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一字千金_名人故事
吕不韦的故事,名人故事
![吕不韦的故事,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ef52529964bcf84b9d57bef.png)
精心整理
吕不韦的故事,名人故事
吕不韦的故事
吕不韦的故事之一字千金
战国时期,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名扬四海。
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
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也是堂堂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不应。
受宫刑的罪。
吕不韦又暗中对赵太后说:“你可以让??假装受了宫刑,就可以在供职宫中的人员中得到他。
”赵太后就偷偷地送给主持宫刑的官吏许多东西,假装处罚??,拔掉了他的胡须假充宦官,这就得以侍奉赵太后。
赵太后暗和??通奸,特别喜爱他。
后来赵太后怀孕在身,恐怕别人知道,假称算卦不吉,需要换一个环境来躲避一下,就迁移到雍地的宫殿中居住。
??一直跟着赵太后,得到的赏赐非常丰厚,而太后凡
精心整理
事也都由??决定。
??的仆人有数千人,希望做官而自愿成为??门客的,也有上千人。
公元前238年,有人告发??实际并不是宦官,常常和赵太后淫乱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把他们隐藏起来了,还和赵太后密谋说“若是秦王死去,就立这儿子继位”。
于是秦王命法官严查此事,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事情牵连到相国吕不韦。
这年九月,把??家三族人众全部杀死,又杀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并把赵太后迁到雍地居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一字千金的意思和典故
![一字千金的意思和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e0bfbd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c.png)
相传,吕不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大商人,他非常有才华和谋略。当时,吕不韦在赵国都城邯郸遇到了秦国的质子嬴异人,他认为嬴异人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于是决定帮助他回到秦国并成为秦国的君主。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吕不韦花费了大量的财富和精力,最终成功地让嬴异人回到了秦国并成为了秦庄襄王。
为了回报吕不韦的帮助,秦庄襄王赐予了吕不韦大量的财富和土地,并且让他担任秦国的相国。吕不韦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权力,召集了许多文人学士,编写了一部名为《吕氏春秋》的著作。他声称,如果有人能够在这部著作中增加或删改一个字,就可以获得千金的奖励。
这个故事表明了吕不韦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己的财富和权力的自信。因此,“一字千金”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语的价值极高,每一个字都非常珍贵。
成语故事:一字千金
![成语故事:一字千金](https://img.taocdn.com/s3/m/6a24b47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6.png)
成语故事:一字千金战国末年的时候,卫国(今河南濮阳)有个人名叫吕不韦,他年轻时就走南闯北行商贩货。
由于他聪明能干,生财有道,很快就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商人。
有一年,吕不韦去赵国都城邯郸经商,认识了在那儿当人质的秦王孙子楚。
子楚当时背井离乡,一直郁郁寡欢。
在吕不韦的帮助下,他只身逃回秦国。
后来,子楚被立为太子,又继承了秦孝文王的君位,史称庄襄公。
为了报答吕不韦的救命之恩,他任命吕不韦做了丞相,并封为文信侯。
当时,东方诸国执掌大权的皇族,为了笼络人才,巩固自己的地位,纷纷广招人才。
其中,以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最为著名,他们手下的宾客都在3000人以上。
秦国是当时国力最强盛的国家,其他国家难望其项背。
吕不韦虽不是秦国的皇族,但他身为丞相,声名显赫,当然不甘落后。
他用比别人更为优厚的待遇接纳宾客,很快也达到了3000人。
在吕不韦的门客中,有不少是各国著名学者的门人,他们都有着渊博的知识,才华横溢。
吕不韦常常听他们探讨学问,渐渐产生了一个念头,想依靠他们的力量写出一部前所未有的巨著,使自己流芳后世。
于是,他从宾客中挑选了几十位才华出众的学者,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毫无保留地写出来,最后由他亲自修改审定,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6卷,20多万字,并取名《吕氏春秋》。
这部书糅合了儒家、道家及其他各家的思想学说,令吕不韦非常得意。
他下令把《吕氏春秋》张贴在京城城门上,公开宣布:“如果有谁能增加或减少一个字,就赏赐给他1000两黄金。
”人们见他这样狂傲,都前来观看。
但过了一个月,还没有人敢出来指摘他的缺点。
吕不韦更加得意,下令把《吕氏春秋》抄了几百部,在全国传布。
不多久,他的名声也传遍了天下。
后来,人们用“一字千金”这个成语,来称誉文辞极其精妙。
成语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一字千金 典故
![一字千金 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09a944e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f.png)
一字千金的典故来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商人吕不韦。
据传,吕不韦在赵国经商时,曾与当时还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结识。
他见异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仍有秦王室的血统,便开始在金钱上接济他,并最终帮助异人成功登上了秦国的王位。
吕不韦因助异人登基,得到了秦庄襄王的封赏,被封为秦国丞相。
庄襄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嬴政继位,即历史上的秦始皇。
吕不韦因助秦始皇继位有功,继续担任丞相,并被封为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有一天,吕不韦召集门客进行学术讨论,有人提议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市门,并悬挂千金于其上,邀请天下人评价。
吕不韦采纳了这个建议,将《吕氏春秋》贴在咸阳城门上,并承诺如果有人能删减或增加书中一个字,将得到千金赏赐。
这一举措让《吕氏春秋》一书名声大噪,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著作。
这个典故的含义是,即使是最普通的文字,一旦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就会变得贵重无比。
同时,这个故事也体现了古人对于文字和文化的尊重与推崇。
关于一字千金的故事(史记中的经典故事原文摘抄)
![关于一字千金的故事(史记中的经典故事原文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44dc6bb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7.png)
关于一字千金的故事(史记中的经典故事原文摘抄)中国古代没有契约精神,但在传统文化里,极重信义。
关于信义,有许多故事,我今天只讲“一字千金”的故事。
一字千金,故事不止一个,古今都有,我打乱了来说。
作为一个成语,一字千金源自秦国丞相吕不韦。
吕丞相组织门客写了一部大书,名为《吕氏春秋》,书写完了,他十分得意,令人悬在城门,宣布说:“谁能改易一字,立赏千金!”吕不韦是商人出身,他知道做生意来不得虚的,必须见到真金白银,所以他在张榜时,同时就把赏金一并挂起。
谁有本事挣这个钱,立刻兑现。
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历。
这个一个很著名的典故,大伙都知道,许多摇笔做文章的,文笔得意时,便喜欢拿一字千金来“造句”。
比如2011年,一位在百家讲坛上讲清史出名的阎老先生,编校出版了《康熙顺天府志》(康熙年编写的北京地方志),十分自得,在邀约记者到家采访时,眉飞色舞地说:“此书校注精详,谁要能挑出一个错,我奖励一千块钱!”本为老先生的戏言,谁知道记者竟以阎先生“新书求错,一字千元”为题,把此事报道出去了。
更没想到的是,世上最怕认真二字,此事还真有了下文。
