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的制定与管理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在这篇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的文章中,我将按照紧急医疗救援的格式进行撰写。
以下是救援预案的内容:一、引言紧急医疗救援是在突发重大伤害事件中提供迅速、有效的医疗援助,以挽救受伤人员生命的重要工作。
本应急预案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在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组织、协调各医疗单位和救援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指挥体系和职责分工1. 组织架构本应急预案的指挥体系分为总指挥部和分指挥部两级。
总指挥部设在市级医疗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分指挥部设在各区级医疗机构,负责各区域的救援行动。
2. 职责分工总指挥部负责:- 统筹规划救援行动,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演练。
- 调度和协调各级医疗机构、医生、救援人员等资源,确保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分指挥部负责:- 负责指挥和组织本区域内的医疗救援行动。
- 收集和报告受伤人员数量、伤情等情况,及时向总指挥部汇报。
三、人员培训与装备准备1. 人员培训各级医疗机构应组织人员进行灾害医学救护的培训,包括初级抢救、伤员分类与救治、紧急手术等课程。
定期进行演习和训练,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 装备准备医疗机构需准备应急救援所需设备和药品,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备品储备,确保设备完好可用。
同时,对特殊设备和药品进行培训和操作演练,保证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四、应急处置措施1. 伤员分类与救治根据伤员的伤情严重程度,按照优先救治的原则进行分级,确保重伤者能够尽快获得救治。
根据实际情况,在事发地点或附近设置临时救治点,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和转运。
2. 协作与协调各级医疗机构及时沟通和协作,共享资源,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进行。
同时,与公安、消防、交通等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协调交通、保障安全,并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3. 救援后续支持在救援行动完成后,各级医疗机构应做好受伤人员的医疗康复工作,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援助等服务,帮助受伤人员恢复身心健康。
五、评估与改进在每次突发事件救援行动结束后,需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评估救援工作的效果和问题,并进行改进。
医疗应急管理预案及流程
一、总则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应急管理水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医疗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医疗应急工作。
2. 医疗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应急医疗救援组:负责医疗救援队伍的组织、调配和救援工作的实施。
(2)信息报送组:负责收集、汇总、上报医疗应急信息。
(3)后勤保障组:负责医疗救援物资、设备、交通工具的保障工作。
(4)宣传培训组:负责医疗应急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
三、应急响应1. 信息报告(1)发生突发事件后,各级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应急处置。
(2)医疗机构应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并按要求报送相关信息。
2. 应急响应等级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1)一级响应:针对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2)二级响应:针对较大突发事件。
(3)三级响应:针对一般突发事件。
(4)四级响应:针对较小突发事件。
3. 应急处置(1)根据应急响应等级,迅速组织医疗救援队伍,调配医疗资源,开展救援工作。
(2)加强医疗救援力量,确保医疗救治工作的及时、高效。
(3)加强信息沟通,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四、医疗救援流程1. 预检分诊(1)对伤员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伤情和救治优先级。
(2)对重伤员进行优先救治,对轻伤员进行分流。
2. 救治(1)根据伤员病情,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加强医疗救治力量,确保救治工作的及时、高效。
3. 伤员后送(1)根据伤员病情和救治情况,确定伤员后送方式。
(2)确保伤员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后送。
4. 信息反馈(1)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救治情况。
(2)对救治工作进行总结、评估,为今后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五、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医疗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所导致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2.1 指挥机构成立国家紧急医学救援指挥部,负责全国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2 地方紧急医学救援指挥部省、市、县级人民政府设立紧急医学救援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3 专项应急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类型,成立专项应急小组,负责具体救援工作。
2.4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作为紧急医学救援的主体,负责伤病员的救治和转运。
三、事件分级及响应3.1 事件分级根据突发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紧急医学救援事件分为四个等级:一级(特别重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二级(重大):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影响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级(较大):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影响范围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四级(一般):造成较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影响范围小,持续时间短。
3.2 响应根据事件分级,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一级事件:启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预案,全国范围内协调资源,全力救援。
二级事件:启动省级紧急医学救援预案,省内外协调资源,全力救援。
三级事件:启动市级紧急医学救援预案,市内外协调资源,全力救援。
