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 李晓黎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1500字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1500字导读:读书笔记《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1500字:看书名,很像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鸡汤。
这是我看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印象。
以至于在我看到内容时,对作者们的“技术流”感到少许尴尬。
作者,或者说打造这本书的,有三位,一位编辑,一位商人+顾问,一位学者+商人,对了,最后这位,还是一个宗教信仰者。
有这几个维度组成的观点,的确蛮吸引我。
为了“衡量”这本书是否值得您去看,我先粗暴的剧透。
1.作者通过“企业、职业、事业的成功”,“家庭、亲人、朋友、孩子关系的亲密稳定及成长”,“个人核心价值、观念、性格的稳定”三个角度来衡量人生,如果您认同这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那么这本书值得看看。
2.不同于以往鸡汤文的讲道理,摆事实,说方法。
如果你确实厌倦了那些看了十本,还没有对自己有什么影响的流行书籍。
这本书试图通过抽象理论参考的方式,是个新颖的角度。
3.事业、亲朋、个人这三点,书籍中的占比大约是3:4:1,根据需要看自己关注的内容,是很不错的阅读方式。
前面我说的是4:4:1,那剩下的2成呢?是译者序,作者序,书最后面还有三位参与书籍的三位主创人员写的三篇感受。
诚意满满,也挺啰嗦的。
这本书与我而言,更像是一本工具书。
也许您看到这篇文章的同时,顺手去搜索了一些读后感。
里面是不是很多人把书里的各种理论都“抄”了出来?我觉得没必要。
字典,需要的时候会查就好了,比如字典,是为了查字词。
我想说的,是这本书,能查什么,而不是能查到什么。
一、前言现实背后从其他地方获取的各种建议,不如从实例中提取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生活,而非听从别人建议去做。
学会怎样往身上粘羽毛是飞不起来的,而学会了伯努利方程,经过努力,我们也能造一个飞机,也许足够简单,但也足够飞翔。
二、事业1.动力之源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生活里是不是有同样的经历,在某个时间点或者时间段,自己激情满满,热情四溢。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拆书笔记及读后感范文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拆书笔记及读后感范文:这周我阅读的书目是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写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这本书根据克里斯坦森教授在确诊自己患癌后,给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课的内容写成,所以,非常之真诚,有启发性。
他提供给我们的,绝不是关于人生如何成功的程式化方案,而是对一些重要战略性问题的思考以及如何在贯穿日常的生活中进行选择。
他相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重要问题的思考和选择,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衡量人生的方式以及最后生活的质量。
克里斯坦森被誉为世界一流的创新管理思想家,他的作品有《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等等。
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本书?因为作者曾经从哈佛大学以及牛津大学两所最著名的大学毕业,而这两所大学汇聚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学子。
可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牛人在毕业后,是否会按部就班的走向人生辉煌或者成功幸福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未必。
作者通过对同学们的长期观察总结到:这些名校毕业生,在毕业5年后的返校聚会中,几乎每个人看起来都非常出色,光鲜亮丽,一派豪情。
在10年聚会中,有一些成了世界500强的高管,有一些则成为了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个个拥有成功的事业,富足的金钱,但是大多数人开始过的不开心。
在第25年和第30年的聚会中,情况则变得更加糟糕,有一些人因为触犯了法律被关进监狱,而有一些人则因为家庭婚姻的问题变得不快乐。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从而偏离了原初的人生设计,导致了最后的失败呢?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与大家分享他的理论,他把追求人生幸福分了三个重要部分来讲:第一部分关于事业,第二部分关于家庭,第三部分关于正直的坚持。
他给出了自己衡量的工具,用以启读者进行思考,以提高读者的敏锐度,并重新审视和改变他们的生活。
PART1:关于事业,你该如何确定你事业上的成功?思考一:找到你的驱动力。
制定你人生的战略,即找到你想实现的目标,以及你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来源:https:///note/680886068/首先,泛读十本书,不如一本书精读十遍。
每次看,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和感悟。
其次,这么好一本书应该与更多的人分享。
多年的人生历练,让我真心觉得,与其拥有,不如给予。
知识、经验只有分享出去,传播开来,让更多人从中获益,人们也就乐意分享给更多的人.......这才是它们的价值所在。
一个人纵然知识再渊博,才华如何横溢,如果没有传授于他人,学富五车又有何用?在归纳总结的时候,我又重新复习了所学的内容,不仅深化了知识,同时也是练习了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最后,把整个过程走完,必须有始有终。
为此,运用书中的原理,认真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是我阅读本书学到的最重要的内容。
