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导向下的统计学实践教学新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经管类专业本科《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Sn技 eng in 科 c Thl s c e coy i i & 视o界o e V
项 目与课 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 目标下的经管类专业本科 《 统计学》 教学改革的思考
李 ( 徽财 经大 学 安
【 摘
邃 蚌埠 234 ) 3 0 1
安徽
要】 统计学是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针对统计应用型人 才培养过程 中统计学教 学所存在的主要 问题 : 程设 置 课
指标发布前就开始讨论 , 一些指标的走 向还影 响股市或 其他 经济活动 ,一些指标的数据引起 社会的质疑和极大关注 , 经 济研究 、 管理决 策 、 社会 工作等对 统计 数据 和统 计方法 的依 赖越来 越强烈【 1 l 。统计学专业在我国高等 院校创建已有 6 0多 年 的历史 , 国家各领域培养 了大批优秀 的统计 工作者 。随 为
期 ,教 育部将统计学列为经济学科 的核心课程之一 ;0 1年 21
2 。 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2 次会议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 8
其他 学科授课教 师统计分析技术 不过硬都 是造成统 计学难 以在其他专业 深入渗透 的主要原因。 其次 , 时安排不合理 , 课 授课 内容难 以全部 完成 。一 方
本科 《 统计学 》 教学过 程 中遇 到的一 些问题和 产生 的一 些想
法 , 图通 过梳理这些 问题 . 试 对统计 应用 型人 才培养 的问题
子商务 、 险精算 、 保 金融业数据库建设 与风险管理 、 观经济 宏 监测与预测 、 政府统计数据收集与质量保证等 。从社会 大环 境看 , 政府 、 社会和老百姓从没有像今 天这样 关注统计 。 从来
3 科技视界 s Nc 2l cE E&T c N L YVs。 E H 。 。G N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引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并重点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与成功案例。
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行业需求的综合素质和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3.1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需要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变化相结合。
通过引入实践项目、案例教学、校外实习等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环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保障。
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
此外,学校还应设立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3 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角色。
他们应具备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项目实施。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需要关注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专业发展和培训机会。
3.4 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实践项目、综合评价、技能测评等多维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客观评估。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高。
4.成功案例分析4.1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备受赞誉。
该模式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双元制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进行长达数月的企业实习,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学活动始终 的有力保证 。校企深度合 作 ,共 同加强校 内外实 践教 学基地 建设 。在 明确应用 型人 才岗位定 位 的基 础
上 ,双方深入研究 岗位应用能力 ,搭建 各能 力训 练的 目标 体系 、内容体 系及保 障体系等 实践教 学体系 平 台,采 用 产学研合作 的运行机制 ,循序渐进 地对学 生进行 系统化 的能 力训练 ,能有效 的培养满 足社会 全方 位需 求 的 、具 备
进 行教 学 等 有 别 于传 统 学 科 型 大 学 办 学 定 位 的 所 注重 的研 究 ,重视 基 本 知识 和基 本 技 能 的 掌 芬 兰多 科技 术学 院 ,从 1 9 9 1年 至今 的短 短二 十 握 和学 习 ,又 要 强 调 高 职 高 专 院校 所 注 重 的 较 几 年里 ,承担 了芬 兰 高 等教 育 入 学人 数 五 分 之 强 的动 手 能 力 ,重 视 和 强 化 技 术 操 作 。在 此 基 三 的培 养 任 务 ,毕 业 生 就 业 状 况 良好 ,获 得 了 础 上实现 综 合 性 研 究 型 大 学 和 高 职 高 专 院 校 的 芬 兰社 会 的广 泛认 可乃 至高 度评 价 。 ② 完美 结合 、理 论 与 实 践 的 高度 统 一 ,实 现 理 论 随着 经济 与 科 技 尤 其 是新 兴 产 业 的 快 速 发 或应 用研 究 型 人 才 与 技 术 操 作 型人 才 的有 机 融 展 ,我 国高等 教育 正在 向大众 化 教 育 阶段 过 渡 , 合 、理论 或 应 用 研 究 与 岗位 技 术 的协 调 发 展 。 多样 化 已成 为 我 国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的 主 要 特 征 。 《 教 育部关 于大力 推进 高等 学校 创新 创 业 教育 和 为满 足 日益 多 样 化 的 社 会 需 求 , 自 1 9 9 9年 以 大学生 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中明确指 出在高 来 ,教育 部 先 后 批 准 建 立 了 2 0 0所 左 右 的普 通 等 学校 开 展创 新 创 业 教 育 ,积 极 鼓 励 高 校 学 生 本科 院校 ,这 些新 建 本 科 院 校 基 本 上 是 从 单 一 自主创 业 。 因此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还 需 注 重 学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经济学、金融学等不同专业均开设此课程。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现象。
