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战士痔疮的应用
中医辨证治疗战士痔疮的应用
中医辨证治疗战士痔疮的应用北方冬冷夏热,温度反差极大,军人作风过硬,战严寒,斗酷暑,不论教育学习还是执勤训练,都是站如松坐如钟,这样姿势单一的动作往往容易使战士的肛门局部受到长久压迫和冷热刺激,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野外训练时有的战士排便不规律常常发生便秘,使肛门直肠血管内压力增高;部队进入防火战备期,因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战士每天都是流汗夹背,加之训练场地灰尘较大,容易诱发肛门周围汗腺、皮脂腺感染等,这些都是诱发痔疮的重要原因。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对于部队的青年战士痔疮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大约占20%,并可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而逐渐加重,不仅给战士带来身心痛苦折磨,而且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1 痔疮病因探索痔疮是指肛门内外的静脉胀大,静脉血液不易回流,出现青紫色,原形或椭圆形块状物的疾患。
发病原因颇多: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指出:痔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感受湿热有关。
唐宋时期又有人指出与强忍大便久泻久痢,过量饮酒,过食辛辣,以及久坐久行等因素有关,尤以长期便秘者患病率最高。
从中医角度讲,是因为局部刺激和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加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酒色过度,湿热内生,下注大肠所致。
或久泻久痢,久坐久站,久忍大便,负重远行等,使关格壅塞,气血纵横,经络交错,气滞血瘀发为痔疮。
气血亏损,气虚下陷,阴阳失调,气血循行不力,发生郁滞、回流不畅,局部瘀血。
六淫乘虚入里,特别是风、寒、湿、燥、热等邪入里,引起内风、内湿、内火、内燥、内寒、肠胃受伤,产生湿热,导致血脉不行,经络交错,湿热下注肛门而生病。
五脏气机与痔疮发生有一定关系。
如大肠为病,中气下陷,湿热下注,有由肺经热传于大肠者;有由肾经阴虚不能润肠者;有由肝经血热渗漏于肠者;又有心火亢盛移热于小肠,小肠复移于大肠者;又有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足,大肠气机不利,造成瘀滞,郁热下通大肠者;又有脾气虚则水湿内停流注大肠等。
中医 痔疮 案例
中医痔疮案例摘要:1.中医简介2.痔疮的定义及症状3.痔疮的中医治疗案例4.中医治疗痔疮的优势5.预防痔疮的建议正文: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运用针灸、中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为人们解除病痛。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中医在治疗痔疮方面的应用。
痔疮,是指发生在肛门和直肠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症状包括便血、疼痛、瘙痒等。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痔疮的发病原因较多,如久坐、久站、便秘、腹泻等。
在中医看来,痔疮的发病与体内湿热、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中医治疗痔疮的案例。
患者,男,35 岁,因长期久坐和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痔疮症状明显。
主要症状为便血、疼痛和瘙痒。
中医诊断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
治疗方法为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治疗和针灸,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中医治疗痔疮具有明显优势。
首先,中医治疗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疗效较好。
其次,中医治疗副作用较小,不会产生抗药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最后,中医治疗手段丰富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方法。
为了预防和减轻痔疮症状,我们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厕;3.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适当进行运动;4.保持肛门清洁,预防感染;5.定期进行体检,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总之,中医在治疗痔疮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患者信赖。
通过中医治疗,许多患者摆脱了痔疮的困扰,恢复了健康的生活。
痔疮的辨证施治
痔疮的辨证施治一、治疗原则Ⅰ期、Ⅱ期内痔,或痔核嵌顿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的内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术者,采用保守治疗;Ⅲ期、Ⅳ期痔疮及便血严重的Ⅰ期、Ⅱ期痔疮则需手术治疗。
二、分证论治适用于Ⅰ期、Ⅱ期内痔,或痔核嵌顿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的内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术者。
1、风伤肠络证证候:大便带血、滴血或血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伴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代表方:凉血地黄汤。
基本处方:生地黄15g,当归15g,地榆15g,黄连10g,天花粉15g,甘草6g,赤芍10g,黄芩15g,荆芥15g,枳壳15g。
2、湿热下注证证候:便血色鲜,量较多,痔核脱出嵌顿,肿胀疼痛,或糜烂坏死,口干不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代表方:脏连丸合萆薢化毒汤。
基本处方:萆薢15g,当归尾15g,丹皮15g,牛膝6g,防己15g,木瓜10g,薏苡仁30g,秦艽15g,黄连10g。
3、脾虚气陷证证候: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日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基本处方:黄芪20g,党参15g,炙甘草10g,当归15g,柴胡10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10g。
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1、熏洗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内痔脱出时。
将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湿敷,具有收敛止痛消肿等作用。
常用五倍子汤(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各30g)、苦参汤(苦参30g、蜀椒10g、川柏10g、地肤子20g)。
2、敷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手术后换药。
将药膏或药散敷于患处,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收口等作用。
常用药物有马应龙痔疮膏、桃花散、生肌玉红膏等。
3、塞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
