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摘要:城市广场作为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承担着提供市民休闲、交流空间的功能,还在丰富城市景观、组织城市交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各地都在大规模进行城市广场建设同时,却没有一个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系统的城市广场设计方法体系,导致城市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近几年我国掀起了城市广场建设的热潮,由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西方文化强烈的冲击着我们,使每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正在慢慢消失,城市与城市之间也越来越相似了,由此产生的问题日益严重。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是城市建设中提高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场空间的探讨来寻找解决广场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广场;城市广场空间;城市开放空间;公共空间;地域特色

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city outdoors space, the city square not only providing the space where people can release themselves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ut also p1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enriching the city landscape, organizing the city traffic and so on. At present, because of the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in China, lots of city squares is being constructing in many cities. But there is not a systematic city square design system which accord wit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This is why the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square in China are disordered. Plaza, as a primary el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of improving urban public space. With the tide of constructing urban plazas and the tide of globalization, our cities are impacted by western culture intensively, and more the same, which region culture difference vanished subtly, and they look like more on a serious problems day by day.

Key words: square; City square space; City open space; Public Space;Region characteristics

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人的庆典与祭祀活动,是人们进行供奉、祭祀、宗教等活动的“广”而“空”的场地。“广场”一词的出现以及广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外部空间,在西方一直认为来自于古希腊的Agora一词,为“集中”之意。《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城市广场的描述为“广场(Agora),古希腊城市作为市民活动与聚会的露天场所。……”

随着人类社会漫长的进程与发展,作为伴随着城市发展而发展的城市广场,也被赋予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其中《城市规划原理》一书中认为:广场是由于城市功能上的需要而设置的,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

1我国城市广场建设现状及问题:

1.1城市个性认知的淡化

时至今日,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领域研究借鉴西方成果时出现的盲从倾向,与纪念性相伴随的简单、图式的空间意向已经成为国内广场设计中普遍的问题。相当程度上忽略了另一类广场的创作:由房屋建筑所围合,容纳自发性的市民活动,并往往具有多重社会文化含义的公共空间。广场的个性被包裹于广场纪念性的表象当中,广场规划设计中的相互模仿,使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核心与城市地标的广场个性趋同,从功能到形式千篇一律,直接影响了市民对城市个性的认知。

1.2设计主体自由的丧失

设计师从第一位的主动创造者沦为了被动模仿者,他们直接把西方的设计符号系统,用于本土广场设计创作当中研究,甚至通过概念置换、影像化叙事等途径获得一种表面的视觉冲击力的满足。然而,这种离开本土转向追寻西化,通过西化途径尝试中国广场规划设计的努力,既缺乏理解西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内涵的社会文化背景,又不能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与本土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只是片面地接受了西方文化表层的物质层面的内容,着力于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体现现代化的特征,忽

视了哲学层面上现代性的含义,放弃传统而选择西方化,用简单的具体代替复杂的抽象,用机械的物质转换代替深层的精神思索,最终使得中国的城市广场创作处于一种游牧状态。

1.3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公众参与就是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了公众(市民)对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和设计过程的参与,对于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占用和意义表现方面产生的各种冲突,目标追寻及代表立场的有所不同而面临的诸多矛盾,都需要通过公众参与使得市民社会所代表的自下而上的力量与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为首的传统上自上而下、命令式的强制力量进行相互磋商和协调,以达到社会公平。

2空间与人

事实上,广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交流的场所,应是为人所实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应当有“空间感”和“场所感”。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是城市建设中提高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场空间的探讨来寻找解决广场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答案。

2.1 人性空间的认识

人与空间存在互动关系,因此在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这一需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要“宜人所用”,二是要“宜人所感”。“宜人所用”是对空间的功能和性质提出的要求,如空间场所是否能满足和容纳各种不同的行为活动,场所周边的交通流线是否通畅,建筑物是否适用等,属于空间物质层面;“宜人所感”则是对空间的精神和内涵提出的要求,强调给人以美好、积极的体验和感受,如环境是否赏心悦目,空间场所是否反映了城市地区特色,是否延续了历史文脉,从而对使用者的心理和行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以上两个层次可以看出,“人性空间”的本质是“宜人”的。空间首先因人的使用而有了存在的意义。

2.2 城市广场与人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一面镜子,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及城市中人的追求。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满足了衣食之需的人们不再局限于住宅内的方寸天地,而将目光投向户外,投向内容丰富多样的室外活动空间。从而,作为城市中最有活力、最有标志性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广场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广场要满足人们交往、流通、休憩、娱乐等多种不同的行为活动需求,为这些活动提供理想的场所;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广场气氛、文化内涵的营造,给人以亲切、舒适、愉悦的心理感受。以下通过不同角度对广场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分析。

2.2.1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广场的设计进行空间形态构成研究广场处于城市空间环境中,在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确定了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广场空间形态的构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广场的过程中,认真分析该地区的城市设计成果,研究广场的空间形态,构成要素、手段,空间位置、规模,围合程度,该空间与周边空间的联系,包括功能的、景观的,以及在城市空间中的地位等方面。从这些分析研究结果出发,重新审视原来的城市设计成果中广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汲取其合理的成份到广场设计中来,同时也应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进行修正完善,最终应该是广场设计与城市空间形成有机的整体,成为城市空间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体到操作层面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视觉秋序分析

视觉秩序(Visual order)分析是一种历史悠久、为受美学教育并习惯于从艺术角度来分析城市的拌筑师们所奉行的方法。西特认为:整个城市规划设计应是一种激奋人心的充满情感的艺术作品,城市设计者就是表达社会抱负的激情洋溢的艺术家。经他的呼吁倡导,这一城市设计分析方法重新引人注意,并成为现代城市设计学科的重要基础之一。众所周知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及广场设计历史122年,几代艺术大师前赴后继,终于铸就今日之辉煌。总的说来,这一分析途径基本上属学院派,其优