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动手能力很弱,即学生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学的好,公式怎么用、怎么推导能够熟练掌握,但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什么背景下可以采取哪些统计学分析方法,如何应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却不是很清楚。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普遍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教授,但对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却很少涉及,如SPSS、SAS、EVIEWS等统计分析软件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和绘图功能,这些是经管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么不涉及,要么很少涉及,即便涉及到由于课时太少,学生也不能够很好的掌握。
因而必须加强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构建适合当前经济发展、行业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相对于理工科专业的统计学课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更侧重应用,实践性更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
它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统计学理论及相关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在此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社会生活和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二、传统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教育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统计学课程教学也在向这个方向转变,注重实践部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本文由收集整理养,但是大多数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践部分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大多数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
理论部分安排了大量的课时,实践课时很少,或者没有。
以百色学院为例,人才培养方案中统计学课程以前的总课时是45课时,理论课时32,实践课时13;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总课时为32,理论课时23,实践课时9。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步入教育大众化时代,如何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竞争力是很多学校都在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不断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紧随其后,由教育部、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也指出:“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将行业、企业全方位深度参与作为推动学校向实践应用型转变发展的路径”。
特别地对于地方非重点二本院校,走培养应用型人才道路,加强实践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鉴于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设置时强化实践、突出应用、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论文网/3/view-12825180.htm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以河北北方学院为例河北北方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改革。
首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时注重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要求新修订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学分大于等于总学分的30%以上。
其次,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课程要涵盖三个方面。
一是课内实践。
在课程体系中应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市场调查分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18门课程带有实践教学,涉及到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以及专业选修课等课程类别。
二是集中实践。
将原培养方案的学期教学总学时从18周修改为16周,剩余2周为集中实践环节,从第2学期至第7学期分别设置了程序语言实训、专业基础实训、数据收集与整理实训、统计建模实训、社会统计调查与案例分析以及统计实践见习等实践内容。
三是创新创业实践。
安排学生在假期中充分发挥自身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再其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建体系,比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过征询相关企业及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如统计局等,了解社会对统计专业学生能力的需求,设计制定更符合市场预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将部分实践课程交由企业建设,使学生提前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与职业氛围。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
深度参与作为推动学校 向实践应用型 体系 ,比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 , 态更新 的,这给实践教学质量带来 了
转变发展的路径”。特别地对于地方 通过征询相关企业及技术人员的意见 很 大风 险 。
பைடு நூலகம்
非重点二本 院校 ,走培养应用型人才 和建议 ,如统计 局等 ,了解 社会对统
2.缺乏合适的 实践教 学师资和 企
学专业 实践教学现状 —— 以河北 北 遇到的难题和存在的问题
业 生 ,这类 毕业 生往 往缺 乏行 业经
方 学院 为 例
河北北方学 院统计学专业按照应 验 、社 会 实 践 和 动 手能 力 ,从 而 导致
河北 北 方学 院积 极 响应 国家 号 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积极开展校企 实践教 学 内容脱 离 实际 ,教 学效 果
企 业 与 教 育
—
一
一 :.
