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一上期期末调研考试分析
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分析一、卷面印象:测试卷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了灵活性。
二、成绩分析:综合来看,我校分数偏低,平均分大余中学文科A班47分。
我们只有38.6。
前十名余中文科A班平均70.5。
我校才49.8,相差更是远。
所以今后的工作要在稳定及格率的同时,提高优秀率。
三、教学建议及改进:①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不要怕简单。
基础知识要在"准确上"下功夫,基本概念要在理解上记,严谨的数学教学风格要通过严格科学的训练来养成,要舍得给基础知识训练花更多时间,不要觉得简单就一带而过。
②加强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试时,时有发生。
对此平时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学会主动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③要求学生人人必备"错题本和典型例习题本"这是提高数学素养和成绩的有效方法。
要求学生建立使用好两本,考前认真复习,不将错题带入考场。
④课堂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
如果做不到,至少要让85%的学生听懂,15%的学生有所收获,这样教师课前应充分备课,既要为优等生准备额外的试题,也要为后进生准备基础题。
⑤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平均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与后进生的成绩,所以课堂及课后应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练习等反馈信息。
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的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四、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数形结合,一定要将数学只是讲透,并且注重循序渐进。
今年恰逢新课改,教学进度快,容量过大,都是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消化不够的主要原因。
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确是当今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质量分析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本次试题主要考核匀变速直线运动、力和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三部分内容。
其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占32%,力和物体的平衡占30%,牛顿运动定律占38%。
从知识点的要求看,A级水平题目占22%,B级水平题目占51%,C级水平题目占27%。
从命题的角度看,本次试题比较强调概念、规律的正确理解,特别是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贯穿在整张试卷中,这是值得我们要注意的。
重视物理实验的考核,强调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注重物理学史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试题比较注重情景的创设,也比较重视对物理过程的考核。
从基础题的要求看,是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
试题不超纲,不超要求,也没有偏题和怪题。
试题的引导语清晰明了,题量适中。
每种题型试题难度的编排由易到难,有利于学生答题。
总的来说,试题避免死记硬背,强调理解,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本质。
二、考试情况分析3.答题情况分析第2题得分率不是很高,说明有近1/4学生对于加速度的概念,在理解上还存在偏差。
第4题,得分率只有0.09,表明初中当中的二力平衡条件已经忘记,而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学生看到是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以后,就用摩擦力的概念去考虑问题了。
第5题也是初中中考经常考的题目。
说明学生对于一对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分,还有17%的学生存在问题。
第7题的得分率只有0.65,出乎我们的意料,说明35%的学生对于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还搞不清楚。
第8题的得分率为0.67,也不高。
说明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答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9题,得分率只有0.35,比较低。
这道题目主要考察物体的运动规律用图像来表示的问题。
目前学生习惯于用公式来表示物体运动规律的问题,而不太适应用图像来表达。
这是值得注意的。
第10题,纯属物理学史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问题,但是学生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大。
第12题,属于基本题,但得分率也不高,说明学生对运动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还存在问题。
2012 学校高一语文试卷分析
2012级高一语文摸底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总体评价本次试卷出题难度要求控制在0.8左右。
通过考试结果来看,对于我们同学试题难度应该在0.5到0.6之间,极个别学生成绩达到80分以上,我校郭金桔同学成绩为81。
另外有3位同学70分以上。
但是大部分同学成绩在50—69区间,处于及格线的边缘。
各址各班的平均分也大都在50-60之间,我校高一语文均分为51.6,说明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总的来说是比较弱的。
表一部分校区比较试卷内容主要出自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应该不陌生,但是经过一个假期的遗忘,学生基本上凭借自己知识中最扎实的部分完成了这次试卷。
此次试卷内容分为四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包括选择题和古诗文默写,共23分。
第二大题为文言文部分,总分13分,材料来自课外,考察内容为实词翻译,文句翻译,信息选取。
第三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包括两篇文章的阅读,总分为34分,是本次考察的重点。
作文30分,是对阅读部分中第二篇文章中的一句话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获得的启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考查,学生在第一大题上得分相近,四道选择题全对的全年级7位同学,对三道题以上的同学两个班级共有22位同学,其中六班12位,七班10位,从班级所占比例来看两表三第一大题选择题得分统计诗句默写方面7分的题目,得7分的同学有22位,6分以下较少,说明在背诵方面学生落实的还可以。
第二大题是文言文部分,10分以上2人,两班各有1人。
8-9分共四人,两班各有2人。
5分以下两班各有10人,可以看出,学生在文言文方面两班都差不多,反映出的最大问题是文言文普遍不好,文言文比较优秀的同学太少。
满分13分的文言文部分,8分以上才有六人。
有三位同学此部分是0分。
七班2位,赵凯森和景增辉,六班的罗宇斯。
文言文的教学任重而道远。