我把书中每一章节概括性的内容,运用的原理、以及文章链接一一罗列,以便读者查找和查阅相关内容:前言部分《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写在之前/s?__biz=MzIwODgxMDI4Mg==&mid= 2247484812&idx=1&sn=7c132753e0931********dac497fb754 &chksm=977c3dc9a00bb4df5b61aab3751ead24f6e340cf445af8 1fdf611ddb24173d9dd7076f871237&scene=21#wechat_redirec t从每隔五年的哈佛同学聚会引出主题,为什么那些命中注定会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人,却两方面都很糟糕,有些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到底如何获得成功与幸福?理论对我们寻找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如何确定你将获得事业的成功第一章真正激励你的是什么如何确定事业的成功与幸福 1 -想要确定事业的成功和幸福,就要找到真正激励我们的动力。
原理:动因原理(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挑战感、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等激励因素第二章周密计划和偶然机会的平衡如何确定事业的成功与幸福 2-了解驱使我们的动力只是迈向成功的关键性一步,但只是成功了一半。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欣赏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欣赏《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是一部来外国的文学作品,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呢?该书是一本励志书籍,作者通过对企业管理经验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我们的选择和幸福之间的关系。
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明确真正激励自己的动力说到激励,最有效的是给他最想要的。
要明白自己最想要什么?就必须清楚激励的本质分为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
基本需要就是满足生活所必备的。
而动力因素又分为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和个人成长。
在满足基础因素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追求动力因素方面的需求。
*衡量周密计划与偶然机遇首先,我们预测所得到的信息是模糊的。
然后再练一项清单,列出预测试所需要的根据。
并证明哪些是真的。
然后从上到下根据重要性和不确定一次向下罗列。
最后验证假设,最重要的环节是验证假设是否有效。
而往往最重要的假设大部分都与其他人有关。
要看是否牺牲了他人的利益。
看感到满足的假设是什么?是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动力激励你的。
*如何得到你想要的。
战略与资源配置一致性。
如何使自己走在正确的方向,那就要看你资源配置的流向。
如果你想达成什么,那么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也就是人财物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资源配置你战略相一致是实现目标的前提。
而资源配置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历数百次决策中产生。
事业成功可以让我们获得成就感,而家庭,朋友,信仰和健康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
对于亲密关系的维护,只有坚持并保持联系。
改善人际关系就得改善看问题的角度。
我们总是考虑自己需要什么,而没有考虑到对别人而言什么是重要的。
*如何在经验学校里学习正确的课程。
你是被雇来做什么的?清楚这一点,有利于我们生活和在学校的学习。
在经验学校学习正确的课程将会帮助我们学会如何解决困难,这些困难包括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一次领导项目的失败或一次新领域的任务。
出现需要之前明白哪些课程对你来说是必要的。
重要的不是学校教给你什么,而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面对不确定性,唯一解决问题解决办法的问题就是认清你现在所处的位置。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2100字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2100字《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2100字书名是一个直指灵魂的叩问,不过大多数人应该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风险问题。
是不是只有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思想者才应该这个思考这种结构性问题,我们普通人只需要老老实实过日子呢?当然不是。
稀里糊涂地生活,假如暂时没有什么不好,但也就是暂时而已。
有人说人生就像爬一个云梯,如果等到爬到梯子的顶端才意识到梯子搭错了地方,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此。
因此,这个结构性问题人分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看了这本书会促进我们去认知思考它。
克里斯坦森教授有多年企业管理实践和研究经验,他把这套经验和方法论运用在了研究个人幸福和自已成功上面,总结出了我们的选择与个人成功和幸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正是此书区别于其他励志书籍的独特地方。
人生适用于很多个维度:工作、婚姻、家庭,以及兴趣爱好等等各方面。
下面我就书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一一阐述。
