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的四个时代

合集下载

日本茶道介绍

日本茶道介绍

返回

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活 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日 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思 想的核心是禅。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修 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受 禅师的指导,但他们获得法名后并不 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生 活。

茶 道 与 禅 道

学术界对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 个概念:(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会; (三)独坐观念。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 联系的。
茶釜
风炉
柄杓
盖置
建水 水指

茶入
仕覆
茶杓
茶碗
茶筅
喝茶顺序

更衣 观赏 茶庭 初茶 茶食 中立 浓茶 后炭 薄茶 退出 衔接
● ● ● ● ● ● ● ●

返回
和果子
わ か し 在日本,和果子基 本上是依附在茶道中副 产品,也就是佐茶的茶 食。日本人喝抹茶配食 甜腻的和果子,一是糖 份可以抵消生茶刮胃去 油的功效, 二是因为吃 完甜点心后饮茶,能更 衬托出茶的苦味。

江户时代
日本吸收、消化中国文化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 日本抹茶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 光大了中国茶道。

现代时代
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
于明治维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
发展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茶文化交 流频繁,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传。
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

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茶中 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深刻体会到。
返回
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茶 道 对 比

日本茶道文化课件

日本茶道文化课件
• 人与物之礼 茶道礼法中独特的部分,茶人们把所有的道具都视为有生命。 • 无言之礼 通过主人的行动、姿态、或物与物的碰撞声来实现
• 有言之礼 大部分是关于道具鉴赏,其问答的内容往往模式化。
• 约定之礼 茶会上的约定之礼是极其丰富而奇妙的。
学习交流PPT
26
日本茶道的规程
日本茶道中,最能体现茶道本质的,是茶庭与茶 室的设计。茶庭与一般的庭院不同,这里有的只
学习交流PPT
17
日本茶道的派系
日本茶道分为两大宗系: 一为抹茶道,传自我国唐宁时期,采用当时的抹茶法,
用蒸青茶碾制成粉状茶叶饮用; 别一种为煎茶道,源于中国明清时期,采用以炒为主
加工而成的散状芽条。
现今日本比较著名的茶道流派以里千家最为有名, 势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杀之后, 千家流派便趋于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孙千宗旦时期才再 度兴旺起来,因此千宗旦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到 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隐居之后,千家流派便开始分裂, 最终分裂成三大流派,这就是“三千家”的由来。
日本茶道的形成 日本茶道的派系 日本茶道的规程 茶道与禅道 观日本茶道后的深思
学习交流PPT
3
日本茶道的形成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 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 日本茶道最早来源于中国。 中国茶 叶约在唐代时,便 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朝 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因而 最先将茶叶传入日本的, 也是日本的僧人。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6
最澄和尚
学习交流PPT
7
宋代龙凤饼茶
学习交流PPT
8
日本茶文化的形成
日本建仁寺 《荣西茶思碑刻》
学习交流PPT
9
9世纪由日本遣唐使带回日本的腊蜜饼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
组员:丁莹、韩思诗、姜蕾 蕾、陆开、王军芳、张倩兰
• • • • • • •
茶道基本介绍 茶道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茶道的四个历史时代 茶室、茶器具 茶道的流程、茶事 饮茶 茶道之美
桑田中亲 说:“茶道已从单 纯的趣味、娱乐,前进为表现 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 理想。”
基本介绍
•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 原称为“茶汤”。 •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 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 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日本 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 将日常生活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联系起来, 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 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 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
日本茶道必须做到 “四规七则”,四规是 “和、敬、清、寂”, 这是贯穿荣道仪式中的 精神。和,即和悦、和 谐;敬,心灵单纯、诚 实,主客间互敬互爱; 清和寂,指茶室、饮荼 庭院的环境和气氛,注 重清静、典雅。七则是: 茶要提前准备好;炭要 提前放好;茶室要冬暖 夏凉;室内插花要像野 花一样自然;一定要守 时;雨天要准备好雨伞; 要把客人放在心上。
返回
历 史 起 源
茶原本不是日本所固有的产物,其原产地在中 国南部的云南省,而喝茶的习惯则是在纪元前 数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大约是前汉的时代,而 茶的兴盛大约是在唐朝,当时有称做陆羽的茶 学者写了一部关于茶的「茶经」,如果以现代 的角度来看当时的茶的话,则是比较接近像药 一般的东西,除了要用之外,当时在唐朝的佛 教礼仪中也有使用到茶。 茶传到日本的契机,是因为遣唐使与留学生从 中国将茶带回日本而开始,在那时茶还是以药 用为主,或是宗教仪式为主。而在圣武天皇天 平元年的时候,有记录着宫中大法要时曾经用 茶来供奉的纪录,此外东大寺的正仓院也有保 存着当时大佛开眼供养所用的茶碗等,足以想 象当时的情况。

抹茶的高级称谓

抹茶的高级称谓

抹茶的高级称谓高级称呼:茶禅一味。

日本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茶道文化源远流长,“茶禅一味”日本茶道的发展共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时代。

