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之于是之、胡适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人物素材整理——胡适

【一轮复习】人物素材整理——胡适

胡适温文尔雅的“斗士”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素材整理:张韩棋2020年3月27日胡适档案────────胡适,1891年12月出生于上海,曾用名嗣靡,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而闻名于世。

胡适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母亲的教育对其影响至深。

胡适上了九年私塾,广泛阅读儒家经典著作,奠定下坚实的学术根基。

19岁时,他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瀚。

杜威,其治学深受这位当代‘实验主义领袖’影响。

1917年初,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

同年夏天,他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则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

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的领袖。

“五四运动”之后胡适同陈独秀,李大钊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与以往的”同道中人”开展多次论战。

1949年赴美,此后他在几年里辗转美台,两处奔波,1962年在台北逝世。

借钱达人胡适在北大的工资很高,并且很大方,经常借钱给别人。

1920年,林语堂考上了哈佛的研究生。

去留学时出了点问题,原本的经费没了,于是他给胡适发电报:“能否由尊兄作保他人借贷1000美元,待我学成归国偿还。

没过多久,胡适就把钱汇给他,还告诉他:这是北大给你预支的工资,留完学一定要来北大工作。

结果,林语堂拿到哈佛的硕士学位后,又跑去莱比锡大学读博。

然后,学习经费又出问题了。

林语堂又给胡适写信,请他再预支1000美元工资。

胡适又给他汇了钱。

四年后,林语堂学成归来,很多大学都想聘请他。

但是考虑到已经预支了北大的工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林语堂就去了北大。

正巧,胡适不在北京。

于是,林语堂找北大领导蒋梦麟,商讨还钱的事。

蒋梦麟表示一脸懵逼:北大啥时候借钱给你了?原来这2000美元,都是胡适自己节衣缩食、东拼西凑弄来的。

胡适担任北大校长之后,被邀请到电台做了个广播演讲。

人物评价胡适

人物评价胡适

站在新旧时代的一代文宗——胡适胡适之先生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他在勤奋的一生中,扮演了许多角色;五四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白话文运动的理论奠基者、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与高深研究的倡导者、自由民主的倡议者、史学家、考证学家、外交官、公众人物等等;这些角色,有的是他自觉有意为之的;有的是环境迫使他不能不尽的责任;有的则是半被动而心中却未尝不是乐意接受的;作为旧时代最后一位送葬者与新时代最初一位相知,他注定要被新旧两个时代的人误解和曲解,新文化运动以来,出现过两次大型的“批胡高潮”,第一次是以“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改造运动”的形式出现的;第二次是1954年11月开始的,它的触机便是9、10月间的“红楼梦事件”,不管近现代学者们对胡适先生有什么评价,但我对他是十分的敬仰和敬佩,对他所倡导的自由主义等思想也是十分赞扬的;第一次接触胡适先生,是在学习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他作为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运动,致力于推翻两千多年的文言文的学者;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我发现他的思想不仅仅限于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下面我就我的理解阐述一下胡适先生重要思想及我对其的感悟评价;胡适先生“暴的大名”的是开创了现代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中国人文传统的变革,胡适先生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1929年10月,胡适先生发表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一文,文中就新文化运动提出了两个重要论点:一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件大事业就是思想的解放;我们当日批评孔孟,弹劾程朱,否认上帝,为的是要打倒一尊的门户,解放中国的思想,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精神而已;”二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义是承认中国旧文化不适应现代的环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化;”从上述可以看出,胡适先生反对传统封建的思想,提倡解放思想,敢于批评的精神;胡适先生之所以会受到那么多学者和文人的批判,是因为他们觉得胡适先生赞扬“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思想完全否定了传统孔子的儒家学说;但是经过调查,胡适先生的文章里并没有直接的否定孔子的思想,只是对极力推崇孔子思想和想要将孔子思想作为统治工具人的批判,反而胡适先生也赞扬了孔子学说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胡适先生的思想成就除了新文化运动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在中国传播了自由主义的真谛,它是近世西方文明菁华的吸收和引进,胡适先生认定为“世界文明的趋势”和“中国应采取的方向”;胡适先生一生,特别是在晚年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不遗余力地奔走号召,成为中国自由民主运动的精神脊梁;胡适先生的自由主义思想形成于留美时期;当时他接受了严格的现代民主政治训练,深受新大陆自由主义气氛的熏染,在杜威,罗素等知名的思想家的影响,胡适参加了反战运动,并确立了对自由主义、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思想信仰;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裹挟在一片阶级斗争的血雨腥风中,对于自由主义的思想家来说,他生活的时代是与他敌对的,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自由主义的宣传;在他的致徐志摩信中写道:“要救国,应该从思想学问下手,无论如何迂缓,总逃不了的;”从这个简短的话中,我们看到了胡适先生对自由主义思想的执着和满腔的爱国之情;在胡适先生不懈的努力下,他的自由主义思想终于在“五四”前后以实验主义为指导登上历史舞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胡适先生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科学方法;胡适先生的实验主义来源于他的恩师杜威和赫胥黎,但是相较于他们,胡适先生比较偏重于科学家所应具备的态度,在他给董作宾的信上:“凡能用精密方法作学问的,不妨大胆地假设;……此语未可为一般粗心人道;但可为少数小心排比事实与小心求证的学者道;不然,流弊将无穷无极了”可见,胡适先生很是注重求证者的态度;真正的知识分子都是悲剧命运的承担者,胡适先生亦是如此,因为他们要提前预告一个时代的真理,就必须承担时代落差造成的悲剧命运;胡适先生作为现代中国的启蒙者,他的精神思想不应以几十年来衡量的,他的思想价值也不是由片断的历史所决定的,不管他是自己思想的祭品,还是时代的牺牲品,他所奋力开拓的新文化运动和自由民主运动,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现代的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代在进步,我相信胡适先生所给我们留下来的思想价值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因为沉淀更显光彩。

高分高考作文人物素材

高分高考作文人物素材

高分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历年高考作文都少不了各个英雄人物的素材描写,有了好的素材会给作文增添很多色彩,#整理了《高分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作者希望以下多篇内容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素材一】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他一生共获得 35 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

胡适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可以做一总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

