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案例《王羲之与王献之》

合集下载

《王献之练字》教案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案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3、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你们想看吗?(课件播放王献之的简介及书法作品)师:你们知道这些字都是谁写的吗?生:是王献之写的。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他小时候练字的一个故事。

师板书课题,生与师一起写,师强调“练”字的第六笔是“”。

师: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提出问题师: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

接下来请你们再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再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这篇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

师:谁再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可能会说:课文主要讲了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加深感悟。

师:在课文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生可能会说:我认识了一个聪明的王献之。

我认识了一个从小就练字的王献之。

我认识了一个写一手好字的王献之。

我认识了一个自满的王献之。

师:“自满”。

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生:自满就是骄傲。

师:小献之为什么会自满呢?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文后,其他同学评价。

再回答老师的问题生可能会说:因为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

师:谁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生:因为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所以他渐渐的自满起来。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故事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故事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故事王羲之,字逸少,晋代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小酷爱书法,勤奋好学,对书法艺术有着非凡的天赋和才华。

王羲之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不拘泥于古人的风格,而是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被后人誉为“王体”。

王献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儿子,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他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书法风格,还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献体”。

王羲之和王献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对传世父子。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家族史,更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家族史,更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王羲之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他不断钻研、勤奋创作,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在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王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王献之继承了父亲的书法衣钵,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书法风格,还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书法作品。

他的书法作品在后世也广受赞誉,被誉为“献体”。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无止境,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

他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最终成就了自己在书法艺术上的非凡成就。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明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故事,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更是对后人的启示。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让我们铭记这对传世父子,传承中华书法艺术的精髓,让中国书法艺术在创新中继续发展,绽放出新的光彩。

教案王献之练字

教案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练字》教学记实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老师自己创作的小诗也是一个小谜语。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诗赞扬的是哪位书法家?生:(疑惑)的看幻灯片上的(诗)。

师: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作品。

师:(出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同学们看看这些个字写得怎么样?生:写得很漂亮。

师:这幅是父亲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这幅是儿子王献之的书法作品,你能分清谁的书写水平更高些吗?但透过“与父齐称书界王”这句,同学们现在能确定老师那首诗赞扬的是哪位书法家了吗?生:王献之师: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他的名字。

生: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

师:你知道他出生的年代,还知道他的身份真了不起。

(幻灯片出示王献之的画像及简介)生:我知道王献之的父亲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师:你还知道他父亲是谁,真棒!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师用毛笔沾水写一个大字,这个字念什么?用书遮挡上加个点,这个字念什么?大和太“一点之差”,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王氏家族家族里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请同学们穿越时空和老师来到晋代,学学王献之是怎样练字的?(板书:11王献之练字)二、初读感知师: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语文书76页,端起书,放开声音自由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注意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读准,不认识的字,不好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了。

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生:可以查字典。

师:借助工具书是个好办法,可是手上没有工具书的怎么办呢?生:我们还可以问老师,老师是一本很厚的又会说话的字典。

师:向老师请教也不错,但向老师请教的人太多,老师忙不过来呢?生:我们还可以问同学。

师:同学互助也是一种自学的方法,这三种方法同学们记住了吗?开始读吧。

生:自由读。

师:读了一遍课文,字、词都认识了吗?有没有不认识的?(出示幻灯片字词)我请学生来读,如果你觉得对,就请你跟着他读。

(学生读词语,老师强调“模”和“摩”为圆唇音)生:读词语。

王羲之和王献之

王羲之和王献之

王羲之和王献之一、游戏导入1、出示一个大的“羲”字,请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字?2、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词语联想游戏。

羲书法家绍兴人你能凭着这几个字或词,说出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人物吗?生:王羲之师:说说你对王羲之的了解吗?(指名学生说)3、揭题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书法泰斗“王羲之”。

(板书:王羲之)二、了解王羲之1、出示王羲之简介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1)指名学生一条一条地读一读,初步了解王羲之。

(2)教师适当解释。

2、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王羲之的故事(1)师:王羲之自幼便聪慧过人。

直到现在,人们还传颂着他一些有趣的故事。

听完故事,说说你收获了什么?入木三分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难得的才子。

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

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

母亲说:“你看《笔说》。

”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

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

”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

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

”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

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

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王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

