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0届高2017级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学案模块二第一章人口的分布与发展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城市复习 课件(共59张PPT)

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城市复习 课件(共59张PPT)

上海市人口迁移示意图。
关注事件发生的特定时代背景
“棒棒”是指以竹棒和绳索为劳动工具,在城市爬坡上坎、 流动揽活,专门为市民日常生活、商 业活动提供零星搬运劳 务服务的打工农民。“棒棒”群体的工作形式不同于其他的 打工族,更不同于城市工矿企业的工人。他们主要活动于街头、 菜市场、汽车站、码头、家电商场等,承担了城市人不愿意 干的以苦、脏、累、险为特征的工作(图11)。
第一层次:复习基本知识
理清基本概念、总结概括过程和规律
• 概念: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群、城市带、城市规模、 城市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城市服务功能、城市问题
• 过程:人口增长过程、城市化过程 • 规律:人口分布规律、人口迁移规律、城市空间结构
(3)根据材料二总结20世纪80 关注特定时代背景 年代以前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
海市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并分
析原因。
(3)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 净迁入区。 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 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政策有计划、 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20世纪 80年代以后,国家放宽进城政策, 上海市经济发展速度快,提供大 量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
(第二次试测)解释城市区位选择
• 3.图中适宜建设县级城市的地点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8北京卷)运用城市空间结构规律,解释各功能区 的分布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 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019-2020版《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课件目录

2019-2020版《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课件目录

第三部分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 选修地理 第五部分 创编大题增分 研究高考36、 37题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含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 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9-2020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课件: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二讲 人口的迁移

2019-2020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课件: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二讲 人口的迁移

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
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2)题。
(1()2导)上致海20市15减年少上的海外市来外常来住常人住口人多口流减向少周的边主中要小原城因市是,近主年要来原上
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海市
()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贯通知识]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 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从推力和拉力两个角度 对比分析如表所示: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自然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好 环境因素
()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题干解读
关键词:迁移人口比重、以青壮年为主
知识迁移
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文字信息 迁移人口以__青__壮__年__为主


信息1:北京、上海、天津等沿海发达省份以
获 图中信息 人口_迁__入__为主。

信息2:安徽、江西、贵州等中西部地区以人
口_迁__出__为主
综合分析
①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沪、京、津地区,提高 了其城市化水平,_延__缓__了老龄化进程;②大 量青壮年迁出皖、赣、黔地区,加快了其老龄 化进程,对城市化水平影响不大
[答案] B
[题组冲关]
1.(2016·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
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
2.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前:集中在旧大陆。 (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 人口跨洲 迁移。 (3)“二战”后: 劳务输出 成为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 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 优秀人才 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

高2020届高2017级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学案模块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

高2020届高2017级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学案模块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基本能力要求]1.熟记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及形状特征。

2.通过阅读经纬线示意图,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应用。

3.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判断方向、计算球面距离等;综合各要素进行区域空间定位。

第一讲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3.地球仪的概述地球仪是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二、经纬线和经纬网1.经线和纬线2.经度和纬度经度(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2)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计算距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名师注解]【注1】(1)任何两条正相对的经线都能组成一个大圆(经线圈),并且平分地球。

(2)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注2】(1)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2)纬度数相等的两条纬线长度相等。

【辨】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

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是最北点,在北极点上所有方向都朝南;南极点是最南点,在南极点上所有方向都朝北。

【注3】(1)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经度和为180°,东西经相反。

假如一条经线的度数为X,那么与之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为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度不同)。

(2)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点】北半球各地的纬度可以根据北极星的仰角来确定,即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考点一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判断(一)经纬线的判断方法1.标注法:经纬网图中直接标明经纬度或东(西)经、南(北)纬度数,则直接进行判读、分析即可。