点是注重城市空间和体验的艺术质量,而这是任何一个城市的设计建设都必须认真加以考虑研究的重要方面:缺点是一维化的视野,只看到形体秩序,而掩盖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丰富内涵和活力,特别是社会、历史、文化诸方面对城市设计的影响。现在这一途径往往与其他分析途径结合运用。

(2)图底分析

如果把建筑作为实体覆盖在开敞的城市空间中加以研究,可看到任何城市的形体都有类似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建筑物是图形,空间是背景,简称“图底分析”。这一分析方法始于18世纪罗马城市之诺利地图。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这种方法实际是想通过加减或变更格局的形体几何学来把握空间的种种联系,并在城市某一区域内澄清城市空间结构。

“图底分析”是处理错综复杂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概括的说,理论的核心就是对建筑实体与外部空间的驾驭,如果实体与空间之间的对话关系形成并被体验感受到,那这种空间网络就是成功的。

(3)关联藕合分析

关联藕合分析理论分析的客体是城市诸要素之间联系的“线”(这些线有交通线、线型公共空间和视线,如交通干道、人行道、序列空间和视廊等),这一分析途径旨在组织一种联系或网络,从而为有序的空间建立一个结构,但重点是循环流线的图式而不是空间格局,认为运动系统和基础设施对驾驭外部空间格局有先决作用。

(4)场所分析

场所分析是根据实体空问的人文特色进行设计,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城市空问的研究中。“场所就是有特殊风格的空问”。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是有规律的。建筑环境心理学是现代建筑设计理论、环境设计理论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山于它的产生和发展,更充实、提高了建筑环境设计理论,使设计的科学化、人性化、舒适化程度有很大提高。由于环境心理学的融入,使广场的设计更适合于人的心理、行为特点,为各种人在此时此地、彼时彼地的活动都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充分体现设计的人性化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广场空问的场所感。

(5)基地分析

基地分析既有对建设场地的各种物质因素诸如环境、交通、地形、气候及建设项目自身的分析,也包括其它各种外部条件的分析,同时也是场所分析理论的具体深化之一。基地和用途是一对矛盾,对于城市广场设计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只有当基地所形成的限制条件被认识时,才能考虑其可行性:而另一方面,只有在用途提出后,基地分析才能进行。

2.2.2从建筑设计角度对广场进行空间设计通过对广场现状调查研究,结合设计任务要求,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两个层面,对广场的宏观把握和空间形态的设计,己经为具体的广场设计提供了充足的依据和材料,这就为建筑师、规划师提供了可靠的上作平台,规划设计可就具体的围合方式、围合程度、围合要素、围合手段、上下界面处理,空间形式、空间风格进行具体深化。建筑是围合的重要手段,是形成空间特色、空间特征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处理好建筑与广场空间的关系。

(1)互为存在

建筑界定广场空间,广场空间因建筑的围合而存在,广场空间是建筑存在的基础,建筑通过广场与外部交流,发挥建筑的使用功能。

(2)功能匹配

建筑功能和广场功能不是截然分开的,二者相互匹配,不能冲突。有时广场的性质要求它只能配合某类建筑,有时某类建筑的存在规定了广场的性质。但在很多情况下,经常很难确定究竟何者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二者本来就是统一的。广场的功能比起建筑来要复杂的多,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赋予它一种或者几种主要用途,主题确定之后,建筑就成为表达它的语汇,建筑的功能要与之配合。(3)形式协调

形式问题包含的内容较多,建筑形式包含着文化,同样广场空间的形式也包含着文化。广场空间

的形式取决于以下因素:平面形式、尺度、材质、界面,然而所有这些都与周围的建筑有自接的关系,建筑与广场空间的协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纵向上的协调—尊重历史

横向上的协调—尊重现实

与风景的协调—尊重自然

3.广场的空间组织

广场空间的安排要与广场性质、规模及广场上的建筑和设施相适应,应有主有从、有大有小、有开有合、有节奏地组合,以衬托不同景观的需要。要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及观赏的要求,同时考虑动、静空间组织,把单一空间变为多样空间;充分利用近景、中景、远景等不同层次的景观,使静观视线变为动观视线,把一览无余的广场景色转变为层层引导、开合多变的广场景色。

3. 1广场的围合程度与围合方式

当人的视平线能延伸到广场以外的远处时,空间是开敞的;当人的视平线被四周的屏障遮挡时,广场的空间是比较闭合的。开场空间使人视野开阔、壮观、豪放,特别是在较小的广场上,组织开敞的空间,可减低广场的狭隘感。闭合空间中,环境较安静,四周景物呈现眼前,给人的感染力较强。

不同的围合方式给人们不同的空间感受,比如说有A, B两个城市广场,它们的面积和形状等条件都是一样,但是B广场的四个角被建筑物所封闭,而A广场的四个角则是四个路口,那么这两个广场给人的空间感受是不一样的。B广场由于四个角都构成了阴角空间,大大提高了内部空间的封闭性,A广场由于四个角形成了缺口,所以削弱了空间的封闭性,两者相比较,B广场给人的感觉就要比A 广场的面积大。这就是不同的空间围合方式所形成的不同空间感受。

A B

不同围和方式对空间感觉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可开合并用,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使广场既上有较开阔的地区,也有较幽静的地区。

对广场的围合度,我们可以借助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中的“图一底”(Figure and Ground)关系进行分析。广场围合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1)四面围合的广场:当广场的规模尺度小时,这类广场就会产生极强的封闭性,具有强烈的向心性和领域感。

(2)三面围合的广场:封闭感较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向心性。

(3)二面围合的广场:常常位于大型建筑与道路的拐角处,平面形态有“L”形和“T”形等,领域感较弱,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