将药物制成栓剂,塞入肛内,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
常用药物有化痔栓。
三、药膳食疗1、凉拌马齿苋鱼腥草原料:马齿苋、鱼腥草各250g。
从中医角度看待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
从中医角度看待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在中医学中被归为“痔疮”范畴。
传统中医认为,痔疮是由于阳气不足、湿热毒邪内蕴、气血不畅所致。
针对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饮食调理等。
一、中药治疗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是根据个体病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在治疗痔疮方面,根据中医的理论,常见的辨证施治方法如下:1. 湿热内盛型痔疮:这种类型的痔疮一般表现为肛门湿热、肿胀、疼痛等症状。
治疗方案主要是清热利湿,可选用黄连、黄柏、黄芩等中药进行内服。
同时,还可以搭配朱砂、冰片等药物进行外用治疗。
2. 气血不足型痔疮:这种类型的痔疮常见症状为肛门出血、脉搏弱等。
治疗方案主要是补益气血,可选用当归、黄芪、白芍等中药进行内服。
此外,还可以使用草乌、甘草等药物进行外用治疗。
3. 气滞血瘀型痔疮:这种类型的痔疮主要症状为肛门疼痛、坠胀等。
治疗方案主要是活血化瘀,可选用桃仁、川芎、赤芍等中药进行内服。
外用治疗方面,可以使用红霉素软膏、三黄片等药物。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根据个体的辨证结果来定。
二、针灸疗法对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痔疮的治疗也是具有一定疗效的。
在针灸治疗痔疮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辨证结果来选择相应的穴位。
1. 湿热内盛型痔疮的针灸治疗方法:可以选择中脘、大肠经等相关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
2. 气血不足型痔疮的针灸治疗方法:可以选择命门、足太阴脾经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
3. 气滞血瘀型痔疮的针灸治疗方法:可以选择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针灸治疗痔疮时,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针灸的方法和穴位选择。
三、推拿按摩对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的气血流通,缓解痔疮的症状。
在推拿按摩的过程中,要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按摩方法。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辨证施治1.阴虚火旺型:主要症状为便血,色暗,质稀,常伴有热感、干燥、小便黄赤等。
治疗原则为滋阴清热、润燥止血。
常用方剂为黄连解毒汤配合白果桑螵蛸丸。
2.气滞血瘀型:主要症状为絮状便血,色黑紫,质干结,常伴有肛门坠胀、疼痛等。
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肠止血。
常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配合玄米煮芋艾丸。
3.脾胃虚弱型:主要症状为便血色鲜红,质不稀不结,常伴有恶心、嗳气、纳差等。
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消食止血。
常用方剂为香砂六君丸配合舒缓口服液。
二、饮食调理1.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蒜、生姜等,以免刺激直肠黏膜,引发或加重症状。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帮助增加粪便质地,减少便秘和便血发生的机会。
3.注意饮食调理:遵循清淡、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原则,不暴饮暴食,调整膳食结构,按照“五谷为基础,畜禽鱼肉为辅,蔬菜水果为主”的比例摄取食物。
三、中药药物治疗1.杭白菊冲洗剂: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作用,可以用于肛门湿痒、出血等症状。
2.逍遥丸:具有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用于内痔肛门坠胀、疼痛等症状。
3.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内痔便血症状,尤其适用于气血淤滞、脾胃虚弱型。
四、中医外治法1.艾草灸法:选用艾叶,将其燃烧,然后放置在患处进行熏灸,可以活血祛湿,缓解痔疮症状。
2.熏洗法:将适量的药材如生薏芽、白物、黄连等煮熟,然后取煮汁熏洗患处,有助于消肿止痛,减轻病情。
3.中药痔疮坐浴:选用适量的药材如黄连、苍术、五倍子等,煮熟后加入坐盆中,患者坐于药水中进行浴疗,可以舒缓局部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以上仅是一种试行的中医诊疗方案,具体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还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用力排便等不利因素,有助于加速康复。
痔疮的辨证施治:风寒、湿热与气虚
痔疮的辨证施治:风寒、湿热与气虚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适。
根据中医理论,痔疮可以通过辨证施治来缓解症状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从风寒、湿热和气虚三个方面来探讨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
一、风寒型痔疮风寒型痔疮特点是疼痛剧烈,甚至寒冷引起的症状加剧,伴有肿胀和瘙痒等不适感。
中医治疗风寒型痔疮的关键是祛除风寒,推荐以下方法:1. 中药治疗:可以使用温补的药物来祛除寒邪。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白芍和当归等,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
2. 食疗调理:食疗上可以选择温热性的食材,如生姜、辣椒和葱蒜等,可以帮助体内驱寒。
3. 穴位按摩: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推荐按摩足三里穴和关元穴等。
二、湿热型痔疮湿热型痔疮特点是常见痔核明显,有灼热感,疼痛较明显,而且容易出现便秘或大便偏干等症状。
中医治疗湿热型痔疮的关键是清热利湿,并调理脾胃,推荐以下方法:1. 中药治疗:可以选择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中药,如黄连、黄柏和车前子等,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2. 饮食调理: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粗粮等,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
3. 运动调理: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和慢跑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湿热。
三、气虚型痔疮气虚型痔疮特点是症状较轻,但容易反复发作,常伴有血虚和气短等症状。
中医治疗气虚型痔疮的关键是补益气血,推荐以下方法:1. 中药治疗:可以使用补益气血的中药进行调理,常用的中药有黄耆、党参和熟地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和鲜果等,有助于提高气血水平。
3. 心理调理: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类型的痔疮,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各有不同。
