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茶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及其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

合集下载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湖南茶树专项总结报告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湖南茶树专项总结报告

第47卷第1期2020年3月V ol.47,No.1March ,2020茶叶通讯Journal of Tea Communication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湖南茶树专项总结报告黄飞毅1,段继华1,康彦凯1,雷 雨1,邓 晶2,陈宇宏1,丁 玎1,罗 意1,刘 振1*,李赛君1*(1.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 湖南分中心,农业部湖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茶树品种与种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5;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5)摘 要: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项目组参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对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普查、调查和征集、收集,共普查、调查和征集、收集茶树种质资源165份,涉及45个农业县(市、区),范围为东经109.176821°~114.005865°、北纬24.943720°~29.819774°、海拔31.33~1469.00m ,并对湖南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湖南;茶树;种质资源;农作物;调查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25X (2020)01-32-36The Third National Crop Germplasm Resourses Investigation&CollectionAction —Summary Report on Camellia sinensis in HunanHUANG Fei-yi 1,DUAN Ji-hua 1,KANG Yan-kai 1,LEI Yu 1,DENG Jing 2,CHEN Yu-hong 1,DING Ding 1,LUO Yi 1,LIU Zhen 1*,LI Sai-jun 1*(1.Tea Research Institute,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unan Branch ofNational Tea TreeImprovementCenter, Hunan Scientific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 Station of Tea TreeandTea Processing, Ministry ofAgriculture, Changsha 410125, China; 2.Hunan 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 China )Abstract :From October 2015 to December 2018, the project team participated in the third national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conducted a general survey,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ion of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Hunan Province. A total of 165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surveyed, investigatedand collected, involving 45 agricultural counties (cities and districts), ranging from 109.176821° to 114.005865° in east longitude, 24.94372° to 29.819774° in latitude north and 31.33m to 1469m in elevation. At the same time,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Hunan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Hunan, Tea tree, Germplasm resources, Crops, Investigation收稿日期:2019-06-18 修订日期:2019-10-09基金项目:农业部物种资源保护费项目,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2018ZD05-1)作者简介:黄飞毅(1985-),男,广西贺州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

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4)秃房茶种(突肋茶、 榕江茶、 膜叶茶、 德宏茶 、 拟细萼 茶 、 勐腊茶、 假秃房茶、 缙云山茶 、 南川茶)
分布于云南南部 、 东北部, 四川南部 , 广东北部, 江西南部 , 生于海拔500 ~ 2 200 m 的人工林下 或常绿阔叶林中。
乔木型或小乔木型 , 植株较高大;嫩枝、 顶芽被茸 毛或几无茸毛;叶大 , 长椭圆或椭圆形 , 革质或薄革 质;
乔木至小乔木 、 灌木型 ;叶片大或小 , 被茸毛至几 无茸毛 ;花冠大或小 , 花瓣5 ~ 12 枚 , 子房 3 室 被茸毛, 花柱 3 裂;蒴果多种形状。
5a 、 茶 (长叶茶、 紫果茶、 高树茶)
小乔木或灌木型 ;嫩枝、 叶片无茸毛或被茸毛, 叶 较小 , 长椭圆或椭圆形 , 叶质较厚硬脆;花较小 , 花 梗细 , 萼片外部无茸毛 ;日本 、 韩国等数十个国家、 地区有栽培。
2.茶组植物主要分类系统
1981 年中山大学张宏达将茶组植物 分 成 五 室 茶 系、五柱茶系、秃房茶系、和茶系等4个系17种 3变种。
1992 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闵天禄在张氏 系统基础上将茶组和秃茶组共47 种和 3 变种进行 归并,认为茶组植物有 12 种和 6 变种 。
2.茶组植物主要单元,如亚门、亚 目、亚科、亚种等;
茶树的植物分类学地位如下
茶花
山茶科、山茶属多种植物和园艺品种的通称。花瓣 为碗形,分单瓣或重瓣,单瓣茶花多为原始花种, 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达60片。花期较长,从10月 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开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
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5c 、 白毛茶变种 (防城茶 、 狭叶茶、 细萼茶、 毛叶茶 、 元江茶、 汝城毛叶茶 、 底圩茶)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花萼外部、 嫩枝 密被茸毛 , 小乔木型;叶片长 ,多内折, 叶质较硬多 革质 。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和广东北部 , 云南 、 湖南 、 海南和越南、 缅甸等国也有少量分布。

茶学学科发展报告-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茶学学科发展报告-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一、引言种质资源是开展茶树种质创新、育种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茶叶科技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组成之一。

茶原产中国,在复杂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化和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树种质资源,包括野生茶树、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和遗传材料等。

我国高度重视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保护工作,专门建立了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勐海分圃,作为茶树资源的永久保存基地。

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存量不断增加,资源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资源鉴定评价逐步从表型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二、学科式展现状和进展(一)发展现状与动态1. 茶树资源的收集、保存与保护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起始于2 0世纪5 0年代,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收集工作集中在2 0世纪8 0-9 0年代,当时曾对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和海南等茶叶主产区的野生资源和地方品种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收集[ l ] 。

近年来,茶树资源的收集主要靠科研人员的自发需求,但收集手段和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如全球卫星定位仪( GP S )、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电脑的应用使资源考察及信息的采集更加准确、可靠。

通过不间断的收集,截至2 0 0 9年年底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勤海分圃已收集保存各类茶组植物资源近3 0 0 0份,其中,约1 0 %为野生资源、6 0 %为地方品种、3 0 %为选育品种和育种材料。