1真正激励一个人的是什么?书中认为是动因理论。
动因理论是说人们想去做一件事情真正做做的动因是:发自内心想去做。
不论刮风下雨、顺境逆境、贫穷富有,都想去做。
物质激励不是全然的动因。
但同时作者也指出:这个方法论包含两种不同的因素: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
这里所说威望的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等,这些都很重要。
基础诱因原因不好就会给人带来不满,所以你必须解决坏的基础因素,确保你不会对组织工作不满。
解决了基础因素是前提,但是它只能让你不讨厌其他工作这份工作,也就是“没有不满”,但是“没有不满”和“工作满意”还有很大距离。
如果你做的其他工作就是你喜欢做的,你大前提能否在解决基础动因的前提下,做到工作满意,你才会爱上自己的工作,变得积极推动乐观起来。
我时常听到有人有这样的言论:毁掉一个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变成自己的。
我不赞同。
“毁掉”的原因正是没有解决动因平腹蛛理论的理论指导因素,这个是前提。
这个前提包含:与上司和同事的关系融洽,有足够的几万元照顾家庭。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书随笔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综述 (1)1.1 作者介绍及主要思想 (2)1.2 本书内容概述及主题思想 (3)二、第一章 (4)2.1 个人背景与成长经历回顾 (5)2.2 人生目标与价值观的明确 (6)2.3 自我认知与自我接受的重要性 (8)三、第二章 (9)四、第三章 (10)4.1 确定个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 (11)4.2 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策略 (12)4.3 建立平衡人生各个方面的衡量体系 (14)五、第四章 (15)5.1 面对挑战时的心理调适与应对策略 (16)5.2 如何有效管理时间与精力投入,提升效率质量 (18)一、内容综述《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和人生价值的深度探索的书籍。
这本书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以及如何衡量人生的成功与否。
作者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和案例,结合个人经历和思考,阐述了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
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衡量我们的人生?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外部标准所左右,如职业成功、物质财富等,而忽视了个人的内心需求和真正的幸福感。
我们应该回归内心,从自己的内心需求出发,寻找真正的人生价值。
作者详细阐述了人生价值的多元性,人生不仅仅是追求物质的丰富,更是追求精神的满足和成长。
这包括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个人的兴趣爱好,对社会的贡献等等。
我们不能仅仅以职业和金钱来衡量人生的价值,而应该看到人生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作者还强调了人生决策的重要性,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许多选择。
这些选择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和幸福感,我们需要学会做出明智的决策,而不是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需求,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内心的人生选择。
作者鼓励读者要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让我们更加成长和坚强。
我们需要学会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1979 年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1931-2018,被誉为“新新闻主义之父)曾描述过世界上最激烈的职业竞争- 美国战斗机驾驶员的筛选。
为了找到最佳人选,候选驾驶员需要经历一系列逐渐递增的勇气测试,最后找到能够克服巨大压力的英雄。
很多企业在配置最佳人员时也会复制这种做法,寻找具有“正确特质”的候选人。
在企业一项重要的测试就是考察一个人的简历,根据候选人的过往经历来推断他是否能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新岗位上做出成绩。
不过戴着成功光环的经理人从一家公司进入另一家公司,却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果也并不少见。
我们来看一组数字:在一千多位来自各行各业不同企业的领导人中,克里斯坦森教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在目前职位上从开始到现在,所有你选择雇用或者提升的人中,有多少比例的人被证明是极好的选择,多少比例是一般的,多少比例的人是错误的选择。
调查的结果分别是 33%,42% 和 25%。
也就是说,一个典型的经理在选人方面还是会犯错。
尽管企业追求生产和服务质量的零缺陷,但是人员选择上 20% 的缺陷比例却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筛选“正确特质”不能预测成功,那么什么才是呢?“正确的员工”不一定适合你的企业克里斯坦森教授在管理CPS 公司,评估管理者就遇到类似的问题。
在公司经营的最初两年,管理层决定聘请一名营运副总裁,从低水平产品开始生产。
通过三个月的寻找,最后锁定两位候选人。
候选人A 来自董事会成员的推荐,在同行业的一家大型跨国企业担任运营副总裁,负责过 20 亿的销售量,他之前所在的公司,生产高端技术产品,是 CPS 未来的发展方向。
另一位候选人B 是公司一位工程师推荐的前老板。
B 来自一家3000 万美元收入的家族企业,从一线工作做起的管理者。
公司的管理层更倾向于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B,而董事会则强烈支持职业背景更好的 A。