表四第二大题文言文部分得分统计两个班明显的区别在于阅读题和作文。
34分的阅读题部分,高分两班各有一个,其中六班的郭金桔满分,七班的吴佳佳29分。
高一期末试卷分析--第一学期
怀柔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的基本情况试题结构与北京市高考试卷大体相同。
全卷共20个小题,选择题8道,每题5分,共40分;填空题6道,每题5分,共30分;解答题6道,二个14分题,四个13分题,共80分。
整体试卷充分体现了课标的要求,贯彻了北京高考数学说明的基本精神,在“有利于高中数学教学、有利于检测我们教与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上做了很好的探索。
突出了对核心知识的重点考查,注重了解答题的通性通法,控制了解答试题时的运算量。
既加大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命制了一些独特、新颖的亮点试题,如第8题,第13题,充分体现了用“死题”考知识,用“活题”靠能力的命题思想。
1.注重思辨。
在突出对概念考察的基础上,考察学生的建模能力。
如第13题,题目为一两点间距离的简化模型,某运动过程中,一动线段的中点到原点的最小距离问题。
2.关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如第8题,第20题,考察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
3.考查知识的交汇点。
如第14题、第17题、第18题。
4.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如第7题、第19题。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1.各题得分及难度分析2.存在主要问题通过查阅学生的答题试卷,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不细,概念模糊,理解能力差如第15题第三问主要是考察不是空集的问题,即A∩C≠φ,求a 的取值范围,但算成当a ≥3时,A∩C≠φ的比较多,错误的原因就是审题不细。
如第19题第一问,本题考查轨迹的概念问题,主要错在对轨迹的概念模糊,导致结果只局限在探索a 与b 的关系上了。
第三问在限定条件下求半径取最小值时圆的方程,对确定圆的条件理解能力差,不会运用代数的方法处理几何问题,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
(2)计算能力差,迁移能力差 如第17题,由=,解不出12k =-,第19题由()132a a 1b a PQ 2222-+-+=-+=,3b 2a =-+推不出()5456a 5132a a 1b a PQ 22222+⎪⎭⎫ ⎝⎛-=-+-+=-+=,即使推出来了,考虑不到用二次函数求极值。
2012年秋季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质量分析
2012年秋季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质量分析
一、命题思想
本次考试针对是高一学生这个学期学习情况的一次总体测验,考试范围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全部内容,命题的80%是关于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公转、气候判断、锋面气旋、水循环、地质作用、河流地貌、自然带。
此次考试难度适中,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测验,同时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后期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考情分析
本次考试结果学生成绩比较理想,但是两极分化明显。
90分以上:13人(最高分97分) 80分以上:30人
70分以上:57人 60分以上:71人
最低分:5分及格率:46.7%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基本概念不熟,对选项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2.地球运动规律记不清楚,读不懂图形粗;心大意,计算出错。
3.区域基本定位能力不具备,即使解决了问题也没法正确答题。
4.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解题技巧能力有限。
粗心大意,计算出错。
四、整改措施
针对学生考试情况,本学科组应该立足于本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作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以便于后期学生整体成绩的提升。
1.抓基本主干知识,落实课标和基本常考点的教学;不要拔高题,要狠抓基础知识。
2.加强读图训练,让学生达到“图不离手”的学习习惯。
3.教学中要善于多用一些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4.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每节课、每个知识环节的落实,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
上海市实验学校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上海市实验学校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班级:高一年级任课教师:高维峰陆骅一、成绩分布(以全员原始分为依据)100 90~99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0~39 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234人1人4.3%37人41%74人32.5%58人14.5%32人5.1%17人0.4%9人0.4%5人0.9%100 25 76二、具体分析题号试题检查的内容与目的分值得分率错误类型的分析(审题、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解题能力)选择题1 知道质点位移速度概念 3 1.00 大部分同学理解,典型的物理模型。
2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3 0.88 重点概念,较难,讲解训练充分。
3 能正确受力分析 3 0.95 答题较好。
4 能正确受力分析 3 0.9 答题较好。
5 理解位移方程 3 0.83 答题较好。
6能对物体在加速状态中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3 0.83 答题较好。
7能对物体在平衡状态中的受力进行正确计算3 0.80 联系生活紧密,学生的适应能力不错。
8能对物体在平衡状态中的受力变化进行判断3 0.83对言语与物理内涵一直不能准确理解,虽然答对率高,但真正领悟的没有这么高。
9能正确计算细绳和弹簧中的受力变化3 0.92学生回答本题时,是在记忆基础上的比对,还未能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10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3 0.93接近20%的学生对分段或方程组解题还是不熟练。
其实这类题我们已经足够重视了。
填空题11 知道国际单位制的概念 4 0.98 答题较好12对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4 0.85 是个重难点概念。
牵涉到时间段及时刻的理解。
13能较为熟练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4 0.88 基本、单一概念。
错的同学多是因为记忆惯性。
14能对物体在加速状态中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4 0.89在具体情景中考核对概念的理解,部分同学不适应。
15能对物体在平衡状态中的受力进行正确计算4 0.82其实学生回答本题时因为相关比例的结论太多,仍习惯在记忆基础上直接套用公式。