此外,在各省市茶叶研究所分散保存的茶树种质资源约有4 0 0 0份(含部分重复保存的资源)。

茶树资源以迁地保存和保护为主。

在保存方式上,除植株形式外,还有室内营养体保存、DNA库等辅助保存形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利用组培技术在室内保存了200 余份野生及濒危茶树资源,利用超低温冷藏方式保存了600 余份各地茶树资源的DNA 样本。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开始关注茶树原生境保护的问题。

论湖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

论湖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

茶 叶 科 学 2005,25(1):1~6 Journal of Tea Science收稿日期:2004—10—21 修订日期:2005—01—10作者简介:施兆鹏(1936— ),男,湖南醴陵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茶学研究与教学。

论湖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施兆鹏1, 2(1.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湖南 长沙 410128;2. 湖南农业大学天然产物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摘要:本文综合出土文物和史籍记载,对湖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对《茶经》“六之饮”中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之说,考证了神农尝百草识茶,死后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史实,还考证了湘西“秦人擂茶”的传说。

通过对出土文物的考研,包括《茶经》“四之器”中提及的唐朝六大瓷窑之一岳州窑的茶具茶碗,以及对唐朝的另一类瓷窑长沙窑也作了考查,证实了湖南唐代两大瓷窑开创了釉彩及文饰的先河,在中国古瓷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文根据史记记载,阐述了《唐国史补》中提到的“灉湖含膏”及“白鹤翎”茶。

还表明了对茶文化界久有争论的“茶禅一味”源头的看法,赞成源于湖南石门夹山寺,系宋朝圆悟克勤所作。

此外,论述了湖南省黑茶在我国茶叶经济和民族团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说明湖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茶文化史上,过去、现在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茶文化;历史地位;湖南中图分类号:S571.1;G12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9X (2005)01—001—06The Historic Position of Hunan Tea CultureSHI Zhao-peng 1, 2(1.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2. Hunan Engineering andTechnology Center for Natural Products, Changsha 410128, China)Abstract: The historic position of Hunan tea culture was discussed from the historic legends, excavated culture relics and historic records. Some records in the “Tea Classic ” by Luyu were texturally investigated by the author. The tea cup come from the Yue Zhou stove(one of six china stoves in Tang dynasty)was the texturally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hangsha china stove of Tang dynasty. These two china stoves of Tang dynasty in Hunan province created ceramic glaze and decoration which had great scientific value in ancient Chinese china field. Besides, the history of Jun-shan and Bai he-lin tea mentioned in the “Tang State history ” was discussed by the author also. The relationship of tea and Zen which has long controversy in tea field wa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and agrees with the idea that the original place is the Xia Shan temple of Shi Men in Hunan province written by Yuang Wu Ke Qing in Song dynasty. The important historic role of dark tea in Hunan province in the union of all ethic groups and in the tea economy was put forward by the author. Key words: Tea culture, Historic position, Hunan湖南农耕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

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 湖南 ; 茶树 ; 种质资源 ; 现状 ; 研究进展
Th t t sa d Re e r h Pr g e s o n n Te r p a m e S a u n s a c o re , HAO Ya g YANG e- iC I h nZ n, P i , HENG n , d Ya gYAN Ya g G n
型( 如涟源奇 曲、 门空心茶) 石 。
湖南省是 茶树迁移 、 演化 的过渡带 , 保存 着许
收稿 日期 :0 1 5—3 2 1 —0 0 修改稿收到 日期 :0 1—0 21 6—3 0 基金项 目: 国家茶 叶产业技 术体 系建设 专项(yy 一 3 和湖 南省农 业科 学院科技 创新项 目 2 l) nct 2 ) x (oo。
第 3 卷第 3 8 期 21 0 1年 9月
茶 叶 通 讯
T A C E 0MM UN C I I AT ON
Vo. 1 38. o. N 3 S ptm be , 01 e e r 2 1
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
刘 振 赵 洋 杨培迪 成 杨 杨 阳
( 南省农 业科 学院茶 叶研 究所 ・ 湖 长沙 ・115 4 02 )
作者简介 : 刘
振(91 )男, 18一 , 陕西省丹凤县人 , 究实习员, 研 主要从 事茶树 资源与遗传 育种研 究。
叶研 究所 主 持 , 持续 4年 对 l 地 ( 、3个县 ( ) 0个 市)4 市
高, 适宜茶树生长 , 属我 国茶树区划的江南茶区。境 内分布着 以城步峒茶 、 江华苦茶 、 汝城 白毛茶和云 台山种 4 个群体为代表的茶树种质 资源 , 茶树资源
非 常丰 富 。 1 茶 树 种质 资源现 状

茶树的种质资源

茶树的种质资源

茶树分类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按树干来分,有乔木
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类型。
乔木型茶树:形高大,主干明显、粗大,枝部位高, 乔木型茶树 多为野生古茶树。云南是普洱茶的发源地和原产地,在云 南发现的野生古茶树,树高10米以上,主干直径需二人合 抱。 半乔木形茶树:有明显的主干,主干和分枝容易分别, 半乔木形茶树 但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如云南大叶种茶树。 灌木型茶树:主干矮小,分枝稠密,主干与分枝不易 灌木型茶树 分清,我国栽培的茶树多属此类。
地质年代及生物进化对照表
进化
• 拉马克:用进废退 • 达尔文: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得到积 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新物种产生 • 长颈鹿,原产非洲,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带 回
茶树的传播
• 起源中心为中国的西南部 • 造山运动将云贵川切割成若干小地貌气候 区,使茶树被分置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在自然选择下形成了不同的茶树类型 • 人工选择 • 杨絮:杨树的花 • 柳絮:柳树的种子
茶树的植物学地位
• 拉丁语学名:Camellia sinensis • 英语名字: tea plant 科属 • 域: 真核域 Eukarya • 界: 植物界 Plantae •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 目: 杜鹃花目 Ericales • 科: 山茶科 Theaceae • 属: 山茶属 Camellia • 种: 茶树 C. sinensis
其它产茶国茶树均源于中国
• 山茶科植物23属380余种,我国有15属260 余种 • 我国西南地区处于劳亚古大陆南缘(北), 造山运动前就是热带植物的大温床 • 气温低,叶片小,叶绿素转化较少,山高、 风大,树比较矮和稀疏,俗话树大招风; 气温高,叶片大,易于散热

