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的海洋》教案5

合集下载

初中三年级下学期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初中三年级下学期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说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简述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电磁波的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养成主动学习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难点: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固定电话之间有电话线连接着,信息是由电流通过电话线传递的。

移动电话之间没有电话线连接,它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当你打开收音机,听到的是电磁波传来的声音;打开电视机,听到的、看到的也是电磁波传来的声音和图像......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所以,要研究信息的传递,就要研究电磁波。

2.揭示课题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呢?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呢?电磁波的波长、频率、波速是什么呢?电磁波还有哪些应用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电磁波的海洋吧。

【新课教学】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演示实验:打开一台收音机,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

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可听到收音机内发出“咔”、“咔”的声音,表明电磁波的存在。

1.电磁波的产生:当导体或电路中的某处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电磁波。

2.类比水波和声波水面振动产生水波,空气振动产生声波。

与水波、声波的形成相似,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产生)电磁波。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移动电话靠复杂的电子线路来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发出电磁波。

虽然电磁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它确实可以给我们传递各种信息。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类比水波: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

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叫做波长。

在某确定位置,1 s内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电磁波的海洋》示范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电磁波的海洋》示范教案

示范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电磁波。

教学难点: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

教具准备:投影仪、收音机、手机、真空杯、干电池、导线。

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方案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飞机上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它们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方案2:观察讨论(上课开始放1 min中央台的电视节目或广播节目)收音机、电视机里的节目从哪来的?(用多媒体放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图片)大家都知道电视塔是用来传递信号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与电台、电视台之间没有线连着,这些节目是怎样传来的呢?我们就到电磁波的海洋里去遨游一番吧。

方案3:实验你知道手机是通过什么来传递信息的吗?演示如图,将手机设置为“来电铃声”放在玻璃罩内,然后用抽气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用别一手机拨打,可以接通,但听不到铃声,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推进新课一、电磁波的产生演示实验: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并上下振动,可以看到,水面上有一圈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了水波。

电磁波:演示实验:取一台中波段收音机,用调谐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开大,然后让电池的一极与锉良好接触,另一极连接一根导线,拿着线头在锉上滑动(如图),这时收音机会发出“喀喀”的响声。

提问: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②在什么情况下收音机会发出“喀喀”声?③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现象。

总结实验得出结论:迅速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传播1.提问:声音的传播有什么规律?设计实验:电磁波在液体、真空中能传播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自行提出需要什么器材,也可以使用教师准备的手机、真空罩等用具到讲台上边解说边演示。

【人教版】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一. 教材分析《电磁波的海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和传播条件、电磁波谱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电磁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学习电磁波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九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学知识,对电荷、电场、磁场等概念有一定了解。

但电磁波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电磁波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和传播条件。

2.掌握电磁波谱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对电磁波现象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电磁波谱及其分类。

3.电磁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采用分类法,让学生了解电磁波谱及其分类。

3.采用实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电磁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关于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电磁波谱及其应用的图片和动画。

2.实验器材: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3.实例资料:电磁波在通信、医疗、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电磁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图片,如手机、电视、无线网络等,引发学生对电磁波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电磁波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2. 呈现(10分钟)介绍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如电场和磁场的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等。

通过动画展示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磁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4. 巩固(10分钟)讲解电磁波谱及其分类,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教案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教案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教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许多版本的旧教材中都是选学内容,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教材充分挖掘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趣味性、实验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体现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思想。

相比之下,旧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概念的引入上比较直截了当;新教材则更注重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电磁波产生、传播、应用
四、教学难点: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六、教学准备
电视塔图片、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导线、电池、学生收集的资料、投影仪和课件。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的产生
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2.波速:c=fλ
3.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
c=3×108m/s
八、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深厚的了解和热爱。

我一直在寻找创新和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学习,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实践活动为主线,让孩子们在操作和体验中学习。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实验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电磁波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难点: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和传播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磁波演示仪、实验器材、PPT课件。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电磁波小故事,引发孩子们对电磁波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利用PPT课件,简单介绍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动手操作,观察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4. 成果分享:每组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大家共同讨论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5. 创意环节:让孩子们用彩纸、画笔等材料,创作一幅关于电磁波的画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难点: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和传播规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对电磁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

但在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时,部分孩子表现出困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形象、生动地解释这一概念,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同时,开展电磁波主题的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成长。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始终秉承着关爱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人教版-物理人教版教案21.2 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物理人教版教案21.2 电磁波的海洋

《电磁波的海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会用c=f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悉可以人为获得电磁波。

培养学生想像与实践结合的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的大家族;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深入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

【教学难点】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用具】电视塔图片、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导线、电池、学生收集的资料、投影仪和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电视节目、通过收音机听音乐、手机通话,这些信息都是如何传递的?信息都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

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二、探究新知(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连续调节台灯亮度旋钮导线时断时续接触电池的一极收音机:发出“喀喀”声。