2011-2012学年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科试卷分析一、试卷特点分析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5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50')。
总体来看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方面的培养,是一份优秀的试卷。
由于复习范围和出题范围略有差池,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试卷整体难度中等,大部分同学在基础的选择题上丢分较少,但稍有难度的综合题就显出地图空间思维不够强。
选择题第1、10、19,丢分的原因就是如。
但是本试卷从整体看,考察的问题比较全面,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都是重要内容。
现总结如下特点:1.凸显地理的综合性试题的考点覆盖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对世界地理的综合考察占主要部分。
其中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如26题,从地形、气候、城市、农业和工业考察的印度的地理区位条件等,从地图入手,从各个方面都能联系起来,正好显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思维,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
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9道题是通过地图来传递信息的,只有掌握了地理空间思维才能分析出其想要的思路,从而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并得出答案。
其中第28题,突为从极点俯视图,标注出经纬度让学生判断方位。
难度较低。
3.增加生活地理的运用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
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
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第27题,以乙醇酒精的生产和利用为切入点,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其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全年级来看, 40---50分段人数较多,这与学生基础有密切关系。
2、知识掌握不扎实。
高一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分析2011至2012上
2011至2012(上)学科质量分析报告英语(学科)姓名(教师)一、总体成绩统计二、各题得分统计三、教与学分析(一)试卷的基本情况分析1、试卷结构本试卷由短语互译(10分)、单项选择(15分)、完形填空(20分)、阅读(40分)、书面表达(15分)五部分组成。
考查全面,结构合理。
2、试题特点(1)该试卷以课本为主,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本中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查了学生对于课文的阅读熟悉程度,既强化了学生对高一英语词汇的考查,又突出考查了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
(2)该试卷总体难度适中,适合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短语互译(10分,得分率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英语短语,词汇知识的掌握,本题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较好。
2、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得分率为)本题的重要知识点有重要语法、重要词汇及固定搭配,紧密联系教材,考查面宽。
通过这道题的完成,可以看出,在知识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能根据语境灵活运用。
3、完形填空(40分,得分率为)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三种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利用上下文线索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和语言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系数较大,这导致得分率比较低。
4、阅读(40分,每小题2分)本题特点是:文章的内容题材广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基本能掌握大意,但关键是选择项的设计迷惑性强,干扰性强。
学生普遍得分率不高。
5、书面表达(15分)本题要求学句型提示,写一篇作文,主题为“My favorite sport”。
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有:(1)语言准确性不够。
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语法、句子结构、搭配、用词方面的错误较多,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2)卷面不整洁。
有的同学书写习惯差,书写字迹不清。
(3)对给出的句型,不会恰当选取其中的重要信息。
(三)今后改进的方向、措施: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
(1)注意一词多义、熟词新义的归纳和运用,关注高考考点而进行适当补充。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高一政治质量分析 2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高一政治质量分析一、试卷命题评价:本次试卷从难易的角度看,难度适中。
选择题部分,本次题数较少,改变以往的30个小题传统,有24个小题,有16道组合选择题,难度较大。
非选择题有四大题,设8小问题,难度较大,问题的设置较为抽象,切入点较大,要求较高,综合性较强。
重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试卷的时政很强,能够体现近期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如:食品安全问题、就业问题、科技事业、汇率改革、科学发展观等。
也体现贴近生活的新课改要求,如:中学生的网络使用、微博等。
题型符合高考要求,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的题型也较多样:有逆向选择、组合型、漫画题型、表格题型等。
非选择题的题型也较为丰富,有原因类、意义类、探究类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总之,本试卷符合新课改要求,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但难度较大,不能较好的体现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水平。
二、成绩情况统计:全年级共12个班参加考试,学生总数为600多人,三率情况如下:从上表看,实验班的成绩较符合试题的要求,其他班级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说明试题较难,没有满足7:2:1的要求。
这样对学生的积极性会造成一些影响,不过也可以惊醒各位学生,政治的学习部能松懈应该努力,并且要关注生活、关注时事。
三、学生答题情况: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础较为薄弱,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刻,停留在认知层面,不能灵活应用。
2.答题不规范。
没有做到分点、分层、分段。
3.审题错误,答非所问,抓不住设问的意图。
4.解题方法单一。
5.试题难度较大,尤其是选择题组合选择较多,加大了学生判断的难度。
四、今后的教学改进措施:1.夯实课本基础,梳理知识网络。
