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习题答案2011.9.17

合集下载

《概论》课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概论》课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概论》课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由谁最先提出的?()A.李大钊B.毛泽东C.周恩来D.蔡和森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3、()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5、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六届六中全会B.党的七大C.党的八大D.遵义会议6、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形成了()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马克思主义D.列宁主义7、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是在()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大D.十三大8、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9、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次提出是在()A .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1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A.与时俱进B.改革开放C.执政为民D.党的先进性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A.与时俱进B.改革开放C.执政为民D.党的先进性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A.与时俱进B.改革开放C.执政为民D.党的先进性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16、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1-7课概论新答案

1-7课概论新答案

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这三个部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辩证的统一体。

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基本理论和每个基本理论内部的各个观点与各个论断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科学的严密的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系统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方面,创造性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构成了一个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性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指针。

六、材料分析题(本题13分)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

“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

2,材料2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

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

3,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多项选择题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画饼不能充饥2.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课后习题答案-世界经济概论

课后习题答案-世界经济概论

课后习题答案-世界经济概论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世界经济概论习题答案刘继森主编第一章导论一、关键概念1.国际分工: 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2.世界市场:就是用于国际之间交换劳动产品的场所,它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出现的范畴。

3.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主体、经济活动及其经济关系的总称。

4.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中叶,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变革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实现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的转变的一场技术革命。

5.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中叶,以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电磁场理论、原子分子论、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说的提出为标志,以电力技术为先导,以化工技术、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及其他技术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广泛而深远影响的一场技术革命。

二、思考题1.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不断融合。

2.第一次科技革命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在理论上群体性突破,规模远超仅仅是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作为理论上的突破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第二次科技革命在技术上全面发展,群体性应用,在21世纪与新的技术结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第三,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技术群体性还造就了产业的群体性诞生,扩展了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促成了世界经济的形成。

3. 21世纪未来20年世界经济的可能出现的新特征可以概括如下:一是世界经济的调整完成,进入新一轮的正常增长期;二是贸易自由化成为基本潮流,但仍有变数存在;三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各国进出口贸易中将占很大比重;四是国际贸易出现新特征,绿色贸易成为主流,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推动力量;五是资本将在全球各地加速流动,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三、讨论题1. 我们学习世界经济学必须贴近现实,关注世界经济领域的最新动态,力求用世界经济的基本原理解决世界经济中的现实问题。

艺术概论:第1章课后答案

艺术概论:第1章课后答案

1.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人类思淮苗的头脑是用艺术的、宗孜的、实我粘神和理论的四砂方式卑握世界。

任何艺术,它的本质待性是市关的.创适性的总识形态.也是审芙的、创迪性的生产形态.艺术.是人借助•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定的审关能力和技巧,圧箱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汆相山作用、机必吉合的情况下.充満激信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功.艺术.是人类按照芙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英的规律创竝世界自少的实跋活动。

艺术,又足人类能幼的、创适性的实线力牛.产出采的秸神产品.2.简论艺术形态的主体性和对欽化的存在这二者的内在联系(之一而论)一者和九依亿&机统一.任何艺术形态都姿求工产者上体把強烈的上观总识及主观因索潅逍到牛产过和里・赋予口己独持的艺术个件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灭才和佶惑符号“物化••到产品Z中。

如古琴曲《高山流水》,以悠扬悦耳的琴声成功的表现了泡花激溅、海鸟翻E的自然最色.使得背随总转。

其怠境越创性和个性凤格皆只有不叫复制性.3.为什么说音乐是时间艺术而绘画是空间艺术?咅乐不论楚演出或演花.艺术内油、恬感恬納的衣达.那足/I •个待宦的时间!7列业动态性的实现的-宙于这种物化结构特性使丹乐利吋何纳缘・在时何里显示它的生命活力和锂力. 所以•在芙学上把它称为“时间艺术••绘嘶肚在一个待定空间,静态性的实现艺术内湖、情礴情绪的衣达。

山于这种物化结佝的待性使使绘创9空间结缘,才能显示它的艺术生命和魅力.给人个正而观的空间性幻谜,所以在Z术形态7和養涕上把它称为”空间艺术r4.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其三要素有着怎样的构成关系?畀蹈的姿态、结构,动作三要累紧密相连,缺-•不可•舜培是人用自己的肢休按照•定的节応所进行的连续件的运动,是娜个肢体的iS氓及哆种阂盍的结合。

只育把枸律的.怙减的、戏拥的、观念的和视觉的、造型的因索肖机的组织在一起.才維取得统一的效果.堀亚任蹈的农现力.5・怎样把握茨演艺术的结构体系?重点结合戏剧进行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答案:A解析: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这些就是一元论。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2.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A.生命物质的共享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答案:D解析: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有以下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属于()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案:D解析: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相对静止是物质的特殊运动状态。