(4)仅有一面围合的广场:这类广场封闭性很差,规模较大时可以考虑组织不同标高的二次空间,如局部下沉等。

广场围合图解

四面和三面围合的广场是最传统的、最多见的广场布局形式。此类广场一般由建筑围合而成,但当进入广场的每条道路能够封闭视线时,或广场的角部封闭、中间开口,也能形成这种较为完整的空间围合感。这种布局形式围合感强,容易成为“图形”,能使人产生安全感,有更好的使用效果。中世纪的城市广场大都具有“图形”的特征,空间都比较封闭,广场周围建筑的风格、色彩统一,有主有次,有高有低,形成丰富的天际线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容积感。

对于二面围合的广场可以配合现代城市的建筑设置,同时借助于周边环境以及远处的景观要素,有效地扩大广场在城市空间中的延伸感和枢纽作用。

3.2广场空间构形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地域特色城市广场空间的构形反映了特定城市空间的几何学关系和空间秩序的组织方式。通过对广场的构形地域特点的研究,我们发现城市广场空间形态与作为界定它的周边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而不同环境下城市广场空间构形体现不同的特征和区别。

3.2.1比例与尺度广场空间与城市空间一样,可能是封闭的独立性空间,也可能是与其他空间相联系的空间群,一般情况下,当人们体验城市广场时,往往是街道到广场这样的流线,人们只有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时,才能欣赏它,感受它。因此良好的广场不仅要求周边广场具有合适的高度和连续性,而且所围合的地面具有合适的水平尺度。

各种尺度空间的转换与连接以及相互之间的级配关系,是形成空间地域特色的主要途径。在比例与尺度相联系前提之下,合适的比例关系是良好的尺度感产生的前提条件。人的活动总是与一定的尺度相关联。现代城市广场所包容的活动内容越来越多,各种活动除了要求有相应的空间形式外,还要求有相应的空间尺度。从而使广场成为各种尺度的空间构成的“空间集合”。在该集合体中,各种尺度空间的转换与连接以及相互之间的级配关系构成了广场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形成空间地域特色的主要途径。

平面层次上的尺度界定以外,广场周围的广场物的体量及由此产生的尺度也是构成广场总体尺度感的重要内容。如果广场占地面积过大,与周边广场界面缺乏联系时,就不能形成有形的空间体。实际上,当城市广场尺度超过某一限度时,广场越大给人的印象模糊,缺乏作为一个露天房间的性质。西特(Sitte)在《城市艺术》一书中,曾总结古老城市的广场尺度,认为它们的平均尺度为465英尺×190英尺( 142米×58米),街道宽度的最大值是465英尺(142米)。

3.2.2围合与沟通围合是界定空间的基本形式。城市广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由实体围合而界定成的。周边界定广场的比例、尺度、造型等决定城市广场空间的大小、用途、和形式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欧洲中世纪,广场空间围合形式极为相似,它们界定出来的城市广场为城市提供了特殊一种的城市脉络,形成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生活,是私人空间的延伸部分,使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同时城市广场周围往往被精美的柱廊所环绕,四角封闭的广场形成阴角空间,有助于形成安静的气氛和创造“积极空间”。

周边与街道沟通的位置和层次,可达性不同以及相互之间的尺度对比的差异性,是造成广场地域特色的另一个因素。城市广场周边必然与街道相连,与街道的交流联系使广场的存在具有了一定的依托,从而也使城市空间得以贯通。广场处在周边道路系统中不同的位置和层次,可达性不同及相互之间的尺度对比是广场空间处理的关键。围合与沟通,共同形成了广场空间的整体感觉。关于道路与广场的关系己经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其中克里尔总结的体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道路与广场空间的关

系模式,并且他的体系还有延伸的空间。

3.2.3整合与分离城市广场与城市空间的天然联系,使得城市广场具有支配并影响其周围的城市空间的能力,使片断结为群体,并进一步形成网络,构成城市空间系统。空间整合为城市空间的重组创造条件,是城市空间形态基本途径之一。

整合的目的在于构成整体,并实现时间在空间上的延续。分离是指构成整体的片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有自身的结构组织特点,是个体特性的体现,是空间在时间上的拓展,同时整合的差异性直接造成广场地域风格的多样化。

城市空间形态的丰富性就在于个体与整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城市广场以其自成体系的空间组织方式相对独立,成为城市空间中的独立的构成元素,强调了城市空间构成中的个性特色。如果过分强调广场仅仅为其内部所有,而不考虑它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与控制,势必造成城市空间的无序与失衡。过分强调广场形式的多样性是经济和功能的必然逻辑选择,结果往往忽视了广场空间与城市空间、历史文脉、地方特色等的相互联系。实际上,在城市广场形成之时,它就同时把内部与外部一定的领域给与人们,尤如在城市中这种整合与分离更加明显。广场在创作内部领域的同时,应该从整体角度出发,使得城市空间维持整合与分离之间的平衡,使城市空间达到环境、城市、人的全面融合。

4结语

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年建造了大量的城市广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城市缺乏公共空间的状况,同时也改变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这些新建的广场除了在城市起着调节空间密度以及衬托重要建筑的作用外,很少能真正成为市民日常活动的舞台。单一的形态和缺乏人情的尺度使这些规模庞大的空间常常受到冷遇。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中提高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人的活动是空间产生的源泉,也是衡量空间真实性及品质的标准。设计师的工作不单是体现在空间的组织上,比这更重要的是对人在这一空间里的活动有一个明确的设想,并且把这一设想与空间造型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广场也是城市文脉的载体,运用广场延续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广场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版社,1985.

[3]郑宏.广场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利,2000.

[4]徐千里.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中国当代建筑文化分析与批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刘飞.广场的生态性设计[J].建筑科学,2006,(4).

[6]孙荣.城市中心广场的文化内涵----兼论中国城市中心广场的现状与缺陷[J].新建筑,1998,(3).

[7]朱一丁,崔明堂.实用·美化·生态·防灾----城市广场设计的四项原则[J].宁夏工程技术,2006,(3).

[8]李泽民.城镇道路广场规划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9]孙荣.城市中心广场的文化内涵[J].新建筑,1998,(3).

[10]王维仁.关十城市广场公共性的思考[J].新建筑,2002,(3).

