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分类汇编10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四川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四川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成都市棠湖中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请余赋诗(节选)杜甫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

在野只教心力破,千人何事网罗求。

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鞲[注].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

[注]下鞲,驾驭老鹰所用的臂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雪飞玉立"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白鹰的形象。

B.“不惜奇毛恣远游"写白鹰爱好于清秋时节肆意远游.C.颔联说白鹰在野外邀游之际,千方百计躲避人们的抓捕.D.尾联进一步借大鹏、狡兔来衬托白鹰高超的本领。

15。

请解释颈联的意思并分析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4.C15。

意思:白鹰一生可自行猎取食物,天下无敌,具有百发百中的本领,怎能让它不鄙视被役使的命运。

情感:诗人通过对白鹰傲视众生、不受奴役的赞美,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不甘于命运摆布的雄心壮志。

南充市阆中中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14-15题.苦寒行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①不知屏外寒.[注]①中酒:喝醉了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起句“十月边头风色恶”,点明了官军戍边的时间、地点与环境,语言简洁,紧扣题旨.B. 诗歌第三句不仅问而不答,引起读者的深思,而且巧妙地将笔触引向对“热官”的描写。

C. 五、六句描写京城中的高官日上三竿还在府中高卧未起,并未打算从关内启程运送寒衣.D。

整首诗歌含蓄蕴藉,对人物的境遇不作过多的评论,却在客观描绘中寄寓着强烈的感情.15。

这首诗题为《苦寒行》,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官军的“苦寒”的。

(6分)14. C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江苏省高三上学期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高三上学期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①西陆:指秋天。

②南冠:语出《左传》,也就是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首句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入耳惊心,引发了在狱中的诗人对家园的深深怀想。

B.颔联“白头吟”三字,一则借卓文君的《白头吟》表达内心的哀怨,二则与“玄鬓影”相对,写出自己年老。

C.颈联两句明咏秋蝉,暗写自己,前句写自己受拖累太多而无法进身,后句写自己的谏言因进谏者太多而无法让皇帝听到。

D.秋蝉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堪称“高洁”。

“高洁”而“无人信”,可见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诬获罪,极为愤懑。

16.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颈联后句中“响易沉”是写自己遭权贵打压而受压制,而并非写“自己的谏言因进谏者太多而无法让皇帝听到”)16. ①托物言志,借“秋蝉”这一典型意象,表达自己高洁的心志;②比喻,以蝉自比,用秋蝉的生存环境比喻自己的当下困境;③用典,使用了“南冠”“白头吟”这两个典故来表现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评分细则:每点2分,共6分。

每点答出手法得1分,结合文本分析得1分。

泰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北归入至德州界偶逢洛阳邻家李光宰〔注〕刘长卿生涯心事已蹉跎,旧路依然此重过。

近北始知黄叶落,向南空见白云多。

炎州日日人将老,寒渚年年水自波。

华发相逢俱若是,故园秋草复如何。

[注]①本诗写于肃宗上元二年(761)作者从贬地南巴(今广东电白)北归时。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古代诗歌阅读河南省许昌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至16题。

池上絮①(唐)韩愈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柳絮(宋)卢梅坡晴栏看尽柳花飞,一段风情不自持。

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

【注】①絮:柳絮,柳树的花。

诗中的“杨花”即柳絮。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两首七绝均以“花”称柳絮,都写到柳絮在晴空飘舞飞扬,颇具审美意趣。

B. 韩诗将柳絮置于池面晚霞映水的场景进行描写,卢诗并未描写此种场景。

C. 韩诗中的“自飞飞”和卢诗中的“一段风情”,均着意于表现柳絮的风韵。

D. 韩诗以“不得归”突出春逝,卢诗用“看尽”点明春暮,有异曲同工之妙。

16. 这两首诗分别蕴含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河南省安阳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定位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至16题。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节选)李白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严光①桐庐溪,谢客②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注] ①严光,字子陵,东汉初隐士。

②谢客,即谢灵运,南朝时山水诗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状态,“晨趋”“夕待”正是诗人入宫以来的形象写照。

B.三、四句写诗人博览群书,深入钻研其中奥妙轻松自如,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愉悦。