奈良、平安时代。

据日本史料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之事,将茶文化由中原带入日本,而日本历史上有史可考的茶文化兴起便是始于奈良时代。

公元805年,中国茶籽漂洋过海,东渡日本,在日本日吉神社旁生根,并逐渐衍生出一片茶园。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

在十世纪初的《延喜式》中,有献濑户烧、备前烧和长门烧茶碗等事的记载,这说明饮茶的风气开始在日本流传,总之,奈良、平安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开始输入日本,并开始了日本茶文化的发展。

日本茶分为:玉露、抹茶、煎茶、番茶、茎茶、粉茶、ほうじ茶、玄米茶。

相比国内六大茶系旗下极为丰富的品种,日本茶的种类算是分类简单了。

这次我们来讨论下抹茶,现在日本抹茶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一般分为传统有名的宇治抹茶,和近些年更注重纯天然的有机抹茶有机抹茶和传统抹茶一样也有很多的等级分化,地区不同业火有着不同的叫法。

比如传统抹茶有着:天寿,长安,永寿,云鹤,金轮,若竹,青岚,五十铃等。

有人说这是小山丸抹茶的等级分化叫法,其实并不尽然,其余得生产的茶商基本也是这么排序。

不是说抹茶的等级差一级,口味上就会纯在很大的差异。

很多抹茶其实用于做不同的事物加工。

例如做抹茶冰激凌和抹茶蛋糕店的肯定不一样。

当然如果有“狼人”想用天寿级别的做任何抹茶类食品都绝对没问题,毕竟18000日元50克的抹茶都达到医美级别的了,可以适用于任何食品的添加。

有机抹茶:礼仪级有机抹茶,经典有机抹茶,专门制作咖啡的有机抹茶,专门制作蛋糕店的有机抹茶,有机houji抹茶,有机柚子抹茶等类别。

日本茶道的论文欣赏2篇

日本茶道的论文欣赏2篇

日本茶道的论文欣赏2篇千利休作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四规七则,其中四规作为日本茶道的宗旨,高度概括了日本茶道的精神,简洁但是内容丰富。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论文欣赏,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论文欣赏1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探析摘要:日本茶道就是日本茶人所推崇的茶汤道礼仪,日本茶道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具有很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饮茶艺术。

日本茶道自身讲究摒弃悦乐,甘于苦寂,日本茶人潜心探究精神修炼之道。

禅、美、气以及型是其具有独特性的四大文化元素,是日本茶人经过百般冥思苦想才能够抵达无形的茶道境界以及茶道的规则,所谓的禅是指从茶自身的饮茶氛围、饮茶心境以及钢管特质来看,茶和禅的枯淡特性、幽玄特性以及寂静特性相结合,美是指实用茶具中散发出来不修饰、不刻意以及不拘泥自然之美,气是指客人和主人在茶室里面对于彼此的用心进行体会,隐现人和人之间相互尊重的精神,而型是指饮茶人通过反复思考才能够抵达无形茶道的境界以及茶道的规则。

本文中,笔者就探析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日本茶道文化内涵文化元素文化礼仪茶原产自于中国,茶已经成为了世界三大饮料植物之一,在我国古代时期,茶经由丝绸之路,经过汪洋大海,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为世界各个民族以及各个国家所接受,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饮茶的文化。

比如英国的午后红茶、土耳其的浴室饮茶等等,这些方式方法都独具一格,然而,在各种演变饮茶的文化领域中,日本茶道因为其具有繁复形式手法,具有神秘深奥精神文化内涵,而被世人所尊崇和瞩目。

我国的茶文化十分悠久,我国具有礼仪之邦之称,对于日本的茶道文化进行研究,明确其人生哲学的文化体系,对于发扬我国传统的茶文化,构建独特品位文化以及独特境界的文化十分重要,下面,笔者就对日本茶道及其茶文化内涵进行探析。

一、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日本相关文献已经明确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四月时,朝廷召集了百僧到禁廷讲传《般若经》的时候,曾经经历了赐茶之事,纵观日本茶历史,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的初期,弘仁年间已经成为了日本古代茶文化黄金的时代,学术界将其称为弘仁茶风,弘仁年间这一个阶段已经成为了日本茶道发展起源的阶段。

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

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

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及由来摘要: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等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它在日本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茶道己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标志,它的这一标志性的地位在日本文化中越来越凸显。

本文对日本茶道的起源进行阐释,分析了日本茶道的形成过程,指出当代日本流行的中国茶。

关键词:日本茶道;茶道文化;日本文化茶道作为日本的传统艺术文化,一直在不断相互吸收学习中发展。

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双方互相派遣学习交流。

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

源于中国茶文化的日本茶道,不断吸收、发展、最终形成了集哲学、文化、宗教为一身,涉及到陶瓷、雕刻、书法、绘画、建筑等诸多领域的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集中表征,日本茶道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被后世尊为意境“茶圣”的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公认的最早的具有最高水平的茶文化经典著作。

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则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