最后,公司选择了A,花重金帮他从东京移居至波士顿。
然而A 并没有管理好工厂和操作流程,公司不得不在18 个月后与他解聘。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2000字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2000字《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是一部由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詹姆斯•奥沃和凯伦•迪伦共同著作的励志书籍,书中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对我们寻求幸福和成功有所帮助的方法。
我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
因此,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这句话是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接触的最早的关于人生的智慧了。
不过可惜的是,当时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最后一句了“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上了,在社会主义之光下,人类的解放事业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时隔多年之后,再看这句话,才终于懂得,这一句话有多么沉重了,有多少人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没有虚度年华,也没有碌碌无为”呢?至少我是做不到的。
这样的标准,甚至许多伟人都做不到。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该如何衡量我们的一生呢?《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一生》根据哈佛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家克里斯坦森课堂演讲而著,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以为又是成功学的鸡汤,看完之后恨不能早点读到,可以列为人生必读书目,非常适合高中、大学的时候看。
这本书非常薄,主要就讲了一个问题——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一生?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庞大,但作者将之浓缩成了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三个点:事业、家庭和远离犯罪。
也就是:我如何确定——我将获得事业的成功和幸福?我与配偶、孩子、亲戚和密友之间的关系是我永久幸福的源泉吗?我过着正直的生活,从而远离犯罪?同时,在每个点下面,作者都提供了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我们来把控自己的人生。
1、事业作者建议我们像做企业战略管理那样规划我们的人生战略。
首先,最重要的是找到我们的“愿景”。
就像企业愿景那样,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谷歌的愿景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微软的愿景是“让计算机进入家庭,放在每一张桌子上”;腾讯的愿景是“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篇1看完这本书,问自己两个问题:我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主要动力主要动力意味着真正激励你的东西,这能让你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
钱,是真正激励人的东西么?其实钱只是基础因素,它能做到的只是让人不讨厌这份工作,却没法让人爱上这份工作。
而真正动因会让人发自内心地想去做。
比如,有挑战性的工作、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和进步、成就感、学到东西的感觉、成为团队主力队员、取得有意义的成果、对社会有所贡献、能够帮助他人等等。
这些才是真正让人爱上一份职业的东西,所以不难理解为何有人拿着微薄的薪水,经常加班依然愿意工作下去。
(二)最重要的东西明白什么才是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东西,然后以它为轴心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树立人生的原则,并去坚持。
每个人最重要的东西都不同,也许是家人朋友,也许是职业成功,也许是帮助别人,也许是自我成就。
但一旦知道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就要考虑资源分配是否合理的问题。
有一种现象叫做“错位激励”,什么意思呢。
就比如一个职位选择候选人,实际要真正做好一个项目需要五六年,而为了竞争这个职位,将资源错误地分配在一些立竿见影的表面成果上,只需要一两年就能有光鲜的成果,但实际上效果大打折扣。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把资源放在能立竿见影的活动上,没有正确分配资源,与目标有了偏差。
比如初衷是为了让家里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却在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几年时间里,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无法陪伴家人。
表面上也许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了,实际上忘记了最重要的初衷,孩子也未必幸福。
我想起在书声听一名讲者讲过核心能力的问题,想来也是有关资源分配。
他说,把你的核心能力写下来,然后算一算你有多少时间、多少钱、多少人脉是花在核心能力上的。
如果无法合理配置自己拥有的时间金钱人脉,如何让自己成长进步,去实现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目标呢。
