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间隙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14
脂肪肉瘤
• 肿瘤巨大,边界清晰, • CT和MR表现根据组织学亚型的不同而变化; • 密度不均匀,内含软组织密度影,不规则条纹状影及脂肪密度影,脂
肪密度(-20~-40Hu)较正常脂肪密度(-80~-120Hu)高; • 增强扫描软组织部分可明显强化; • 分化差者影像学表现为质地不均的、非脂肪性的软组织肿块,不容易
PPT学习交流
20
平滑肌肉瘤(leiomysarcoma)
• 原发性后腹膜肿瘤中第二位 • 好见于中年和老年人 • 病理由细长或轻度肥胖细胞组成;有时呈束状生长,排列
类似纤维肉瘤。多形性平滑肌肉瘤,形态与恶性纤维组织 细胞瘤相似。 • 肿瘤巨大,直径≥5CM,圆形或结节状,假包膜,边界清 • 易出血、坏死和囊变。
PPT学习交流
21
平滑肌肉瘤
• 巨大肿块,病变中央多见不规则广泛坏死,厚壁 囊性肿块;
• 富血供肿瘤;增强环形强化; • 较小平滑肌肉瘤均匀肌肉密度。 • 肝脏转移:典型牛眼征象; • 钙化少见;
PPT学习交流
22
平滑肌肉瘤
• 特点: 巨大肿块 广泛坏死 环形强化 肝内转移典型牛眼征象
PPT学习交流
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PPT学习交流
1
主要内容
定义与一般情况 ; 分类; 各种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诊断:
定位; 定性; 小结;
PPT学习交流
2
定义
腹膜后间隙:上至膈,下达骨盆入口处的腹膜后潜在腔 隙;
腹膜后间隙病变:非腹膜后器官的病变:肿瘤性; 非肿瘤性;
不包括来自腹膜后固有器官的病变:胰腺、肾、肾上腺 的肿瘤;
PPT学习交流
13
脂肪肉瘤
腹膜后间隙教学
02
腹膜后间隙的疾病
腹膜后间隙肿瘤
总结词
腹膜后间隙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是由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 因素引起的。
详细描述
腹膜后间隙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区域内的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扩散,而恶性肿瘤则可能迅速扩散并危及生命。
腹膜后间隙感染
总结词
腹膜后间隙教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CONTENTS
• 腹膜后间隙概述 • 腹膜后间隙的疾病 • 腹膜后间隙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腹膜后间隙手术 • 腹膜后间隙病例分析
01
腹膜后间隙概述
定义与位置
定义
腹膜后间隙是指位于腹膜壁层与 腹内筋膜之间的潜在间隙,是人 体解剖学中的重要结构。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其他腹膜后间隙疾病
总结词
除了上述几种疾病外,腹膜后间隙还可能发生其他多种疾病,如囊肿、脓肿等。
详细描述
除了肿瘤、感染和出血外,腹膜后间隙还可能发生囊肿、脓肿等其他疾病。这些 疾病通常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03
腹膜后间隙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通过腹部超声、CT或MRI 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腹膜 后间隙的结构和异常病变 ,为诊断提供依据。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尿液等实验室 检查,了解全身及腹膜后 间隙的炎症反应和代谢状 况。
临床诊断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 体征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做出临床诊断。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腹膜后间隙疾病的病因和病 理生理机制,选择适当的药物进 行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镇
常见腹膜后病变的超声诊断ppt医学课件
3. 间皮肉瘤:边界部分清晰容易辨认,常有不规 则钙化。软组织回声点较粗,不均匀;液化区一般 不大。 4. 平滑肌肉瘤:较大的肿瘤内部容易出现坏死液 化。液化区可在实质的任何部位,形态各异,单个 或数个并存。
.
10
5. 神经纤维肉瘤:也见于较大的肿瘤,坏死液化部分 大小不一,可以使肿瘤的大部分发生液性变,肿瘤边 缘仅有小部分实质残存。 6. 转移瘤:卵巢和胰腺的囊腺癌在腹部的转移为广 泛区域、多样化的多发囊实性结节,有时还可形成融 合团块,病变呈形态各异的囊实性。结合病史超声诊 断困难不大。
.