2.规范解题,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3.加大可后的跟踪力度,特别加强跟踪作业的完成情况。
4.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效率,教师尽量精讲,把主动权留给学生。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卷卷面分析质量监测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卷卷面分析质量监测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卷卷面分析质量监测文昌华侨中学; 高一化学备课组一、成绩统计,总体试卷评价通过统计,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平均分为40.2,除了直升班(8)班和实验班(1)班,普通班中(3),(7),(9),(16)班考得较好。
考试试题难度适当,总体还是重基础,部分考能力,有利于指挥化学教学。
试题特点:①覆盖面广,必修1每章的内容基本都涉及到了。
②重视学生分析、计算能力。
③重视学生知识迁移的考查,有利于学生对高三化学试题的熟悉。
④题出得灵活、考能力,体现了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命题思想。
二、试卷内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第一卷中16道选择题全部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分别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物质的量、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实验的基本常识,知识覆盖面广,试题基础,着重体现了对考生基础知识的考查。
选择题错误率高的是第9、14、15、16题。
第9题考点为利用离子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学生在答题时有误主要原因是离子方程式写错导致计算错,另外就是分不清未反应、已反应的关系。
14题考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但因为题目并没有给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只是给一些信息,而高一的学生对于这类题显然还不适应,导致失误;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不注意看题目要求,题目是要求选不正确的,而他们却选正确的。
15题涉及NO2、O2和H2O反应的计算,涉及过量、不过量的分析,很多学生感到难。
16题考点涉及可溶性铝盐与强碱反应生成两性物质Al(OH)3的计算,这对很多同学来说觉得难,主要是不掌握反应机理,还有就是部分学生只懂算强碱不过量的情况。
第二卷的填空题19题是一道框图推断题,涉及铁及其化合物,焰色反应,氯离子的检验方法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学生答错较多,这和本学期较短,课时紧张造成没有更多时间给学生练习或复习不无关系。
高201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分析
高2013级第二次诊断性地理考试分析一、试卷分析本次考试为几区统一命题,集中考试,也时新课程背景下高三的第二次综合性考试。
也是高三后期的一次针对性很强的考试。
本次试卷以高考内容为主,主要有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地理必修1、2、3和选修教材5-6为主要测试内容,基本包容了高考所有范围。
试题结构有客观试题(共11各小题,44分)和主观试题组成(2各小题,56分)。
涉及的知识面广,没有出现偏、怪、难的现象。
试题整体难度不大。
但是对自然灾害的考试分数比重比较大,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二、考试情况分析本次考试是13级高三学生的第二次综合性集中考试,也是对学生进入高三最后学期的指导性考试,学生和教师都比较重视。
(一)考试分值分析本次考试分析如下表:学科学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优生率及格率差生率地理全区综合88 0 52.3 14.18 1.69 33.36 18.33 从整体分值分析,学生的地理差异很大,全区平均分符合沙区的基本情况考试相比较,有一定的提高,从成绩分析,我区的地理及格率不高,差生面较大。
如何提高差生的后期地理成绩,是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但是试题本身有一定值得斟酌的地方,比如题目指示度不够,有些试题意思表达不清晰,学生容易判断错误。
(二)学生回答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学生的考试答卷进行抽样统计,找出学生答卷的共同和典型错误以及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如下:(1)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区分不清;省区和城市分不清;(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利用材料答题;(3)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不够,不知道如何表达;(4)审题能力不高,对地理术语不了解。
如13题中要求回答变化趋势,但是部分学生答案烦琐,对答题的准确度把握不够;(5)答题分不清要素,概念模糊,答题不具体;(6)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审题不准,要素分析不全,字迹不清晰。
(7)对地形等不熟悉,不准确,不写出具体的地形名称。
三、后期复习建议1.注重教材回归,多让学生看书回顾;2.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辅导,最好以小专题的方式讲解;3.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能根据试题需要分析回答,而不是只靠记忆回答问题;特别是不能撒大网,在注重答题思路的时候细化答题的要点;4.适当加强针对性的练习,特别是专题性的练习;5.后期定期定时进行综合练习,训练和提高学生答题速度。
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内容本次高一物理期末考试主要考查了必修一四章内容,试题共19小题,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二、试卷特点:1.试题涉及知识点较多,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考察,绝大多数试题来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例题课后习题的改编。
2.试题难度适中,选择题分为了单选和不定选选择两部分,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梯度、效度很好。
3.重视了对实验的考察,13题对纸带问题的处理,14题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很好的考察了学生动手的实验能力,贴近符合高考目标。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16题刹车问题要考虑到刹车时间,17题反应时间的问题,18题测井的深度,教材知识粗略进行测量,而本题采用了两个小石子的落地时间差消除了误差,很好。
5.试题突显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不仅对知识体系进行了验收,还体现了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试卷答题得分情况1.选择题部分由于采取了单选和不定项选择两部分,得分情况总体不错,其中7题中间时刻速度和中间位移速度的比较得分较低;不定项中的9题、12题有漏选情况较多。
2.实验题部分:13题纸带的数据处理,有效数字的读取不太理想;14题单位的转化不到位导致劲度系数的求解错误较多。
3.解答题部分考察的基础,同时又存在梯度。
