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学案
历史必修二导学案15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C.写信的人越来越少,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4.“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老师评价: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学案
编写人:金应国审核人:周炫玉审批人: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引导,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学习目标】
1、识记交通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重大事件。
2、理解中国在铁路、公路、航运、航空领域的各项发展,还有通讯工具发展的原因,还需要会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3、需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国策是实现进步的重要原因。
【知识梳理】
一、铁路与公路
1、铁路
(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修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
(2)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3)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5. 1992年,中国政府废止实行了40年的粮票。这主要是因为()
A.我国的粮价已经十分稳定B.我国的粮食购销矛盾已经得到彻底解决
C.粮票的实行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D.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6.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3.培养学生了解、感知、分析和解决交通和通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结合教材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现代社会对交通和通讯的需求。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设计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如何解决了过去社会的交通和通讯问题。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未来发展方向。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新科技推动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创新。
第五步:展示与总结(15分钟)1.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2.整理学生的观点和思考,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课堂上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观察和评价。
2.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和总结的质量评估。
3.课后布置作业,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1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丰富多样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直观感受。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演变脉络,明确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以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和创造为背景,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3.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确保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4.强调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思维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导学案: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课前预习
一、交通工具的发展
1.铁路运输
(1)晚清时期
①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②到前夕,陆续修建了许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A、广州B、天津C、上海D、福州
2、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小明一家生活在新疆,他家计划从西北地区乘火车到达江苏,这主要得益于
A、宝成铁路B、兰新铁路C、成昆铁路D、京九铁路
3、中国以汽车代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D、20世纪30年代
4、你如果生活在晚清,想要最早体验电话的生活,你家应该搬到
(2)新中国成立后,建起了,公路交通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形成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包括在内的许多偏僻闭塞的山区也通上了汽车。
3.水运与航空
(1)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西方列强纷纷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业。
(2)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此后涌现出的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A、上海B、南京C、北京D、天津
5、张謇为激励自己的爱国热情,发誓一定要亲自乘坐一次在中国政府自己修筑的铁路上奔驰的火车,他的愿望最早可实现于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6、小明准备写一篇关于“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小论文,他写出了下列写作提纲,请你指出其中正确的是
(2)民国时期:民国时期铁路修建进展缓慢。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标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 亮点一:情境创设丰富多样
本节课通过展示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讲解火车的发展历程时,教师播放了蒸汽火车运行的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近代社会,增强了他们的历史代入感。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背景:在讲解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中,我引入了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和普及,让学生了解这些交通工具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缩短了距离,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同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在讲解通讯工具的进步时,我以电话、电报、无线电通讯等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些通讯工具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提高了通讯效率。同时,我引导学生关注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关注时代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通过展示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相关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近代社会,增强他们的历史代入感。
3. 创设问题情境,如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5. 亮点五:作业小结提升能力
教师布置了一项关于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短文作业,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分析。这种作业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论证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学案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习目标】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基础掌握】一、交通工具的进步1、传统交通工具(1)南方多,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人们以乘坐为主。
2、近现代交通工具(1)铁路①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到的铁路。
②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的基本格局。
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
④新中国成立以后,建成、、等铁路。
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世界第四位。
⑤新中国在方面有很大进展。
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
(2)公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等大城市。
外国近代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密集的,包括在内的山区通了汽车。
(3)水运①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②新中国成立后,由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90年代后开始萎缩。
(4)航空①1909年,旅美华侨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的开始。
②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至航线开通,中国拉开了序幕。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建国前(1)电报① 19世纪70年代,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
③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设立。
④有线电报主要用于,无线电报则供。
(2)电话①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开通第一部。
②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
③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开通第一部。
2、新中国成立后(1)逐渐形成全国的。
(2)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和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3、影响:使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改变着人们的和。