四级事件:启动县级紧急医学救援预案,县内外协调资源,全力救援。
四、救援措施4.1 伤病员救治迅速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对伤病员进行救治,确保伤病员生命安全。
急救中心医疗急救紧急预案
急救中心医疗急救紧急预案标题:急救中心医疗急救紧急预案
引言概述:
在日常生活中,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是无法避免的。
急救中心是应对这些紧急情况的重要机构,医疗急救紧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中心医疗急救紧急预案的内容和执行方法。
一、急救中心医疗急救紧急预案的制定
1.1 确定急救中心的急救团队成员及其职责分工
1.2 制定急救中心的应急流程和急救程序
1.3 确定急救中心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清单
二、急救中心医疗急救紧急预案的执行
2.1 急救中心接到急救求助电话后的应急响应
2.2 急救中心的急救团队快速出动到达现场
2.3 急救中心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和处理
三、急救中心医疗急救紧急预案的应对措施
3.1 对于心脏骤停的处理方法
3.2 对于呼吸急促的处理方法
3.3 对于大面积出血的处理方法
四、急救中心医疗急救紧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4.1 对急救团队成员进行定期的急救培训
4.2 定期组织急救演练和模拟应急情况
4.3 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急救预案和流程
五、急救中心医疗急救紧急预案的评估和完善
5.1 定期对急救中心的急救预案进行评估和审核
5.2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急救预案和流程
5.3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和急救中心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急救救治效率
结语:
急救中心医疗急救紧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急救预案,才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救治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希望每个急救中心都能重视医疗急救紧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服务。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1.前言本文将就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套全面有效的应急救援方案,以应对各类突发医疗事件。
本预案将包括事件响应、资源调配、人员安排等各方面内容,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医疗救援。
2.事件划分与级别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紧急医疗事件,我们将其分为三个级别:2.1 一级事件一级事件指的是任何可能引发群体伤亡或威胁社会公共安全的紧急医疗事件。
该级别包括但不限于大规模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恶性传染病等。
2.2 二级事件二级事件是指可能引发一定规模人员伤亡或威胁公共安全的紧急医疗事件。
比如小型交通事故、疫情暴发等。
2.3 三级事件三级事件是指可能导致个别人员伤亡或有潜在威胁的紧急医疗事件。
例如个案突发疾病、突发病毒传播等。
3.应急响应流程为了快速响应紧急医疗事件,本预案将采用以下流程:3.1 事件报告当紧急医疗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指定单位进行报告,包括事件发生地点、事件类型与规模等信息。
3.2 信息传递相关部门将会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将事件信息传达给各级医疗救援单位,确保信息准确到达。
3.3 人员调配根据事件规模和需求,应急救援领导部门将会调配相应的医疗人员和物资,确保足够的医疗资源投入到紧急救援工作中去。
3.4 救援行动救援人员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方案,迅速到达事发地点,进行伤者救治、病源控制、转运等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减少人员伤亡。
4.资源调配为了降低紧急医疗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我们将在资源调配方面做如下规划:4.1 救援队伍设立医疗救援专业队伍,包括专业医生、护士和急救人员。
在发生紧急事件时,这些队伍将迅速行动,提供专业的救援服务。
4.2 医疗设备各级医疗救援单位将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突发医疗事件。
设备和药品将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4.3 协同合作与其他相关单位建立合作机制,共享资源与信息。
在紧急医疗事件发生时,各单位将共同行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医疗救护安全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4. 《国家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5. 《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区域内各类突发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四、工作原则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市、县(区)、乡(镇)三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处理工作。
2. 属地管理、明确职责:各级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属地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
3.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医疗卫生救援科学规律,依法依规开展救援工作。
4.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对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做到快速反应,果断采取措施。
5.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整合各类医疗卫生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救援效率。
6. 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平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确保战时救援工作有序开展。
五、组织体系与职责1. 市级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负责全市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县(区)级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领导和指挥。
3. 乡(镇)级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领导和指挥。
4.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本机构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具体实施。
六、应急响应1. 信息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要求逐级上报。