16题基本运动公式的运用,17题刹车问题注意刹车时间的求解,18题过程的分析,19题自由落体运动的考察,梯度很好。
试题既注重基础的考察,又符合各层学生的需求,功效很好。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1.基础不实,对概念的理解较为肤浅,例如对加速度的理解、纸带的处理不到位。
2.审题和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审题不细致,不全面,不能很好的抓住问题的关键。
3.实验数据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表达能力有待完善,解题不规范,逻辑不严密。
5.数学运算与物理结合能力有待强化。
2012年恩施州高一、二年级期末测试试题品析
由此可以得到: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知道答案为D。
总结:
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在教学中有所加强,其在解答力学问题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要让解答过程更加清晰明了,牛顿第三定律是不可缺少的。
解答:
首先读完题后,学生应该要明白此题的模型为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模型,同时还要分析到此小球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即小球运动过程中其机械能守恒。
利用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模型结合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可以得到:
1.小球运动到圆环轨道的最低点时,其速率最大,假设此时小球的速率为v,我们可以得到
2.(高一年级选择题第10题)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轨道,一质量为m的小球穿在圆环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到达最高点C时的速率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球的最大速率为 B.小球到达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
C.小球在任一直径两端点上的动能之和相等 D.小球沿圆轨道绕行一周所用的时间小于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其考查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运动周期、以及向心力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由于对选项的设计比较好,因此让学生得分率是比较高的,但是完全能做对的学生十分的少,本校学生此题能够得全分的大概为2%。
分析:
本题考查平抛运动的知识、零界条件的分析判断、数学物理结合的思想。其难点在于怎么用数学方法分析物理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解答:
审完题后,应该得知蜘蛛跳出后应做平抛运动,从而可以做出蜘蛛平抛运动的可能轨迹,结合题目的要求发现能够让蜘蛛到达蛛丝的可能轨迹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发现,当蜘蛛的运动轨迹刚好与蛛丝相切时,是蜘蛛能到达蛛丝的最小的速度。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得到相应的几何关系,进而得出下面的相关方程:
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考查的内容为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全册书,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经济生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经济生活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经济问题。
本次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学生的政治学习技能,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渗透。
一、考试情况分析此次参加考试的班级:(1、2、5、6班)实际参考人数:244 人二、试卷的题型和分值情况全卷满分为100分,共28题,客观题48分,主观题52分。
试卷共考查了两大题型,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
三、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启示1、教学中要夯实基础。
要注重构建知识架构,明确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及其联系,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准确记忆,千万不能似懂非懂,从而作到自如的调动和运用知识。
2.政治课教学要突出时代特点。
教育观念要变,传统教学要改,创新意识要强,学生能力要提高。
课本内容要学深、学透、学活;知识掌握要稳、要准、要牢;选择材料要新颖、要及时、要恰当。
要关心国内外重大时政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自主的去论证和探讨问题。
3.加强练习。
继续坚持“小题大做,大题精做,难题少做,怪题不做,错题重做”的方针极大练习量。
4.注意对学生答题方法进行指导。
使学生学会分析具体要回答的角度、切入点,(所涉及的主干知识),获取和解读有用信息,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组织案,能较好地把握住材料与问题、问题与答案、答案与材料的关系,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规范地形成答案,答案要点力求规范化,层次化,序号化,段落化,简洁化。
(做到:先死后活,死中求活,死去活来,死活结合。
死:是指课本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活:是指当前的时政热点要渗透到教学中。
)5.加强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新教材,及时把握教材变化,防止犯经验主义错误。
6.提倡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决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课本书。
2012年春学期高一化学期末质量调研试卷分析20127
2012年春学期高一化学期末质量调研试卷分析2012/7 一.命题指导思想本次高一化学期末质量调研测试题的命题,是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为依据,针对高一化学必修一中的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以及部分物质结构,反应原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相应的考察。
在全面检测学生化学学习状况和化学科学素养的基础上,兼顾了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思考,命题时注重试题背景尽可能与生产生活相联系,考察内容紧贴书本。
考虑到高一学生已基本适应和目前化学教师因轻视本学科的重要性而人为降低教学标准的现状,故试卷难度作适当上调,比本学期期中考试稍难。
二.试题结构1.题型比例:试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选择题题均为单选题,非选择包括实验题、周期表推断题、有机流程、计算题等题型。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例约为的占分比3:2。
2.难易题比例: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占分比例约为7:2:1。