该书书中记载,日本的茶叶种子,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禅僧,由日本的禅僧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进行播种,还将中国的茶种、饮茶之道进行传播,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年),日本高僧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天目山的径山寺求学取经。

他在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后,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日本的《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日本的《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而且中国文人、僧侣于饮茶时所形成的“他界观念”以及文人、僧侣们的那种对幽寂、高远情趣的体味和追求,都是日本茶道形成的基础。

关于日本茶道历史发展的研究

关于日本茶道历史发展的研究

关于日本茶道历史发展的研究1. 引言1.1 日本茶道的由来日本茶道源自中国的茶道,最早起源于唐代。

唐代的茶道主要是贵族阶层的活动,追求茶的精致和品味。

到了宋代,茶道逐渐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茶文化的传入,日本也开始了茶道的发展。

在日本,茶道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最早由日本僧侣德川家康引入后,茶道逐渐流行开来。

16世纪中期,茶道大师千利休提出了茶道的“四体性”概念,强调茶道的礼节和精神内涵。

之后,茶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如表千家、裏千家、决定流等。

茶道在日本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茶道成为了贵族、武士和文人士大夫们追求精神升华和修身养性的方式。

茶道的礼仪、服饰、道具等都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精髓。

茶道已经不只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

通过研究日本茶道的由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茶道的发展历程,还可以深入探讨日本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茶道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2 茶道在日本的地位在日本,茶道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

自茶道从中国引进日本后,逐渐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并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仪式。

茶道在日本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不仅体现在其历史传承的悠久性,还体现在它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茶道被视为日本文化的瑰宝,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社会中,茶道被视为一种精神修养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远离喧嚣与繁忙的现代生活,沉淀心灵,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茶道在日本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其丰富的礼仪和仪式,更体现在人们对茶道的崇敬和尊重。

茶道茶室被视为一种圣地,参与者需要遵守严格的礼仪,体现出茶道对于纯洁、自律和谦逊的追求。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茶道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仪式,具有强烈的精神涵义。

茶道的仪式和礼仪体现了日本人对自然、和谐和平静的崇尚,也体现了日本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

茶道在日本的地位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信仰的表达方式,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象征。

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最精髓部分。

它以日常饮茶为发端,集合了伦理,建筑,文学和美学等学科的精华,是日本传统精神相契合的文化理念。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

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茶道是一种包含了许多技艺与复杂的程序的生活艺术,从看似简单实则很讲究的茶具的冲洗,茶水的烹制,到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每一步讲究的都是一种精致与唯美。

走进一间茶馆,品上一小碗经过一步步细心熬制的茶水,再烦闷压抑的内心也能纯净安静下来。

茶道不仅是修身养性、提高生活品位的艺术,更是增进友谊的途径,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品茶能够静心安神,可以体现“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同时与佛道儒的“内省修行”的思想相得益彰。

茶道精神作为茶文化的关键,其本身就是一种灵魂的载体。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

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

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

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

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在现代,日本茶道的知名度已经渐渐超过了中国,那么日本茶道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唐朝的茶会大抵如此:一套茶具,其中包括使用木炭烧火的铜盆、水壶、水缸、废水碗、一个盆式支架放着一只竹勺、一副用来夹木炭的夹子和一个放壶盖的圆形支架。

茶叶则是将茶树的叶子炒熟、发酵,再挤压成型而制成的。

将碾碎的茶放进茶壶,加入水将其煮沸,再盛入陶瓷茶杯。

这是最简单的吃茶法。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种植,据说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

到了镰仓时代,禅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

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

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的周围,内容与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

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逐渐普及到民间。

与中国的发酵茶叶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将蒸过的茶叶自然干燥,研成粉末的茶叶就称为“抹茶”(末茶)。

到室町时代,畿内的茶农为对茶叶进行评级而举行品茶会,由这种茶集会发展成为许多人品尝茶叶的娱乐活动,并发展了最初的茶道礼仪。

这一时期,武士阶层为主角的“斗茶”成为茶文化的主流,游艺性为其主要特点。

到13世纪,新兴的武士阶级凭借雄厚的财力经常举办以品尝各地茶叶来赌博的斗茶会,极尽奢华以用来炫耀财富并扩大交际。

后来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对斗茶进行了提炼,为向宗教性质的“书院茶”过渡准备了条件。