(三)关于计划可能你对如何实现最重要的事有一个周密的计划,或者也可能你在中短期计划里不断找寻最重要的东西。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1000字
本书读起来就像是一个人生导师循循善诱地帮助你找到自己的感觉,他根据自己的经历以及结合相关理论来告诉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首先是获得事业的成功,就是你要爱上你所从事的工作,找不到就继续寻找。
在这里面作者提到动力因素和基础因素之间的平衡。
动力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
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
作者说的很有道理,基础因素只是幸福的副产品,而不是产生幸福的原因。
真正的职业幸福是源于动力因素。
一份让人满足的职业是既能带给我们动力,同时也能满足基础需求。
怎么样平衡,作者抛出了周密计划与偶然机会这个概念,结合到自己的履历,主要是走出去和行动起来。
作者回顾了自己从事的三个职业,从顾问,到企业家和管理者,最后是一名学者。
他一开始的周密计划是成为一家报社的编辑,但是因为有偶然的机会,他开启了他的应急战略,他也爱上了他的顾问工作,后来做自己的公司也是因为在当时是更好的选择,这又是一个应急战略的阶段,后来从公司辞职,按照一开始的当时的情况,有一次选择应急战略,成为教授,最终将学术作为自己的周密计划,明白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他告诉我们不要讲偶然的机会拒之门外,但是我怎么知道到底是周密计划还是偶然机会对我更重要呢?他提到一个工具叫“发现--驱动计划”,就是说出需要得到验证的假设条件。
这个工具也同时可以应用到企业的战略上。
同时作者告诉我们“当你仍在为事业考虑时,应该让生活范围大大拓展,应该依靠自身所处的特定环境,准备好为各种机会做试验,从而为找到支点做好准备,然后继续调整战略,直到找到既能满足基础因素,又能给你动力的事业为之。
接下来作者提到资源配置问题,不管是从公司发展角度还是个人发展角度,要实现目标,就必须有正确的资源分配。
我们要记住,把时间花在长期回报的事情上,而不是短期的利益上。
比如,你想拥有好的家庭生活,你就必须将一部分时间用来好好经营你的家庭,陪伴你妻子和孩子。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500字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500字朋友失业了,前段时间来跟我诉苦,说找工作很难。
其实朋友是有一定工作能力的,网上对他有意向的公司也很多,只是在选择的过程中,让他感觉有些迷茫。
用朋友的话说,他是“高不成,低不就”,看的多了反而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了。
结合他的问题,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一本书《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这本书的书名虽然听起来很鸡汤,但是内容却很实用。
这本书的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哈佛商学院教授,曾经5度获得“麦肯锡最佳论文奖”,创办了4家公司,还荣获“当代50名深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还有很多头衔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说起这本书的起源,要追溯到2010年的春天,克里斯坦森患上了淋巴癌。
在与病魔的斗争中,他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他领域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不应该是用金钱衡量,而是要去帮助更多的人。
后来,他为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发表了一场演讲:“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演讲的内容主要围绕事业、家庭,以及人品三方面进行。
在演讲之后,他委托两位在演讲后有很深感触的同学总结了感受,并整理成了这本书。
通过这本书,可以给事业彷徨的我们指导,让我们更明确怎样平衡事业和家庭,以及成为怎样的人。
当然最精彩的还是关于事业方面的分析,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我会把他在书中分享的有助于我们提升事业的方法总结出来,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前几天听了梵登老师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分享一下感悟,克里斯坦森教授用自己几十年的经验了解人生,他把这些精华融入书中。
这本书有三个部分。
1.我怎样获得事业的成功与幸福。
2.我如何保持与亲朋好友,家人,爱人之间永久的幸福。
3.我如何能够保持正直生,远离犯罪。
第一个问题讲的就是我们大白话中所说的职业生涯规划,每个人一生中不可能永远从事一份固定工作。
文章讲的一句很经典的话“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所从事的工作”。
所以只有热爱这份事业才能让你有追求成功的热情,才能才工作中感受幸福!!第二个问题就是针对与工作与家庭,很多人在事业上风生水起,但家庭生活中却常常是“一地鸡毛”。
文章中讲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中,并没有认真的去经营家庭,所以工作和生活我们要做一个天平,合理的安排。
这些话说着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但只要用心,什么事情都可以扭转乾坤。
第三个问题我的理解就是我们经常会讲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个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自己的一生,上学,工作,成家立业。
开始都给自己了很多美好的憧憬,但生活的现实让我们经常走着走着就迷了路。
但如果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诱惑,对一些不正直的东不妥协,那么“犯罪”这个词就不会出现在我们身上。