”卫夫人流着泪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

”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啊!书换白鹅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

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王献之练字的优秀教案设计

王献之练字的优秀教案设计

王献之练字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篇:王献之练字的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长河中的一个奇迹,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我们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

(课件出示王献之作品。

) 这些作品都出自王献之之手,你对王献之有哪些了解?(简介王献之)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想知道他是怎么成为大书法家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回答。

3、出示词语,指名读,学生跟读。

4、同桌互考,观察:那些字的读音、字形要提醒大家注意。

多音字:模、通。

学习生字:聚,理解聚精会神,识记、指导书写。

5、齐读词语。

三、细读品味,理解课文。

(一)、自满原因1、主人公王献之练字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一些变化,先来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王献之心理的语句,再读一读,你能从中看到怎样的王献之?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指名读,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自满的原因。

3、想像:献之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人们可能怎样夸奖他?4、如果你就是王献之,别人这么夸奖你,你心里怎样?5、谁能读出那股得意劲儿吗?指两名学生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二)、自满表现1、就是这样一个自满的王献之,此时又有什么表现呢?自由读2、3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语句。

指名汇报。

2、出示句子,他满以为父亲会怎样称赞他?谁知……引读。

二年级社会第7课王羲之和王献之

二年级社会第7课王羲之和王献之

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 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 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联一贴 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这一年,除夕又 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 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 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到了寅时,王羲之补 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 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 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王羲之除了在家指导献之练字外,还经常带
着献之到野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以 陶冶情操;他还坚持和儿子一起锻炼身体, 以增强献之的腕力和臂力。这样一来,献之 每天端坐在那里练字,就是一连练上几个小 时都不觉得很累。 就这样,王献之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 写干了18缸水,也成了有名的大书法家。) 师: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都很好,所以在 我国书法史上讲两人称为“二王”。
父亲的话激起了王献之的好奇心,他很想看
看水缸底下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于是,王献 之的热情又高了起来,面对一口大缸,蘸水 磨墨,挥笔临帖,开始了漫长的学书生涯。 王献之写完一缸水,就感到自己的字写得不 错了,有点飘飘然了。一天,他很得意地把 自己写好的字拿给妈妈看。王夫人端详了好 久,指着一个“太”字的下部说:“只有一 点像羲之。”王献之一听惊呆了,原来妈妈 指的这一点,正是爸爸在指教他写字时,加 在“大”字下部的那一点。写了整整一缸水, 连一“点”都还没有写像。王献之深深舒了 一口气,想:看来路途还长得很哪!
洛神赋
中秋帖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苦勤奋的能力”(卡莱 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 的灵感”(爱迪生)。

11、王羲之和王献之

11、王羲之和王献之
二、播放他们的资料
1、“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杰出的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王羲之小时候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十分刻苦,后来改学张芝、钟繇,博采众长,“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一变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他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草书浓纤折衷,千变万化,纯出自然。由于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被后人尊称为“书圣”。传世书迹有《兰亭序帖》、《丧乱帖》、《奉橘帖》、《姨母帖》、《初月帖》、《行穰帖》等。
教学难点:理解勤学苦练是成才必经之路的道理,激励自己勤奋学习,立志成才。Βιβλιοθήκη 教学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1、王羲之吃墨。
传说有一天,王羲之为了写好一个字,从晚上一直练到第二天天明。这时,王夫人走进来劝他休息,先是大吃一惊,接着“格格”地笑起来。原来,王羲之在练字时,感到肚子饿了,就抓起馒头伸到了砚池里沾着“豆酱”吃,满嘴都是乌黑的墨汁。
2、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第二个学期,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路灯下读外语;夜里,同学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去学习。经
过半年努力,他的功课终于赶上来了,数学还考了100分。
高王小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地方课程)学科电子备课稿
教材内容
11、王羲之和王献之
总课时:2
第1、2课时
设计者:张利华
实施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生平及他们的主要艺术成就,激发崇敬之情。