茶道—中日对比

茶道—中日对比

• 据中国晋朝陈寿的《魏志·韩传》记载,公元三世纪时,朝鲜 半岛上临近日本列岛的辰朝已使用文字,因此有可能通过辰朝 将文字传入日本。第三种说法认为,日本使用文字应在公元四 世纪下半叶。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日本文字最初是由百济传 入的,而大和朝廷在公元四世纪初才征服邪马台国,统治北九 州,所以,同朝鲜半岛的百济国往来,最早也在四世纪下半叶, 日本使有文字也应在这之后。第四种说法认为,汉字是在五世 纪初传入日本国。主要史料是《古事记·应神记》中的记载。 书中记载有个叫和迩吉师的人携《论语》和《千字文》渡来日 本。这种说法,多数人表示怀疑。 上面的说法,各有依据, 但也各有弱点,一时无法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日语的平假 名和片假名是借用了中国汉字的字形创造的文字。平假名是由 中国汉字中的草书演变而来,片假名则是由楷书的偏旁演变而 来。日文中的汉字除了从中国传入的之外,还有许多是自创词, (近现代很多汉字词汇都是从日本传到中国的),像“榊”字 表示祭神之树;“辻”字表示十字路口,等等这些都属于日语 的自创词,不属于中国汉字。 日本文字是根据中国文字创造 的。
• 二 . “ 和 、 敬 、 清 、 寂 ” 被称 之为日本“ 茶道四规” 之为日本 “ 茶道四规 ” 。 但日 本茶道的宗教( 特别是禅宗) 本茶道的宗教 ( 特别是禅宗 ) 色彩很浓, 色彩很浓 , 并形成严密的组织 形式。 它是通过非常严格、 形式 。 它是通过非常严格 、 复 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 式来实现“ 茶道四规” 式来实现 “ 茶道四规 ” 的 , 较 为缺乏一个宽松、 自由的氛围。 为缺乏一个宽松 、 自由的氛围 。
• (日语中除了自古传下来的和语外,还有中国 传入的汉字词。这是因为隋唐时期,中国社会 高度发达,与东亚之间的联系十分频繁,而日 本没有自己的文字,于是通过向大唐的学习, 引进了很多汉字,在与日本人创造的文字加以 配用,就得出了日本字。 • 日本早在隋朝时就派遣隋使出示隋朝,从隋朝 中学习我国古代的官职制度,文化,社会,历 史,天文历算,音乐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 那里学习文字,学习中国的汉字,然后,遣使 回日本后根据中国的汉字结构,创造了日本文 字。)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镰仓时代(1185-1333年),日本再次从中国宋朝汲取饮茶方法,以茶为药,饮茶活动开始以寺院为中心,并逐渐由寺院普及到民间。

日本天台宗僧人荣西在这一时期的中日茶文化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不仅将大量茶种带回日本,还完成了日本的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荣西将佛教教义、中国哲学和宋代茶道相融合,把饮茶提到养生的高度,称茶为“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龄之妙术也”。

这部书中介绍了茶树的栽培方法、制茶工艺以及新兴的抹茶冲饮法,它的问世是日本早期茶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极大地促进了日本饮茶之风的再度兴盛,并加固了茶在当时医疗技术还很不发达的日本作为药物的崇高地位。

室町时代(1333-1568年)前期,受中国影响,豪华的“斗茶”开始在日本新兴的武士阶层、官员和富人中流行起来,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

相比于中国宋代,日本的“斗茶”更为娱乐化、复杂化和系统化,而作为财富和权力象征的斗茶奖品更是将茶会变为一种彰显权贵的大聚会。

日本的“斗茶”在经历了形成期、鼎盛期之后一步步走向高级化,为此后“东山文化”书院茶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室町幕府的八代将军足利义政(1436-1490年),命其侍从能阿弥(1397-1471年)创立起在书院建筑里进行的“书院茶”——这是一种气氛严肃的贵族茶仪,一扫前期斗茶的杂乱、拜物风气,为后来日本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后被誉为日本现代茶道奠基人的村田珠光(1423-1502年)登上了日本茶文化的历史舞台,他于茶中注入禅的精神,创立了朴素的草庵茶风,将日本的饮茶活动真正上升到了“文化”地位,形成了日本现在茶道的精神宗旨和形式雏形。

而村田珠光的再传弟子武野绍鸥(1502-1555年)全面改进和发展了珠光流茶道,并将引入和歌,更是促进了茶道的进一步民族化和本土化,真正赋予了其独具一格的日本风范。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年)时,以村田珠光为鼻祖、武野绍鸥为中兴的日本茶文化,经千利休(1522-1591年)的发展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昌盛阶段。

和敬清寂茶禅一味_论日本茶道_李红

和敬清寂茶禅一味_论日本茶道_李红

第53卷 第2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53 No.22013年3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Mar.2013和敬清寂茶禅一味———论日本茶道李 红(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摘 要:茶与禅宗的结合,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即茶文化现象。

茶禅一味,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天地人和的最高境界。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禅僧,由日本的禅僧将中国茶种带回日本进行播种,还将中国的种茶、饮茶之道进行传播,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村田珠光、茶道的中兴之祖武野紹鴎都是通过拜禅师学禅,将禅的哲学内涵与茶道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结合起来,并一步步将日本茶道发扬光大,禅宗无疑是影响日本茶道精神内涵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日本茶道,从“露地”、“茶室”环境、“床の間”、“天井”、“畳”的布置,到“懐石料理”的选择;从茶道仪式过程,到人的心境,都体现了其精神内涵,即和、敬、清、寂,形成了日本茶道独特的思想艺术体系。

关键词:日本茶道;和敬清寂;茶禅一味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42(2013)02-0132-05收稿日期:2012-01-15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内涵研究”(2011-GH-115)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李红(1968-),女,河南济源人,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日本因其独特的民族心理机制,而使其文化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特征。