2.关系法:侧视、俯视及各种光照图上,相互平行的是纬线,不平行的(相交于一点——极点)是经线。

(如图1中L线是经线,S线是纬线)。

3.数值法:斜方格经纬网中,经线值不能大于180°,纬线值不能大于90°(如图2中L线是纬线,S线是经线)。

2020版高考地理新学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2020版高考地理新学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有何特点?如何区别?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有何差别?如何解决?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有何区别与联系?
2020版高考地理新学案一轮复习课件 :第二 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015·上海卷)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 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 率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_□_1 _不__断__增__长_ (判断依据:图 1 中人 口增长曲线上扬)。
(2)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_□2__极__其__缓__慢_,农业革命期间人口 增长_□3__先__快__后__慢_,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_4_明__显__加 ___快_。 (3)空间差异 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_□5__缓__慢__,发展中国家人口增 长□_6_很__快___。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 1 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最新考纲
1.不同人口增 长模式的主要 特点及地区分 布。 2.环境承载力 与人口合理容 量的区别。
考情索引
核心素养
2014·全国卷Ⅰ[10~11
题,8分] 2017·江苏卷[1~2题,4
分] 2017·江苏卷[13~14题,
4分] 2017·上海卷[1题,2分] 2018·天津卷[13(3)题,6
二、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实衡质量:指环标境:能_□1_5__□1人__4 __持口____续数____供量____养__的__人__口__数__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实质:某地_□1_6_环__境__承__载__力__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_□1_7 _资__源_、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 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分布(44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分布(44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44张PPT)
(3)从海拔来看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仔细观察上图,思考:
1、世界七大洲都有人类居住吗?
2、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纬度、距海远近、海拔)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44张PPT)
(3分钟时间)
仔细观察上图,思考: 1、世界七大洲都有人类居住吗? 2、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纬度、距海远近、海拔) (3分钟时间)
(2)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的以内的沿海地区。
仔细观察上图,思考: 1、世界七大洲都有人类居住吗? 2、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纬度、距海远近、海拔) (3分钟时间)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及其原因 3、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13个国家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 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 亚、菲律宾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44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44张PPT)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有哪些?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44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44张PPT)
• 气候、地形、水源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口的分布 (44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44张PPT)
(1)东亚 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中南部。原因是: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
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2)南亚
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原因是:有世界古老的文 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高三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21张ppt)

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高三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21张ppt)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
•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 数量的关系。
• 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一定 时期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是随时间 变化的。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地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
规律总结:
1.“生不如死”(负增长)的国家:德国、俄罗斯。 2.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
人口迁移的特点
1、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为了追求更好的 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 2、就近迁移: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似 3、人口流动惯性。 4、特殊年龄段人口数的变化: (1)某年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计划生育导致出生 率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大量 外迁 (2)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就业、升学导致 的大量人口迁入 (3)男女比例明显失调: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 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 致的。
人口老龄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 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 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它是社会进步、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人口问题
除了上面提到的人口老龄化, 我国还有哪些人口问题?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的人口多;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 人口素质低;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人口流动规模大;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 庭增多。
(矿产资源开发) (西亚北非—石油资源开发) • 80年代以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向东南沿海城市
(一开始与改革开放政策有关 现如今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 90年代后期向新疆等西部地区迁移人口增多
(西部大开发政策优惠及较多的就业机会、油气资源的开发)

2020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二讲 人口迁移

2020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二讲 人口迁移

特点
人类社会早期 (原始社会)
古代农业社会
__自__然__条__件__
_土__地__开__垦___、逃避灾荒、 __战__乱__、宗教迫害等
经常迁移流动
返回
阶段
影响因素
特点
15~19 世纪
_地__理__大__发__现___、新航线 开通与殖民主义扩张
由“旧大陆”流向 “_新__大__陆___”,由已开发 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出为主,且迁出量先增大后减小,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
是江西;山东、江苏、广东属于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经济
较为发达,人口以迁入为主。
答案:1.B 2.C
返回
如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某时期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 水平相关性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 高)。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因素中对迁入人口规模影响最小的是
返回
2.重具体 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 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 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 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返回
四全面认识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 1.产生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地区之间 巨大的收入差距;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2.“民工流”的特点 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 发达地区;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 人居多;流动不稳定;文化素质偏低。
返回
(2)弊 民工盲目无序地流动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最为突出 的是城镇民工的违法犯罪率有所上升,对社会治安与当地居 民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他的社会问题有违反计划生育 政策,城市人口急剧增多,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增加了城 市就业压力,破坏环境等。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步步高一轮复习学案必修② 第一章 第16讲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步步高一轮复习学案必修② 第一章 第16讲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概念及国内外人口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3)国内人口迁移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实例补充点拨美国的人口迁移考向一人口迁移的特点及类型(2018·全国文综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参考答案】1.C 2.D【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对;图中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

第2题,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且三市的人口都没有超过3 000万,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

故选D。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第3题。

3.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参考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沿海城市比内陆城市高,故A、D项错误;甲地迁往重庆市的人口比例并不高,故B项错误;甲地人口迁出比例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故C项正确。

2020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三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2020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三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 图中显示该区域北部油气资源_丰__富___,近年来得到开发, B
(2) 吸引人口迁入
题C
图中没有显示出北部交通条件改善
D
北部地区人口__稀__少__,市场狭窄
[尝试解答] (1)___C__ (2)__B___
返回
[题组精练]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 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 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 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
返回
[考点精析]
一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返回
项目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内涵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参考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角度
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体现的