第1王羲之与王献之

第1王羲之与王献之

第一课《王羲之与王献之》教学目标:(一)理解毛笔。

(二)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三)理解和使用各种笔法。

二、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陶冶艺术性情,培养爱国情怀。

学科渗透:与语文课程整合:保持学生优良坐姿与握笔方法,教学汉字的笔顺与间架结构,以及在田子格中的准确书写位置,要求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注意谋篇布局,逐渐减少学生涂改几率,并采取准确率与书写“双重”评价方式。

与数学课程整合:保持学生优良坐姿与握笔方法,要求汉字与数字的书写要清晰,少涂改,作业、卷面干净整洁,注意谋篇布局,把字写进相对应的格线内,画线用直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日常、考试等采取准确率与书写“双重”评价方式。

与音乐课程整合:听、学、唱相关汉字书法的相关歌曲,创编汉字舞,体验汉字的形、意与美。

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一、以课堂教学为切口,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升华“爱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催化“学做真人”,使学生在体察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实现“教人化人”。

二、通过不同汉字的偏旁、部首、笔画、形态、结构等教学,对学生实行自律、谦让、利他、包容、关爱等方面的教育,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修炼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质,整合自己的综合素养,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现代化的莲花学子。

三、以临摹为起点,以继承为先导,以树人为目的,从听、看、议、评、思五个方面培养学生“写规范字,做规范人”。

四、将书法学习、培养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与文化、历史、艺术等和谐地融合起来,将书法书写与相关学科的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实现“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三维立体目标。

五、通过名家名作的观赏、分析、模仿、创新等,对学生实行准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艺术观和创作观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

教学重点:一、了解历史上两位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与“王献之”。

【教育资料】《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学习精品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3.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 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字帖,谈话导入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这是非常让人羡慕的。

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课后插图)。

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

(简介王献之生平。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也不例外。

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再读课文后,指名回答问题。

)三、学习交流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学生自读后回答。

(聪明、自满)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2.齐读、同桌互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然后小组互说自己在这一部分中学习到了什么?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王献之自以为自己的字写得好而期待得到父亲夸奖的兴奋,到听到母亲的话后意识到自己的书法技艺远不如父亲而感到羞愧的一系列表情和心理变化。

(重点词语:兴冲冲、满以为、满脸通红、十分惭愧)3.小组交流:王羲之教给王献之的秘诀是什么?是不是就是真的把18口大水缸里的水用完就可以了?暗含着什么道理?4.汇报。

(板书: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四、创新训练1.你们认为这个秘诀只是成为书法家的秘诀吗?2.、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3.看看身边的人或同学有没有人运用上了这个秘诀?五、小结:爱迪生说过:天才来自于勤奋。

用故事引人指数函数教学

用故事引人指数函数教学

用故事引人指数函数教学自从我们学了指数函数后,大家一直都不明白其中的奥妙。

有时候我们对它是又爱又恨,为什么爱呢?因为这节课不但让我们对指数函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遇到困难要用智慧来克服。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儿子小王献之在一起切磋书法。

小王献之手中的毛笔一挥而就,字体非常漂亮,王羲之看得眼睛发亮,对他赞赏不已。

王献之见父亲如此欣赏自己,心中十分高兴,于是想挑战父亲,向他请教练习书法的秘诀。

王羲之知道这件事后,当即拉着小王献之来到书房里,给他讲了很多练习书法的技巧,比如握笔、坐姿等。

王羲之特别告诫小王献之,千万不能沾染坏习惯,否则就会半途而废。

王献之说:“孩儿明白了。

”王羲之又说:“这也只是你现在所知道的,可是我以前遇到困难的时候,那些高明的人曾经向我指点迷津,才能够走出困境。

”“小子,听说你这次参加考试的时候又没考好,失去了进京赶考的机会?”王献之疑惑地问道:“不错,确实是这样。

”“可惜你是个好孩子,却不能跟这些无耻之徒同流合污啊!”“这跟我练不练书法有什么关系?”王献之不解地问。

“唉!关系可大啦!”王羲之叹了口气说:“你把功夫下在画画、写字上面,只要字写得漂亮就行了;你把功夫用在刀枪棍棒上面,只要武艺精湛就行了。

这正是最愚蠢的行为!”经过一番认真思考,王献之终于醒悟过来。

他羞愧地说:“父亲,您说的话对极了。

”“孩子,你觉悟得太晚了。

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的长处不同,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干一番事业。