自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后,日本人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中国禅宗的精髓,同时,又结合本国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体系完整的茶文化———日本茶道。

谷川彻三、千宗室、熊倉功夫、田中秀隆和佟君的研究均认为,日本茶道是一种艺术,这些研究不同的是:谷川彻三认为,茶道是以人的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进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相互关联、互为一体的,艺术因素凌驾于其他三个因素之上,并通过渗透到其他三个因素之中来体现它的职能;①千宗室、熊倉功夫、田中秀隆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是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②而佟君则认为,日本茶道是日本茶人对他们所尊崇的茶汤道礼仪的简称,是极其富有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的饮茶艺术。

关于日本茶道历史发展的研究

关于日本茶道历史发展的研究

关于日本茶道历史发展的研究日本茶道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它融合了艺术、文化和哲学,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它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并在日本得到了独特的发展。

在日本茶道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茶的品尝,更是一种细腻、深沉的宗教体验与生活方式。

本文将对日本茶道的历史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这项古老的艺术,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茶道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当时唐朝的文化开始进入日本。

茶的传入带动了茶文化在日本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茶道的兴起。

在日本,茶叶开始被用于宗教仪式和贵族社交活动。

公元12世纪,茶道的雏形逐渐形成,但真正的茶道艺术要到15世纪才开始正式确立。

在15世纪,日本的战国时代,茶道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变。

当时,室町幕府的第八任将军足利义政成为了茶道的受益者和支持者,并将茶道与武士道结合在一起。

他将茶道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并将其引入武士阶层,并逐渐将茶道推广到整个社会。

他还邀请了一些茶道大师,如千利休、小堀遠州等,他们不仅在茶道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造诣,更在审美与美学上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道在室町时期的发展,标志着茶道逐渐走向成熟。

在这一时期,茶道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艺术品味。

茶道也融入了诗歌、绘画、陶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文化。

在室町时期,围绕茶道的礼仪、器具和建筑等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从而使茶道更加完备。

在江户时代,茶道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

当时,茶道不仅是贵族与武士的享乐,更成为了庶民的日常。

茶道的仪式也逐渐简化,强调“宁静、清净、淡泊”的修身养性之道,以及“自然、朴素、随缘”的美学追求。

茶道也吸引了更多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形成了庞大的茶道文化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茶道在日本近代的发展也受到了一些挑战。

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传统的艺术和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茶道也不例外,曾经一度受到社会上流行的西方文化的冲击。

日本茶道的历史

日本茶道的历史

日本茶道的历史日本茶道从中国传播过去,而这个传播途径一般认为是通过佛教人士传播的。

茶道的发展也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历史,一起来看看。

村田珠光的草庵流茶兴起(室町时代)日本茶道历史上半部分,讲清了茶是如何被传入日本,又如何开始变得有日本味的。

但为什么茶道对于奠定日本文化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等等具有重大影响呢?来,喝口茶休息一下,茶道发展的高潮要从日本战国时代一些你一定知道名人说起。

前面说的茶道,主要还是遵循着中国传来的礼法,而开始成为富有日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要从茶道“开山始祖”村田珠光说起。

村田珠光曾经是一名奈良名寺的僧侣,也是一名茶人,他的茶道称之为草庵茶。

为了更贴近日本人的风土,珠光创建了像是一般乡间农家风格的有别于书院茶的茶室模式,质朴简素但是对于民众而言却是相当有亲切感的茶室,这种茶室风格后来被称为草庵。

这时茶道已经从贵族文化逐渐与平民生活融合,更注重精神的茶道。

珠光扮演了开创者的角色。

他喜爱幽静、朴质、古拙的“侘“的气氛,所有他的茶道也称之为“侘茶”、虽然不知道这与他学习佛法与禅理是否有直接关联,但曾有此一说,身有为僧侣的珠光是为了改革茶道而学习佛法的。

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故事是,珠光曾在大德寺与名僧一休宗纯(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那个机智的一休和尚吧)学习禅并受到他的启发,更接受了一休和尚授予的证明其已经开悟的圆悟禅师的墨迹。

那珠光到底悟到了什么呢?他原来发型了原来“禅理也在茶道中”茶道中有禅理?好像很玄吧?其实珠光主张茶道也该像日常生活道理一样:客人来了,需要诚心准备一服茶,而客人也要真心的感谢,是自然而然就该如此的事,没有多余的思考与心机,而不是刻意地去追求其他什么。

所以,珠光以崇尚人心来制定茶道程序的作法,更重视精神层面的意义。

珠光对茶道的改变,还包括了“人身平等”的概念。

茶道可说是透过茶,将人心连在一起的一种方式。

在茶室中,主客平等,相互尊重。

日本的茶道分几步

日本的茶道分几步

日本的茶道分几步日本茶道的流派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岭宗左。

其总堂茶室就是不审庵。

表千家为贵族阶级服务,他们继承了千利休传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统闲寂茶的风格。