C.诗人以青蝇比喻那些势利的庸俗小人,而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

D.这首诗一反李白常有的奔放激情和奇特想象,语言平实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感。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古代诗歌阅读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大人诗①陆九渊2从来胆大胸膈宽,虎豹亿万虬龙千,从头收拾一口吞。

有时此辈未妥帖,哮吼大嚼无毫全。

朝饮渤凝水,暮宿昆仑巅。

连山以为琴,长河为之弦。

万古不传音,吾当为君宣。

【注】①大人诗:一作“少时作",为诗人17岁时作。

②陆九渊,南宋思想家、教育家,继承了孟子的“大体”思想,将《孟子》列入“四书";创立“心学",主张“心即理”“立大志,做大人"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可以看出,诗人陆九渊少年时期就有非同寻常的志向。

B.诗人表达胸襟开阔时以强衬强:即使咆哮大嚼的虎豹虬龙,也会遁逃避之。

C.“朝饮”二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连山"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想象奇特。

D.本诗先用七言后用五言,不求每句字数的一致,便于抒发自由奔放的情感。

16.少年陆九渊的“胆大”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分析。

(6分)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野步唐·许棠闲赏步易远,野吟声自高。

路无人到迹,林有鹤遗毛。

物外趣都别,尘中心枉劳。

沿溪收堕果,坐石唤饥猱。

野步宋·韩维目倦风尘观,身疲鞍马行。

春沙迎步润,山雪照怀清。

冰水初消色,林鸦欲乳声。

物华多感触,一动故园情。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诗和韩诗题目相同,都是写春季在郊野行走时的所见所感,充满着意趣。

B.许诗以“闲"字起笔,之后句句皆有“闲”意,野外各种“闲"事令诗人陶醉。

C.韩诗通过拟人、动静结合等多种手法的使用,写出了野步之景的有声有色。

江苏部分地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江苏部分地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三——幕次①忆汉上旧居王安石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②心。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注]①幕次:临时搭起的帐篷。

②求田问舍:经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

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

刘备对许汜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忧国忘家,反而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回忆汉上旧居江水泱泱、白云深深、山水相依的清幽环境,引发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

B. 颔联运用了“求田问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在家国遭遇危难之时,产生了消沉归隐之意。

C. 尾联写诗人想要远离荣华富贵,超然物外,却又担心像元龙这样有抱负有思想的人批评他。

D. 这是一首酬和之作。

从“次韵”可看出王安石在这首诗中用的韵脚和杨乐道诗的韵脚是一样的。

1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表达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②“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表达了诗人忧国忘家与归隐田园的矛盾心情;③“直以文章供润色”表达了对自己只能写写文章而不能报效国家的遗憾之情;④“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表达对忧国报国的坚定信念。

【解析】【15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B项,“产生消沉归隐之意”错。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诗人反问在忧国之时怎还能有归隐之心。

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联“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山水相依,远离喧嚣尘世:远望汉水浩瀚渺远,转弯处一带密林枝叶繁茂,抬头看,岘山掩映于白云深处,南面一条小路仿佛直通天空,犹如仙山一般美妙。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2023-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己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菜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四,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筑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还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展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4.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如何样的景色?营造了如何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那个地点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翌日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仍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

诗人不由得又低头考虑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

”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觉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然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

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1. (12分) (2019高三下·唐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雁塔其实是一个人孙天才记得岑参有一首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不知为何,在我从小到大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总是回旋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唐代僧人玄奘。

大雁塔离我居住的新村很近,也就两三站路的距离。

站在乐游原上向西南眺望,那座六十四米之高的伟岸身躯就那样巍然屹立在历史的天空。

其实,最早到西域求法的不是唐僧。

从三国到东西晋到南北朝,史书上记载的离开东土到西天取经的就有一百七十人,但能够全身而归的却只有四十三人,大多数都死在了路上。

但这种西天取经的壮举,却成为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象征。

不管佛教能否称得上真理,当时的人们就是怀着这样的信仰不断往西天求法的。

这是僧侣的追求,也是自公元3世纪以来的传统。

贞观三年八月,唐僧“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从长安出发,经秦州,过兰州,过凉州,过甘州,过肃州,唐僧是日宿夜行的。