记住,真本领靠苦练,假本领靠投机取巧。

”听完父亲的一席话,王献之羞愧不已。

从此,他再也不相信那些江湖骗术了。

故事虽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指数函数我们在初三上学期学过了,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上课我们能够理解和接受了。

今天在学指数函数时,我发现很多学生都理解不了这个公式,原因是缺乏动手能力。

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老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法《二王的影响》教案、教学设计

法《二王的影响》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练习内容主要包括:模仿二王书法的笔法、结构、章法进行创作,以及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与反思。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书法作品的整体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法《二王的影响》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和贡献。
2.掌握王羲之的《兰亭序》和王献之的《中秋帖》等代表作品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3.学会分析二王书法的风格特点,如笔法、结构、章法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实践中。
4.提高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和评价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王书法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二王书法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练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二王书法的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强调二王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以及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最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强调二王书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同时,提醒学生珍惜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二王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实践部分:组织学生进行书法练习,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二王书法的技巧。

教育教学案例《王羲之与王献之》

教育教学案例《王羲之与王献之》

王羲之和王献之一、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浙江教育出版社二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第七课《王羲之和王献之》一、教学目标1、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生平及他们的主要艺术成就,激发崇敬之情。

2、理解勤学苦练是成才必经之路的道理,激励自己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3、体会勤学苦练之中要经常开展自己的思考,有所领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从课题上看,这节课是浙江名人中有关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成长故事。

但是我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王羲之和王献之小时候的成长故事和他们的主要艺术成就,而且还要体会到勤学苦练,立志成才的道理。

并且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和“二王”一样勤学苦练,更要从中感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领悟的重要性。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和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

在新课堂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和想法。

对于每一位学生的见解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努力创设这样一种课堂教学,即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地方”。

所以,在这堂课上,我所做的最主要的两件事是:创设情境和恰当的启发学生。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以下两条线索展开:首先以少年王献之练习书法的故事为切入口,从他刚开始的聪明但疏于练习导致技艺不精到后来勤学苦练有所成就的过程中感受勤学苦练出成绩的道理;第二条线索,从创设王羲之练“之”字入手,探究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原因,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不仅要勤,还要有所“领悟”,从而达到此次课堂教学的目标。

四、教学实录:新课导入:课件展示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和《洛神赋(十三行)》。

师:欣赏完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作品,说说看这两幅作品与我们现代人的书写有哪些不同?生一:不一样,这两幅作品是用毛笔写的,是古代人写的。

王羲之和王献之

王羲之和王献之

王羲之和王献之今天晚饭后,妈妈递给我一本书说:“你看看这本书吧,讲的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他儿子王献之小时候的故事,挺好的。

” 王羲之小时候非常喜欢练习书法。

有一天中午,妈妈催他吃饭,他一直专心练字,只应答而不出书房。

妈妈只好把饭放在书房中,过了一会儿,来到书房看他吃了没有,只见他满嘴墨汁,原来王羲之把墨汁当成蒜汁,正拿着馒头沾着吃呢,还对妈妈说:“今天做的饭真好吃。

” 我又向后翻了一页,是关于王献之的一段故事。

王献之小时候学习也非常用功。

有一天,听到父亲对着母亲夸奖自己时有些飘飘然了。

有一天,他正在书房练字,外面有人喊他,这时“鹅”字还差一点没写完,他就放下笔跑了出去。

正好父亲来书房看他写字,见桌上放着刚写的字贴,上面的“鹅”字还差一点,就笑着摇某拿起笔给补上了。

王献之回来后准备补上那个点时,却见已有了。

就拿着这幅字给妈妈看,只见妈妈认真看后,对献之说:“最近字写的不错,进步不小。

只是这张字只有这一点才像你父亲写的,以后还需继续努力,才能练得更好些。

” 王献之知道自己近日有些骄傲,听到母亲指出自己离父亲的水平还有一些差距时脸非常红,以后练字非常认真,再也不骄傲了。

看完这篇文章,我心里想,古人且知道用功学习,戒骄戒躁,而生长在高科技社会中的我更没有理由不去认真学习。

第2篇:王羲之与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

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

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

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

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某。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3、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引出课题师:上课之前老师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会写字吗嗯,写字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已经学会了写很多字,但是要写好字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写字的课文。

