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压痛点的临床应用(表)
循经取穴敷药疗法常用穴位及其主治表
(2)肘部:曲池、小海、天井穴及阿是穴;
(3)腕部:阳池、阳溪、阳谷穴及阿是穴;
(4)腰部:肾俞、腰阳关、委中穴及阿是穴;
(5)髀部:环跳、秩边、承扶穴及阿是穴;
(6)膝部:梁丘、膝眼、膝阳关、委中穴及阿是穴;
(7)踝部:解溪、昆仑、至墟及阿是穴。
每穴一贴,24小时更换一次。
21、落枕
天柱穴、肩井穴、悬钟穴、后溪穴
22、肩痛
云门穴、天容穴、秉风穴、肩井穴
23、膝痛
血海穴、梁丘穴、足三里穴、委中穴、承山穴、犊鼻穴
24、肩背痛
风门穴、风池穴、昆仑穴、肩髃穴、肩井穴
25、腰痛
命门穴、肾俞穴、大肠俞穴
26、乘飞机头痛
合谷穴、足三里穴、涌泉穴、劳宫穴、太阳穴、印堂穴、神门穴
27、眼睛疼痛
18、慢性腰痛
腰部阿是穴,腰部压痛点相对处的腰部点。
每处贴1--2贴,每日更换一贴。
19、急性腰扭伤
阿是穴
贴痛处
20、腰腿痛
阿是穴
贴痛处
21、足跟痛
1、穴位贴法: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穴位。如:昆仑、仆参、太溪、水泉,选择1--2个穴位。根据庝痛部位选穴。2、局部贴法:贴于脚后跟部,亦可选配一个穴位合贴
股部贴秩边、承扶、风市、阳陵泉穴;
膝部贴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穴;
踝部贴申脉、照海、昆仑、丘墟穴;
指关节以本药缠绕指关节庝痛处即可。
每个穴位或痛疼处可贴用1--2贴
14、强直性脊柱炎
沿脊柱和庝痛点敷贴,每日更换一次。
脊柱应多做合适的运动
15、腰椎间盘突出症
1、症状轻者,命门穴贴一贴,命门穴双侧靠下各贴一贴,一共3贴;
点按压法 1
(三)指击法-食、中、环指指腹敲打受术部位。 【要点】 1.手指并拢或自然分开,呈屈曲状;通过腕关节 屈伸,以指端、指腹敲击受术部位 应用】 主要用于头面、胸胁部。
附:叩法
以小指及小鱼际外侧缘轻快地捶击受术部位。 【要点】 1. 腕部放松,有节律地交替叩击;捶击力量宜轻, 尽量使小指尺侧面及小鱼际在一个平面上,这样由于 空气的压缩可产生清脆悦耳的“啪啪”声,同时产生 柔和的震动。 【应用】 本手法适用部位广泛,有消除疲劳,疏筋活络作用, 常在治疗结束前施用;是推拿治疗辅助手法和常用的 保健推拿手法。
【临床应用】 捻法主要用于手指关节部位。具有舒筋活络,滑利 关节,消肿止痛作用。常与勒法、拔伸法配合用于治 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指间关节扭伤,劳损等病症。 捻法配合拔伸手指也是保健、休闲推拿常用手法。
十三、拍法
以虚掌拍打受术部位,称拍法。 【要点】 1.五指并拢,掌指、指间关节微屈,形成虚掌;腕 关节放松,以掌面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受术部位,使 刚劲化为柔和。 2.拍打时全掌边缘同时接触受术部位,使掌内空气 压缩形成较清脆的震空声,从而产生共振;两手操作 时,应交替拍打,不要同时进行。 【临床应用】 拍法主要用于肩背、腰骶及下肢外侧部;具有消除 疲劳,解痉止痛,活血通经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慢性劳损,风湿性肌炎,局部感觉迟钝、 麻木及急性扭伤等病症。
【要点】 1.用力要由轻到重,逐渐增加,施加压力要稳重 和缓,不宜用迅猛暴力,以免造成组织损伤,或使 患者形成保护性肌紧张,影响力量深透。 2.在逐渐加力过程中,注意使力量向组织内深透, 以病人有酸、胀、麻、热等感觉为度。用力方向不 宜改变。 3.对年老体弱及骨质疏松者,在腹部、背部施用 掌按法时力量宜轻。 4.操作结束时,不宜突然松手,应逐渐减轻压力, 离开皮肤。
压痛点及其临床意义
压痛点及其临床意义
第3页
疼痛种类
局部痛: 痛区局限,此痛为感受器和神经末稍被 刺激,在体表为锐痛,在内脏为钝痛 。
放射痛: 周围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系统痛 觉传递通路遭到病变刺激时,疼痛可沿受累神 经向末稍传导,以至远离病变部位,如椎间盘 突出时髓核或纤维环组织压迫脊神经根;梨状 肌损伤挤压坐骨神经干,都有向神经末稍方向 传导表现。
二是大量药液作为肌械力量, 对病灶 侵渍、扩张, 破坏压痛点。
压痛点及其临床意义
第33页
三是辅助药品(波尼松或强松龙、维 生素B1.B12)消炎镇痛作用,即使量不 大,但直达病所,优于普通肌注。临床上 也有封闭无效病例,大多与医生对压痛点 认识不足,注射位不准确相关。
压痛点及其临床意义
第34页
推拿镇痛疗效显著, 主要是推拿经过 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 以调整机 体生理、病理情况(如纠正解剖位置异常、 改变相关系统内能、调整生物信息等)起 到治疗作用。
压痛点及其临床意义
第9页
在恶性循环运动中, 中枢神经系统和 周围神经系统都可引发改变, 损伤组织释 放各种化学物质如钾离子、组织胺、五羟
色胺、缓激肽可刺激神经末稍使之兴奋性 加强, 神经末梢向中枢传入冲动, 又能引发 中枢兴奋性亢进, 产生痛过敏现象, 疼痛可 成为持久性痛, 产生新痛点。
压痛点及其临床意义
压痛点及其临床意义
第11页
就把来自内脏信号“了解”为来自皮
肤, 便把内脏信号反射到皮肤上去。假如 在病变内脏传来神经冲动过多情况下, 提 升了躯体感觉接收区神经兴奋性, 因而对 来自躯体轻微刺激也会产生强烈反应, 形 成皮肤上感觉过敏区, 即“海德区”。
压痛点及其临床意义
第12页
穴位注射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疗时效及穴位刺激时间延长。 穴位注射后,人体可随意活动而不受限制,较针刺的留针节省了治疗
时间。 补内服药物之不足,特别对体质虚弱、老人及儿童不能服药者更为适
宜。
穴位注射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合谷、三阴交、次髎、内庭、大敦等不可做穴位注射现晕针现象。