种间关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种间关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种间关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系统是由多个生物种群、环境因素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组成的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影响物种生态演化和生态系统功能。

其中种间关系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关系之一。

种间关系是指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它表现为种群对环境或其他生物种群的影响以及被其他生物种群所影响。

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弱化关系等多种类型,这些类型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分布和物种的多样性等方面。

捕食关系是最直接的种间关系之一。

捕食者以捕食其他动物为生,控制被捕食者的生长数量,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例如,极地熊以海豹为食,它们的食物链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如果极地熊数量过多,将会对海豹和其他食物链上的物种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正常的捕食关系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互利共生关系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种互相合作,使彼此受益。

例如,一些植物和土壤真菌、细菌关系相互依存。

植物向土壤中释放碳水化合物,而细菌和真菌则为植物提供养分、水和氮。

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也有利于细菌和真菌在土壤中繁殖。

此外,竞争关系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物种之间、同物种之间都存在着资源竞争,这种竞争可以促进物种的分化和不同物种间的适应性分化。

例如,在动物界,狮子和豹子的食物和生态位有所不同,它们生活在同一个地区,但食物资源有限,资源的竞争促进了它们的分化并保持了物种多样性。

弱化关系指的是生物种群之间虽然存在某种关系,但是影响程度较小。

例如,大象和草地之间的关系就属于弱化关系。

大象吃草,但它们的影响并不会对草原造成太大影响,也不会太依赖草地,故而此种关系可以被称为弱化关系。

不同种间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在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态网络,这个网络需要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茶树,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的主要生产来源,其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对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遗传多样性分析、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挖掘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茶树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在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了大量具有不同遗传背景和优良性状的茶树品种和种质。

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库和保存技术体系,为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提供了保障。

在遗传多样性分析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标记技术被应用于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还有助于揭示茶树种群的遗传结构和进化关系,为茶树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育种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挖掘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关联分析、基因定位等方法,成功挖掘了一批与茶树产量、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茶树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资源。

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茶树进行早期选择、辅助杂交育种等工作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通过结合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分子标记技术,有望提高茶树种质资源的育种效率和选育出更具优良性状的茶树新品种。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显著,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茶树种质资源的分类与特点茶树种质资源,作为植物界的一大类群,具有丰富多样的遗传背景和生态适应性。

根据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关系,茶树种质资源主要可分为野生种、栽培种以及它们的杂交种和选育种。

野生种是茶树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特点。

江华苦茶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及在茶树进化中的地位研究进展

江华苦茶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及在茶树进化中的地位研究进展
Ab tac : T e eain hp o h a o¥lia CV.Ja g u empam eo re w s n lzd fo mop ooy s r t h rlt s i f T e , o 4 o s n7 in h a g r ls rsuc s a a ay e rm rh lg ,
摘 要 : 从形态学 、 解剖学 、 细胞学 、 、 以及分 子生物 学方面人手分析江华苦茶种质 资源的亲缘关系 , 表明 : 酶学 化学 结果 江华苦
茶属过渡类 型茶树 , 且亲缘关系更接 近于原始型。
关键词 : 江华苦茶 ; 茶树种质资源 ; 亲缘关系
中图分类号 :5 1 ¥7 . 1
Ja g u eo g a st n ly eta t e a di eain hpmoen a oteoiia p . in h ab ln st t n io a p e —r , n srlt s i r e r h rgn lt e or i t e t o t y
a ao ,c t lg ,e z moo ,c e sr n lc l r b o o .T e e u t i d c td h t t e h a a s mi a CV. n tmy y oo y n y lg y h mit a d moe u a il g y y h rs l n iae t a h T e s a c s
Al r ma n c n a n n ol n- l r e - i e Ge e i y a l g 2 Do i — 0 t i i g P le Ale g n lk n s n Or z e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00 (0 10— 00 0 10— 6X 21 )10 1—3

湖南省茶树良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及体系构建措施

湖南省茶树良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及体系构建措施

湖南省茶树良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及体系构建措施摘要建立湖南省茶树良种推广体系对于湖南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了湖南省茶树良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湖南省茶树良种推广体系的总体思路,从服务、部分合作、政府、科技创新、推广人员、管理、信息化等方面指出了湖南省茶树良种推广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茶树;良种推广体系;存在问题;构建措施;湖南省湖南省是传统的产茶大省,素来有“江南茶乡”的美誉。

湖南省地处北纬25°~30°,亚热带的季风气候区适宜茶树生长。

2008年湖南省茶树的总种植面积是9.33万hm2,其中良种茶树占40%左右,而浙江、福建、江苏等产茶省的茶树良种率都在60%左右,湖南省的茶树良种率还有很大的差距。