(板书课题)2、简介王献之和王羲之课题中就有一个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王献之)文中还有一个人是谁(王羲之)他们什么关系(父子)他们合称“二王”,自亚代以后许多书法家几乎都学习过“二王”的字体。

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书法作品。

(展示)(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

)3、检查预习情况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课文的任务,你们都读过了吗我们就直接检查一下。

(出示生字卡片)二、学习交流,理解课文1、自由读文,找关键词,分析小王献之自满的心理(1)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哪个词语能帮你记住这段话。

(板书:自满)师:同学们都有不一样的想法是不是这就对了,读书就是这样,自己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要有自己的感受,但倒底哪个词语真正能助我们记住这一段话呢师:有时光读这一段还不行,还得往下读,有的词在这一段里很重要,在下一段里也很重要,这样的词才是真正的关键。

(2)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的哪个词与上一段有关系(指导朗读,强调重点词语“接连”、“满以为”、“谁知”)师:这段话和上一段哪个词有关系(自满)什么是“满以为”师:意见不一样怎么办(往下读)(3)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和前面哪个词语有关(自满)为什么师:怎么能看出自满呢兴冲冲怎么就自满了呢高兴什么呢(他以为母亲……)因为什么母亲会夸他师: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第一自然段,王献之为什么会自满所以他一定想……(只要我写的字就很好看,别人就会称赞我,甚至觉得自己的字都快赶上父亲了,)这个时候,王羲之已经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了,王献之觉得,我才八九岁,我写的字就这么漂亮,甚至能赶上父亲写的字,所以后来发生了:他写了十几个大字,选了一个给父亲看,满以为……(会得到父亲的称赞)他又拿给了母亲看,而且还……(兴冲冲地),文中用了一个“又”字,“又”可以看出,他拿给父亲看时……(也是兴冲冲地)(板书:满以为、又、兴冲冲)师:这些都让我们感觉到小献之的……(自满)师:让我们用自满的语气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让我们感觉到小献之的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王献之练字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王献之练字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王献之练字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 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欣赏字帖,谈话导入课题: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这是非常让人羡慕的。

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课后插图)。

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

(简介王献之生平。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也不例外。

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

(板书课题)二、学习交流: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再读课文后,指名回答问题。

)学习交流(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学生自读后回答。

(聪明、自满)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用“因为” “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2)齐读、同桌互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然后小组互说自己在这一部分中学习到了什么?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王献之自以为自己的字写得好而期待得到父亲夸奖的兴奋,到听到母亲的话后意识到自己的书法技艺远不如父亲而感到羞愧的一系列表情和心理变化。

(重点词语:兴冲冲、满以为、满脸通红、十分惭愧)(3)小组交流:王羲之教给王献之的秘诀是什么?是不是就是真的把18口大水缸里的水用完就可以了?暗含着什么道理?(4)汇报。

(板书:坚持不懈勤学苦练)三、创新训练1、你们认为这个秘诀只是成为书法家的秘诀吗?2、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3、看看身边的人或同学有没有人运用上了这个秘诀?四、小结:爱迪生说过:天才来自于勤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和王献之一、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浙江教育出版社二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第七课《王羲之和王献之》一、教学目标1、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生平及他们的主要艺术成就,激发崇敬之情。

2、理解勤学苦练是成才必经之路的道理,激励自己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3、体会勤学苦练之中要经常开展自己的思考,有所领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从课题上看,这节课是浙江名人中有关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成长故事。

但是我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王羲之和王献之小时候的成长故事和他们的主要艺术成就,而且还要体会到勤学苦练,立志成才的道理。

并且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和“二王”一样勤学苦练,更要从中感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领悟的重要性。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和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

在新课堂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和想法。

对于每一位学生的见解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努力创设这样一种课堂教学,即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地方”。