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

里千家实行平民化,他们继承了千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

由于今日庵位于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表千家,而今日庵则称为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

其总堂茶室号称官休庵,该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以下流派都在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期间消失或者几乎消失,仅在竹猫神社的《竹间十日谈》有详后随着战后日本经济复苏有些留言逐渐又出现世人眼前。

流派记载下面做简单叙述薮内流派:始祖为薮内俭仲。

当年薮内俭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师事于武野绍鸥。

该流派的座右铭为正直清净、礼和质朴。

擅长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

薮内流,日本茶道早期流派之一,安土桃山时代的茶人薮内绍智开创。

绍智先随其养父薮内宗巴学习茶汤,后成为绍鸥弟子。

该流代代均受到西本愿寺的庇护,保留着书院茶点前的古法。

因家元居于京都下京,又称下流(笑),代表茶室燕庵。

远州流派:始祖为小堀远州,主要擅长书院茶。

安乐庵流:安乐庵流,创始人安乐庵策传,在江户时代流行于伊势地方,是宗旦流中的一个古典分派。

安乐庵策传,1554年-1642年),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僧侣、茶人及作家。

安乐庵策传非常擅长说笑话,他写于1623年的著作《醒睡笑》,是日本笑话集的先驱,对于后来的日本文学有非常大的影响。

怡溪派:[1644~1714]江戸中期的茶道禅僧。

江戸品川东海寺高源院的鼻祖。

茶道学习石州流。

开创了怡渓派。

之后成为大徳寺住持。

法忍大定禅师。

上田宗个流:又称为上田宗箇流,是宗箇发展完善了武家茶,江户时代通过浅野家向外传播,就成了上田宗个流这个茶派,这一茶道流派以广岛县为中心,至今仍有许多门人学习此道。

日本茶道煎茶道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煎茶道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煎茶道的发展历史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煎茶道。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煎茶道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煎茶道的发展历史在日本的镰仓时代(1192—),小笠原流的远祖小笠原远光是初代幕府将军赖朝的礼宾奉仕官。

他初步奠定的幕府礼仪成为了日本传统礼仪的基础。

在日本的室町时代(1333—),小笠原家族不仅掌管着幕府礼宾奉仕权,而且接管了天皇的礼宾奉仕权。

三菱定纹的设定来自“王”字,代表着小笠原家族礼王的历史。

进入江户时代(1603—),日本的幕府政治十分安定,在强调形式主义、尊崇格式和以武士阶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确立了复杂而严格的仪式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从那以后,“小笠原流”作为日本最高礼法的代名词,其礼法统治了日本的礼法界各流。

众所周知,日本茶道是与礼法同步发展起来的。

抹茶道形成于室町时代,其开山者是从师于一休禅师的村田珠光。

煎茶道则形成于江户时代中晚期,在文人墨客间十分流行,为日本茶文化中的文士茶。

此外,当时从中国传入的大量明清文物、艺术品使煎茶道的内容更加丰富,召来了众多的爱好者,也使日本煎茶道与中国的文人文化结下了密切的关系。

时至今日,收藏、鉴赏和使用中国文物仍是煎茶道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日本的明治时代(1868—),日本煎茶道得到广泛普及,出现了许多流派。

各流派为独树一帜,强调点茶的技巧,墨守程式。

一时期,煎茶道被少数人所独占。

后来在“让茶回归自然”的高涨呼声中,煎茶道得以健康地发展至今。

小笠原流煎茶道的作法是以小笠原流礼法为基础而形成。

大正初期(1910年),小笠原流煎茶道的第一代宗家以茶道的精神革命为主旨正式创立了小笠原流煎茶道。

此后,历代宗家继往开来,在时代的变迁中,努力强调社会人的精神革命的同时,完善着小笠原流煎茶道的形式和内容。

现在的煎茶方式在保持传统中加入了现代的内涵,收到了礼法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良好效果,被广大日本人民所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茶道的四个时代日本茶道的四个时代---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传入日本列岛。

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千多年来绵延不断。

汉魏两晋南北朝以迄隋,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进而逐渐发展,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分四个时期来叙述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

一奈良、平安时代据日本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之事,则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初期。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

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与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同船回国的弘法大师空海,在日本弘仁五年(公元814)闰七月二十八日上献《梵字悉昙子母并释义》等书所撰的《空海奉献表》中,有“茶汤坐来”等字样。

《日本后记》弘仁六年(公元815)夏四月癸卯记事中,记有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过崇福寺,大僧都永忠亲自煎茶供奉的事。

永忠在宝龟初(公元770年左右)入唐,到延历二十四年(公元805年)才回国的,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

嵯峨天皇又令在畿内、近江、丹波、播磨各国种植茶树,每年都要上贡。

《拾芥抄》中更近一步说,在当时的首都,一条、正亲町、猪熊和大宫的万一町等地也设有官营的茶园,种植茶树以供朝廷之用。

日本当时是如何饮茶的?从与永忠同时代的几部汉诗集中可以发现,日本当时的饮茶法与中国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完全一样。