蒋介石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颇值得玩味的。

胡适先生著述丰厚,在哲学、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得后人研究、借鉴的东西很多,他的墓志铭由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撰文,具体如下: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殚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202X 年,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之际,北大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以此欢迎胡适先生回家,但是,以胡适名义冠名的讲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续他的人文情怀,传播他的自由理念,并契合时代精神,从而真正请回胡适一代人所代表的精神、气质和操守,尚需观察。

多维解读 1.宽容的价值胡适代表的正是五四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且带有一点儿浪漫色彩的人文精神,足见在思想世界中,自由、人权、民主这些概念是不分地域的;在人性的领域中,宽容和尊重这些价值也是穿越时空的,它们共同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帮助和感念,从而设定了人类文明的高度道德规范。

2.有人味的社会只有自由民主才能造就有人味的社会是胡适一生的民主诉求,也是美丽中国应有的人文内涵。

法国哲人伏尔泰说得最好,你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赞成,但是我要拼命力争你有说这话的权利。

这是多么有人味的容忍态度!自己要争自由,同时还得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便是容忍。

容忍,既是个人品德,也是政治德行。

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是有人味的体现;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宽容,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著名诗人胡适生平简介

著名诗人胡适生平简介

著名诗人胡适生平简介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也是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胡适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胡适生平简介胡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家、哲学家、诗人、学者。

他是安徽绩溪人,原名叫做嗣穈,字希疆,后来改名胡适,字适之。

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是自由主义者,实用主义者。

他是我国文学成就的代表人,代表作品有《胡适文选》、《文学改良刍议》等,在1939年胡适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是一个对于文学者的肯定。

后来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改革。

胡适的父亲叫胡传,是台东直隶州知州,崇尚文学,著有《台湾纪事两种》,胡适有现在的成就也是受到他父亲的影响,胡适跟随父亲从小学习。

所以在胡适5岁时便在安徽绩溪的私塾上学,后在其他学堂求学。

在胡适接受早期的西方教育时,就有了很大的兴趣,后来又受到梁启超、严复等人的影响,开始接受新思想。

1915年,胡适到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并且接受了实用主义哲学思想,这是杜威的哲学。

回国后,先后任职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兼校长,加入《新青年》编辑部,胡适是白话文和文学改良的倡导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胡适的一生功成名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爱戴。

胡适逝世后,他的墓志铭由著名学者毛子水提笔,金石家王壮也为胡适书写。

2010年,我国文化部部长蔡武抵达台湾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胡适的故居参观,还去胡适墓园哀悼和前去观看胡适铜像。

从这些可以看出胡适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还是十分显著的,大家对于胡适是非常尊重的。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关系新文化运动指的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当时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青年所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一次思想革新和文学革命运动。

这次运动的开端是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之后改名为《新青年》),在杂志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和专制。

这场运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在客观上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解放了大众的思想。

五四人物志之胡适3

五四人物志之胡适3

第三集陈晓楠主持人:今天继续讲胡适的故事。

从1917到1919年,短短两年之间,胡适号召的“文学改良”引起了中国青年强烈的反应,他用新方法整理了中国哲学史,澄清了浮夸淫琐的文字障碍,创立了新式标点,印出了白话诗集≤尝试集≥,在南方,孙中山写信给海外同志,告诉他们,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他也极力赞美从北方起来的那个变化,还为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新文化运动”这“再造的文明”不仅将改变中国人的语言方式,还将给传统伦理,风俗,人际关系以致命的一击。

但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在北京,保守派们将胡适和陈独秀看成了眼中钉。

旁白:从民国6年秋天到民国8年3月,陈独秀和胡适这大小两只兔子,在北大同处了一年多,这一年多也使他们建立了终生的友谊,二人都喜欢吸烟,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曾有过戒烟的想法,终究没有办到,业余时间,胡适夫妻喜欢打麻将,陈独秀的妻子也经常参加,但陈独秀不打,他曾学过击剑和拳击,喜欢户外活动,民国8年3月,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胡适和陈独秀同时接到了一封恐吓信,(就是骂陈独秀“陈独秃”说胡适是“胡闹”说你两个人也闹得差不多了,现在有人啊,要你两个人的命,)当时也有人向北洋政府写匿名信,指责蔡元培纵容陈独秀和胡适胡闹,(北京政府当局说他们怎么样怎么样,这一点是蔡元培最反对的,就是你学者之间怎么争辩都可以,你不要把一个诠释者引入进去,写信告密),虽然心中不悦,但政府方面的压力,蔡元培也不能不重视,做为新文化圈子外面的旁观者北大最年轻的教授梁溯?溟后来回忆说:胡先生为人和气平易,原不须蔡先生怎样费力支持,陈先生就不同了在校内得罪人不少,在校外引起的反对也很多,而且细行不检,予人口实,梁说的“细行不检,予人口实”是指民国8年,就是1919年3月,陈独秀在八大胡同,和一个学生争抢一妓,因争风吃醋,抓伤妓女下体,当时舆论大哗,蔡元培也不能袖手旁观了,(说陈独秀就跟这个妓女翻脸,就是对这个妓女实行暴力,这个事情就由传单,小报在这个社会上流传,这样对北大伤害太大了,必须让他离开北大),北大随后发布了陈独秀“请假南归”的消息,“请假南归”实际上是蔡元培善意的谎言,(但是这个东西,在清代末年和民国初年的时候,作为知识分子呢,它不算问题,就大多数都有三姨太,四姨太,那个时候娶过妻啊妾啊成群的,它不为过,它是根据这个伦理道德,它不反对,)(胡适始终认为,把陈独秀从文科学长拉下来这件事情,是蔡元培的一个败笔,对他自己当时没有能力尽力的,阻止这件事情发生,他一直是耿耿于怀的),胡适对蔡元培没有保护住陈独秀,很有怨气,他认为,道德品行问题应该同学术问题分开,胡适说:那些老先生们,平时不也嫖娼狎妓嚒,但问题的关键是,陈独秀是参加了北大标榜“不嫖,不赌”进德会的,(陈独秀你们搞一个进德会,明确表示不嫖娼,不纳妾,不当官什么的,你表态了,你再去搞那些东西,你就没信用了,)陈独秀离开北大后,失去的不仅是文科学长的社会地位,更有每月三百大洋的薪水,激愤中的陈独秀思想也开始发生转变。

