并在其弟子及同门好友的帮助下,才勉强完成了葬礼。
பைடு நூலகம்子罕第九: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子的弟子颜回(下)
孔子的弟子颜回(下)3、君臣协调、天下安宁的理想社会。
据《韩诗外传》记载:孔子和子路、子贡、颜回师徒四人,一同游于景山,登高四望,顿时精神开朗。
孔子便叫弟子各言其志。
颜回说:“愿得小国而相之。
主以道制,臣以德化。
君臣同心,外内相应。
列国诸侯,莫不从咦尚风,壮者趋而进,老者扶而致。
进贤使能,各任其事。
言仁义者赏,言战斗者死。
”最后孔子极力称赞颜回的志向,说:“圣士载!大人出,小人匿。
圣者起,贤者伏。
回与执政,则由、赐焉施其能哉。
”这段材料可以看出他的社会政治观:第一,他追求的社会理想是,君臣一心,上下和睦,衣食富足,老少健康,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社会;第二,他提出对君主用“道制”,对大臣用“德化”,对下层则是“施仁”,总之是以“教化”来达到他的目标;第三,以什么思想为指导来进行教化呢?在这里他提出了道、德、义、礼、仁等规范为教化的内容。
4、顺从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因素。
一谈到“自然无为”思想,人们自然想到老、庄道家学说。
因为他是以“自然无为”为出发点,同时又把它当成归宿点。
是“自然”第一,“无为至上”,是无为主义。
当然老、庄道家的“无为”思想,表现的最为突出。
但是长时间以来,在人们的思想中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好像只有道家才讲它。
其实不然,仔细一研究,便会发现,在儒家、法家的思想体系中,“无为”思想也都有存在的余地。
如法家著作《韩非子》中,不但有专门解释道家思想的《解老》、《喻老》两篇,而且在《扬权》、《大体》等文中,也大讲“自然无为”思想。
当然他是在承认“法”的前提下讲“无为”的,而且把“无为”当成了君主驾驭群臣、推行法令的手段。
虽然如此,但是法家确实在一定前提条件下,也在讲“自然无为”。
在孔子思想中同样是这样,他虽然强调用仁、义、礼、智等教化办法来达到安定天下的目的,但是在这个前提下,也讲点“自然无为”。
孔子提出了好几个途径来实现“无为而治”:第一,要“为政以德”;第二,是以身作则;第三,是任用贤才。
孔子最著名的四大弟子的简介
孔子最著名的四大弟子的简介
1、颜回:公元前6世纪学者,一生追求理性,孔子曾对他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他也是《春秋》《论语》的作者,有“良言一句三冬暖”之美誉。
2、子路:公元前6世纪学者,他以坚韧著称,以严肃著称,以教学能力著称,是孔子最晚收习的大弟子,其见解教训、哲学思想一举扬名,有“子路秉政”的评语。
3、张仪:公元前6世纪学者,就职“太师”,史书尊他为全国前四大诗人之一,以忠心、乐群而著称,也是《春秋》《论语》的作者之一,现在更有“张仪之乞,可数以陈”的谚语传诵。
4、颜渊:公元前6世纪学者,名“世乡”,最著名的是《中庸》的作者,被称为经学大宗师,细心温文,性情天真,更被誉为“泉渊之贤”,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重要的编年学家。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陋巷简居颜回所处的时代,已是中国的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权继续衰落,而且各诸侯国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进而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
“陪臣” 即臣之臣。
如诸侯国的卿大夫对诸侯称臣,对天子则自称“陪臣” ;卿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而言也称“陪臣”。
春秋时鲁国为“三桓”执政(即鲁桓公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持国政),至鲁昭公、定公、哀公时,家臣势力兴起,家臣叛乱屡有发生。
鲁昭公四年(公元前 538 年),叔孙氏家臣竖牛软禁并饿死了叔孙豹,设计杀害了叔孙豹的两个嫡子,拥立庶子叔孙诺。
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 年)季平子立,对家臣南蒯未加礼遇,南蒯便密谋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
” (《左传?昭公十二年》)事泄,南蒯以费叛归齐。
鲁定公五年至九年(公元前 505 年至前 501 年),季氏家臣阳虎专政,并把持了鲁国国政。
阳虎之乱是鲁国家臣叛乱中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
阳虎的权势凌驾于“三桓”之上长达三、四年。
阳虎原本为孟孙氏庶支,后为季孙氏家臣,季平子时很受重用。
季平子死,季孙斯(桓子)立,阳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
在处理季平子葬礼上,阳虎与季孙氏另一家臣仲梁怀发生争执。
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颜回,原名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也是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
他出身于齐国贵族家庭,从小聪慧过人,对孔子的学说颇有心得。
在孔子的教导下,颜回渐渐成长为一位德才兼备的儒家学者,被誉为“颜渊圣人”。
颜回年轻时,曾经在一次与孔子的对话中问道,“孔子之道,可谓至善至美至圣矣,然而弟子却很难做到。
”孔子听后微笑道,“你若能够一心向善,虚怀若谷,就能够做到。
”颜回心领神会,从此更加励志向学。
在孔子逝世后,颜回继承了孔子的学业,成为儒家学说的传承者。
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是在为政治、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提倡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据史书记载,颜回在为政方面也有着非凡的才能。
他曾在齐国任官,以其清廉正直、公正无私的作风,深受百姓爱戴。
在他的治理下,齐国社会风气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百姓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
颜回的政绩被后人称颂不已,成为了儒家学说的杰出代表。
除了在政治上有所建树,颜回在修身养性方面也是一位榜样。
他勤奋好学,不断钻研经典,修身养性,力求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他常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颜回的一生,可谓是儒家学说的典范。
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了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总而言之,颜回是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勇气,成为了儒家学说的杰出代表。
他的故事将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春秋鲁国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简介,颜回怎么死的?
