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体会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ce088f5f705cc175527093e.png)
中国民康 医学
Me a o m  ̄ o hn s e peSHe h Scl u J fC iee P o l at
M a 2 0 y. 01
第2卷 2
下半月
第 1 期 0
V0 . 2 S 1 2 HM No 1 .0
【 中医与 中西医结合 】
止 嗽 散 加 减 治 疗 慢 性 咳 嗽 临 床 体 会
能失常 而引起 。《 内经 ・ 咳论》 “ 毛者 , :皮 肺之 合也 , 毛先受 皮 邪气 , 邪气 以从其 合也 。其寒饮 食入 胃 , 从肺 脉上至 于肺则 肺寒 , 肺寒则外 内合 邪因而客 之 , 则为肺 咳” “ ;五脏六 腑皆令
人 咳, 非独肺也 。慢性 咳嗽属 中 医“ 咳” “ 嗽” “ 固性 ” 久 、久 、顽
参考文献
[ ] 耿凌 云, 1 陈慧 中. 童慢性 咳嗽 的病 因和诊 断 [ ] 中国 医刊, 儿 J.
2 0 ,3 4 : 1 0 8 4 ( )2 .
2 g玉竹 1 g兼有气滞血瘀 者加丹 参 l 0, 0; 0~2 g桃仁 1 g 0, 0,
苏叶 1g 0 。每 日 1 剂水煎取 4 0~6 0 分 3次服用 , 0 0 m1 儿童剂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 门诊 患者 8 例 , 中 , 4 1 其 男 5例 , 3 女 6
例, 男女之比为 12 : , 龄 4—7 .5 1 年 6岁 ; 程 8周 ~15年。 病 .
诊断标准参照《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 》所有患者均
符合 以下条件 : 诊时 的主要症状 , 有痰或无痰 。③不伴有 咯血 、 暖气 、 酸等 泛
临床痊愈 4 , 5例 显效 2 例 , 1 有效 1 例 。 5
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60例临床疗效分析
![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60例临床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e65720f90f76c660371a02.png)
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60例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5-07-28T14:24:08.6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爱丽王风珍[导读] 分析和探讨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床效果。
张爱丽王风珍(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肺病科河南安阳 455000)【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止嗽散加味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顽固性咳嗽患者,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能明显改善咳嗽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顽固性咳嗽;止嗽散加味;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304-01 顾名思义,顽固性咳嗽是久治不愈的咳嗽[1],是临床上常见的咳嗽形式,主要是由于外感咳嗽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导致久治不愈、愈而复发,临床主要表现为连声、咽痒、咳痰不爽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大大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治疗顽固性咳嗽的方法较多,西药治疗起效快,但副作用较多,治疗效果受到限制。
在中医学中,顽固性咳嗽属于“内伤咳嗽”范畴,因外感邪气后,肺气宣降失常,引发咳嗽不止。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4~70岁之间,平均年龄(37.2±15.9)岁;病程2个月~16年,平均病程(9.7±3.8)年。
止嗽散加减治疗老年慢性咳嗽临床疗效观察
![止嗽散加减治疗老年慢性咳嗽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534d6fd580216fc710afd78.png)
止嗽散加减治疗老年慢性咳嗽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进一步探究老年慢性咳嗽疾病患者应用止嗽散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择取过去一年(2015.5-2016.5)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老年慢性咳嗽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根据对每位老年咳嗽患者所采取用药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至常规头孢呋辛酯、橘红痰咳颗粒联合盐酸氨溴索的对照组与采用中药汤剂止嗽散加减治疗的观察组,评价二者不同临床效果。
结果:无论在老年咳嗽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还是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中药汤剂止嗽散加减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老年慢性咳嗽病症治疗中应用中药汤剂止嗽散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而且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止嗽散加减;慢性咳嗽;不良反应临床上把患者咳嗽为主要或是其唯一症状且咳嗽时间≥8周、经X线片胸部检查无异常人员称之为慢性咳嗽患者。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加之空气质量、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老年慢性咳嗽患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因老年慢性咳嗽而导致的死亡率也越来越高,因此,进一步探究治疗老年慢性咳嗽的有效手段十分必要[1]。
本文就180例老年咳嗽患者分别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咳嗽患者。
其男女各有110例、70例,年龄均在66岁以上。
所有老年患者均严格按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被确诊的慢性咳嗽患者。
纳入标准为:(1)临床唯一症状为咳嗽或主要症状为咳嗽且持续时间≥8周;(2)无咳血、泛酸以及暖气症状;(3)非鼻炎以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或仅有少量患者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偏低。
对照组男、女各有70例、20例,年龄66-88岁,平均(72.8±3.4)岁;观察组男、女分别有40例、50例,年龄67-91岁,平均年龄为(73.2±3.6)岁。
程国彭运用止嗽散治疗咳嗽的经验举隅
![程国彭运用止嗽散治疗咳嗽的经验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84ac4607a58da0116d174964.png)