生存
发展
意义
人口


数量
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 共
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 同
第三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 合理容量
基础考点
三维导航
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2.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3.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4.环境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 5.人口合理容量的谋求途径。
知识线索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分布图,明确区域环境特征,综合分析人口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 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环境影响。 3.人地协调观:从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树立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

高2020届高2017级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学案模块一第二章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高2020届高2017级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学案模块一第二章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第二章⎪⎪⎪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第一讲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合格考内容标准]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 平流层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 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 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 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三、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具体如下图所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近地面风[名师注解]【注1】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近地面,因此对流层下热上冷,其厚度随纬度变化而不同,低纬度为17~18 km,中纬度为10~12 km,高纬度为8~9 km。

【联1】平流层中存在臭氧层,臭氧可强烈吸收紫外线,从而使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且臭氧层是保护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注2】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

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联2】(1)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状况有关,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就越强,地面辐射越强。

比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 鲁教版必修2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 鲁教版必修2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阶段的转变首先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引起
的,转变过程首先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下降,
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变过程。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阶段的转变首先是由社会生产力
发展而引起的,转变过程首先从死亡率的下降开 始,然后出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 完成转变过程。
[例1]
(2012·山东高考)下图为“1982年和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原始型
人口出生率 和死亡率较 高,自然增 长率 低 , 波动较大, 人口增长处 于相对静止 或 低速增长 状态
传统型
人口出生率 开始明显下 人口出生率 降,死亡率 较高,死亡 继续下降, 明显下降 率 , 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逐渐降低, 提高,人口 人口增长速 规模 度 趋缓 ,平 迅速扩大 均寿命继续 上升
此考点在考试中常结合新信息、新概念、新图表判断人口问题 及“最值”出现的时间,主要考查学生概念理解能力、图表分析能 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如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理解老少比、抚养比等新 概念。老少比就是老年人口(65岁及其以上)与少儿(0~14岁)的比 例,抚养比就是区域内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 之比。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 答案:(1)自然增长率为正(负)值时,人口数量增加(减少)。 (2)人口自然增长率绝对值越大,人口数量增加(减少)变化速 度越大。 (3)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少到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鲁教版必修2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鲁教版必修2

3.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 最适宜 的人口数量。 (2)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 人口数量 ,提高 人口素质 ”的基本国策。 ①实施“控制 ②提高 科技水平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 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 相协调。 [温馨提示] 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是
影响因素 发展水 密 社 会 经 产活动 方式
人口分布
原因 以农业经济为主
生产力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
平和生 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 与管理技术的进步

交通运 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 交通对一地经济的发
输条件 分布多 政治
文化 人口分布的变化
展起重要作用
俗、政策和历史等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 战争、宗教、文化习
[例1] (2013· 太原模拟)读图,完成(1)~(2)题。
(1)与图中甲地区湿地广布的自然原因无关的是(
A.纬度高 C.气压高 B.地势低 D.河流流向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温度
C.水源
D.交通
——————[获取和解读信息] —————————
3.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以黑龙江 黑河至云南 腾冲 一线为界,人口分布
“ 东多西少”。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 基本因素,影响逐渐减弱 ,包
括 地形 、气候、 水资源 和土壤、矿产资源 。
2.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 生产力发展 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 条件 及政治、文化等,其中 生产力发展水平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 战争、宗教、文化习俗、科技发展 水平、政策和历史 因素等。 [温馨提示] 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着人 口自然增长和人口移动,使人口分布不断发生变化。

2019-2020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2019-2020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解析:第(1)题,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扩大了劳动力的需 求,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 城市,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又为农业专业化发展创造了条 件, 题中三者关系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②, 故选项 D 正确。 第(2)题,人口的合理流动,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选项 A 错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地 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选项 B 错误。区域协调发展会缩小 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从而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选 项 C 正确。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能改变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选项 D 错误。
答案:(1)D (2)D
考点(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
[学法: 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贯通知识]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 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 业结构的影响上。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 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 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 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 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2)朴实的设问,折射出问题探究的深邃:第(1)题分析上海市 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原因,第(2)题分析流向周边中小城市的 原因,从命题角度看,两个问题没有什么新意,属于朴实无 华的一类,但是有两点值得回味:一是两个设问紧密相连, 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正确回答第(1)题是解答第(2)题的基础。 二是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上海 市人口策略的制定,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体现出流动人 口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人口流向中小城市, 说明中小城市产业以劳动力导向型为主,产业结构有待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的分布与发展第一讲人口的分布与增长人口合理容量[合格考内容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1)时间差异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2.原因分析(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3.人口的增长特点(1)衡量指标:主要看一定时期内的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的高低。

