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 敕勒歌知识点
敕勒歌课文笔记
敕勒歌课文笔记一、文学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敕勒族的一首民歌,选自《乐府诗集》。
乐府,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后来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二、主题思想这首民歌描绘了敕勒川壮丽的风光,表达了敕勒人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三、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四、译文敕勒族人居住的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敕勒川的天空,看起来就像牧民住的毡帐一样,笼罩着整个大草原。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草原,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五、字词解释1. 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2. 阴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5. 苍苍:青色。
6.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7. 见:同“现”,显现。
六、诗句赏析1. “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读者带入苍茫壮美的境界。
2.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天空比作毡制的圆顶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展现了天高地阔的画面。
3. “天苍苍,野茫茫”:叠词的使用突显了天空的苍茫、辽远,原野的碧绿、无垠。
4.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吹来,牧草低伏,显露出隐藏在草丛中的成群的牛羊,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敕勒川的富饶与美丽。
七、艺术特色1. 意境恢弘:整首诗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境界恢弘,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 语言质朴:这首诗用语质朴,简单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敕勒川的自然风光。
3. 修辞巧妙: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空比作穹庐,形象地表现了天空的辽阔和高远。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敕勒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敕勒歌体裁:诗题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名字:佚名年代:未知描述:翻译: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译文: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在阴山脚下。
原文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译文: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原文天苍苍,野茫茫。
译文: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原文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敕勒歌》成于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
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称为“敕勒川”。
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黄色的牛、白色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赏析四:语言赏析诗歌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
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小学语文常见古诗词详解及重要考点分析总结
小学语文常见古诗词详解及重要知识点总结《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
(北)(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
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采莲人)(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色彩:白毛、绿水、红掌动作:向、歌、浮、拨。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
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
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敕勒歌知识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敕勒歌知识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敕勒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接下来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敕勒歌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原文敕勒歌①北朝民歌敕勒川②,阴山③下。
天似穹庐④,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⑥,野茫茫⑦,风吹草低见牛羊⑧。
>>>>词语解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译文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练习题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 lè qiónɡ庐见牛羊天似笼盖二、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1. 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 )2. 青色。
( )3. 辽阔,深远。
( )4. 同“现”,呈现。
( )三、品味下列语句。
1.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知识点就先到这儿了,返回查字典首页一年级语文知识点:锄禾知识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锄禾》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小学语文常见古诗词详解及重要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常见古诗词详解及重要知识点总结《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
(北)(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此刻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材(歌手)。
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代掌管音乐的机构)(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述,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采莲人)(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式。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可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路被合称为“初唐四杰”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色彩:白毛、绿水、红掌动作:向、歌、浮、拨。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
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知了咱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必然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