程国彭运用止嗽散治疗咳嗽的经验举隅清代名医程国彭创制止嗽散,并运用其加减变化治疗外感内伤咳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归纳《医学心悟》中运用止嗽散加减化裁的相关内容,分析其中的辨证用药思维,从而探讨治疗咳嗽的思路,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标签:止嗽散;程国彭;医学心悟;咳嗽程国彭,清代名医,著有《医学心悟》一书流传后世,其自创方剂止嗽散于临床上运用治疗咳嗽较为广泛。
《中医内科学》将其运用于治疗风寒咳嗽,然而于《医学心悟》原书中,程氏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外感内伤多种咳嗽皆有疗效。
对于咳嗽的病因病机,程氏概括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灸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医者不去其鸣钟之具,而日磨锉其钟,将钟损声嘶而鸣之者如故也。
钟其能保乎?”在程氏的观点中,外感、内伤等的“鸣钟之具”叩击肺金之钟是引起咳嗽的根本,只有“去其鸣钟之具”,避免“日磨锉其钟”才能治愈咳嗽。
笔者将从以下方面分析程氏运用止嗽散加减变化治疗外感内伤的经验特色。
1 外感咳嗽程氏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外感都会引起咳嗽,程氏基本都是运用止嗽散加减变化进行治疗。
如风寒初起,则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等增强发散风寒的力量,以达到祛风散寒、宣肺止咳的目的。
若暑气伤肺,则加黄连、黄芩、天花粉。
暑为阳邪,容易伤阴,故程氏考虑“以苦寒直折其火”,同时也是以性味苦寒之品坚阴,配合天花粉清热润肺,固护肺阴。
若是湿蕴生痰,则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枣,一方面半夏、茯苓、桑白皮能祛除水湿而化痰的功效,其药性趋下,降肺气以防湿痰引动肺气上逆而咳,配合生姜、大枣健运脾胃,增强运化水湿之效,以绝生痰之源。
燥邪犯肺,则加瓜蒌、贝母、知母、柏子仁润肺止咳,肺阴得润,则燥邪自去。
2 内伤咳嗽程氏在《医学心悟》中论述内伤咳嗽分为外邪传里和脏腑内伤。
对于外邪传里,侵犯各脏腑所致的咳嗽,程氏根据《黄帝内经》对脏腑咳嗽的辨证,按脏腑归类治疗。
止嗽散加减治久咳之临床体会
![止嗽散加减治久咳之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9c9db5ffe4733687e21aae3.png)
月余 , 诸症悉平 。随访一年 , 咳喘及荨麻疹均未发作。 按: 此患脾 肾阳虚 , 肺气不足 , 卫气不 固 , 机体免疫力 低下 , 易 刘某 , 女性 , 3 l 岁, 自诉一月前汗出当风 , 咽痛咳嗽, 输液治疗 患过敏性疾病 。方中麻黄 荆芥 防风解 表祛风寒 , 桔梗 白前 3 天, 病 情缓解 , 唯 留咳嗽不止 , 近 日加重 3 天, 干 咳无 痰 , 咽痒 咽 桔 红 杏仁 半夏 百部化痰 止咳平 喘 , 四神 固肾止泻 , 后期 以 痛, 咳嗽以夜 间为重 , 微恶风寒 , 二便 调 , 舌红苔薄 白 , 脉细滑数 。 生脉饮 , 理 中丸 , 补 中益气 丸等补肺气温脾 肾, 提高免疫力 , 过敏 方用荆芥 l O g 麻 黄6 g 杏仁 1 0 g 白前 1 5 g 前胡1 5 g 紫苑 1 5 g 性疾病 自然远之 。 款冬花 1 5 g 双花 1 5 g 连翘 1 5 g 桔 红1 5 g 百部 1 5 g 黄芩 止嗽散止咳化痰 , 宣肺疏表 , 善 治新久咳嗽 , 以咽痒 咳嗽 , 咳 1 0 g 蝉蜕1 0 g 僵蚕 1 0 g 桔梗 1 0 g 甘草 1 0 g 。五剂后 咳嗽大减 , 咽时 痰不爽 , 微恶风寒为辩证要点。风痰 为患, 伏邪于肺 卫 , 肺气宣发 有干痒, 再五剂咳止。嘱其饮食清淡 , 随访2 月未见复发。 肃降失常 , 则咳嗽缠绵 日 久难愈 , 导致久咳 , 临床颇 为多见。止嗽 按: 该 咽炎病例 为典 型的外束风寒 , 内有郁热 , 肺气不宣 。以 散加减治疗得 当疗效立竿 见影 , 原方 中紫苑 百部为君 , 止 咳化 荆芥 麻黄疏散积久 之风寒余邪 ,杏仁 桔梗 甘草利肺止咳 , 痰, 桔梗开宣肺气 , 白前长于降气化痰 , 两药协同 , 一宣一降 , 以复 紫苑 冬花 桔红 百部化痰止 咳, 白前 前胡降气祛痰 , 双花 肺气之宣降 , 增 强君药止 咳化痰之力 , 为 臣药 。荆芥辛而微温 , 疏 连翘 黄芩 清人 肺之郁热 , 蝉蜕 僵 蚕去咽痒 , 诸药合用 外趋风 风解表 , 以祛在表之余邪 , 陈皮理气化痰 , 均为佐 药。甘 草调 和诸 寒, 内化痰清热 , 肺气 开宣 , 故而疗效立现。 药, 合桔梗又有利 咽止 咳之功 , 是为佐使之用 , 综观全方 , 药虽七 2 气 管 炎 味, 量极轻微 , 具有温而不燥 , 润而不腻 , 散寒不助热 , 解 表不伤正 患者李 某 , 男性 , 4 7 岁, 2 月前感 冒 , 咳嗽不止 , x 光片 提示双 的特点。肺气 清扬 , 非轻不举 , 以祛风之药开宣肺气 , 配陈皮桔梗 肺纹理略有增粗 , 诊为气管炎。晨起即咳 , 恶风寒 , 痰多色 白清稀 等化久郁 之痰 , 内忧外患得 以清除 , 则咳嗽可安 。 有泡沫 , 气短胸 闷 , 咳甚时痛 , 纳差 , 大便溏 而不 爽 , 小便清长 , 舌 参考文献: 淡胖苔 白略厚 , 脉沉弦而滑。 多位中医予 以治疗不果 , 视方 药以二 [ 1 l i  ̄建伟 . , 李冀主编 . 全 国高等 中医药院校教 材[ M】 . 方剂 学( 案例 陈类 、 苇茎类 为多 , 笔者用止 嗽散合小 青龙加减 : 荆芥 l O g 麻 黄 版) , 第一版, 2 0 0 7 : 2 6 3 - 2 6 4 . l O g 紫苑 1 5 g -  ̄部 1 5 g 桔 ̄ I 1 5 g 桔梗l O g 细辛3 g 丝瓜 络 l O g 半夏 1 5 g 杏 【 2 ] 汪达成. 治久咳之我见/ 卢祥之等编著 【 M】 . 现代名 医名 家经方 简 仁l O g ] f I 贝l O g l  ̄前 1 5 g 前胡 1 5 g 甘草 l O g 干姜 1 0 g 。服用7 剂 咳嗽痰 药, 第一版。 2 0 0 6 . 1 : 1 4 5 . 唾胸痛明显好转 , 二便调 , 加牛子t O g t l a 药3 0 馥E 服7 剂, 咳止 。
止嗽散临床应用心得体会
![止嗽散临床应用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0f1403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6b.png)
止嗽散临床应用心得体会止嗽散临床应用心得体会俞美谷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7月第6卷第14期咳嗽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病症。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主要病机),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主症)的一种肺系病证。
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一般通称咳嗽。
1止嗽散的临床应用止嗽散出自清代名家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原方组成如下:炒桔梗、荆芥、蒸紫菀、蒸百部、蒸白前各二斤,陈皮(去白)一斤、炒甘草十二两。
用法:共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睡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功用: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主治:风邪犯肺。
咳嗽咽痒,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等。
现代常用药物剂量为:紫菀15g,百部12g,白前12g,桔梗15g,荆芥10g,陈皮15g,甘草6g。
作汤剂,水煎服。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辨证论治,运用加、减、裁、采、穿、合、化等七种方法对止嗽散灵活使用,治疗各种类型的咳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1对于外感风寒咳嗽伴发热恶寒,咳声重浊,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者,加用防风、杏仁、羌活等疏风解表散邪止咳。