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胡适

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胡适

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胡适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文艺评论家,被誉为“新文化运动”中的先锋和重要代表之一。

他以其深刻的思想、开拓性的眼光和辨识力,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的思想非常前卫,他主张推动文化的现代化、开拓人类的精神境界,反对陈旧的观念和道德,提倡自由、民主和人格解放。

他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观念也对中国后来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此外,胡适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文艺评论家,对于时代与文学的关系有着极其崇高的追求,他的“文学为人类服务”的理念和批判视角,与当时中国文学界的主流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胡适倡导的自由思想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同时受到了一些反对和批评。

他对中国文化进行的批判,往往被人认为是对民族文化的污蔑和抨击,遭到了一些保守派的反感和斥责。

总的来说,胡适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他的思想与奋斗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中的里程碑。

胡适语文人物素材

胡适语文人物素材

上了大学父母还要去“陪读”,寻工作、找对象离不开父母 帮助,也成了当今的一景。
• 想想当年兵荒马乱,胡适却敢于让读中学的儿子离开家庭,
“操练独立的生活”,这样的“教子经”,恐怕仍然值得今 天的父母们借鉴。
胡适与鲁迅
• 1922年时的胡适对鲁迅推崇备至,几乎把 短篇小说的创作成绩归于鲁迅。 • 对于包括鲁迅在内的左翼作家的抨击以至 谩骂,胡适非常大度,以“老僧不见不闻” 的淡定,不气,不急,不理会。迄今为止 未见胡适回骂鲁迅的文字。 • 当鲁迅遭到无端谩骂、人身攻击时,胡适 却为鲁迅辩诬、主持公道。
• 在当时的北京大学,交游之广,朋友之多,他是第一位。是天性使然 还是有所为而然,这要留给历史学家兼心理学家去研究;专从现象方 面说,大家都觉得,他最和易近人。即使是学生,去找他,他也是口 称某先生,满面堆笑,如果是到他的私宅,坐在客厅里高谈阔论,过 时不走,他也绝不会下逐客令。——张中行
• 胡先生,和其他的伟大人物一样,平易近人。‘温而厉’是最好的形 容。我从未见过他大发雷霆或盛气凌人。他对待年轻、属下、仆人, 永远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时候,他也不失 其常。“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梁实秋
胡适的“教子经”
• 胡适生有二子一女,长子取名祖望,次子思杜。他在《我 的儿子》的文章里说:做父母的,对子女绝不可居功,绝 不可示恩,千万不可把自己看作 “放高利债”的债主, 而要彻底解放孩子。所以,他一直主张让孩子过自己的生 活,走自己的路。
• 祖望在苏州读中学,胡适有一封家书给他,对他小小年纪
胡适的“胡说”
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 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 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反而损害骂者自己 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 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 有恩了,我自然很愿挨骂。

胡适的简介和事迹

胡适的简介和事迹

胡适的简介和事迹胡适的简介和事迹摘要:胡适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艺评论家、语言学家、翻译家,被誉为“思想解放的先驱”、“文化传统的批判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等,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篇论文将深入探究胡适的生平和事迹,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

关键词:胡适,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文艺评论家一、胡适的生平胡适,字适之,江苏无锡人。

1896年,胡适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所著名学府就读,于191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他曾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校长等职务。

1946年,胡适去世,享年59岁。

二、胡适的思想和贡献1、思想和教育理念胡适主张“为国家之需而改造个人”,他提倡“现代教育,爱国主义和新文化”的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个人才干,更具有行动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使学生具备成为独立人格的能力。

2、语言学与翻译胡适曾翻译了《巴尔扎克全集》、《莫泊桑全集》等经典作品,他的翻译方式革新了当时的翻译风格。

胡适强调译者要“摆脱源语的枷锁”,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文化背景和理解,灵活运用语言,准确表达原著的意思和风格,并在翻译方面有豁达的思维和超越的个性。

3、文艺评论胡适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学者,还拥有一手批评文艺的才华。

他认为文艺的评价必须独立于思想、信念、政治和艺术的意识形态,强调评价艺术的标准应该是美而不是政治。

他建议将评价文艺的标准与世界上最好的文学作品作比较,并强调文学作品应该有普遍性、永恒性,不应该受到时代和政治的局限。

4、思想解放和文化传承胡适倡导思想解放,反对封建文化的束缚,提倡接受西方文明和现代科技知识,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他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他认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是互补共生的,没有必要排斥传统文化,而应该在融合中创新。

结语胡适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胡适的名人故事(精选12篇)

胡适的名人故事(精选12篇)

胡适的名人故事胡适的名人故事(精选12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尝试过写故事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胡适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胡适的名人故事篇1话说胡适当北大校长的时候,有个学生因生活所迫要辍学。

胡适得知后,表示一定会资助他,要他继续学业。

开学前,胡适将此事交代给夫人江冬秀,自己出差去了,回来却发现夫人根本没给学生交学费,夫人说照胡适这个资助法,他早晚有一天得靠别人资助。

胡适大怒,要与她离婚。

后来经人协调,二人达成协议:今后,只要胡适资助学生或有困难的人,江冬秀都要无条件照办;而胡适不得喜新厌旧,抛弃发妻。

二人遂得以白头偕老。

预支汪静之稿费1922年,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爱情诗集《蕙的风》出版了,这不仅是汪静之的倾力之作,也凝结了胡适的心血,是他亲自审阅删改,并作序言,推荐给书局出版的。

胡适对汪静之的帮助远不止于此。

在《蕙的风》刚邮寄给胡适不久,汪静之便写信向胡适借钱。

信中说:“我真有不能维持之危险,只好请你再借20元。

是的,20,要20才够!邮局寄来,越快越好。

你起先借我的40,10元是还上学期的债,30元是暑假内的膳费书费。

”过了两个月,汪静之再次写信给胡适:“我从前预料在现在这时候可以得到《蕙的风》的稿费以供我的需要了,但到了现在,徒然失望……在欠债里生活的我,现在又过不去了,所以又无路可归地找到你了,请快快寄30元来借我罢!”1922年11月汪静之又写信向胡适说道:“你前些时由亚东汇给我的30元钱,还了债就完了。