2. 救援队伍: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和规模,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赶赴现场。
3. 医疗救治:对受伤人员实行分类救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医疗救护应急预案
医疗救护应急预案医疗救护应急预案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迅速、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护工作而制定的预案。
以下是一篇医疗救护应急预案,供参考。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2.1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指导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医疗救援组、药品物资保障组、卫生监督组、宣传组等。
2.2 职责分工(1)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指导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决定重大事项,组织会商、协调解决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办公室: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协调各组工作,汇总、报送信息,组织专家咨询等。
(3)医疗救援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救治、转运、隔离、消毒等工作。
(4)药品物资保障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调配、供应等工作。
(5)卫生监督组:负责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6)宣传组:负责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宣传、舆情引导、信息发布等工作。
三、医疗卫生救援措施3.1 现场救治(1)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开展伤员分类、现场急救、转运等工作。
(2)根据伤员病情,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抗休克、抗感染等。
(3)对重症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尽快转运至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治疗。
3.2 转运与收治(1)根据现场救治情况,及时将伤员转运至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治疗。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了加强医院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本领,确保医疗救援工作的快速、有序、高效进行,特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包含但不限于火灾、地震、爆炸、洪水、恶劣天气等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救援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医院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医院院长亲自担负总指挥,副院长担负副总指挥。
–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引导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检查、督促各部门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
2.医院安全部门–负责医院安全保卫工作,确保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提示医务人员和患者注意安全事项,加强安全意识。
3.医务部门–组织医务人员依照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对于突发事件诽谤员的分类、急救处理、运输等工作进行规范管理。
三、应急预案编制与培训1.医院应急预案的编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内容应包含应急组织机构、任务分工、应急人员名单、紧急救援程序、设备物资准备、通信保障等内容。
–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与医院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相适应。
2.应急培训–对医院各部门的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包含应急预案、救援程序、急救技能等方面。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本领。
四、突发事件应急响应1.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划分–一级响应:重点突发事件,包含火灾、地震等对医院内外人员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逼的事件。
–二级响应:一般突发事件,包含恶劣天气、爆炸等对医院内外人员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逼的事件。
–三级响应:次要突发事件,包含停水、停电等对医院内外人员生命安全构成肯定威逼的事件。
2.应急响应措施–医院应急救援指挥部依据突发事件的级别进行应急响应措施的指示和调度。
–医务部门要立刻启动应急预案,依照救援程序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工作。
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通用5篇)
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通用5篇)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通用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减小事故造成的危害,就有必要提前进行细致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
那么优秀的应急预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1第一节总则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以及辽宁省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是指: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三、突发事件应急组织领导机构1、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院长总督导:党委书记副总指挥:行政副院长、业务副院长2、办公室主任:主管医疗副院长(兼)常务副主任:医务科长、院办主任政治工作组:党办、纪检、人事科人力资源组:人事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医疗救护组: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疗保障组:药剂科、总务科、器械科后勤保障组:总务科信息宣传组:政工办安全保障组:保卫科对外联系组:院办、党办四、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医务科、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主管医疗副院长以及医务科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情况向总指挥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总指挥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五、科室、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科室、部门的相应措施,并有培训、检查落实情况的记录。