湖南省有很多优异的茶树种质资源,如云台山大叶种、桃源大叶种、保靖黄金茶、江华苦茶等。

目前,湖南省主要推广的茶树品种有白毫早、碧香早、槠叶齐、湘妃翠、桃源大叶、福鼎大白。

要增加茶树良种的种植率,关键的问题是茶树良种推广的问题。

构建茶树良种推广体系是推广茶树良种最有效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茶农的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税收收入,还能带动相关的机械产业、包装产业等纵向产业的发展和书籍产业、旅游产业等横向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湖南省的经济发展。

构建湖南省茶树良种推广体系对于湖南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湖南省茶树良种推广存在的问题1.1服务缺失茶树良种苗木繁殖基地的建设是促进良种茶叶发展的基础环节,能够更新茶树良种,把关茶树质量,提供良种茶树相关方面服务。

湖南省郴州市的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十大茶树良种繁殖基地之一。

但是,在茶树良种基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茶树良种繁殖基地的数量、出苗的数量有限,良种茶树销售的配套指导和服务环节基本上是缺失的。

1.2合作有限推广的主体对于茶树良种的推广不仅起着引导的作用,而且为茶树良种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撑。

湖南省的茶叶良种推广主体主要有:湖南省茶科所,主要从事茶叶良种种苗的研究和销售;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主要从事茶叶良种种苗的研究;其他的湖南省茶叶企业,主要是进行良种的种苗种植。

茶树育种学第一章 种质资源

茶树育种学第一章  种质资源


①不同品种以及变种之间的交配亲和性差异明显,甚至有些是 完全不亲和的,并且相同亲本之间的正反交的亲和性差异也十 分明显,说明亲和性不同的原因,不在于花粉本身,而可能与 母本上起作用的某些复杂的不亲和的机制有关 ②茶树自交不亲和性差异也比较明显。差异范围在0~13.40之间 (阿萨姆变种),绝大多数在0~10之间,而且自交不亲和性也 比较高,绝大部分变种自交的平均结实率在10%以下。甚至有 些变种是完全自交不亲和的
第一节:茶树的遗传
由于对茶树遗传的研究不多,现有资料也不多现对过去的 一些研究或成果作介绍:
一.茶树染色体遗传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已经开始对茶树染色体的研究。比较 有名的学者有孔恩司徒(cohtn stuant. 英国)、盛永氏、 大野氏、志村乔(日本)、詹梓金(中国福建)、陈尧玉 (中国安徽)、李斌(中国广州)等。他们他们的研究成 果主要在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章 种质资源
研究和了解茶树的遗传和变异,是茶树育种工作的基础。 当人们选育出一个良种时,就希望这个良种的特征特性 保持下来,不要退化和消失,这就依赖于这个品种的遗 传稳定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有遗传才有性状相对稳 定的优良品种。当人们要求改变品种,以适合新的条件 时,就希望这个原有品种发生变异,或者人为的改变它, 并从变异中选育出适合要求的新品种。从这个意义上来 讲,有变异才会产生无数的育种材料。所以我们说有了 茶树变异,茶树育种才成为可能,有了茶树遗传,茶树 育种才有意义,茶树育种就是建立在茶树遗传和变异着 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之上的。但仅仅有了遗传变异还不 能形成品种,还必须经过选择(包括自然选择和人工选 择)。因此,一个茶树品种的形成是遗传,变异和选择 的综合利用的结果,这三个因素(环节)缺一不可。
③茶树自交亲和性较低,并且异交亲和性也较低,因而结实率 低,正是长期以来自然和人为选择的结果。茶树结实率低甚至 不结实的主要原因,一是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形 成正常的二倍体,导致不能形成正常的个体(花粉粒畸形)而 使花粉败育。二是某些遗传因素,抑制花粉分化,导致开花少 而结实率低,即在茶树(母本)的花粉分化机制上,三是抑制 花粉管伸长,难以深入胚珠受精(如福建水仙)。

