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8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翻译)

合集下载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4语段综合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4语段综合

考点跟踪突破4 语段综合1.(2016铁一中二模)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读书是长期的一个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

②因此,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③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人有读书经历。

或:人有经历。

2.(2017·原创)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风筝,(亦称“鸢”)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工匠鲁班发明的。

②古时候的风筝,有的用竹木制成,有的用丝绸制成。

③经过上千年的演变,风筝的裱糊、绘画、扎绑等工艺日趋精美。

④风筝上具有祈福、长寿、吉祥等含义的图案,寄托着人们放飞希望的美好心愿。

(1)第①句标点符号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风筝,亦称“鸢”,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工匠鲁班发明的。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经过上千年的演变,风筝的扎绑、裱糊、绘画等工艺日趋精美。

(3)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并将其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风筝寄托心愿。

3.(2017·预测)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中国和欧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②现在重拾“丝绸之路”,是历史的回顾?还是欧亚区域经济的需要?③丝绸之路,作为大西北的主要旅游路线,经过了十几年的__B__和__C__,基础设施正在__A__,已经成为中国诸多旅游产品中极具吸引力的一条主题旅游线路。

(1)请提取文中画线句子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标准解析)(解析版)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标准解析)(解析版)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粗拙.(zhuō)偏袒.(tǎn)侥.幸(jiǎo)茅塞.顿开(sè)B.雷霆.(tíng)挣.扎(zhèng)禁.锢(jìn)百废待兴.(xīng)C.步履.(lǔ)迸.溅(bèng)疮.痍(cāng)潜.滋暗长(qián)D.喷薄.(bó)哺.育(pǔ)璀璨.(càn)咬文嚼.字(jué)【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妍丽庸碌好意难确持之以恒B.欣尉倾诉酣然入梦杂乱无章C.筹划精炼饶有兴味仗势欺人D.诸候企盼登峰造及绝处逢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

A项中,“好意难确”为“好意难却”;B项中,“欣尉”为“欣慰”;D项中,“诸候”为“诸侯”,“登峰造及”为“登峰造极”。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真正懂得生活(奥秘秘诀真谛)的人往往明了: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2)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麻木不仁);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答案】(1)真谛(2)无所事事【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

通过一些近义词辨析的常见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去分析这些词语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落红不是无情物,。

聚焦中考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7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与虚词)

聚焦中考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7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与虚词)

考点跟踪突破17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与虚词)一、(2016·青岛改编)文言文阅读子犹①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

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

然则俭不可乎?曰:吝不可耳。

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郑余庆素吝。

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

众皆怪之。

侵晨赴之。

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

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

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王罴性俭率。

镇河东日,尝有台使②至,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③爨④造成,用力不少。

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

使者愕然大惭。

(原文有删改)【注释】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

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

③舂(chōnɡ):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

④爨(cuàn):生火做饭。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会:适逢B.众皆怪.之怪:觉得……奇怪C.皆匿.笑强进匿:偷偷地D.乃裂去薄饼缘.缘:边缘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点拨】示例句意:贫穷了不得不节俭,但是节俭的人不一定贫穷。

而:表转折,但是,却。

A:句意:我畅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而:表顺承。

B:句意: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而:表并列。

C:句意:大呼小叫的喊别人过来再给他。

而:表顺承。

D:句意: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富足却不知道爱惜。

而:表转折,但是,却。

与例句相同。

故选:D。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一天,郑余庆请亲朋好友去吃饭,大家一早就去赴宴,结果直到日头高照,郑余庆才出来。

2017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7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陕西省201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和运用1.【答案】A【解析】B“挣”读作“zhēng”;C“履”读作“lǚ”,“疮”读作“chuāng”;D“哺”读作“把bǔ”,“嚼”读作“jiáo”。

【考点】汉字的字音。

2.【答案】C【解析】错别字主要是因为音同形异或形似音异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的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即可。

A“好意难确”应为“好意难却”;B“欣尉”应为“欣慰”;D“诸候”应为“诸侯”,“登峰造及”应为“登峰造极”。

【考点】汉字的字形。

3.【答案】(1)真谛(2)无所事事【解析】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秘诀: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根据词语意思和第(1)句提供的信息,(1)题填“真谛”最恰当。

碌碌无为:形容智力平庸,没有突出的能力和才干。

无所事事:没有什么事可做,指闲着什么事也不做。

麻木不仁:肢体麻痹,没有感觉,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根据上文“年富力强”,适宜做事且能够做事,又用一个“却”来转折,可知第(2)题应该填“无所事事”。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4.【答案】(1)化作春泥更护花(2)结庐在人境(3)巴山夜雨涨秋池(4)九万里风鹏正举(5)然后能自强也(6)以咨诹善道(7)思而不学则殆(8)欲与天公试比高(9)芦篷上满载着白霜(10)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解析】直接默写即可。

