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
日本德川家康的生平简介
日本德川家康的生平简介: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为日本江户幕府的创建者,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日本战国三英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德川家康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城,父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母为广忠正室于大之方(传通院),原姓松平,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
桶狭间之战后与织田信长结为同盟,本能寺之变后先与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敌对,后又迫于形势而向其臣服。
1590年随丰臣秀吉灭北条氏,领有关东八州,改建江户城,1600年关原之战打败丰臣氏,掌握全国大权,1603年任征夷大,开幕府于江户(今东京),1615年灭丰臣氏,元和2年(1616年),在骏府城死去,享年74岁。
遗体埋葬在骏府的久能山,1年后被改葬到下野国日光,被日本朝廷赐封东照大权现,成为江户幕府之神,在日本东照宫中供奉,被后人称为东照神君。
14世纪末期,正值日本历史上群雄割据、战乱迭起之际,出身贫寒、无名无姓的士兵丰臣秀吉在战乱中力挫敌手,统一了日本,但他在有生之年没能真正巩固统制大名的体制,1593年8月,丰臣秀吉在弥留之际把自己未成年的儿子丰臣秀赖托付给包括德川家康在内的5名大臣,德川家康当时是江户(今日东京)的最高封臣。
但秀吉所信任的德川家康早已对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垂涎已久,丰臣秀吉一死,他立刻在丰臣家族豢养的各大名中挑起对立,假手除掉了忠于丰臣家族的派别,削减了丰臣秀赖的领地,把他降为在撮津、河内、和泉拥有65万石的大名,丰臣秀吉时代直辖的城市和矿山也被没收,战败的91家忠于丰臣家族的大名的土地被德川家康没收来分给拥护他的大名。
德川幕府五代
德川幕府五代一:德川家康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城,父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母为广忠正室于大之方(传通院)。
桶狭间之战后与织田信长结为同盟,本能寺之变后先与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敌对,后又迫于形势而向其臣服。
小田原之战后被秀吉移封关东,担任五大老的笔头。
丰臣秀吉死后,在关原之战中率领东军战胜西军,确定了霸权。
自此一步步摧毁了丰臣家势力。
庆长19年(1614年)至庆长20年(1615年)经大坂冬、夏之阵灭丰臣氏。
元和2年(1616年),在骏府城死去。
享年74岁。
二:德川秀忠德川秀忠(1579年7月30日1632年1月24日),是德川家康三子,母亲为侧室西乡局(西乡阿爱),幼名长松丸。
因为长兄松平信康早年因涉嫌内通武田信玄被织田信长勒令切腹,次兄结城秀康成为结城家的养子,因而秀忠官位从一位太政大臣成为德川家继承人、德川幕府的第二任(1605年1623年)。
德川秀忠的正室是浅井长政三女阿江。
德川秀忠于1632年病逝。
法号台德院。
三:德川家光德川家光(1604年8月12日-1651年6月8日),德川幕府第三代。
二代德川秀忠长子,巩固了德川家族的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母为崇源院(浅井江,浅井长政三女,别名阿江、阿江与、小督、达子)。
四:德川家纲德川家纲(1641年8月3日1680年5月8日),德川幕府第四代。
三代德川家光的次男,母亲是侧室阿乐之方(宝树院),由于长兄出生即夭折,因此幼名为竹千代,被世子般的教养。
正室伏见宫贞清亲王的女儿浅宫显子。
据说家纲的智力不高。
五:德川纲吉德川纲吉(とくがわつなよし,1646年2月23日1709年2月19日)是德川幕府第五代,在职期间为1680年至1709年。
是三代德川家光的第四子,乳名德松。
1680年由馆林藩入继家。
德川纲吉爱好学问,热心政治,布施善政。
但因过份尊崇《论语》中的孝道,朝政上对桂昌院的意见言听计从。
后期颁布《生类怜悯令》,生活奢侈,宠信任用柳泽吉保,大权旁落。
日本战国人物
第三,在对外事务方面,德川家康不是个完全的锁国主义者。创立幕府后,他立即遣使朝鲜,并于1608年恢复了和朝鲜的邦交。与此同时,又积极谋求与明朝的间接贸易。他出于对军需物资和生丝贸易的需要,创立幕府后的初期,对发展与西欧各国的贸易也很积极。1608年,他聘用英国人三浦安针为外交顾问、贸易事务官,并向他学习世界知识、天文和数学。他甚至默许基督教的传播,后来因感到危及日本传统的封建统治,又加以禁止。1612年,幕府在直辖地首先颁布禁教令,翌年便把这一法令推行到全国。1615年起,进而对朱印船贸易也严加限制。
其次,德川家康为了调整农村中的租佃关系,稳定新领地的秩序,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检地。其具体办法是,在土地登记册上,在隶属农民登记人姓名的右上方标上人名肩书,表明该人耕种的土地其领有权是属于哪个名主的。这样做,是既承认身为领主的名主的土地领有权,使其负担交缴年贡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承认租佃者尚不稳定的耕作权。这种措施对治理关东这种比较落后的地区是得策的。
丰臣秀吉征伐九州时,德川家康未被征调,摆脱了一次巨大的消耗。但1590年征伐小田原时他参加了战斗。北条氏灭亡后,德川家康被封于关八州,年贡260万石。1590年8月1日德川家康离开五国迁往江户(现东京),从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权利经营关东。
首先,采取新办法配置家臣。德川家康在靠近江户的武藏、相模等地,集中了直辖地和封地在一万石以下的下级家臣。万石以上的高级家臣配置得尽量远些,分布的密度是关东的西南部略稀,东部与敌对性大名接壤的边境地带较密。显然,这样配置是一种临战体制。而且他在进入关东的同时,便决定将封地换算成产量发给家臣。这些措施对进一步控制家臣,巩固关东新领地起了很大作用。
第四,德川家康大力提倡文治。他十分好学,喜欢读有关治国平天下的经史典籍,鉴于字镰仓幕府以来佛教势力已与庄园制紧密结合的事实,他在创立幕府前一直抑制佛教,推崇儒家思想。创立幕府后,他认为庄园制已彻底摧毁,佛教因失去旧的经济基础和遭到沉重的政治打击也已衰落,这时恢复佛教的威信,对巩固新政权不仅无害而且有益,因此晚年逐渐扶植佛教,与名僧探讨各宗的佛法,日益趋于儒佛合一的思想统治。
德川家康家训
德川家康家训德川家康(徳川家康)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日本最有名的武将之一。
作为日本德川幕府的创始人,德川家康在其统治下实现了长达两个半世纪的相对和平和稳定。