湖南莽山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湖南莽山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1,22 ( 2 ): 328-337Journal o 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D O I:10.13430/ki .j pgr.20200807001湖南莽山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黄飞毅h2,陈宇宏\刘伟3,丁玎1,雷雨、段继华、邓晶4,康彦凯、罗意、张秀军5,刘硕谦2,李赛君1(1湖南宵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湖南f t'茶树品种勹种苗T.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410125;:湖南农业大学闶艺学院,K沙410丨28 P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W州423000;4湖南&农业科学院,长沙410125;5湖南宵郴州市莽山国有林业管理局,郴州424221 )摘要:为了解湖南莽山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调查和收集了 3 3份湖南莽山茶树资源,对其中的24份资源进行了生物学性状考察,27份资源进行了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4份资源树型多为小乔木,树姿多为直立状,芽叶多为无茸毛或少茸毛,芽叶色泽淡绿色或黄绿色,叶色绿色或深绿,叶片锯齿密度中或稀、锐度中,叶缘平,叶面微隆起,叶尖渐尖,叶质中,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8.07%~77.90%,平均值为58.70%,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1~丨.05,平均值为0.81 27份资源的18项品质成分变异系数在4.86%~71.32%之间,平均值为28.29%;多样性指数在1.59〜2.03之间,平均值为丨.86;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36%;通过聚类分析将27份资源聚为5大类群,类群丨含15份资源并分为了2个亚群,类群II含5份资源,类群D I含5份资源,类群IV和类群V各包含1份资源;初步筛选出1份低咖啡碱资源和3份高咖啡碱资源本研究为湖南莽山茶树资源挖掘与利用以及湖南茶树演变研究奠定了基础关键词:湖南莽山;茶树;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Germplasm Resources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Quality Characters of Tea Plants from Mangshan in HunanHUANG Fei-yi1'2, CHEN Yu-hong1, LIU Wei1, DING Ding1, LEI Yu1, DUAN Ji-hua1, DENG Jing4, KANG Yan-kai1, LUO Yi1, ZHANG Xiu-jun^ LIU Shuo-qian', LI Sai-jun1(1Tea Research Institute, Hunan Academy o f A gricultural Sciences/National Centre f or Tea Improvement, Hunan Branch / Hunan Tea Variety^ and Seedl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hangsha 410125;1C ollege o f H orticultur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enzhou Institute o f A gricultural Sciences, Chenzhou 423000 \A H unan Academy o f A 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Mangshan State-owned Forestty Administration o f C hen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Chenzhou 424221 )Abstract : Thirty three tea plant resources from Mangshan in Hunan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llected, 24 of which were studied for biological characters and 27 of which were studied for quality analysis. The 24 resources were mainly small trees with upright habit. The young leaves were mostly glabrous or slightly pubescent, light green or yellow green in color, and the adult leaves were green or dark green, medium-sharply medium-dense- to sparse-serrated and flat at margin, with slightly raised upper surface, acuminate apex, and收稿曰期:2020-08-07 修回日期:2020-09-03 网络出版日期:2020-10-19U R L:/10.13430/ki.jpgr.20200807001第一作者研究方向为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疗种,E-mail : h.t'y l57@163.c o m通信作者:李赛君,研究方向为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ff种,E-mail:****************刘硕谦,研究方向为茶树种质资源与创新,E-mail: ******************基金项目:第二.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央引•地方资金(2019X F5041 );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2020cx35 ) Foundation projects:The Third Nation Survey and Collection of Crop G e m i p l a s m Resources Project;Central Guidance Local Funds ( 2019X F5041),H u n a 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gram ( 2020cx35 )m e d i u m texture.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12 characters ranged from 38.07% to 77.90%, with the average value of58.70%, 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was 0.51-1.05, with the average value of0.81.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18 quality components of the 27 resources ranged from 4.86% to 71.32%, with an average of 28.29%;the diversity index ranged from 1.59 to2.03, with an average of1.86;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f i r s t5 principal components was84.36%. The resources were divided into5 groups.Group I contained 15 resources,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Both Group I I and Group I I I contained5 resources,while Group IV and Group V contained 1resource each.O n e low-caffeine and3 high-caffeine tea plant resources were preliminarily screened out.This study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angshan tea plant resources and researches in the evolution of tea plants in Hunan province.K e y w o r d s:Mangshan in H u n a n;tea plant;gennplasm resources;quality traits;genetic diversity2期 黄飞毅等:湖南莽山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29茶树[s/we似以(L. )Kuntze]起源于中国,种质资源丰富1_1]。

大别山区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的ISSR分析

大别山区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的ISSR分析

大别山区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的ISSR分析大别山区位于湖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是一个地势险峻、气候多变的地区。

大别山区的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多样,是中国茶叶产区之一。

本研究旨在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方法,研究大别山区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茶叶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背景大别山区是一个地理环境复杂、地形多变的地区,其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

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和进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新品种育种的重要基础。

对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茶叶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利于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是一种基于多态性引物扩增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无需序列信息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本研究将利用ISSR技术对大别山区茶树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为该地区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选取大别山区的多个茶叶产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茶树叶片作为样品。

共选择了10个产区,每个产区选择10株茶树作为样本,共计100个样本。

利用CTAB法提取茶树叶片的总DNA,将提取得到的DNA作为ISSR技术的模板,在大别山区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中进行ISSR分析。

ISSR扩增反应采用随机引物,选择长度在16-22bp之间的引物进行扩增反应。

扩增产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观察扩增产品的多态性。

将扫描得到的扩增图谱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并绘制遗传相似性树和主成分分析图,评估大别山区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三、研究结果通过ISSR分析,得到了大别山区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数据。

统计结果显示,大别山区茶树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

通过构建遗传相似性树和主成分分析图,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产区茶树样品之间的遗传关系和差异。

湖南常德茶树的故事

湖南常德茶树的故事

湖南常德茶树的故事湖南常德的茶树故事,源远流长,富有传奇色彩。

这些故事不仅承载了当地人民对茶树的深厚感情,也展示了茶树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常德,位于湖南省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美丽地方。

这里的气候适宜,雨水充沛,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常德的群山之间,分布着大片的茶园,每片茶园都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据传,常德的茶树最早是由一位名叫“茶姑”的仙女栽种的。

茶姑是当地山林中的精灵,她善良、美丽,热爱自然。

为了报答当地村民对她祭祀的虔诚,她将一片神奇的树叶——茶树赐予了他们。

村民们将茶树栽种在山间,经过精心护理,茶树茁壮成长,所产出的茶叶品质极佳,香飘四溢。

常德的茶树不仅具有美丽的传说,还有着千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常德的茶树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当时被称为“贡茶”。

到了宋代,常德的茶叶生产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当地的一大产业。

而到了明清时期,常德的茶叶更是名扬四海,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一。

在常德,茶树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信仰。

当地人民将茶树视为神树,认为它能带来健康、长寿和好运。

因此,每年都会有许多游客来到常德,品尝这里的名茶,感受浓厚的茶文化氛围。

常德的茶叶以“毛尖”、“碧螺春”、“银针”等品种最为著名。

这些茶叶色泽翠绿,香气扑鼻,入口回甘,让人回味无穷。

其中,“毛尖”是常德茶叶中的珍品,因其外形细嫩、匀称、毫毛丰富而得名。

每年春天,当新茶上市时,许多茶叶爱好者和文人墨客都会聚集在常德的茶园里,品茗赏景,赋诗作画。

除了茶叶本身的美味外,常德的茶文化还体现在各种民俗活动中。

比如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当地人会举行盛大的茶会,以茶祭祖、以茶待客、以茶传情。