所以,在这堂课上,我所做的最主要的两件事是:创设情境和恰当的启发学生。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以下两条线索展开:首先以少年王献之练习书法的故事为切入口,从他刚开始的聪明但疏于练习导致技艺不精到后来勤学苦练有所成就的过程中感受勤学苦练出成绩的道理;第二条线索,从创设王羲之练“之”字入手,探究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原因,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不仅要勤,还要有所“领悟”,从而达到此次课堂教学的目标。

四、教学实录:新课导入:课件展示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和《洛神赋(十三行)》。

师:欣赏完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作品,说说看这两幅作品与我们现代人的书写有哪些不同?生一:不一样,这两幅作品是用毛笔写的,是古代人写的。

生二:而且他们所用的纸也不一样,好像颜色要比我们的纸黄一些。

生三:我学习书法,这个是书法作品,用的是宣纸。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观察能力真不错,这两幅作品是现在这样的书法作品已经很少见了,而这两幅作品又因为是我们浙江历史上两位非常有名的书法家的作品,因此它们更加珍贵。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这两位书法家小时候练习书法的故事,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

课件出示《十八缸水的“秘诀”》图片故事。

师:王献之和王羲之一样从小对书法有一种热爱,再王献之小时候很聪明,学什么东西都很快,虽然他学得很快,但是开始时他写得并不好,并且有了自满的情绪,没有好好练字。

“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一点像羲之”母亲的一句话提醒了他,他和父亲之间的差距还很远,于是王献之看到王羲之在练毛笔字,就上前问王羲之:“爸爸写字有什么秘诀吗?”他爸爸回答道:“写字的秘诀就在这十八缸水里。

”师:写字的水里还有秘诀?看来我们要好好找找看,王羲之所说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我们也要把这个秘诀学到手。

(学生阅读故事)生一:十八缸水的秘诀就是王献之的父亲要他把水都写完了,就会把字练好了。

师:对啊,王羲之就是要王献之把水用完,那么王献之在写完这十八缸水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生二:王献之体会到只有不断的苦练,勤奋练字才能把字写好的道理。

师:你的回答非常到位,看来你已经知道了这个“秘诀”究竟是什么,其他同学,你们知道了吗,一起大声说出来。

生(齐):勤学苦练。

课件展示墨池的图片。

师:水池中的水为什么是黑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翻开书本第14页,阅读图中这个故事,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生:池中的水会变黑是因为王羲之在练完字之后,到池中洗毛笔,日积月累,水被染黑了。

师:同学概括的很好,墨池这里流传着王羲之勤学苦练的故事。

相传王羲之小时候和王献之不同,是个只会练字的呆瓜。

在他很小的时候每天来到一个水池旁边练习书法,当他写完字之后,都要在这个水池中把笔洗干净。

久而久之,池中的水被染成了黑色。

后人很崇拜他,为了让人们记住王羲之刻苦练字的故事,在水池的旁边立了块石碑称之为“墨池”。

师:从墨池的典故我们了解到少年王羲之非常勤劳,但是仅仅是每天练习,就一定能写出这么优美的书法作品吗?生(齐答):不一定。

师:显然不是的,那么王羲之是通过什么方法才在书法艺术上达到如此之高的造诣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片子,然后回答老师的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把王羲之成功的秘诀给找出来。

播放视频。

师:视频中,王羲之为了写哪个字而勤学苦练?生齐答:“之”字。

师:对,就是这个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刻道理的“之”字。

王羲之刚开始写的“之”没有生气,按照他师父的说法,这是一个死字,他为了能写出生动的“之”字,他是怎么做的?生一:为了能写好这个字,王羲之日夜苦练,甚至在走路的时候都在练。