在抵达玉门关的时候,唐僧所骑的那匹白马死了。

现在的疏勒河边还有一座白马塔,一颗曾经拴马的大柳树还存活在寺院门口。

他又买了一匹又老又瘦的红马,收了一个叫石盘陀的徒弟。

这时,捉拿唐僧的文书早已到达,但他们趁着夜色的掩护偷渡成功了。

那个羌笛怨柳春风不度的地方我去过,一座夯土的孤台上唯余了几面断垣残壁,前面的戈壁荒漠上就是散落的烽燧了,当地人叫白墩子。

又是几天几夜的行走,到了第五座烽燧,也就是最后一座烽燧,那个叫石盘陀的胡儿深知,再往前就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死亡之地。

这胡儿动摇了,也是想着协助偷渡出境是死罪,也是想着前途渺茫去也是死,就动了抽刀杀师的念头。

但唐僧闭目端坐,念珠如常,那种沉静如佛的庄严令这个凡夫俗小还刀入鞘了。

湖南省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湖南省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入学摸底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徙倚① 陆游渔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

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

峥嵘岁将晚,悄怆恨难平。

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

①徙倚:徘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表达方式,既写徙倚所见,又写徙倚所思。

B.本诗首联紧扣题目“徙倚”,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又暗示了诗人的境遇。

C.本诗颔联写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寒露侵衣,营造了清冷阴森的意境。

D.回顾往昔,作者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16.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此联与《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相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分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分析时不能笼统地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做具体说明,再结合所涉及到表达思想感情的诗句做具体的分析。

【解答】(1)C.“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与原文不符,诗句“月正树无影”说的是月光皎洁,所以“昏暗的夜色”不对。

“清冷阴森”与原诗意境不符,应是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意境。

(2)尾联“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写的是诗人眼睁睁地看着中原沦陷,内心惆怅,唯恐自己就这样虚度一生而默默无闻。

“坐念”一词表现了诗人的无能为力,但又“念”,想着能为朝廷、国家做些事情,仍然还有建功立业的愿望。

而《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两句主要抒发的是对自己对于朝廷军队能北伐成功、收复中原的期待,表现了诗人人到暮年仍然忧心国事的情感。

答案:(1)C(2)因为挂念陷没的中原,内心怅恨,担心自己虚度一生。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以州宅夸于乐天①唐·元稹州城迥绕拂云堆,镜水稽山②满眼来。

四面常时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

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

我是玉皇香案吏③,谪居犹得住蓬莱。

【注释】①此诗写于诗人罢相,出为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刺史之时。

②稽山:会稽山的省称,位于绍兴东南,山北有镜湖。

③香案吏:指宫廷中随侍帝王的官员。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元稹向朋友白居易夸耀自己的私人院落之美。

B. 越州城四周环境好,远空的白云成堆环绕,东南还有镜水与稽山。

C. 因为州城四面的风景美如屏风画卷,诗人--家常登楼台欣赏风景。

D. 州城夜晚的风景独特,银河仿佛就在檐前;鼓角声仿佛地下传来。

15. 诗的结尾两句写了什么内容?两句表达的情感是“喜”还是“悲”?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结尾两句交代了诗人从朝廷贬谪越州的贬官身份。

②两句表达的情感是“悲”。

诗人虽然说自己谪居的地方犹如仙境,看似充满喜悦,心胸豁达,不为贬谪痛苦,实际是寄情山水,暗含无法排遣的苦闷。

【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A项,“自己的私人院落”错,根据诗的内容“州城迥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可知,“州宅”应指州城。

不是私人院落。

故选A。

【1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歌结尾两句“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意思是“我是玉皇驾前随侍的官吏,被贬谪了还能住在蓬莱仙境之中”。

此句貌似得意、欢喜,说自己谪居的地方犹如仙境,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胸,对贬谪的不在意。

但是实际却不是表面这么洒脱。

元和五年(810年),他因弹劾河南尹房氏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823年又被贬为越州刺史,他的官途日渐蘼芜,一生的命运轨迹缓缓下滑,悄然续上此生的句号。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含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含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咏梅【宋】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C.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含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手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从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