从注射部位看,最初只局限于疼痛点,从阿是穴逐步发展到应用个别经 穴奇穴以及人体的部分腧穴、耳穴等。
穴位注射疗法的作用机制
经络的作用:联系人体上下内外;运行气血, 营养全身;抗御病邪,反应病候。
穴位的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 用,双向调整作用,药物对穴位的持久作用。
药物的效能作用较其它作用给药具有用药量 小,药物可经经络直达病所,药物吸收快, 作用佳的优势。现代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穴 位治疗尤其是部分穴位注射用药几乎与静脉 途径给药见效速度、效果一致,是一种极好 的给药途径。
穴位注射疗法的取穴原则
临床常以近部取穴、远道取穴、对症选穴三种,此三种方法 可单选也可合选,临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穴。所选穴位通 常有四种,经穴(后溪——手太阳小肠经)、奇穴(太阳穴, 不归任何经脉)、阿是穴(不固定点,是一些疾病的反应点、 压痛点、敏感点等)、耳穴(分布于耳廓上的穴位)。
穴位注射疗法用药原则
临床中穴位注射所用的药物非常广泛,有中药 注射液,西药注射液,比较特殊的有自家血注 射,蜂毒注射等;注射时有用单纯一种药液, 也有两种以上药液混合或交替使用者;用药剂 量也有较大差异,最少者每穴0.1ml,多者可 达每穴4ml。穴位注射的作用点是腧穴,所注药 物通过腧穴,经络系统发挥作用,因此在选择 用药上必须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前言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通过对患者经络穴位检查,以穴位压痛为依据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四医院穴位诊断研究小组在学习祖国医学和下乡巡回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于1970年开始穴位普查,通过对700个人,78400个穴位的研究、筛选、整理、归纳和分类,分别从十二经每条经上,选出俞穴、募穴和郄穴,共三十六个穴做为基础穴,用来分经诊断,对于尚未归经的“经外奇穴”和临床上对某些疾病有较好治疗作用的“临床特效穴”组合在一起,用来辨病诊断和施治,并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
几年来,对消化系统,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三十九个病种,1308例病人,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空军四六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医院以及北京首都医院,日坛医院,阜外医院,工农兵医院,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结核医院,海淀医院,二龙路医院肛门科门诊部,展览路医院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西医确诊的病例,进行了验证,验证的结果,穴位压诊大部分准确。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在祖国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的、新的诊断方法,是历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医学成果,临床适应范围比较广泛,各科均可采用,且不受条件、仪器设备的限制,可因地制宜,就地诊断,就地治疗,有得于抓革命,促生产,一般学习三个月即能在临床上应用,可作为医院、厂矿、部队和学校、医疗部门辅助诊断的一种手段,既有利于平时,也利于战备,特别对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应用穴位压痛焦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如心血管及恶性肿瘤等疾病也获得初步可喜的进展。
目前,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进行探索,发现各类癌症患者(除妇科子宫癌及卵巢经放射线治疗后压痛不明显者外)的新大郄穴均出现明显压痛,通过100例的穴诊验证,基本符合。
为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线索,有待进一步探索。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心原穴
适用于心悸、失眠等心神不宁 的病症,可养心安神,调和心 气。
肾原穴
适用于腰膝酸软、遗精等肾虚 病症,可补肾强腰,固摄精液 。
络穴的应用
肺络穴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等呼吸系 统疾病,可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02
心包络穴
适用于心绞痛、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 ,可活血化瘀,宽胸理气。
01
03
脾络穴
适用于消化不良、胃痛等脾胃不和的 病症,可和胃止痛,理气消食。
特定穴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内、外、 妇、儿等各科疾病的治疗。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 等多种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 和既往治疗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取和操作,以达 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展望