六、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坚持病案书写及管理制度;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坚持会诊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篇一: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全文共1492字)Ⅰ、背景和目的近年来,由于突发的灾害和事故频频发生,对于医疗救援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保障受灾群众尽快得到救治,有效应对灾害和事故应急事件,制定一套完善的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十分必要。
本预案旨在规范和指导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提高救援效率和救治水平。
Ⅱ、预案的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类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洪水、火灾、交通事故等灾害和事故。
Ⅲ、组织机构与职责1. 紧急医疗救援指挥部由政府卫生部门组建,负责制定并指导实施医疗救援预案,协调上下级各级医疗救援力量。
2. 志愿救援队由医院、红十字会、社区卫生机构等组建,负责在灾害和事故现场进行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3. 医院急救团队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负责指导、协调现场救援,提供医疗救护工作。
Ⅳ、救援流程1. 灾害发生与应急响应一旦突发灾害或事故发生,立即启动医疗救援预案,由紧急医疗救援指挥部下达救援任务。
2. 资源调配根据灾害情况和救援需求,由指挥部安排、协调医院急救团队和志愿救援队的人员、设备及药品的调配。
3. 高效救援先期到达的救援人员开展现场救治工作,如初步止血、救护、紧急手术等,同时确保受伤患者的基本生命支持。
4. 伤员疏散与转运根据伤者情况,进行现场紧急处理,并根据救援任务分别进行伤员的疏散与转运,优先安排危重伤员的转运工作。
5. 医疗后续在完成疏散与转运工作后,继续对伤员进行医疗救治工作,包括术后护理、伤员心理疏导以及综合康复治疗等。
Ⅴ、救援资源及保障1. 通讯设备设置紧急通信系统,确保医疗救援各部门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加强指挥调度。
2. 救援人员开展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人员需具备相关医疗救援技能和经验,并定期参加培训。
3. 救援设备和药品各医疗救援团队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援设备和基本药品,确保现场救治能力。
4. 安全防护措施针对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特殊性,应加强对医疗救援人员的安全培训与防护,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
医疗急救应急预案
医疗急救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的制定背景和目的:在医疗领域中,突发的紧急情况时有发生,如突发疾病、事故伤害等。
因此,为了提高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定医疗急救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1.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应急工作,指挥决策;2.指挥部: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落实预案;3.急救队伍:负责医疗急救工作;4.后勤保障:负责提供必要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供应。
三、应急预案的五个阶段:1.预案启动和组织准备阶段: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确定预案启动及应急小组组织,分析情况,做好应急准备。
2.应急行动阶段:急救队伍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初步救治和现场处置,确保伤者的生命安全和病情稳定。
3.医疗救治阶段:将伤者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救治,包括检查、治疗、手术等。
医疗机构要提供充足的医疗资源和人员,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合理调配资源阶段:医疗机构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合理调度医疗资源,保证每位患者都能得到适当的救治。
5.事后总结和评估阶段:对整个应急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做出适当的改进措施,提高应急工作的水平。
四、应急预案的实施流程:1.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现场救助。
2.急救队伍到达现场后,根据患者的伤情进行初步救治,确保伤者的生命安全。
3.将患者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救治。
4.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医疗人员和设备,进行检查、治疗和手术等。
5.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适当的医疗救治。
6.各相关部门和机构要密切协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保障医疗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7.在救治结束后,对救治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做出改进措施,提高应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为了提高医疗机构人员的应急能力,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培训和演练,医护人员可以熟悉应急程序和操作规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一、引言在面对突发的紧急医疗事件时,迅速、有效的救援行动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提高应对紧急医疗状况的能力,特制定本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需要紧急医疗救援的情况。
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成立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由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负责人等组成,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二)设立医疗救援专家组由各领域的医疗专家组成,为救援工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三)组建医疗救援队伍包括急救医生、护士、担架员等,负责现场的急救和转运工作。
(四)明确各部门职责1、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医疗救援工作,调配医疗资源。
2、医疗机构:承担伤病员的救治任务,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3、公安部门:维护现场秩序,保障救援通道畅通。
4、交通部门:负责救援车辆的调配和运输保障。