13
结核:常见于肠系膜根部、胰腺周围。较小的 淋巴结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为均匀的低回声。随 病变的发展,淋巴结的肿大可达2-4 cm,内部因 干酪坏死等呈现回声不均匀、部分回声不规则性 增强、出现不规则液化。淋巴结的实质钙化是结 核较具有典型的一种征象。
.
14
.
15
.
7
三、囊实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一)原发性肿瘤有:畸胎瘤,脊索瘤,平滑肌 肉瘤,间皮肉瘤、神经源性肉瘤和化学感受器瘤等 。继发性囊实性肿瘤主要来源于胰腺或卵巢的囊腺 癌转移,也可以是转移性平滑肌肉瘤。 (二)一般超声所见:肿瘤具备囊性和实性的共 同特点。囊性部分和实性部分的位置不固定。实质 回声多变,此类肿瘤的体积一般较大。
.
4
二实性肿块的超声鉴别诊断
腹膜后原发性实性肿瘤以恶性的脂肪肉瘤和平滑 肌肉瘤最多。良性肿瘤则以神经源性肿瘤常见。 继发性肿瘤多来源于腹部各脏器的癌瘤,大部分 以淋巴结肿大的形式存在。晚期形成较大肿块。
.
5
1. 纤维肉瘤:肿物巨大;不规则状,边界欠清 楚,内部为不均匀的混合回声,瘤体内可有不规则 的坏死液化区;还常见较小的钙化。 2. 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多发生于脊柱两侧。肿 瘤呈类圆球状或分叶状,边界清楚。瘤体内部常伴 有程度不同的弥散小出血灶,使内部回声趋向不均 匀;较大坏死液化灶可呈无回声。肿瘤单发为主。 3. 恶性神经源性肿瘤:肿瘤多为不规则体,瘤 体一般较大,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内部常 有弥漫出血灶,或伴有较大不规则坏死液化区。
腹膜后疾病的病理诊断
腹膜后疾病的病理诊断发表时间:2012-09-06T10:37:27.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赵丙玲[导读] 脂肪瘤样型:由大量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并常被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状,可见多空泡或怪异的脂肪母细胞。
赵丙玲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154101) 【中图分类号】R3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112-02 1 腹膜后肿瘤和囊肿 1.1 纤维肉囊 1.1.1 病理变化肉眼①较大,可有包膜,中等硬度。
②切面灰白色,有光泽,鱼肉样,可有坏死灶及囊腔形成。
镜下①分化较好的纤维肉瘤由大量比较一致的成纤维细胞构成,排列成束,编织状,核分裂象少见。
②分化不良的纤维肉瘤细胞极为丰富,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③肿瘤由大量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和浆细胞构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钙化者为炎性纤维肉瘤。
1.1.2 鉴别诊断①平滑肌肉瘤。
②脂肪肉瘤。
1.2 黄色内芽肿(炎性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2.1 临床要点①40岁以上男性多见。
②多无特殊症状,可出现腹痛和腹部包块等。
③术后常复发,并可广泛内脏转移,短期内致死。
1.2.2 病理变化肉眼①分叶状或结节状,多无包膜。
②直径6~20cm,中等硬度。
③切面呈黄白色,可出现坏死灶及囊性变。
镜下①肿瘤由大量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构成,混杂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可出现车辐状结构。
②组织细胞可散在或成堆出现,胞质多呈泡沫状(黄色瘤细胞)。
③可出现多核巨细胞,包括图顿(Touton)巨细胞(这种多核巨细胞的核向细胞中央靠拢,被这些核包围的胞质不呈泡沫状,而核外周的胞质则呈泡沫状)。
④成纤维细胞可呈车辐状或漩涡状排列,具有异型性。
1.2.3 特殊检查免疫组化:α1-AT、α1-抗凝乳蛋白酶、KP1、EBMll、HAM-56、KB90及HLADR呈阳性反应。