—— 一
缺乏 高 度 的 合作 积极 性 ,以致 提 供 的 校 、企 业 和学 生 之 间 的 问题 , 及时 刈‘ 其局 限 、学 校在 共 建 校企 合 作 的实践 教学 资 源 很 有 限 。所 以 ,很 多高 校 和 实 践 教 学 各 环 节 的 开 展 情 况 进 行 反 教学 体 系过程 中不 应 只采 用单 一 的 实
上。其次,人才培养 争案中实践教学 学法,很多专业教师仅仅只是将实践 不理想 。
课 程 要涵 盖 三个方 面 。一是 课 内实 教学作为对理论知识教学的一种补充
3.企业合作动 力不足 、实践教 学
践。在课程体系中应用 回归分析 、时 和辅助验证 ,实践教学理念潲 舌,实 资源有限。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企业
企业 之 问的 合作 仅仅 是 流 于形 式 ,具 馈 ,并 针 对遇 到 的 困难 问题 进行 探 讨 践教 学 模式 和合 作模 式 ,而应 根 据统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改革的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改革的论文摘要:围绕化工类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当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过程的问题和不足,认为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革实验课程考核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方法是推进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人才培养;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教学在教育部政策的引导下,部分高校开始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也有部分高校为了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化工原理课程是高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以“三传”为主线,分成若干单元操作,研究不同典型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设备的原理、结构、选型及工艺尺寸的计算[1-3].其教学目标是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化工若干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在实验教学中树立工程观念,掌握处理化学工程问题的技能与方法.化工原理实验是联系化工原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它与基础课程实验不同,属于工程实验范畴,具有工程的特点,是化工学科的重要实验课.化工原理实验的每一个单元操作都是一个化工生产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处理,更容易形成工程概念,掌握工程实验原理、方法及测试手段.因此,化工原理实验是帮助学生验证基础理论,加深课堂理解,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它承担着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研究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化工实验课程体系,促进化工实验教学改革,对加强高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分析1.1学校管理者的观念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高校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验”、“重基础、轻应用”等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陈旧观念.在课程安排上,总是先排理论课、再排实验课;在教师安排上,往往把具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安排到理论课的教学岗位上,而把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或者是把没有理论课教学资格的教师安排到实验课教学岗位上;在上课时间安排上,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经常被安排到晚上或者周末;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上,实验课往往被视为重复课,计算学时的时候需要乘上小于1的系数.1.2培养目标近年来,为了培养创新性应用型化工人才,各高校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上做了很多修改.但这些修改或是小改动,或是简单修补,缺乏系统性和宏观思考,缺少导向性的顶层设计,基本还是沿袭了以往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实现突破性的改革.实验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操作及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4-5].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作为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许多高校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的锻炼.有些高校虽然制定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却难以落实.1.3教学方法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虽然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答疑解惑的主导地位,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化工实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固封自闭、循规蹈矩.在授课时,仅讲授重点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教学方法重视了“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却无视了“学生怎样学”的重要性,必然会导致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照本宣科地操作,记录数据.然而在实验结束后,很多学生对所做内容的实践性、操作原理以及所操作设备的构造却并不了解.1.4师资力量与理论课程相比,化工实验课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首先,由于学校实验教师受到编制与名额的限制,数量严重不足.一些本科院校的实验教师都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由于理论课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担任其它课程或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精力和时间分配上难以达到专任实验教师的效果.其次,实验课教师缺少在工厂生产实践的经验,在讲授实验课时,只能照本宣科,难以结合工厂实际生产设备和流程进行讲解.2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构想2.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做到学以致用.“三对接”的核心是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要让专业教育根植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之中,实现产教融合.“三对接”的实质是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要求高校要转变传统的重基础理论、轻实验和实践的教学理念,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2.2明确培养目标,积极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基于国家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等教育指导思想,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面向企业和工厂生产一线,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实验模块,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验流程的设计、方案实施、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等工程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工程观念,提升学生分析和处理工程类问题的综合能力.2.2.1实验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供给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对掌握高新技术和新兴工艺等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多.为此,要实现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即学校要及时完成化工原理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教师要积极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同时做好实验教材的同步建设,尽可能地把国内外的新技术和工艺流程及时编入教材.化工原理实验教材的建设要在贯彻服务于创新性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重视基本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同时要体现其实用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对于基本原理的推导和论证尽可能简约处理,不追求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强调基本原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基本专业素养[6-7].与现代科学技术和企业发展同步的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般来讲,高校教师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对工厂的实际生产工艺和流程难以跟踪考察.因此,只有高校教师和工厂一线工程师协同合作编写教材,才能把一线工人真正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纳入教材中.2.2.2考核方法实验考核与效果评价是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全部实验过程应包括对专业素质、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等要素的考核.