特定穴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 很大的潜力,未来可以通过 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发现 更多的特定穴的应用方法和 作用机制。
操作手法
采用毫针刺法,深度适宜,以患者感到酸胀感为度。可 采用“温针”疗法以提高疗效。
疗效观察
针刺后,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可得到缓解或消失,若伴有 发热、呕吐等症状,可配合中药汤剂或西药治疗。
04
总结与展望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特定穴是指具有特殊名称、特定位置、独特功能 和操作方法的穴位,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采用毫针刺法,深度以患者感到酸胀感为度,可采用“平刺”或“斜
刺”手法。
03
疗效观察
针刺后,患者睡眠状况可得到改善,若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可配
合中药汤剂或西药治疗。
特定穴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选取穴位
可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根据不同疾病类型 ,配合选取不同的穴位,如胃痛可配合选取梁丘、大都 等穴位,腹泻可配合选取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压痛点及其临床意义
医学PPT
10
在恶性循环运动中,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 神经系统都可引起变化,损伤组织释放的各种 化学物质如钾离子、组织胺、五羟色胺、缓激 肽可刺激神经末稍使之兴奋性加强,神经末梢 向中枢传入冲动,又能引起中枢兴奋性亢进, 产生痛过敏现象,疼痛可成为持久性痛,产生 新痛点。
医学PPT
11
有人用“会聚投射假说”来解释内脏牵涉 痛的原理,设想两路传入神经纤维,一路来自 内脏,一路来自皮肤,入脊髓后会聚到同一条 上传入神经纤维痛路上,这条通路把神经冲动 传到大脑皮层后,大脑皮层无法知道这冲动来 自何方。根据生活经验,由于来自内脏的信号 通常不入人的意思,入意思的信号通常来自皮 肤。
医学PPT
12
就把来自内脏的信号“理解”为来自皮肤, 便把内脏信号反射到皮肤上去。如果在病变内 脏传来的神经冲动过多的情况下,提高了躯体 的感觉接受区神经的兴奋性,因而对来自躯体 轻微的刺激也会产生强烈反应,形成皮肤上的 感觉过敏区,即“海德区”。
医学PPT
13
临床所见压痛点
一为躯体软组织损伤形成 一为内脏病变通过神经反射系统在体表的投 影,两者物质基础不完全相同 。 前者为软组织的炎症、痉挛、粘连、变性 。 后者大多不具备局部组织的这些变化,至多 因应激性变化而出现轻微的炎性水肿或小结节, 程度较前者轻。
医学PPT
3
压痛点的特征
痛过敏:不足以引起疼痛的压力就会引起痛觉 痛反应:随压力的产生,患者会扭动肢体,呼痛 痛持久:痛可持续数天,数月的种类
局部痛:痛区局限,此痛为感受器和神经末稍 被刺激,在体表为锐痛,在内脏为钝痛 。
放射痛:周围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系统 痛觉传递通路遭到病变刺激时,疼痛可沿受累 神经向末稍传导,以至远离病变部位,如椎间 盘突出时髓核或纤维环组织压迫脊神经根;梨 状肌损伤挤压坐骨神经干,均有向神经末稍方 向传导的表现。
穴位按压在中医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穴位按压在中医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一、按法:用指或掌根、肘在一定治疗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深压、捻动、按而留之的一种手法称按法。
二、按压手法:拇指按——握拳拇指伸直,用指端或螺纹面按压1.指压法:屈指按——也称点按法,用食指第一指间关节按压掌根按——用单手掌根在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按压2.掌按法:叠掌按——用双手掌根在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按压3.屈肘按法:用肘后尺骨鹰嘴突起处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力深压的一种手法。
4.小鱼际按法5.大鱼际按法三、临床应用:适用于人体各个部位,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解痉散结、诱导止痛、放松肌肉等作用。
用以治疗头痛、失眠、胃脘痛、半身不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四、取穴法:取穴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一般取穴有四种。
1.骨度分寸法:按照人体各个部位把它拆作几等分,每一等分叫做一寸,来作为定位标志。
2.手指同身寸法:以患者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穴的方法:①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和拇指连接成环状,以中指侧面中节两横纹间作为一寸,用于四肢和背部取穴②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第一关节作为一寸,常用于四肢的取穴。