泌尿系外伤、腹膜后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
导尿试验:液体进出量差异较大时提示有膀胱破裂。 膀胱造影:有尿外渗。
34
尿道损伤
35
男 性 尿 道 解 剖
36
男性前尿道损伤
37
38
男性前尿道损伤的病因
•尿道骑跨伤:
前尿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损伤尿道球部。
•医源性损伤:
尿道扩张、导尿等。
•开放性损伤:
狗咬伤,锐器伤,火器伤等。
39
病理
72
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X线:价值有限。 CT:首选和主要手段,能清晰显示腹膜后
间隙及筋膜。
MRI:提高较多信息,确定肿瘤性质、出
血优于CT,但对筋膜的显示则稍逊于CT检 查。
73
74
腹膜后血管性病变
75
影像检查
1、平片 价值不大 2、造影
腹主动脉:注意各分支。病变主要有动脉粥
样硬化、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夹层。
运用不同后处理技术可产生不同的影像效 果。
79
80
一、肾血管性病变
移位。X-Ray确诊。
56
➢直肠指诊:
前列腺浮于高位。
57
逆行尿道 造影
显示断裂及外 渗部位
58
59
腹膜后占位
60
腹膜后间隙
解剖及影像检查
61
腹膜后间隙位于腹后壁前方,介于腹膜壁层与腹内 筋膜间,上到隔肌,下达骶骨岬及髂嵴,向下与盆 腔腹膜外间隙相通。 在此间隙内含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并经腰肌三角 与纵隔结缔组织相连,间隙内的感染可向上蔓延至 纵隔。 该间隙内有肾、肾上腺、胰腺、大部分十二指肠、 输尿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腹腔神经丛及交感 神经干、淋巴等重要结构。一般分为3个间隙:肾 前间隙、肾周间隙、肾后间隙。
腹膜及腹膜后间隙影像解剖
男性,4岁,发 现腹部包块1天
肾周间隙
肾周间隙由肾前后筋膜移行融合围成,肾周 间隙内有肾、肾上腺、肾门出入的血管、输 尿管及肾周围脂肪组织。
肾旁前间隙
指后腹膜后与肾前筋膜及侧锥筋膜之间的区 域,此间隙内主要有胰腺的大部分,十二指 肠二、三段,升、降结肠。腹主动脉的部分 分支及下腔静脉的部分属支通过此间隙。
肾旁后间隙
糖尿病多年,发热, 右腹痛3天,肾周脓肿
男性,54岁,右下腹疼痛半月,加重一天,白细胞计数升高,临床诊 断阑尾炎,术中腹膜后触及较大肿块,后腹壁不红。见阑尾根部,体 部包埋于肿块内,腹腔内有少量渗出,阑尾根部无明显红肿。后腹壁 肿块穿剌抽出少量淡血性物,疑为腹膜后恶性肿瘤,关腹。术后CT, 多考虑炎症,经规律抗炎治疗治愈出院。
腹膜后间隙解剖及疾病CT诊断
郭静清
概念
腹膜后间隙(retroperitoneal space)是腹 后壁的壁腹膜和腹横筋膜之间的区域的总称. 是充满脂肪、结缔组织和筋膜的潜在间隙。
肾、肾上腺、胰腺、部分十二指肠、升降结 肠等器官,主动脉、腔静脉等大血管位于腹 膜后间隙内。
腹膜后间隙可分为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 肾旁后间隙及中线大血管区域。
平滑肌肉瘤、纤维组织细胞肉瘤、实质型的 脂肪肉瘤均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可 不均匀,可包绕大血管,鉴别诊断困难,可 较笼统考虑间叶性恶性肿瘤。
女性,79岁,自觉左腹部包块2月, 无痛,无肉眼血尿。
女性,47岁,右腰部疼痛, 时有发热,无尿频、尿急 及肉眼血尿。பைடு நூலகம்肾癌并肾 静脉,下腔静脉癌栓,主 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
腹膜后间隙肿瘤
对影像科医生而言,肿瘤的定位定性是最关 键的问题,腹膜后间隙肿瘤也如此。腹膜后 肿瘤除来源于各脏器以外,可来源于腹膜后 间叶组织内的多种组织,包括脂肪、结缔组 织、肌肉、淋巴、神经、血管、胚胎残余等 不同组织。
【医学课件】腹膜后间隙影像诊断
腹膜后肿瘤分类
原发腹膜后肿瘤
Case 1
颜XX 女 62岁。右上腹隐痛一月。
原发腹膜后肿瘤
平扫
原发腹膜后肿瘤
增强
原发腹膜后肿瘤
病理诊断:畸胎瘤