为了保证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应打破常规的单一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性.因此,可采用笔试、口试和现场操作等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并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8-9].笔试内容除了包括实验原理、仪器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等常规知识点的考核外,还可增加一些其它内容,如对现有的实验装置提出改进建议,对某些设备、仪表的选型和安装进行分析对比等灵活的知识点.口试的内容除了有关装置流程的问题外,还应侧重操作原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检查,如人为地制造一些故障,要求学生分析原因以及排除故障的方法等.现场操作一方面要考察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规范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现场情况随机提问,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传统的考核方法比,这种多样性的考核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3优化教学方法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作为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其内容涉及到化工生产过程的多种单元操作,其中包括流体转能、传热、流体阻力、蒸发、吸收、精馏、萃取和干燥等.多单元操作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显著的工程实践性.由于该课程是学生首次学习的工程类课程,因此,他们缺乏学习经历和实践经验,在接受知识和动手操作时都会比较困难[10].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把握课程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基于此,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提问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尽可能提出一些与工厂生产实践相关的工程类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以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了解该课程的特点和操作流程.此外,学生除了完成指定任务的实验外,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实验装置做设计型实验.如给学生一套精馏塔装置,提出一定的工艺指标(如规定产品的质量及数量等),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将设备调整到正常的操作状态,达到预定的工艺指标,并能维持若干时间的稳定操作.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对培养化工类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等方面.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对任课教师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首先,加强对教师的校内培训,严把教学关.对化工原理实验课教学的新进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并通过试听、试做和试讲等环节,最后由课程组教师讨论,合格后才能获得实验课教学资格.其次,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和工厂实地考察新设备,学习新技术,不断完成知识更新.第三,把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工厂一线工程师“请进来”,一方面可以与高校教师合作完成横向课题,带领专业青年教师开展实践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给化工专业的学生讲授实验课,做专题讲座,以及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等.3结语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作为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明显的工程实践性特点,基于创新性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探索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改革任重道远,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革实验课程考核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优化教学方法是推进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参考文献:[1]焦纬洲,刘有智,袁志国,等.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1(3):166-168[2]李惠成,张兵,武芸.改革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树立学生工程观点[J].广东化工,2021,15(43):259-260[3]刘建军,徐向阳,冯庆华,等,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大学化学,2021,31(5):23-26[4]杨世芳,周艳,邓文娟.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12):178-180[5]吕海霞,杨志杰,张艳辉,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实验教改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21(1):26-30[6]郭发忠,朱虹.高职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与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21(11):41-43[7]韦文联,谢传会.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实践探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21(2):93-97[8]杨晓红.张玲钰.闫莉莉.应用型地方高校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初探[J].云南化工,2021,43(6):58-60[9]赵清华,白薇扬,谭怀琴,等.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对策[J].广州化工,2021(6):146-147[10]李书鹏,张伟光,李金龙,等.师生互动式教学在化工原理实验中的尝试[J].化工时刊,2021,30(1):53-55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更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义和特点应用型人才是指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工程实践、进行技术创新的人才。
与传统的理论研究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1. 以问题为导向。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强调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壁垒,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培养。
学校与企业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都是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
3. 以学生为主体。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学生在实践中扮演主体角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 项目驱动式教学。
项目驱动是一种以项目作为教学载体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的项目情境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例,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 产学研合作。
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这种合作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中来,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与企业合作研究可以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满足社会的需求。
立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
— —
以湖 北文理 学 院为例
’
程 传勇
( 湖北 文理学院)
《 统计 学》 是我校经管 类专业基 础课程 之一 , 对于 学生专业 能 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该课程 属于方法 论科 学, 应用性和
2统计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 实践教学是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 和高等教育 的演变而不
得复杂的统计计算 与分 析变 得越来越简单 ;内容 由以传 统 的描述 统计学为主 向以推 断统 计学为主转变,先进 的统计理 念和现代数