【合作探究】这里是三张不同时期的结婚照片,分组准备回答:A组:假如你们回到了20世纪20年代,应邀去参加这对新人的婚礼。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学案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重点: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表现难点: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课前自主习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_______________铁路。
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新中国建立以后,相继修建了______________、兰新等铁路与西南、西北联系。
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______位、世界第________位。
2·________年____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_____________航线开通,拉开了中国民航业的序幕。
3·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________架设。
从此,清政府开始在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路。
4·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___________设立电话公司。
20世纪初,清政府在________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但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
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铁路与公路1876年,中国出现第一条铁路,它是由英国商人建造的由上海至吴淞的淞沪客运铁路。
其命运是被清政府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拆毁并掷人大海。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运行的火车因慈禧迷信的缘故,不用蒸汽机做动力,而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
这些看似笑话的往事,说明中国近代之路充满荆棘。
今天中国的铁路已修上了世界屋脊,中国的陆路交通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1.近代以前的交通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平民百姓外出多为步行。
2.近代以的交通(1)铁路运输①晚清时期.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b.到辛亥革命前夕,已陆续修建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铁路的基本格局。
②民国时期:铁路修建进展缓慢。
③新中国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修建了宝成、兰新等铁路,方便了西北、西南地区人们的出行。
5.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人教必修2)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一)铁路与公路1.铁路交通(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的铁路。
(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奠定。
(3)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4)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兰新等铁路。
(5)20世纪90年代,国家加快铁路建设,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位,世界第四位。
胥各庄宝成一(6)机车制造方面也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公路交通(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等大城市。
(2)外国近代技术传入中国,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3)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起制造厂,建立起比较稠密的公路网。
上海筑路汽车(二)水运与航空1.水上交通(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
(2)19世纪70年代初,的成立,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
(3)新中国成立后,由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
(4)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开始。
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国家萎缩2.民用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后,民航业发展有限。
(4)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冯如天津难点突破影响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原因(1)外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在交通领域出现许多新的科技成就;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极大地影响着中国。
(2)内因: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如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从而使中国交通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近代通讯工具的发展(1)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电报公司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5《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导学案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导学案(1)铁路:19世纪80年代,修筑 ,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到“九五”期末,铁路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轮船:洋务派创办的 ,首次打破了列强垄断的局面。
开始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1)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
(2)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了我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20中国首条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1)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 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路,甲午战争前夕,形成了电讯网络。
(2)无线电报:20世纪初,上海装置了无线电台。
(3)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 开办第一家电话局。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
2003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冲击:西方三次工业革命。
两个特点:半殖民地性、发展不平衡性。
三种通讯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
四种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知识点二:水运与航空知识点一:铁路与公路知识点三:通讯工具的变革轻巧识记主干梳理史料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史料 (2013·北京高考,节选)计时——记时——纪史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
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
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教案
(1)晚清:(2)民国:(3)新中国:(4)改革开放后: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2、航空:
反思:
影响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有利:(1)政府的支持和爱国实业家的投资;(2)列强为维护在华权益,在中国发展近代交通。不利:(1)起步较晚,受到顽固势力的阻挠;(2)帝国主义的排挤与操纵;(3)内部贪污腐败的影响;(4)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练习上)
(1)从时间上看: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公路与汽车:
(1)晚清: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
(2)民国:发展有限:
①公路:公路修筑技术传入;十年十万公路
②汽车:基本依赖进口③油料:基本依赖进口。
(3)新中国:建成汽车制造厂,建密集的公路网。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
(3)新中国:1949年中国有了52条民航线;
(4)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影响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
(2)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3)列强为维护和扩大侵华权利,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运输。
(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4)火车机车进步和火车提速:①蒸汽机车②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③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特别提醒]近代与现代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以便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次备课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堂导学案设计: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1)识记:唐胥铁路、轮船招商局、1909年冯如的第一架飞机;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南京第一个电话局;理解: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的发展、通讯工具发展的原因;运用: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情感价值观: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国策是实现进步的重要原因;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不但促进了人类的联系和发展,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