到如今,新债依然如故。

夏衣早已入了上海的当店,冬衣还睡在杭州的当店里,又需要看书报没钱买。

自去年下半年来,家中没有钱寄我。

请原谅我,我现在还要向你借50元才行。

”不到1年的时间里,汪静之已经向胡适预支了140元,胡适一而再、再而三地满足了汪静之的要求,而《蕙的风》全部稿费是150元。

暗助林语堂林语堂留美期间,经济上遇到困难,便向胡适求助。

胡适传简介

胡适传简介

胡适传简介胡适(1891年-1962年),原名胡金石,字适之,后改名适之,字斯民,浙江余姚人。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美国,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并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先行者和推动者,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家庭环境对他的思想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父亲胡骏甫是浙江余姚的知名进士,家境殷实且重视教育。

从小,胡适就展现出超凡的才智和对知识的渴望。

他自幼酷爱阅读,广泛涉猎诸多领域的书籍,并展现出卓越的学习能力。

这为他日后成为一名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适青年时期赴美留学,并在康奈尔大学学习哲学与经济学,取得了硕士学位。

在美国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对于科学、民主和自由等西方价值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借鉴了西方的教育模式,提出要进行中国的教育改革,推行普及教育,提高民众素质。

他对教育的重视和推崇对当时中国封建主义教育体制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回国后,胡适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

他与陈独秀、鲁迅等一起,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呼吁拒绝封建思想束缚,追求自由与平等。

他主张现代文学要以白话为基础,摒弃文言文的书写方式,使文学能够更加贴近人民大众。

他的努力使得现代白话文学得以发展,为后来的白话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胡适还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秉持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文学名著,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带入了中国。

他翻译的《威尔第纪行》、《福尔斯》等作品,使得中国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西方文化,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翻译工作也为中国文坛引入新的风貌,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胡适晚年,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担任校长期间,他为校园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

他推行了很多改革措施,引入西方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制度,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

高中作文素材:胡适的保护人

高中作文素材:胡适的保护人

高中作文素材:胡适的保护人【人物名片】胡适,字适之,原名嗣穈。

徽州绩溪人。

被余英时誉为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的学者和思想家。

[1]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是新红学考据派的创始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胡适的保护人1917年,后来成了著名历史学家的顾颉刚,与后来当过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的傅斯年(字孟真)正在商谈,要不要将一个叫胡适的新教授从北大哲学系的讲台上赶走。

顾颉刚说,原先的教授从三皇五帝讲起,讲了两年才讲到商朝,这位新教授却抛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讲起。

同学们都说这是割断中国哲学史,是思想造反,他们想将这位教授赶走。

他自己倒是觉得胡先生讲课很有新意,但也拿不定主意,希望对方去听听课,做个评价。

这位傅斯年天分极高,11岁时读完《十三经》。

在北大读本科后,他受到刘师培、黄侃、陈汉章等国学大师的器重,在学生中的声望很高。

当时很自负的傅斯年,听了顾颉刚的话,同意去听听胡适的课,以决定是否赶走这个新来的留学生。

认真旁听了几次之后,傅斯年对那些要赶走胡适的同学说:“这个人虽然书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

你们不能闹。

”于是胡适留在了北大哲学系。

多年以后,当傅斯年去世后,胡适在怀念文章中提及此事,动情地说:“我这个二十几岁的留学生,在北京大学教书,面对着思想一般成熟的学生,没有引起风波,过了十几年之后才晓得,是孟真暗地里做了我的保护人。

”【名师解读】白居易诗云:“试玉需烧七日满,辨材须待十年功。

”树木如树人,任何参天大树都是由小树苗成长而来,人才的成长就如树木一样,需要适宜的土壤,更需要成长的时空。

而优秀的领导人就像伯乐,不但要善于发现人才,而且要给予人才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适用话题】知人善任懂得识才创造机会敢于创新高中作文素材第 1 页共1 页。

作文素材一,胡适(DOC)

作文素材一,胡适(DOC)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自取的名“适”与字“适之”,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父亲: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朝贡生,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后因战争离台,著有《台湾纪事两种》,1895年8月22日病殁于厦门。

胡传逝世时胡适尚未满四岁,但胡传已给胡适留下了希望他好好读书的遗嘱。

在胡适的幼年中,虽然父亲不在,但他的母亲冯顺弟时常教导儿子要学习父亲,不要丢脸。

所以自胡适懂事起他已经开始学习和了解胡传的思想了。

他恪守父亲的训示,追求“以期作圣”的人生目标。

可以说,从小时候开始,父亲的影子就一直留在胡适的心中。

并且胡适曾在台湾台东跟随过父亲一段时间,他的心里多多少少对台湾存有一些感情。

母亲冯顺弟,安徽省绩溪县人。

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

母亲极为重视他的教育,对他要求很严。

要求他用心学习,认真做人。

对人宽容。

论点一:家教(家庭环境的重要性,父母的期望)个人经历胡适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上庄受过9年私塾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古文基础。

早年在上海的学堂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庚款官费留学生只取前二百名,考试两场,文章和杂科(政史地物理化生等),头一场文章胡适扬扬洒洒一篇得了一百分,如此可见他的文章造化!(论点二:机会与才能;抓住机遇)胡适一生得过35个博士学位,照说智慧一流。

可是他当初到美国留学时,却被三十多种苹果树难倒,因而改行——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最先是进入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农学院。

胡适在康奈尔农学院必须实习各项农事,包括洗马、套车、驾车等,还要下玉米田。

胡适,不灭的指明灯(胡心悦)

胡适,不灭的指明灯(胡心悦)

胡适,不灭的指明灯绩溪县适之中学 701班胡心悦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全靠自己的作为,学问也仅如此。

-----胡适胡适,不愧为绩溪的骄傲。

他因提倡文学革命、思想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他著述宏富,在文学、哲学、史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

他历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驻美国大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走近胡老先生,他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心中的指路明灯。

“五卅运动”的惨痛让这位文化、思想、革命的主将在残酷的斗争形势面前,为无数进步青年惨遭杀害,流血成河而无比痛惜,他深知救国的事业须要有各色各样的人才;救国的预备在于把自己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才。