此外,常德还有一种名为“采茶舞”的民间舞蹈,它是当地人民在采茶季节欢庆的产物,展现了茶农们欢快、轻松的劳作场景。

总之,湖南常德的茶树故事以及其背后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常德茶叶的渊源和品质,更让我们感受到当地人民对茶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永州野生茶资源分布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永州野生茶资源分布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永州野生茶资源分布及其亲缘关系分析卢作斌1,沈程文2,杨旭初1,3,何哲1,3,唐六合1,3,朱青辉1,3,程艳红1,31.湖南省福田茶场,湖南永州425000;2.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3.永州市茶叶研究所,湖南永州425000摘要:江华苦茶是湖南省珍贵的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之一。

近年来,对永州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主要围绕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多个乡镇,对其他县区涉及很少。

从永州地理及自然环境特点上看,适合野生茶的生长区域应更为广阔。

因此,对其具体分布情况和种群特征作进一步研究十分必要。

对永州3条山系分布的原始型茶树资源进行采样比对分析,所调查区域的野生茶资源表型特性为小乔木、中叶类种,水浸出物含量32.8%~35.4%,茶多酚含量21.27%~23.55%。

分子标记结果显示永州区域内野生茶树间关联度较大,均可与江华苦茶聚为一类,且具有良好的发酵茶加工特性。

关键词:永州野生茶;江华苦茶;茶树资源;聚类分析;主导品种Distribution of Wild Tea Resources inYongzhou and Analysis of Its RelationshipLU Zuobin1,SHEN Chengwen2,YANG Xuchu1,3,HE Zhe1,3,TANG Liuhe1,3,ZHU Qinghui1,3,CHENG Yanhong1,31.Futian Tea House,Yongzhou425000,China;2.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3.Yongzhou Tea Research Institute,Yongzhou425000,ChinaAbstract:Jianghua bitter tea is one of the precious local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Hunan province.In recent years, the investigation of wild tea tree resources in Yongzhou has mainly focused on villages and towns in Jianghua Yao Autonomous County,and has rarely involved few other counties and district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ongzhou geograph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the growing area suitable for wild tea should be more extensive.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udy its specific distribution and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of wild tea resources were small trees and mid-leaf species,and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s follows:water extract ranged from32.8%to35.4%,tea polyphenol ranged from21.27%to 23.55%.The results of molecular marker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ld tea trees in Yongzhou area are基金项目:永州市野生茶野放群体茶资源调查及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2019XF5010)。

茶树特征信息研究进展

茶树特征信息研究进展

茶树特征信息研究进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都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

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

相应的对茶的高产优质的要求也很重要。

标签:茶叶;茶业;品种资源;树冠结构;病虫害预测1 背景茶业的发展与中国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茶业是中国文化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茶文化的发展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历代中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的面貌。

我们栽培茶树的目的是获得高产优质的茶叶,而茶树的品种资源的差异,树冠的构成状况,病虫害的预测与控制都与茶叶的高产优质密切相关。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育种的重要材料。

筛选和培育优良的茶树品种, 是茶树育种的重要任务。

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分析, 以其为茶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茶树生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茶树树冠结构的构成状况,影响着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对不同树龄茶树的树冠结构进行科学分析,为制定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如合理修剪,施肥以达到理想的树冠结构,有效地提高茶叶产量,增进茶叶品质,适应机械化作业,便于采摘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塑造丰产树冠。

控制茶树的病虫害,是获取茶叶高产优质的一个关键环节。

我国茶树分布地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提供了病害滋生的有利环境。

已记载的我国茶树病害有130多种。

茶树病害发生种类,因气候条件、种植年限和种植面积而有所不同。

据估计,由于病害,茶叶产量每年要损失10%—15%,同时还严重影响茶叶质量。

因此茶树病虫害防治历来是茶叶生产上的重要管理措施。

茶叶病害的防治,往往因为诊断上的失误,使防治药剂选择不当或失去防治时效,造成病害发生严重。

提供一种较准确且操作简单的茶树病害诊断方法,使茶树病害能通过简单的特征或病状,就可初步诊断出发生病害的种类,及早对所发生的病害采取预防措施,是减少病害损失的有效方法。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生产也有了较大发展,但国内外对茶叶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茶叶理化审评方面,依然是使用传统的感观评测方法对茶叶进行评定,将计算机技术用于茶叶领域的为数不多。

湖南地方特色茶树资源江华苦茶研究进展

湖南地方特色茶树资源江华苦茶研究进展

湖南地方特色茶树资源江华苦茶研究进展黎娜;黄怀生;钟兴刚;粟本文【摘要】江华苦茶是湖南重要的地方特色茶树种质资源之一.本文综述了江华苦茶种质资源的生物学、基因遗传、生物化学及其制茶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目前加工利用现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江华苦茶种质资源的高效创新利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茶叶通讯》【年(卷),期】2018(045)003【总页数】5页(P3-7)【关键词】茶树;江华苦茶;资源利用;研究进展【作者】黎娜;黄怀生;钟兴刚;粟本文【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湖南长沙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湖南长沙 41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苦茶最早记载出现在《尔雅·释木》中:“槚,苦荼”,已有2500余年历史[1-2]。