【重点】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难点】交通、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三、检测反馈1.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时C.辛亥革命前夕D.抗日战争前夕2. 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方便和实惠,你会选择A B C D3.中国最后一个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是A.海南B.云南C.西藏D.新疆4.下列机车中,不属于常速列车的是A.蒸汽机车B.磁悬浮列车C.电力机车D.内燃机车A5.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A6.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7.7月29日,国产“和谐号”动车组列车驶进火车站,这说明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以下对中国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铁路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B.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北洋军阀时期C.“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D.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性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路在上海开通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③公共交通有一定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标志是A.福建船政局的成立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C.民生轮船公司的成立D.怡和公司的成立10.中国人第一位制造出飞机的是A.莱特兄弟B.詹天佑C.冯如D.陈纳德11. 1920年,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首条航线是从A.北京—广州B.北京—武汉C.北京—上海D.北京—天津12.“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
高中历史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与练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与练资料〔难点分析〕一、浅析近代交通业开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1.原因1840年夏,英国从海上发动了侵华的X,中国战败。
不管从X的进程,还是从X的结果,英国先进的交通工具都在极大地影响这个古老的国家。
进入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掀起了“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活动中,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社会开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
为扩大在华利益,强化操作、镇压中国人民的对抗,操作和操作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4〕中国各地经济开展的严峻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开展的不平衡。
2.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肯定程度的开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操作和操作。
〔3〕地域之间的开展不平衡。
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开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法,肯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强化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
二、例谈近代以来铁路的开展、分布状况及其认识1.状况:建国前,开展缓慢,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建国后,开展迅速,并且向内地开展;火车机车不断改良,车速进一步提高。
2.认识: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放开,才能完成交通的迅速开展,铁路的长度是衡量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
三、浅析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的影响、存在问题及其对策1.影响〔1〕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开展,不仅推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开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开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学案 (2)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案【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福建巡抚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2)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感受中国近代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解中国近代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1)从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生思考,提高生的习兴趣;(2)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促进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3)通过实例分析,体会到我们所享受的现代社会生活,是技进步的结果。
技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前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
(2)放开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通过习,陶冶热爱的情操,增强国际意识,为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做好准备(3)通过本课的习,使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法指导】1.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社会调查的方式,认识我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变过程,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交流。
2.了解身边的历史,感受时代的脉搏,调查自己所在城市或社区的交通工具或通讯手段变情况,并将调查过程和结果写成报告,把调查的结果和其他地区的校进行交流,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学案)
高一__班第__组编号___姓名___小组评价___课堂表现___老师评价___第15 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重点:交通事业的发展难点:交通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局,但发展非常慢;20世纪80年代后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到2003年我国拥有固定和移动数量居世界。
3.意义: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更加快捷地传递,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和。
【课后作业】1.标志着打破列强垄断江海运输业的是A.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成立B.福州船政局的成立C.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D.发昌机器厂成立2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3.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
”这反映出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C. 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全体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4、铁路大提速深深影响着国民经济和百姓生活。
下列图片反映了1997年以来铁路大提速的是①“0”号机车②第一台内燃机③广深铁路上的高速列车④上海的磁悬浮列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5、右图是洋务派所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对其理解正确的是()①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②创办的初衷是“求富”③是水上交通运输近代化的标志之一④打破了列强对水上交通运输的垄断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小明在进行通讯事业发展的调查中发现,通讯事业的发展总是和许多地名联系在一起。
下列关于小明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第一个电报机房——上海B. 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台湾C. 第一个无线电台——天津D. 第一个局——南京7.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对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①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②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进程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④减缓了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20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学案牛老师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我的梦想随着时代在飞。
20世纪50年代,年少的我渴望拥有社会上流行的“三大件”,那就是手表、自行车、收音机;70年代我的梦想在改变,第二代“三大件”:洗衣机、缝纫机、照相机,成了我们新的追求;80年代的我腰包鼓了,梦想更大了,我梦想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彩电、录像机;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手机、空调、音响,成为我追求的第四代“三大件”;跨入新世纪,进入高科技发展的新时代,我的梦想也更高更新,第五代“三大件”楼房、电脑和私家车让我的生活更充实更现代。
我的梦想越飞越高,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不久的将来我会再圆第六代、第七代“三大件”的梦想!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前认知必备目标导航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
(重点)2.了解近代以来“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嫁娶习俗和人们社交礼仪变化的史实。