一个商厦改变一城——郑州正大世纪城市广场成功案例解析

一个商厦改变一城——郑州正大世纪城市广场成功案例解析

————————————————————————————————作者:————————————————————————————————日期:

个商厦改变一座城——郑州正大世纪城市广场成功案例解 析 ◎张粉层 在郑州,闹的是城北,静的是城东。然而一座商厦的建造,颠覆了整个城市的商业格局。人气不旺的金山区紫荆山路,自从正大城市世纪广场耸立路口后,往日疏落的交通变得拥堵,往日寂静的城东被带旺起来。 因着正大城市世纪广场这一盛大商业盛宴的全力上演,郑州人倾情于集逛街、逛广场、逛公园、购物于一体的前所未有的CITYMALL消费体验。 因着正大城市世纪广场这一盛大商业盛宴的全力上演,商铺成为郑州中产阶级甚至平民百姓所津津乐道的投资话题……

□楼盘:正大世纪城市广场□操盘:安佳置业 郑州是个五朝古都,早在夏商时期,郑州就已成为重要的都邑。虽然3600年前的繁华旧梦早已湮没于尘土,但骑在中国铁路十字架上的郑州早已把“商”字深深烙在自己的肌肤上。这个中原腹地,五衢通邑,京广线、陇海线在这里交汇,承东启西的位置,使郑州市场对周边省份乃至全国有着强烈的辐射影响,成为一块足以影响全国的战略要地。 郑州的商业地产觉醒较晚,价格相对较低,升值空间很大,这种投资上的“洼地效应”,使郑州近年来更成为地产商觊觎的对象,商厦、步行商业街、水景街......开发商推陈出新,把商业做成了楼市的亮点。独特的地理位置,浓厚的商业环境,可操作的商业地产项目……郑州因其营商氛围发生的深刻变化而愈来愈受地产商人的垂青。 在郑州有一个金水区,是郑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河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辖区内有亚洲最大的铁路运输编组站——郑州北站,纵贯全国南北的京深高等级公路与横跨东西的兰州至连云港的高等级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 正大世纪城市广场正处于此区。 正大世纪城市广场位于郑州金水区农业路与107国道的交界处、紫荆山路口,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城乡结合部,在正大世纪城市广场项目建成前是一个完全没有人流的区域,更谈不上商业环境了。安佳置业在接手该项目后,全面分析项目地块潜在的机会和优势,颠覆传统区位理念,提出“新城市中心的商业中心”理念,并充分利用当地的媒体资源,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包装,最终在毫无商气的地块上创造出开盘后五天就售馨的商业地产销售神化,并大

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摘要:城市广场作为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承担着提供市民休闲、交流空间的功能,还在丰富城市景观、组织城市交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各地都在大规模进行城市广场建设同时,却没有一个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系统的城市广场设计方法体系,导致城市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近几年我国掀起了城市广场建设的热潮,由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西方文化强烈的冲击着我们,使每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正在慢慢消失,城市与城市之间也越来越相似了,由此产生的问题日益严重。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是城市建设中提高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场空间的探讨来寻找解决广场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广场;城市广场空间;城市开放空间;公共空间;地域特色 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city outdoors space, the city square not only providing the space where people can release themselves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ut also p1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enriching the city landscape, organizing the city traffic and so on. At present, because of the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in China, lots of city squares is being constructing in many cities. But there is not a systematic city square design system which accord wit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This is why the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square in China are disordered. Plaza, as a primary el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of improving urban public space. With the tide of constructing urban plazas and the tide of globalization, our cities are impacted by western culture intensively, and more the same, which region culture difference vanished subtly, and they look like more on a serious problems day by day. Key words: square; City square space; City open space; Public Space;Region characteristics 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人的庆典与祭祀活动,是人们进行供奉、祭祀、宗教等活动的“广”而“空”的场地。“广场”一词的出现以及广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外部空间,在西方一直认为来自于古希腊的Agora一词,为“集中”之意。《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城市广场的描述为“广场(Agora),古希腊城市作为市民活动与聚会的露天场所。……” 随着人类社会漫长的进程与发展,作为伴随着城市发展而发展的城市广场,也被赋予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其中《城市规划原理》一书中认为:广场是由于城市功能上的需要而设置的,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 1我国城市广场建设现状及问题: 1.1城市个性认知的淡化 时至今日,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领域研究借鉴西方成果时出现的盲从倾向,与纪念性相伴随的简单、图式的空间意向已经成为国内广场设计中普遍的问题。相当程度上忽略了另一类广场的创作:由房屋建筑所围合,容纳自发性的市民活动,并往往具有多重社会文化含义的公共空间。广场的个性被包裹于广场纪念性的表象当中,广场规划设计中的相互模仿,使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核心与城市地标的广场个性趋同,从功能到形式千篇一律,直接影响了市民对城市个性的认知。 1.2设计主体自由的丧失 设计师从第一位的主动创造者沦为了被动模仿者,他们直接把西方的设计符号系统,用于本土广场设计创作当中研究,甚至通过概念置换、影像化叙事等途径获得一种表面的视觉冲击力的满足。然而,这种离开本土转向追寻西化,通过西化途径尝试中国广场规划设计的努力,既缺乏理解西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内涵的社会文化背景,又不能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与本土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只是片面地接受了西方文化表层的物质层面的内容,着力于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体现现代化的特征,忽

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2、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主要功能区类型及其区位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应用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4、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 5、逐步培养分析整理资料,归纳推导出结论,并用口头或书面加以表达的能力 6、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7、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CBD 右图是纽约曼哈顿区的景观图。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的商务活动和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逐渐分离,企业的商务活动从工业生产区分化出来,向城市中心地段集聚和迁移而形成的城市功能区。在景观特征上,高楼林立是城市CBD的标识。 尝试探究:你能说出中心商务区建筑高大稠密的原因吗 提示: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地价昂贵,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昂贵的地价,加上极为紧张的土地供应,使得建筑物被迫向高处发展,越盖越高,越盖越密。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 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及其。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1)中心商 务区 ? ? ? ? ?区位:城市的部位 特点 ?? ? ??交通,通信发达 早晚人口流动量较,人口差异大