风寒型痔疮需要祛除风寒,湿热型痔疮需要清热利湿,气虚型痔疮需要补益气血。
当然,对于痔疮的治疗还需要配合合适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和久站等。
中医药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痔疮是指直肠和肛门周围的静脉丛发生病理变化,导致疼痛、出血和脱垂等症状。
它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对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较大的影响。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在痔疮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 中医药对痔疮的认识中医药认为,痔疮是由于体内湿热积聚、气血不畅导致的病症。
针对这一认识,中医药治疗痔疮主要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核心原则,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消除湿热、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2. 中药方剂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治疗痔疮常常采用中药方剂来调理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状态。
其中,广义肘泽糕为一种常用方剂,它由苦参、白芥子、地骨皮、茵陈蒿等草药组成。
广义肘泽糕具有去湿热、行气活血的作用,对于痔疮出血和肿胀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 针灸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痔疮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缓解痔疮引起的痛症和出血。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承山、关元、三阴交等。
4. 中医推拿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推拿疗法在痔疮治疗中也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可以刺激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的淋巴循环和代谢功能,从而达到痔疮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指压、拔罐等。
5. 中医药在痔疮预防中的应用中医药在痔疮预防中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通过调养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于容易患痔疮的人群,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纤维素摄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等情况发生,从而降低痔疮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来证实其疗效。
在选择中医药治疗痔疮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结合个人的病情和体质,采用合适的方法和药物。
此外,中医药治疗痔疮也需要注重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由于肛门静脉曲张和肛门周围组织的损伤导致。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在痔疮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等方法。
一、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痔疮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口服中药、外用药膏或洗剂等。
中药治疗的优点在于其疗效温和而不伤肠胃,在治疗痔疮的过程中可以缓解疼痛、消肿止痒、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1. 口服中药中医常用的口服中药包括桃仁、地榆、黄连、大黄等。
桃仁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地榆和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大黄则可通便润燥。
其中,草药配方的调配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2. 外用药膏或洗剂中医药膏或洗剂常用于局部治疗痔疮,常见的包括三黄片、鱼腥草洗液、地黄软膏等。
这些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痔疮的疼痛和瘙痒症状。
二、针灸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痔疮的治疗中。
针灸治疗主要通过针刺穴位来调整和平衡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肛门周围组织的充血和肿胀情况。
针刺的主要穴位包括承扶贞、天枢、合谷等。
针刺时要注意保持卫生,使用无菌针具,并由专业针灸师进行操作。
针灸治疗的疗程根据个体情况而定,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治疗。
三、推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通过按摩和推压患者的特定部位,刺激穴位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在痔疮治疗中,推拿主要通过刺激腰骶部和足三里等穴位,调整脏腑功能,缓解症状。
推拿治疗需要由专业的推拿师进行操作,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伤害。
一般来说,推拿治疗需要多次进行,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明显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在痔疮治疗中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能够通过口服和外用药物来缓解症状,针灸和推拿则能够通过调整气血运行和刺激穴位来改善肛门周围组织的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痔疮也需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调理,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于痔疮的中医辨证论治与药方
关于痔疮的中医辨证论治与药方痔疮痔,即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的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易出现排便时出血、疼痛、肛门瘙痒、痔赘(俗称“肉赘儿”)脱垂等症状。
痔可分为外痔、内痔和混合痔痔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中国有句夸张的俗语“十人九痔”,可见这个疾病非常普遍,由于大量无症状人群存在,痔的真实发生率不清楚。
2015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牵头进行了一项覆盖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周岁以上(含)城乡居民肛肠疾病患病率高达50.1%,其中痔疮为最常见的肛肠疾病,患病率为49.14%,而痔疮患病人数更是占所有患肛肠疾病人数的98.09%。
痔的发病高峰是45~65岁,65岁后患病率逐渐下降。
痔有哪些类型?痔根据生长的位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即直肠下端,一般不会经肛门缘露出,严重者脱出。