《经国集》有一首题为《和出云巨太守茶歌》描写了将茶饼放在火上炙烤干燥(独对金炉炙令燥),然后碾成末,汲取清流,点燃兽炭(兽炭须臾炎气盛),待水沸腾起来(盆浮沸浪花),加入茶末,放点吴盐,味道就更美了(吴盐和味味更美)。

煎好的茶,芳香四溢(煎罢余香处处薰)。

这是典型的饼茶煎饮法。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

嵯峨天皇爱好文学,特别崇尚唐朝的文化。

在其影响下,弘仁年间成为唐文化盛行的时代,茶文化时其中最高雅的文化。

嵯峨天皇经常与空海在一起饮茶,他们之间留下了许多茶诗,如《与海公饮茶送归山》。

嵯峨天皇也有茶诗送最澄,如《答澄公奉献诗》等。

弘仁茶风随嵯峨天皇的退位而衰退,特别诗由于宇多天皇在宽平六年(894),永久停止谴唐使的派遣,加上僧界领袖天台座主良源禁止在六月和十一月的法会中调钵煎茶,于是中日茶文化交流一度中断。

但在十世纪初的《延喜式》中,有献濑户烧、备前烧和长门烧茶碗等事的记载,这说明饮茶的风气开始在日本流传。

总之,奈良、平安时期,日本接受、输入中国的茶文化,开始了本国茶文化的发展。

饮茶首先在宫廷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传播并流行,也开始种茶、制茶、在饮茶方法上则仿效唐代的煎茶法。

日本虽于九世纪初形成“弘仁茶风”,但以后一度衰退。

日本平安时代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上,可以说是完全照搬《茶经》。

二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一)镰仓时代镰仓时代(公元1192—1333年)初期,处于历史转折点的划时代人物荣西撰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

荣西两度入宋,第二次入宋,在宋四年零四个月,1191年回国。

荣西得禅宗临济宗黄龙派单传心印,他不仅潜心钻研禅学,而且亲身体验了宋朝的饮茶文化及其功效。

铁观音的功效。

荣西回国时,在他登陆的第一站——九州平户岛上的富春院,撒下茶籽。

荣西在九州的背振山也种了茶,不久繁衍了一山,出现了名为“石上苑”的茶园。

他还在九州的圣福寺种了茶。

荣西还送给京都拇尾高山寺明惠上人5粒茶籽,明惠将其种植在寺旁。

那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茶的生长,所产茶的味道纯正,由此被后人珍重,人们将拇尾高山茶称作“本茶”,将这之外的茶称为“非茶”。

荣西回国的第二年,日本第一个幕府政权——镰仓幕府成立。

掌握最高权力的不再是天皇,而是武士集团首领——源氏。

政治的中心,也由京都转移到镰仓。

建保二年(公元1214年),幕府将军源实朝醉酒,荣西为之献茶一盏,并另献一本誉茶德之书《吃茶养生记》。

《吃茶养生记》分上下两卷,用汉文写成,开篇便写道:“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龄之妙术也”。

荣西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体验和见闻,记叙了当时的末茶点饮法。

由于此书的问世,日本的饮茶文化不断普及扩大,导致三百年后日本茶道的成立。

荣西既是日本的禅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

自荣西渡宋回国再次输入中国茶、茶具和点茶法,茶又风靡了僧界、贵族、武士阶级而及于平民。

茶园不断扩充,名产地不断增加。

荣西之后,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禅宗系流,一是律宗系流。

禅宗系统包括荣西及其后的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律宗系统则有西大寺的叡尊、极乐寺的忍性。

饮茶活动以寺院位中心,并且是由寺院普及到民间,这是镰仓时代茶文化的主流。

日本文永四年(公元1267年),筑前崇福寺开山者南浦绍明禅师,自宋归国,获赠径山寺茶道具“台子”(茶具架)一式并茶典七部。

“台子”后传入大德寺,梦窗疏石国师率先在茶事中使用了台子,开点茶礼仪之先河。

此后,台子茶式在日本普及起来。

镰仓时代末期,上层武家社会的新趣味、新娱乐“斗茶”开始流行,通过品茶区分茶的产地的斗茶会后来成为室町茶的主流。

(二)室町时代室町时代(公元1333—1573,受宋元点茶道的影响,模仿宋朝的“斗茶”,出现具有游艺性的斗茶热潮。

特别是在室町时代前期,豪华的“斗茶”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

但是,与宋代文人们高雅的斗茶不同,日本斗茶的主角是武士阶层,斗茶是扩大交际、炫耀从中国进口货物、大吃大喝的聚会。

到了室町时代的中后期,斗茶内容是更复杂、奖品种类也更多,据记载有茶碗、陶器、扇子、砚台、檀香、蜡烛、鸟器、刀、钱等。

比起中国宋代的斗茶来,室町时代的斗茶更富有游艺性,这是由日本文化具有游艺性的的特点决定的。

摆弄进口货,模仿宋朝人饮茶,是一件风雅之事。

当然,在室町时代的斗茶会里,也有一些高雅的茶会。

室町时代的斗茶经过形成、鼎盛之后,逐渐向高级化发展,为东山时代的书院茶准备了条件。

公元1396年,38岁的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让位于儿子义持。

次年,他在在京都的北边兴建了金阁寺。

以此为中心,展开了“北山文化”。

在他的指令、支持下,小笠原长秀、今川氏赖、伊势满忠协主持完成了武家礼法的古典著述《三义一统大双纸》,这一武家礼法是后来日本茶道礼法的基础,而观阿弥、世阿弥父子草创了能乐。

