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普通高校乒乓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9卷)第28期体育大视野

①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18MS066)。

通讯作者:许淑萍(197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与训练,E-mail:xuping 7877@。DOI:10.16655/ki.2095-2813.2019.28.212

基于普通高校乒乓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研究

许淑萍1* 梁立新1 张瑛秋2

(1.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102206;2.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摘 要:我国乒乓球裁判员的培养工作主要由各省(市、县)体育局及体育院校来完成,培养裁判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普通高校乒乓球课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裁判知识教学是对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挑战。

关键词:普通高校 乒乓球裁判员 培养体系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212-02

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増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各类各级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终身身体教育。因此,普通高校体育(乒乓球)课不仅要承担起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任务,发展方向是体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堂。2016年以前,乒乓球裁判员的培养主要有各省体育局及新中国最早建立的6所体育院校,培训裁判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和健身市场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那么,普通高校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中国乒乓球协会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 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裁判员,是普通高校应该探究的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裁判员培养院校进行分析,找出学生乒乓球裁判员等级培养的制约因素,探究普通高校乒乓球裁判培养模式,进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推动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是本研究的关键所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2018年经我校培养的乒乓球裁判员作为研究对象(见图1)。1.2 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研究方法为实验法。(1)目标。

结合“全民终身学习体育(乒乓球)测评办法”(简称:测评办法)乒乓球裁判员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使部分优秀的学生在2年的乒乓球课教学中,获得国家级三级、二级裁判员资质。

(2)实验步骤(见图2)。(3)培养体系构建。

将“测评办法”的比赛环节植入裁判执裁训练和乒乓球学生裁判社团承担的裁判执裁任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使一部分大学生在乒乓球课的教学中获得乒乓球

协会认可的裁判员等级证书。

2 结果与分析

2.1 普通高校乒乓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构建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审批取消后裁判员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规定,结合《中国乒乓球协会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国家体育总局简政放权后,乒乓球二级及以下级别裁判员的培训、考核认证、证书制作和发放由县(区)级体育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同级乒乓球协会负责。这就为现阶段普通高校乒乓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构建平台对接创造了条件。普通高校乒乓球裁判员培养目标是二、三级裁判员,与体育院校乒乓球裁判员培养目标(一级裁判员)的培养工作不同。普通高校乒乓球裁判员培养体系构建分3个层级:一是建立在县(区)级体育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同级乒乓球协会,培养目标同样以《裁判员等级技术制度》为参考;二是形成“乒乓球选项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三是裁判员管理模式。从图2中可以看出,2014—2018年我校乒乓球裁判员培养,按上述3个层级体系有条不紊地推进并取得成功。

2.2 普通高校乒乓球裁判员考核形式和内容

2.2.1 不同等级裁判报考条件分析 根据《裁判员等级技术制度》标准,学生在入学后只能报考三级裁判员,

想报考二级裁判需取得三级裁判证书,

图1 2014—2018年乒乓三级二极裁判参与人数数据

2019年(第9卷)第28期体育大视野

两年内参至少参加 5 次校级以上乒乓球比赛的执裁工作;针对二级裁判员的报考,从裁判员报考数量上严格把关控制一定的报考比率,严格控制通过人数,择优录取,这样有利于裁判员队伍整体质量的提高。

2.2.2 考核形式和内容分析

二级裁判的考核均采取理论和实践进行,三级裁判的考核亦采用理论考核,根据“测评办法”辅导班级测评赛执裁方式进行。因此,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乒乓球裁判员,临场执裁考核为裁判培养的重点。

2.3 普通高校乒乓球裁判员培养方式分析

普通高校裁判员的培养方式是指在服务于全民健康思想指导下,由指导教师对普通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课余时间培养和等级考核评定标准进行实践,为今后普通高校培养乒乓球裁判员指明方向。

2.3.1 乒乓球裁判员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为导向,结合本学校的特色,依据裁判员基本要求和等级标准,针对专业+体育人才的需求,制定三级、二级乒乓球裁判员培养目标。课上采用集中教学,课中穿插裁判教学内容,使学生既能掌握裁判理论知识,又能提高执裁水平。

2.3.2 乒乓球裁判员课余培养

裁判员水平的提升需要参与执裁工作,没有实践做保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裁判员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课余时间积极学习乒乓球裁判知识或参加各种乒乓球竞赛裁判工作,对于乒乓球裁判员裁判业务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

2.3.3 乒乓球裁判员学分制的构建

依据“测评办法”建立大学生运动电子档案,使学生在“乒乓球选项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中获得裁判员学分,结合理论考试,达到要求的获得二、三级裁判证书,以此来提高体育课的成绩,使更多的学生获得学分。

2.3.4 乒乓球裁判协会的建立

成立乒乓球裁判协会,聘请有资质的乒乓球指导教师担任顾问和日常培训任务,裁判协会为校内外竞赛搭好桥梁,在教师的指导下,定期参加学校、社会举办乒乓球比赛,负责秩序册的编排。协会在吸收新会员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2.4 普通高校乒乓球裁判员管理方式分析

裁判员的培养每年都在进行,对裁判员每年进行注册管理,做到培养和使用并重,让所有的裁判员定期参加比赛执裁,做到裁判队伍健康发展。

2.4.1 乒乓球选项课课内外一体化学习方式的构建

结合“测评办法”,在每学期的课堂上进行教学比赛,记录裁判学分,每学期不少于5次的执裁训练。课上执裁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临场业务水平会得到不段的提升。课外,发挥协会作用,通过组织观看乒乓球比赛和录像,进一步加深对规则和裁判法的理解。

2.4.2 乒乓球裁判员实践基地的构建

普通高校要将学校教工之家、工会之家等场地纳入到乒乓球裁判员实践基地进行建设,通过联合管理、联合办赛让学生乒乓球裁判员得到实践机会。

3 结语

(1)普通高校在乒乓球三级裁判员的报考基本没有限制,报考二级裁判员必须有三级裁判员资质,因此,建议在大学新生一年级就开始。

(2)三级裁判员培养以理论为主,教学内容主要是乒乓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二级裁判员培养在理论考核的同时需有临场执裁考核。

(3)普通高校乒乓球二级、三级裁判员数量很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还需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培养的学生裁判员在校期间每月有参加比赛执裁的机会。

(4)普通高校乒乓球裁判的管理需要发挥学生乒乓球裁判协会作用,对裁判员的基本信息、选派执裁、晋升和审批等环节经常与县(区)体育局、乒乓球协会联系,每年对裁判员进行注册,为学校裁判员队伍的培养创造条件。

(5)普通高校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课内外一体化培养模式,把裁判员培养纳入乒乓球教学,设置相应的学分,让更多的大学生在乒乓球选项课课程中获得乒乓球裁判等级证书。

参考文献

[1] 焦春.普通高校学生乒乓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研究.[J].

科技信息,2006(12S):136.

[2] 张迪.成都市普通高校乒乓球学生裁判的培养现状与

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3] 中国乒乓球协会.乒乓球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11.

图2 普通高校乒乓球裁判员培养体系构建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