(2)商业区 ???????组成: 和各种商场(或超级商场) 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高,土地利用 区位:多分布于 或交通干道旁,大城市往往有多个 商业区,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在城市 内 (3)住宅区 ? ?? ??? ???地位:城市中最 的用地方式类型?????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多与企业或单位分布区 或 市政 的住宅区 分化:由于 原因,呈现 与 的分化 (4)工业区 ? ????区位??? ??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 的地带 特点:不同程度地存在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行政中心区、 、混合功能区、郊区。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 (1)城市规模 ?????????表达方法?????????? 规模决↓定 规模常用 规模表示划分(中国)?????依据: 人口数量四个等级: 城市、大城市、 城市、小城市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 ,服务功能越 ;但不等于两者成 。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原因:早期的功能分区 ,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 (2)经济原因:由城市中心向外,土地价格逐渐 ,依次形成 、 、 。 (3)社会原因:包括 、生活方式、 。

浅谈城市规划体现城市特色研究

城市规划体现城市特色必要性及方法探究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指南针,每一个城市都有代表自己特征的特色风格,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就需要将城市特色纳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来。通过分析城市的经济/社会现状、确定城市特色元素,走可持续的城市特色发展之路来达到城市规划预期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特色;可持续 0概述 凡是美的事物都是独特而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城市也不例外,特色是城市魅力的风向标,是城市与众不同的名片,也是城市的灵魂和根基[1]。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建设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之后,人们开始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原先的高速城市建设发展带来的高楼林立,城市景观单一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标准和生活习惯。于是,反映城市特色、展现不同城市发展风貌的城市建设发展之路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因此,就要做好城市规划设计,设计出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显示一座城市的个性特征,体现这座城市的人文、社会、自然特色就显得越发重要。 1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特色内容 城市特色不可一味的追求标新立异,城市规划在展现城市特色时应该是建立在对整座城市本质内涵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具体而言,涉及到城市特色的主要内容有: 1.1城市地域环境特色 城市特色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环境,这些地域环境往往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演进而逐渐形成了各个时期的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具有显著的地域环境特色,在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时必须要将城市地域环境特色考虑进去。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经过长期的发展,将辖区内的小岛、河流链接起来,充分利用境内大量的河道运河,离海边浅滩较近等优势,逐渐发展成如今享誉世界的岛城(120多座)、水城(117条河道)、桥城(400多座桥梁)等极富地域环境特色的城市。 1.2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和抱负”——沙里宁。能够体现城市特色必然包含这座城市的人们所创造出的或者正在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集合,并将其作为城市的历史文化而予以了人格化表现出来。很显然,随着过度追求GDP、经济的增长,许多

旺多姆城市广场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2015-2016 世界景观佳作鉴赏 城市景观设计优秀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旺多姆广场 姓名: 阮林 班级: 景观建筑设计 学号: 20121150124

在全世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广场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表现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在日益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含的诸多信息,已经成为一个规划设计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案就以巴黎的旺多姆广场为例对城市广场进行初步的解析。 一、城市广场简介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 二、城市广场的历史沿革 古希腊城市广场,如普南城的中心广场,是市民进行宗教、商业、政治活动的场所。古罗马建造的城市中心广场开始时是作为市场和公众集会场所,后来也用于发布公告、进行审判、欢度节庆等的场所,通常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纪念性的建筑物。罗马的图拉真广场中心有图拉真皇帝的骑马铜像,广场边上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后

面的小院中矗立着高43米的图拉真纪念柱,柱顶立着皇帝铜像,用以炫耀皇权的威严。公元5世纪欧洲进入封建时期以后,城市生活以宗教活动为中心,广场成了教堂和市政厅的前庭。意大利锡耶纳城的开波广场就是一例。 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城市中公共活动的增加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繁荣,相应地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城市广场,如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卡比多广场等。后者是一个市政广场,雄踞于罗马卡比多山上,俯瞰全城,气势雄伟,是罗马城的象征。威尼斯城的圣马可广场风格优雅,空间布局完美和谐,被誉为“欧洲的客厅”。17~18世纪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南锡广场等是当时的代表作。 19世纪后期,城市中工业的发展、人口和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使城市广场的性质、功能发生新的变化。不少老的广场成了交通广场,如巴黎的星形广场和协和广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现代建筑的出现,交通速度的提高,引起城市广场在空间组织和尺度概念上的改变,产生了像巴西利亚三权广场这样一种新的空间布局形式。 中国古代城市缺乏公众活动的广场。只是在庙宇前有前庭,有的设有戏台,可以举行庙会等公共活动。此外,很多小城镇上还有进行商业活动的市场和码头、桥头的集散性广场。衙署前的前庭,不是供公众活动使用,相反,还要求他们肃静回避。这在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中更为突出,如宫城或皇城前都有宫廷广场,但不开放。明清北京城设置了一个既有横街又有纵街的“T”字形宫廷广场(在今天安门广场)。在纵向广场两侧建有千步廊,并集中布置中央级官署。广场三面入口处都有重门,严禁市民入内,显示宫阙门禁森严的气氛。 三、案例分析 (一)简介 旺多姆广场(Place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综述_赵晓昱