德川家康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并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家训,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德川家康家训的内容和意义。
家训内容德川家康的家训是他的治国哲学的总结和传承。
家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忠诚和忍耐德川家康非常注重忠诚和忍耐的品质。
他认为只有忠诚于上级和国家,并且能够忍耐困难和挑战,才能够取得成功。
德川家康本人就是通过忠诚和忍耐,从一个无名的武士崛起为统治日本的大名,展示了这一点的重要性。
2. 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德川家康深受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他相信通过道德的教育和行为准则,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德川家康鼓励人们尊重长辈,尊重传统价值观,并且强调家族的重要性。
3. 军事和战略作为一位杰出的将领,德川家康认为军事和战略是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基石。
他强调训练有素的军队和合理的战略布局的重要性。
德川家康的军事思想对后来的日本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俭朴和勤劳德川家康主张俭朴和勤劳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节俭是国家和个人发展的基础,而勤劳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德川家康本人就是以勤奋和朴素的生活方式示范了这一理念。
家训的意义德川家康的家训在日本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 统一日本德川家康通过实行他的家训和战略,成功统一了整个日本列岛。
他建立了幕府体制,确立了由德川家族领导的统治,提供了长期的政治稳定。
这为日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形成和发展日本的文化传统德川家康在统一日本的过程中,注重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他重视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并推动日本的艺术、文学和建筑等领域的发展。
德川家康的家训也对后来日本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启发后人德川家康的成功经验和家训为后来的日本领导者和人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德川家康遗训
德川家康遗训引言德川家康(1543年-1616年)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的政治家和军事统治者,也是日本江户幕府的创立者。
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并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遗训。
这些遗训对于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德川家康的遗训及其意义。
1. 忠诚与荣誉德川家康非常重视忠诚和荣誉。
他认为,一个人应当对自己的国家、家族和主君忠诚,以及对自己的诺言和承诺负责。
他的遗训强调了忠诚与荣誉的重要性,教育后代要始终确保忠诚于所仕奉的家族或组织。
2. 和平与稳定德川家康在统治期间,在日本实行了长达200多年的和平与稳定。
他坚信,和平是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基石。
他的遗训鼓励后代领导者们保持和平,并采取积极措施以实现国内外的稳定。
3. 社会秩序与法治德川家康重视社会秩序和法治。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法治的完善密切相关。
他的遗训强调了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重要性,并教导后代要尊重法律、尊重他人的权益,以及保持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4. 民生与经济发展德川家康注重民生和经济发展。
他认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繁荣和幸福。
他的遗训呼吁后代领导者们要关心人民的福利,鼓励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以确保国家的经济繁荣。
5. 教育与文化德川家康非常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他认为,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至关重要。
他的遗训鼓励后代领导者们要投资于教育,推动文化的繁荣,培养人才和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
6. 军事与防御德川家康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治者,他在统治期间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他的遗训强调了军事与防御的重要性,教育后代要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国土的完整。
结论德川家康的遗训对于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忠诚与荣誉、和平与稳定、社会秩序与法治、民生与经济发展、教育与文化以及军事与防御等遗训至今仍被许多人尊重和遵循。
他的遗训不仅对于当下的日本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其他国家的发展和国际间的和平与稳定具有启示意义。
德川家康
中文名: 德川家康别名: 竹千代,松平元信,松平元康国籍: 日本出生地: 名古屋冈崎出生日期: 1543年1月31日职业: 政治家,军事家 主要成就: 颁布《武家诸法度》 代表作品: 《武家诸法度》 所处时代: 战国时期 重要事件:垄断造币权禄.庆长之役),但是秀吉允许家康不用出征,原因是讨伐兵领地内的后北条氏残党。
家康因而只在名护屋城作守备的工作。
期间家康对领土进行检地。
首先,采取新办法配置家臣。