山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白平看过报道,当真顶了个针(真)了,他认认真真地给老先生新书挑错,竟然挑出909处错误,并据此索取奖金85万元!可阎先生不给。
不给的理由是,一字千金是玩笑之言。
法院审理认为,阎先生的表述不属广告发布行为,不能认定“挑出一个错,奖励一千元”是其真实意思的表示,故二级法院均驳回了白副教授的诉讼请求。
幸亏阎老先生没有真的”发广告“,不然这事就囧大了——都怪记者乱写!可是,除了“防火防盗防记者”,更主要地是,要防住自己那张嘴。
有下例为证——阎先生那事刚过去,2012年,湖南一个”80后作家“张某,写了一本《带三只眼看国人》,书出版后,他在腾讯微博悬赏“一错千金”,让人给他的新书挑错,“凡挑出一个错者,即奖赏1001元”。
他定的奖金比吕不韦还多一块钱,也不知是他要与吕丞相比阔呢,还是以为他的大作比《吕氏春秋》更有价值?作家在微博悬赏,就相当于吕不韦在城门悬赏了,是广而告之,肯定是其真实意思的表达。
战国时期一字千金的典故
![战国时期一字千金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ded4807048d7c1c708a145c3.png)
战国末期,卫国的大商人吕不韦,他到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在赵国做人质的人),并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异人为妻,待异人继位后,便封吕不韦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
吕不韦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让这些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各种见解写成文字,并把它们汇集起来,编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一部杂书,内有天文地理、见土人情、治理人世等各方面的内容。
全书有一百六十篇文章,分成二老一辈六卷,共二老一辈多万字,在当时稳得上是一问巨著。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不韦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各方人士有谁能在书上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的,就赏一千金。
”谁不知道吕不韦是秦国了有权势的人,谁敢对这部书增删一个字呀!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我们还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2023年文学_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
![2023年文学_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46eb01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0.png)
2023年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2023年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1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
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
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
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
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
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
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
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__,书名为《吕氏春秋》。
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
于是一字千金便流传至今。
2023年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2一字千金【注音】yī zì qiān jīn【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王嬴政年幼继位,由相国吕不韦辅政,为了笼络人心,增强实力,吕不韦组织人编写《吕氏春秋》,并把这一部10多万字的书挂在咸阳的门市上,宣布谁能指出书中不足,增加或删除其中一字者,赏给千金。
【出处】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史记·吕不韦列传》【解释】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https://img.taocdn.com/s3/m/00c7c97ef242336c1eb95ef9.png)
一字千金
这个成语故事有两个趣味来由。
一是源自于名相吕不韦。
春秋时期,吕不韦集众门客之力著成《吕氏春秋》一书之后,令人将它公布在京城咸阳的城门之上,并贴出公示:不论何人,凡能在该书上增删一个字而使文章增色者,赏以千金。
这被戏传为“一字千金”。
另一则是说,唐初,僧人玄奘自佛国天竺(即现在的印度)取经归来,居于长安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
待佛经翻译完成后,太宗皇帝亲自为这部佛经写了序文,太子李治则写了一篇跋,记叙了玄奘的辛苦和功绩,后来太宗皇帝还命人立碑以记其事,并命长安弘福寺一位德高望重的怀仁和尚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墨迹中选集字样以刻碑。
可是由于字样不足,朝廷只好贴出征集王羲之墨宝的文告:凡能献出碑文中所需要的一个字者,不论何人,均能得到皇帝千两赏银。
时人称此为“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的典故
![一字千金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519ea2c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5.png)
一字千金的典故一字千金(yī zì qiān jīn)是指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一字千金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一字千金的典故:战国末期,卫国有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
他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人质),并将自己的爱妾赵姬献给子楚。
等子楚回到秦国接掌王位后,吕不韦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谁料,秦庄襄王在位仅三年就因病驾崩了。
吕不韦便辅佐秦庄襄王十三岁的儿子嬴政(赵姬所生)继承了王位。
这个新即位的小皇帝便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商人出身的吕不韦,由于曾资助过落难时的秦庄襄王,功劳不小。
现在他的地位更上一层楼,连小皇帝嬴政都要尊称他为“仲父”。
由于嬴政年龄尚小,所以秦国的行政大权全部掌控在吕不韦和赵姬手中。
吕不韦急于巩固自己的政权,加上当时社会又非常盛行养士之风,便也养了三千能够出谋划策的门客,作为智囊团。
与此同时,他还让这些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门客把自己多年来苦心钻研的见解和心得一一写成文字,呈现上来。
吕不韦见到如此包含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治理人世等各方面内容的文字资料,万分欣喜,便将其汇集起来,编成了一部二十多万字的巨着,题名为《吕氏春秋》。
后来,吕不韦把《吕氏春秋》公布在秦国首都咸阳,并张贴悬赏告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然而,并没有人出面给《吕氏春秋》添删一字,领取千金之赏。
谁不知道吕不韦是秦国有权有势的人,谁敢对他主持编辑的书籍增减一个字啊!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的造句:1) 鲁迅先生的杂文,含义极深,真可谓一字千金。
2) 此外故居内的书法石刻皆出自当时名家之手,一字千金,是一"本"集众多书法名家手笔的"话字帖"。
3) 所以说签合同“一字千金”,消费者一定要仔细、仔细再仔细。
一字千金的故事
![一字千金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7b21e8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f.png)