③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指法”,嘱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三寸。
3.解剖标志:①固定标志:利用人体上一些解剖特点作为定穴标准,如:两眉间取印堂、两乳间取檀中。
②动作标志:利用各种姿势来取穴。
如握拳于掌横纹头取后溪、张口于耳屏前方凹陷处取听宫。
4.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一种取穴方法,如两耳尖直上取百会,两虎口交叉取列缺,垂直中指取风市等。
5.阿是穴:又是“压痛穴”“天应穴”,古代叫做“以痛为腧”,它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作为腧穴。
五、注意事项:1.任何部位均要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形体、部位、病情等情况确定。
手法轻适用于表层,手法中适用于里层,手法重适用于深层。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前言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通过对患者经络穴位检查,以穴位压痛为依据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四医院穴位诊断研究小组在学习祖国医学和下乡巡回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于1970年开始穴位普查,通过对700个人,78400个穴位的研究、筛选、整理、归纳和分类,分别从十二经每条经上,选出俞穴、募穴和郄穴,共三十六个穴做为基础穴,用来分经诊断,对于尚未归经的“经外奇穴”和临床上对某些疾病有较好治疗作用的“临床特效穴”组合在一起,用来辨病诊断和施治,并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
几年来,对消化系统,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三十九个病种,1308例病人,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空军四六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医院以及北京首都医院,日坛医院,阜外医院,工农兵医院,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结核医院,海淀医院,二龙路医院肛门科门诊部,展览路医院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西医确诊的病例,进行了验证,验证的结果,穴位压诊大部分准确。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在祖国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的、新的诊断方法,是历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医学成果,临床适应范围比较广泛,各科均可采用,且不受条件、仪器设备的限制,可因地制宜,就地诊断,就地治疗,有得于抓革命,促生产,一般学习三个月即能在临床上应用,可作为医院、厂矿、部队和学校、医疗部门辅助诊断的一种手段,既有利于平时,也利于战备,特别对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应用穴位压痛焦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如心血管及恶性肿瘤等疾病也获得初步可喜的进展。
目前,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进行探索,发现各类癌症患者(除妇科子宫癌及卵巢经放射线治疗后压痛不明显者外)的新大郄穴均出现明显压痛,通过100例的穴诊验证,基本符合。
为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线索,有待进一步探索。
穴位注射在临床中的应用技巧
穴位注射在临床中的应用技巧穴位注射又称水针,采用小剂量中西药注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此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西药药理为基础,经穴位给药,并将针刺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发挥其综合效应,故有着特殊的疗效。
穴位注射在为针刺治病提供了多种有效的特异性穴位刺激物的同时,又为药物注射提供了有效的经络途径,并且穴位给药用量小,疗效佳,安全性强,药物在穴位滞留时间长,药疗时效长,是临床治疗中的主要给药方式,也是中医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操作技术[1]。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关于穴位注射的经验,本着促进护理业务的目的,现介绍几项应注意的技巧,仅供参考。
标签:穴位注射;技巧,注意事项1.操作方法1.1针具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可根据需要选用较细长的5号针头。
1.2穴位选择选穴原则大致同针刺法,其法自身特点有常结合经络、穴位按诊法以选取阳性反应点。