德川家康在靠近江户的武藏、相模等地,集中了直辖地和封地在一万石以下的下级家臣。
万石以上的高级家臣配置得尽量远些,分布的密度是关东的西南部略稀,东部与敌对性大名接壤的边境地带较密。
显然,这样配置是一种临战体制。
而且他在进入关东的同时,便决定将封地换算成产量发给家臣。
这些措施对进一步控制家臣,巩固关东新领地起了很大作用。
其次,德川家康为了调整农村中的租佃关系,稳定新领地的秩序,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检地。
其具体办法是,在土地登记册上,在隶属农民登记人姓名的右上方标上人名肩书,表明该人耕种的土地其领有权是属于哪个名主的。
这样做,是既承认身为领主的名主的土地领有权,使其负担交缴年贡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承认租佃者尚不稳定的耕作权。
这种措施对治理关东这种比较落后的地区是得策的。
最后,德川家康也十分注意发展领内的工商业。
为了解决陆路运输和吸引外地商人来江户经商,从江户和周围农村征调人夫建立了道中云马役。
为了解决水路交通问题,组织人力挖掘沟渠,使船舶可以直接停靠江户城下。
又指定专人管理领内的度量衡;委托从旧领地跟来的土豪式商人发展江户的市区建设和对工商业进行管理;1592年以后,铸造了号称武藏小判的一两金币,以促进货币流通。
随着江户建设的步步进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外地商人纷纷来到江户。
德川家康对关东的建设,为他后来夺取全国政权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援和巩固的根据地。
抱着无限的悔恨,两次侵朝失败的丰臣秀吉于1598年去世,将国内一片烂摊子甩给无法理政的幼子丰臣秀赖,五大老五奉行制度开始运行。
德川幕府第一代
德川幕府第一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及江户幕府第一任征夷大,幼名竹千代,全名德川次郎三郎源朝臣家康。
德川家康是日本1598年至1616年的实际领导人。
在日本史上,德川家康创建了幕藩体制,其所建立的江户幕府其后统治日本达264年,史称江户时代。
丰臣秀吉及德川家康先后继承织田信长开始的日本天下统一事业,德川家康在消灭丰臣氏的次年逝世(1616年),被日本朝廷赐封东照大权现,成为江户幕府之神,在日本东照宫中供奉。
德川家康个人履历德川家康(とくがわいえやす),(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
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
军事家主要成就:颁布《武家诸法度》代表作品:《武家诸法度》所处时代:战国时期重要事件:垄断造币权。
德川家康的先祖是发迹于三河地方的一个土豪,在战国时代逐渐上升为战国大名,到松平广忠这一代时,松平氏已经是西三河的大豪族。
但其被夹在势力较强的两个大名尾张的织田氏和骏河的今川氏之间,地位很不稳固。
生平经历1547年家康的父亲,当时冈崎城城主松平广忠与尾张的织田信秀作战,为请骏河的今川义元援助,将六岁的家康送作今川氏的人质,但中途被田原的户田氏(户田康光)所夺,与天野三之助.阿部德千代同被送往织田氏的热田,监护在热田有两年之久(一说被扣在那古野)。
在此期间,其父广忠被自己的近臣暗杀。
1549年担任今川军师的太原雪斋指挥七千大军攻陷三河的要冲安祥城并掳获了守将织田信广,雪斋遂跟织田信秀交涉,成功以信广交换被劫走的松平竹千代(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便返回冈崎,仅十日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质。
八岁至十九岁这十二年间,德川家康作为人质住在骏河。
德川家康简介
德川家康简介
德川家康
中文名称: 德川家康
英文: tokugawa ieyasu
生卒年: 1542.12. 26~1616.4.17
国别: 日本
生平简介
日本江户幕府创建者,第一代将军。
三河国(今爱知县东部)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长子。
1566年敕姓德川。
6岁起先后为尾张国大名织田信秀和骏河国大名今川义元的人质。
1560年今川在桶狭间之战中战死后回冈崎。
1562年与信秀之子织田信长结盟,势力大增。
后经略三河,镇压一向宗起义,蚕食今川义元领地,攻占远江,并吞骏守。
1582年信长被部将明智光秀杀害后,拥立信长之子信雄与丰臣秀吉对立。
双方战于小牧。
后言和。
1590年协助秀吉灭北条氏,成为控制关东八州的大领主,移驻江户(今东京)。
1598年秀吉死后,成为五大老(最高行政长官)之首。
1600年经关原之战打败石田三成等,掌握全国政权。
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建立江户幕府。
1605年让位其子秀忠后,仍亲裁国政。
1614~1615年经大阪冬、夏两役,灭丰臣氏。
1616年3月任太政大臣。
执政期间,建严密控制各地大名的参觐交代制度,确立新军制,奠定幕藩体制基础。
德川家康
家族信息 于大 之方
母亲 父亲
松平 广忠
松平信康(儿子) 龟姬 (女儿)
筑 山 殿
正妻 室 室 侧侧侧侧侧侧侧侧侧侧侧侧侧侧侧继 室一 ,位 正 室 十, 五一 位位 侧继 室 ,
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室 ::::::::::::::: : 阿阿阿阿於阿阿於於下良阿西西长 骏 仙六梅夏万龟梶茶牟山云茶郡乡胜 河 之之之之之之之阿须殿院局局局院 御 方方方方方方方之之(( (( 前 (((((((方方於阿 阿阿 ( 泰养莲清养相英((都竹 爱万 旭 荣俨华云珠应胜朝三摩之 之之 姬 院院院院院院院觉井之方 方方 * )* 丰 *******院吉方* 小臣 宫黑青长正志太*正*市 督秀 崎田木谷木水田花之秋川 局吉 泰直一川邦宗康井女山昌 *妹 景政矩藤时清资氏)虎永 永) 之之之直之之之之 康之 见 女女女之女女女女 之女 吉 )))女)))) 女) ) ) 英 : 筑 山 殿 ( 濑 名 * 关 口 亲 永 女 )
德川家康
要了解日本,必须要先了解德川家 康 。 ———— 赖世和
日 本 战 国 三 英 杰
织田信长 丰臣秀吉 德川家康
• 德川家康(天文11年12月26日- 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 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 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 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 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 崎城主松平广忠之子,原姓松 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 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 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
