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推荐下载
8.“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附件8“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建议。
在整理相关建议的基础上,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经综合各方意见,启动“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首批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专项围绕: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研究等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32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即2016年—2020年。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8个项目。
针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报。
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1. 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1.1 创新性防御技术机制研究(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现有防御技术难以有效应对未知漏洞/后门带来的严峻挑战,探索不依赖漏洞/后门具体特征等先验信息的创新型主动防御机理,发展基于“有毒带菌”构件及组件建立风险可控信息系统的“沙滩建楼”式系统安全方法和技术,从体系结构层面大幅提高攻击难度和代价,显著降低网络空间安全风险。
具体内容包括:提出和构建“改—1—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性防御理论体系,研究理论模型、安全架构和度量评估方法;研究面向网络、平台、运行环境、软件和数据的创新型防御共性关键技术,提供风险可控的执行环境和网络通道,确保核心任务安全,显著提高系统安全性;研究基于所提出的创新型防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网络空间核心关键设备原型样机并开展原理验证。
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一、“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启动该专项2016年度项目部署,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围绕新机理新体制先进遥感探测技术、空间辐射测量基准与传递定标技术、高性能空天一体化组网监测系统技术、地球系统科学与区域监测遥感应用技术、导航定位新机理与新方法、导航与位置服务核心技术、全球位置框架与位置服务网技术体系、城市群经济区域与城镇化建设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示范、重点区域与应急响应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示范等9个方向,共部署45个重点任务。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启动7个方向15个重点任务的部署,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
针对重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报。
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本专项2016年部署项目的申报指南如下:1.“新机理新体制先进遥感探测技术”方向1.1静止轨道高分辨率轻型成像相机系统技术(关键技术攻关类)研究内容:面向同时兼顾高空间分辨率、高时效观测能力的各类区域性监测任务要求,开展不低于2.5m分辨率的静止轨道光学相机系统技术研究,包括基于天地一体化的静止轨道空间轻型相机系统总体技术、相机自适应光学检测与控制技术、静止轨道高分辨率相机稳像技术等研究;完成全尺寸地面原理样机的研制,对关键技术进行地面试验验证,为发展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于我国高分辨率海陆安全监测、突发灾害探测等重大应用需求。
考核指标:实现静止轨道不低于2.5m空间分辨率的全色对地成像和不低于5m分辨率的多光谱对地成像,实现单帧幅宽不小于100km×100km,成像质量MTF×SNR优于5(太阳高度角20°、地面反射率0.05)。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一、“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精准医学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医学临床实践的交汇融合应用,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
系统加强精准医学研究布局,对于加快重大疾病防控技术突破、占据未来医学及相关产业发展主导权、打造我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新驱动力至关重要。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和《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部际联席会议审议,“精准医学研究”列为2016年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以我国常见高发、危害重大的疾病及若干流行率相对较高的罕见病为切入点,实施精准医学研究的全创新链协同攻关,构建百万人以上的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建立多层次精准医学知识库体系和安全稳—1—定可操作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突破新一代生命组学临床应用技术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创新性的大规模研发疾病预警、诊断、治疗与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靶标、制剂的实验和分析技术体系。
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形成重大疾病的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早期筛查、分型分类、个体化治疗、疗效和安全性预测及监控等精准防诊治方案和临床决策系统,形成可用于精准医学应用全过程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参考咨询、分析判断、快速计算和精准决策的系列分类应用技术平台,建设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精准医学临床方案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体系,推动一批精准治疗药物和分子检测技术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为显著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减少无效和过度医疗、避免有害医疗、遏制医疗费用支出快速增长提供科技支撑,使精准医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6年度.