公元1489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隐居京都的东山,在此修建了银阁寺,以此为中心,展开了东山文化。

东山文化是继北山文化之后室町文化的又一个繁荣期,是日本中世文化的代表。

由娱乐型的斗茶会发展为宗教性的茶道,是在东山时代初步形成的。

在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建造的东山殿建筑群中,除代表性的银阁寺外,还有一个著名的同仁斋。

同仁斋的地面是用塌塌米铺满的,一共用了四张半。

这个四张半塌塌米的面积,成为后来日本茶室的标准面积。

全室塌塌米的建筑设计,为日本茶道的茶礼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日本把这种建筑设计称作“书院式建筑”,把在这样的“书院式建筑”里进行的茶文化活动称作“书院茶”。

书院茶是在书院式建筑里进行、主客都跪坐,主人在客人前庄重地为客人点茶的茶会。

没有品茶比赛的内容,也没有奖品,茶室里绝对安静,主客问茶简明扼要,一扫室町斗茶的杂乱、拜物的风气。

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在“书院茶”时代基本确定下来。

书院式建筑的产生使进口的唐宋艺术品与日本式房室融合在一起,并且使立式的禅院茶礼变成了纯日本式的跪坐茶礼。

书院茶将外来的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结合在一起,在日本茶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以东山文化为中心的室町书院茶文化里,起主导作用的是足利义政的文化侍从能阿弥(1397—1471年),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通晓书、画、茶。

在能阿弥的指导下,当时所进行的点茶法是一种“极真台子”的茶法。

点茶时要穿武士的礼服——狩衣,点茶用具放在极真台子上面,茶具的位置、拿发,动作的顺序,移动的路线,进出茶室的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现行的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基本上在那时就已经形成了。

能阿弥不愧是室町时代的一位划时代的大艺术家,他一生侍奉将军义教、义胜、义政三代,一扫斗茶会的奢靡嘈杂,创造了“书院饰”“台子饰”的新茶风,对茶道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他推荐村田珠光作足利义政的茶道老师,使得后者得以有机会接触“东山名物”等高水准的艺术品,达成了民间茶风与贵族文化接触的契机,使日本茶道正式成立之前的书院贵族茶和奈良的庶民茶得到了融会、交流,为村田珠光成为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提供了前提。

如果说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鼻祖,那么能阿弥就是日本茶道的先驱。

应永二十四年(1417年)六月五日,一种由一般百姓主办参加“云脚茶会”诞生,云脚茶会使用粗茶、伴随酒宴活动,是日本民间茶活动的肇始。

云脚茶会自由、开放、轻松、愉快,受到欢迎,在室町时代后期,逐渐取代了烦琐的斗茶会。

在饮茶文化大众化的潮流中,奈良的“淋汗茶”引人注目。

文明元年(1469年)五月二十三日,奈良兴福寺信徒古市播磨澄胤在其馆邸举办大型“淋汗茶会”,邀请安位寺经觉大僧正为首席客人。

淋汗茶会是云脚茶会的典型,古市播磨本人后来成为珠光的高徒。

淋汗茶的茶室建筑采用了草庵风格,这种古朴的乡村建筑风格,成为后来日本茶室的风格。

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1423—1502),珠光11岁时进了属于净土宗的奈良称名寺做了沙弥,由于怠慢了寺役,被赶出了称名寺。

之后,他来到京都,19岁时进了大德寺酬恩庵(今称一休庵),大德寺是著名的临济禅宗的寺院。

珠光跟一体宗纯(1394—1481年)参禅,获得一休的印可。

他将禅宗思想引入茶道,形成了独特的草庵茶风。

珠光通过禅的思想,把茶道由一种饮茶娱乐形式提高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

珠光完成了茶与禅、民间茶与贵族茶的结合,为日本茶文化注入了内核、夯实了基础、完善了形式,从而将日本茶文化真正上升到了“道”的地位。

日本茶道宗师武野绍鸥(1502—1555年)承先启后。

大永五年(1525年),武野绍鸥从界町来到京都,师从当时第一的古典学者、和歌界最高权威、朝臣三条西实隆学习和歌道。

同时,师从下京的藤田宗理、十四屋宗悟、十四屋宗陈(三人皆珠光门徒)修习茶道。

他将日本的歌道理论中表现日本民族特有的素淡、纯净、典雅的思想导入茶道,对珠光的茶道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日本茶道的进一步民族化、正规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武野绍鸥的另一个功绩是对弟子千利休的教育和影响。

室町时代末期,茶道在日本获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