南征北战
• • • • 三方原和战 小牧、长久手之战 关原合战 大阪之战
幕府统治的建立
• 1603年,德川家康出任征夷大将军,并创 立江户幕府,也称为德川幕府,开始 了长 达260余年的幕府封建统治, • 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巩固 统治, • 经济:没收削减反抗性大名的领地, • 政治:建立起幕藩体制 • 军事:颁布《武家诸法度》 • 文化:大力提倡文治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1542—1616)战国时代的霸主,在群雄混战中艰难胜出,江户幕府256年辉煌基业从他这里开始。
这个靠寿命(75岁)活过武田信玄(52岁),活过织田信长(49岁),活过丰臣秀吉(62岁),最后夺取了天下的伟人,终其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1542年12月16日在冈崎出生,幼名竹千代,和他爷爷幼名一样,而且给自己的嫡长子幼名也取为竹千代,很有意思。
6岁时,其父与织田家战事吃紧,向骏河的今川氏求助,今川氏要竹千代母子作为人质,无奈之下,其父派遣竹千代的姥爷护送,因为他姥爷跟尾张的织田家关系要好,半路上将他们带到织田家的领地尾张。
竹千代在尾张生活了两年,结识了年长他8岁的织田信长,两人极为投缘。
两年后(8岁),其父被近卫暗杀,其领地西三河暂时被骏河的今川氏接管。
骏河的今川氏用人质换回竹千代后将他“控制”在在自己的领地(今川氏是其盟友),此后5年跟随“日本的诸葛亮”太原雪斋学习兵法,政治,文化等,对其今后的人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13岁“元服”取名“松平元信”,16岁(1558年)为纪念其祖父“松平清康”改名为“松平元康”,同年以“大将”之名重返故土西三河。
18岁(1560年)时,骏河的今川氏集结骏河,三河,远江三国兵力攻打尾张的织田信长,在桶狭间遭遇埋伏,大败,今川氏元气大伤。
20岁(1562年)和尾张的织田信长结成同盟。
21岁(1563年)与骏河的今川氏决裂,改名“松平家康”,并着手整治西三河内政。
10月三河境内发生“一向宗暴动”(一向宗为日本本土宗派,门徒众多,包括许多豪族和武士),家康采用“攻心法”,即先征服参与暴动的豪族和武士,孤立一向宗迫使其孤注一掷的方法,最终成功的平息了叛乱。
24岁(1566年)率兵征战东三河,胜,统一了整个三河地区;同年,贿赂朝廷下赐“德川”姓,改名“德川家康”。
28岁(1570年),德川家康以6000人击败朝仓军10000人,被誉为“东海道第一名将”。
30岁(1772年)遭到武田信玄攻打(三方原会战),由于用兵轻率,大败,据说由于败走时过于恐慌,在马上就脱了粪。
德川家康简介
武田氏灭亡后,成为甲斐国主的河尻秀隆被起义者杀死,因此,甲斐一时成为无主之地。家康和北条氏政乘此机会互相争夺这块土地。家康在甲斐的新府,氏政之子氏直在若神子,双方对阵八十余日,于10月29日两军讲和。讲和条件是:甲斐、信浓两国由家康占领;脱离北条氏投靠家康的真田昌幸的领地上野沼田割让给氏直;家康给昌幸重新分配领地;家康的次女督姬嫁给氏直。这样,至1582年时,家康已成为领有三河、远江、骏河、甲斐、信浓五国的大名。
1599年(庆长四年)正月,七岁的秀赖奉亡父遗命,从伏见移住大阪。这样,形成了家康所在的伏见和秀赖所在大阪两个政治中心。此时,“五大老”的协议制成为有名无实。家康无视诸大名不得私自缔结婚约的规定,同伊达政宗、福岛正则、蜂须贺家政等有势力的大名结成姻亲关系。又擅自给大名分配或增加领地,进行拉拢。家康的行为大大刺激了以石田三成为首的文吏派。3月,前田利家在
1560年(永禄三年)5月,今川义元在桶狭间受织田信长的奇袭而战死。义元死后,家康结束了长年的人质生活,以城主身份回到松平氏多年经营的冈崎。1562年(永禄五年),家康背离今川氏,与织田信长结成了同盟。
家康自立后,为了增强军事力量,急于统一三河,加重农民的负担,从而引起农民的不满。1563年(永禄六年)9月,家康的家臣营沼藤十郎强行征收上宫寺的稻谷,对此表示愤怒的三河一向宗门徒举行起义。参加起义的一向宗信徒有农民、武士等。有很多不信仰一向宗的农民也都参加了这次起义。反松平氏的城主也加入起义的队伍。起义者以“前进则极乐世界,后退则阿鼻地狱”的口号来激励自己,顽强地同松平氏军队战斗,一度袭击家康的老巢冈崎。但因起义者成员复杂,又缺乏统一领导,终于在第二年(永禄七年)2月,被家康镇压下去。
家康为了巩固对新领地的统治,采取一系列措施:一、对被征服的武士采取宽大政策,以壮大自己的统治势力。家康在征伐武田氏时,没有按信长的命令即一个不留地杀死武田氏的遗臣,而是把他们隐藏在远江。当时表示归顺而被家康任用的武田氏遗臣有八百九十五名。家康宣布承
德川家康
主词条:信长包围网、姊川之战、三方原合战
三方原合战 永禄十一年(1568年),甲斐国(今山梨县)的武田信玄开始侵略骏河今川的领地(骏河侵 攻),武田信玄遣使至冈崎拜会德川家康,协议两家出兵消灭今川氏,并约定战后以大井川为界,以西归松平氏, 往东属武田家,史称大井川会盟。酒井忠次代表德川家康以割让远江国(今静冈县西部)为条件而与武田氏结成 同盟,呼应骏河侵攻。同年年底,在武田信玄大破骏府城后德川家康军攻克今川领远江国的曳马城,改名浜松城 (今静冈县滨松市)。永禄十二年(1569年)骏府城失守后,今川氏的新居城挂川城又遭到包围。今川氏真本固 守城池,在笼城战的最后,德川家康进行开城劝告的呼吁,氏真终于投降。自此德川家康开始支配远江国(远江 侵攻)。今川氏遭到覆灭的命运,今川氏真也被放逐。从此德川家康又多获得了二十多万石的领地,同时提高三 河在诸大名眼中的地位。
然而田原的户田氏早已不顾与三河松平氏的长久以来的亲缘关系。田原城主户田康光(广忠继室之父)竟将 竹千代成为人质送往静冈寺一事以及具体的行进路线都密报给织田信秀,藉以获取织田氏的丰厚奖赏。因此织田 信秀派人将竹千代自半途中劫走,而陪伴的松平金田与松平三左卫门由于势孤力单无法救回少主,因此切腹自杀 以示负责。松平广忠并未因竹千代被劫走而屈服织田信秀,而是一如既往地效忠今川义元。在已作为尾张的久松 俊胜夫人的於大(传通院,竹千代生母)的恳求下,竹千代得以免死,作为人质留在尾张国。
主词条:本能寺之变、天正壬午之乱
织田信长以“天下人”自居,在上洛受封为右大臣后,天正四年(1576年)委任家臣明智十兵卫光秀、丹 羽惟住长秀在近江国建造一座代表信长伟业的巨城,三年后竣工,取名安土城,即意味着信长将创造“平安乐 土”,并且开始进攻中国地方(指日本本州以西的山阴山阳两道十六国地区),意图一统天下。
日本战国三英杰德川家康简介
日本战国三英杰德川家康简介德川家康日语:とくがわいえやす,英语:TokugawaIeyasu;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三河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
日本战国三英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