4.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答案:C解析:逻辑分析法主要指“语言的转向”之后出现的分析哲学、科学哲学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阶层分析法是指用社会学的阶层理论、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

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是矛盾分析法是指运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及其运动的情况,以达到认识客观实物的方法,它是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D.对立统一的原理答案:B解析: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是批判的继承,属于辩证否定的原理。

统计学原理第一章(概论)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一章(概论)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论-•判断题部分 1 :社会经济统讣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而。

(X )2:统il•调査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査。

(X )3: 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齐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X 4: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X) 5: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査,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X)质量标志6: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彖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而,但它在具体研究时也离不开对现彖质的认识。

(V )7: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而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直接转化为统il指标。

(V )8: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X )9: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V )10: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V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C )。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欽的数童特征和数童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A. 调査单位 B 、标志值 C 、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査,总体单位是(B )o5: 总体的变异性是指(B ).A.总体之间有差异 B 、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遼异C •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 、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6: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九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2: 构成统讣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D3: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4: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毎一个工业企业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C )oA 、它有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两类B 、品质标志具有标志C 、数量标志具有标志值 志都具有标志值D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A 、 连续变量B 、离散变量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別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 生成熒是(B )。

农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农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1.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农学是研究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具体说来,就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品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性质:1.农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并与社会科学紧密联系的一门应用学科。

2.农学是一门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3.农学是一门一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学科。

特点:生物性复杂性应用性2.试述作物生产的特点和地位.严格的地域性强烈的季节性生产的连续性3.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何意义?4.按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作物是如何分类的并举例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属禾本科,主要作物有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梁、粟、黍(稷)、薏苡等。

一般将稻谷、小麦以外的禾谷类作物称为粗粮。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主要作物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赤豆)、饭豆等。

除大豆以外的几种作物又称杂豆类作物。

(3)薯类作物或称为根茎类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主要有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薯蓣)、菊芋、芋、蕉藕等。

2、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4)纤维作物包括粒用纤维、韧皮纤维和叶用纤维三大类。

主要有棉花、黄麻、红麻、苎麻、亚麻、大麻、蕉麻、龙舌兰麻、苘麻等。

(5)油料作物主要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苏子、红花、油茶、油棕、油椰、甘蓝等食用油料作物和蓖麻、油桐等工业用油料作物。

此外,大豆也可列为油料作物。

(6)糖料作物主要有甘蔗、甜菜等。

(7)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8其他作物)香料作物(如薄荷、留兰香等)、编织原料作物(如席草、芦苇)等。

3、饲料及绿肥作物(9)饲料及绿肥作物主要有苜蓿、苕子、紫云英、草木樨、水葫芦、水浮莲、红萍、绿萍、三叶草、田菁等。

4、药用作物(10)药用作物主要作物有三七、天麻、人参、黄连、贝母、枸杞、白术、白芍、何首乌、五味子、灵芝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 1 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 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 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 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 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 运动范畴D. 意识范畴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A. 唯理论和经验论B. 唯物论和唯心论.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 世界观和方法论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 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 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 .普遍性B .特殊性C .斗争性D .客观性10. “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12.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 .矛盾的斗争性13.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 .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 .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D .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D.庸俗唯物论15.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 .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6.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