如在背部、胸腹部或四肢的特定穴部位出现的条索、结节、压痛,以及皮肤的凹陷、隆起、色泽变异等,软组织损伤可选取最明显的压痛点,并宜选肌肉比较丰富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
一般每次2—4穴,不宜过多,以精为要。
1.3注射剂量在选择药物上必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并应根据药物说明书规定的剂量用药。
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耳穴可注射0.1毫升,头面部可注射0.3~0.5毫升,四肢部可注射1—2毫升,胸背部可注射0.5~1毫升,腰臀部可注射2~5毫升或5%~10%。
注射时有单纯用一种药液的,也有运用两种药液混合使用的。
根据个体差异,最少者每次用药量为0.1毫升,最多者可以高达4毫升。
1.4操作首先使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适宜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抽取适量的药液,在穴位局部消毒后,在对准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及避开大的神经、血管的前提下,操作者右手持注射器快速刺入皮下,刺入后将针缓慢推进至穴位,在确定回抽无血后,将药液均匀地注入。
快速推液可用于急性、体强的患者;缓慢推液则用于慢性病、体弱、不宜用较强刺激者;中等刺激及速度推液用于一般疾病。
孙学全针灸临证取穴之经验
孙学全是全国500位名老中医之一,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孙老从事针灸临床工作60余年,善针药并用治疗疾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灸取穴经验,现总结如下。
1 病距取穴法根据病位与所取腧穴的远近关系,可分为:零距取穴法、近距取穴法、远距取穴法。
1.1 零距取穴法 即阿是穴取穴法,《灵枢·经筋》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针灸取阿是穴、压痛点、反应点治疗,其临床又可分为:穴位压痛点选穴与非穴位压痛点选穴[1]。
一般取穴点在经上,如侧头痛取太阳,后头痛取强间、脑户,肱骨外上髁炎取曲池,脘腹疼痛取中脘、神阙。
有时取穴点不在经上,取局部阿是穴,如急性腮腺炎取局部肿胀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取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点。
1.2 近距取穴法 近距取穴即所选腧穴在病灶附近或周围。
例如:颈椎病取穴肩井、天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穴百虫窝、阴陵泉、阳陵泉,跟痛取穴太溪、昆仑,等等。
零距取穴法亦可认为是近距取穴法的一种特殊形式。
1.3 远距取穴法 即远道取穴法,所取腧穴与病位距离较远。
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本经腧穴均可治疗本经所过及所属络的脏腑病证,其疗效以四肢肘膝关节远端为佳。
历代医家均重视远距取穴,《灵枢·终始》曰“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肘后歌》言“头面有疾针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
《针灸大成·席弘赋》云:“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
”孙老治牙痛取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治落枕取手阳明大肠经手三里,治腹痛腹胀取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与足太阴脾经之公孙,肩背疼痛取中渚与后溪,均为远距取穴法,其效如桴鼓。
2 阴阳取穴法阴阳取穴法指所取腧穴在某方面具有对立的特性,《灵枢·寿夭刚柔》云“审知阴阳,刺之有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针灸处方的特点无不体现阴阳、上下、前后、左右、表里、远近等特点。
压痛点温针扬刺治疗腰部软组织劳损49例
中 医研 究 2 0 0 8年 7月 第 2 1卷 第 7期
T M R s Jl 0 g V 12 o 7 C e . uy 0 o. 1 N . 2
病症 , 于祖 国医学“ 晕 ” 畴 , 项部 劳 损 , 肾 属 眩 范 颈 肝 不 足 , 窍失养是 其病理 基础 。加之 风寒湿 邪入侵 , 清 损 伤气血 , 气机 阻滞 , 阳不升 , 阴不降 ; 清 浊 或阴虚 阳 亢, 上扰 清 窍。《 枢 ・ 论 》 : 脑 为 髓 海 。 海 灵 海 日 “ 髓 不足则脑 转耳 鸣 , 酸 眩 冒 ” 景 岳全 书 ・眩运 》 胫 。《 强调 “ 虚不作 眩” 无 。现代 医学 认 为 , 椎动 脉 型颈 椎 病 ( S 是 由于颈 椎 间盘 退 变 , C A) 颈椎 关 节 增生 或 椎
发清 阳之气 , 补益脑 髓 ; 4— 颈 6夹脊 穴能 疏通 经络 , 调 和气 血 , 局部 血液循 环加快 , 使 同时调 节脊 神经 和 交感 神经 , 改善椎 动脉供 血不 足的临 床表现 。 众多研 究表 明 , 刺可刺 激局部 穴位感 受器 , 针 反
王 乐 荣( 9 9一) 女 ( 族 ) 山 东 济 宁 人 , 宁 市 中 医 16 , 汉 , 济
灸是 治疗 腰 部 疼 痛 常 用 的 治疗 方 法 。2 0 0 7—2 0 08
作 者 简 介
血, 充益 脑髓 ; 顶可通 调督 脉 , 循 经 考穴 编 》 后 《 日其
“ 头 风 眩 运 ”, l 主 是 5个 “ 气 所 发 ” 之 一 , 是 激 脉 穴 也