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德川家康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城,父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母为广忠正室于大之方传通院。
原姓松平,永禄十年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
桶狭间之战后与织田信长结为同盟,本能寺之变后先与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敌对,后又迫于形势而向其臣服。
小田原之战后被秀吉移封关东,虽失去长年的根据地,但得到丰臣政权下外样大名中最大的领地。
担任五大老的笔头。
丰臣秀吉死后,在关原合战中率领东军战胜西军,确定了霸权。
自此一步步摧毁了丰臣家势力。
庆长十九年1614年至庆长二十年1615年经大坂夏、冬之阵灭丰臣氏,江户幕府统治体制从此坚如磐石。
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后,日本进入暂时的和平。
元和二年1616年,德川家康在骏府城逝世。
享年74岁。
遗体埋葬在骏府的久能山,1年后被改葬到下野国日光。
被日本朝廷赐封“东照大权现”,成为江户幕府之神,在日本东照宫中供奉,被后人称为“东照神君”。
德川家康是日本战国时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一名武将,同时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后人称为是“战国第一忍者”。
德川家康在建立了德川幕府之后,日本进入了和平时期。
关于德川家康的成就,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德川家康最大的成就在于他在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后,进一步强化了日本的封建统治,将日本社会的封建秩序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德川家康所建立的德川幕府在日本维持了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这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日本的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争夺政权十分激励,实现日本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就一定要因时、因地来采取相关的政策。
在这个点上,德川家康就顺应了当时的趋势,举措得到了相应。
德川家康传
德川家康传德川家康,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日本江户时代初期的幕府将军。
他的传奇人生充满了战争与政治的曲折与精彩。
德川家康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为日本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德川家康的早年经历、对战国时期的贡献、统一日本、建立江户幕府以及他的遗产等方面进行阐述。
德川家康于1543年出生在日本浜松。
他出生在一个战国大名的家族,家康的父亲德川胜俊是浜松城的城主。
家康在年幼时就失去了父亲,不得不背负起家族的重任。
虽然家康的身份卑微,但他机智聪明,勇敢坚毅,很快使自己脱颖而出。
他将自己的家族与强大的尾张织田家结成联盟,并在家族与织田家之间屡次战胜敌人。
在战国时期,日本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权力分裂,战乱频发。
德川家康秉持着"三方一世"的原则,以稳定局势为目标,力图达成全国统一。
他的政治智慧使他成为了人们的崇拜对象。
在对抗丰臣秀吉的争夺权力的战争中,家康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谋略。
他提倡和平、缔结了同盟,并成为了最后统一日本的主要势力之一。
1590年,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成为了其重要的座上宾。
然而,丰臣秀吉并不信任家康,并将其迁至关东地区,设立了新的领地"关东"。
这一举动使得家康开始准备一场与丰臣秀吉的决战。
此后的几年里,家康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并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最终,丰臣秀吉病逝后,家康成功地摆脱了丰臣家的控制,并开始了他自己的时代。
德川家康于1603年成为日本第一位幕府将军,建立了江户幕府。
他稳定了政治和经济局势,开创了长达二百多年的江户时代。
在他的领导下,日本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而繁荣的时期。
他提出"百姓安定,才能天下太平"的口号,倡导农耕和商业发展,鼓励人们过上安宁的生活。
德川家康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卓越的智慧,统一了日本战国时期的分裂势力,确立了江户幕府的权威。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巩固了幕府的统治地位,使之成为日本历史上最为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日本德川家康的生平简介
日本德川家康的生平简介: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为日本江户幕府的创建者,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日本战国三英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德川家康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城,父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母为广忠正室于大之方传通院,原姓松平,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
桶狭间之战后与织田信长结为同盟,本能寺之变后先与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敌对,后又迫于形势而向其臣服。
1590年随丰臣秀吉灭北条氏,领有关东八州,改建江户城,1600年关原之战打败丰臣氏,掌握全国大权,1603年任“征夷大”,开幕府于江户今东京,1615年灭丰臣氏,元和2年1616年,在骏府城死去,享年74岁。
遗体埋葬在骏府的久能山,1年后被改葬到下野国日光,被日本朝廷赐封“东照大权现”,成为江户幕府之神,在日本东照宫中供奉,被后人称为“东照神君”。