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________。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________,记录了岁月的________,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A. 异曲同工神采斗转星移B. 殊途同归神韵斗转星移C. 异曲同工神韵沧海桑田D. 殊途同归神采沧海桑田【答案】B..................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文字恐惧症”最可怕的危害在于它可能使语言的教学行为完全丧失其教育学上的意义,甚至阻断有效阅读供给主体精神滋养的途径。

B. 穿过时空隧道,我仿佛看到了文昌阁里众人膜拜、香火缭绕的场景,仿佛听到了莘莘学子“之乎者也”的读书声,仿佛体会到了举人们金榜题名的喜悦。

C. 京广高铁已经全线贯通,北京至广州最快不到8小时,比目前京广铁路上最快的普速客车时间缩短了一倍多。

D. 我国的慈善事业刚起步,注重筹募善款是可以理解的,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应当致力于慈善文化和慈善氛围的营造,不能仅仅盯着数额。

【答案】B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下列诗词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A.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C.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D.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月徘徊”C“明月不谙离恨苦”都赋予“月”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

D“幽竹”不改变对我的态度,依旧洒下浓浓的绿荫等待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B只是景物描写,没有使用拟人修辞。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高三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测试题doc

高三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测试题doc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分类汇编 10 诗词鉴赏

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分类汇编 10 诗词鉴赏

10 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曲江(其二)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

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触怒肃宗而被疏远。

1.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技巧。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①“穿花”对“点水”,“蛱蝶”对“蜻蜓”,“深深”对“款款”,“见”对“飞”,对仗工整,给人以美感;②“穿”“点”分别写出“蛱蝶”“蜻蜓”的动态美,“深深”“款款”分别写出“蛱蝶”“蜻蜓”的情态美,用词精当,语句更具韵味;③蛱蝶穿花“见”、蜻蜓点水“飞”描绘了恬静、自由的画面,体物缘情,突出春天的美好;④此联为诗的转句,既与前两联的人生境况形成对比,又引出尾联的感慨,全诗圆合自然。

2.①表达了对美好春光即将流逝不能尽情欣赏的惋叹之情;②表达了祈盼与美好春光“共流转”的惜春之情;③借欣赏春光表达诗人忘却人生失意的积极心态(或“旷达之情”“无奈之意”)。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炼字、修辞、表现手法方面考虑。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

这一联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

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

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

2.试题分析:“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

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

“传语风光共流转”一联体物之妙,不仅在于写小景如画,而且在于以小景见大景。

蛱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点水,深深见(现),款款飞的。

失掉明媚的春光,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复存在了。

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暮行河堤上韩愈暮行河堤上,四顾不见人。

衰草际黄云,感叹愁我神。

夜归孤舟卧,展转空及晨。

谋计竟何就,嗟嗟世与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托物起兴,直陈其事:诗人暮行河堤之.上,四顾无人,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

B.第三句描绘出一幅萧瑟凄迷的画面:枯黄的衰草蔓延到天边,与天上黄云连成一片。

C.第四句由物及人,触景生情:面对眼前的黄昏景色,诗人不禁感叹系之,黯然生愁。

D.这首诗语言朴实,风格简淡,寥寥数语刻画出一个愁绪满怀、孤独寂寞的人物形象。

15.诗歌是怎样表现“我”之“愁”的?请结合下文简要分析。

(6分)【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技巧,品味作者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回顾抒情的方式,接着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解答】(1)A.“一二句托物起兴”错误,“托物起兴”,就是在文章中先不直接揭示题旨,而是从别的事物起笔,然后引出主要事物,借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逐步领会全文主题;而本诗一二句“暮行河堤上,四顾不见人”并不是从别的事物起笔,描写了日暮黄昏,诗人独自徘徊在河堤上,四面环顾而空无一人,这里运用的是“赋”的手法。