(重点)3.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难点)4.“断发易服”、“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要点导读等概念的阐释。
(难点)教材创新研读教材要点详解知识点1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
2.鸦片战争后(1)变迁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开店、办银行,还舶来一些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2)物质生活①“穿”:“洋布”“洋装”渐渐进人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装、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和裙子等服装五花八门。
②“吃”: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吃西餐等。
③“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通用2篇)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通用2篇)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篇1【学习目标】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1.交通工具的进步(1)铁路:①________前夕,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已经奠定。
②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③到“______”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④机车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2)公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________等大城市。
②________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________在内的许多偏远地区也通了汽车。
(3)水运:①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________,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②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
(4)航空:①19xx年,____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拉开了序幕。
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________大国。
2.通讯工具的变迁(1)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中国台湾主持假设的中国第一条________线。
②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了________电台。
(2)电话:①1875年,________招商局假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
②20世纪初,清政府在________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③xx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3)互联网: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来发送________。
【基础练习】1.“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b.航运c.航空d.电报通讯2.铁路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之路充满荆棘,其原因不包括()a.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b.中国封建思想的阻碍c.社会长期动荡不安d.中国暂时没有能力单独设计施工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4.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时c.辛亥革命前夕d.抗日战争前夕【互动探究】唐朝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讲授新课】【合作探究】1:指出中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归纳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一、交通事业的发展1、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A、铁路建设:(1)晚清的铁路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3)1909年京张铁路,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并建造的铁路;4)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3)新中国建立后1)在“一五”期间建成了宝成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兰新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
2)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3)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B、火车机车演变(观察图片说历史)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合作探究】3:阅读P69“学思之窗”,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机车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
2 、公路和汽车制造(1)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上海,是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
【合作探究】2: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的汽车成为权贵、富商的代步工具,但是公路交通发展较为缓慢,原因为何?原因有三:一是政治腐败,二是民生凋敝,三是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2)清末民初:由于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修了一些公路,但因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3)新中国:建起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时期概况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供官商通用
时期概况
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
话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19世纪80
年代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
第一部市内电话
1949年全国电话容量只有37万门,电话用户
26万户,普及率仅0.05%
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新中国成
立后
改革开放
电讯产业快速发展
后
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
居世界第一位。
高一历史人教必修2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考要求: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运用)。
教学过程【基础过关】(一)交通工具的变迁1、铁路(1)铁路建设①19世纪70年代,英商擅自修筑淞沪铁路②1881年,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③辛亥革命前夕,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④民国时期,铁路建设进展缓慢,特别是西北、西南与内地之间,基本没有铁路交通⑤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青藏等铁路⑥“九五”期末,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2)机车制造①旧中国主要使用进口蒸汽机车②新中国成立后,国产“解放”型蒸汽机车开始取代进口机车③1958年,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内燃机车④1958年,中国研制成第一台电力机车——“韶山”号机车⑤20世纪90年代末,高速列车开始在广(州)深(圳)铁路上奔驰⑥2003年,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在上海投入商业运营(3)火车提速: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2、公路(1)20世纪初,汽车、有轨电车开始出现在上海、天津等大城市(2)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3)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4)20世纪90年代以后,轿车进入百姓生活,城市除加大路网建设外,还大力建设城市环线、高架公路,并发展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3、水运(1)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在华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2)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3)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4)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4、航空(1)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京津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4)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2、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3、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4、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5、此后,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6、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7、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8、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9、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福建巡抚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2)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1)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3)通过实例分析,体会到我们所享受的现代社会生活,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前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