形态特征与肿瘤性质:畸胎瘤组织成分可以是单一组织结构或同时有三 胚层结构。囊性畸胎瘤良性较多,而实性畸胎瘤恶性较多。但囊性和实性不 能作为良性和恶性的代名词。多数肿瘤为囊实混合体。囊实混合性肿瘤在年 长的患者中较多,恶变较晚,多为单一成分恶变,恶性度较低;而实性肿槽 在年轻患者中居多+恶变较早,可多种恶性成分共存,恶性度高。值得注意的 是肿瘤含多量胶冻样粘液、出血坏死组织、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或浸润周围 组织时恶变的可能性极大
七. 肾上腺转移瘤
[影像学表现]:
• 双侧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25cm • 瘤体小时边缘光滑, 密度低而均匀,轻度强化 • 瘤体较大时密度不均匀,呈分叶状,增强扫描呈不均匀
强化
七. 肾上腺转移瘤
七. 肾上腺转移瘤
小结
肾上腺影像检查首选CT,MRI可用于解决特殊问题 采用薄层扫描技术及增强技术 对内分泌功能异常的了解有助于缩小肾上腺疾病鉴别 诊断的范围
40
复习思考题
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肾上腺检查中的应用? 肾上腺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嗜铬细胞瘤的一般特点与影像学表现如何?
引言
腹膜后间隙影像诊断学
➢正常解剖与生理 ➢检查技术 ➢常见疾病诊断
解剖
腹膜后间隙范围
后腹膜腔前界为壁层腹膜,后界为腹横筋膜,上起隔肌,下止盆隔 ,两侧以腰方肌外缘为界的潜在间隙,故亦称腹膜后间隙,位于其内的 器官有胰腺、部分十二指肠、肾上腺、肾脏、输尿管等。此间隙内还有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分属支、神经干(交感神经、脊神经)、淋巴结、淋 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脂肪、肌肉、筋膜、胚胎残留组织、原始泌 尿生殖嵴残留部分,以上组织均可成为肿瘤起源
腹膜后间隙解剖及CT诊断
及时就医:出现不 适症状,及时就医 ,避免延误治疗
预防腹膜后间隙疾病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等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腹膜后间隙损伤
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等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降低腹膜后间隙疾病的发生风险
腹膜后间隙病变的鉴别诊断
腹膜后间隙肿 瘤:包括脂肪 肉瘤、平滑肌 肉瘤、神经鞘
瘤等
腹膜后间隙炎 性病变:包括 结核、克罗恩 病、溃疡性结
肠炎等
腹膜后间隙血 管病变:包括 动脉瘤、静脉 曲张、动静脉
瘘等
腹膜后间隙先 腹膜后间隙创 腹膜后间隙其
天性病变:包 伤性病变:包 他病变:包括
括腹膜后囊肿、 括外伤性血肿、 腹膜后纤维化、
腹膜后间隙的功能:保护内脏 器官,参与腹腔内的血液循环
和淋巴回流
腹膜后间隙的分区
肾前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腹膜之间,包含肾、肾上腺、肾血管等结构 肾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与腹膜之间,包含肾、肾上腺、肾血管等结构 肾旁间隙:位于肾旁筋膜与腹膜之间,包含肾、肾上腺、肾血管等结构 肾下间隙:位于肾下筋膜与腹膜之间,包含肾、肾上腺、肾血管等结构 肾前间隙与肾后间隙的分界:肾前筋膜与腹膜之间的间隙 肾旁间隙与肾下间隙的分界:肾旁筋膜与腹膜之间的间隙
腹膜后淋巴管 腹膜后血肿等 腹膜后脂肪坏
畸形等
死等
腹膜后间隙疾病 的治疗
腹膜后间隙疾病的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明确诊断为腹膜后间隙疾病,且保守治疗无效 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损伤周围器官等 术后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腹膜后疾病的超声诊断
腹膜后疾病的超声诊断腹膜后间隙的基本概念腹膜后间隙是介于后腹膜到腰背部肌群前筋膜和脊柱前缘之间的解剖空间概念。
此区域内包括肾脏、输尿管、肾上腺、胰腺、十二指肠(球部除外)、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下腔静脉和左右肾静脉等,另外还包括淋巴结、脂肪、纤维结缔组织、神经节等组织。