故选A。

(2)诗歌颔联“衰草际黄云,感叹愁我神”第二句说“感叹愁我神”,引出“愁”;接着颈联“夜归孤舟卧,展转空及晨”来具体展现“愁”,“归”“卧”“展转”等是人物的动作,这是描写深夜到来诗人归卧孤舟,但展转难眠一直到清晨都不能安睡的情景,从中可以感受到“我”的愁思之深;最后尾联“谋计竟何就,嗟嗟世与身”,“嗟嗟”表示感叹,前一句说自己满腹才华不知什么时候能施展出来,后一句感叹世事的艰难和自身的坎坷,直接表达愁思,这是使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曲江(其二)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

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触怒肃宗而被疏远。

1.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技巧。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①“穿花”对“点水”,“蛱蝶”对“蜻蜓”,“深深”对“款款”,“见”对“飞”,对仗工整,给人以美感;②“穿”“点”分别写出“蛱蝶”“蜻蜓”的动态美,“深深”“款款”分别写出“蛱蝶”“蜻蜓”的情态美,用词精当,语句更具韵味;③蛱蝶穿花“见”、蜻蜓点水“飞”描绘了恬静、自由的画面,体物缘情,突出春天的美好;④此联为诗的转句,既与前两联的人生境况形成对比,又引出尾联的感慨,全诗圆合自然。

2.①表达了对美好春光即将流逝不能尽情欣赏的惋叹之情;②表达了祈盼与美好春光“共流转”的惜春之情;③借欣赏春光表达诗人忘却人生失意的积极心态(或“旷达之情”“无奈之意”)。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炼字、修辞、表现手法方面考虑。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

这一联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

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

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

2.试题分析:“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

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

“传语风光共流转”一联体物之妙,不仅在于写小景如画,而且在于以小景见大景。

蛱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点水,深深见(现),款款飞的。

失掉明媚的春光,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复存在了。

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雨晴陈与义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争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3.请分析第二联在写景方面的特色。

4.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陈与义诗中“卧看星河尽意明”一句即从“卧看牵牛织女星”点化而来,但两者表达的感情却不相同,请比较。

【答案】3.①以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写。

②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③清脆的鹊语和低沉的残雷构成对比。

4.“卧看牵牛织女星”表达的是女主公失意的凄凉之情。

女主人公身处冷宫,夜凉如水,百无聊赖,心境凄凉。

“卧看星河尽意明”表达的是主人公因雨后放晴的欣喜之情。

作者描写了优美的景色,陶醉于优美的景色之中,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解析】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答题时,应根据对表现手法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

由“墙头”“楼外”可知,诗人采用了由近及远的写景顺序;诗人用“衣”“气”来分别写语鹊、雷,很明显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语鹊”“残雷”在声音上的不同构成了鲜明对比。

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情感不同则是因为写作背景不同,故答题时,应根据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

杜诗中通过对“凉”“冷”等环境的描写,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烘托出女主人公身处冷宫的凄凉寂寞之愁;因此杜诗中“卧看”恰恰表达出女主人公的失意与孤寂的心境;而陈诗中,由“报新晴”“绝胜”等词可体会出主人公因雨后放晴的欣喜之情。

【答案】5.色彩春草蔓延,满眼绿色6.《一》运用正面烘托手法。

“芳草”与“垂杨”、“碧流”组合成春意盎然的画面,且“芳草”‛象征高洁品格、不屈精神,以此为背景烘托出了白鹭清高、孤傲的形象。

《石》运用反衬手法。

“芳草”的茂盛,反衬出石头城的衰败荒凉,暗含古今盛衰对比,表达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解析】5.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炼字题,诗人用“绿到”来描写“芳草”表现的生机,很明显是从颜色的角度将春草蔓延、满眼绿色的景象表现出来。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可分别从两首诗中抓住关键词来比较二者采用的不同的表现手法。

刘羽诗中的“雪衣公子”由题目可知,指白鹭。

从白鹭的活动环境来看,诗人将“芳草”与“垂杨”、“碧流”进行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景物描写有衬托人物形象或物象的作用。

“一生清意”表现了白鹭的清高孤傲形象,而“芳草”‛象征高洁品格、不屈精神,故刘羽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白鹭的形象。