1.2对于外感风热咳嗽伴身热咽痛,咳声音哑、咳嗽频剧,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者,去陈皮、紫菀,加用桑叶、薄荷、菊花等轻清止咳。
1.3对于咳而兼喘者加用炙麻黄、杏仁、地龙等宣肺止咳平喘。
1.4对于风燥伤肺干咳,连声做呛,无痰或痰少难吐,舌质红,苔干燥,脉浮数者,可去荆芥和陈皮,与桑杏汤合用。
1.5对于痰湿雍肺咳嗽伴有咯痰,痰液为白色粘稠,舌苔白腻,脉濡滑的可加用半夏,茯苓化痰止咳,加用生姜,大枣和胃去湿;还可与三子养亲汤合用。
1.6对于肺胃阴虚久咳无痰或痰少难咳者,可去陈皮,加用瓜蒌、贝母、杏仁、沙参、麦冬、百合滋阴润燥止咳。
1.7对于肺热咳嗽伴有咯痰色黄,咯吐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的患者,可加用黄苓、前胡、桑白皮、知母、石苇等清热化痰止咳。
止嗽散加减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在慢性咳嗽治疗的临床观察
![止嗽散加减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在慢性咳嗽治疗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6172ac1e87101f69f31951c.png)
止嗽散加减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在慢性咳嗽治疗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索止嗽散加减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在慢性咳嗽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中心门诊慢性咳嗽1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止嗽散加减合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
结果:观察组咳嗽评分(0.13±0.52)分、痰量评分(0.42±0.55)分、胸膈满闷评分(0.35±0.19)分、咳嗽减轻时间(8.63±1.47)d、咳嗽消失时间(16.85±1.85)d、不良反应发生率(2.00%)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慢性咳嗽患者实施止嗽散加减合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止嗽散加减;苓甘五味姜辛汤;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发生率高、发病急骤等特点,属于呼吸系统常见、好发疾病,若干预不及时,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工作模式、睡眠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常选用化痰、止咳、平喘、抗炎等常规治疗方案,虽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疗程较长,且整体疗效性不佳,对此我中心门诊选用了中医汤药治疗,其能够达到治标治本双重功效 [1]。
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治疗方式在慢性咳嗽患者中的价值性,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本次试验人员为慢性咳嗽患者(100例),运用奇偶数分组措施,各50例(分两组),人员均在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
入选标准:(1)患者经中医辨证,可发现舌苔白滑、胸膈满闷、痰清稀色白、咳痰量多、夜间咳甚;(2)患者经胸部X线检查、临床症状分析,确诊为咳嗽之寒饮内停,且属于慢性状态;(3)患者均无本次试验药物过敏现象;(4)患者均属于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
观察组29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3.85±3.92)岁,平均病程(29.86±3.42)个月。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100例临床分析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100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2ee5ee87c24028905fc37a.png)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100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3-01-24T10:57:19.1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刘光华[导读] 就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100例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刘光华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球溪中心卫生院四川资中 641208)【摘要】目的:就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100例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00例,100例患者均采用止嗽散加减治疗,每天都煎1剂,水煎400 mL,早中晚3次空腹温服,儿童要酌情减少剂量,1个疗程为6剂,连续服用3-5个疗程。
结果:经过上述治疗之后,100例慢性咳嗽患者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90例(90%),有效(症状有所减轻)8例(8%),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2例(2%),总有效率98%。
结论: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疗效较好,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止嗽散辩证加减慢性咳嗽临床分析前言慢性咳嗽是指咳嗽超过8周,中医学称之为“久咳”、“久嗽”、“顽固性咳嗽”,其由于病程漫长,病因病机错综复杂。
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鼻部疾病史引发咳嗽,胃部疾病引发咳嗽等等,但咳嗽变异性哮喘引发的咳嗽占到慢性咳嗽原因的20%—30%,一旦患有慢性咳嗽,那么临床治愈率较低[1]。
因此,在中医药领域探寻有效治疗慢性咳嗽的方药,是现今呼吸科的问题之一。
我科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咳嗽予以止嗽散加减治疗,效果颇佳,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0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60例;年龄10~73岁,平均年龄(43.7±8.2)岁。
病程1-60个月,平均3.6个月。
1.2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血常规,胸部X光片,痰检查,痰细菌学检查,痰脱落细胞检查,血嗜酸粒细胞计数,酌情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胃镜,24h食道pH值测定,根据检查结果和反应确定病因。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两点体会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两点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0a84ed64028915f804dc2a2.png)