5.【答案】(1)BA(2)社会有要求(3)不但而且【解析】第(1)题,从语意上看,第一空是“识分寸”“懂轻重”的前提,即“有操守”;从句式上看,“知进退”和“懂轻重”都是动宾结构,所以第二空也应该与它们保持一致填“知进退”。

第(2)题,分析句子成分,找准主语、谓语、宾语即可。

第(3)题,第④句讲的是“不讲规矩”的后果,前后句构成递进关系,因此应填表递进的关联词“不但……而且……”。

6.【答案】太阳光明(或未来)【解析】这首诗是艾青的《太阳》,根据“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可知“它”指代“太阳”;由“太阳”联想其比喻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7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粗拙.(zhuō)偏袒.(tǎn)侥.幸(jiǎo)茅塞.顿开(sè)B.雷霆.(tíng)挣.扎(zhèng)禁.锢(jìn)百废待兴.(xīng)C.步履.(lǔ)迸.溅(bèng)疮.痍(cāng)潜.滋暗长(qián)D.喷薄.(bó)哺.育(pǔ)璀璨.(càn)咬文嚼.字(jué)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妍丽庸碌好意难确持之以恒B.欣尉倾诉酣然入梦杂乱无章C.筹划精炼饶有兴味仗势欺人D.诸候企盼登峰造及绝处逢生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1)真正懂得生活(奥秘秘诀真谛)的人往往明了: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2)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麻木不仁);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6分)....;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2),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3)问君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4)。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礼记•虽有嘉肴》)(6)陛下亦宜自谋,,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7)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毛泽东《沁园春•雪》)(9),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何其芳《秋天》)(10)寻梦?撑一支长蒿,……(徐志摩《再别康桥》)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陕西省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9 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陕西省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9 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考点跟踪突破19 文言文阅读(概括、探究与感悟)一、(2015·某某)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金山寺(并序)梅尧臣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

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

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

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

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某某古籍2006年版)【注释】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

②陟:登,上。

③上方:佛寺。

④山阿(ē):山岳。

⑤萼(è):花萼。

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

⑦羽翮(hé):羽毛。

⑧桡(ráo):船桨。

1.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B.向使/善工摹画C.穷极/山水之趣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

3.《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作者(梅尧臣);诗句“山形无地接”与序文中“峰壑攒水上”句的内容相呼应。

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

【示例】此句写得好。

写巢鹘不取近山之物,赞扬了它的“义”。

以物喻人,肯定了士人不贪外物,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2017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解析)

2017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解析)

2017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粗拙.(zhuō)偏袒.(tǎn)侥.幸(jiǎo)茅塞.顿开(sè)B.雷霆.(tínɡ)挣.扎(zhènɡ)禁.锢(jìn)百废待兴.(xīnɡ)C.步履.(lǔ)迸.溅(bènɡ)疮.痍(cānɡ)潜.滋暗长(qián)D.喷薄.(bó)哺.育(pǔ)璀璨.(càn)咬文嚼.字(jué)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妍丽庸碌好意难确持之以恒B.欣尉倾诉酣然入梦杂乱无章C.筹划精炼饶有兴味仗势欺人D.诸候企盼登峰造及绝处逢生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1)真正懂得生活(奥秘秘诀真谛)的人往往明了: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2)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麻木不仁);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6分)....;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2),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3)问君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4)。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礼记•虽有嘉肴》)(6)陛下亦宜自谋,,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7)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毛泽东《沁园春•雪》)(9),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何其芳《秋天》)(10)寻梦?撑一支长蒿,……(徐志摩《再别康桥》)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 述而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仰望,敬仰 (1)高山仰 止_________________ . 离开 (2)不能去 云____________ .
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
,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 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释】①低回:徘徊 , 流连。②六艺:六经 , 即《诗》《书》《礼》《乐》《易》 《春秋》。 【课文链接】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4·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太史公曰:《诗》有之: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 虽不能至 ,然心乡往之。余读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知道 (1)非知 其姓与名也_______ .
一千(人) (2)千 不得百焉 ____________ . 具有,具备 (3)夫不具 司马迁之志______________ . 迷惑无所得 (4)则几乎罔 矣______________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知之难乎 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 . . B.读其 书者,天下比比矣 其 如土石何? . . C.人知《离骚》为 辞赋之祖矣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 东坡 . . D.而 欲知屈原之志 温故而 知新 . .