14世纪末期,正值日本历史上群雄割据、战乱迭起之际,出身贫寒、无名无姓的士兵丰臣秀吉在战乱中力挫敌手,统一了日本,但他在有生之年没能真正巩固统制大名的体制,1593年8月,丰臣秀吉在弥留之际把自己未成年的儿子丰臣秀赖托付给包括德川家康在内的5名大臣,德川家康当时是江户今日东京的最高封臣。
但秀吉所信任的德川家康早已对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垂涎已久,丰臣秀吉一死,他立刻在丰臣家族豢养的各大名中挑起对立,假手除掉了忠于丰臣家族的派别,削减了丰臣秀赖的领地,把他降为在撮津、河内、和泉拥有65万石的大名,丰臣秀吉时代直辖的城市和矿山也被没收,战败的91家忠于丰臣家族的大名的土地被德川家康没收来分给拥护他的大名。
德川家康的实力到1603年已大大超过了丰臣家族,他的江户执政厅成了名符其实的幕府,他还封自己为“”。
当时“轮流执掌天下”的思想在各大名中间很强烈,德川家康确也无法打破这种思想,他很快就把的职位让给了他的儿子,企图借此向各大名表示的地位由德川氏世袭,决不能让给其他人,而实权仍由德川家康掌握。
德川家康的简介
德川家康的简介德川家康是日本战国时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一名武将,同时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后人称为是“战国第一忍者”。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德川家康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德川家康的简介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及江户幕府第一任征夷大,幼名竹千代,全名德川次郎三郎源朝臣家康。
德川家康是日本1598年至1616年的实际领导人。
在日本史上,德川家康创建了幕藩体制,其所建立的江户幕府其后统治日本达264年,史称“江户时代”。
丰臣秀吉及德川家康先后继承织田信长开始的日本天下统一事业,德川家康在消灭丰臣氏的次年逝世(1616年),被日本朝廷赐封“东照大权现”,成为江户幕府之神,在日本东照宫中供奉。
德川家康的历史成绩德川家康最大的成就在于他在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后,进一步强化了日本的封建统治,将日本社会的封建秩序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德川家康所建立的德川幕府在日本维持了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这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日本的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争夺政权十分激励,实现日本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就一定要因时、因地来采取相关的政策。
在这个点上,德川家康就顺应了当时的趋势,举措得到了相应。
德川家康非常提倡文治。
他非常好学,经常阅读一些有关治国的经史典故,因为自从镰仓幕府以来佛教势力扩大,所以在他创立幕府前就一直压制佛教,等到建立幕府之后,他开始恢复佛教的微信,这对巩固政权十分有益,之后日渐形成了儒佛合一的思想。
对外交往方面,家康并不是一个完全锁国主义者。
在创立幕府之后,他立刻派使者前往朝鲜,并且很快恢复了与朝鲜的交往。
与此同时,还积极谋和与明朝的贸易。
德川家康的历史评价德川家康,这个在日本的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日本人并不喜欢他,认为这个人胆小懦弱,手段狡猾。
但是,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他为日本的统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德川家康读后感
德川家康读后感作为日本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德川家康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艰辛,他的智慧和勇气铸就了他在日本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关于德川家康的传记,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
德川家康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日本一代名将,也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开创者。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武士家庭,但他具备出众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
在书中,我发现家康身上体现出的谨慎和稳定性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康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善于权衡利益和风险,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他在天下人混乱和割据的战国时代,通过与其他大名的联合和外交手腕,使自己的势力逐渐扩大,最终统一了日本。
他深知战争的毁灭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总是竭尽全力避免不必要的战斗,从而保证自己家族的地位和权力。
与此同时,家康在政治上也十分稳重。
他善于平衡各个势力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体系。
他推行了许多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了对农民的保护,并鼓励商业的发展。
这些举措不仅加强了国家的财政状况,也帮助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此外,在书中还介绍了家康作为将军的行为与标准。
他极为重视军纪,强调武士道的精神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他要求自己及其手下的武士遵循严格的道德标准,不可偏离。
他还注重军事技能和策略,研究军事书籍,操练军队,使自己的军队成为无敌之师。
德川家康的成功也离不开他对文化艺术的支持。
他对文学、绘画和庭院艺术的热爱和赞赏,使得江户时代成为了日本文艺复兴的时期。