一字千金的故事一字千金的故事导读:“一字千金”后来形容诗文的价值极高,以表示对文辞的赞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意思是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见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金,秦时指的是黄铜。
那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吕不韦。
【一字千金的故事】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大事。
吕不韦作为秦国上层执政核心中的重要人物,在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
吕不韦出身阳翟富商,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
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碰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
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
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
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
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
认为奇货可居,是稀有的值得投资“货物”,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
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异人取得王位继承权。
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
于是,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到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华阳夫人。
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儿子的她(生过一个,死掉了)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
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
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
孝文王即位时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
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思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的手中。
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
![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7f3154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3.png)
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一字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
小编与大家分享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欢迎参考!一字千金故事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
他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
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
吕不韦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成了百官的代表,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
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
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
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
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
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一字千金造句1 一言九鼎,一字千金。
千槌打锣,一槌定音。
2 一字一珠的近义词是一字千金。
3 此外故居内的书法石刻皆出自当时名家之手,一字千金,是一"本"集众多书法名家手笔的"话字帖"。
4 赵老师只把文章改了几处,却起到了一字千金的作用。
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fb05be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76.png)
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
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
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
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
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
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成语故事——一字千金
![成语故事——一字千金](https://img.taocdn.com/s3/m/8bcae803c8d376eeafaa31f8.png)
成语故事——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
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
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
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
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
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
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
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为《吕氏春秋》。
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
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
于是一字千金便流传至今。
《吕氏春秋》里的智慧,一字千金
![《吕氏春秋》里的智慧,一字千金](https://img.taocdn.com/s3/m/4223b37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5.png)
《吕氏春秋》里的智慧,一字千金常微会《吕氏春秋》里的智慧一字千金《吕氏春秋》是在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组织门客编写的道家著作,又称《吕览》。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夕。
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
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阴阳、儒墨、名法、兵农等诸家学说,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
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据说,书刚刚编完时,吕不韦下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都城咸阳的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来历。
《吕氏春秋》以道为主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体现了道家的优点与特色。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刻舟求剑'的故事就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