“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在E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新型处理器结构、高速互连网络、整机基础架构、软件环境、面向应用的协同设计、大规模系统管控与容错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依托自主可控技术,研制适应应用需求的E级(百亿亿次左右)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使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性能在“十三五”末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研发一批重大关键领域/行业的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建立适应不同行业的2—3个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中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性能计算应用生态环境。
配合E级计算机和应用软件研发,探索新型高性能计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组织管理与运营模式,建立具有世界一流资源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在我国科学研究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所取得的经验,促进我国计算服务业的产生和成长。
本专项围绕E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研发、高性能计算环境研发等三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20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即2016年—2020年。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启动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E级计算机总体技术及评测技术与系统,高性能应用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机制,重大行业高性能数值装置和应用软件,E级高性能应用软件编程框架及应用示范,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服务化机制与支撑体系,基于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的服务系统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研究,以及新型高性能互连网络、适应于百亿亿次级计算的可计算物理建模与新型计算方法等基础前沿研究。
2016年在三个技术方向启动10个任务。
针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报。
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
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姓名单位职称/职务荆继武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云晓春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及处理协调中心教授级高工张建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所研究员李星清华大学教授杨义先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吴春明浙江大学教授
张瑞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教授级高工魏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
高工安晖
产业研究所。
“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附件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瞄准我国未来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瓶颈技术难题,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探索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产生一批原创性的具有重要意义和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在若干方面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预期的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为构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技术的科学基础,以及推动我国量子信息技术的实用化做出重要贡献,为我国在未来的国际战略竞争中抢占核心技术的制高点打下坚实基础。
本专项将对我国有优势和引领作用的研究方向如新型超导、拓扑态、量子通信等强化支持力度,对我国比较薄弱但亟待加强的重要研究方向进行特殊支持。
积极鼓励和倡导原始创新,力争在国际上形成以我国为主导的研究新方向。
除开展基础研究外,还要积极推动应用研究,在新原理原型器件等方面取得突破,向功能化集成和实用化方向推进。
量子调控前沿基础研究的目标是认识和了解量子世界的基本现象和规律,通过开发新材料、构筑—1—新结构、发现新物态以及施加外场等手段对量子过程进行调控和开发,在关联电子体系、小量子体系、人工带隙体系等重要研究方向上建立突破经典调控极限的全新量子调控技术。
量子信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目标是在量子通信的核心技术、材料、器件、工艺等方面突破一系列关键瓶颈,初步具备构建空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能力,实现量子相干和量子纠缠的长时间保持和高精度操纵,实现可扩展的量子信息处理,并应用于大尺度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以及量子精密测量。
“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将部署6个方面的研究任务:1.关联电子体系;2.小量子体系;3.人工带隙体系;4.量子通信;5.量子计算与模拟;6.量子精密测量。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二五”期间有关部署,2016年优先支持15个研究方向。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2.19•【文号】国科发资〔2016〕38号•【施行日期】2016.02.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高性能计算”等10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XX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汇总1.doc
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汇总1附件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大科学装置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是科学突破的重要保障。
为充分发挥我国大科学装置的优势、促进重大成果产出,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了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主要支持基于我国在物质结构研究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两类大科学装置的前沿研究,一是粒子物理、核物理、聚变物理和天文学等领域的专用大科学装置,支持开展探索物质世界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等的重大前沿研究;二是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的物质结构研究提供先进研究手段的平台型装置,如先进光源、先进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强激光装置、大型风洞等,支持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研究和实现,提升其对相关领域前沿研究的支撑能力。