收稿日期:2010-06-13 作者简介:女,1974年生,助理工程师,下花园区自来水公司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综述 赵晓昱 下花园区自来水公司 摘 要 从城市景观入手,分析了城市广场景观及其功能定位和文化性表达,对城市广场景观 设计的要点进行了有重点的探析和综述. 关键词 城市广场;广场景观;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 2 0 前 言城市景观是城市空间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绿化、小品等所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的表现,是通过人的感觉及思维后所获得的感知空间.因而城市的景观设计,也可以说是城市美学在具体时空中的体现.它是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进而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景观设计常与空间设计联系在一起,空间是城市景观中第一位的重要因素.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城市特色、改善城市景观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广场设计是最典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厅,集中体现了城市的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设计优秀的城市广场并具有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吸引力,形成城市公共空间同时构筑城市防灾空间,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等多重作用.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1 城市广场景观作为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的一项基本内容,广场设计应该立足于现代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三大要素,即意义、使用与环境.“意义”指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的问题,“使用”指作为开放空间的领域性问题,而“环境”指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场所,需要广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与绿化作用,这一点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说古代的苑囿设计内容都浓缩于古典园林设计之中的话,那么,可以说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最基本的东西都浓缩在广场设计之中.广场不是一种简单的形态游戏,它是一种生活,是一段历史,或者说是一种制度的产物.在古代,东方几乎没有广场,而现代城市广场,其意义已走向多元化,它既要满足多层次人群的精神要求,又要体现当时当地城市居民多层次的价值观念.因此,一个设计成功的城市广场,不仅能反映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市面貌,还要折射出这个地区的社会历史及文化沉淀,也就是要与该地区的“文脉”相融合.广场规划设计已经开始成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热点.广场成为市民集散和扩大城市绿地的重要手段. 2 城市广场景观的风格定位及其文化性表达 城市广场具有人流密度高、聚集性较强、空间较开放等特点,对于高密度开放空间的广场规划设计而言,广场设计所营造的一个“场”,是一个空间领域,我们不仅要在其形态、功能、环境上下功夫,还要将其融入周围区域的文化中去.一个好的广场设计,应该能激发人们文化生活,创造引人入胜的交流氛围,从而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风格. 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具有共性,无论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都应该具有客观的比例、尺度、重第28卷第3期2010年9月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 C HITEC TU RE A ND C IVIL EN GINEERING Vol .28No .3Sep .2010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 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 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 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 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 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 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比如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广场的小品、绿化、物 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 合人体的尺度。 2.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 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 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 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 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 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 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 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 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3.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 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 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广场与公园)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 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 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 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 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 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如某市火车站广场由 于规划不合理,结果造成交通拥挤、排水不畅,雨天泥水地,晴日 灰满天,环境污染严重,市民怨声载道,游客望而却步,极大的损 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捷径。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 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建房、卖门面的利益;而政府 则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改善旅游、购物、休闲 和人居环境。 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广场设计要素

城市广场设计要素 一城市广场历史回顾 我国历史上城市广场的演变是由“市”而来,南宋时期,因为商品买 卖进一步专业化,市场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组合,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人们在“市”的周围,为了进行商品交换,构 筑了大量的建筑以适应其需要。这种自然形成的商品空间具有广场空 间的某些特征,也可以称为我国广场的自然发展雏形。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广场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突出的 有以下三种因素:其一是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不同必然显现出不 同的城市广场风格和做法。其二是政治宗教因素,君主集权统治下的 广场多以体现君主的权威为目的;宗教统治下的广场多以体现神的意 志为目的;民主制度下的城市广场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演变而来。其 三是经济因素,经济活动直接影响着广场土地使用,推动着整个城市 的发展。总之,在数千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广场的范畴在持续 地发展演变,通过以下资料可概括出广场的历史: ⑴“广场”源自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FORUM),是人们进行 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城市的起居室”,其特性、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 ⑵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 场地(PLAZA); ⑶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它作为城市的 “心脏”,在高度密实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 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SQUARE)雏型;

⑷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最大水准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 单独依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 部分; ⑸现代城市广场的范畴再次延伸,不仅市政、商业广场等是城市的主 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 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2】。 二城市广场定义 广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与城市相同的历史。古今中外, 对广场定义众说不一。凯文林奇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 的中心部位,被有意识地作为活动焦点。通常情况下,广场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相通。它应具有可以吸引 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 王珂、夏健、杨新海编著的《城市广场设计》一书中对城市广场的定 义较有概括性,书中表述“城市广场的定义需要包括场所、内容、构成、使用方式和意境五个方面的基本限定。尝试将城市广场定义为: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建设的,以建筑、道路、 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其中, 城市社会生活包括政治、文化、商业、休憩等多种活动;主题思想则 指表现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及城市景观环境等多重目的;节点型是 指城市空间中的核型空间形态”。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广场的概念要广义得多,大到形成一个城市的中 心或一个公园,小到一块空地或一片绿地,除街道外,是城市公共空 间的另一种重要空间形式。城市广场突出地反映了城市的特征,为市 民提供了室外活动和公共社交的场所。 三广场的类型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 (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 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 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 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 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从局部地域看,这种差异更大。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苏州市域,平均每24.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镇;而苏北地区平均69.8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山区或边远地区,镇分布更疏,如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每1800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内蒙古的乌拉特草原22000多平方公里仅有一座海流图镇。 3.城镇网密度 然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建国36年来,由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向西转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偏集东部的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变;尤其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在地域广大的西部地带的川、黔、滇、陕等省区和中部地带的“三西地区”(豫西、鄂西、湘西)的广大内地地区,相应建成我国的后方工业基地。据资料统计,共建成29000多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并建设了一批城市和镇,从而提高了这一地域城镇网密度,表现出我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分布结构日益均衡的巨大潜力所在。 如从全国城镇网密度(表8-1)看,全国平均每1210.6平方公里有一个城镇,而东部地带每438.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中部和西部则分别为1049.3平方公里和2531.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总体上仍然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城镇网分布规律。而从各省区城镇网密度图看(图8-2),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如黔、滇、陕、豫、鄂、湘及川等省区,城镇网密度与城市网密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尤以湘、鄂、黔、滇四省区最为突出,整个“三线”地区的城镇网密度几乎可与东南沿海及长江下游各省区城镇网密度相伯仲。全国城镇网密度表现为环渤海湾最密,东部、东南沿海、陕、鄂、湘次之,豫、皖、赣、桂、川、黑再次,西部地带最疏的特征。