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即肛管内,常常在肛门缘可以摸到痔赘,患者会感觉肛周疼痛、肿胀、异物感和瘙痒。
混合痔在齿状线附近,由痔内、外痔静脉丛曲张并相互吻合贯通形成,同时具有内、外痔特征。
其中,内痔是根据痔从肛管向外脱出的程度进行分级:Ⅰ级痔:痔大便时出血,有隆起,没有脱出。
Ⅱ级痔:排便时有痔赘脱出,便后可以自行复位,可伴出血。
Ⅲ级痔:用力(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或负重)时有痔赘脱出,需手动复位,可伴出血。
Ⅳ级痔:长期痔赘脱出,手动复位无效,可伴出血。
痔有哪些诱发因素?不良排便习惯:排便用力、长时间排便等;慢性疾病:长期腹泻或便秘,慢性心脏病或肝脏疾病;饮食习惯:低纤维饮食;其他:经常抬重物,妊娠,肥胖痔疮的中药辨证论治痔疮的中药配方有凉血地黄汤、脏连丸、止痛如神汤、补中益气汤等,具体配方如下:风伤肠络证:表现为肛门肿物,大便带血或滴血、血色鲜红。
用凉血地黄汤,中药配方为山栀子、黄连、生地、当归、玄参、甘草。
主治①脏毒已成未成,或肿不肿,肛门疼痛,大便坠重。
对治疗痔疮中药的应用的辩解
对治疗痔疮中药的应用的辩解1. 引言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中药作为传统的治疗痔疮的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然而,对于中药治疗痔疮的应用,存在着一些争议和质疑。
本文将就中药治疗痔疮的应用进行辩解,并综合相关研究结果对中药治疗痔疮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2. 中药治疗痔疮的理论基础中药治疗痔疮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中医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痔疮是由于脾胃失调、气血不畅所致,中药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等方式来治疗痔疮,达到舒缓病情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3. 中药的主要应用3.1 中药的内服应用中药的内服应用是治疗痔疮的常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大黄、川穹、白花蛇舌草等,这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气血、清热解毒等作用来改善痔疮的症状,并加速病情的恢复。
3.2 中药的外用应用中药的外用应用也是治疗痔疮的常见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制成药膏、药水等形式来进行外用。
常用的中药有生地黄、菊花等,这些中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等作用来缓解痔疮的症状,促进伤口的愈合。
4. 中药治疗痔疮的有效性评估中药治疗痔疮的有效性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有支持中药治疗痔疮有效的研究,也有认为中药治疗痔疮无效的研究。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估中药治疗痔疮的有效性。
4.1 临床研究结果一些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治疗痔疮可以显著缓解病情,改善痔疮相关的症状。
例如,某项研究发现,应用某中药制剂进行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中药治疗痔疮的有效性。
4.2 药理机制研究一些药理机制研究也支持中药治疗痔疮的有效性。
例如,研究发现,某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肿胀等作用来缓解痔疮的症状。
这些机制研究揭示了中药治疗痔疮的可能作用途径,支持中药治疗痔疮的有效性。
4.3 个体差异及副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痔疮的有效性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有些患者对某种中药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或无效果。
痔疮的中医辨病施治
痔疮的中医辨病施治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许多人都对其深有体会。
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身体不适,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中医学认为,痔疮属于“下焦湿热”证候范畴,主要由湿浊和热气滞留在体内引起。
因此,针对痔疮的中医辨病施治,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湿阻大肠型湿阻大肠型是指由寒湿困扰引起的肛门坠胀、灼痛、经时加重、伴有黏液血性便等症状。
中医认为,治疗这种类型的关键是祛除寒湿。
针对这一类型,可以采用诸如清化湿邪、化浊导滞等方法进行治愈。
具体方式包括服用逐水止泻之药物或通过外敷温药和口服清火助水来缓解湿气。
2. 血淤血凝型血淤血凝型是指由于长期便秘、久坐不动等原因导致肛门局部血液淤滞和络曲阻塞,进而形成痔核。
这种类型的痔疮主要表现为肛门疼痛、出血以及排便困难。
针对这一类型,可以采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大黄等,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调节局部免疫功能来缓解症状。
3. 脾虚气陷型脾虚气陷型是指由于脾胃虚弱,导致体内湿气滞留不散而形成的痔核。
此类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肛门沉重感、排便后持续性胀闷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健脾益气、化湿利水的方法进行治愈。
常用药物有山药、白术、茯苓等,可以提升脾胃功能并促进湿气的排除。
二、预防与饮食调理尽管中医施治能够帮助减轻症状,但预防痔疮的发生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饮食调理的方法:1. 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憋便,并保证每日规律排便。
2. 饮食上偏清淡:这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等;适量的喝水,保持肛门周围皮肤的湿润;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3. 注意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体内湿气滞留。
4. 保持心情愉快:长时间的紧张或焦虑情绪可能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进而导致痔疮发生。
总结起来,在中医辨证施治方面,湿阻大肠型可以采用祛寒收湿、清火助水的方法进行治愈;血淤血凝型则需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方式缓解病情;对于脾虚气陷型,则需进行健脾益气、化湿利水的治疗。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在中医的领域中,肛肠科疾病的治疗并非简单的对症处理,而是遵循着辨证论治这一核心原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肛肠科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
辨证论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肛肠科疾病,这一原则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中医会对肛肠科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
了解患者的大便情况,是干燥还是稀溏,排便是否困难,有无便血,便血的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以及排便时是否伴有疼痛等。