(2)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通过学习,陶冶热爱科学的情操,增强国际意识,为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做好准备(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法指导】1.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社会调查的方式,认识我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变化过程,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2.了解身边的历史,感受时代的脉搏,调查自己所在城市或社区的交通工具或通讯手段变化情况,并将调查过程和结果写成报告,把调查的结果和其他地区的学校进行交流,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
3.通过比较古代交通、通信、和传媒方式的不同,从而加深对人们出行和传媒方式的不同,从而加深对人们出行和传媒方式变革的认识。
还要注意同当前热点问题相联系。
如联系磁悬浮列车的开通,理解交通工具的革新。
4.关于建国后人民社会生活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技术手段的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变得方便、快捷和有质量。
使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要实现这个愿望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也离不开好的政策环境,那就是要搞改革开放。
这样,学习这部分内容就不会简单地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而是使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
如果在学习中能够这样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开拓思路、培养历史感。
【学习过程】列表归纳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史实【知识链接】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参考答案:交通:鸦片战争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1881年,清政府筹建了唐山到胥各庄的第一条铁路。
1905年,清政府派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才真正开辟了中国人自办铁路的崭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城、兰新等铁路,开通了西南、西北的交通线。
90年代,贯通南北的京九铁路全线通车,2006年,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青藏铁路通车,使西藏和内地联系在一起。
火车机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程。
铁路营运居世界第四位。
公路交通方面,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一些偏远闭塞的地区也被公路联系起来。
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
目前,我国已成为航运大国。
通讯: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察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
1900年南京的电话局是最早的市内电话局,打破了通信事业由外商垄断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
一、浅析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1.原因1840年夏,英国从海上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不论从战争的进程,还是从战争的结果,英国先进的交通工具都在极大地影响这个古老的国家。
进入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掀起了“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活动中,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
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2.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
二、浅谈近代以来铁路的发展、分布状况及其认识1.状况:建国前,发展缓慢,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建国后,发展迅速,并且向内地发展;火车机车不断改进,车速进一步提高。
2.认识: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的迅速发展,铁路的长度是衡量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
三、浅析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的影响、存在问题及其对策1.影响(1)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2.存在问题:交通堵塞、安全事故、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健康等。
3.对策(1)制定城市交通规划时,必须要有一个前瞻的考量,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多种的方式,要建设一个完善、有效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特别是城市的轨道交通(高架轻轨、地铁)等。
(2)地面、地下、空中的路轨设计,发展立体交通,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
(3)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区客流量的最小化。
(4)实行单向行轨的道路交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
(5)要正确对待自行车,在交通管理上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
(6)教育市民文明出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7)对私家车出行实行地段限制、时间限制。
(8)简易事故处理机制的确立和非现场执法。
(9)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
【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开始进入中国应该发生:A、洋务运动后B、鸦片战争后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D、辛亥革命后2、标志着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是:A、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成立B、福州船政局的成立C、.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D、发昌机器厂成立3、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的是:A、京汉铁路的修建B、沪宁铁路的修建C、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的修建D、东省铁路的修建4、你哥哥今年考入铁路系统高等学院,他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就向你介绍新中国关于铁路事业发展的历史,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后,大力改造沿海干道B、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相应减少了铁路资金投入C、20世纪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世界第一D、机车、铁路技术改造成为发展铁路事业的重要内容5、关于新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叙述错误的是:A、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B、从1997年起铁路运输实行六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C、新中国成立初期,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民航业发展有限D、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在交通中的比重稳步上升6、世界上第一条商业性磁浮列车于2003年开通于:A、广州B、上海C、天津D、北京7、中国的火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的进步,这说明了:①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②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③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④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加深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③8、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限制的原因是:①政治腐败②经济落后③汽油缺乏④技术缺乏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9、中国以汽车代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末C、20世纪初D、20世纪30年代10、近代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标志是:A、上海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B、福州船政局正式成立C、天津机器局正式成立D、怡和航运公司正式成立11、下列对中国轮船业发展进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方列强垄断中国的江海运输业B、洋务派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垄断全国的轮船运输业D、新中国成立后由较快发展到比重下降12、无线电报最初设立时主要用于:A、军舰之间通讯B、官府通话C、民用聊天D、通商贸易13、近代中国铁路交通、通讯事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影响B、清政府的努力C、民间百姓的需求D、外国的积极指导14、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②开阔了人们的眼界③加快了生活的节奏④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一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电话B、寻呼机C、飞机D、手机16、下列有关中国电讯事业发展的情况,不正确的是:A、20世纪末,中国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二位B、20世纪90年代起,传真手段成为电讯事业的重要内容C、20世纪后期,互联网也成为电讯事业的重要内容D、电讯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建国初期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地处海疆,操航业者甚火。
通商以前,俱用沙舱,以其形似鲨鱼,故有此名。
……由南载往花布之类,曰南货;由北载来豆饼之类,曰北货。
当时,本邑富商,均以此而获利。
道光中,行海运,岁漕百万,由沪至天氏亦借沙船,官商称便。
自汽船盛行后,搭客运货,更为便利,而沙船之业遂衰,即海运亦归招商局承办。
今之沙船,寥落如晨星矣。
——黄苇、夏林根编《近代上海地方志经济史料选辑》材料二:“黄包车”之于上海或许有着特别的典型意义,他在黄浦江边无奈地转动了82年,如一位风霜尽染的老人,于1956年安然退进博物馆。
——摘自新华网图一图二材料三到20世纪80年代呼啦啦驶出的出租轿车,车轮声声,碾出了半个世纪来社会生活的沧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