(2)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4)我国目前的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5)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人口政策等。

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1)规律:集中分布于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平原地区。

(2)人口密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美国东北部。

2.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分布地理界线:以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3.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最基本因素①地形——平原地区人口集中,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稀疏。

②气候——通过气温和降水影响人口分布,温带降水较多地区人口稠密。

③水资源——干旱地区人口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④土壤——主要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⑤矿产资源——影响某些地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谋求措施:[名师注解]【注1】 (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2)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3)人口净增长要考虑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

【注2】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年出生人口-当年死亡人口)/当年总人口。

【联】 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

【辨】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因此人口多;而西部相反。

【注3】 (1)热带湿热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地、高原地带,因其地势较高,排水容易且较为凉爽。

(2)热带干热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带,主要是因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且降水较多。

【点】 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1)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提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最佳的人口规模或理想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最适宜。

(3)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可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判定 1.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 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②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型。

(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①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②定量描述:(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归纳整合][典题精研][典例] (2017·海南高考)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如图所示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 ) A.中国 B.美国 C.印度D.俄罗斯(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国2000年和2050年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都约为18%,中国人口在2000年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20%,美国和俄罗斯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占世界人口比重远低于18%,所以可以判断该国最可能为印度。

第(2)题,印度在2000年人口增长模式已经是传统型,故A项错误;结合上题结论可知印度2000年到2050年占世界人口比重保持稳定,说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故B正确;根据题干提示,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60亿增长到90亿,则印度的人口数量也会同步增长,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故C、D项错误。

[答案](1)C(2)B[考题变式]1.(变题型)该国人口由2000年到2050年,预测将增长____亿,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型。

解析: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18%,2000年世界人口为60亿,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为90亿,故该国人口50年间将增长5.4亿,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其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答案:5.4传统2.(变设问)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人口增长数量较大,但人口对环境产生的压力并不像预期那样严重,环境人口容量也在不断增大,其原因是()①科技水平不断提高②对外开放程度提高③消费水平提高④资源利用率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消费水平提高会导致环境人口容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集训冲关](2019·日照调研)如图为某区域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

读图完成1~3题。

1.1965年至2045年,该区域劳动人口数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减少的转折点是()A.1965年B.1980年C.2015年D.2045年2.根据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推测该区域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3.根据图示信息,推测该区域可能是()A.日本B.法国C.中国D.印度解析:1.C 2.D 3.C第1题,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从这之后人口增长率开始小于0,劳动人口数量开始下降,因此,2015年该区域劳动人口数量最多。

第2题,劳动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意味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所以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现代型。

第3题,该区域劳动人口数量在2015年之前一直在增长,而日本和法国作为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在2015年之前劳动人口数量就在下降,因此A和B错。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至今仍在增加,D错。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执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率不高, 劳动人口数量减少,步入老龄化社会,C正确。

(2019·鲁鄂部分重点中学联考)2017年世界总人口约为73亿,其中中国和印度分别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和18%。

读2016年中国大陆和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图(E、F各代表一个年龄段,M代表两个年龄段),完成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处凹陷是人口大量外迁所致B.印度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明显C.F人口高峰与E人口关系密切D.图中按10岁一个年龄段分组5.预计到2022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原因可能是()A.印度医疗卫生水平高B.印度大量人口迁入C.印度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D.中国每年净增人口远超印度解析:4.C 5.C第4题,M处可能为30~34岁和35~3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重较低,与当时我国大陆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有关;E、F两年龄段相差约20岁,最有可能是E年龄段人口进入生育年龄后生育的子女又形成了人口高峰;我国大陆青少年人口比重比印度低、老年人口比重比印度高,则人口老龄化现象比印度明显。

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印度青少年比重大于中国,说明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中国,则总人口可能会超过中国。

印度劳动力工资低,不可能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

目前,印度总人口与中国相差不多,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远超中国,则每年净增人口多于中国。

(2019·郴州调研)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能大致说明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7.上海市消费水平高,而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大,其原因是()A.热量、水资源丰富B.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C.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水平高D.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解析:6.D7.D第6题,消费水平越高,每个人每天需要的资源量也就越多,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能供养的人口就越少,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小。

因此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④曲线符合题意。

第7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

上海市自然资源相对贫乏,消费水平高,但环境人口容量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对外开放程度高说明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地区的资源,提高本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考点二人口问题[主旨把握]1.出现的原因: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时才会出现。

2.严重的人口问题: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协调;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人口性别结构失衡。

(一)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

它用来反映某一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鉴别胎儿性别。

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三)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典题精研][典例](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