江华苦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Jianghua)原产于南岭山脉,是重要的特异茶树古老种质资源,为湖南四大茶树原生种群之一[1-3],主要分布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大圩、码市、二岔河、具江、湘江、河路口等乡镇和蓝山县的荆竹、百叠岭、火市、大麻等地,在郴州地区的炎陵、茶陵等县市也有少量分布[4]。

江华苦茶种质资源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自1961年,刘宝祥[5]等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发现苦茶原始群落以来,学者们先后对江华苦茶资源进行了考察、鉴定、收集与保存,并对其生物学特性、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开展了研究,挖掘出许多特异种质资源与单株,并经系统选育法选育出潇湘红8-1、潇湘红37-2和潇湘红28-1等新品系及潇湘红21-1、潇湘红21-3等茶树新品种[6-7]。

本文综述了江华苦茶种质资源的生物学、基因遗传、生物化学及其制茶特性与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江华苦茶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94个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

94个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

94个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杨军;王让剑;孔祥瑞;郑国华;邱陈华【期刊名称】《茶叶学报》【年(卷),期】2018(059)004【摘要】为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系统分类,利用17对SSR对94个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6个自然杂交后代群体的亲缘关系分为3种类型,第1种茗科1号(金观音)、金牡丹、悦茗香和白鸡冠的自然杂交后代群体与其亲本关系密切;第2种福云6号自然杂交后代群体分别与福云6号和乌龙茶资源亲缘关系较近;第3种紫玫瑰自然杂交后代群体未与紫玫瑰聚类在一起;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群体遗传多态性最高,分别与肉桂和矮脚乌龙亲缘关系较近。

群体结构分析表明,94个茶树种质资源分为3类群,分别为闽南高香资源类群属性、闽北乌龙茶种质资源类群属性、乌龙茶与绿茶种质资源混合类群属性。

【总页数】7页(P186-192)【作者】杨军;王让剑;孔祥瑞;郑国华;邱陈华【作者单位】[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农业部福建茶树及乌龙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建福安355015;[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农业部福建茶树及乌龙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建福安355015;[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农业部福建茶树及乌龙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建福安355015;[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农业部福建茶树及乌龙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建福安355015;[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农业部福建茶树及乌龙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建福安355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相关文献】1.30份四川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J], 席春奕;唐茜;吴永胜;许静逸;陈惠;吴琦2.武夷山名丛单丛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 [J], 叶江华;罗盛财;王海斌;刘宝顺;周建文;晁倩林;曹士先;贾小丽3.94个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 [J], 杨军;王让剑;孔祥瑞;郑国华;邱陈华4.浙江开化县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J], 余书平; 徐礼羿; 吴荣梅; 王丽鸳; 吴立赟; 韦康; 成浩; 汪永奇5.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J], 张丽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利用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利用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利用
曾贞
【期刊名称】《茶叶通讯》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茶树种质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评述,并提出今后研究的三个重点。

【总页数】6页(P14-19)
【作者】曾贞
【作者单位】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1
【相关文献】
1.利用ISSR标记对恩施州茶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鉴定的研究 [J], 李卫东;崔清梅;张强;侯伟华;袁程晓;梁金波;戴居会
2.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 [J], 曾志云;韦雪英;陈远权;韦锦坚;朱荣
3.武夷名丛单丛茶树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与保护利用研究 [J], 罗盛财;陈德华;黄贤格;刘宝顺;周建文;王飞权;叶江华;苏峰
4.“胡椒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利用”通过鉴定 [J],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网
5.利用AFLP技术鉴定凤凰单丛古茶树种质资源 [J], 晏嫦妤;李家贤;黄建安;赵超艺;黄华林;唐颢;罗军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进 行 部 分 质 量
有相 对 保守 的质 量 性 状 和 数 量 性 状
采 用科
性 状 的 数 量 化 转换 后
Y ij
,
组成 原始 数据矩阵
,
学 的 统 计 方 法 和 分 析 方 法 从 形 态 学 上 去快 速
( 在 进 行 纵 向研 究
`
即 T 分 析 时还 必 须
巧转 换
,
的探 讨众 多 的变 异 类 群 之 间的亲 缘 关 系 和 它
汝 城 白毛茶 ( C
.
s
i
n e n s
s i
野 生型 )
带 型 及 同 工 酶 等方 面 进 行 了探
,
城 步桐 茶 ( C 生茶 ( C 种 ( C
( c
.
. .
s
i
n 。 ; 1 5
1 5 野生 型 )

莽 山野
但 鉴 于 当 今茶树 物 种 和 其 它 物 种分类 仍
s
t r i
e
n s
s i
为一种 群 即

:
汝 城 种群

( 用 云 台 山大 叶种
城步 响 茶
汝 城 白毛 茶
和 安 化 中 叶 种 性 状 的 平 均 值 进 行 了 同 样的 分
莽山 野 生 茶 8云 合山 大 叶 种
6