3.试卷的知识结构(表1)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分值4315 10 22 10 4.命题双向细目表(表2)章节内容主要知识点考题分布章节内容主要知识点考题分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二氧化硫的性质选择16题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化学反应速率选择14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选择12题21题化学反应限度选择15 硫酸的性质选择8第24题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选择5、13 硫酸盐性质第24题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择17生产生活中得含氮化合物NO、NO2的性质第21题化学电源选择10 NH3的性质选择8化石燃料与有天然气、甲烷选择6、11、18硝酸的性质选择8、14、石油炼制、乙烯选择11、1820 第21题机化合物第23题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的涵义 选择1、4 煤的综合利用、苯选择3、6、18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选择4、19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选择2、4、18第23题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选择9、19 第22题 乙酸选择6、18 第23题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 选择2、9 糖类选择7 第23题 电子式、结构式选择2 第22题蛋白质选择7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同素异形现象与同分异构现象暨“四同”概念的判断选择4 第23题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简单有机物的合成 第23题三.考试情况1.总体情况:本次参考人数是 人 ,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8分,全市均分为56,均分基本符合预期,从5所学校的人均分看,省华中的表现比较理想,与期中考试相比有较大进步,明显拉开了与市一中的差距,华实高和金沙中学有后褪迹象。
2011-2012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分析
2011—2012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质量分析武汉市第十六中学高一语文吕俊一、试卷命题意图高一学生刚刚升入高中,正处在初高中的衔接阶段,他们正在逐步熟悉了解高中语文的课程,摸索语文学习的方法。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本次期末考试的命题意图如下:1、督促学生加强课本知识的积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2、重视语文能力的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现状,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3、重视学生古文的积累,考查他们阅读浅近文言文、翻译文言短句的能力,促进高中文言文的教学。
对古典诗词的鉴赏和文言文的阅读,设计有梯度的题目,突出突古典诗词的鉴赏和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在题型上和分值的设置上,力求体现高考的精神。
4、针对学生实际,命题难度适中。
二、试卷分析(一)1—5题是课内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语音、字形、成语、病句辨析及文学常识等内容,突出教材的地位,突出课本内容。
(二)6—8题是社科类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所选材料是《魏晋时代的“啸”》。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核心内容的理解能力。
(三)9—13题是文言文的考查,所选材料是高启的《游灵岩记》。
包括实词解释、句式辨析、内容的分析理解和文言翻译。
主要是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此文内容与必修一中《游褒禅山记》的内容相似,可以说是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
(四)14—15题是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能力。
其中诗歌鉴赏所选的材料是唐朝诗人储光羲的《洛桥送别》,重点评价学生对诗文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
在考查中检验学生是否掌握通过分析意象及典型艺术形象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通过开放型试题鼓励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解读。
而默写题的内容全部来自教材,涉及篇目达6篇之多,很好的检查了学生平时基础的积累情况。
(五)16—19题考查的是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考查学生从掌握文章结构入手分析理解所选材料的能力。
重点评价学生是否能整体把握文本材料,关照全文内容,特别是能否从文章结构入手理清文章思路,进而准确地把握文本信息。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溧阳市第三中学史白鸽一、试卷总体分析本次高一期末考试试卷由溧阳市教研室统一命题,命题主要考查牛津英语模块二所学内容,试卷总分120分。
试卷的题型涵盖:第一卷(70分):听力(15分),单项选择(10分),完形填空(15分),阅读理解(30分);第二卷(50分):任务型阅读(10分),单词拼写(6分),改写句子(6分),完成句子(8分),书面表达(20分)。
从总体上来说,本次考试难度适中,我校平均分77.8。
本套试卷既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考点取材于教材,考试题型多样,内容丰富,知识面覆盖广,坚持了一贯的学什么,考什么,怎么练,怎么考的指导思想,这有利于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立足于教材,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在利用教材加大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方面有积极的启示。
比如二卷几乎来源于教材重点短语和句型的考查,书面表达也与模块二第三单元project话题联系紧密。
试卷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突出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应变能力。
试卷阅读部分占分30分,是唯一与高考同分数要求的考试项目,且四篇文章在总体控好难度的同时着重梯度设计,兼顾高中校层次,突出考查“拓展阅读增加结累”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对平时英语教学的两个重点工作的展开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卷得失分情况以下二卷主观题部分是我校高一(4)班49份试卷的统计情况:从卷面分数来看,听力的难度教小,阅读难度较大三、各题型得失分具体分析与反思(一)听力听力部分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听力理解、对语言的反应能力和准确的推理判断能力。
听力材料情景丰富,内容真实,语速适中,从出题角度看,这次听力除了考查学生能否获取详细的事实信息外,还有猜测意图、计算时间、概括主旨等深层理解的题目。
话题涉及询问、失物招领、急救、建议等。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第一节第2,3题和第二节第11, 12题比较难,得分率均低。