同时,还会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起居、情志状态等,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与肛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比如,对于痔疮患者,如果其便血鲜红,量较多,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纳,伴有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中医认为这多属于风热肠燥证。
治疗上应以清热凉血祛风为主,常用的方剂如凉血地黄汤加减。
再如,肛裂患者排便时疼痛剧烈,便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缓解,伴有大便干结、口干口臭、舌红苔黄燥、脉弦数等症状,多属于燥热内结证。
治疗则以清热润肠通便为主,可选用麻子仁丸加减。
在肛肠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中,舌象和脉象的观察也非常重要。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可能提示体内有湿热;舌淡苔白、脉沉细,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通过对这些细微征象的辨别,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除了内服中药进行治疗,中医肛肠科还会运用外治法来配合辨证论治。
对于内痔出血,可采用栓剂纳肛、中药熏洗等方法。
如果是肛周脓肿,未成脓时可外敷金黄膏消肿散结;已成脓则需要及时切开排脓,并配合中药坐浴以清热解毒、祛湿消肿。
对于肛肠疾病术后的患者,辨证论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气血亏虚、伤口愈合缓慢等情况。
此时,中医会根据具体的辨证结果,给予益气养血、托里生肌的中药内服,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中医还强调情志因素在肛肠疾病中的作用。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中医肛肠科是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的学科。
在治疗肛肠疾病时,辨证论治的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通过对疾病症状、体征等的综合分析,判断其病因、病机,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肛肠科,常见的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其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因此,准确的辨证论治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肛门局部的形态和色泽等。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舌苔黄腻可能表示体内有湿热。
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呼吸以及嗅患者的口气、分泌物等气味。
问诊则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肛门疼痛的性质、便血的颜色和量、大便的情况等。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肛门局部的肿块、压痛等。
以痔疮为例,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风、湿、热、燥、气虚、血虚等因素有关。
如果患者表现为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纳,伴有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多辨证为中气下陷证。
治疗上应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法,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对于肛裂患者,如果大便干结,排便时肛门疼痛剧烈,伴有口干口臭,舌红苔黄燥,脉洪数,多辨证为燥热内结证。
治疗应以清热润肠通便为主,方选麻子仁丸加减。
肛瘘的辨证则较为复杂。
若局部红肿疼痛,脓液黄稠,伴有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多为热毒炽盛证,治疗当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常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若瘘管日久不愈,脓液稀薄,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多为气血两虚证,治疗宜益气养血、托里生肌,常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肛周脓肿在未成脓期,若局部红肿疼痛,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脉数,多为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已成脓者,则应及时切开排脓。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还注重整体观念。
肛肠疾病虽病位在局部,但与全身脏腑经络气血密切相关。
例如,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肛肠疾病的发生,而便秘又可能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肾阳不足等有关。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肛肠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诊断和治疗肛肠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在中医肛肠科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肛肠科学中,这一理念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对于常见的肛肠疾病如痔疮,中医会根据其不同的表现进行辨证。
内痔常见的证型有风热肠燥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等。
风热肠燥证的患者,多表现为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肛门瘙痒,伴有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等症状。
此时,治疗应以清热凉血祛风为主,常用的方剂有凉血地黄汤。
对于湿热下注证的患者,常见症状为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脱出,可自行回纳或不能回纳,伴有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等。
治疗则以清热利湿止血为主,常用的方剂如脏连丸。
肛裂也是肛肠疾病中的常见病症。
中医认为,肛裂的发生与燥邪侵袭、血热肠燥、阴虚津亏等因素有关。
对于早期肛裂,若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时肛门疼痛伴少量出血,舌苔黄燥,多为燥邪侵袭、血热肠燥。
治疗上以清热润燥通便为主,可选用麻子仁丸加减。
而对于陈旧性肛裂,患者常有肛门周期性疼痛、便后疼痛持续时间长、伴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症状,多属阴虚津亏。
此时,应以养阴清热润肠为治疗原则,常用的方剂有润肠汤。
肛周脓肿在中医属于“肛痈”的范畴。
其辨证主要分为热毒蕴结证、火毒炽盛证和阴虚毒恋证。