但是高等 学校 的统 计学教学远不能适应统计 学发展趋 势, 同时, 经 管类专业 的学生认为统计学课程为非专业课程而 不予重视 ,再 加 上该 课程难学难 懂 , 枯燥无 味、 提 不起学 习兴趣等 , 从 而大大减 低 学 习效率 ,浪 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违背 了设置 统计学课程 的初 衷 。然而 , 社会竞争 日趋激 烈, 企业或政府对 管理人员 的管 理水平 提 出了更 高的要求,要求管理人员具备很强 的的实践能力和数 据 经管类专 业统计学的教学与改革 ,以培养 出更多合格 的经 济与社 会 管理人才 , 显得尤为迫切。 1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改革方向 1 . 1 以市场 为导 向随着高校扩 招和人才 市场 的竞争 加剧 , 使 大学生就业难的 困境突显 ,大 学毕业 生人才市场总体上逐 渐 向买 方市场转化。因此 , 经管类 专业统计 学教 学改革应 以市场需求 为导 向, 以提 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线 , 制定 出更合理更有 效的培养计 以培养 创新 精神 和增 强实 践能力 为根 本导 向在 统计 学教 学过程 中, 有 大量数据 需要进 行演示 、 分析 并要学 生参与其 中时 , 传统 的 黑板 ( b l a c k b o a r d ) +粉笔 ( c h a l k ) 的教学手段既浪 费宝贵 的课堂 时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分析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分析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目前,我国现代化教育发展的目标不断提高,对我国各类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其将来的就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施实践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还能将其逐步培养成为应用型的人才,促进我国现代化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前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我国教育已经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
通常情况下,大众型教育基表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极为重视学生综合素养与知识能力协调性、全面性地发展,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关键途径。
在高校教育学科中,应用性质极强的学科之一就是统计学,在统计学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近几年来,实践教学在统计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若要深入强化实践教学,还需对传统实践教学的模式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借助探究式的案例教学,深化实践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探究式的案例教学方式是指老师对学生通过介绍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从中提炼案例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围绕提出教学案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与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校能力等。
在统计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应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引入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且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老师则可以结合一些统计学的案例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化研究、合理解释,这个过程将学生兴趣、老师引导、案例示范等作用有效结合,对统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必要补充,并且能够从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统计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理统计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理统计实验教学模式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理统计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在引言中,介绍了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和数理统计实验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以及问题与解决方案。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展望与建议,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理统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数理统计、实验教学、教学效果、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结论总结、展望与建议、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统计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高校教育也需要不断革新,探索更加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数理统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也将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数统计、格式要求等。
感谢配合!的内容如下:数理统计实验教学作为大学数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培养数理统计分析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探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数理统计实验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通过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
课程教学Curriculum Teaching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王晓敏刘顺陈星谢艺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南宁530021)摘要为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效果。
本研究选取本校2016级本科预防医学专业2个班,随机分为线上网络教学平台+线下翻转课堂教学组(试验组,n=45)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n=43),实践一学期,通过学习成绩、课堂教学、教学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在教学模式满意、激发学习兴趣、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及提高学习效果5个方面比较,试验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增强知识应用及培养数据分析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本科“卫生统计学”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有益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卫生统计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20.12.050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of Health StatisticsBased on the Goal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WANG Xiaomin,LIU Shun,CHEN Xing,XIE Yihong(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530021)Abstract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health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goal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Two classes of the2016undergraduate preventive medicine major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nline interactive platform+offline flip classroom teaching group(the trial group,n=45)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the control group,n=43), the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s will be conducted through academic performance,classroom teaching eL fects,and teaching satisfaction after one semeste匚Comparing the scores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actual operation,the tri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satisfaction of the tri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teaching model,arousal of learning interest,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and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effect(P<0.05),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nhancing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training data analysis(P>0.05).The use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in Health Statistics is more beneficial to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Keywords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health statistics;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当前社会已经迈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错综复杂的数据整理、分析、探索及创新能力已成为人才需求的重要标准之一。