城市特色研究

城市特色研究 【摘要】文章结合笔者在培训班的理论学习和赴国外考察的感悟,浅谈了城市规划与城市特色的关系,强调城市规划必须充分凸显城市的区域特点和自然优势,统筹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因素,大力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注重建筑风格的打造等四方面体现城市特色并就建湖县的县情做了城市特色的初步构思。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特色;建湖县 城市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城市特色则是一座城市在内容和形式上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体特征,主要包括城市的性质、产业结构、经济特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体型环境等方面。城市应当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唯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没有特色的城市必然是平淡无奇、缺乏魅力的。一个城市要创造其个性特色,必须从规划抓起。城市规划如何体现城市特色?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在江苏省第七期城市规划专题研讨班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所得到的启迪,联系建湖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城市规划必须充分凸显城市的区域特点和自然优势,打造环境特色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表现出来的趋同化现象十分严重,使许多城市缺乏个性特色。因此,城市规划首先必须考虑城市的区域特点和自然优势,彰显环境特色。一方面,城市规划要充分凸显区域特点。美国、加拿大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十分注重城市区域风格,根据城市各自所在的区域位置和周边环境,塑造不同的城市特色。如美国将纽约建成全国最大的金融、商业、贸易和文化中心,将旧金山建成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港口城市;加拿大将温哥华建成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等。其实,每个 城市都有自己所处的特定区域,因此,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的区域环境出发,对其进行客观分析,找准特定的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区域优势和环境优势,从而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合理规模,转变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和趋同观念。一方面,城市规划要充分利用自然优势。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 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加拿大近百年来历届城市政府对城市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在经济发达、寸土寸金的多伦多市中心区,建有许多供人休憩的街头绿岛、小片绿地,在城市公园里,到处可见人与和平鸽、小松鼠追逐游嬉、融为一体的景象。美国作为经济强国,非常注重城市环境,在城市规划中将公园、绿地列为重要内容。政府对各个单位、有住宅的家庭都有绿化要求;绿化植物品种多,花、草、树木和谐搭配;美国的城市还非常重视亮化,规定沿街建筑必须每年粉刷一次,保证清新亮丽;路灯造型朴实大方,亮灯率高,高大建筑和中心街区夜景灯光亮丽多彩;绿化、美化、亮化的和谐统一,使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建湖县而言,该县地处东部沿海内陆地 带,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低成本优势的叠加使建湖城市特色比较明显。建湖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建湖县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腹部,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县域内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境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九龙口。因此,建湖城市规划必须充分把握其区域特点和自 然资源,保护好、改造好生态环境,将“水乡加绿色”作为建湖城市特色,做到以“水”凸显城市的灵性,以“绿”展示城市的秀美,以“亮”提升城市的品位,努力把建湖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商贸城市、生态示范城市、和谐人居城市和水乡旅游城市。 二、城市规划必须统筹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因素,打造经济特色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间的经济交往和融合更加频繁,城市规划所起的作用就日渐凸显。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是一种互动并进的关城市规划如何体现城市特色,合理的城市建设对地

天津城市特色研究

天津城市特色研究 对天津城市特色进行研究,实际上是探讨天津城市建筑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天津这座城市在发展中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文化,从而也在它的建筑中强烈的表现出来,以致形成了在中国独一无二的近代建筑风貌特色,未来的天津建筑风貌必然是天津近代建筑风貌的延续和发展。 按照历史学家的考证,天津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了,但是天津的发展是天津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处的不同地位决定的。在中世纪,因为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又是扼东北入关的门户,在边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从金朝在天津设立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明朝设卫筑城都反映了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到了封建社会的末期,天津除了在边防上起着重要作用外由于水运和盐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商贸的繁荣,所以到了清朝前期又将天津从纯军事建制的“卫”改为行政建制的“州”,后又改“州”为“府”。 由于天津早期移民主体是转籍的军人、船户、盐民、商人,在建筑文化上就充分反映了它的移民特征

和平民特征。天津的民居在空间布局上带有明显的北方特点,即胡同较直,道路的交通功能与商业功能分工明确。院落体现了九河下梢水旱码头寸土寸金的独到之处和移民城市我行我素不拘章法,及平民城市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文化特征。它很少有北京那样标准的四合院,受仪轨、章法的制约有那么多清规戒律。五花八门,不拘一格。而在檐头、门楼、门窗、照壁等细部又有江、浙、皖民居的明显痕迹。而天津周边地区绝无这种现象,因此天津的建筑文化也呈“岛”状。 正是由于天津城市的移民和平民特征,天津早期建筑主要特点就是随意性、实用性。而人们在描述天津近代建筑时,大多用“天津的小洋楼”来一言代之。这话说的倒也贴切,“小洋楼”就是天津近代建筑的一种代表和天津地域文化的一种形态。我们说过,天津这个城市从它的诞生就是一个移民城市和平民城市。清康熙年间(1662?D1723)钞关和长芦盐运司公署移驻天津,到了雍正年间(1723?D1736)天津又从一个纯军事编制的“卫”定为行政编制的“府”进而开为“州”。这样不但提升了天津的政治、经济地位也促进了天津的人员流动和居民成分的变化从建筑上说,那个时代就出现了乾隆38年(公元1773年)的海河楼、