热毒蕴结证的患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伴有恶寒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等症状,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常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火毒炽盛证则表现为肛周肿痛剧烈,持续数日,痛如鸡啄,伴有高热、烦躁、便秘溲赤、舌红绛苔黄燥等,治疗应泻火解毒透脓,方剂可选透脓散加减。
阴虚毒恋证常见于脓肿后期,症状为肛周肿痛不甚,皮色暗红,成脓时间长,溃后脓出稀薄,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舌红少苔等,治疗以养阴清热解毒为主,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中医如何看待和治疗痔疮
中医如何看待和治疗痔疮痔疮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肛门疾病,多数人在一生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痔疮发作经历。
中医学对于痔疮的认识和治疗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本文将介绍中医如何看待和治疗痔疮,以及中医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方法。
一、中医对痔疮的看法中医将痔疮归类为“痔”病,认为痔疮多由“气滞血瘀”所致。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脉络于肛门周围交汇,若气血不通,经脉瘀滞,则易发生痔疮。
此外,饮食不节、久坐久站、劳累过度等也是导致痔疮的因素。
二、中医治疗痔疮的原则中医治疗痔疮的原则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脾胃。
具体而言,中医认为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改善体内湿热积聚,使肛门周围的血流通畅,可以达到治疗痔疮的效果。
三、中医治疗痔疮的方法1. 草药治疗:中医常用的治疗痔疮的草药有地榆、大黄、金银花等。
这些草药有清热解毒、利湿化瘀的作用,可以帮助痔疮患者改善局部湿热症状,减轻炎症和疼痛。
2. 拔罐疗法:中医认为,通过拔罐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对治疗痔疮有一定的效果。
拔罐时将罐子贴在患者的背部或者臀部,通过负压给予刺激,促进气血流通。
3.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痔疮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针,可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湿热和瘀血的病理状态。
4.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痔疮的发生和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因此,通过调理饮食可以改善痔疮症状。
建议痔疮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
5. 中药熏洗:中医认为,通过中药的药性和气味,可以起到疏散湿热、活血化瘀的作用。
常用的熏洗草药有白芷、板蓝根、益母草等,可用于洗浴或熏蒸治疗。
四、中医治疗痔疮的注意事项1. 饮食注意:中医治疗痔疮时,病人应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同时注意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和水分,以促进肠道蠕动。
2. 避免久坐久站:久坐久站是痔疮的诱因之一,因此病人应该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以适当活动身体,防止痔疮的发生。
浅谈中医疗法治疗痔疮的经验
浅谈中医疗法治疗痔疮的经验中医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的疾病,中医学有着丰富多样的疗法。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肛门疼痛、便血、便秘等症状。
中医治疗痔疮的经验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证候辨治、针灸治疗、中药治疗和饮食调理。
以下将从这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医治疗痔疮的经验。
一、证候辨治中医治疗疾病最重要的就是辨病证、辨证施治。
对于痔疮患者,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痔疮的症状可以分为气虚、血瘀、湿热三种类型。
气虚型的痔疮表现为肛门不适、易疲乏、气短等症状,此种类型的痔疮主要是由于脾胃功能虚弱引起的。
治疗时应该调理脾胃,增强体质,可选用益气健脾的中药。
血瘀型的痔疮表现为便血明显、肛门疼痛等症状,此种类型的痔疮主要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治疗时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和针灸疗法。
湿热型的痔疮表现为肛门潮湿、瘙痒等症状,此种类型的痔疮主要是由于体内湿气较重引起的,治疗时应该清热祛湿,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
二、针灸治疗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治疗痔疮的作用主要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肛门疼痛等。
常用的针灸方法有穴位注射、拔罐、艾灸等。
在穴位注射中,常用的穴位有承扶、中脘、三阴交等。
拔罐则是通过在局部施加负压,使得局部血液循环畅通,有效缓解肛门疼痛。
艾灸则是将艾草燃烧后,对局部穴位进行热刺激,具有疏散寒湿、温通经络的作用。
三、中药治疗清热解毒:此类中药常用于治疗湿热型的痔疮,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地黄等。
补益气血:此类中药常用于治疗气虚型的痔疮,常用的中药有参、黄精、枸杞子等。
活血化瘀:此类中药常用于治疗血瘀型的痔疮,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当归等。
四、饮食调理饮食对于痔疮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痔疮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蠕动的频率,减少便秘的发生,常用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粗粮、水果、蔬菜等。
五行理论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
五行理论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五行理论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痔疮是指直肠内或直肠周围血管丛发生病理性扩张和变形,形成静脉曲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是常见的肛肠科疾病。
中医认为,痔疮是由体内阴阳失衡、气血淤滞、肠道湿热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而五行理论作为中医的重要理论之一,可以用来辨证施治痔疮,提供独特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一、五行理论的基本概念五行理论是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基础。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
在人体中,五行分别对应五脏(金对应肺,木对应肝,水对应肾,火对应心,土对应脾),相互之间保持平衡才能维持身体的健康。
二、五行理论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1. 金对应肺脏,与大肠有密切的关系。
在中医看来,脾主运化,大肠为脾气的下行之海。