多媒体播放电磁波产生的视频。

木棍在水面上振动会产生水波;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

当导体或电路中的某处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在该处就会产生一种电磁振荡,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电磁波。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水波波峰:在一列水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波谷:在一列水波中,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波长: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

频率:在某确定位置,1s内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

波速:波向前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之比。

它是用来描述波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

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吗?实验演示: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入真空罩中,拨打这个手机的号码,手机有反应吗?结论: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馈。
-设计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和特长,设计分层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利用实验、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设计小组讨论、分享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应用实例,如手机、电视、雷达等,引起学生对电磁波的探究兴趣。
(2)探究电磁波的概念与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了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波长、频率等概念。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通过课后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电磁波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电磁波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4.学习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过程,了解天线、馈线、接收器等基本组成部分。
5.能够运用电磁波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电视、手机、雷达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磁波的性质和传播规律,培养科学思维。
2.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波的传播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1.2 电磁波的海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1章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本节课主要讲述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 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3. 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难点:电磁波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利用电磁波的设备?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1.2节内容,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3. 课堂讲解:(1)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3)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个无线电波的频率为200MHz,求其波长和速度。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讲解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已知一个电磁波的波长为1m,求其频率和速度。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答案。

6. 课堂小结:7. 板书设计: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产生: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传播: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应用: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8.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第21.2节内容,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教案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许多版本的旧教材中都是选学内容,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教材充分挖掘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趣味性、实验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体现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思想。

相比之下,旧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概念的引入上比较直截了当;新教材则更注重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电磁波产生、传播、应用
四、教学难点: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六、教学准备
电视塔图片、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导线、电池、学生收集的资料、投影仪和课件。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的产生
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2.波速:c=fλ
3.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
c=3×108m/s
八、教学过程。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教案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教案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教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许多版本的旧教材中都是选学内容,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教材充分挖掘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趣味性、实验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体现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思想。

相比之下,旧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概念的引入上比较直截了当;新教材则更注重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三、教学重点:电磁波产生、传播、应用四、教学难点: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六、教学准备电视塔图片、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导线、电池、学生收集的资料、投影仪和课件。

七、板书设计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一、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传播1.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2.波速:c=fλ3.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c=3×108m/s八、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电磁波的海洋1.了解电磁波的发生和传达。

2.知道光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达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电磁波的发生和传达。

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一、创设情形明白目的上课末尾放1 min中央台的电视节目或广播节目。

收音机、电视机里的节目从哪来的?手机是如何完成接打的?用多媒体放西方明珠电视塔的图片。

这张图片是上海西方明珠电视塔,大家都知道电视塔是用来传递信号的。

那效果又出来了。

收音机、电视机和电台、电视台之间没有线连着呀,这些节目是怎样样传来的呢?这堂课我们就到电磁波的陆地里去遨游一番吧。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的经过阅读课本,完成名师学案的〝知识储藏〞局部的内容。

先生回答后,师生共同修订答案。

三、协作探求达成目的电磁波的发生(一)什么是电磁波?依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各小组来引见一下你们所了解的电磁波。

各小组互动,展现课前预备的有关资料。

经过各组的引见,我们初步了解了电磁波,但你知道电磁波是怎样发生的吗?(演示实验:翻开收音机的开关,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

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左近。

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

)大家听到了什么声响?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让我们用曾经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实验中,导线与电池接触、断开的瞬间使电流迅速变化,这样,不时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出现就构成了电磁波。

电磁波被收音机接纳到就出现了这样的声响。

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到它,但它确真实帮我们传递着信息。

小结: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发生)电磁波。

(二)普遍地运用于生活、消费以及国防,如电视、、雷达。

(展现PPT相关内容)先生完成〝稳固新知知识点一〞的内容。

1.以下电器不是应用电磁波任务的是( A )A.B超B.手机C.电视机遥控器D.微波炉2.关于电磁波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D )A.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发生电磁波B.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靠电磁波传递信号C.微波炉是应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D.太阳光不是电磁波3.课本中有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翻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缩小。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3.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及光就是一种电磁波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磁波产生实验,并从实验现象中得到结论,调高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总结的能力2.通过课前上网查阅有关电磁波应用的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及收集整理筛选信息的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热爱学情分析电磁波是很抽象的,学生缺乏对它的直接感知,但同学们之前学习过声波,所以教学时用水波,声波类比电磁波,使其形象化。

更容易被学生理解。

同时电磁波的应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难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我淘到了一个宝贝,大家请看。

有些同学想,这有什么稀罕,不就是一只灯泡吗?这可不是普通的灯泡。

我们一起来看下它的神奇。

师:现在灯泡发光情况是?生:没有发光。

对,关着的。

我来打开它。

果然亮了,而且我还可以选择它的发光颜色。

不仅如此,我还可以设定它的关闭时间。

(比如一分钟之后自动熄灭)。

这样,晚上睡觉时我们不需要手动关灯了,它到时会自动关闭。

师:同学们思考,小小的一部手机是如何控制灯的颜色及通断?它是如何办到的呢?(注意:手机控制灯泡发光这一段最好投影到大屏幕上,会更直观)生:电磁波对,电磁波!手机以电磁波作为载体发出指令,灯泡接收电磁波,并执行指令。

