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L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文默写。

(共10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4)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自古“诗言志”,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

”展现了以身献国、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 _______。

”则表现了他避开尘世的喧扰,在悠然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

“但愿人长久,。


“长风破浪会有时,”是李白的万丈豪情;
(7)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令人深深陶醉。

是苏轼的美好祝愿;“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李清照深重哀婉的愁思;“人生自古谁无死,”是文天祥舍生取义、忠心报国的民族气节。

2.把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0分)
①疑怪昨宵春梦好,。

(晏殊《破阵子》)
②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⑤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
⑥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⑦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⑧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⑨《武陵春》中诗人借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苦物化,从而抒发自己内心深重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

1.福建土楼:聚族而居的“活标本”   
许珍
北京时间2008年7月7日晚,世界遗产委员会投票通过了最新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次成功入选世界遗产的“福建土楼”,由永定、南靖、华安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

专家们指出,“福建土楼”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

土楼的建筑材料是黏土、杉木、石头和竹片。

一来闽西一带生土黏性强,作为建材干后很坚硬;二来客家人在宽厚的墙体中加入竹片和杉木,它们能起到牵扯的作用;三是房屋主体采用土木结构,巧施穿斗方法,整体更加稳固。

另外一些大户人家还在墙泥中搅拌了糖、蛋清、糯米等黏性物质,犹如给整堵墙注了一剂强力胶,使之固若金汤。

这样的土楼具有抗震、防盗和冬暖夏凉等优异性能。

它巍峨、凛然,堡垒式威严的外观表现出强烈的防御性。

但内部却温馨、亲和,每个房间都用纤细的木构件组成,居住空间对内院开敞,便于交流和互助,从而让人备感亲切。

和其他经典民居不同,“福建土楼”至今人丁兴旺,相处和谐,文化繁荣,是客家人族聚生活形态的“活标本”。

天人合一是福建土楼的又一神笔,体现了客家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理念。

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

土楼的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人文景观。

这里,建筑材料取自大地,荒废时又回归大自然,是
早期环保节能型生态建筑的经典。

这种节约型和节能型的建筑与规划模式,在钢筋水泥不断肆虐和步步紧逼的今天,仍具有不可忽视的魅力和启示价值。

客家土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性建筑,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乡村社会。

作为乡土建筑,土楼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单体建筑的技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上,也表现为土楼之间形成的整体性的、群体性的家族聚居的模式上。

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反映出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

这种人际关系的和谐,是耕读为本、忠孝仁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是群体文化模式的见证。

土楼的居民们享受着安详的幸福,但是,在现代城市无休止扩张、农田山林不断被毁的开发时代,我们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古人的文化遗产所告知我们的人生哲学和生活伦理。

【小题1】下列选项中有关内容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A.由永定、南靖和华安三县的土楼组成的“六群四楼”(共46座)统称为福建土楼。

B.土楼以黏土、杉木、石头、竹片、糖、蛋清和糯米等原料为主要建筑材料。

C.“福建土楼”至今人丁兴旺,相处和谐,文化繁荣,是客家人族聚生活形态的“活标本”。

D.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学和生活伦理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反省。

【小题2】“土楼具有抗震、防盗和冬暖夏凉等优异性能”,形成土楼抗震能力强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

(4分)
【小题3】请结合土楼“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5分)
2.一碗米粉 徐全庆
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

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

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4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

父亲摇摇头。

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

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

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

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

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

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

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

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

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

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

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

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

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

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父亲红着脸答应了。

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

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

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

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

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

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

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

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

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

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

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

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

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

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

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

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小题1】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①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②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小题2】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4分)
【小题3】“收了生意”的杨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举动?(3分)
【小题4】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5】选文以什么为线索?在情节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5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3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

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

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

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颂之声闻户外。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如斯而已乎 ( )②稍长 ( )
③既逃难徂徕山 ( )④始得《易》王辅嗣说( )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其”与“吾非其师也”中的“其”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其真无马邪C.其人视端容寂D.其一犬坐于前【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处)(1分)
他日必有大过人者。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小题5】结合选文,简要说说文中的许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分)
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

(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1】.“黄”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
【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片侧重描写作者“狂”的行为,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狂”的情感。

B.词的上片写了作者出猎的情景,词的下片写了作者请战的决心。

C.词的上片作者自喻孙权,词的下片作者自比魏尚。

D.词的上片作者的情感热烈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沉郁顿挫。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4分)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题1】.本诗中“自兹去”的意思是。

(2分)
【小题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交代离别地点,描绘了清冷凄凉的送别场面。

B.颔联用“孤蓬”表达了对朋友漂泊无定的前程的关切。

C.颈联借“浮云”“落日”之景,抒发“游子”和“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D.尾联“班马”意为“分开的马”,强调“马既如此,人何以堪?”,体现离别的怅恨。

1.我们憧憬的东西,我们会去找寻;我们迷失的东西,我们会去找寻。

请以“找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