之食物 。小 儿咳嗽除剂 量酌情减少 之外 , 在 用药 上更 要
1 中医对 慢性 咳嗽 的认识 咳嗽是 肺 系疾病 的一种 , 其 病机 总属肺 失 宣降 , 肺
气 上逆 。 《 黄帝 内经 》 之《 素问・ 咳论篇 》 日: “ 五脏 六腑
皆令人 咳 , 非 独肺 也 ” , 在肺主咳外 , 又 从 整 体 观念 上
觉效果 不 明显 中断 治疗。 经 同学介 绍请余诊 治。余 观
・
3 5 4。
光 明 中医 2 0 1 5年 2月 第 3 0卷 第 2期
C J G MC M F e b r u a r y 2 0 1 5 . V o l 3 0 . 2
止 嗽散 加 减 治 疗 慢 性 咳嗽 的两 点体 会
申 宇玲 张 三 印
摘要: 止嗽散是清代名医程钟龄 自 创之名方, 主治外感咳嗽。笔者认为只要始终把 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作为临床用药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 处方上, 只要辨证准确, 针对病因病机进行灵活而适 当的加减, 止嗽散治疗新久咳嗽都会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效
伤而不 清也 ; 嗽是 无声 而有 痰 , 脾湿动 而 为痰也 。咳嗽
谓 有痰 而 有 声 , 盖 因伤 于肺气 动 于 脾湿 , 咳 而 为 嗽
大便 细条 质软 。舌 淡 苔 薄 , 脉沉 细, 尤 以右 寸 关 脉 为
甚。诊 断 : 咳嗽 ; 辨证 : 肺脾 气虚; 治 则: 培 土 生金 ; 处 方: 止 嗽散 合参 苓 白术散加 减 , 方如 下 : 百部 5 0 g , 紫菀 2 0 g , 陈皮 1 5 g , 桔梗 1 5 g , 白前 1 5 g , 苦杏仁 l 0 g , 荆芥 l 2 g , 党参 2 0 g , 白术 2 0 g , 怀 山药 2 0 g , 薏苡仁 1 5 g , 大
止咳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
![止咳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f17b3f0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a.png)
止咳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止咳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慢性咳嗽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
对照组开展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开展止咳散加减治疗。
比较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E (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EO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25%潮气量时潮气呼气流速(TEF25%)高于对照组,功能残气量(FRC)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的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的IgE水平及EOS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止咳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效果确切,可改善肺功能指标,减轻炎症反应,降低IgE水平与EOS,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止咳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效果引言慢性咳嗽(持续咳嗽>8周)属临床呼吸系统的常见症状,反复、干咳为该病的主要特征;临床研究调查发现,该病致病因素较复杂,且病程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约15%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会出现慢性咳嗽症状。
临床西医治疗该病主张以止咳、抗感染为主,但西医治标不治本,导致疗效欠佳,且后期极易复发。
中医称之为“顽固性咳嗽”,认为治疗该病需在宣肺降气的基础上联合补益药物,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提升临床疗效。
本研究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慢性咳嗽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
止嗽散在顽固性咳嗽治疗中的加减运用
![止嗽散在顽固性咳嗽治疗中的加减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34fe0da5727a5e9856a61ec.png)
止嗽散在顽固性咳嗽治疗中的加减运用顽固性咳嗽,多见于感冒之后,以咳嗽症状重,持续时间长,治疗效果不理想为特点。
其多因外感失治、误治,从而导致风寒闭肺、痰浊阻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成,治疗宜宣散与润养并施,止嗽散为常用方剂。
标签:止嗽散;顽固性咳嗽;加减运用顽固性咳嗽是咳嗽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咳嗽症状较重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治疗效果不理想,顽固难愈。
多见于感冒之后,为临床常见病,同时也是临床疑难病。
现代医学认为,此种咳嗽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作为变应原引起气道变应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常用的镇咳药、抗组胺药等临床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1 臨床表现咳嗽持续时间半个月到2个月,甚至多达数月,多见干咳或阵发性呛咳,有的白天咳嗽症状明显,而较多病例的咳嗽则发生在夜间或清晨。
如有咯痰,多为白色粘液样痰,且难以咳出,常通过一阵剧烈咳嗽,痰出方使咳嗽暂获缓解,咳嗽常由说话、饮食及闻异味或油烟而诱发。
部份病人可伴气紧、咽干,声嘶、自汗,畏风寒等症,舌质多淡红、苔多薄白,脉多浮滑或弦紧,部分病例曾有类似咳嗽的反复发作史。
血常规检查多正常,或有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两肺听诊多无明显异常,或有呼吸音增粗;肺部X线摄片多见肺纹理略粗。
2 病因阐析顽固性咳嗽多因外感失治、误治,从而导致风寒闭肺、痰浊阻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成。
金元医家刘完素在《河间六书·咳嗽论》中言:“寒、温、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
”说明六淫之邪最易侵表犯肺,致肺气郁遏不宣,清肃之令不行而发为咳嗽。
程钟龄也特别重视风寒为患,提出“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
此皆说明风寒是外感咳嗽之中最常见的病因。
因而,外感咳嗽的治疗可用辛温宣肺、化痰宁嗽之法而数剂见安。
然而由于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而致顽固缠绵者往往有之。