有时间的话可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暮秋)(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古诗两首》敕乐歌
静态的草原
天苍苍,野茫茫
动态的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 lǒng gài yě • 笼 盖 野
cāng máng 苍 茫
sì
shǒu
似
似乎
首
首都 首先
想想意境,体 会诗情!
作业: 背诵课文
全国中小学 最大最全的教学课件资源网
/
更多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源下载: /
古诗两首
---敕乐歌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 北朝时代流传在敕勒族的一首民歌,敕 勒族是古代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以游牧为主。他们在放牧时或者篝火 旁,经常放声歌唱,反映他们的生活、 反映他们的劳动。全诗描写了我国北方 草原的广阔、富饶、美丽。
• 诗中描写了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天空—像个巨大的蒙古包
草原—美与广阔
牛羊—有风才能显现
• 穹庐:蒙古包的圆顶。 • 敕勒川,阴山下:交待了敕勒川的 地理位置,即在绵延千里的阴山脚 下,描写了一幅壮美广阔的图画。 • 笼盖四野:表明天的广阔与敕勒川 的辽阔,向四面望去,无边无际的 田野与天相接。
《敕勒歌》 知识清单
《敕勒歌》知识清单《<敕勒歌> 知识清单》一、诗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创作背景《敕勒歌》诞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朝。
当时,敕勒族是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在广袤的草原上逐水草而居,过着自由奔放的生活。
这首民歌反映了敕勒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他们生活场景的生动写照。
三、诗歌意境1、广袤的草原“敕勒川,阴山下”描绘出了敕勒族生活的辽阔地域,敕勒川位于雄伟的阴山脚下,给人以开阔宏大的感觉。
2、独特的天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将天空比作巨大的帐篷,笼罩着四方大地。
展现出天空的辽阔和无边无际,也体现了草原人民对天空的独特感受。
3、苍茫的景象“天苍苍,野茫茫”进一步强调了天地的苍茫辽阔,天空湛蓝,原野无垠,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
4、生机勃勃的画面“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微风吹过,牧草弯腰,牛羊显现。
这一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展现了草原的富饶和繁荣。
四、语言特色1、简洁明快全诗语言简洁,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草原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风情,毫无拖沓之感。
2、生动形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天似穹庐”,将天空形象地比作穹庐,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天空的形态。
3、富有韵律诗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易于传唱和记忆。
五、文化价值1、民族风情的展现《敕勒歌》反映了敕勒族的游牧生活和文化特色,为我们了解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2、文学传承作为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敕勒歌》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诗人所借鉴和模仿。
3、文化交流它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融合。
六、影响力1、在文学领域《敕勒歌》被收入各种文学选集和教材,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和学者的喜爱和研究。
2、在艺术领域其意境和主题常常被画家、音乐家等艺术家所借鉴和表现,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敕勒歌》的魅力。
敕勒歌全诗课文讲解
敕勒歌全诗课文讲解(实用版)目录1.敕勒歌的背景介绍2.敕勒歌的作者及创作年代3.敕勒歌的文学价值4.敕勒歌全诗的详细解读5.结语正文1.敕勒歌的背景介绍《敕勒歌》是我国北朝时期著名的民歌,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敕勒是当时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歌描绘了他们生活的场景,歌颂了他们勇敢、善良、勤劳的民族品质。
这首歌歌词优美,旋律激昂,深受敕勒族人民的喜爱,也成为了我国民间文学的瑰宝。
2.敕勒歌的作者及创作年代《敕勒歌》的作者已无从考证,但从歌中的内容来看,应该是敕勒族中的一位民间诗人。
这首歌的创作年代大约在公元五世纪左右,正值我国北魏、北齐、北周等北朝时期。
3.敕勒歌的文学价值《敕勒歌》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北方民族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研究北朝时期民间文学和生活的重要资料。
这首歌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现了敕勒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敕勒歌全诗的详细解读《敕勒歌》全诗共四句,每句都以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示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民族品质。
第一句“敕勒川,阴山下”,描绘了敕勒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敕勒川是指敕勒族居住的地区,阴山是北方的著名山脉,这里以此来展示敕勒族的居住地。
"川"和"下"两个字,生动地描绘出了地理环境的广阔和深远。
第二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用比喻的手法,将天空比作巨大的帐篷,覆盖在敕勒族生活的土地上。
"穹庐"和"笼盖"两个词,生动地描绘出了天空的广阔和深远。
第三句“天苍苍,野茫茫”,以重复的手法,再次强调了天空的广阔和土地的深远,形象地展示了敕勒族生活的环境。
"苍苍"和"茫茫"两个词,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民族的豪情。
第四句“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敕勒族人民放牧的场景,风吹过草地,草低下去,牛羊显现出来。
敕勒歌古诗及意思解释
敕勒歌古诗及意思解释《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敕勒歌》古诗原文及翻译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敕勒歌》注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敕勒歌》赏析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一致好评。
对它的学术研究,时至今日也经久不衰。
作品原文:敕勒歌①北朝民歌敕勒川②,阴山③下。
天似穹庐④,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⑥,野茫茫⑦,风吹草低见牛羊⑧。
作品注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作品异版:“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两句作一句“天似穹庐盖四野”。
(成书于万历三年(1575)的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六中所看到的《敕勒歌》)持此观点的人有王世贞、胡应麟,王夫之、王士祯。
其他史料证据有来源于清雍正十一年编就印行的《朔平府志》和雍正十三年刻印的《朔州志》。
作品译文:译文一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小升初语文 敕勒歌知识点
小升初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导读: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小升初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
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欢迎大家去阅读为大家提供的小升初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敕勒歌知识点?