他更懂得面临这样的灾难时,更应该怎样做,救国必须救出自己,把自己造成一个有用之才,再利用自己的才能,知识去拯救国家。

救国须从救出你自己下手!胡适在《爱国运动与求学》中提到:建国难道不应从建出自己下手吗?在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今天,我们应立定脚跟,打定主意,努力的建造自己,努力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一个有用的东西!这样的铸造才有可能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储备的本领为国家作出很大的贡献。

众志成城,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胡老先生近百年前精辟的话语,深刻启迪着我们青少年牢记立志成才与建设祖国的使命之重大。

他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走向正确道路的指明灯!“拯救改变旧中国,无数青少年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中国少年都须有批评的精神,须有冒险进取的精神,须有社会协进的观念。

中国的少年要有敢于挑战,敢于拼搏的精神,遇到困难,要临危不惧,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沉着,稳定,从容不迫的心,这就是中国少年,少年中国。

我们正是中国的少年,就得有纯洁的品质,钢铁般的精神,也该时时刻刻记着并能自信地说这样一句话:“如今我们回来了,你们请看便知不同了!我们是少年的中国,中国的少年!”胡适振奋人心的话语启示我们,美好和谐的幸福今天就是无数的先辈拼搏奋斗,把自己的收获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势单力薄的祖国而得来的。

高考语文人物素材之胡适

高考语文人物素材之胡适

⾼考语⽂⼈物素材之胡适⾼考语⽂⼈物素材之胡适胡适(1891年12⽉17⽇—1962年2⽉24⽇),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以倡导“⽩话⽂”、领导新⽂化运动闻名于世。

胡适语录1.⼀个肮脏的国家,如果⼈⼈讲规则⽽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个有⼈味⼉的正常国家,道德⾃然会逐渐回归;⼀个⼲净的国家,如果⼈⼈都不讲规则却⼤谈道德,谈⾼尚,天天没事⼉就谈道德规范,⼈⼈⼤公⽆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个伪君⼦遍布的肮脏国家。

2.在中国,做⼀个有良知的知识分⼦是异常艰难的,但并⾮全⽆报酬。

历史是⼀盆黄河⽔,只要有⾜够的时间,只要⼈们肯拿出⾜够的耐⼼,总归会看到清浊分明的那⼀天。

3.你要看⼀个国家的⽂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看他们怎样待⼩孩⼦;第⼆看他们怎样待⼥⼈;第三看他们怎样利⽤闲暇的时间。

1.⼤胆的假设,⼩⼼的求证。

2.容忍⽐⾃由更重要。

3.有⼏分证据说⼏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分话。

4.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时要在有疑处不疑。

5.要有话说,⽅才说话。

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

要说我⾃⼰的话,别说别⼈的话。

是什么时代的⼈,说什么时代的话。

6.⽣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冥想⼈⽣有何意义,不如试⽤此⽣做点有意义的事。

7.把⾃⼰铸造成器,⽅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

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

把⾃⼰铸造成了⾃由独⽴的⼈格,你⾃然会不知⾜,不满意现状,敢说⽼实话。

8.堕落的⽅式很多,总结起来,约有这两⼤类:第⼀条是容易抛弃学⽣时代求知识的欲望;第⼆条是容易抛弃学⽣时代的理想的⼈⽣追求。

9.保险的意义,只是今天作明天的准备;⽣时作死时的准备;⽗母作⼉⼥的准备;⼉⼥幼时作⼉⼥长⼤时的准备;如此⽽已。

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母预备⼉⼥,这是真慈爱。

能做到这三步的⼈,才能算作是现代⼈。

我最敬佩的人——胡适

我最敬佩的人——胡适

胡适的父亲
字铁花,号钝夫, 清朝贡生,官至 淞沪厘卡总巡、 台东直隶州知州, 著有《台湾纪事 两种》, 1895年8月22日病 殁于厦门。
胡 适 一 家 人
胡适故居
胡适故居———座落在上庄村内。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建。 1998年被批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由一座庭院和四幢徽 派房屋组成。分为四个展厅,展示的东西包括胡适及其家人曾 经使用过的家具,以及一些珍贵的照片和文献资料。 其中有蒋介石送给胡适的一幅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选自《尝试集》)
胡适的博士帽
最后的5顶是:美国柏克纳尔大学授予的 名誉文学博士(1943年),英国牛津 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1945年1 1月赴伦敦以中国首席代表身份出席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美国柯鲁开特大学 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949年),美 国克莱蒙研究所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 950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授予的名誉 人文学博士(1959年)。
1920年出版中国新 文学史上第一部白 第一部白 话诗集《尝试集》 话诗集《尝试集》; 他第一个用白话写 第一个用白话写 作独幕剧《 作独幕剧《终身大 事》,确立了现代 话剧的新形式,产 生了广泛而强烈的 反响。
胡适
在学术上,他曾致力于白话文学史的研究和 章回小说的考证工作,其中所著的《红楼梦 《 考证》 考证》,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开创了 开创了 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 《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
胡 适
在治学方法上, 他提出的“大胆 提出的“ 提出的 的假设, 的假设,小心的 求证” 求证”,在学术 界深有影响。所 界深有影响 有这些,使胡适 成为“五四”文 学革命和初期新 文化运动的重要 代表人物。

“胡适”先生

“胡适”先生

“胡适”先生胡适(1891年-1962年),原名胡愈之,字适之,号舟山,浙江宁波人,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学评论家和散文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

胡适先生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综合性大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胡适先生是改革开放的先驱者之一。

他在文学上提出了“革命三杰”的思想,即按照思想的真、善、美的要求来创作作品,通过文学来推动社会变革进步。

他提出了“文学改良”,主张文学要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呼吁青年作家要有社会责任感,发挥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作用。

胡适先生的这些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胡适先生早年留学美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关注西方的文学和思想,同时也积极参与中国的革命活动。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张摒弃旧思想和旧文化,接受西方文化,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西方文化的倡导,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文学领域,胡适先生提出了“诗散小说大全”的文学创作理论,主张文学作品要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倡导文学要融合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丰富文学的表达形式。

他还提出了“古文运动”的理论,倡导用口语化的文体来进行文学创作,使文学更贴近民间,更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