四、应急响应(一)信息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紧急医疗事件,应立即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初步原因等。
(二)响应级别确定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三)现场救援1、医疗救援队伍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检伤分类,优先救治重伤员。
2、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
3、及时将伤病员转运至附近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五、医疗救治(一)定点医院救治确定一批具备救治能力的定点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救治伤病员。
(二)医疗资源调配根据伤病员的数量和病情,合理调配医疗设备、药品和医护人员。
(三)心理援助为伤病员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
六、物资保障(一)储备必要的医疗物资包括急救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
(二)建立物资储备库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检查、更新和补充,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
(三)物资调配机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调配物资到救援现场。
医疗急救应急预案
医疗急救应急预案
引言概述
医疗急救应急预案是指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下,为了迅速有效地处理患者的急救工作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流程。
在日常生活中,医疗急救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将从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应急人员、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医疗急救应急预案的内容。
一、应急预案
1.1 制定医疗急救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1.2 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范围
1.3 应急预案的更新和调整
二、应急物资
2.1 医疗急救应急预案中的常用物资
2.2 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
2.3 应急物资的更新和维护
三、应急人员
3.1 应急人员的组成和分工
3.2 应急人员的培训和技能要求
3.3 应急人员的配备和调度
四、应急培训
4.1 医疗急救应急预案培训的目的和内容
4.2 应急培训的形式和频率
4.3 应急培训的评估和改进
五、应急演练
5.1 应急演练的意义和目的
5.2 应急演练的流程和要求
5.3 应急演练的总结和改进
结语
医疗急救应急预案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进行急救工作。
希望各医疗机构和急救人员能够重视医疗急救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服务。
紧急医疗事件应对预案流程
一、预案概述为保障在紧急医疗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提高我院紧急医疗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紧急医疗事件: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重大交通事故;3. 灾害事故;4. 医疗机构内部突发事件;5. 其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的紧急医疗事件。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紧急医疗事件应对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紧急医疗事件的指挥、协调和决策。
2. 紧急医疗事件应对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治、转运和医疗物资的供应。
(2)信息报告组:负责紧急医疗事件的信息收集、报告和发布。
(3)后勤保障组:负责医疗物资、药品、设备、通讯等后勤保障工作。
(4)宣传舆论组:负责紧急医疗事件的宣传、舆论引导和信息披露。
四、预案流程1. 紧急医疗事件发生时,现场救援组应立即展开救援工作,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2. 信息报告组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包括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伤员数量、伤员情况等。
3. 紧急医疗事件应对领导小组根据事件情况,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各部门开展工作。
4. 现场救援组根据伤员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对伤员进行初步评估,判断伤情,对危重伤员进行优先救治。
(2)对伤员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处理。
(3)根据伤员情况,采取适宜的转运方式,将伤员送往医院。
5. 后勤保障组根据现场救援组的需求,提供医疗物资、药品、设备、通讯等后勤保障。
6. 宣传舆论组负责以下工作:(1)及时发布紧急医疗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2)对事件进行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7. 紧急医疗事件处置完毕后,紧急医疗事件应对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五、预案实施要求1. 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紧急医疗事件应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2.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紧急医疗救助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救援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事故灾难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灾难以及其他需要紧急医疗救助的情况。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组织机构成立紧急医疗救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紧急医疗救助工作。
2.2 职责(1)紧急医疗救助领导小组:负责紧急医疗救助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制定紧急医疗救助政策和措施;组织紧急医疗救援力量;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确保紧急医疗救助工作顺利开展。
(2)紧急医疗救援队伍:负责组织实施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提供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援助等服务;开展现场救援、转运、救治和后续康复等工作。
(3)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提供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援助、物资保障、交通运输、通信保障等支持。
三、紧急医疗救助工作流程3.1 信息报告(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控机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报告。