春秋鲁国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简介,颜回怎么死的?人物生平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
《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庙四配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
”孔子听了很高兴。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
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
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后世尊其为“复圣”。
元文宗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时罢封爵,止称“复圣”。
明陈镐纂清孔胤植重纂《阙里志·弟子职》:“元文宗至顺元年,加赠“兖国复圣公”。
《明史·礼志四》:“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名字由来颜回,名回,字子渊。
《说文》:“渊,回水也。
”《管子》曰:水出于地而不流者,命之曰渊。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
——《庄子·应帝王》或跃在渊。
——《易·乾》“回”与“渊”互训,意思是“回水”,即漩涡激流中的水。
(最新整理)孔子弟子颜回
2021/7/26
14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
<论语>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 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
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 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
面对现实生活,我们应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
实现理想的必备条件.只有一步一步去打拼,才能一点一点向理想靠近.志向越高
就意味着我们要走的路越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耕
耘,总20有21/一7/2天6 会创造出不平凡的功绩.
9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
<论语>
从2021/7/26
8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向是修养的第一步.孔子将立志分为树立个
人理想和树立社会理想两个方面,其个人理想是做一个道德高尚的
人;社会理想则是追求一个和谐的社会;并且他对弟子们关于志向的
培养也是十分重视.
子路的志向很豪迈,十分讲义气.颜回的志向很有仁者风范,非常
<论语>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
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
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
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
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_孔子与颜回故事介绍
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_孔子与颜回故事介绍颜回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1,卒于公元前481,虽然颜回生存在世间的时间比较短,但是颜回却是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之首,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颜回与孔子的故事颜回一生都在追随着孔子,甚至可以说对孔子是亦步亦趋,孔子对其的评价非常高,屡次说“贤哉回也!”汉代之后,颜回被尊为七十二贤之首,在祭祀孔子的时候颜回配享,可见颜回的地位之高,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中既没有任何政绩,也没有留下任何的著作,甚至死后连下葬的资费都没有,之所以能够称于世是因为其高贵的品德。
史书《吕氏春秋》记载了有这样一则关于颜回的小故事《颜回攫其甑》,孔子周游列国走到陈国与蔡国之间的时候,行走在山间,被困,孔子和其学生七天七夜都没有吃到一粒米,颜回去讨米,回来后煮饭,饭熟了后,孔子看到颜回用手从锅内抓饭放进了嘴里,孔子便假装没有看见这件事,等到颜回来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是刚刚睡醒,说自己刚才梦见了先人,自己将干净的饭吃掉之后才给先人吃。
颜回说,不是那么回事,刚才自己看到有炭灰飘到锅内,饭被弄脏了,但是扔掉又很可惜,于是自己将其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于是喟叹:要想了解一个人是多么的难啊,我们都说眼见为实,可是眼睛看到的也会不一定可信,都说应该相信自己的心,有时候自己的心也会不可信。
这则故事说明了看事情不能光看表面,了解一个人是困难的,而了解之后就需要坚定的相信他,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误会。
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孔子对颜回的信赖,他相信颜回是配得上自己的评价“贤哉回也”的,可见颜回的品德是可以为万世楷模的。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有一段时间学堂内总是丢失纸笔,孔子问是谁偷的,大家都说是颜回偷的,于是孔子批评了颜回,颜回自己也不申辩,还是继续的认真学习,本分做人。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孔子觉得颜回不像是会偷东西的人,所以孔子想试一下颜回,于是用红纸包起一锭金子,并且在纸上写道:“天赐颜回一锭金”,并且将这锭金子丢在颜回回家的路上,自己藏在远处观察颜回,颜回见到金子,也见到了纸上的字迹,颜回并没有将这锭金子放进自己的衣兜,用笔在纸上添了一句:“外财不富命穷人”,然后将金子丢在路边,自己走掉了。
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的资料简介
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的资料简介颜回,字子渊,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颜回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颜回生平简介颜回是孔子最出色的弟子,也是孔子手下的七十二贤之首,他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不只是聪明好学也很有古之仁人的风范,所以受到了很多后世读书人的敬重。
如果说子路是对于孔子最忠心的“大弟子”,那么颜回就是继承了孔子思想精华的“真传弟子”,颜回一直恪守着孔子仁义礼教的思想,一言一行都合乎于礼,所以常常受到孔子的称赞。
纵观颜回的一生,他一生的大半时间都跟着孔子东西游走,游走在列国之间,他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写过什么著作,唯一留下的一些言语都收录在了《论语》等书上,他基本上全盘接受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的人尊称为“复圣”。
遍览诸多提到颜回的文献,会发现颜回非常欣赏舜帝的无为而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孔子没有战争人人仁义的理想社会。