生二:王羲之每天都在练,非常勤劳。

甚至把墨汁当成了酱汁,拿馒头去沾着吃,吃得满嘴是墨。

师:同学们看的都很仔细,王羲之勤学苦练是把字练好的重要原因。

可是要把“之”字写活了,还在于一个真谛——悟。

师:王羲之最开始写的字很难看,后来他拿着他老师的字不断苦练,进步很大。

但是他的师父说他写的字是在模仿别人,是个死字,没有生命力。

而王羲之又是如何去解决这个难关的呢?生:他有一天在池边看到一群鹅,形状很像“之”字,但是那些鹅每只的动作都不一样,王羲之就是这样想通了,不是每个字都是一样的。

师:对,看来这位同学已经和王羲之一样,有所领悟。

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力,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心情,写出来的字都是不一样的,要在勤学的过程中,不断开展思考,不断的悟,才能写出有自己特色的字。

师:都说字如其人,王羲之自从领悟到这个道理以后,接下来他写的字可是个个都神采飞扬,富有生命力。

展示兰亭集序中的“之”字,让学生体会每个“之”字都别开生面,无一雷同。

师:看完了王羲之的故事,那同学们知道王羲之成为书法家的原因了吗?说说看,从中你都学到了那些道理。

生: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家是因为他刻苦练习,坚持不懈的结果。

生:他不但勤劳,而且他边写边想如何把字写好,让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力。

师:没有错,王羲之正是通过不断的练和不断的悟才成为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艺术家。

师:勤学苦练的道理是否只适用于书法家们呢?生一:不是的,任何人都只有通过勤学苦练,才能成功。

生二:不是的,我们平时也要勤劳学习,努力一点,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生三:有很多的科学家们也都是不断的学习才发明了很多有用的物品。

……结语:勤学苦练的道理显然不仅仅只适用于书法家们,任何一个人,不论他做什么,想要获得成功都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见,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同学们能基本理解今天上课的内容了,希望课后同学们也能像今天所学的主人公王羲之和王献之一样,做到勤学苦练,有所领悟。

五、教学反思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大多数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在这节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一)在教材的处理上:《王羲之和王献之》是《人、自然、社会》中浙江名人板块的内容之一,主要介绍了王羲之和王献之小时候练习书法的故事以及他们的主要艺术成就。

在课文的编排上,是先讲王羲之的故事,再讲王献之的故事,但是我在教材的处理上,考虑到王羲之的故事除了和王献之一样,讲究一个“勤”字,还要学生领会“悟”,因此,在教材的顺序上,我特意把王献之的故事提前,让后面王羲之的故事在“勤”的基础上有所递进,达到“悟”的高度。

做到在教材的处理上遵循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的原则,同时加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教材变得更丰满,更有立体感,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不进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还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渗透对学生情感的教育。

(二)在教学过程设计上:本课以二王习字为线索,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将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在课的导入上,首先出示的两位主人公的书法代表作,引导学生字体与现代常用字体不同这样的角度入手,知道这些作品的珍贵之处,再引入课题。

导入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直接让他们欣赏古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美的欣赏还比较陌生和被动,但是学生却能很容易辨认古代书法和现代书写字体的不同,并且这些书法作品现在很少见,从而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造成探索作者故事的悬念,然后水到渠成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分析和探究“二王”之所以成为书法家的原因,然后归纳出勤学苦练,有所领悟是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

在课堂小结时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把勤学苦练的道理扩大到书法家外的其他领域,使课堂的情感目标得到提升,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

最后的结束语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激发学生对美、对成功的追求。

(三)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本堂课配以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并配以优美的音乐作为背景。

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课前让学生先去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扮演一位引导者的角色,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自主参加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找到答案,享受愉快的学习时光。

(四)在学生主体参与上:教师通过创设多个教学情境,使学生全程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做到学有所得。

在教学设计中,开课先让学生欣赏,继而发现古代书法和现代书写的不同,然后从王献之学字的过程中找到写好字的秘诀——勤,在勤的基础上,为了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具体详细地学习了王羲之的故事,通过一段视频作为材料,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产生疑问,为什么纯粹的勤还不够,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深挖材料,从材料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合作和探究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五)在教学目标达成上: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达成,更要注重价值观的统一。

本课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更注重的是学生从主人公身上学到的道理并运用于自身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求学生在思想情感高度达到统一。

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对教师创设的情景都全程参与,主动性好,乐于在同学彼此的交流和合作中共同探究,发现真理。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了浙江文化的深厚底蕴,文化名人的成才故事,增强了他们进一步加强课外学习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