大意:考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别人,研究历史就可以了解今天。
感悟:人性都是一样的,了解自己也就是了解别人。
鬼谷子有言曰“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了解别人要从自己开始,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别人。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也说:“高明的人,先要自知,然后才能知人。
老子更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还比较容易做到;世界上明白自己的人绝对不容易找到。
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明白人,那就开悟了,开悟也就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本来面目。
”2.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xiá)瓋(tì)。
大意:一尺高的树一定有树节,一寸大的玉石必有瑕疵,比喻事物各有所短,不可能十全十美。
感悟: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人生难免有缺憾。
梁启超劝告弟子徐志摩说:“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之妙味矣。
”季羡林也说:“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一字千金(吕不韦)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一字千金(吕不韦)](https://img.taocdn.com/s3/m/4adc384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2.png)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一字千金(吕不韦)
摘要: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以及解释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一字千金(吕不韦)
一字千金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的一段时间,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食客数千人,吕不韦想他的地位不次于别人,也养了三千食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名有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吕氏春秋》,备论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 (合黄金一斤)。
拼音:yīzìqiān jīn
[释义] 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 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辨形] “金”不能写作“斤”。
[近义] 一字千钧一字一珠字字珠玑青钱万选
[反义] 一文不值
[用法] 多用作褒义。
指对文章稍加改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用来称赞诗文精妙。
一般作定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鲁迅先生的杂文;含义极深;真可谓~。
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
![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https://img.taocdn.com/s3/m/1448a0da5ef7ba0d4b733b15.png)
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意思是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见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金,秦时指的是黄铜。
那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吕不韦。
【一字千金的故事】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大事。
吕不韦作为秦国上层执政核心中的重要人物,在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
吕不韦出身阳翟富商,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
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碰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
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
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
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
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
认为奇货可居,是稀有的值得投资货物,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
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异人取得王位继承权。
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
于是,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到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华阳夫人。
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儿子的她(生过一个,死掉了)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
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
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
孝文王即位时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
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思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的手中。
在那个年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通常都被人们瞧不起。
吕不韦虽然做了宰相,但文武百官都清楚他的过去,既看不起他,也不服他。
吕不韦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必须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声望。
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
![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https://img.taocdn.com/s3/m/0445692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8.png)
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
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吕不韦,吕不韦是战国末年卫国商人,也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后官拜秦国丞相,在他当上秦国丞相后,编著了《吕氏春秋》,编成之后,他将《吕氏春秋》和一千金放在城门上,表示谁能在里面删减或增加一个字,就赏一千金。
吕不韦人物介绍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
姜子牙23世孙。
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
吕不韦早年往来贱买贵卖,累积千金家财。
后在邯郸贾商时认识子楚,并以千金助其登上秦国王位,又献赵姬生秦王嬴政。
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吕不韦被拜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