专项实施方案部署14个方面的研究任务:1. 强相互作用性质研究及奇异粒子的寻找;2. Higgs粒子的特性研究和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寻找;3. 中微子属性和宇宙线本质的研究;4. 暗物质直接探测;5. 新一代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和方法的预先研究;6. 原子核结构和性质以及高电荷态离子非平衡动力学研究;7. 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稳态燃烧;8. 星系组分、结构和物质循环的光学—红外观测研究;9. 脉冲星、中性氢和恒星形成研究;10. 复杂体系的多自由度及多尺度综合研究;11. 高温高压高密度极端物理研究;12. 复杂湍流机理研究;13. 多学科应用平台型装置上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14. 下一代先进光源核心关键技术预研究。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二五”期间有关部署,2016年优先支持20个研究方向。
申报单位针对重要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组织申报项目。
鼓励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
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科发资〔2017〕152号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务局,有关单位:为了保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实施,规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我们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科技部财政部2017年6月2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科学、规范、高效和公正的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等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中央财政资金设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资助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等,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第三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按照重点专项、项目分层次管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以目标为导向,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基本单元。
项目可根据需要下设一定数量的课题。
课题是项目的组成部分,按照项目总体部署和要求完成相对独立的研究开发任务,服务于项目目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科学、规范、高效和公正的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等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中央财政资金设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资助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等,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第三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按照重点专项、项目分层次管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以目标为导向,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基本单元。
项目可根据需要下设一定数量的课题。
课题是项目的组成部分,按照项目总体部署和要求完成相对独立的研究开发任务,服务于项目目标。
第四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实施遵循以下原则:(一)战略导向,聚焦重大。
瞄准国家目标,聚焦重大需求,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着力解决当前及未来发展面临的科技瓶颈和突出问题,发挥全局性、综合性带动作用。
(二)统筹布局,协同推进。
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地方、各类创新主体在总体任务布局、重点专项设置、实施与监督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强化需求牵引、目标导向和协同联动,促进产学研结合,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三)简政放权,竞争择优。
建立决策、咨询和具体项目管理工作既相对分开又相互衔接的管理制度,主要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遴选资助优秀创新团队,发挥市场配置技术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尊重科研规律,赋予科研人员充分的研发创新自主权。
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重点试验室开放课题申报指引2016
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6年申报指南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
2008年12月经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论证后,批准组建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为秦志光教授。
目前,实验室主要定位于信息安全问题的前瞻性基础与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网络与数据安全基础理论(其中包括现代密码学、软件确保与逆向工程)、海量数据安全保障基础理论与技术(其中包括大数据隐私保护、自然语言处理与数据挖掘)、下一代互联网及安全关键技术(其中包括互联网应用与安全、移动网络应用与安全、物联网应用与安全、云计算应用安全)、计算机辅助诊疗(其中包括医学图像处理、可视化辅助诊疗技术)。
为了充分发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和基地作用,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本着“开放、竞争、合作”的运行机制设开放课题,支持与本重点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项目,并鼓励应用基础和交叉学科研究。
一、重点资助领域2016年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主要支持以下研究方向(不限于):1. 移动互联网及其安全(1)移动终端用户行为感知与操作优化(2)移动操作系统及应用安全(3)终端用户信誉机制研究2. 大数据应用及安全(1)大数据环境下的可信排序(2)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消亡(3)金融大数据中的应用研究3. 社会网络(1)基于深度学习的动态网络社团结构发现(2)满足动态多样用户需求的服务推荐模型与算法研究4. 新应用环境下的密码理论与技术(1)属性及函数加密(2)代理重加密及签名(3)身份基公钥密码体制5. 量子安全通信理论与技术(1)免疫噪声的多自由度连续变量量子隐形传态关键技术研究(2)基于量子计算的轨迹数据处理技术研究二、申请要求1.申请资格开放课题申请者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能独立承担研究课题。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内仅限在站博士后申请。
申请课题应符合申报指南,并有明确的前沿性、开拓性、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新颖的研究内容。
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7.25•【文号】国科发基〔2016〕228号•【施行日期】2016.07.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基〔2016〕228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军委科技委: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整合的原则,在原“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础上,重新整合设立“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
现将2016年度项目重要支持方向(见附件)予以公布,请根据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总体要求1.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是指面向科学目标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的对自然本底数据和材料的获取、对已有数据和材料的整理与编研等科技基础性工作,具有基础性、公益性、系统性等特征;主要目标是产出权威系统的科学数据、调查报告、科技资料、图集图件等基础性成果,并实现开放共享,以推进基础学科发展、支撑科技创新活动、支撑国家宏观决策等;重点支持内容聚焦于典型、重点和特色主题,查漏补缺,区别于行业业务工作。