因此,在治疗肠湿热型痔疮时,可使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金类药物或食物,如苍术、黄连、白果等,以清理湿热之邪。
2. 木对应肝脏,肝主疏泄气机。
在中医中,痔疮多与气滞、血瘀有关,故在治疗血滞型痔疮时,应调理肝脏,疏泄气机,促进血液循环。
常用的草药有丹参、川芎、益母草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草药。
3. 水对应肾脏,肾为生殖之本。
在治疗肾虚型痔疮时,应滋养肾脏,增强肾气,以扶正祛邪。
常用的草药有菟丝子、枸杞子、肉桂等,可滋补肾阳。
4. 火对应心脏,心主血脉。
在治疗痔疮时,可从调理心气和血液循环入手。
常用的草药有玫瑰花、丹参、红花等,可活血化瘀,促进心脏功能。
5. 土对应脾脏,脾主运化水湿。
在治疗脾虚型或湿热型痔疮时,应滋补脾气,调理脾胃。
常用的草药有黄芪、党参、陈皮等,可益气健脾,帮助消化。
三、中医五行理论结合实际案例以五行理论为指导,中医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肝气郁结型痔疮患者,可通过调整情绪、舒缓压力,减少肝气郁结的发生;对于血滞型痔疮患者,可通过食疗和草药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对于湿热型痔疮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适当清热解毒,减少湿热之邪。
【痔疮:辨证四型论治】
【痔疮:辨证四型论治】痔辨证论治经验痔是常见多发病,俗语:“十人九痔”,据我国一些地区普査,发病率达60%。
我国是对痔认识最早的国家,公元前即有“痔”字,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的《山海经》、《庄子》、《韩非子》等书中已详有痔病记载,《五十二病方》中已有结扎、切除、熏洗、服药治痔的经验。
《内经》已认识到痔是“筋脉横解"血管扩张的病变,《伤寒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肛门栓剂一蜜煎导,宋代又创造了枯痔疗法,这些有效的办法,唐宋朝时就传到国外,世界上不少国家至今仍广为使用,现代医学痔的命名即源于我国,祖国医学对痔的治疗有独特贡献。
中医治痔是强调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病因、病变、病位、不同体质、年龄进行内外兼治,灵活得当的处理。
笔者遵《内经》“散者收之,急则缓之,坚者软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的辨证论治精神,根据痔多因于湿热风燥,致使浊气郁血留结肛门,长期便血、脱出可使气血亏损,中气下陷的特点,将痔分为以下四型施治,经长期应用,略有经验,现述于下。
(一)实热型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小便赤短、大便秘结、便时痛疼出血,或肛门局部掀红灼热,结肿高突拒按、痛疼剧烈、坐卧不宁,纳呆难寝,脉洪大或弦数,舌质红,苔黄。
证属实热内结,血热肠燥。
治宜清热止血,润燥通便,方用槐花散加味或地榆散加味,兼表证发热者,选用防风通圣散上宣肺气,下通积滞,表里双解、调气行血。
槐花散加味方:槐花12克,侧柏叶10克,炒荆芥9克,枳売9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地榆10克,仙鹤草15克,麻仁9克,生甘草10克,地榆散加味方:地榆12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山栀10克,槐花10克,茯苓10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以便秘、出血、疼痛为主的各期内外混合痔、炎性外痔,属于此型。
前方长于疏风清热,后方重在清热和血,兼风邪表证者可用前方,或用防风通圣散,结肿瘀血者可用后方。
《东垣十书》论痔曰:“善为病者,皆是湿热风燥四气所伤,而热为最多也”此型临床颇为常见以实热为主,故重在清热。
中医对痔疮的治疗有奇效附药方
中医对痔疮的治疗有奇效附药方------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常伴随着肛门疼痛、出血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虽然现代医学也有一些治疗方法,但中医对痔疮的治疗却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痔疮的治疗方法,并附上几个有奇效的药方。
中医治疗痔疮的原理中医治疗痔疮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和脾胃功能,增强体质,以达到治疗痔疮的目的。
中医认为痔疮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此调理脾胃,活血化瘀是治疗痔疮的关键。
中医治疗痔疮的常用方法1. 中药内服:常用的中药内服治疗痔疮的方法有诸多,例如四季食补汤、三七糯米粥等,这些药方均有调理脾胃、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痔疮引起的疼痛和出血。
同时,中药内服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从而减少痔疮的复发。
2. 中药外用:中药外用治疗痔疮常用的方法是局部涂抹中药膏剂。
常见的中药膏剂有痔炎宁、栀子退痔膏等,这些膏剂主要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痔疮疼痛,促进局部组织的修复。
此外,中药膏剂具有无毒副作用、易于使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痔疮的治疗。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痔疮中也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脾胃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痔疮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承山、足三里等,具体的选择和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而定。
几个中医治疗痔疮的有效药方1. 脾胃不和导致的痔疮:黄芪30g、党参30g、茯苓30g、白术15g、香附11g、甘草6g。
将以上药材煎汤,每日分2次服用。
2. 血瘀型痔疮:川芎10g、红花10g、当归15g、鳖甲15g、桃仁15g、炒白芷6g。
将以上药材研成细末,每次取10g,用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3次。
3. 外痔疮出血:冰片3g、蛇床子12g、焦槟榔15g、三棱20g、白升麻10g、黄柏15g。
将以上药材煎汤,每日分2次煮沸,用药液盛于盆中,坐于盆内浸泡患处约30分钟。
“痔的辨证论治和分类”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
“痔的辨证论治和分类”2020中医专
长医师资格考试
““痔的辨证论治和分类”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为此整理了““痔的辨证论治和分类”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详情如下:
痔的辨证论治
多适用于Ⅰ、Ⅱ期内涛,或内痔嵌顿有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或内痔兼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不宜手术治疗者。
1.风热肠燥证
主症: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常用细生地、当归尾、地榆、槐角、黄连、天花粉、生甘草、升麻、赤芍、枳壳、黄芩、荆芥等。
2.湿热下注证
主症: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方药:脏连丸加减。
常用黄连、苍术、黄柏、地榆、槐角、生甘草、升麻、赤芍、枳壳、黄芩、荆芥等。
3.气滞血瘀证
主症: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
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
常用秦艽、桃仁、皂角刺、苍术、防风、黄柏、当归尾、泽泻、槟榔、熟大黄等。