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观点属于<d>1分A.辩证法B.不可知论C.唯心论D.形而上学2.我国古代哲学家X缜讨论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时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是一种<b >1分A.有神论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3.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而主X唯物主义应该成为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之所以认为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是因为费尔巴哈等人的观点是<a >1分A.历史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客观唯心主义D.相对主义4.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被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b>1分A.人的观念就是物质B.观念在内容上是客观的C.观念的形式是客观的D.观念只是对物质世界的真实反映5.中国有句俗话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这句话说明<a>1分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能动的B.意识是人随意创造的结果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6.同志1958年写下名篇《送瘟神》,其中有一名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该诗句包含的哲理是<c >1分A.时间和空间的辩证统一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7.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讲的就是仅仅因为一枚铁钉,最终导致英国查理三世王国最终易主的故事.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1分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8."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它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他每天早起晚归,非常辛苦.有一天,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一不小心,野兔撞到了上,死了.农夫捡起野兔,回家和妻子美美地吃了一顿.从此以后,农夫不想干活了.他专门坐在田地里等兔子撞树桩.可是他等啊等,却再也没等到.最后,农夫的庄稼都荒废了.〞该故事所揭示的哲理是<d >1分A.不能把物质当作意识B.不能把运动当作静止C.不能把现象当作本质D.不能把偶然当作必然9.于光远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参与起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许多重##论问题都是他率先或较早提出的.于光远曾发明了一门独特的"喜喜〞哲学,对此他这样解释"我的生活哲学很筒单,叫作"喜喜〞.这个名词是我发明的,前一个喜是动词,后一个喜是名词,意思是只记住有趣的事,从不回忆那些苦事,更不会无端发愁.因为,人到这个世界上走一趟不容易,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总是纠结于那些苦事和悲事,而忘记了能给你带来快乐的那些奇事和趣事,生活也就失去了本来的色彩.所以,我非常喜欢高兴的事,也就是喜欢"喜〞、这种"只记住有趣的事,从不回忆那些苦事〞表明<a >1分A.意识具有目的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实践性D.意识具有相对性1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包含的哲理是<c >1分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11.恰当地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命题是<a >1分A."情人眼里出西施〞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D."实践出真知〞12."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其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一思想休现了唯物辩证法<d >1分A.否定之否定原理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与其关系原理C.量变质变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原理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b>1分A.可能和现实的关系B.原因和结果的关系C.现象和本质的关系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唯物辩证法认为<d>1分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15.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c>1分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16.列宁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1分A."归根到底,辩证法不过是每个人所固有的矛盾精神经过规律化和系统化而发展起来的〞B."矛盾的东西是一个X畴.这个X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C."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D.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17.近年来,随着"互联网+ 〞概念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争先恐后地"触网〞,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政务等新兴事物层出不穷.但有专家指出,弁不是所有行业或企业都适合互联网化,切勿过分跟风,而应首先做好调研,分析好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特点再作决定.从哲学上讲,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互联网化,其原因在于矛盾具有<d>1分A.普遍性B.客观性C.统一性D.特殊性18.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c>1分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1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指新事物对旧事物<a>A.既克服又保留B.绝对的否定C.不包含肯定的否定D.外在的否定20.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的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c>1分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二. 多选题<共20题>1.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现为<bc >1分A. 有什么样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内容B. 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C. 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D. 形式对内容起决定作用E. 任何形式都始终有利于内容的发展2.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abc>1分A. 物质生产实践B. 社会政治实践C. 科学文化实践D. 精神劳动3."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acde >1分A. 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B. 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力量C. 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D.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并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E.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4.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abcde>1分A. 意识活动的计划性B.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C.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D. 意识活动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E. 意识活动对人的生理活动的控制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abd>A. 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C. 前者主X规律是客观的,后者主X规律是主观的D. 前者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后者自然观和历史观是分裂的6.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 abde>1分A. 有无目的性是人的实践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B. 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C. 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世界D. 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E. 人们通过实践方案的实施把观念过程转化为现实过程7.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这一方法的哲学依据是<abd>1分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D.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8.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 bce>1分A. 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 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客观规律C. 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超越规律的局限E.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9.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1分A.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C.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 "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10."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每一步发展不过是对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bcd>1分A. 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B. 逻辑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C. 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D.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也包含差异和对立11.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be>1分A. 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C. 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 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E.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12."望梅〞能短暂"止渴'但不能真正"解渴'这说明<bd>1分A. 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B. 意识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C. 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13.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尺而已.〞古希腊哲学家克塞诺芬尼早就说过:"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神皮肤是黑的,鼻子是扁的;特拉基人说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的.〞这些表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cde >1分A. 人的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 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C.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D. 可以从客观世界找到它的原型E. 人按照自己的形象想像出来的14.恩格斯在其经典著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正确的论断有< ac> 1分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B.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依据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依据15.列宁指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它无疑的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其中的涵义包括< abd>1分A. 唯心主义有其认识论根源B. 唯心主义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C. 唯心主义是不可避免的D. 唯心主义是人类的思想成果1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bcd>1分A.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D.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E. 联系和发展的关系17.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其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bcd>1分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区别和差异的同一B. 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不包含内部差异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 事物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E. 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就越有生命力18.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揭示"物体在以接近光速运动时,呈现"尺缩钟慢〞<空间变小、时间变慢>的现象.该现象表明< ab>1分A.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B. 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C. 时间空间具有绝对性D. 时间空间具有无限性19.恩格斯说,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该论断包含的观点有<ac>1分A. 自然界是可以被人们改造的B. 自然规律是可以被人们改造的C. 自然规律是可以被发现的D. 自然规律是可以被发明的2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 ade>1分A.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C.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道路D. 它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E. 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X畴的主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 B )院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kaoyantj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kaoyantj3.任何一种范畴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物质范畴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那么,物质范畴与物质关系是( A )院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B )院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C )院A.坚决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系的错误观点B.坚决地以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C.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D.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统一的多样性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院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10.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11.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12.“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13.之所以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强调“无实”是因为(A )336 26 A.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做出了贡献B.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能动性C.唯心主义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D.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14.“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1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6.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7.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D )院济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8.“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 C )院同济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门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112室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2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B )院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是指( )A、人人具有的世界观B、仅指无产阶级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科学的世界观2、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 )A、17世纪40年代B、18世纪4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20世纪40年代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A、阶级性B、实践性C、科学性D、革命性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5、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 客观实在性6、“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7、以下观点哪个是错的?( )A、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B、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C、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8、对不可知论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A、社会实践B、权威的理论C、圣人之言D、伟人的真知灼见9、直接决定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是( )A、地理环境B、人口状况C、生产方式D、社会的政治制度10、“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1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朴素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B、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历史的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12、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13、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14、在意识作用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犯错误是( )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C、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15、运动是物质的( )A、发展过程B、活动方式C、转化形式D、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6、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1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8、“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 )A、机械论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辩证唯物论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19、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A、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B、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的20、()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第1章导论课后题答案