事实上,通过发射或者接收电磁波,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设备都可以远程控制工作。

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下。

师:同学们看完这个短片之后,有什么感想呢?生:电磁波很神奇,通过它,我们可以远距离遥控,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事实上,电磁波不仅应用在家庭生活中,在通信,医学,军事上都有广泛应用。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电磁波的海洋来领略它的神奇。

二、新课学习师:同学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应用到电磁波?生:电磁炉,收音机,电视机,手机,微波炉,蓝牙大家说得非常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21.2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21.2电磁波的海洋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在不同波段有不同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传播。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波长、波速和频率。

三、教学策略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因此设计本节课时,除了讲析电磁波的产生条件和传播途径以外,还补充了电磁污染的知识,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认识同一问题,并从自身及他人健康角度出发,给予生活中的合理化建议。

同时,这样处理也可体现物理学科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宗旨。

“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是本节的重点知识,要让学生理解透彻,成功的实验是突破的关键。

因此,要先组织学生阅读演示实验的文字部分,要求他们总结出实验进行的步骤和实验时需要观察的现象。

为进一步鼓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可以请一名学生上台代为演示。

这个实验是从观察者“听”的角度去做的,为进一步证实电磁波的产生条件,还可以补充做一个实验,即从观察者“看”的角度去做,实验时可借助于手机来电时对屏幕画面形成的干扰。

实验结束之后,立即组织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是本节的重难点知识,设计时注重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作对比,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是研究电磁波的传播条件的实验基础。

因此,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后,要让学生说出每件器材有何用途,小组讨论后确定实验步骤和应该观察的实验现象,再由两名学生来完成本次实验。

这样做还是基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方面的考虑,当然此举更能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

后边的知识,需要教师作必要的阐释,点明“所有的电磁波传播速度是一样的,且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电磁波也不例外。

因此十分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电磁污染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积极采取措施,把电磁波对我们的危害降到最低,以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电池一节、收音机一台、导线一根、真空罩一个、抽气机一台、手机两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2】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结论】电磁波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它能为我们传递信息。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15min)
(2)波长(λ)──每上、下振动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动若干次,那么这列水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向外传播出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波长。
(3)频率──波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做频率(f);
(4)波速──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10min)
1.电磁波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如何研究它呢?
2.下面我们制造一下电磁波,大家感受一下。
【实验1】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
它们间的关系为::c=λf。它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
c=2.99792458×108m/s=3×105km/s
电磁波频率的单位也是赫兹(Hz),也可以用千赫(kHz)和兆赫(MHz)。计算某频率的波长。
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看课本99页图10.2—5进一步说明。
(五)作业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
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
师生讨论
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
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
学生计算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
由上节课的电话通过手机自然引入
增加学生对看不见、摸不到物质的认识
视频直观、说服力强
拿声音与它进行类比,进一步增强直观感受
通过实验说明电磁波传播过程中不需要介质
实验说明,电磁波在真空中能够传播。
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但是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
2.波长、频率与波速
大家看屏幕(微机模拟不同形式的电磁波),观察到什么?
(1)波峰──凸凹相间说明有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这样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波谷──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
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3.用水波类比电磁波的产生:
【视频1】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1.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
【实验2】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塑料袋,再放入水槽中,打电话请寻呼台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
实验说明,电磁波在液体中能够传播。
【实验3】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密闭的木制(或铁制)的盒子里,呼叫,能够收到信号。
实验说明电磁波在固体中能传播。
【实验4】把无线寻呼机放在真空罩中,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
三、电磁波的应用
1.微波炉;2.雷达。
(三)微波炉(8min)
看书后的科学世界,回答下列问题。
1.微波炉的原理是什么?
2.微波炉适宜于加热什么食物?
3.微波对人体有害,使用微波炉怎样作好防护?
(四)雷达(5min)
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因此雷达用的是微波。利用雷达可以探测飞机、舰艇、导弹等军事目标,还可以用来为飞机、船只导航。“隐形飞机”是一种先进的军用飞机,可以防止雷达发现。隐形飞机用的主要是吸波材料,它的功能是通过吸收、散射和干涉等多种方式,使材料表面的电磁波能量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飞机对电磁波的反射,使雷达很难发现它。
题目
电磁波的海洋
教者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磁波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一些基本常识
感受电磁波的频率及波长
感受波的统一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课后习题,重点介绍这个与高科技前沿相关的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流产生的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式为:c=λf。
电磁波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难点
电磁波的产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设计目的、时间分配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电话有固定电话,还有手机,手机是通过什么可以实现自由通话的?
我们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时又是如何接收到电视、广播信号的?
〖总结〗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没有通信使用的导线,信号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电磁波的海洋。(板书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