以学术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应用统计学教改探索
以学术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应用统计学教改探索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商业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应用统计学在经管类专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当前经管类应用统计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师资短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索以学术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应用统计学教改方案,并探讨其实施过程和效果。
一、问题分析经管类应用统计学是商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掌握和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商业管理问题的基础。
目前经管类应用统计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内容单一,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应用环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师资短缺,很多院校的统计学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普遍存在应付教学、应试教育的现象,缺乏对统计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需要对经管类应用统计学教育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商业管理领域的需求。
二、教改方案设计1. 基于学术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针对经管类应用统计学教育中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可以设计以学术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除了传授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结合商业管理实际问题,设置实战性、综合性的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增加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内容,如市场营销统计分析、财务决策统计模型等,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统计学知识。
2. 师资培训与能力提升针对师资短缺的问题,可以组织针对经管类应用统计学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计划。
通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讲座和研讨会,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还可以鼓励教师开展统计学教学研究,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应用统计学教师队伍。
3. 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可以采用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商业管理案例的统计分析,进行团队合作和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思考作者:胡岩来源:《河南教育·高教》2017年第08期摘要:大数据已经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培养出具有较强数据分析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当前统计学课程教学还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和改进统计学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统计学;实践教学随着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培养出能够快速适应时代需求,并能直接从事实际工作、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担任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任务之一的统计学课程,必须注重数据环境的变化及人才需求的动向,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发挥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性特征。
一、数据环境的变化及人才需求的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大量性、庞杂性及非结构性,使得从事经济管理类相关工作的人才在工作中需要分析处理更为庞大、杂乱的数据。
数据环境的变化,对应用型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加强以应用为目标的统计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更注重透过繁杂的表象去探究行业内在的规律,以期通过更准确的决策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而通过繁杂的数据表现分析其内在的规律性正是统计学的基本要求。
笔者通过查询各大招聘网站发现,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应聘者在求职中的必备技能。
从业务数据分析师的标准来看,政府、金融、电信、零售等行业前端的业务人员及市场、管理、财务、供应、咨询等职位的业务人员,应具备Excel、SPSS、SAS等专业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并能够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形成逻辑清晰的业务报告。
针对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个人发展需要,毕业生应达到业务数据师的水平和要求,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根据工作需要不断提升到建模分析师的水平即在业务数据师的基础上掌握高级数据分析方法及数据挖掘技术。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统计课程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统计课程教学[摘要]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正引领着行业的大变革,也催生了新的职业,譬如数据科学家。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在课程教学方式上倡导探究式学习,在教学内容上要更加贴合实际,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并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这是统计学专业的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探究式学习;大数据科技的发展使得海量数据得以存储。
在各行各业每天都在产生大量数据。
海量的数据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资产。
如何利用和挖掘数据的价值是众多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近年来对于数据分析人员的需求极大地增加[1]。
查询网站glassdoor可以发现DataScientist(数据科学家)以平均约11万美元的年薪连续4年(2016—2019)位列全美最好工作榜第一名[2]。
统计专业知识是该职位的重要技能之一。
数据分析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应用前景,比如医药健康[3-5]、金融市场[6-8]、智慧城市[9-10]等。
科技的日新月异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下从课堂教学方面来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课程应用能力。
在本科阶段,统计学专业或应用统计学专业通常会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核心课程。
在这基础上,学生还会进一步学习多元统计分析、统计软件及其应用等应用类课程(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对于多元统计分析,教师通常会讲授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例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并以具体的案例分析作为辅助。
对于统计软件及其应用,教师通常会讲授R软件的使用以及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
教学内容通常会按教材的章节顺序来安排。
针对某个教学内容,例如聚类分析,在讲完该方法的数学模型之后通常会给出一些例子来说明该方法的应用。
从教学反馈来看,当讲授应用例子时学生的兴趣明显高涨,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多地停留在浅层,即仅会仿照课堂演示或教材给出的实例,很难做到灵活应用。
为此,笔者认为目前的教学模式可以做如下改变。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理统计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理统计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数理统计实验教学应注重合作性。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一种学习方式。
在数理统计实验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成
员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和协作,培养团队协作精