城市风貌特色研究的系统内涵及实践_以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为例

26 专题研究Study □ 丘连峰,邹妮妮 1引言 众所周知,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城市风貌则是其中高层次的复杂子系统,和其他系统一起共同承担城市的综合功能。城市风貌所担负的独特功能在于通过物质形态的塑造,提供美的城市景观和城市面貌,体现城市的文化风格和水准,进而展示整个城市的精神取向(或称风貌意象)。针对功能所呈现出来的系统结构,从空间上阐述,则主要集中在以下 五方面:城市风貌圈、城市风貌区、城市风貌带、城市风貌核、城市风貌符号。 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实施是建立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两大法定规划框架下的行政过程。因此,基于“研”以致用的目的,城市风貌的研究及规划成果,对应上述规划程序,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即: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明确的城市风貌总体定位、城市风貌格局(城市风貌圈)等宏观要素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指标体系可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风貌特色研究的系统内涵及实践 — 以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为例 [摘 要]城市风貌的系统性与城市规划实施的方式决定着城市风貌研究的系统工作内容与成果形式。运用混合审视的研究方法,借鉴城市意象、类型学等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分别通过导控条文、分区图则、设计比照图例等多种成果形式,对城市风貌要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指引。[关键词]城市风貌;系统内涵;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 [文章编号]1006-0022(2009)12-0026-0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Cityscape Research Connotation and Practice: A Case Study of Sanjiang Cityscape Re-search/Qiu Lianfeng, Zou Nini [Abstract] Cityscape system and administration dictates its content and product. Sanjiang cityscape research uses mixed analysis approaches with city image and typology theories and makes guideline, drawings, and design descriptions. These will guide and control Sanjiang cityscape from macro, medium, and micro levels.[Key words] Cityscape, Connotation, Sangjiang cityscape research 本期主题:城市风貌规划与城市特色研究 [编者按]在全球文化趋同的背景下,城市风貌规划与特色研究日渐成为城市政府和规划编制单位关注的热点。如何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成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此,本刊特设“专题研究”栏目,选发一组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文章,以供业界交流与探讨。

公共空间与城市广场设计

公共空间与城市广场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面临规划建设方面的问题,城市广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设计上如何能够兼顾美观与实用,并体现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是摆在城市规划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试从公共开放空间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城市广场作为公共空间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进行剖析,阐述在设计中体现“公共”和“空间”概念的重要性。 【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广场;活动;规划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还具有平衡城市发展、调节土地使用密度、防灾、美化环境等诸多功能,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沟通。 各国学者对“开放空间”的定义有一些差别。高原荣重认为开放空间由公共绿地和私有绿地两部分组成。赛伯威尼则把开放空间定义为由所有的园林景观、硬质景观、停车场以及城市里的消遣娱乐设施所构成。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开放空间是指城市公共外部空间,其中包括自然风景、广场、道路、公共绿地和休憩空间等。抛开这些定义上的出入,笔者认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体的概念,它具有空间体的形态特征(围合、界定、比例等),这使其与建筑实体区别开来。它的“公共性”决定了公共开放空间和居民及居民生活是相联系的。公共开放空间既是物质载体,又是城市各功能要素之间的连接纽带,它满足了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需求,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教育、文娱、运动、休憩的重要场所。在多种类型的公共开放空间中,城市广场较好的体现了这些特点。 城市广场在整个城市规划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不仅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而且也是城市的象征。城市广场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也改善了生活质量。它兼有集会、贸易、运动、交通、停车等功能,故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广场布局应作系统安排。城市广场其按用途划分,可分为休闲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宗教广场和交通广场几种类型。从景观空间研究的角度对广场进行分析,它具有如下特征: 物质空间特征。有围和的空地是广场的物质形态特征。这种围合通常是建筑的外墙,也有其他景观要素,比如街道、河流、树林、山峦。广场作为一种景观空间是各种景观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社会空间特征。广场是多功能的活动场所,通常为开放的场地,处于区域中心,可达性好,因此使用人群重复性低,但群体的领域空间较难形成。所以它更多的作为标志性空间来获得市民以及游客心理上的认同。 心理空间特征。广场通常有一定的主题思想,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表现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具有纪念物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广场是领域空间的延

一个商厦改变一座城——郑州正大世纪城市广场成功案例解析

个商厦改变一座城——郑州正大世纪城市广场成功案例解 析 ◎张粉层 在郑州,闹的是城北,静的是城东。然而一座商厦的建造,颠覆了整个城市的商业格局。人气不旺的金山区紫荆山路,自从正大城市世纪广场耸立路口后,往日疏落的交通变得拥堵,往日寂静的城东被带旺起来。 因着正大城市世纪广场这一盛大商业盛宴的全力上演,郑州人倾情于集逛街、逛广场、逛公园、购物于一体的前所未有的CITYMALL消费体验。 因着正大城市世纪广场这一盛大商业盛宴的全力上演,商铺成为郑州中产阶级甚至平民百姓所津津乐道的投资话题……

□楼盘:正大世纪城市广场□操盘:安佳置业 郑州是个五朝古都,早在夏商时期,郑州就已成为重要的都邑。虽然3600年前的繁华旧梦早已湮没于尘土,但骑在中国铁路十字架上的郑州早已把“商”字深深烙在自己的肌肤上。这个中原腹地,五衢通邑,京广线、陇海线在这里交汇,承东启西的位置,使郑州市场对周边省份乃至全国有着强烈的辐射影响,成为一块足以影响全国的战略要地。 郑州的商业地产觉醒较晚,价格相对较低,升值空间很大,这种投资上的“洼地效应”,使郑州近年来更成为地产商觊觎的对象,商厦、步行商业街、水景街......开发商推陈出新,把商业做成了楼市的亮点。独特的地理位置,浓厚的商业环境,可操作的商业地产项目……郑州因其营商氛围发生的深刻变化而愈来愈受地产商人的垂青。 在郑州有一个金水区,是郑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河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辖区内有亚洲最大的铁路运输编组站——郑州北站,纵贯全国南北的京深高等级公路与横跨东西的兰州至连云港的高等级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 正大世纪城市广场正处于此区。 正大世纪城市广场位于郑州金水区农业路与107国道的交界处、紫荆山路口,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城乡结合部,在正大世纪城市广场项目建成前是一个完全没有人流的区域,更谈不上商业环境了。安佳置业在接手该项目后,全面分析项目地块潜在的机会和优势,颠覆传统区位理念,提出“新城市中心的商业中心”理念,并充分利用当地的媒体资源,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包装,最终在毫无商气的地块上创造出开盘后五天就售馨的商业地产销售神化,并大大提升了项目的附加值和知名度。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因为正大世纪城市广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郑州市的商业格局,改变了郑州城东的区位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