4.脾虚气陷证
主症: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黄芪、当归、陈皮、柴胡、升麻、党参、白术、甘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治疗战士痔疮的应用
北方冬冷夏热,温度反差极大,军人作风过硬,战严寒,斗酷暑,不论教育学习还是执勤训练,都是站如松坐如钟,这样姿势单一的动作往往容易使战士的肛门局部受到长久压迫和冷热刺激,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野外训练时有的战士排便不规律常常发生便秘,使肛门直肠血管内压力增高;部队进入防火战备期,因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战士每天都是流汗夹背,加之训练场地灰尘较大,容易诱发肛门周围汗腺、皮脂腺感染等,这些都是诱发痔疮的重要原因。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对于部队的青年战士痔疮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大约占20%,并可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而逐渐加重,不仅给战士带来身心痛苦折磨,而且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1 痔疮病因探索
痔疮是指肛门内外的静脉胀大,静脉血液不易回流,出现青紫色,原形或椭圆形块状物的疾患。
发病原因颇多: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指出:痔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感受湿热有关。
唐宋时期又有人指出与强忍大便久泻久痢,过量饮酒,过食辛辣,以及久坐久行等因素有关,尤以长期便秘者患病率最高。
从中医角度讲,是因为局部刺激和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加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酒色过度,湿热内生,下注大肠所致。
或久泻久痢,久坐久站,久忍大便,负重远
行等,使关格壅塞,气血纵横,经络交错,气滞血瘀发为痔疮。
气血亏损,气虚下陷,阴阳失调,气血循行不力,发生郁滞、回流不畅,局部瘀血。
六淫乘虚入里,特别是风、寒、湿、燥、热等邪入里,引起内风、内湿、内火、内燥、内寒、肠胃受伤,产生湿热,导致血脉不行,经络交错,湿热下注肛门而生病。
五脏气机与痔疮发生有一定关系。
如大肠为病,中气下陷,湿热下注,有由肺经热传于大肠者;有由肾经阴虚不能润肠者;有由肝经血热渗漏于肠者;又有心火亢盛移热于小肠,小肠复移于大肠者;又有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足,大肠气机不利,造成瘀滞,郁热下通大肠者;又有脾气虚则水湿内停流注大肠等。
说明脏腑有病可累及大肠与肛门而生痔病。
内伤七情可引起痔疮。
七情属精神思维活动范围,突然强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超越了人体调节极限,影响脏腑功能正常活动,造成气血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常,形成气上、气缓、气消、气乱、气结、气下等各种病变,助长了痔疮的发生。
2 中医辨证治疗
2.1 血瘀型:患者局部血瘀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瘙痒不适、肛门有异物感,或轻微便血、瘀阻作痛。
治宜活血散瘀,给予逐瘀痔疮汤:地榆30克,五倍子20克,穿山甲10克,皂刺10克,水蛭10克,地龙20克,枯矾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
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2.2 湿热型:患者体内湿气、热邪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灼痛、
便血,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数。
治宜清热燥湿,给予湿热痔疮汤:槐角20克,黄柏15克,蒲公英30克,菊花15克,紫花地丁30克,连翘30克,苦参15克,蛇床子30克,泽泻20克,土茯苓20克。
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2.3 肠燥型:患者肠道热毒较重,常有便血、色泽鲜红,伴有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痔核脱出、灼热疼痛。
治宜清热解毒燥湿,给予清热痔疮汤:黄柏20克,胡黄连10克,大黄6克,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30克,地榆30克,槐角20克,五倍子15克,虎杖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20克,地龙30克。
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2.4 脾虚型:肛门坠胀,似有便意。
内痔脱出需手法复位,外痔肛缘肿物隆起,行走时加重。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少腹胀。
舌淡,脉虚。
脾虚无以生化气血,气虚无以升提摄纳,致使痔核脱垂,给予补中益气汤: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补中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之功效,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3 痔疮常用偏方
方一:取花椒十几粒,一茶匙食盐,用开水冲开,坐于盆上,熏洗患部,每日1次,每次10min左右,重者可每日早晚各1次。
有消
肿止痛之功。
方二:将土豆洗净后切3~5片薄片,摞在一起,于睡前敷贴在痔疮上,盖一层纱布用胶条固定,次日早取下,连续数日。
方三:取大蒜梗不拘量,阴干,以火盆置于微火上,将梗投入,再将火盆置于木桶中,让患者坐在上面熏。
注意木桶四周用衣被塞住以免泄烟。
或取大蒜适量,将大蒜磨汁。
洗澡时滴人盆内,再加适量的温水,浸洗肛门附近。
或取大蒜数头,放在火上烤熟,捣碎,用消毒纱布包起来,局部热敷患处。
4 痔疮预防保洁
痔疮的发病率很高,痔疮患者经手术治疗或其他疗法治疗后,复发率亦高。
因此,调整生活方式,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要加强锻炼,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自我按摩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1)保持大便通畅:合理调配饮食,改善胃肠功能,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可在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凉开水,以促进排便。
大便干燥时可食用一些通便的食物,如蜂蜜、香蕉、香油等,必要时可服用通便药。
(2)多做提肛运动:提肛运动能增强肛门肌肉的收缩力,有预防和治疗痔疮的功效,每天有意识地做3~5次肛门收缩,增强括约肌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3)加强体育锻炼:适当活动,避免久站、久坐,工作1~2小时后应活动10~15分钟。
也可按摩肛门,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4)保持肛门清洁:应在便后或睡前用温水清洗肛门,也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
内裤要勤换,
要经常在阳光下晾晒。
当然,预防痔疮的方法很多,只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去做,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痔疮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痔疮的病人,也可使其症状减轻,减少和防止痔疮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