【陕西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17)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与虚词)及答案

【陕西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17)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与虚词)及答案

考点跟踪突破17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与虚词)一、(2016·青岛改编)文言文阅读子犹①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

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

然则俭不可乎?曰:吝不可耳。

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郑余庆素吝。

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

众皆怪之。

侵晨赴之。

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

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

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王罴性俭率。

镇河东日,尝有台使②至,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③爨④造成,用力不少。

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

使者愕然大惭。

(原文有删改)【注释】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

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

③舂(chōnɡ):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

④爨(cuàn):生火做饭。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会:适逢B.众皆怪.之怪:觉得……奇怪C.皆匿.笑强进匿:偷偷地D.乃裂去薄饼缘.缘:边缘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点拨】示例句意:贫穷了不得不节俭,但是节俭的人不一定贫穷。

而:表转折,但是,却。

A:句意:我畅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而:表顺承。

B:句意: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而:表并列。

C:句意:大呼小叫的喊别人过来再给他。

而:表顺承。

D:句意: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富足却不知道爱惜。

而:表转折,但是,却。

与例句相同。

故选:D。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一天,郑余庆请亲朋好友去吃饭,大家一早就去赴宴,结果直到日头高照,郑余庆才出来。

【陕西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5)名著阅读及答案

【陕西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5)名著阅读及答案

考点跟踪突破5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这些想法实在大大冤枉了这个可怜的老实人。

为此,我后来对他感到十分歉意。

可是,当时我的疑虑有增无减,一连好几个星期都不能排除。

我对他采取了不少防范的措施,对待他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友好,那样亲热了。

这样做,我又大大地错了。

其实,他和从前一样,既忠实,又感恩,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上去。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既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一位知恩图报的朋友。

(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其作者是笛福(人名);文段中“这个可怜的老实人”名字叫星期五。

(2)这部名著中有不少“知恩图报”的情节,请你简要概述其中一个。

示例一:星期五为了报答“我”的救命之恩,始终忠实地跟随着我。

__示例二:一位英国妇人为“我”代管财产近30年,后来“我”酬谢了她,并长期接济她。

2.阅读下面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节选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导学号:76392025) 保尔又问那女子:“您呢,女公民,您也拒绝干活吗?”但是,霎时间他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她。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

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

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

这正是他的眼睛。

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她所爱的!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1)站在保尔面前的女子是谁?保尔认为她现在有什么缺点?冬尼娅;个人主义,爱出风头,爱慕虚荣,贪图安逸生活。

(2)什么工作使保尔如此“衣衫褴褛”?阴冷潮湿的工作环境使他染上了什么疾病?筑路;伤寒和肺炎。

3.名著阅读。

(导学号:76392026)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__________________。

”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

【陕西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18)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翻译)及答案

【陕西专版】2017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18)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翻译)及答案

考点跟踪突破18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翻译)一、(2016·黄冈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1~4题。

【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阙.处(通“缺”,中断)(2)属引.凄异(延长)(3)二人对酌.(饮酒)(4)越钱塘,绝.长江(横渡)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不能察,必以情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4.(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考试(含解析)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考试(含解析)

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考试(含解析)————————————————————————————————作者:————————————————————————————————日期:陕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粗拙.(zhuō)偏袒.(tǎn)侥.幸(jiǎo)茅塞.顿开(sè)B.雷霆.(tíng)挣.扎(zhèng)禁.锢(jìn)百废待兴.(xīng)C.步履.(lǔ)迸.溅(bèng)疮.痍(cāng)潜.滋暗长(qián)D.喷薄.(bó)哺.育(pǔ)璀璨.(càn)咬文嚼.字(jué)【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妍丽庸碌好意难确持之以恒B.欣尉倾诉酣然入梦杂乱无章C.筹划精炼饶有兴味仗势欺人D.诸候企盼登峰造及绝处逢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

A项中,“好意难确”为“好意难却”;B项中,“欣尉”为“欣慰”;D项中,“诸候”为“诸侯”,“登峰造及”为“登峰造极”。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真正懂得生活(奥秘秘诀真谛)的人往往明了: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2)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麻木不仁);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答案】(1)真谛(2)无所事事【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

通过一些近义词辨析的常见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去分析这些词语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句式与翻译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句式与翻译

3.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例如:
土地 平旷,屋舍 俨然。 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使—让;其—他们的;管— 钥匙。“换”和“对”虽然都是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但“换”成 的双音节词中没有原词的语素。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 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主担忧。 (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 物类吗? 4.【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___先__天__下__之__忧__而__忧__,__后__天__下__之__乐__而__乐______ 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 ________敢__于__向__权__威__提__出__不__同__意__见_____。
2.将特殊文言句翻译出来 特殊文言句式主要有: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 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 ”“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 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①“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②“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 ③“……,……者也。”例: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④“……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与虚词

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与虚词

(8)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 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 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 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 动用法。 (9)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如“渔人
2.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
是一个义项。一般来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 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 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 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如“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 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 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 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4.通假字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是指
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
,甲字是本字,乙字是通假字。 二、虚词的用法
常见的文言虚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2.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3.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
陕西专用
专题一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与虚词