结果 是 一 致 的
由此说 明
:
用 云 台 山大

叶 种 作 为 安 化种 群 的 代 表是 完 全 可 行 的
,
b

c
两 类群 首 先 开 始 从最 原 始 的 茶
,
亲 缘关 系 比较 近
云 台 山 大 叶 种 与龙 井 群 体

树 物 种 开始 向 两 个 不 同的方 向 分 化 在 类 群
c
二 者 和 城 步 恫 茶的 亲缘 关 系 次 近 ; 汝 城 白 毛

D
:
,
云 台 山 大 叶 种 和 龙 井 群 体 的共 同 进 化 从
… … 一 犷… 一
,
… …

原 始 数 据矩 阵


实 施标 准 化 运 算

比 较 各类 群 间 的 遗 传 距离 系 数 运 用 相 关
标 准 化 转换 用 下 列 公 式

距 离 系 数公 式


二 = t 艺 一





一 贬石

,
` 入 `
X kj )
;
夕 、士 、


=


Y i j
形态 古 生物 学

种 质资 源 的 亲 缘 关 系 及 它们 彼 此 之 间 在 系 统 演化 中 的 地 位 进 行 了 初 步 探 讨
一 野生 种 ) 型 )
、 、

古化 石 学 方 面 的 研 究 转 向 同工 酶



细胞学
血亲学

基 因 等 细 胞 水平

材 料 和方 法
.
和 分 子 水 平的 研 究
C
:
.
s
i
,飞 e
一 i: ( I )0
1 义u
: ,
t
z “
对 于 分析
D
D
1
=
.
仍 用类 平均 法进 行 聚类
:

Yu
:
:、
t
.
a
i
a
卜a
n e
`

;
a n
江 华 种群 ( 江 华

得到 各 聚 类 新 类 群 之 间 的 距 离 系 数 为

茶 )
1 0 369
.
C
s s a n 飞i e a
. . . .
.
0 1 54 3 5
1 00 21
. .
.
6909
1 534 1 1 279 6
1 5 0 12
. .
.
城 步 恫茶 莽 山野 生 茶
云 台 山 大叶 币 卜
1 3 5 凌3
.
1 3 50 1
.
1 4885 1 2 9了 7
1 3 2了2
.
.
.
1
.
G5 3 6
1 5 170
1 7123
,
而且
彼 此 间 也 都具 有 一 定
而 业 不 一 定 具 有 完 全的 生 殖 隔

招 离 系赚


,
所 以 陈 国 本 将 其 四 个 种 群定 为 四 个 栽 培

n s
:
火 类树 系 图 (
,

VP
变 种 是 符 合分 类 标 准 的

,
安 化 种群 ( 云
.
台 山 大茶 叶 )
C V
.
:
白毛 茶和 莽 山野 生茶 ;
;
=
{3
5
} 包 含 汝城

; 统 演 化 上 的 最 近 起 点 是 问级 的 江 华苦 茶 和
E 类群 只 有 巴达 大 茶
最 近 演 化 起 点 和 。 类 群 是 同级 的 类 群 的 演 化最 初 起 点亦 是 卜 J级 的
( 三 ) 如 果 把 a 作为 1 级 ; b
选用
,
因 为 在 观 测 中 各 性 状 指标 的度 量 单 位 不 一致
,
云 南 巴 达 大 茶 树和 浙 江 龙 井 群 体 种 为 对 照
为 了 使各 指 标具 有 可 比性
,
还 必须 对
表 1


原 始 救 据矩 阵 Y i j
·
黔 势妙州默 猎 匆叫扣 咧州外恤 1 叫

_


_
_
_
_

_
7 个 品种 被划 分 为
l `
他 们 在 系 统进 化 过 程 中 的最 近 分 化 起

B
: `

D

E
,

E
五个 类 群
B D
l
B类群
点是 同级的
2
只 有 城步 酮茶 一 个 品 种
,
; `
=
} 包 含云 {6 7
. .
同理
,
城 步 蛔 杀 和 巴 达 大 茶树 在 系
;

台 山 大 叶种 和 龙 井群 体

表 ( 对 角 线左 下 部 内 Q 分 析 相 关 距 离 系 数
右 上 部为 T 分析 相 关 距 离 系 数 表 分类 学原 理
,

根据 数 值
T 分 析 相关 距 离 系 数 的 大 小 与

演 化 时间 的 长 短 成 正 比 )
表 2
云 南 巴 达 大茶 树 江 华 苦茶
3 313
.
Q 分 析 与 T 分 析相 关 距 离 系 数
们 在 系 统 发 育 中的 地 位

对 矩阵 i Y j 实施 i y j 矩阵 Y i j
`
=
In y
重 新组 成
,
与细 胞 学
,
,
分 子生
)

物学 等 方 面 的研 究 相 互 补 充 好的 效 果
可 能 会 得到 更
,
` ( 略去 Y I J 矩 阵

以 下 同上 )
本文 采 用 聚 类 分 析 的 方 法
,
我们 首


`
`
勺 !
.

·
先根 据 上 面 计 算 得 到 的 新类 群 距 离 系 数 作 出
聚类 结 合 线 图 l
l 中
,

与聚 类 Q 分 析 图 2
石 D 和D

从图
,

曰 」

我们 得 知
:
:

: 。
两类 群 之 间
派 皿可一
L _
T — — 一-
与一
_

` . 刀 1 肠, ,
·
- 一一


}类 群
和c

;
E
, `
类 价只有 江华 苦杀
个类 拼 这 说明

五 个 不 同 的 类 群 之 间 的 差 异 是 明显 的


上 夕 、
n
其中
=



7
j
=
l


.

.
11
14 )
X ij




结 果 和 分析
,
Sj
i
由相关 距 离 系数 得 到 下 列 相 关 距 离 系 数

(
其中
l … …
t
t
=
7
经 标 准 化 转换 后 的 原 始 数 据 矩 阵 Y i j 变 j 为X i
2

相 关距 离系 数 的计 算
:
Ch
u n
C \ Ji
.
n
g
h
u a

= =
{3
,
5
,
}
:
=
0
.
6 90 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