神和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数理统计实验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数理统计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实验
课题的权利,让学生参与实验课题的设计和方案的制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还可以通过实验报告、实验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理统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应注重实践性、合作性和学
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统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统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类专业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科技。
而对于统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不仅仅是教育行业,更是业界所需的,要求相应的人才应用能力更强,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借助与大量的研究梳理,结合我的个人学习与实践经验,旨在探讨与阐述关于统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一些所见所思。
一、统计类专业培养目标首先,要了解统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统计学作为一门交叉性科学,它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为社会服务的领域不胜枚举,例如在政府、金融、医疗、能源、环保等行业。
面对如此多样的就业需求,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更加多样化,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我们需要更好地明确这些需求。
目前来看,统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熟悉与掌握统计学的基础与方法,适应行业的需求,本着对数据与事实的敏锐判断,懂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精通各种数据计算与统计建模方法,对各种数据结构和分析工具有深入的理解与熟练的操作技能。
2.借助数据分析进行应用研究和理论探索,能够有效的挖掘数据背后蕴含的有价值的内在规律和结构,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细节,从数据的表层信息到深层信息的探索。
3.在具备必要的计算能力和统计抽样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具备深厚的领域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医学、金融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协助解决实际问题,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贡献。
二、教学模式改革在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中,培养应用型统计学人才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会花费在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上,但是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需要培养更具实践性的、能够独立承担数据分析任务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1.培养实践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实践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实践探索・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导向下的统计学实践教学新探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李雪平摘 要:目前多数的本科院校统计学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能力要求存在差距,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可按照“完善三个 模块,培养四种能力,实现一个目标”的思路进行,即以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队伍三个模块为改革完善对象,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思维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内容,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能力培养 统计学 践教学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209在2014年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提出要创新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而转型根本目标是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开始向数据时代迈进,统计学作为一门关于数据的搜集、整理、显示与分析的方法论科学,其重要性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日益凸显。
目前各高校除了经济、金融、保险、会计等专业将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外,医学、环保、法律等专业也普遍开设了统计课,各学科对统计学方法的应用要求日益提升,重视和创新统计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笔者在深入解析应用型人才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导向下当前统计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并结合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统计学实践教学中应实现的应用型人才能力目标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将人才划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学术研究型人才主要是从事将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的科学研究人员;应用型人才因“应用”而得名,是指“能将科学的一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的经济生产领域的专门人才,这种人才在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的同时,对现实经济、科技的发展状况也有较强的把握能力,能够将各种知识性的成果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去,发挥科学知识的经济效益”。
从应用型人才的工作职能来看,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已发现的科学原理服务于社会实践,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在这一职能实施过程中,能力是最核心的影响因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的一大战略主题。
关于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张尧学等将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划分为三大模块:通用基础能力、职业技术能力、生存发展能力。
吴辉将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概括为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三种类型,具体又细分成10种具体能力。
宋克慧等将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要素划分为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三大类。
通过对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要求的调研,综合考虑应用型人才实践性、行业性等特征,具体到统计学实践教学的微观过程,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能力是在统计学实践教学中要着重培养的:①实践动手能力,统计学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能用各种定性、定量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与预测;②统计思维分析能力,学生除了学会统计方法外,还要对方法本身的统计思想深入了解,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统计结果能准确分析,给出合理解释;③综合应用能力,只有将统计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并解决问题,统计学科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④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借鉴创新、模仿创造,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新的思路。
创新能力建立在前三种能力基础之上,分析问题主要依靠思维能力,解决问题主要依靠实应用能力,而有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则需要创新能力。
二、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导向下当前统计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模式转型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本科高校开始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这也是当前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倒逼”的结果。
但目前多数的本科院校统计学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能力要求存在差距,在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导向下,当前统计学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流于形式受传统人才培养观念、教学理念和条件的制约,目前本科统计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首先表现在统计学实践学时安排不足,部分院校甚至根本没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各学校统计学课程的总学时大约在 40—60个学时。