(2)发生突发事件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立即向紧急医疗救助领导小组报告。
3.2 应急响应(1)紧急医疗救助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2)紧急医疗救援队伍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迅速开展现场救援、转运、救治和后续康复等工作。
3.3 医疗救治(1)医疗机构应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调整救治方案,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2)加强医疗资源调配,确保医疗救治力量充足。
(3)开展卫生防疫、心理援助等工作,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4.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应急预案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三、组织体系1. 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由当地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 副指挥长:由卫生健康、公安、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 成员:由医疗、防疫、物资保障、交通、通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 现场指挥部- 指挥长: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人担任。
- 副指挥长:由医疗、防疫、物资保障等部门负责人担任。
- 成员:由医疗救援、防疫消毒、物资保障、交通保障、通信保障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 救援小组- 医疗救援小组:负责伤员的救治、转运和医疗物资的供应。
- 防疫消毒小组:负责现场消毒、隔离和防疫指导。
- 物资保障小组:负责医疗物资、药品、防护用品的供应。
- 交通保障小组:负责伤员的转运和物资的运输。
- 通信保障小组:负责现场通信保障和信息收集。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信息报告- 发生紧急医疗救援事件后,相关部门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部门。
2. 应急响应- 现场指挥部迅速组织救援小组赶赴现场。
- 医疗救援小组对伤员进行救治,并根据伤情进行分类转运。
- 防疫消毒小组对现场进行消毒,防止疫情扩散。
- 物资保障小组及时补充医疗物资和药品。
- 交通保障小组确保伤员和物资的快速转运。
- 通信保障小组保障现场通信畅通。
3. 应急处置- 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 对伤员进行分类救治,确保重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 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4. 后期处置- 事件结束后,对现场进行清理和消毒。
- 对伤员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方案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方案导言:在紧急情况下,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有一个健全的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资源调配、救援队伍建设、应急培训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准备工作1.储备物资和设备在紧急医疗救援中,储备足够的物资和设备是关键。
医院和救援中心应储备足够的药品、器械和救援装备,如医疗救护车、担架等,以保证在第一时间提供急救和救援服务。
2.建立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建立一个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包括医院、救援中心、志愿者组织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和协调救援行动。
这个网络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共享和指挥调度系统,以提高响应效率。
3.与相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紧急医疗救援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紧密合作,包括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
建立起通力合作的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二、资源调配1.合理配置救援队伍在准备工作中就要事先制定好医疗救援队伍的配置方案,根据不同的紧急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人员配备方案,以保证救援队伍的数量和专业能力满足需求。
2.优化救护路线和转运方式救援行动中的救护路线和转运方式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根据不同的紧急情况和地形条件,选择最佳的救护路线,并灵活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以便将伤员迅速送达医疗机构接受后续救治。
3.合理利用空中救援资源空中救援资源是紧急医疗救援中重要的支持力量。
合理利用直升机和无人机等空中救援资源,能够快速到达现场,并将伤员迅速转运到医疗机构,提高救援效率。
三、救援队伍建设1.加强队员培训和技能提升紧急医疗救援的效果最终取决于救援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需要加强队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包括急救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疏导等方面,以提高救援效果。
2.建立应急心理支持机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往往伴随着严重的伤情和死亡,对救援人员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
建立应急心理支持机制,为救援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
3.加强队伍协作和沟通能力建设在紧急情况下,救援队伍需要高效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医院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
医院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和患者、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应急处置等活动。
第三条医院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分类负责、协同配合、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医院应急救援预案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及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医院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组织实施和监督等工作。