这些创作理论大大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了对文学的理论研究,胡适先生本人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作家。

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深厚的思想内涵,风格新颖,意境深远,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他的散文作品也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他的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胡适先生除了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还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精英教育”的理念,主张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推动中国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开风气之先胡适的名人故事

开风气之先胡适的名人故事

开风气之先胡适的名人故事开风气之先胡适的名人故事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出身于官商家庭。

1910年留学美国,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经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开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

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本新诗集;1917年1月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此文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拉开了序幕。

胡适的父亲胡传曾经担任清廷的“淞沪厘卡总巡”,后调台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不久,病逝于厦门。

胡适自小跟着母亲在绩溪老家,母亲是一位普通农家的女子,但也略通诗文,她经常教儿子背诵古典诗词,并且为他请了旧学根底很深的老师。

胡适在故乡接受了9年的旧式教育,其间广泛接触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更由于通过阅读大量的明清白话小说,受到了运用白话文的`训练,从而也确立了他的文学兴趣。

14岁这一年,胡适曾经随三哥到上海梅溪学堂求学。

他不懂上海话,又未曾开笔写文章,所以就被编到五班,那差不多是最低的一班了。

有一次,国文老师在讲解“传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古文时,随口说这是《左传》上的话。

来上海已经有6个星期了,胡适已大略能听懂上海话,他知道老师讲错了。

等到老师讲完后,他轻轻地走到老师的讲桌跟前,低声对他说:“老师,这个‘传曰’是《易经》里的《系辞传》,不是《左传》。

”老学究感到十分惊讶,他把花镜向上推了推,“对呀,我刚才是信口说错了。

”他把胡适拉到身边又一次上下打量眼前这位一身乡下打扮的学生,心里不由得暗暗惊叹。

他又仔细询问了胡适读过那些书,背了多少东西,胡适都一一回答了。

老师又问了他会不会对对子,会不会写文章,胡适当即写了一篇文章。

文章完成后,老师更是惊呆了。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满纸文辞锦绣。

他第二大就被升到第二班去了。

在上海,十几岁的胡适还曾主编了《竟业旬报》(白话报刊),他积极称赞维新,也有一定反清革命倾向。

15岁这年,他就发表了自己编写的白话小说《真如岛》。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乐于助人的一代大师胡适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乐于助人的一代大师胡适

乐于助人的一代大师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经常资助一些学业优秀的穷学生。

有一次,一个学生因为经济拮据萌生退学之意,胡适知道后,深表同情。

他立即找到这个学生,开导鼓励他,答应开学时资助100元钱,帮他完成学业。

就在这一段时间里,胡适因为有些事情外出,他就把这件事郑重地向妻子江冬秀作了交代。

从外地回来,胡适以为妻子已经把事情办妥,就没有过问。

一个偶然的机会,胡适在街头与那位学生相遇。

正是上课的时间,可那学生竟然还在到处游逛,令胡适大为生气。

于是,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了那个学生,批评他不抓住大好时光认真学习。

那位学生站在那里,一声不响地接受老师的训斥。

“你这样做,至少对不起资助你的老师.”胡适气呼呼地说.那学生只是低着头,一句辩解的话也没有。

训斥了很长的时间,胡适不知是累了还是感到不妥当,就问学生好好的为什么要逃学,那位学生吞吞吐吐,不愿以实情相告,只说自己已经就业了。

好不容易胡适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妻子江东秀并没有把资助这个学生的钱拿出来。

胡适一时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他向学生道歉后,赶回家中,向江冬秀大发雷霆,盛怒之下提出离婚。

江冬秀自知理屈,不敢分辩,只好请族中长辈来调解。

在长辈的极力劝解之下,胡适不再坚持离婚,但却向妻子提出一个条件:“今后我要给哪个学生30元,你就付30元;要给50元,你不准付49元。

我要用全部家当资助谁,你也不准说个‘不’字!”江冬秀见事情有所转机,便满口答应下来.湖畔诗人汪静之当年在杭州读书,家里没钱寄给他。

这时的大诗人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甚至两三顿都没饭吃。

这种情况下,有人介绍他认识了胡适,他就把自己写的诗拿给胡适看。

那时,胡适正在搞新文化运动,他一目十行地看了汪静之的诗,大声叫好,于是就到处联系帮汪静之出版诗集.此时,汪静之和胡适嘴里谈着诗,可肚子却饿得“咕咕”叫。

实在没有办法,他也顾不上对面这人是什么文化泰斗了,便斗胆开口向他借钱。

胡适一听汪静之说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吃饱饭了,忙把他带到一家馆子,先让他填饱肚子再说.然后,问他需要多少,立即满足了他。

胡适的小故事

胡适的小故事

胡适的小故事胡适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

他博览群书,学识广博,而且为人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对待任何人都是彬彬有礼,十分亲切。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胡适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胡适的小故事当时竺可桢和胡适都在上海的一所中学念书,俩人是同窗同学,但是胡适在背后评论竺可桢说他学习用功过度,肯定活不过20岁,而竺可桢无意中从别人口中听到了这句话吓出了一身冷汗,从此发誓开始锻炼身体,以后每天早上即使下雨下雪也要到校园中去跑步练剑,最后成功把自己的身体练好了,也活到了84岁。

其实从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这件事儿上就能看出两位大师的性格特点,胡适很风趣幽默,也很关心竺可桢的身体,而竺可桢性格非常谨慎低调,他也听从了胡适善意的提醒,开始锻炼身体,也就是从那以后,竺可桢开始爱上了体育运动,显然赌寿命这件事儿是胡适输了,胡适最后由于操心过度在50多岁的年纪就去世了,而竺可桢一直活到新中国成立。

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这件事儿还有一个小插曲,当胡适死后竺可桢非常伤心,在当天的日记中感叹当年胡适这个聪明人也说了一句错话,他曾经预言过自己活不过20岁,但是胡适最后的寿命却比不过自己,自己一定要爱惜身体。

看来胡适的死对竺可桢的启发很大。

其实说到底两位名人也没有直接打赌谁活的长,只不过是因为胡适的一句戏言被竺可桢听到了,从此便开始发奋锻炼身体,但是这件事流传下来在后人的口中就演变了两位大师直接赌寿命的话题。