故临床上,经常遇到久咳患者,经多种治疗乏效,而作各种常规化验检查,以及X线检查,往往无明显异常可见,病程少则半月,多则有达数月者。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疗效观察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e0d13c105087632311212cc.png)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疗效观察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惟一或主要症状,病程超过8周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肺炎、肺结核、肺癌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临床治愈率低。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7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1例患者,男45例,女26例;年龄12~67岁,平均46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9.2个月。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7年11月颁布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①慢性咳嗽,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而无喘息气促、脓痰者;②有明确近期呼吸道感染史,如上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性支气管感染等;③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及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正常激发试验阴性;④无过敏疾病或特应性因素,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因素。
1.2 治疗方法以止嗽散加减治疗。
基本方药组成:金银花20~30 g,百部30 g,紫菀10~20 g,生甘草10 g,桔梗10 g,杏仁10~15 g,桑叶20~30 g,桑皮15~30 g,白茅根20~30 g,芦根20~30 g,黄芩10~20 g,焦三仙各10~15 g。
随证加减:兼有痰湿者加陈皮10 g,茯苓15~30 g,半夏10 g;兼有痰热者天竺黄5 ~10 g,川贝10 g;兼有气虚者加党参10 g,扁豆10~20 g;兼有阴虚者加沙参10~20 g,麦冬10~20 g,玉竹10 g;兼有气滞血瘀者加丹参10~20 g,桃仁10 g;苏叶10 g;兼有肾虚者加桑寄生10 g,山药20 g;兼有肝郁气滞者,合小柴胡汤加减治之。
1剂/d水煎取400~600 ml分3次服用,儿童剂量酌减。
6剂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3~5个疗程。
2 治疗结果临床痊愈41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
3 讨论3.1 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1]。
曹勇教授应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
![曹勇教授应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4766301b14791711cc791784.png)
腻, 脉弦数。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 O L . 2 4 N O . 1 2
以临床常用 , 疗效 突出 , 结构独特为原则 , 无 贵无 贱 , 广收博采 , 纠 轻时方 , 重 书刊方 , 轻民 间方 的偏 见 , 在灵活运 用经 陈老指 出患 者 出现不 饥不 食症状 , 大多 数 中医师 以脾 为湿 正了重经方 , 困, 胃阴虚论治。观其之前 中医师所开之方 , 香砂六 君子汤有之 、 方的基础上 , 总结 自己的用药 经验 , 创造 了许 多 自拟方 。同时陈
云: “ 时令湿热之气 , 触 自口鼻 , 由募原 直走 中道 , 遂 致清 肃不行 , 构成 。陈老每每对 自己的所谓 “ 新 观点 ” 都 成其为 新延 续 , 尤其 不饥 不食 。但 温乃化热 之渐 , 致机窍不 为灵动 , 与形质滞浊有别 , 是对肝系 的概念 , 谓 医圣 张仲景 时代就 早 已经 明了 , 只是 由于历 此 清热开郁 , 必佐 芳香 以逐 秽 为法 ” 。又 吴鞠 通 《 温 病 条辨 》 。 。 史原 因, 现存方 书未 有详细描述 , 所 以才会 导致众 多医家 似懂非 谓: “ 湿热受 自口鼻 , 由募原直走 中道 , 不饥 不食 , 机窍不 灵 , 三香 懂 , 不 明深 理。陈老总是 教导后生要多读经典 , 同时要多思考 , 不 汤主之” 。膜原系指联缀 内脏 与躯体之 间筋膜 , 属半 里半 表。肝 能照搬经典 , 要 学会 活用。陈老多次提出 , 不是 中医不行 , 而是 目 主身 之筋膜 , 胆与三 焦 同属少 阳 , 故 膜原属于肝 系。此患者 以不 前学 习中医的人不得 法 , 所 以没有发 挥 中医的疗 效 。总之 , 陈老
止嗽散在咳嗽病治临床运用论文
![止嗽散在咳嗽病治临床运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7e849551e79b8968022611.png)
止嗽散在咳嗽病论治中的临床运用【摘要】咳嗽总由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的一类病证。
其治疗方法常用宣肃肺气、化痰止咳。
止嗽散经过适当加减可治疗各类咳嗽病证。
【关键词】止嗽散;咳嗽咳嗽一病,内科中最为常见,不分男女老幼,不论春夏秋冬,均可染此。
究其病因,不外外感六淫邪气,内伤饮食情志。
辨其病机则归纳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涉及脏腑,虽有“五脏六肺皆令人咳”之说,但其主脏在肺。
论及治法,分型可有外感、内伤,外感属实,以祛邪为要,内伤属虚,以扶正为主。
选方遣药,宜用轻清疏散之品,正如吴鞠通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且肺为娇脏,不可过辛过燥,然《医学心悟》之止嗽散正合此意,方中紫苑、百部润肺止咳,桔梗、白前宣通肺气,陈皮理气化痰,荆芥疏风解表,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共奏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之功。
因此,笔者认为该方只要加减得宜,对于咳嗽,无论新感久病,抑或外感内伤,皆可使用。
现将多年临床体会总结于下:1外感咳嗽治以祛邪利肺,化痰止咳,方用止嗽散利肺止咳,再辅佐相应祛邪之品。
1.1病证偏寒者,其临床表现为咳声重浊,咯痰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病机归纳为风寒袭肺,肺失宣肃。
风寒入肺,肺气闭郁,不得宣泄,故咳嗽,且咳声紧闷重浊。
肺通调水道失职,水液停聚,痰饮内生,故咯痰。
苔白,脉浮紧,是病情属寒之征。
治拟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法,方用止嗽散合三拗汤,止嗽散利肺止咳,三拗汤宣肺化痰。
咽痒者加大力、蝉蜕利咽止痒。
鼻塞者加辛夷、苍耳宣通鼻窍。
头身痛者,加羌活、独活胜湿止痛。
咯痰清稀呈泡沫、背恶寒者加干姜、细辛温肺化饮。
1.2病证偏热者,其临床表现为咳嗽频剧,咯痰色黄,舌苔薄黄,脉浮数。
病机归纳为风热犯肺,肺气不利。
风热入肺,干扰肺之宣肃功能,肺气不利则咳嗽。
热灼津伤,炼津成痰,故咯痰色黄。
苔黄脉数为偏热之象。
治拟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法。
方用止嗽散加桑叶、菊花、薄荷。
止嗽散治疗咳嗽的经验
![止嗽散治疗咳嗽的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35ff2a1a852458fb770b567a.png)
第17卷第15期·总第311期2019年8月·上半月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CHINA止嗽散治疗咳嗽的经验杜跃健徐国良*(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中医科,广东佛山528500)摘要:止嗽散是清代一代宗师程国彭《医学心悟》中的止咳名方。