第五条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保卫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办公室职责包括:(一)组织起草医院应急救援预案;(二)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三)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四)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信息体系;(五)组织事故调查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六)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各临床科室、职能科室应设立应急救援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应熟悉本科室的相关应急预案,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章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修订第七条医院应急救援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第八条综合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体系;(二)应急救援工作的目标、原则和任务;(三)应急救援工作的预警和信息报告制度;(四)应急救援工作的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五)应急救援工作的后期处置和事故调查处理;(六)应急救援工作的培训和演练计划;(七)应急救援工作的物资和技术保障。
第九条专项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突发事件的类别和特点;(二)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体系和职责;(三)应急救援工作的预警和信息报告制度;(四)应急救援工作的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五)应急救援工作的后期处置和事故调查处理;(六)应急救援工作的培训和演练计划;(七)应急救援工作的物资和技术保障。
医疗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医疗应急预案管理制度1. 前言本医院订立本《医疗应急预案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快速、有序地开展医疗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科室、部门及相关人员。
3. 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审批3.1 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预案编制应符合国家和省级医疗救援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预案编制应考虑本医院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切实可行。
•预案编制应综合各级领导的指示和各部门的看法,形成集体决策。
3.2 预案的分类与审批依据应急事件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本医院订立了三级应急预案,分别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应急预案。
•一级应急预案适用于重点突发事件,需要由医院领导层审批。
•二级应急预案适用于一般突发事件,需要由医院行政部门负责人及科室主任审批。
•三级应急预案适用于日常突发事件,需要由科室主任审批。
3.3 预案的周期性审查和修订医院应急预案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审查和修订,确保预案与医院的实际情况保持全都,并依据实际经验进行完善。
4. 应急预案的组织与指挥4.1 应急指挥中心的建立和职责医院应急指挥中心由医院领导牵头,成员包含医院行政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后勤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代表。
应急指挥中心的职责包含但不限于:•订立具体的应急预案操作流程和工作责任分工;•及时召集和组织应急指挥会议,研究和解决应急事件;•协调医院内外资源,引导和监督各部门应急工作;•汇报应急事件的处理情况及其影响。
4.2 应急队伍的组建和培训医院应急队伍由医院内部人员构成,各科室依据需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应急队伍。
应急队伍需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确保各成员熟识应急程序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本领。
4.3 应急通信与联络医院应建立完备的应急通信系统,包含电话、无线对讲、网络等通信设备,确保各部门、科室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沟通和联络。
5. 应急资源保障与调配5.1 应急物资准备医院应订立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合理储备肯定数量和种类的应急物资,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满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基本需求。
医院紧急救援管理实施方案
医院紧急救援管理实施方案一、前言医院是人们生病时的庇护所,也是医疗救治的重要场所。
然而,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医院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紧急救援管理实施方案,以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保证医疗救治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医院紧急救援管理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紧急救援管理组织架构1. 领导机构:医院紧急救援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各项救援工作。
2. 执行机构:医院紧急救援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医疗救治、物资调配、信息发布等。
3. 支持机构: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保障医护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确保医疗救治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紧急救援管理工作流程1. 应急预案制定:医院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人员疏散方案、物资调配方案等。
2. 紧急救援响应: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医院紧急救援管理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各执行机构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3. 信息发布与通报:及时向医院内部人员和患者发布紧急事件信息,指导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向外界发布事件情况,保持信息透明。
4. 医疗救治与物资保障:医院应组织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同时保障医疗器械、药品、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充足供应。
5. 事后评估与总结:事件结束后,医院应对紧急救援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紧急救援管理工作要点1. 人员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援演练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作能力。