胡适与白话文的故事说起白话文,相信大家都不感到弥生。

因为在当今的这个,无论是平常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还是读书写作,我们用的几乎清一色都是白话文,可以说白话文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命和血液中,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说起白话文的由来和推行,那么就必须要提到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那就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胡适,胡适与白话文的关系那是非常紧密的。

胡适先生的一生,在很多方面都有过深入的研究,比如说文学、哲学、史学和教育学等,但是他对后世最大的贡献毫无疑问应该是大力提倡和推广白话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素材1、永恒的塑像——于是之的舞台人生1月20日,我国杰出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辞世,他塑造的《龙须沟》程疯子、《虎符》信陵君、《茶馆》王利发、《青春之歌》余永泽、《丹心谱》丁文中、《洋麻将》魏勒等数十个夺目的舞台银幕形象,长久留在了观众心中。

“我们所创造的形象必须是一个文学的形象,美术的形象,可以入诗、入画的形象。

”于是之这样说。

他一生追求表演的至高境界,在把一个个经典形象奉献给观众同时,也把一个艺术创造者的精神气质和感人情怀呈现给世界。

为“疯子”作传——“有生活”的于是之“读书可给你的人物创造提供很好的营养。

演员还要多观察积累生活。

生活是海洋,剧本不过是个游泳池。

你在海里都游得自如了,在剧本规定情景里活动,就自然觉得富余了。

”于是之说。

1951年,“老人艺”第一次排演老舍的《龙须沟》。

于是之来到天桥,向单弦艺人学习,从他们身上揣摩从旧社会走来的艺人程疯子所特有的手势、步态、神情,进而琢磨角色的内心感受、生活态度……进而写就厚厚的一本《程疯子传》。

经典舞台形象程疯子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下同样的死功夫,1957年,于是之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老舍名著《茶馆》中的王掌柜。

看完首演,老舍当即题词:“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于是之却将老舍的题词锁进了抽屉,一锁就是30年!“如果演员的创造不追求至高的艺术境界,而为自己的小小才华而沾沾自喜,或以耍小聪明的卖弄为自得,那是愚蠢和浅薄的!”于是之说。

为《茶馆》点睛——“有文化”的于是之于是之家中,高悬“学无涯”的字幅。

周恩来总理对演员“目中无人,心中有人”的念白要求,让于是之深受启发,终于形成独具韵味的台词风格;他将焦菊隐“没有心象就没有形象”的“心象说”,化为“心象首先来源于生活”的理解,并在程疯子、老马、王掌柜等人物塑造上进行成功实践……《茶馆》剧本问世,于是之斗胆提出结尾处三位老人话沧桑的修改意见,被老舍采纳,于是有了《茶馆》剧终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抛洒纸钱祭奠自己的最苍凉、最绝望、最华彩的一幕……“《茶馆》是个悲剧,但不能直接演那个悲。

认真研究人物和生活本身的逻辑,便会找到艺术的生命。

”文革后人艺重排《茶馆》,于是之以新的体悟走上舞台,以更为自然、含蓄迈上新台阶。

艺比天高,孜孜以求,只有初中文凭的于是之完成了从演员到学者的转变。

晚年,于是之说:“什么时候台下观众的文化修养超过了舞台上演员的文化素质,那才是话剧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

”为他人作梯——“有境界”的于是之1985年至1992年,于是之担任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

他深知剧本乃剧院兴旺之本,在全国剧院中率先成立剧本组,自任组长。

《天下第一楼》《鸟人》《小井胡同》《李白》……短短几年,一个个新剧目成功登上首都剧场,形成文革后人艺原创剧目的高峰期;李龙云、郭启宏、何冀平、过士行、顾威、林兆华、任鸣……一批批青年剧作家、导演在舞台上绽放才华,成为北京人艺的中坚力量。

据当年人艺剧本组的郭启宏回忆,于是之对作家的剧本至少读两遍以上才提出建议。

他创作《李白》时,于是之提出极具见解的“空灵说”,大大提升、丰富了李白的形象塑造,“但是,于是之的名字最后没有出现在‘文学顾问’或‘艺术指导’中……。

”当剧院决定为有成就的人艺艺术家出书纪念,于是之首先把自己的名字勾掉:“先出叶子、朱琳、童超等名家前辈吧,我的再说!”评论家田本相深有感触:于是之将富贵名利看得比云还淡,比风还轻。

为观众歉疚——“有良心”的于是之“演员”二字,在于是之心中,无比神圣。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于是之先后罹患腭部神经病、冠心病、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症,在舞台上开始出现忘词的情况。

1992年7月16日晚,北京人艺首都剧场又一次演出《茶馆》。

“于是之早早来到化妆间,他上台前抚摸着一件件道具,熟练地拨拉着王掌柜那副算盘珠,其实是缓解心中的紧张。

他对我说,要是我忘词了,你提醒我点。

”和于是之合演了400多场《茶馆》的表演艺术家郑榕向记者回忆,“可是,演出不一会,见了我,他竟然连‘常四爷’都叫不出来了。

到了后头,又出现几处忘词,他的手腿在颤抖,身上在冒汗……”大幕落下时,观众呼喊着“于是之老师,再见了”,久久不愿离去。

于是之一再向观众鞠躬。

一生谢幕无数,这次最为漫长!“观众太宽容了、太宽容了……他在后台不停地说,不停地抹泪。

”郑榕对20年前的那一刻记忆犹新。

一代表演艺术家,以近乎悲壮的方式告别了挚爱一生的舞台。

于是之,在创造了数十个艺术形象后,留给世间最后的塑像是他自己。

这是一个演员伟大创造的结束,这是一个艺术家崇高形象的永恒。

注:于是之,原籍天津,1927年出生于唐山, 1945年秋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1947年进入北平艺术馆,1951年他在话剧《龙须沟》中饰演程疯子,使该角色深入人心。