(腹膜后-冠状面-解剖图)(腹膜后矢状面解剖图)腹膜后间隙的解剖①上起横膈,下抵腹膜的骨盆反折处。
②前壁为腹后壁的壁层腹膜,侧壁及后壁为腹横肌等腰部肌肉的前筋膜,中央为脊柱椎体前缘。
③超声影像学探讨的腹膜后间隙不包括消化系和泌尿系脏器,但多数学者将肾上腺列入此范围探讨。
腹膜后间隙的解剖分区①肾旁前间隙:位于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及升结肠和降结肠的后方,包括胰腺、十二指肠的降部和横部。
②肾周围间隙:由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围成,充满脂肪组织,又称肾脂肪囊,包括肾、输尿管及肾上腺。
③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与覆盖腰大肌和腰方肌前面的髂腰筋膜之间,包括神经干、淋巴结等。
腹膜后间隙的超声探查切面①经腹主动脉长轴纵断面②胰腺长轴的腹部横断面③经肾内横断面④经髂腰肌和髂血管的下腹横断面腹膜后疾病种类①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②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③ 腹膜后血肿④ 腹膜后血管疾病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类别腹膜后肿瘤的定位方法1.腹膜后肿瘤位置较深,随呼吸和体位变换的活动幅度比腹腔内脏器小,此特点在上腹部尤为明显。
2.使腹膜后脏器(肾、腹主A等)挤压移位、形态位置改变,或使升、降结肠向前、前内侧移位的肿瘤多为腹膜后肿物。
3.腹膜后肿瘤可压迫肾盂、输尿管或十二指肠,引起泌尿系或十二指肠梗阻。
4.腹膜后大血管后方或其周围的肿瘤一般可确认为腹膜后肿瘤。
5.腹主A、下腔V、肾脏等部分被肿物包绕者,提示来源于腹膜后的肿物。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声像图表现①肿块边界较清晰,体积常较大。
②实性恶性肿瘤边界不规则,无包膜,低回声常见,但回声较杂乱,可伴坏死、出血、钙化、囊性变等。
腹膜后淋巴瘤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分叶状团块影,其内可有多发不规则小的低密度区; ü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后方淋巴结肿大为主时,将
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向前推移,致其显示不清,呈 “主动脉淹没征”
影像学表现—CT
üCT检查还可发现盆腔、肠系膜、纵膈或浅表部位 淋巴结增大以及其他脏器如肝、脾受累情况。
2
影像学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与病理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主要侵 犯淋巴结和淋巴结外的网状组织。腹膜后淋巴瘤多 为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但也可单发或为首先受累 部位。受累淋巴结多有增大,质地均匀,有时可有 小的坏死灶。
影像学表现—CT
ü表现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ü初期,淋巴结以轻-中度增大为主,表现为腹膜后
影像学表现--CT
腹膜后转移瘤最常见的两种表现,即为实质性肿块 或淋巴结增大。实质性肿块表现多样,无特异性。 淋巴转移多位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部分腹膜后转 移瘤系由椎体转移瘤扩展而来,CT上除能显示软组 织肿块外,还能清晰显示椎的淋巴结可呈单一或多个类圆形结节影,边 缘清楚,呈软组织密度。
ü增强检查时,增大淋巴结呈轻度强化,无特异性, 发生坏死的淋巴结内可见无强化的偏向性低密度 灶。
ü此外,增强检查可进一步鉴别增大的淋巴结和血 管影,并可显示血管被包绕和移位情况。
影像学表现--MRI
üMRI同样能显示局部多个增大的淋巴结或融合成 团的增大淋巴结。其信号在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 T2WI上呈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