第2题听力原文为M:I didn’t know you could speak German so well. W:I began to learn it after I came to America. I couldn’t speak it at all when I was in Britain. Q: Where did the woman learn to speak German? A. In Britain. B. In Germany. C. In America.听力中要求学生在很短的反应时间内听到并正确判断W 到底是在哪里开始学习德语的, 正确答案实际上在W回答的第一句话中就已经明确给出,但是随后出现的另一个地名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干扰,故而30.1% 的学生都选择了A。
2012年期末试卷分析
2012年期末试卷分析张家界市高一第一学期地理A卷慈利四中文绍进经过考试检测,任课教师集体评议,认为2012年张家界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A)是一套非常成功的试卷,能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水平,能检测出教师的教学效果,有较大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同时也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了盲点,为今后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试题分析:一、试题题型结构:本套试卷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非选择题部分包括5个小题。
二、试题知识结构: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中有选择题1至9题,非选择题26题。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有选择题10至21题,非选择题中的27、28题。
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中有选择题22至25题,非选择题中的29题。
三、试题分值构成: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第一章占分26分,第二章占分54分,第三章占分20分,分值分配合理,重点突出。
强调了大气知识在整个中学地理中的主干知识的作用。
四、试题难易程度构成:较难题有1、6、7、13、17、29题,分值大约20分,其它均为较容易题,容易题占了绝大部分,符合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的特点,有别于选拔型考试的试题。
五、试题的特点:A. 知识点分布合理、均衡,重点突出。
B. 分值构成合理,符合流行趋势。
C. 试题难度合理,有利于教学。
D. 试题贴迈生活,很多试题来源于生活、新闻事件、入手自然。
E. 试题具有地方特色,如10、11、27题题干都来自于张家界地区,学生感到很亲切。
六、试题中的疑点:如“宇宙中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现教材中已没有。
如20题洋流模型图,选项中没有正确选项。
2011-2012上学期高一物理期末市统考质量分析AnKAKU
2011-2012上学期高一物理期末市统考质量分析一.试卷评价(1)基本知识考察全面:试卷基本覆盖了必修1的所有主要知识点(2)重视实验能力:实验分值14分,考察了:“纸带的处理”、“描点作图”实验,从考察的内容来看,知识的要求较为全面、也突出了一些能力的要求。
比如判别数据错误点、实验结论。
(3)知识的迁移应用有所体现:选择的11、12题,计算的18题,较好地体现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
考察传送带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比较复杂的运动问题等等,对学生的能力有所要求整体评价:难度适中,考察方向性明确,是一份较好的试卷二.学生得分情况三.学生答题情况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过关,概念不清,公式乱写第1、2、3、4、6、13都是考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错误率也不低,特别是13题2.审题不明,物理情景不清晰第18题的得分情况较为不好,很多学生对于后半过程根本不清楚与前半程的区别,特别是加速度的区别,认为加速度始终都一样。
3.解题不规范,计算能力差。
书写不规范,缺乏必要的方字说明,特别是物理符号书写不规范,在各题计算题中都有较大的体现4.实验训练不够。
两个实验题都比较基本,但错误率还是很高。
5.生活经验的缺失使得物理情景、物理模型难以建立第11、12题得分情况太糟糕,对于传送带与整体隔离法的应用始终理解不好四.今后的教学建议(1)夯实双基一定要紧扣教材,以教材为依托,以考纲及考试说明为导向,狠抓基本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2)重视对实验的教学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从基础实验抓起,让学生将实验原理、仪器使用、现象观察、数据处理、结论分析,误差、精度等与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探索新的实验原理,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迁移能力,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重视生活中物理模型与物理情景的挖掘、建立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学中应当尽量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不应该只会做物理题,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和分析能力(4)加强审题能力和规范解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指导和训练:a.对关键词语的理解;b.对隐含条件的挖掘;c.对干扰因素的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注重对化学计算能力的考查
1.全卷涉及到化学计算的有:选择题的19、 21、22题,Ⅱ卷的24、30题。 2.利用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 算→涉及浓度的计算→计算技巧的应用 3.物质的量基本计算→利用浓度、体积进 行物质的量计算→溶液稀释后离子浓度的 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计算。等。 几乎涉及了本学期学习的主要计算内容。
(一)2.各章节知识的递进性(第二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钠盐类别判断→碱金属与水的反应剧烈程 度→ Na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钠着火 灭火方法→Na2O2与H2O、CO2反应及计 算→Na2O与SO2反应方程式→ Na2O2与 H2O反应的热量变化→NaOH与SO2反应 离子方程式→NaHCO3的电离方程式→K+ 的焰色反应→涉及到NaHCO3、 Na2CO3 、 Na2O2 等推导→涉及Na2CO3、NaCl的计 算
0.00%
(二)1.第Ⅰ卷答题情况分析
2.错选B多:达23.2%。主要对题干没有很好地分析,没 有抓住“混合物”、“电解质溶液”。只看到“电解质” 三个字。 5.错选B多:达28.6%。选了自己最熟悉的Na,没有对金 属与水反应的规律或金属活动顺序表掌握清楚。 6.错选C多:达23.1%。对容量瓶的结构不清楚,亦或对 容量瓶的刻度不清楚。 7.错选C多:达13.9%。对“烟”的出现本质不清楚。 10.错选C多:达12.3%。没有对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搞清楚。 11.错选D多:达10.1%。对核能以及煤的汽化、液化知识 不熟悉。
(二)2.第Ⅰ卷答题情况分析