可见颜回不只是有着高尚的个人品德,也有着济世救人的高尚情怀。
颜回一生没有做官,在那个礼崩乐坏、儒家思想被不被认可的年代,颜回一直安于平淡,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一箪食,一瓢饮”就能够让他乐在其中,这种坚守本心,不改其志的作为深受后来人的敬重。
颜回从小就聪明过人,因为对于孔子之道了解的更加深入所以很是赞叹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这使得他对于孔子的敬重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师生之情,而是把孔子放在了和上古先贤一样的层次上。
颜回坐忘的故事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首,颜回一生都在追随孔子,而孔子对颜回的感情也超越了一般的师徒关系,两个人可以说是心智相通的忘年交也不为过。
能够入得了孔子的法眼,颜回可以说绝非平庸之辈,颜回的思想境界是非常高的,不仅仅可以将孔子的思想吃透,还能够活学活用,可以说天分是非常高的。
《庄子-大宗师》记载了关于颜回的一个小故事,一次颜回跑来对孔子说,我进步了,老师,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
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
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又跑来跟孔子说,老师,我又进步了。
孔子的弟子颜回
孔子的弟子颜回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在颜回存世的短短四十年里,大部分的时间是作为孔子的学生,那你知道关于颜回的什么?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颜回,希望能帮到你。
颜回的品质颜回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得到老师夸奖最多的学生,也是追随孔子时间最长的学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首,孔子毫不吝惜的将“仁”和“贤”归于颜回,可以说评价之高在其弟子中是绝无仅有的,颜回也得到了历代的统治者的推崇,颜回虽然是生前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死后却是荣宠万千,让人慨叹。
颜回的故事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在颜回存世的短短四十年里,大部分的时间是作为孔子的学生,追随着孔子走在寻求儒家思想实现的路上,颜回没有留下太多的故事,也没有做过官,其言行大多是在记载孔子和弟子言行的《论语》中,用现在世俗的眼光来看,颜回的一生是失败的,因为颜回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维持。
颜回是聪慧的,孔子的大弟子子贡这样说“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正是由于颜回的聪慧,所以对于孔子的思想能够非常迅速的领略,并且能够将孔子的思想记在心中,实践在自己的行为中。
孔子讲学,颜回总是沉默寡言,别的学生都有很多的问题问孔子,而颜回总是顺承老师,不曾提出一点疑问,开始的时候孔子也认为颜回有点愚笨,但是后来观察,看到颜回可以将儒家的思想贯穿在行为中,不禁感叹“贤哉回也!”颜回是忠诚的,颜回的忠诚源自对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的推崇,颜回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由此可见,颜回是孔子忠诚的拥护者,在孔子四处宣扬自己的思想不能够得到应用,陷于荒野,食粮不继的时候,包括子路、子贡在内的很多学生都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坚定的相信孔子的思想。
'颜回也是生不逢时的,如果颜回生活在一个盛世,那么其思想就可以实现。
但是不幸的是颜回生长在春秋的末期,那个时期是一个崇尚武力,权臣当道,想要实现大同社会完全不可能的社会,所以颜回在那个时代是落魄的,即使是名声在外,即使是成为一个名噪一时的大儒,对于其生活质量并不能有任何的改善,所以颜回“身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
颜回的故事——精选推荐
颜回的故事相关推荐颜回的故事 颜回,字⼦渊,春秋末期鲁国曲⾩(今属⼭东)⼈。
⼗四岁拜孔⼦为师,此后终⽣师事之,是孔⼦最得意的门⽣。
下⾯是YJBYS⼩编整理的颜回的故事,欢迎阅读。
颜回的故事 颜回爱学习,德性⼜好,是孔⼦的得意门⽣。
⼀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家布店前围满了⼈。
他上前⼀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嚷⼤叫:「三⼋就是⼆⼗三,你为啥要我⼆⼗四个钱?」 颜回⾛到买布的跟前,施⼀礼说:「这位⼤哥,三⼋是⼆⼗四,怎么会是⼆⼗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 买布的仍不服⽓,指着颜回的⿐⼦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 要评理只有找孔夫⼦,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
孔夫⼦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
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帽⼦)。
」 ⼆⼈打着赌,找到了孔⼦。
孔⼦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就是⼆⼗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师⽃嘴。
他听孔⼦评他错了,就⽼⽼实实摘下帽⼦,交给了买布的。
那⼈接过帽⼦,得意地⾛了。
对孔⼦的评判,颜回表⾯上绝对服从,⼼⾥却想不通。
他认为孔⼦已⽼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学习了。
第⼆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 ? 孔⼦明⽩颜回的⼼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
颜回临⾏前,去跟孔⼦告别。
孔⼦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杀⼈不明勿动⼿。
」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往家⾛。
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
颜回钻进路边⼀棵⼤树的空树⼲⾥,想避避⾬。
他猛然记起孔⼦「千年古树莫存⾝」的话,⼼想,师徒⼀场,再听他⼀次话吧,⼜从空树⼲中⾛了出来。
他刚离开不远,⼀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
颜回⼤吃⼀惊:⽼师的第⼀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吗? 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
他不想惊动家⼈,就⽤随⾝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住室的门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 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
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评析】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