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个你喜爱的工作,你会觉得这一生没有一天在工作!是的,现在感觉就是如此!回想起以前上班的时候,每天早上去上班都会特别发愁,上班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同时还教会了我机会来了如何选择,最主要的,是要分配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家庭也是一样,也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是时候好好思考一下我们在家庭当中的角色了!除了这两点呢,我觉得还有一点是贯穿其中的,就是正直!其实,正直不正直,心真的知道!公园里的花很漂亮,写着不许采摘,但最终你还是把它摘下来了,其实你在摘的时候也在挣扎到底摘不摘,你也知道它不能摘!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勿以恶小而为之!总结:做正确的事,让好的结果自然产生!。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书笔记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书笔记书的目的:提供理论工具,帮助我们做选择。
因为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因此重要的是学习思考的方法(理论工具),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思考的工具思考(这个角度和《反脆弱》中观点类似,即理论更适合启发实践)。
好的理论不仅能够解释(即真正的因果),还能够提供预测。
好的理论指导我们做出好的决策。
第一部分事业方面1.人生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工作会影响我们的心灵,不要向命运低头。
每天早上醒来,想到要去工作是否会感到兴奋、幸福?2.战略即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目标。
第一章真正激励你的是什么1.通常的激励理论有局限性。
2.动因论:基础因素(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动力因素(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等)。
基础因素低于预期会让我们不满意,达到预期只是让我们没有不满意(减少挫折感)。
动力因素才会让我们爱上工作。
当动力因素起作用时,过程比目的更重要(工作的过程即享受)。
3.如果你想帮助他人,可以做管理者。
好的管理者让每个人都充满动因。
4.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吗?能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吗?我能得到认可、获得成就感吗?我被赋予更多责任吗?第二章周密计划与偶然机会的平衡即如何找到上一章中“想要”的工作?1.战略不是高管会议上基于能获得的最有数据的分析、决策。
而是一个情况多变、难以控制的连续过程。
战略管理是辛苦的,因为周密战略和新出现的偶然机会为争夺资源而战。
2.人生和职业生涯的本质就是在周密战略和意外战略间做决定。
3.如果已经找到事业出路,即满足了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那么做周密战略,明确目标。
不要担心以后根据意外机会进行调整,把心思放在如何实现目标上;如果还在寻找,就要像新成立的公司一样找出路,此时需要应急战略。
采取另外一种生活体验,从经历中学习,很快进入下一次体验中,不断经历这个过程。
4.随着职业经历的积累,我们会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并做的出色。
几乎所有的战略都是周密战略和意外机遇的结合,关键是要走出去,行动起来,直到明白要将才智、兴趣和重点放在哪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书笔记
在物质横欲的时代,人们以钱与物质来衡量成功;我们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赚得了大把金钱,但显然我们中大部分人过得并不开心(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到底喜
在物质横欲的时代,人们以钱与物质来衡量成功;我们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赚得了大把金钱,但显然我们中大部分人过得并不开心(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我们大部分人,努力工作着却从来都不做真正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事;我们不想要离婚,或是与孩子失去联系,更没有人想过要犯罪进监狱,但却有很多人最终偏离了人生轨道,走上了不想要的人生道路,从而导致人生的失败。
我们的幸福在哪里?我们的人生是怎样的?这里面有着怎样的原因与规律?只有明白了这其中所隐含的理论与规律,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作者要求我们写下人生中简单却重要的三个问题:我将获得事业的成功和幸福?我与配偶、孩子、亲戚和密友之间的关系是我幸福的源泉吗?我过着正直的生活,从而远离犯罪?同时作者从商业角度提供了一个回答“我们应该过一个怎样的人生”的框架(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让他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本书作者首先提到的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动因理论)让你爱上工作的因素包括: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
乔布斯说“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所从事的的工作。
如果还没有找到这种工作,那就继续找。
不要将就,要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找到你喜爱的工作,你会觉得这一生没有一天在工作;如果你想帮助他人,就要做管理者”。
当你明白你的兴趣、重点在哪里的时候,要立即作出周密计划。
同时问自己不同类型的问题,而不总是问自己过去问过的问题,要问自己新问题:工作有意义么?工作有什么发展机会?能不能被认可?会不会获得更多的更多的成就?能不能被赋予更多的责任等等。
成功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有新的发现才会有驱动计划。