12.错选B、C多: B达11.2% , C达18.8%。对F及F2的 特殊性未掌握或掌握不全面。 13.错选B、C多: B达15.1%,C达10.6%。对同种元素的 化合价走向规律不清楚。 14.错选D多:达14.1%。水柱向右移动,说明锥形瓶内 气压增大,要么产生气体,要么温度升高。对物质与 水溶解或反应是否放出气体或能量变化不清楚。 15.错选D多:达18.1%。要抓住“大量共存”、“加 NaOH有↓”、“加HCl有↑”,逐一分析,之所以选D 多,可能是把铝离子看成了单质铝。 17.错选B、C多:B达16.8%,C达11.9%。在B中漏掉了 一个离子反应,在C中把弱电解质醋酸拆开了。说明平 时没有很好地归纳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
(二)3.第Ⅰ卷答题情况分析
18.错选B、C多:B达14.8%,C达16.4%。难在②③上,特 别是②上。无实例说明。 19.错选B、D多:B达37.3%,D达11.1%。涉及到计算,有 很多同学可能就没有去做,任意在选。可能在取V/2和没 有根据Al2(SO4)3化学式去转化。 20.错选D多:达38.6%。查漏操作:与我们教师教学有关, 不查漏或不讲清楚、示范清楚查漏方法。 21.错选B、D多:B达34.5%,D达16.5%。对反应不清,不 知道盐酸变稀后就不能与MnO2反应。 22.错选B、D多:B达27.0%,D达11.5%。又是计算,按常 规耗时。要采用捷径。而且在学习了物质的量后,常用 物质的量为桥梁进行计算。说明平时缺乏思路指导与归 纳。
2012届高一上期期末调研考试分析
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李思盛
内容:
一、试卷结构 二、试卷特点 三、答题情况分析 四、数据分析 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六、教学建议
一、试卷结构:与时俱进
人文关怀
1.分成Ⅰ、Ⅱ卷;不再分成A、B卷。 2.客观、主观比例与高考高度近似。选择 题66分,占44%,非选择题84分,占56%; 高考中6个选择题,48分,占44.44%,4个 非选择题60分,占55.56%。 3.把原有的B卷选择题与A卷合并,采用机 读,大大减少了教师的阅卷量。
(一)1.章节覆盖全面,重难点突出
第三章:1.物质的量:29 2.气体摩尔体积:24 3、物质的量浓度:25 第四章:1.氯气:1、7、21、23、27、28、 29、 2.卤族元素:9、12、26(4) 3.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应用:30
(一)2.各章节知识的递进性(第一章)
选D 比例 0.70% 5.80% 70.20% 1.60% 54.10% 2.10% 4.40% 72.90% 6.00% 8.80%
23.20% 51.60%
50.20% 23.10%
11
12
C
D
3
3
1.84
1.49
0.39
0.5
6.50%
3.30%
3.90%
61.50% 10.10%
11.20% 18.80% 49.80%
Cl2物理性质(气味、颜色)→ Cl2与金属、 非金属反应现象→ Cl2 制备的离子方程式 →液溴保存→ Cl-检验→ 卤族元素性质规 律→HCl性质与用途、 HCl 电离方程式 →卤素单质与简单离子的置换→拓展应用: KMnO4与HCl反应方程式分析、 ClO2制取 反应方程式分析、MnO2与浓HCl反应量与 浓度关系、KCl 溶液的配制、 Cl2的强氧 化性、涉及到Cl-的共存等。
(一)全卷难度、平均分情况
(参考:72288人 )
Ⅰ 满 分
卷 66 44.27
Ⅱ
卷 84
全
卷 150
平均分
36.84
81.11
难
度
0.67
0.44
0.54
700
(二)各区县总分平均分情况统计
598.69 552.64 515.91 493.55 512.38 504.08 503.23 496.43 511.97 506.41 505.46 502.53 503.74 502.79 500.87 499.23 486.92 493.3 487.02 484.24 484.57 475.18 520.36
(一)1.卷面分析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A D B A D B A
满分
3 3 3 3 3 3 3 3 3 3
均分
2.41 1.55 2.11 2.53 1.62 1.5 2.16 2.19 1.96 2.09
难度 系数 0.2 0.48 0.3 0.16 0.46 0.5 0.28 0.27 0.35 0.3
(二)注重对化学用语的全面考查
1.全卷要求直接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有3个, 在计算中还要书写的有2个。此外还直接涉 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有3个,间接涉及的化学 方程式近似有20多个。 2.全卷要求直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有5个。 此外还直接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有8个。 3.全卷涉及的电离方程式有4个。 考查的方式多样化:书写、判断、分析、综 合应用
(一)2.卷面分析表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D B B A D D C A C C
满分
3 3 3 3 3 3 3 3 3 3
均分
1.6 1.45 1.53 2.37 1.48 1.44 0.92 1.13 0.73 1.22
难度 系数 0.47 0.52 0.49 0.21 0.51 0.52 0.69 0.62 0.76 0.59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碱金属的还原性强弱比较→ 双桥线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HCl在反 应中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 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MnO2氧化浓HCl量 与浓度关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反应能量变化
选A 比例 0.40% 2.80% 0.70% 44.50% 0.80% 6.60% 38.40% 1.50% 7.60% 37.50%
选B 比例 80.40% 8.00% 6.90% 28.60% 5.80% 5.40% 65.30% 5.30%
选C 比例 3.60% 5.90% 5.00% 1.20% 13.90% 4.30% 1.40% 12.30%
选A 比例 4.00% 8.30% 4.90% 42.20% 4.10% 3.60% 3.60% 19.20% 6.10% 3.50%
选B 比例 48.50% 50.90% 8.00%
选C 比例 9.40% 7.70% 2.50%
选D 比例 14.10% 18.10% 7.20%
15.10% 10.60% 53.30%
四、数据分析
(一)全卷难度、平均分情况 (二)各区县总分平均分情况统计 (三)各区县化学平均分情况统计 (四)全市化学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 (五)各区县化学上高线人数、上线率情况 (六)各区县化学上中线人数、上线率情况 (七)各区县中线20+、10+、20-、10-人数分布 情况
(三)2.第Ⅱ卷答题情况分析
26.(1)填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是与课改接 轨。(2)Cl-的检验表述不完善,离子方程式书 写不准确。 27. (1)推导找不到突破口。无法入手,主要 是对基础知识熟练不够,而且做推断题的思路还 没有建立。(2)对Na2O2+H2O的离子方程式不熟 悉,常规的NaHCO3+NaOH的离子方程式熟练不够。 (3)对第(4)问能准确书写的较少。 28.(1)对题干中的“无色澄清溶液”忽略, 带来对Cu2+不能准确判断。(2)未抓住④中的 “用稀硫酸和该沉淀反应”,而认为SO42-肯定 有。
(三)1.第Ⅱ卷答题情况分析
23.(1)盐酸与锌反应制氢气中认识不到 盐酸中H+→H2时也显示了酸性 ;(2)双 桥线表示不规范,箭头没有指到对应的元 素位置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搞混淆。 24.学生整体掌握较好。只是密度之比还有 个别学生没有掌握。 25.(1)书写不规范,如:天平的“平” 字写错,写成“秤”等;(2)叙述不规范, 如简述操作及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