2. 物资储备: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物资储备体系,包括医疗器械、药品、防护用品等,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3. 信息发布: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内部人员和外界发布事件信息,保持信息畅通。
4. 协作配合:医院应与相关政府部门、社会救援组织建立紧密联系,形成合力应对突发事件。
五、紧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意义医院紧急救援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医院内部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维护医疗救治工作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7
2、紧急医学救援框架
01)、一个基地中心 02)、二层指挥平台 03)、三级救治理念 04)、四线救援队伍 05)、五项应急保障
a
8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 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
人基本培训、初级救生员,发证上岗。
a
16
六、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01)建立以各相关专业骨干为核心应急医学救援团队(急 诊、重症、内、外、妇、儿、麻醉、影像、检验等) 02)定期联系立会,总结布置 03)有效通讯、指挥机制 04)应急管理:运用奖惩手段
a
17
2、医院内专业救治队伍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 预案的制定
与应急管理
a
1
一、急诊急救学概念
1、急救(first aid)的含义表示抢救生命,改善病情状 况和预防并发症时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是广义的多 学科、多部门广阔领域。
2、急诊(Emergency call)是紧急地把急性病人或伤员 诊查、诊断、应急处理,一般局限在医院内。
5 信息 报送
信息报告 信息发布
6 响应 终止
总结报告
a
27
八、灾难风险与危机挑战
•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 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 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 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 风险挑战。
a
28
1、自然灾害严重,防灾基础薄弱
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是我们的基 本国情。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是世界上 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难以预料的全球性气候反常和难 以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a
11
2、基本要求:
01)充分预见---前瞻性 02)科学合理---实用性 03)详实准确、有效---可操作性 04)连续监管、持续改进
a
12
3、基本内容:
01)组织结构: ①领导分级管理及上报权限 ②调度指挥通讯保障体系 ③医护救援梯队 ④后勤保障及其它
02)预案目标: 具体突发灾难事件医学救援有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急诊急救工作任务: 急诊、急救、应急、培训、科研、示范。 普及急救自救知识、教学培训、建立完善的急救医疗服 务体系。
a
5
4、院前急救机构基本设置:
按国家卫计委有关院前急救建设标准 急救中心(120指挥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急救网 络医院
5、院前急救基本装备配置:
急救车辆 5万人口/辆救护车、每辆车5人 急救半径 城市3-5公里 平均反应时间8-10分钟
a
3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1、急诊急救医疗救治体制:
市、县以上地区实行四环急救医疗运行体 制:“院前现场急救、医院急诊科建立、院 内急诊ICU,专业学科救治”四部分协调统 一。
a
4
2、急诊急救网络体系:
以社区乡镇为网底、县区急救中心急诊科为骨架、地市级医院急 救中心为核心统一协调指挥、省级急救中心为指导。对疑难危重 病人、对多发群体伤、中毒、大型公共事件给予医疗救援保障, 同时担负培训指导。
01)以急诊科值班医护为核心专业化 02)充分利用急救资源 03)制定院内突发危重症预案 04)联合培训演练 05)定期总结、评估、培训再提高
a
18
3、应急救治专家队伍
01)咨询决策 02)救治组织 03)专业指导 04)评估建议
a
19
七、医疗机构应急医学管理
应急医疗救治医疗机构主要标准
a
20
a
a
29
2、事故灾难处在易发期多发期
事故总量大、伤亡总量大。 重特大事故多。 环境安全形势严峻。
a
30
22222222222221111111111000000000000099999999991110000000000999999999921098765432109874、预案演练及培训
01)与相关单位演练122、110、119积极参与。
02)与相关科室演练:训练整体协调性。
03)部门演练:实战性、实用性、全员培训学习掌握预 案。
a
15
04)专业技能培训: (1)指挥调度人员: ①各种事件场景再现体验 ②语言文化表达 ③社会生活、法律、人文知识、医学综合知识 ④风险意识:记录、录音、请示上报制度 (2)救援医务人员培训:现场处理原则流程 (3)后勤人员培训:司乘人员、保障人员、担架工
03)启动程序: 谁来启动,通过什么途径、启动哪级预案、通知什么 人、什么时间到达什么地点、去做什么?
a
13
04)具体方法: 回答怎么做,每一项预案有尽可能详尽的流程、 方案,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分别有应对性 处理措施。
05)协调配合及对外事件报告和发布。 06)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07)监管反馈机制。
3、急诊急救(Emergency mdeicine)是现代医学的组成 部分,是多学科相结合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 学科。
a
2
二、急诊急救学的研究范围
1、院前急救学 2、急危重症急救学 3、复苏学 4、创伤学 5、急性中毒学 6、灾难医学及紧急救援医学 7、急诊症状学 8、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学 9、小儿急救学
21
a
22
a
23
a
24
a
25
a
26
医疗机构应急管理主要标准和指标
1 组织 体系
应急领导 应急管理 应急队伍 后勤保障 预防控制 信息管理
2 应急 管理
管理制度 预案体系 工作制度 岗位职责 应急评估
3 紧急 救治
应急响应 医疗救援 院内救治 法律责任
4 应急 保证
物资储备 培训演练 后勤保证
农村郊区8-10公里 时间15-20分
a
6
四、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1、区域性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
01)紧急救援系统化 02)应急网络信息化 03)救援指挥统一化 04)应急管理常态化 05)医学救援专业化
06)科学决策专家化 07)物资保障网络化 08)实施救援立体化 09)培训演练日常化 10)救援动员社会化
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 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a
9
加强“一案三制”建设
“一案”:制定修订应急预案。 “三制”: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
a
10
五、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的制定
1、目的:
01)降低灾害损失(降低伤残、减少死亡) 02)提高应急工作效率 03)应急保障体系建立 04)预防纠纷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