在做选择之前“验证假设是不是成立”非常重要(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验证,才能说明这个战略有效),它帮助我们做出更佳决策;但是真正要做决策时,要缓一步——设想是基于实证的还是自以为是?把条件列出来,通过数据,通过现实,一条条的验证一下,方可行动。
即多问为什么。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怎样跟踪落实?”不管是个人发展还是公司营运决策,这是个很关键的思维模式。
然后分析你的战略和你所说的一致么?你的资源投入到哪里,就表明你真正在乎的是什么(说与做的要一致)。
必须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战略,让投入的资源与其保持一致,让战略得以有效的实施。
要克服关注短期目标而牺牲长远目标的自然倾向。
你该把你的资源用在哪项追求上呢?除非用心处理,你的个人资源配置过程才能根据大脑和内心的“默认标准”为你做出投资决策。
作者相信与家人、朋友间的关系是人生幸福的最大源泉,鼓励我们对伴侣、朋友和孩子进行“投资”,而且是“长线投资”。
可惜因为这种投资持续的时间太长,投入太多,收益不稳定,很多人忽视了等到悔悟过来的时候,往往已经太迟太迟。
作为一个企业和家庭不能忽视投资新业务。
当你想乘凉的时候,才想去种树苗,就有点晚了,小苗不可能一夜之间称为参天大树,包括对亲情的投资也在是如此;在你能看到回报前很久就开始投资,在你感觉需要进行投资时,就已经没有机会了。
另外,对于处理伴侣关系,“奶昔是被雇来干什么的”这个思考方向也是一个启发,商业案例的“了解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要完成的任务”带给生活的启发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找到顾客最需要的东西”,问问自己:“我的伴侣需要我做的是什么”也是伴侣幸福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你接下来的人生旅途中帮助到你,让你探寻与明白“什么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你将如何评价你的人生;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另外一个受益点就是关于子女教育(应该教给孩子什么/你能给孩子什么)和家庭文化创造方面的启发。
作者提出孩子到底需要什么?什么决定着他能有机会与众不同?作者提出思考模型:资源,应用流程,行为价值取向。
我们有资源(包括时间、精力和财富),并试图用它们来扩大个人生活的“业务”范围,包括与配偶或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良好关系、抚养孩子成才、事业有成,还能为附近的教堂或所在社区做出贡献等等。
不幸的是,你的资源有限,而这些领域的“业务”都在竞相争夺你的资源。
资源分配其实是在价值导向的基础上的一种行动决策。
我们每天大大小小各种决定,包括吃什么在哪里吃、是否加班、是否和朋友去逛街、晚上是陪孩子玩还是跟老公去看电影……所有关于安排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决定,都是资源分配的过程。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口口声声:我最在意的是我的家人,可是,在选择是加班还是陪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他们总是选择工作。
好钱和坏钱理论解释资源投向;看一个人的价值观就要看他的支票簿存根,从支票存根上可以看出他资源分配的倾向,从而判断这个人的价值取向。
把钱用在了哪些方面从支票存根上一看便知。
“家庭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家庭文化”。
文化,是人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的方式。
特定文化一经形成,人们就自动地去做要取得成功需要做的事(企业和家庭非常相似)。
文化的形成,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文化是在日常生活的互动中形成的,而且文化一旦形成,就几乎不可能改变。
面对好人也有可能做坏事的不确定性人生,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当你达到任何一个目标时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达到任何一个目标时都需要明确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在评估多种可选择的投资时,我们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和固定成本,而应当在考虑每种投资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每件商品的净利润)的基础上做决定。
边际成本的理论同样可以应用在选择一种正确的或者错误的行为上,你最终将为错误买单。
只做一次错误的行为,它的代价可能低得无所谓,但是一次之后你就可能深陷其中,也想象不到你将为这个选择付出多大的完全成本。
不要低估下不为例的巨大破坏作用。
没有认真考虑目标和使命可能是导致企业与个人挫折和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作者他告诉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效的目标包含三个组成:目标需要清晰的未来画像;目标需要所有人强烈的认同感;目标要有正确的标尺。
忠诚于目标的认同,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明白自己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告诉我们,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我们的家庭和我们的孩子。
当你找到了你的兴趣与爱好所在的工作,同时又与你的价值观吻合的时候,你就要投入你的时间与经历及资源;当你学会了像工作一样进行战略决策分析来选择与决策,来分配你的资源,来探寻顾客真正的需求,用文化与价值观来影响与持续的改变你的家庭与孩子时,就平衡了你的人生,你就找到了幸福的方法与方向,你就找到了你自己的人生意义。
透过《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找到心灵真正的自己,改变糟糕的前半生,改变工作狂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