本方立法精当,配伍严谨,用药独辟蹊径,药量服法别有洞天。
全方温润和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是程国彭积30余年治咳经验之集大成者。
笔者在临证时每遇外感内伤咳嗽,不论病程新久,皆信手拈来,屡用屡验,常获佳效,不愧是一首治疗咳嗽的良方,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徐国良;止嗽散;名医经验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9.15.034文章编号:1672⁃2779(2019)⁃15⁃0083⁃03DU Yuejian,XU Guoliang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aoming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500,China)Abstract:Zhisou powder is a famous prescription in the famous medical book Yixue Xinwu of Cheng Guopang,a generation of master in Qing Dynasty.The prescription has precise rule,rigorous concerted application and a new way medication,and there are different dosage and taking methods.This prescription is mild,warming and not dryness,moist and not greasy,dissipating cold and not heating,relieving exterior syndrome,which is a collection of more than 30years of treatment on experience on cough accumulated by Cheng Guopeng.In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exogenous disease cough,no matter the duration of the disease,the author alwaysapplies this prescription,and often obtains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It is a good prescription for cough,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words:Xu Guoliang;Zhisou powder;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徐国良传承工作室项目通讯作者:2474506802@徐国良主任中医师通过考试与培训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先后师承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李赛美教授和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自然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师承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医师承临床膏方应用方向小组组长,善用膏方预防和治疗疾病,至今已有30年治疗肝胆病及疑难杂症的宝贵经验。
辛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效果分析
![辛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ab55402f60ddccdb38a058.png)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65期159投稿邮箱:sjzxyx88@·中医中药·辛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效果分析贾温春(宝鸡市陈仓医院,陕西 宝鸡 721300)0 引言慢性咳嗽是临床呼吸内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疾病较为严重还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1],因此需要选择较佳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一定的稳定患者病情的目的。
本文研究针对慢性咳嗽患者逐渐选择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对比效果差异性,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择取某院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98例、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2月20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
对照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为22-72岁,平均(55.54±0.64)岁。
观察组男 28 例,女 21例,年龄为23-74平均(55.05±0.44)岁。
2组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口服头孢呋辛酯胶囊,每天2次,每次0.25 mg ;观察组:选择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选择法半夏10 g 、陈皮10 g 、甘草10 g 、五味子10 g 、桔梗10 g 、白前15 g 、细辛3 g 、干姜10 g 、茯苓10 g 等药物作为主药方,之后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减治疗,即患者出现严重咳嗽,加以杏仁、麻黄;患者出现恶寒者,加以防风、黄芪;患者出现痰湿者,加以厚朴[2];之后将药物与300 mL 水进行煎熬,每天一剂,每剂分早晚服用;2组均治疗7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咳嗽症状已经消失,经过肺部听诊后可看到正常呼吸音;有效:患者咳嗽症状基本已经减轻,经过肺部听诊后可看到呼吸音稍粗或基本正常;无效:患者咳嗽等症状并未出现较好改善,经过肺部听诊后可明显看到呼吸音增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嗜睡、头晕、口干。
探讨分析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对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
![探讨分析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对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f5cc554ecfc789eb162dc834.png)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0卷第7期 -111-探讨分析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对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hisou San plus the San’ao decoction onchronic cough贺建军(深圳市南山蛇口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067)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07-0111-03证型:IAD【摘要】目的:分析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对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慢性咳嗽的8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均有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三拗汤联合止嗽散加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咳嗽的严重程度变化及治愈时间。