发 督脉经 气 的重要 施 治 穴位 。 针刺 后 顶穴 , 以直 可
接改善 椎 底动 脉系统 的血液 循 环 , 别是 改 善脑 基 特 干部 的血流 , 扩张 该 系统 的 血管 。 针刺 风 池能 升
挤压手法-文档资料
用于各部穴位,双拇指重叠按法适用于 肌肉丰厚处,如环跳穴。
胃脘痛:按揉脾俞、胃俞及脊旁敏感点 腹痛:足三里、上巨虚 胸胁痛:章门、期门、膻中
心绞痛:肺俞、心俞、膈俞、厥阴俞 一般先按揉其中最敏感的穴位,手法宜轻柔 缓和,以患者略感酸胀为宜,切忌强刺激。 头痛:鱼腰、头维、百会、风池、太阳等穴 牙痛:合谷、下关、颊车 痛经:三阴交、八髎 便秘:按支沟以通便导滞 鼻塞:按迎香以宣肺通窍 呃逆:按缺盆、膈俞以降逆平喘
[注意事项] 1、着力部分紧贴体表,不可移动。 2、用力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按压。
[临床应用] 1、指按法刺激较强,临床应用时常与 揉法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即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患者感觉 酸胀时,再做小幅度缓缓揉动,使手 法刚中兼柔,既有力又柔和)。
2、指按法有较强的缓急止痛作用,适
[临床应用] 1、用于骨缝处、穴位、压痛点。 2、治疗腰腿痛、脘腹挛急、头痛、 胃脘痛。
中指点法,以面部、胸腹部应用居多。 屈指点法,主要用于四肢关节缝隙处。 肘点法相对较指点法接触面积大,力沉稳 厚重,易于施力,因使用躯体重量,故术 者耗力较少,适于背腰部、臀部及下肢后 侧。
3、掌按简便、疗效好等特点, 适用腹部、腰背部、下肢部等面积大 而平坦的部位。 4、按法用于治疗肢体麻木、胃脘痛、 头痛、胆石痛及脊柱功能性侧弯。
[作用] 止痛的要法 1、开通闭塞,通经止痛。 2、放松肌肉,活血止痛。 3、祛风散寒,开窍止痛。
指按法
2、掌按法: 上肢伸直,腕部背伸,全掌、掌根或 掌心着力于治疗部位,垂直发力,用 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按压后要稍 停片刻,再做重复按压,即“按而留 之”。 掌按法可单掌按压或双掌交叉重叠按 压,若欲增加按压力量,可将身体略 前倾,以借助上身体重。
临床常用推拿手法
击法的应用
反掌击:背部膀胱经、肩胛骨周围、腰 骶部。
侧击:背腰、四肢。 指击:头部。
啄法
手五指微屈并成一直线或聚拢成梅花状, 运用腕部的屈伸,如鸡啄米状,击打治 疗的部位。
节奏:二轻一重,二轻二重,三轻二重。 力量:轻:腕 中:肘 重:肩。 用于背腰四肢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二、摩擦类手法
1、摩法 2、擦法 3、推法 4、搓法 5、抹法
1、摩法
分掌摩和指摩法两种。 掌摩法:用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
腕关节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环旋移 动。 指摩法:用食、中、无名指面附着于一 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 指作节律性的环旋移动。 本法刺激轻柔缓和,常用于胸腹、胁肋。
4、搓法
用双手掌面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 作快速搓揉,同时作上不往返移动。
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最
常用。 一般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 作用:调和气血,舒筋活络。
5、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 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
1、摇法 2、扳法 3、拔伸法
摇法
用一手握住(或扶住)被摇关节近端, 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作缓和回旋的环 转活动。
摇转幅度必须由小到大,在正常生理活 动范围之内。
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 粗暴、快速的摇法容易损伤关节。
摇法
摇颈椎 摇肩关节:握手摇肩、扶肘摇肩、大幅
下,均匀而有节律性。 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背脊、四肢部。 作用: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5、拿法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前言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通过对患者经络穴位检查,以穴位压痛为依据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四医院穴位诊断研究小组在学习祖国医学和下乡巡回医疗实践的根底上,于1970年开始穴位普查,通过对700个人,78400个穴位的研究、筛选、整理、归纳和分类,分别从十二经每条经上,选出俞穴、募穴和郄穴,共三十六个穴做为根底穴,用来分经诊断,对于尚未归经的“经外奇穴〞和临床上对某些疾病有较好医治作用的“临床特效穴〞组合在一起,用来辨病诊断和施治,并总结了一套比拟完整的经验。