他对细节的追求和高品质的追求,使得江户时代的文化繁荣不断。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关于德川家康的传记,我对他的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的谨慎和稳定性,以及对政治和军事的聪明才智,使他成功地统一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日本社会。
他对文化和艺术的支持也使得江户时代成为了日本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
德川家康的故事鼓舞了我,让我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
德川家康读书笔记摘抄
德川家康读书笔记摘抄德川家康,日本战国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的武将、政治家,江户幕府的创立者,被尊称为“东照大权现”。
他不仅以军事才能著称,更因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学问的重视而闻名。
在德川家康的读书笔记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对于政治、哲学、历史以及治国理念的深刻见解。
德川家康的读书笔记摘抄如下:1. 治国之道,在于民心。
民心所向,国泰民安。
为政者当以民为本,民心所向,即是国运所系。
2.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用兵之道,在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在无人之处,亦当自省自律,以正己身,方能正人。
4. 学问无涯,而知也无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5. 治国如烹小鲜,不可操之过急,亦不可放任自流。
火候适中,方能成其美味。
6. 君子不器,不以一技之长而自满。
应广学多闻,博采众长,方能成其大器。
7.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交,以道合,小人之交,以利合。
8. 治国之道,在于明法度,严刑峻罚,以正国纪。
但法不阿贵,刑不避亲,方显公平。
9.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务本者,务农桑,务教化,务民心,务国本。
10.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德川家康的读书笔记不仅体现了他对于治国理政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个人对于道德修养和人生哲学的追求。
这些摘抄的内容,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思想启迪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川家康(一):日本的幕府時代公元1603年屆六十三的德川家康,獲當時的日本後陽成天皇封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今日本首都東京)建立幕政權。
日本歷史進入了德川幕府時期,(俗稱江戶時代)也是日本史上第三個、亦是最後一個幕府政權。
德川幕府從1603年開始至1867年,末代將軍德川慶喜還政明治天皇,才結束德川幕府對日本長達264年的統治。
而所謂「幕府」是12世紀末至19世紀日本武家政治時期的最高權力機構。
這詞源出自漢語,意為大將軍出征時的帳幕。
12世紀末,日本進入由武士階層掌管實權的「幕府時代」。
日本歷史上曾有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和江戶幕府。
10世紀以後,日本皇權式微,社會動亂,武士階層隨之崛起。
1185年,來自關東的源氏和關西平氏(兩族的先祖均是天皇的庶子,後降籍為民,並分別獲賜姓源氏與平氏)兩大武士集團相爭,結果源賴朝擊敗平清盛,控制朝廷。
1192年,源賴朝從朝廷取得「征夷大將軍」的稱號,於鐮倉(位今天神奈川縣)置幕府,武士貴族專權自此始,源賴朝遙控朝廷,天皇形同虛設。
然而自源賴朝於1199年死後,鎌倉幕府的實權迅速落入外戚北條氏手中。
不過鎌倉幕府的建立,實標誌著日本由中央貴族掌握實際統治權的時代結束了,而原先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階層卻取而代之,他們鄙視平安朝貴族萎靡的生活,崇尚以「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為核心的思想,結合儒學、佛教禪宗、神道,形成武士的精神支柱「武士道」。
13世紀元朝發動的攻日戰爭,客觀上使幕府進一步加強了對日本的統治。
鎌倉幕府的建立標誌著日本天皇成為傀儡,幕府成為實際的政治中心。
1333年,衍生自源氏之後的足利尊氏與其弟足利直義,因不滿朝廷實行輕視武士利益的政策,乃於鐮倉起兵,1336年攻入京都,廢後醍醐天皇,立光明天皇,設幕府於京都。
而後醍醐天皇逃往京都以南的吉野,自稱正統,於是出現了日本歷史上的南北朝對立時期。
1338年,北朝天皇授足利尊氏為「征夷大將軍」;1378年,第三代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滿繼任後,透過武力於1392年重新統一南北,並於京都城內的室町街建「花之御所」作為政務場所,因此足利幕府被稱為「室町幕府」。
足利義滿實現對全日本的統治後,朝廷再次名存實亡。
1467年,室町幕府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因繼承人問題紛爭,而引發了的大規模內亂「應仁」、「文明之亂」。
從此進入室町幕府後期——戰國時代。
戰國時代末期,不少大名意欲以武力統一全日本。
先是織田信長打著「天下步武」的旗幟,開啟統一的序幕,但他死於部下叛變;而由豐臣秀吉承續其志,完成統一大業。
最終的勝利者卻是德川家康,在秀吉病死後,他擊敗其他勢力,成為征夷大將軍,創建「江戶幕府」。
德川家康在戰國時代後期之所以能夠成為最終的勝利者,是因為其優秀的政治手腕、判斷力與能「忍」。
他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同時競合,周旋於各個勢力之間,以維持其自身力量,並不斷發展,最終在「關原之戰」中戰勝,被任命為征夷大將軍,開幕府於江戶。
德川家康(二):日本的戰國時期公元1467年,日本爆發一場為期十年的戰爭,「應仁之亂」。
這戰鬥不單把九州、中國地區、四國、近畿、北陸及東海道的大名參與其中,而且在戰爭結束後,令他們元氣大傷,最後他們被守護代、國人,甚至身分不明的浪人等等新興勢力所取替,與另外一些有實力的守護大名一同把日本推向其後150年的內亂---即歷史所說的日本戰國時期。
大名是日本對一個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由「名主」一詞轉變而來。
在日本古代,土地或莊園的領主為了保護自家產業,大多擁有自己的武力,以武士為骨幹。
所謂「名主」,就是在東日本土地或莊園的領主;西日本則稱為庄屋,九州則稱為肝煎。