同年,在歌剧《长征》中饰演毛泽东,是建国后最早饰演领袖毛泽东的演员。

1958年,他在话剧《茶馆》中塑造的茶馆掌柜王立发的艺术形象,更是奠定了他话剧表演艺术家的地位。

此外,他在《关汉卿》、《雷雨》、《名优之死》、《女店员》、《丹心谱》、《请君入瓮》、《洋麻将》等剧中创作的角色,都取得成功。

于是之1985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88年当选为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1989年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荣誉奖”,2006年荣获表演艺术成就奖,2007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是中国最出色的话剧表演艺术家。

2、我的朋友胡适之胡适和蔼可亲,总是满面笑容,言谈晏晏,使人如坐春风,与马君武那种盛气凌人,一言不合,就用鞋底抽打对方的耳光大异其趣。

胡适爱才、惜才、奖掖后进,乐意做青年人的朋友,他常用易卜生的那句名言——“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把你自己铸造成器”激励青年人。

胡适对许多学者都有知遇之恩,他从不在意对方的政治立场,只留意他们的学问。

如季羡林、杨联升、沈从文、毛子水、邓广铭、吴晗、千家驹、罗尔纲……胡适是乐天派,也是务实派。

他很少大言炎炎,看人全凭自己的判断,“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叶公超尝言:“有一时期,我们常常有所争论,但是他从不生气,不讥讽,不流入冷嘲热讽的意态。

他似乎天生的有一个正面的性格。

有话要主动的说,当面说,当面争辩,绝不放暗箭,也不存心计。

从前上海的左翼作家,在鲁迅的领导之下,曾向他‘围剿’多次。

他答复过,有时占点便宜,多半是吃亏,但是他的文字始终是坦率而纯笃的。

刻薄是与适之的性格距离最远的东西。

他有一种很自然的醇厚,是朋友中不可多得的。

”至于帮助同行学者,这更是胡适的习惯动作。

林语堂官费到哈佛研究,由于费用未及时发放,他陷入困境,打电报回国告急,胡适倾尽私囊汇寄两千美金(在当年这是一笔巨款)使其完成研究。

林语堂回国后才知就里,胡适却从未向林语堂提及此事。

1948年,胡适将自己珍藏的孤本秘籍《红楼梦甲戌本》慷慨借给燕京大学的学生周汝昌。

他对周汝昌的为人一无所知,借后却从未提及和索还。

周汝昌与其兄周祜昌先斩后奏,录下副本,然后写信告知胡适,胡适肯定他们的所为。

周要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为曹雪芹的原著恢复本来面目,胡适也愿意鼎力相助,并借给周汝昌《戚蓼生序本》和《庚辰本》,使三种真本汇齐于周汝昌手中。

“我的朋友胡适之”绝非浪得虚名,以至于林语堂在他主办的幽默杂志《论语》上宣布:“这本杂志的作者谁也不许开口‘我的朋友胡适之’,闭口‘我的朋友胡适之’。

”因为这样的人太多了,以至于鱼目混珠,真假莫辨。

1959年,台北街头一位卖芝麻烤饼的老人袁瓞弄不懂美国的议会”民王”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何不同,更拿不准二者孰优孰劣,他鼓足勇气,写信向胡适求教。

胡适用公开信作答,极之乐观和欢欣。

信中有这样一节文字:“我还可以说,我们这个国家里,有一个卖饼的,每天在街上叫卖芝麻饼,风雨无阻,烈日更不放在心上,但他还忙里偷闲,关心国家的大计,关心英美的政治制度,盼望国家能走上长治久安之道——单这一件奇事,已够使我乐观,使我高兴了。

”胡适请袁瓞到南港中研院去玩,不仅送书给他,还语重心长地说:“社会的改造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只能有零售,不能有批发……许多人做事,目的热,方法盲,我们过去有许多人失败的原因,也是犯了有抱负而没有方法的毛病。

”胡适与一位卖饼的小商贩交流起来尚且没有障碍,而且能够平等待之,其他的就想想而知了。

唐德刚说:“胡适的伟大就伟大在他的不伟大。

他的真正过人之处,是他对上对下都不阿谀……他说话是有高度技巧的,但是在高度技巧的范围内,他是有啥说啥!通常一个有高度清望的人,对上不阿谀易,对下不阿谀难,而胡氏却能两面做到。

”唐德刚称道胡适:“他可以毫不客气地指导人家如何做学问,他有时也疾言厉色地教训人家如何处世为人。

但他从无‘程门立雪’那一派的臭道学气味,被他大教训一顿,有时受教者还往往觉得满室生春,心旷神怡!”3、胡适的风度与雅量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去世。

11月18日,鲁迅去世刚刚1个月,正所谓尸骨未寒,“新月派”女作家苏雪林苏写了一封《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破口大骂鲁迅是“刻毒残酷刀笔吏,阴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比的小人”。

在写了这封大骂鲁迅书信后不到一个月,苏女士又写了一封给胡适先生的信,除了重弹致蔡信中对鲁迅的那些攻击,还提出要取缔“鲁迅宗教”,劝胡适出面领导这份“大业”,而自己要做个堂·吉诃德式的“先锋”,“首加鲁迅偶像以一矛”。

而让苏雪林女士始料不及的是,曾被鲁迅攻击过的胡适看后大为不快,不仅不支持她对鲁迅的上述攻击与诅咒,还回信责备了苏雪林:“我很同情于你的愤慨,但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

凡论一人,总须持平。

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鲁迅自有他的长处。

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之作。

……”这就是胡适,这就是胡适的人品,这就是胡适的雅量,俗话说:“君子之心能撑船,小人之心搁开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多次被鲁迅骂过的胡适伟大的人格品质,不以一己之仇为仇,而能客观公正地评价鲁迅,大千世界,能做到这一点的能有几人欤?后来,许广平等曾就《鲁迅全集》出版事宜写信给胡适,请他“鼎力设法”介绍给商务印书馆。

胡适“慨予俯允”,并细心询问了有无版权问题后,将他写给王云五的亲笔信交给许广平、马裕藻。

正是有了胡适的引荐,王云五才爽快地“表示极愿尽力”。

许广平很是感激,致信胡适,感谢他的“鼎力促成”,称其“功德无量”。

不是胡适忘记了鲁迅生前对他的“狺狺攻击”,但胡适自有他做人的原则、风度和雅量。

胡适名言:1、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2、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3、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

4、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5、对人事可疑处不疑,对原则不疑处存疑。

6、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