吕不韦登相位后,模仿战国四公子,招致天下志士,食客多达3000人,令食客把自己所学所闻著写成书,汇集而成《吕氏春秋》。
秦王十二年(前235年),秦王恐其叛变,吕不韦怕被诛杀,遂饮鸩自杀。
趣味语文小故事
![趣味语文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be50ae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c.png)
趣味语文小故事今天,店铺为您介绍的是趣味语文小故事,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一起在故事里面感受语文的趣味!“一字千金”的由来两千多年前,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集体编纂了一部大书——《吕氏春秋》。
书成之后,把“稿本”挂在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给千金。
不知是因为这书实在编得好还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据说,竟没人能够拿走这笔高额的“奖金”。
于是,这个故事引出了一个“一字千金”的成语。
“座右铭”的由来东汉书法家崔援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
几年后遇朝廷大赦,才。
回到故乡。
崔援自知因一时鲁莽惹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
以后凡是把一些格言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用以自勉的,就叫做“座右铭”。
“孺子牛”的由来据《左传·哀公六年》记载:“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
”这里所说的孺子,是指春秋时期齐景公的幼子——荼。
齐景公特别宠爱他的孺子,有一次,齐景公趴到地上,嘴衔绳子,装作牛,让荼当牛骑。
荼正玩得高兴,不小心从“牛”背上跃了下来,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折断了。
显然,当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对他幼儿的宠爱。
鲁迅《自嘲》诗里:“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用这个典故,注入了全新的`内容,表示了他甘为人民大众的牛的高贵品质,表达自己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
“打牙祭”一词的由来“打牙祭”就是吃肉的意思。
吃肉为什么叫“打牙祭”呢?首先得从“祭”字讲起。
祭,就是祭奠、祭祀。
过去人们在逢年过节时总要特别想法子弄点好吃的。
那时候,所谓好吃的,最高境界就是吃点猪肉。
有好吃的首先当然要记住祖先,要先献给祖先——祭祀。
由于祭祀只是个仪式,所以只切不大一绺,放在神龛面前,点上冥币、蜡烛表示表示而已。
祭了祖先之后便将这一小坨肉切细“祭”自己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
欣赏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
![欣赏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c60a3c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a.png)
欣赏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一字千金的意思在于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小编收集了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
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
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
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
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
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一字千金的成语解释成语拼音:yī zì qiān jīn成语用法:作定语、宾语;指文章或字写得好。
实用性: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词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年代:古代成语解释: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成语来源:南朝·梁·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氏春秋》: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吕不韦只不过是一名商人。
他用商人的眼光看官场,觉得自己大有作为。
他当时做出了一个举世皆惊的大动作,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
他不惜巨资,耍花招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
异人投桃报李,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吕不韦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
吕不韦也非等闲之辈,他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难以服众。
他深知自己只有提高声望,才是让百官服气的最好办法。
但怎样才能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战国时,盛行一种“养士”的风气,权势高的人都喜欢招揽各种人才,把他们养在家中,随时为自己效力。
这些投靠权贵的人被称为“门客”。
吕不韦养了三千门客,在这么多门客之中,各个阶层、各种经历的人
都有。
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就为此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
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而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再高的职务了。
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了,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败,结果会适得其反。
”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一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门客们收集众说编写了一本厚厚的书,题名为《吕氏春秋》。
全书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在这本书里,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神仙白狐,古今治乱
都写到了。
书写好后,吕不韦下令把书挂在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同时宣告:谁能够增加或者减少这本书中的一个字,相国赏他千金。
可是,几天过去了,始终没有一个人提出这本书的不足之处。
由此,吕不韦的名声大振,连秦王也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吕氏春秋》真是完美到增减一个字都不行吗?不是的。
那为何就没有人提出来呢?有人说,吕不韦当时是权势显赫的相国,这本书又是他立意要标榜自己,用“吕氏”名义写成的,人们有意见也不敢提出来。
其实不然。
这本书在后人看来有很多的错误,而在当时还真是难以挑出毛病。
如果真的有一眼就能看出的错误,难道那么一大帮门客都是吃白食的,都看不出来吗?就算是指出个一二来,吕不韦富可敌国,赏他千金也只是皮毛,相反,他还可从另一个角度彰显他的言而有信。
更何况在那时,还有什么比信誉更重要的呢?事实上,他“一
字千金”的卖点就是让众人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伟大的事业,让人对他不得不另眼相看。
这本当时无懈可击的《吕氏春秋》,为吕不韦赢得了成功。
当名誉和地位受到威胁时,有的人学会了明哲保身,学会了见风使舵,学会了随波逐流,学会了对皇恩浩荡的依赖。
更有甚者,学会了虚伪、阿谀奉承、不知廉耻、学会了以效忠和检举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与其这样活着让众人唾骂,不如像吕不韦这样,在智慧中求生存。
他虽然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做了件大好事,他的名字也因此而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