陕西省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8 文言文阅读

陕西省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8 文言文阅读

考点跟踪突破18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翻译)一、(2015·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

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

”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

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释】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至有一字穷.岁月穷尽,用尽(2)及.见今人所藏遗稿到,等到(3)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已经(4)得东坡先生数.诗稿数篇,几篇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D.何有于我哉(《论语》)3.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4.翻译下列句子。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5.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作文不惮屡改。

【点拨】本文以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三大名家为例,说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围绕这一中心来添加标题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语言都可)。

二、(2015·邵阳)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陕西中考语文考点总结

陕西中考语文考点总结

陕西中考语文考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陕西中考语文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该部分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化和经典文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文言文阅读的考点总结:1.文言文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如平仄、典故、常用表达等,这是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基础。

2.古代文学作品:考生需要熟悉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了解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和文化价值。

3.古代文化常识:学生要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如中国古代的礼仪、诗词、书画等,这些常识会在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4.文言文翻译:考生需要具备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这涉及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意思,运用汉字和语法知识进行翻译。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陕西中考语文考试的另一个重点。

与文言文阅读不同,现代文阅读更注重学生对当代社会和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以下是现代文阅读的考点总结:1.文章结构: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层次关系,包括开头、结尾、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掌握这些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2.主旨和观点:学生需要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对于正确理解文章的意义至关重要。

3.语言表达:考生要注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等语言表达方式。

这些技巧有助于理解文章和提高阅读水平。

4.理解推理:学生需要具备推理能力,能够从文章中推断出作者没有直接表达的内容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作文作文是陕西中考语文考试的必考题目之一。

以下是作文的考点总结:1.命题要求:考生需要理解作文命题的要求,包括作文的主题、写作目的、写作方式等。

2.写作结构:学生需要掌握作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部分的布局和逻辑关系。

3.语言表达:作文要求学生运用准确、丰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以清晰、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4.逻辑思维:考生需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组织论据和观点,合理地展开论述。

2017年陕西中考文言文

2017年陕西中考文言文

2017年陕西中考文言文1. 陕西中考文言文的翻译原文: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

使者过赵,赵王系之。

使者曰:“秦、赵为一,而天下服矣。

兹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隙。

秦、赵有隙,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无妨赵之伐燕也。

”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一夫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切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译文:秦国联合赵国,赵国向北攻打燕国。

燕王听说后,派使臣往向秦王祝贺。

使臣经过赵国,赵王扣留了他,使臣说:“秦国和赵国联合,诸侯都服从。

燕国之所以听命于赵国事由于秦国和赵国联合的缘故。

现在我出使秦国,而赵国扣留我,这说明秦国和赵国有矛盾。

秦、赵两国有矛盾,诸侯就一定不会服从赵国,燕国也不会听命于赵国。

再说,我出使秦国,并不妨碍赵国进攻燕国啊。

”赵王以为说得对,就开释了燕国使臣。

2. 陕西中考文言文的翻译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

使者过赵,赵王系之。

使者曰:“秦、赵为一,而天下服矣。

兹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隙。

秦、赵有隙,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无妨赵之伐燕也。

”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一夫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切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秦国联合赵国,赵国向北攻打燕国。

燕王听说后,派使臣往向秦王祝贺。

使臣经过赵国,赵王扣留了他,使臣说:“秦国和赵国联合,诸侯都服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突破18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翻译)
一、(2016·黄冈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1~4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阙.处(通“缺”,中断)
(2)属引.凄异(延长)
(3)二人对酌.(饮酒)
(4)越钱塘,绝.长江(横渡)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C )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
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4.(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二、(中考改编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丁】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戊】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国,同行者诳之。

指城曰:“此燕国之城。

”其人变容。

指社(祭祀的神社)曰:“此若里之社。

”乃喟然而叹。

指舍曰:“此先人之庐。

”乃涓然而泣。

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

”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

”其人大惭。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晋陶渊明独.爱菊故人不独.亲其亲
C.微.斯人,吾谁与归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D )
A.停数日,辞去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此先人之庐 D.咨臣以当世之事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村人问渔人,现代是什么朝代,村人竟然不知道有汉代,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

4.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自身品格高洁。

不同点: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隐,出世思想。

周敦颐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三、(2017·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裴琰之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①,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

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而问户佐。

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②书判。

”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③,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

”琰之唯诺。

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但遨游耳。

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④二百余。

”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以供研墨点笔。

左右勉唯⑤而已。

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

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

”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

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⑥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

②闲:熟习。

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

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

⑤勉唯:勉强答应。

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崇义谓.琰之曰(对……说)
(2)同州事物固.系(本来)
(3)厉色.形言(脸色)
(4)比.四五十案(等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