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00%)比研究组(97.50%)低,研究组治疗后的咳嗽严重程度为(18.65±6.87),比对照组的(31.65±6.73)更优,研究组的治疗时间为(5.13±1.46)d,短于对照组(8.67±1.64)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将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应用于慢性咳嗽的治疗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用药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止嗽散;慢性咳嗽;三拗汤;用药安全;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hisou San (止嗽散) plus the San’ao decoction (三拗汤) on chronic cough.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ugh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principle, 40 patient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Zhisou San plus the San’ao decoction. 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8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lower than 97.5% in the study group. The variation of the severity degree of cough in the study group was (18.65±6.87), and superior to (31.65±6.73)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time were (5.13±1.46) days in the study group, and shorter than (8.67±1.64)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Zhisou San plus the San’ao decoction on chronic cough can achieve good effects, with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and higher safety,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Keywords】Zhisou San; Chronic cough; The San’ao decoction; Safety of medication; Clinical efficacy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07.055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的症状连续超过2个月,胸片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排除肺结核、肺炎等其他的呼吸系统疾病[1]。
?屈杰:论“止咳专方”止嗽散
![?屈杰:论“止咳专方”止嗽散](https://img.taocdn.com/s3/m/6dc7f16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d.png)
屈杰:论“止咳专方”止嗽散清代著名医学家程钟龄,勤学善悟,以佛理通达医理,对于中医学贡献颇多,其所创立的止嗽散、消瘰丸、月华丸、生铁落饮等是疗效比较可靠的实用方剂,200多年来,深受医家好评。
本期,我想和各位同道简单分享一下本人对止嗽散的体会。
一、止嗽散创立的背景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已经建立了外感咳嗽的辨证论治体系,《金匮要略》设专篇讨论咳嗽上气病。
但是仲景所创立的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麻黄汤等用药以辛温发散为主,辨证得当,效如桴鼓,用之不当,病情加重。
这是因为《伤寒杂病论》旳立论背景以寒邪损伤阳气,阳虚气化失司,寒饮犯肺,痰阻气滞,肺失宣降为主,自然用药霸道了一些。
总的来说,仲景用药的配伍十分精妙。
止咳平喘,不离麻黄、杏仁、半夏,化饮不离干姜、细辛、五味子,清热不离石膏,保脾胃功能不离生姜、大枣、甘草,配伍法度还是很严谨。
但是中医学发展到宋代之后,部分医家认为“古今气运不轨”,另一方面,也有医家对于使用仲景方剂出现畏惧,甚至不自信情绪,认为“麻桂之剂,为虎狼之药”,过分担忧经方的副作用。
这些是非过错,暂且不论,这样的现象古今都有,现在也有临床上从来不用麻桂之剂的医生。
这些是学术理念和用药习惯的问题,无可厚非。
仲景治疗外感咳嗽的思想和用药对于后代影响较大。
后世的三拗汤、华盖散都可以看到经方的思路。
但是“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临床上有些咳嗽,用经方可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常见的“风咳”不少患者感受风邪后,出现长时间的干咳少痰,感冒症状轻,甚至没有,咳嗽重,长期不解,辛温发散自然不适合。
针对这种情况,清代医家程钟龄,苦思多年,创立了止嗽散。
二、止嗽散的理论依据和组方特色《医学心悟》认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风寒署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大概意思就是说,引起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多种,不要一味止咳,而应该审因论治。
所以程氏把止嗽散作为各种咳嗽的基础方灵活加减,应用自如。
止嗽散加减医治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
![止嗽散加减医治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83f179702768e9950e73813.png)
止嗽散加减医治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关键词】咳嗽;止嗽散;中药配方颗粒慢性顽固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患者要紧临床表现为咽痒,干咳阵作,无痰或咳甚仅有少量粘痰,咳甚时伴气急,且经久难愈,反复发作,时发时止;常因花粉、尘螨、化学刺激物、烟雾、活动、情绪刺激、闻及异味气体而使病症加重。
因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因此备受呼吸科医生重视。
止嗽散出自清朝名医程国彭之《医学心悟》,全方由“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组成,原服用方式是以上药共为细末,每服3钱,温开水调下。
按程氏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解决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笔者经常使用原方比例,选用深圳市三九现代中药所产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冲服医治慢性顽固性咳嗽,其效尚佳。