几年来,对消化系统,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三十九个病种,1308例病人,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空军四六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医院以及北京首都医院,日坛医院,阜外医院,工农兵医院,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结核医院,海淀医院,二龙路医院肛门科门诊部,展览路医院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西医确诊的病例,进行了验证,验证的结果,穴位压诊大局部精确。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在祖国经络学说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的、新的诊断方法,是历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与疾病斗争积存和开展起来的医学成果,临床适应范围比拟广泛,各科均可采纳,且不受条件、仪器设备的限制,可因地制宜,就地诊断,就地医治,有得于抓革命,促生产,一般学习三个月即能在临床上应用,可作为医院、厂矿、部队和学校、医疗部门辅助诊断的一种手段,既有利于平常,也利于战备,特别对稳固和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应用穴位压痛焦严峻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如心血管及恶性肿瘤等疾病也获得初步可喜的进展。
目前,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进行探究,发觉各类癌症患者〔除妇科子宫癌及卵巢经放射线医治后压痛不明显者外〕的新大郄穴均出现明显压痛,通过100例的穴诊验证,根本符合。
为争取早期发觉,早期诊断医治提供了一种新的线索,有待进一步探究。
阿是穴
谢谢观看
基本简介
基本简介
中医以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穴。
以病痛局部或病痛的反应点(有酸、麻、胀、痛、重或斑点、色变、硬变、肿胀等反应)作为穴位的一类腧 穴。阿是穴的含义是由《内经》发展而来,但“阿是”这一名称首见于《千金要方》。它们是既无具体名称(所 有的穴点都称阿是穴),又无固定位置(无论何处的穴点均称阿是),主治功用也不十分明确(以病情论阿是, 不是以阿是论病情),但对病症的治疗有效(往往还有奇效)。临床上医生根据按压时病人有酸、麻、胀、痛、重 等感觉和皮肤变化等而予以临时认定。
中医认为,阿是穴通过经络系统与脏腑组织相,而经络系统在生理上具有沟通上下内外,将气血营养输布至 全身的作用;病理上又是将病邪由表入里的传注途径。所以,阿是穴即是治病的最佳刺激点,同时也是疾病反映 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
基本性能
基本性能
1.1反应病候
在疾病的情况下,人的体表出现阿是穴,它具有反应疾病的性能。肌肉、筋骨、脏腑发生病变,都会在人体 相关的部位反应出阿是穴。如:颈椎病,在病变的棘突水平两侧;肩周炎,在肩的周围;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突 出椎间盘棘突水平两侧;腰椎横突症,在腰椎病变的横突附近;人体某部损伤,在伤的局部;肝病,在肝区;脾 大腹胀,在左肋下;肾病,在背部肾区等部位均可出现阿是穴。这些阿是穴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
1.3随病消长
在人体任何部位都、可出现阿是穴。有的不在经,不在穴;有的在经,在穴。
临床运用
临床运用
1Hale Waihona Puke 用于诊断疾病医者利用阿是穴反应病候的特点,确诊病在脏、在腑、在经、在络以及病情的轻重。所以按摩与针灸都是须 进行循经触诊。寻找疾病反应的阿是穴。根据希人的反应和经脉循行,在病变的周围、受累的部位、放散的范围、 传导痛与麻的沿线、功能障碍的肢体、病变经脉的远近端、患者反应筋短或筋痛等部位施以按、压、拨手法检查。 当患者反应疼痛或医者手指感到皮下有结节,此处为阿是穴。即为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医者再结合其它诊查, 判定疾病。阿是穴在疾病诊断上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在足三里下1~2寸间有明显压痛,结合临床右下腹部疼痛 等体征,有助于阑尾炎的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压痛点的临床应用
安徽省人民医院内科陆正伟
十多年来,我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许多疾病往往出现某些穴位上的压痛点。
这些穴位压痛点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对指导针刺、封闭等穴位疗法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穴位压痛点易掌握,简便易行,在农村更实用。
穴位压痛点在理学诊断上的应用
临床医生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须对病情进行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
穴位压痛点的检查就可作为理学诊断中的一项侦察手段,可以捉供帮助诊断和鉴别的材料。
现据十多年来的临床观察(其中大多数的诊断是后来经过手术或其它检查方法所证实的,另一部分的诊断是根据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而被临床实践所证实的),将一些常见内脏疾病中的有关穴位压痛点列表介绍如下:
在检查压痛点时,根据被查穴位的不同,为操作方便起见,可分别用右手大拇指或食指以适度的压力进行按压。