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讲,48个理论学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实践教学安排不足是通病。
其次,多数统计学教师本身实践能力不足,因此教学指导思想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方法介绍,轻方法应用;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了大量的方法,不会应用,能力培养流于形式。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不利于动手能力、思维分析能力提升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构成,而且各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在目前的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中,各个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例如在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重描述统计,轻推断统计的现象,而在描述统计中,又仅重视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处理,忽视对一手资料的统计调查,学生虽然了解统计调查的方法,但在真正进行一项调查活动时却无从下手。
在实践教学方法上,多依靠单一的多媒体教学,并且以主要教师讲授和演示为主,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没有有效开展。
在课程成绩考核中,实践教学考核比重低甚至根本没有纳入到考核范围中,多数高校统计实践教学没有严格的考核体系和考核标准,致使相当多的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不够重视,采取应付DOI:10.16534/13-9000/g.2016.0165・209・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的态度,实验实训时“走过场”。
3.实践教学平台单一,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弱实践教学平台是实践教学开展实施的依托,一部分高校因条件有限,实践教学仅仅只能依靠教师课堂演示。
部分高校建立了统计学实验室,但实验室的利用率确很低,统计分析软件往往仅有EXCEL软件加载的统计分析工具,对于较为专业统计软件鲜有涉及,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教师的统计实践教学拘泥于规定学时内,忽视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中实践教学的延伸。
多数高校统计实践教学企业、社会平台缺失,学生没有机会走出校园开展真正的统计实践。
学生的统计实践无法深入社会生活一线,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和发挥的空间有限。
三、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导向下统计学实践教学新思路针对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导向下,当前统计学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了统计学实践教学的一个新思路——“完善三个模块,培养四种能力,实现一个目标”,即以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队伍三个模块为改革完善对象,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思维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内容,实现“能将科学的一般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的经济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见图1)。
图1 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下的统计学实践教学思路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导向下统计学实践教学思路的具体实施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1.从教学内容、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构建多元化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1)统计实践教学内容要与专业深度融合,提升学生专业动手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应针对学生专业对统计学知识的需求,与各专业自身特点进行融合。
例如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市场调查与销售预测是学生今后工作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抽样推断、统计预测等章节就是实践教学的重点章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要注重社会经济现象关系的实证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等应是实践教学重点,要将这些方法与宏观经济运行问题、产业结构问题等问题相结合,这样既能激发不同专业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动手能力。
(2)统计实践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主动思考分析能力。
适当的运用案例教学、试验教学、情景教学及项目教学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既可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也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理论形象化、生动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案例、项目选择,试验设计时要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
例如,在统计调查实践教学时,可让学生在校内开展实训,选择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课题,如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消费行为、网购现象等等。
将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从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的确定,样本的抽取,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与整理,调查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模型建立、分析与预测,一直到调查报告的撰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所有环节全部由学生自己来设计和完成。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能培养其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等能力。
(3)统计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完整化,加强综合应用能力。
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课程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教学时处于积极的状态,也可以让教师更加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
在统计学课程成绩考核中,要适当加大实践成绩比重,实践考核评价指标既要能合理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又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考核内容要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在考核方法上可以多样化,可以有传统的实验报告形式,也可组织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口头报告与答辩”,或是鼓励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尝试撰写小论文等。
总之,实践教学考核须以锻炼学生统计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构建宽口径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的完善和宽口径,可为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传统的实验室教学需进一步引起重视,统计学研究的是大量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必须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完成,除EXCEL外,SPSS、SAS等专业且通用性较高的统计软件也要引入到实验室。
另外,还要搭建统计实践的社会、企业平台,组织学生深入到教学实习基地,如统计部门、企业单位进行校外实习,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此外,实践教学还可贯穿到学生的寒暑假社会调查中,融入学生科技创新的课题申报中,应用到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等。
可通过课程教学网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授课教师保持长期联系,在任何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授课教师可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应用统计学知识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打造“双师型”的实践教学队伍既具有教学、科研能力,又掌握应用技术、能够承担生产任务的教师,是实践教学正常运作和有效开展的技术支撑。
统计实践教学对教师的知识层面和各方面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师自身的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