颜回生平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 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 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 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 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
<论语> 而自己却只能是老师讲了一步,他只能知道两步而已.由此可见,子 贡是一个很坦诚也很谦虚的人. 知人者智,自知则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有自知之明的人既能 全面认识自己,又能很好地了解别人,这样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现 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很少注视自己,一双眼睛紧盯着别人,自以为自 己比别人都高明.实际上,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这样的做法是可悲的.
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 国公
,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 圣庙”. 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
的学说都 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 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孔子听了很高 兴。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
<论语> 仁德是有境界的,树立志向是修养的第一步.孔子将立志分为树立个 人理想和树立社会理想两个方面,其个人理想是做一个道德高尚的 人;社会理想则是追求一个和谐的社会;并且他对弟子们关于志向的
培养也是十分重视. 子路的志向很豪迈,十分讲义气.颜回的志向很有仁者风,非常
谦逊,不愿意夸耀自己,四处宣扬自己的功劳.圣人在谈到自己的志向 时说,希望老年人无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到安顿,能够颐养天年;希望人与人 之间都能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再没有欺诈,没有仇怨;希望社会能够关心下一代的 成长,永远爱护下一代.显然,圣人的志向是实现一个充满仁德,十分和谐的社会.
品德高尚的人总是能发现自己的缺点,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应该懂得,赞扬别 人实际上就是肯定自己.做人既不能妄自菲薄,又不能狂妄自负.想要嬴得别人的 尊敬,首先要学会时时刻刻反省自己,学习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人贵在 有自知之明,勇敢地承认自己比不上别人,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
<论语>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 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
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 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 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 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 )让 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 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 从
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
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颜回十三岁入孔门,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其学业基本已成。东汉郎凯说:
昔颜子“十八,天下归仁”。十九岁向宋戴氏求婚,二十岁与戴氏完婚,二十一 岁
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 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 蠢人。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自我修养贵在学习前人的知识理论,在独处的时候能深入 思考,默默去理解并能从中举一反三,这样的人是聪明的.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
<论语>
树立远大的理想是人生成功的起点,然而理想的实现离不开我们的艰苦付出. 面对现实生活,我们应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 实现理想的必备条件.只有一步一步去打拼,才能一点一点向理想靠近.志向越高 就意味着我们要走的路越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耕 耘,总有一天会创造出不平凡的功绩.
(优选)孔子弟子颜回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
颜回生平 颜回(前521~前481年):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都城人 (今山东宁阳鹤山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 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 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 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 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且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知十 ,推知全体,融汇贯通.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能像颜 回那样,刻苦学习,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子贡是一个什么都讲的人,所以孔子在他面前也很随便.一天,孔子让子贡与颜 回做比较,问他们两人谁更聪明谁更强,子贡很谦虚地说自己比不上颜回.子贡认 为颜回学习刻苦,懂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业上常常是事半功倍;
生子颜歆。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
<论语>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 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 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 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评析】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 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