在检查右侧的肝脏穴、日月,阳陵泉和左侧的三阴交等穴时,用右手大拇指为方便,在检查左侧的溃疡背穴和溃疡骶穴时,用左手大拇指为方便;在检查太冲、陷谷和左侧的肝脏穴、日月等穴时以右手食指为方便,在检查左侧阳陵泉、足三里和右侧三阴交时,则用左手大拇指或右手食指均可。
各穴位压痛点在体表的位置已分述于上表,但具体的最敏感压痛点可有细微上、下、左、右的出入,在检查时只要认真探索,可较准确地找到。
穴位所在点,在正常情况下,按压时可有痰、胀感,但无压痛。
在理学检查压痛点时,为避免把正常可有的痍胀感误为压痛,可用较敏感的邻近穴位作对照比较。
例如上肢可用合谷、内关,下肢可用足三里、太冲,某些情况下亦可用对侧同穴作比较。
压时所使用的力量,应根据患者对痛觉的敏感程度适当掌握,不能过猛,以免出现假象或增加病人痛苦。
各穴体表点在疾病情况下出现的压痛程度,随着患者个体对痛觉的敏感度和同一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而有所差异。
大体可分为:一般压痛、显著压痛和极度压痛三级。
所谓一般压痛指按压时病人有轻度痛感;显著压痛指按压时病人出现皱眉闭眼等痛苦表情:极度压痛指病人在接受按压时有不自觉的躲避动作。
凡压痛程度显著的,在帮助诊断和鉴别上亦有显著意义。
亦有认为这样分级是否主要与按压所使用的压力大小有关,从而不够客观。
当然,这与检查者的操作熟练程度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影响此法的使用。
例如阑尾炎时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其程度亦随病人与病情而可有不同,检查者操作时一般也以适当压力按压,并与其它部位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虽然这样,麦氏点压痛仍不失为理学诊断阑尾炎的主要体征之一,此与穴位压痛点法有类似之处。
穴位压痛点法对诊断和鉴别上表中所列的一些疾病情况很有帮助。
例如溃疡病患者除中脘、足三里外,均有左侧溃疡背穴与溃疡骶穴的压痛点,慢性胃炎患者则不明显。
又如小肠炎与阑尾炎患者都是腹痛,局部检查时的压痛前者在迥盲部,后者在麦氏点,二者比较接近,有时会混淆。
但穴位压痛点前者是足三里明显,后者是上巨虚压痛超过足三里,极易辅助鉴别。
又如某些肝脏疾病与胆囊疾病都是右季肋部作痛,甚易混淆,但穴位压痛点则完全不一样,有助于鉴别。
此外,同一患者在其病情好转或恢复后,有关各穴的压痛程度亦随之减轻,甚或消失。
这些理学检查观察到韵现象,对临床医生进行诊治是有所帮助的。
穴位压痛点在“经穴疗法”
上的应用
本着“不花钱治好病、少花钱也治好病”的原则,治疗方法上应充分发挥“一根针、一把草”的作用。
原来的针灸治疗目前已发展到穴位封闭、割脂、埋线等多种形式,这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怎样改进治疗
起了较大作用。
这些方法都属“经穴疗法”的范围。
要使“经穴疗法”收到良好的疗效,首先须在正确诊断的
基础上进行辨证:其次是选穴和配穴问题,此后就是取穴的正确性,这几方面对疗效
有很大影响。
根据十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1.所选治疗用穴有压痛与无压痛对疗效有差别,压痛明显的穴位疗效好乙如牙痛、颞部头痛一般均选对侧合谷,但偶有压痛点在同侧明显时,则取压痛明显穴效果好。
2.取穴时如有偏离,不在压痛最明显点,则疗效亦较差。
这在膻中穴割脂治
胸膜炎症 中 府 锁骨下1寸,正中线旁开慢性支气 管炎症
膻 中
两乳头连线中点
冠状动脉机能不全
冠心穴 内 关 第三肋骨,正中线与锁中线间中点,掌后横纹上2寸,两筋间
疗慢性支气管炎所致咳喘时最为明显。
一般取膻中时均以两乳头连线中点为穴,但不少病人在该处的压痛点偏上或偏下,割脂取穴时如不注意以痛点为穴,确实是影响疗效的一个因素。
3.中医针灸术原有“以痛为俞”的方法,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总结。
临床上用
针刺法治疗许多疾病时也得到同样的结论。
例如:
颞部头痛取同侧太阳与对侧合谷,枕部头痛取同侧
风池,顶部头痛取双侧太冲;牙痛取同侧颊车与对
侧合谷;上肢痛取臂臑、手三里,下肢痛取阳陵泉、
足三里;坐骨神经痛取委中、殷门、承扶。
在以上
各情况中,所述诸穴绝大多数均出现压痛点。
此外,
前面表中所列各穴位压痛点,亦都能用来作为治疗
各种疾病的选穴。
所以总起来说,穴位压痛点在指
导针刺、穴封、割脂、埋线等新医疗法中具有一定
的价值。
病例介绍
例1.丁X X,男,40岁,演员,1969年10
月8日因“胃痛”二星期来院就诊。
疼痛在上午10时
及下午3时许明显,伴有反酸,进食后可使疼痛缓
解。
近三天晚饭后数小时痛甚,伴呕吐,剧呕时有
少量出血。
体检发现中脘、足三里(右)、溃疡背穴和
溃疡骶穴(见图)的压痛点均呈显著阳性。
经钡餐x
线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口服普鲁本辛和
胃舒平治疗三天后无明显减轻,仍吐酸呕血,影响
睡眠。
乃以1%普鲁卡因作穴位封闭,溃疡背穴和足三里(右)各注射1毫升。
当晚即收到止痛镇吐效果而入睡。
以后用上法连续治疗二周,症状完全消失而出院。
五年后追访,溃疡病症状未再出现。
检查上述四个穴位压痛点均阴性。
例2.芦X X,男,23岁,工人,1971年3月9日因“胃病”二天前来就诊。
疼痛呈持续性,不能进食。
已呕吐过三、四次,呕出物微酸,内有少量血样物。
以往三、四年内曾有过多次类似的病史,但均较轻,休息一、二天后能自行消退。
腹部检查:胃脘部压痛较轻,右下腹有明显的深压痛。
右小腿上巨虚的压痛点远较足三里为敏感。
临床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次晨经外科手术证实了诊断。
术后前述症状未再出现,右侧上巨虚的穴位压痛点亦消失。
部分穴位压痛点图
1.肝脏穴;2.日月;3.冠心穴;4.溃疡背穴;5.溃疡骶穴;6.肝俞;7.胆俞。
《赤脚医生杂志》197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