武力較強、領地較大達到十數村的領主就是「大名主」(或大庄屋、大肝煎),簡稱「大名」。
日本各時代對「大名」的資格定義不盡相同,不過同樣都是指一個較大地域的領主。
後來被稱為戰國時代三英傑的大名就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
作為德川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生於名古屋附近的岡崎,為岡崎城主松平廣忠之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
1547年竹千代的父親,當時岡崎城城主松平廣忠與尾張的織田信秀作戰,為得到駿河今川義元的援助,將四歲的松平竹千代送作今川氏的人質,但中途被田原的戶田康光所奪,而被送往織田氏的熱田,監護在熱田有兩年之久,後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質。
所以德川家康早年是長期作為人質,寄人籬下的生活,卻鍛鍊出其能忍耐的性格,這實是他最終能勝過織田、豐臣的原因之一。
德川家康(三):姊川合戰及三方原合戰公元1560年著名的桶狹間合戰爆發,戰爭結果是支持德川家康的織田信長打敗擊殺了駿河國的今川義元。
從此「松平元康」(即昔日的松平竹千代,日後的德川家康),得以擺脫今川氏人質附庸的身份而得以政治和人身的獨立,於改名為松平家康(家字源於源義家,康字取其爺爺松平清康)。
兩年後的1562年松平家康正式與織田信長結成同盟,在織田的支持下,家康開始全力經營三河。
經過他近半年的征戰,強化了自己對三河的統治,並於1566年獲天皇賜改姓德川(據家康自述是其祖先居住地源頭德川鄉)。
其實家康的先祖是發跡於三河地方的一個土豪(日本學者基本上肯定德川家康是作假,以攀附為源氏之後),是為了表明自己是源氏後裔,具備高貴的出身,有資格成為征夷大將軍。
從此德川家康就開始了自己的爭奪天下之路。
1568年德川家康的同盟者織田信長開始「上洛」,邁出了統一全國的第一步。
這時已在三河打下了堅實基礎的德川家康開始反其道而行之,採取東進政策,積極發展個人的政治勢力。
1570年6月28日,姊川合戰爆發,一面是支持室町幕府的淺井長政的近江(今日本滋賀縣)軍團與朝倉義京的越前(今日本福井縣與石川縣一帶)軍團,對抗織田和德川的軍團。
姊川合戰,終以淺井、朝倉聯軍敗北告終。
戰後,室町幕府大勢已去,被推翻只是時間的問題。
1573年,織田信長流放了室町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開創了安土桃山時代。
所謂「安土時代」是指自1576年起織田信長在琵琶湖畔(今滋賀縣)建造其七層的用石頭牆壁圍著的城堡—安土城,而得名的。
安土城的鞏固堅硬程度,據說可以承受當時最強大的火槍攻擊,至1579年完成。
其時在織田身邊的來自歐洲的耶穌教會傳教士在寄回國的信上亦讚歎說:“即使歐洲也沒有如此豪華的城堡”。
而這城亦成為日本戰國時期晚期的最要標誌之一。
就在織田興建安土城的同時,他亦派遣其的主要戰將羽柴秀吉(即後來的豐臣秀吉)去攻佔西本州的十二個國(州)。
此後織田信長以「天下人」自居,在上洛受封為右大臣後,並且開始攻略中國(指日本本州以西的山陰山陽兩道16國地區),意圖一統天下。
直至公元1577年織田信長幾乎奪取了以京都為中心的近畿全境。
此時,織田信長眼中的大敵,僅剩下中國地區的毛利氏、關東地區的北條氏以及北陸地區的上杉氏而已。
這時年約49的織田信長,以安土城為據點,統率著柴田勝家、丹羽長秀、羽柴秀吉、明智光秀、瀧川一益等家臣,透過征戰去結束戰國時代,而重新統一日本的目標也即將達成。
德川家康(四):本能寺之變正當織田意氣風發,將要統一日本之際,1582年6月21日(日本曆法天正十年6月2日),織田家重臣明智光秀突然謀反,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
史稱「本能寺之變」,而信長一死,圍繞政權落入誰手的問題在織田家臣與眾大名之間展開了激烈鬥爭。
事變的經過大抵如下:1582年5月15日,織田信長傳召德川家康到安土城晉見,據說由於明智光秀辦事疏忽,準備招待的食物飯餸發臭,而被織田解除了招待負責人職務。
另方面羽柴秀吉傳來求援的消息在15日抵達,於是織田信長於17日改命令光秀返回其屬地坂本城並準備出戰。
而信長為了支援秀吉,於5月29日親自帶領了百餘人的年輕侍衛從安土城出發,進駐京都的本能寺,計劃在此處集結部隊。
同時,命令嫡長子織田信忠駐紮在附近的妙覺寺。
6月1日,信長在本能寺舉行茶會。
當天下午,明智光秀率領13,000餘士兵從丹波龜山城出發,號稱「接受信長公的檢閱」,向京都移動。
次日凌晨,在橫渡桂川的時候,光秀向全軍大喊「敵人正在本能寺!」,起兵謀反並討伐信長。
翌日早晨,明智軍完全包圍了本能寺。
起初織田信長聽到兵器聲響以為是衛兵武士的醉酒吵鬧,結果近侍森蘭丸打探報告:「好像是明智光秀大人發動了叛亂!」信長遠望見敵軍打出水色桔梗家紋的旗幟,冷冷說道:「沒有辦法。
」,便喚侍從取長槍出外迎敵。
然而敵軍人多勢眾,信長也在亂軍中負傷,侍衛忙喚信長逃脫。
信長以大勢不妙為由,不肯離去,於是回到殿內自盡。
其後根據信長家臣太田牛一著作的《信長公記》,所載混戰時寺內發生火災,而本能寺地下儲存的大量火藥(本能寺僧侶在赴種子島傳教時接觸了來自歐洲的鐵炮,之後成為日本戰國時代鐵炮推廣的重心之一,故設有存放火藥的倉庫)更進一步助長了火勢,信長的屍體隨灰燼下落不明。
其後光秀更亦帶兵擊殺殲滅了在附近的織田信忠所部。
日本史上著名的「本能寺之變」就是這樣發生的。
而有關明智光秀為何發動「本能寺之變」殺織田信長的原因是日本史學界的研究的熱門課題,學者們眾說紛紜至今天仍未有定論。
關於明智光秀起兵的動機,有多種說法。
而較具爭議的有下列義說例如怨恨信長,奪取天下的野心,守護朝廷等等,並沒有統一的見解。
下面即列出幾種主要說法:1)光秀怨恨說自江戶時代以來一直到昭和二次大戰時期之小說如《繪本太閤記》一般都採用怨恨說作為題材,最重要的理據就是光秀被解除招待德川家康的職務這一點。
雖然很難辨明真偽,但作為理由,一般認為的講法如下:由於明智光秀出身為幕府的役人,是堅定的幕府支持者,而織田信長廢黜幕府將軍足利義昭以及要求修改曆法等藐視幕府的行為,讓明智光秀認為其並非改革者,而是秩序的破壞者,因此一定要殺掉信長。
2)秀吉黑幕說此一說是指豐臣秀吉與明智光秀合謀造反,不過秀吉欺騙光秀,於本能寺之變後打倒光秀,原因是秀吉照理說無法以極快的速度由中國地方撤返回京都。
後世學者認為由於秀吉正在中國地方與毛利軍作戰,當時聽聞主公信長慘死,於是先與毛利議和,逼城主清水宗治切腹,而後以急行軍的速度趕回京都,與明智光秀決戰於山崎會戰。
加上秀吉與光秀曾一起負責防衛京都的職責,關係不淺。
他以五天達成從備中高松城至山崎,將近180公里,這種行軍速度,必須在事前有一定程度的準備。
而豐臣與毛利的議和原本僵持不下,但在信長死後,談判卻可迅速結束。
再加上秀吉遲遲不將城池攻下,反倒持續向信長請求援軍,甚至使信長親身前往戰場。
及至明智光秀死亡種種,事情經過僅有豐臣秀吉的單方面說法等。
所以,此一假說仍然有一定的根據。
3)朝廷黑幕說此說是近年興起的說法,是本能寺之變諸說中,一種新的說法。
理由是1582年5月初,朝廷派員向信長表達天皇欲信長接任征夷大將軍一職、開設幕府。
已知此事的信長卻刻意避而不見,並派親信森蘭丸前去表達保留此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