2.申报单位根据重要支持方向的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工作任务需要设立课题。
项目申报书应涵盖重要支持方向的全部研究内容,并提出明确、可考核的指标。
3. 原则上每个重要支持方向立项支持1个项目;这批项目拟安排专项经费总额约2.5亿元,今年预算安排5000万元。
请申报单位根据实际需要,科学提出申报项目经费预算。
4.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本单位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须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3~5年,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执行年限。
5. 为确保项目实施获取科学数据和资料的系统性和权威性,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相关条件,并组织相对优势的单位联合申报。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重点专项按照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7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1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1.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类)面向物联网节点计算资源、体积、功耗受限和规模、复杂度提升带来的安全挑战,研究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在大连接、异构数据、时延复杂的条件下,能够与物联网节点融合的一体化安全机制;研究基于标识技术的安全物联网互联互通架构,基于标识的加密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大规模信任服务机理及关键技术,包括安全协商、数据完整性与私密性、跨域设备身份与认证服务等;研究大规模设备监控技术,实现在无安全代理条件下设备自动发现、识别及状态、行为智能感知;研究智慧城市安全保障总体技术架构;研究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且支持隐私保护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技术架构及其相关原型系统。
考核指标:1.提出适应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目标的模型和体系框架,指导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实践;2.研制安全物联网原型平台,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对象的分级分层管理与安全解析,物联网设备发现、识别和监控以及身份认证、密钥管理服务均支持10亿规模;3.设计完成采用国家标准密码算法的物联网管理域的强逻辑隔离安全机制,安全隔离方案应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安全审查;4.设计完成多物联网管理域之间的受控互联互通机制与协议,支持基于身份和基于角色的授权策略映射,支持时间、环境以及安全上下文敏感的授权管理,其中时间粒度应不大于1分钟,支持的环境鉴别应包括物理位置、网络接入途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等因素;5.开发完成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控制中心、安全网关、智能防火墙等原型系统,具有隐私保护能力、深度感知与检测能力,相关原型系统应通过权威部门测评,并得到试点应用;6.专利不小于10项。
科技部“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科技部“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等文件,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云计算和大数据专项总体目标是:形成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系统解决方案、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的重大设备、核心软件、支撑平台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以自主云计算与大数据骨干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生态体系和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集群;提升资源汇聚、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安全保障、按需服务等能力,实现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促进我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加快建成信息强国。
专项围绕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设施、基于云模式和数据驱动的新型软件、大数据分析应用与类人智能、云端融合的感知认知与人机交互4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31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2016年-2020年。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首批在4个技术方向启动12个任务。
针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整体申报,研究内容需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牵头单位及参与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1. 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设施1.1 软件定义的云计算基础理论和方法(前沿基础类)研究内容:软件定义的云计算基础理论;能效优化的分布存储和处理的硬件及软件系统架构;大数据的复杂性、可计算性与云平台处理效率的关系;混合云中面向软件定义的虚拟专用云的动态构建理论与方法以及应用运行机理;资源聚合与解耦的模型与构建方法;软件定义云平台的可用性、可审计性等度量与测评方法;软件定义的云计算原型系统。
试点专项2016项目申报指南审核要求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国制造2025》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面向国家在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对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的迫切需求,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瞄准全球技术和产业制高点,抓住我国“换道超车”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为核心,以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为重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跨界技术整合,构建基础研究及前沿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的全创新链,并进行一体化组织实施。
培养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
本重点专项按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4个方向,共部署35个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 - 2020年)。
1. 面向新一代通用电源的GaN基电力电子关键技术1.1用于小型化电源模块的高速GaN基电力电子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大尺寸Si衬底上高均匀性GaN外延生长技术;研究Si衬底上GaN基高速开关器件设计与产业化制备技术;研究GaN高速器件动态导通电阻的衰退机制及其控制方法;研究适用于GaN基高速开关器件的驱动与系统集成技术;开发低寄生参数封装工艺;研究小型化电源模块,应用于通讯设备及新一代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领域。
考核指标:6~8英寸Si衬底上GaN基异质结构材料方块电阻<350 Ω/sq,方阻不均匀性<3%;100 V场效应晶体管导通电阻<7 mΩ,动态电阻上升<50%,建立动态导通电阻衰退模型;实现开关频率>1 MHz的无引脚封装;应用于开关频率1 MHz的300 W电源模块,转换效率≥96%;形成6~8英寸GaN基电力电子器件生产线;申请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