第1章导论课后题答案

第1章导论课后题答案第一篇:第1章导论课后题答案第1章导论课后题答案1.什么是企业文化?国外:①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强调要把企业建立成一种人人都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

②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有的价值观国内: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广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2.企业文化有哪些要素构成?五要素说: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与文化仪式、文化网络八要素说:贵在行动,紧靠顾客,鼓励革新、容忍失败,以人促产,深入现场、以价值观为动力,不离本行,精兵简政,辩证处理矛盾。

3.企业文化有哪些特性?①科学性与人文性②民族性③系统性④时代性⑤多样性4.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什么?①“塑造人”的作用②导向作用③约束作用④激励作用⑤辐射作用⑥阻抑作用5.为什么说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企业文化理论是在以前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

企业管理从科学技术、经济上升到文化层面,是管理思想发展上的一场革命,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贡献在于其实现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工作与生活的统一、管理与被管理的统一、约束与自由的统一、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等的统一。

特别是,企业文化正在把人对物的管理以及被西方历史传统分割开来的人的物质生活和人的精神生活,努力统一于企业管理之中。

6.如何理解企业文化内容的创新与发展?①创新与变革文化②人本与能本文化③差别与差距文化④学习与超越文化⑤虚拟与借力文化⑥速度与效率文化⑦协作与共享文化⑧信用与信誉文化⑨知识管理第二篇:现代企业管理导论课后答案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制企业一般根据权利机构、监督机构、经营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权责明确的原则,形成股东组成的股东大会、董事会。

概论课1-15章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概论课1-15章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Ⅰ1.A【解析】李大钊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2.D【解析】中国共产党的党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而言,是在延安整风以后,所以选D项。

3.C【解析】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最先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

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征,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4.C 5.B6.D【解析】A、B、C项是毛泽东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方面和具体途径,贯穿其中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以选D项。

7.A【解析】A、B、C项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A项居首位。

8.A【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即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初步形成的标志,“道路理论”是正式形成的标志;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基本结论及其核心思想就是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所以选A。

9.A10.D【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其中包括A、B、C项,所以选D项即可代表。

11.D12.D13.D【解析】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一个任务:我们现在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14.B【解析】C、D项都对,但B项才是关键。

15.B【解析】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作出了系统阐述和高度评价,但不能说是邓小平理论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著作或重要代表作,但不能说体现了党的集体智慧;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但与“集中体现”也不是一个概念,而且对“集体智慧”也表现不够。

教育学概论习题1-8章(配答案)

教育学概论习题1-8章(配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判断题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 尽心上》。

(√)P12.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P23.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

(√)P2 4.“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 )P35.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与元朔五年,设博士弟子,是中国大学建立之始。

(√)P37.奴隶社会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四书”和“五经”。

( )P58.东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的建立。

(√)P59.“五经”包括《诗》、《书》、《礼》、《中庸》、《孟子》。

( )P610.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

(√)P711.隋炀帝大业二年,设进士科,是科举制之始。

(√)P712.上个世纪末,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了两大教育上的决策:其一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二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 )P1113.中世纪的“四艺”指的是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伦理。

(√)P1414.中世纪的“七艺”指的是骑马、游泳、投矛、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 )P141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

(√)P1516.教育普及化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保证。

(√)P1817.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

(√)P2318.赫尔巴特的学生齐尔和赖因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 )P2319.杜威提出传统教育三中心是教师中心、学生中心、教材中心。

( )P2420.十九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不断改造”。

( )P24 2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概论1-4章习题 文档

概论1-4章习题 文档

第一章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包括哪三层含义?P3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P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P6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1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12二、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P1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15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P20三、什么是邓小平理论?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P2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24怎样正确评价邓小平理论?P26四、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P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30怎样正确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31五、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P3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36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是什么?P37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P12、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P6、P25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P7、P304、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P7、P385、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