刘翰的诗中,前两句写古时石头城的兴盛,后两句写今昔石头城的破败,由此可知,诗人采用的是反衬和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石头城的古今变化,从而来表达作者对石头城沧桑变化的感慨之情。

答题时,既要分析表现手法的不同,也要答出诗人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作答。

水龙吟【宋】朱敦儒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容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①。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②,泪流如雨。

【注】本诗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

①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

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②梁父:即梁甫吟,乐府歌曲。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好为梁甫吟。

7.分析“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所描绘的景象和抒发的感情。

8.本词下阕有两处用典,请具体分析。

9.“泪”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请简析上述两词中“泪”的意象与本词“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有何不同?【答案】7.描绘了天地高远,云垂欲雨;江面空阔,波滚浪翻的景象,暗示了诗人的郁闷和茫然之感。

8.“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说诸葛亮奇谋报国,仍然不免,隐喻自己虽有才干却难有施展的机会。

写东吴败亡的历史教训:虽然凭借长江天险,铁锁横江。

但是未能挡住王濬的战舰,隐约表现出对南宋小朝廷的担忧。

9.本词是对国家不幸的痛苦和回天无力的无奈;《雨铃霖》是不忍别又不能不别的深情;《水龙吟》是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无知己得不到同情、慰藉的孤独寂寞悲怆愤慨。

【解析】7.试题分析: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

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1.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8.试题分析:手法技巧的鉴赏首先明确答出运用的手法技巧,接着结合具体语句谈它的运用,然后围绕句意谈其运用的效果,在写景抒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用典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必须联系诗歌主题加以分析,揣摩诗人写作的用意,表现的感情。

9.试题分析:“泪”的意象内涵的破解,应该从诗歌的主题入手分析。

那些在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典型传统的意象,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

作为高三学生,熟悉这些传统意象,有助于我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张耒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释】本篇是诗人罢官闲居乡里之作。

诗人罢官还乡之后,这是其中之一。

10.请简要分析首句中“清”字的含意。

11.本诗中的“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与陶渊明的《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0.全诗紧扣“清”字来写,写出夏日环境之“清幽”,也道出诗人心境之“清闲”11.张诗中诗人已经两鬓如霜,也早已厌倦世俗官场,眼前这乡村环境又如此宜人,于是产生了退居村野过此一生的念头。

陶诗中诗人一边采着菊,一边赏着山,物我相融,表达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的山野生活的喜爱。

【解析】10.试题分析: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这是炼字题,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

“清”表面是写日清,其实是作者内心的清净。

11.试题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根据诗文来分析,“直欲樵渔过此生”的“直欲”是“就想”,虽厌倦官场,但还没有真正的归隐,只是一种想法;陶渊明的《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是诗人已经归隐后的生活状态。

六、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九日文森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

13.沈德潜评价此诗曰:“语不必深,自然蕴藉。

”结合首尾两联,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2.借景抒情。

广袤的原野一望无际,天际的白云和远方的树林融为一色;天气寒冷,南飞的大雁正聚集在河滩上休憩。

诗人借空旷萧索的环境与自由南飞的大雁,表达思乡而不得返乡的孤独愁苦之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亦可)13.①本诗的语言自然、朴素,如首联“三载”,“不在家”等,用语浅显、直白。

②思乡之情含蓄蕴藉。

尾联以“京华”代指家乡,以“无限意”表达心中的万千感慨,不直言吐露思家的悲切,但思乡之情已不言而明。

【解析】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要先了解情景关系的种类,例如,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等。

颈联“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两句通过对“野旷”“树”“雁”“沙”等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了萧索凄凉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思乡的孤独愁苦之情。

因此这种表现手法为借景抒情。

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特点的能力。

题干中“语不必深,自然蕴藉”意思是指诗歌语言能自然、朴素、含蓄蕴藉即可。

故赏析时,可结合着首尾两联,抓住关键词,分析其是如何体现这一语言特点的即可。

例如,首联“三载”,“不在家”等;尾联以“京华”代指家乡,均体现出语言浅显、直白、含蓄的特点。

以此类推即可。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4.二、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展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

15.这首诗表现了处土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4.两联远近角度不同。

二联写的是树、石、泉、沙,为一路所见,是近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