《敕勒歌》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歌的代表作品,被认为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敕勒歌》的知识点:
1. 起源:《敕勒歌》传统上被认为是鲜卑族创作的歌曲,而后来传入汉地成为汉传文化的一部分。
歌曲反映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情感和民族精神。
2. 作者:歌曲的作者并不确切,传统上认为是鲜卑族的首领建成(简称敕勒),或者是建成的部下所创作。
因此,歌曲又称为《敕勒歌》。
3. 内容:歌词以叙事的方式描绘了鲜卑族在北方草原上游牧的生活场景,抒发了鲜卑族对家园的热爱和对战争的无畏态度。
歌词内容激昂豪放,充满了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和对英雄气概的颂扬。
4. 影响:《敕勒歌》被广泛传颂,并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音乐和戏曲等领域均有对这首歌曲的引用和演绎。
同时,歌曲也是中国古典音乐和戏曲中常见的表演曲目之一。
总的来说,《敕勒歌》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其内容丰富,表达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和民族精神,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敕勒歌》精编考点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译文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
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一、文学常识1、体裁:北朝民歌2、创作背景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
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
在史书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寿撰的《北史》卷六《齐本纪》:公元546年,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
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
《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谁,各界一直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斛律金是作者之一,甚至有人认为作者就是斛律金。
而有人认为斛律金只是已知最早的演唱者,而非作者。
二、主要内容1、点明敕勒川的地理位置。
《敕勒歌》讲解
《敕勒歌》讲解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朝的乐府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诗作。
此诗描绘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原文如下: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讲解:
1. “敕勒川,阴山下。
”这两句诗描述了敕勒川位于阴山的脚下。
阴山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大山脉,山脉的雄伟壮观为整首诗奠定了壮丽的基调。
2.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话描绘了天空的壮丽景象,将天空比喻为一个巨大的帐篷,覆盖了四面八方。
“穹庐”是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出天空的广阔无垠。
3.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对草原的精彩描绘,表现了草原的广袤和肥沃。
“天苍苍”和“野茫茫”形象地表现了草原的辽阔和无边无际。
“风吹草低见牛羊”则描绘了草原上丰富的生活和自然风光。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出风吹过草原,草儿低伏,露出了放牧的牛羊,展现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活画面。
整首诗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草原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
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鲜卑族间流传的⼀⾸民歌,歌唱了⼤草原的景⾊和游牧民族的⽣活。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学⼀年级语⽂《敕勒歌》知识点 原⽂: 敕勒歌①北朝民歌 敕勒川②, 阴⼭③下。
天似穹庐④, 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⑥,野茫茫⑦, 风吹草低见⽜⽺⑧。
词语解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西省北部)⼀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在现在的⼭西、内蒙⼀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默川⼀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在今内蒙古⾃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lú):⽤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四野,草原的四⾯⼋⽅。
⑥天苍苍:苍苍:青⾊。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边的样⼦。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译⽂: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脚下。
天空像个巨⼤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望⽆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群群正在吃草的⽜⽺。
⼩学⼀年级语⽂《敕勒歌》教案 [教学⽬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画了解古诗的⼤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壮阔及游牧民族的⽣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和牧民的⽣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揭⽰课题 1、⽼师:今天,⽼师想带⼤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草原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回答 3、⽼师:天蓝蓝,⼭⾼⾼,⽜⽺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敕勒歌》北朝民歌复习
一《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
(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
(北)
(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
二《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
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采莲人)
(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三《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
色彩:白毛、绿水、红掌
动作:向、歌、浮、拨。
敕勒歌 小学二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敕勒歌小学二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简介:北朝人民以游牧生活为主,喜欢唱歌,往往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歌声里,久而久之,许多民歌被流传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熟知的“北朝民歌”。
字词释义:①敕勒: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草原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以游牧为主。
②阴山:山脉名,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③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做成。
④四野:指草原的四面八方。
茫茫:广远的样子。
⑥见: 同“现”,出现。
诗词赏析:这首北朝民歌虽然只有二十七个字,却极富感染力。
美丽的敕勒大草原啊,就在丽山脚下,这儿的天空啊,就像牧民们居住的圆顶帐篷。
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蓝蓝的天空广阔无边,绿茵茵的草地一望无际,一阵风吹来,那低头吃草的牛羊就显现出来了。
诗歌一开始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唱出北方的大草原一望无际的自然特点,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彰显出敕勒族豪放的性格特点。
接下来的两句承前句的背景而来,描给极目远望时,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不仅形象,而且富有民族特色。
最后三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
壮阔无比的草原全景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苍苍”“茫茫”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草原之碧绿、无垠。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勾勒出一幅其乐融融的草原盛景图,从侧面展现了敕勒族人祥和、富足的生活状况。
知识链接:北朝民歌北朝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的五个朝代(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和北周)的总称。
北朝民歌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题材多样,有战歌、牧歌以及反映人民痛苦生活的歌谣等,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六十多首,其中《敕勒歌》《木兰诗》最为有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敕勒歌知识点
本文是关于小升初语文敕勒歌知识点,感谢您的阅读!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小升初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
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欢迎大家去阅读为大家提供的小升初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