现将点滴收成介绍如下,与同行切磋。
1 对病因病机的熟悉慢性顽固性咳嗽属于“外感咳嗽”范围,多由于六淫外邪侵犯肺系,致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嗽。
肺为“娇脏”,为脏腑之华盖,呼之那么虚,吸之那么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那么呛而咳矣;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
《医学心悟》亦指出:“肺体属金,譬假设钟然,钟非叩不能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那么鸣。
”在临床实践中观看到,绝大多数病例多发生在季节转变、气温骤然改变的时候,如假设现在患者恰逢正气不足,必正不胜邪而骤然发病,如医治不够及时准确,那么必然迁延不愈。
由此可知,本病病因为外感六淫,而病机那么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 止嗽散的加减应用止嗽散药物组成:百部20 g,白前15 g,紫菀15 g,款冬花15 g,陈皮12 g,桔梗20 g,炙枇杷叶30 g,僵蚕15 g,蝉蜕15 g,炙麻黄8 g,地龙15 g,甘草10 g,紫苏叶12 g。
假设肺热炽盛、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8 g,或酌情加金银花、连翘各12 g;咽痛加射干15 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咳嗽;止嗽散;中药配方颗粒
慢性顽固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咽痒,干咳阵作,无痰或咳甚仅有少量粘痰,咳甚时伴气急,且经久难愈,反复发作,时发时止;常因花粉、尘螨、化学刺激物、烟雾、活动、情绪刺激、闻及异味气体而使症状加重。
因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困扰,所以备受呼吸科医生重视。
止嗽散出自清代名医程国彭之《医学心悟》,全方由“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组成,原服用方法是以上药共为细末,每服3钱,温开水调下。
按程氏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笔者常用原方比例,选用深圳市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所产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冲服治疗慢性顽固性咳嗽,其效尚佳。
现将点滴收获介绍如下,与同行切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慢性顽固性咳嗽属于“外感咳嗽”范畴,多由于六淫外邪侵犯肺系,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嗽。
肺为“娇脏”,为脏腑之华盖,
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
《医学心悟》亦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能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
”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绝大多数病例多发生在季节变化、气温骤然改变的时候,如若此时患者恰逢正气不足,必正不胜邪而骤然发病,如治疗不够及时准确,则必然迁延不愈。
由此可知,本病病因为外感六淫,而病机则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 止嗽散的加减应用
止嗽散药物组成:百部20 g,白前15 g,紫菀15 g,款冬花15 g,陈皮12 g,桔梗20 g,炙枇杷叶30 g,僵蚕15 g,蝉蜕15 g,炙麻黄8 g,地龙15 g,甘草10 g,紫苏叶12 g。
若肺热炽盛、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8 g,或酌情加金银花、连翘各12 g;咽痛加射干15 g。
以上剂量均为成人剂量;小儿剂量随年龄大小酌减。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止咳药,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4岁,2008年2月11日初诊。
16 d前,患者因感受风寒之邪,随即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咳痰、胸闷、口干口苦等症状,曾先后服用阿莫西林、伤风感冒片、阿奇霉素、盐酸氨溴索、必嗽平等药物,效果不佳。
就诊时仍感咽痒不适,痒即咳嗽,尤以晨起和入睡时为甚,干咳无痰,身软乏力,口淡无味,不思饮食,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浮。
西医诊断:慢性顽固性咳嗽。
中
医诊断:咳嗽,辨证属于风寒之邪入里化热。
治以止嗽散加减:菊花15 g,百部20 g,白前15 g,紫菀15 g,款冬花15 g,金银花15 g,桔梗12 g,枇杷叶30 g,陈皮12 g,连翘12 g,僵蚕15 g,蝉蜕12 g,蚤休15 g,甘草10 g。
每日1剂,分3次冲服。
5剂后复诊,患者咽痒明显改善,咳嗽次数减少,食欲较前改善。
前方去菊花、连翘,加麦芽20 g,继服5剂,咳嗽等症基本缓解,略感咽部异物感,畏风。
以复诊方去金银花,加白术12 g、黄芪12 g,以顾扶正气,继服5剂后,患者诸症尽消,神清气爽。
4 体会
顽固性咳嗽患者因久病不愈,难免止咳化痰之药杂投或敛肺止涩之药乱用,加之体质虚弱,必然导致外邪恋肺,肺失宣降,上逆而咳嗽。
因此,在处方中选用炙麻黄、紫苏叶等宣肺祛风,以恢复肺主肃降之功能,符合“欲表者,药不宜静,静则流连不解”之意;陈皮健脾燥湿化痰;桔梗、杏仁宣肺化痰;紫菀、款冬花、百部理肺止咳,新旧咳嗽均可应用;牛蒡子散结利咽;炙枇杷叶化痰止咳;大黄、甘草协同降逆;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蝉蜕、地龙、僵蚕等祛风解痉、舒缓气道。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连翘、大黄有广谱抗菌作用;桔梗所含皂苷能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分泌,使痰液稀释而有较强的祛痰作用,并能镇咳消炎;苦杏仁苷能抑制咳嗽中枢而镇咳平喘;蝉蜕对非特异性免疫有抑制作用,对Ⅳ型变态反应及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地龙能降低白三烯水平,还能拮抗组织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百部碱能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从而有助于抑制咳
嗽反射;紫菀所含紫菀苷、紫菀素、紫菀酮,能起到显著镇咳作用,并能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对于咳有痰液的患者使用效果更佳;甘草内含甘糖,不但可以作矫味剂,还有较强的祛痰止咳之功[1-4]。
全方诸药配合,既能宣肺止咳,又不耗伤肺气,以麻黄、紫苏叶、桔梗等宣肺之品合用地龙、百部等降逆下气之品,达到升降相因的配伍关系。
【参考文献】
[1] 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30-231,240,306.
[2] 马世平,瞿融,杭秉茜.蝉蜕的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89,1(8):42.
[3] 张理平,李如辉.地龙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概况[J].福建中医药, 1990,21(6):5.
[4] 崔树德.中药大全[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49-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