ü增大的淋巴结也可融合,呈分叶状团块,并可包绕 大血管及其主要分支。
腹膜后肿块(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第二版)第十一章)
【超声影像学表现】
1. 腹膜后间隙呈囊性特征的包块,为圆形或椭圆形。 2. 肿块壁厚,边缘不规则,内部呈无回声,可有多 数点状或小片状回声。后壁和后方组织回声增高。 3. 如有腹内邻近脏器的炎症病灶并存时,则有相应 的声像图改变。 4. 腹膜后脓肿较大时向上延伸及向下蔓延,致使肾 脏移位或压迫输尿管引起尿路梗阻(图11-1) 。
腹膜后肿块
第一节 概述
【机理】 腹膜后间隙上起膈肌,下至盆隔,两侧达 腰方肌外缘。后面为腰大肌,腰方肌,前 面为壁层腹膜 , 前面临右肝裸区、十二指 肠、升降结肠以及直肠的腹膜后部分,范 围较大。是一个容纳腹膜后脏器和疏松组 织的潜在腔隙,其前为腹腔、阻力很小, 所以出血和感染很易大面积扩散,肿瘤早 期可无明显症状,以至体积较大时始被发现。
1. 占位症状
一些良性肿瘤和许多恶性肿瘤生长巨大,多有季胁部 钝痛感及腹胀等症状。 2. 压迫症状 当肿瘤压迫或累及胃肠道、尿道、脊神经及下腔静脉 时,可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3. 全身症状 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一样,患者多有消瘦、发热等 一般症状。有分泌功能的肿瘤,如肾上腺以外腹膜后间隙的嗜络 细胞瘤,因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出现阵发性高血压 症状。另一种为巨大的纤维组织瘤,可分泌膜岛素类物质,引起 低血糖症状。
【超声检查】
( 二 ) 超声诊断评价 超声显像是腹部肿块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它的临床意义在于: 1. 明确定位诊断,实时超声通过各断面的连续扫查,能提供肿块的大小、 形态及内部回声情况,同时可显示肿块与周围组织器官及大血管的关系, 以明确肿瘤的位置。 2. 通过肿块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及组织器官被挤压情况,判断其侵及范围。 3. 对肿瘤良、恶性的定性诊断:超声对大多数腹膜后肿瘤不能提供特异性 的组织学诊断,但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瘤内血管情况,结合肿瘤 的形态,对肿瘤的良、恶性可作出倾向性的提示。 4.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为鉴别诊断提供病理学依据。 超声诊断腹膜后肿块的局限性主要有: (1)腹膜间隙部位深在,前方有胃肠气体干扰,后方为脊柱、髂骨和肥厚肌 肉的阻挡,尤其肥胖者常难满意显示。 (2)腹膜后肿瘤组织学种类繁多,其声像图表现大多缺乏特异性,除典型者 外,对其良恶性鉴别应结合细胞学或活检作出诊断。对于病变体积较大 定位困难者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CT/MRI: 1.不规则有分叶无包膜的软组织肿块,瘤内可有不同程 度的坏死、囊变、出血。极少数可为完全囊性肿块。 2.早期肾周受压向外、向下移位,肾皮质完整。晚期肾 脏受累并可侵犯脊柱旁组织。 3.80%以上肿瘤可见钙化,以斑点状和细砂样钙化最常 见,也可为环状、块状或不规则钙化。 4.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实质内见紊乱的肿瘤血管,坏死 囊变区显示清楚。 5.肿瘤易越过中线侵犯对侧结构,并包埋大血管,腹膜 后淋巴结广泛肿大。
平滑肌肉瘤
类同肌肉密度(信号),内多小 囊变,易累及邻近血管;弥散受 限明显;增强多呈中等程度渐进 性强化,易血行转移,淋巴结转 移少见
中老年女性,易复发,可远 处转移
神经母细胞瘤 80%以上肿瘤可见钙化,以斑点状 90%以上发生于5岁以下,其
和细砂样钙化最常见
中2岁左右是高峰期,男性
稍多见
小结
腹膜后肿瘤 高分化脂肪肉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 粘液样脂肪肉瘤 多形性脂肪肉瘤
女,71岁,发现腹膜后占位18天。病理:平滑肌肉瘤
右肾门处可见实性团块影,测CT值约40Hu,动脉期测CT值约78Hu,静 脉期测CT值约123Hu,延迟期测CT值约121Hu,内可见小点片状低密度 无强化区,邻近下腔静脉受挤变形、移位。
女,71岁,发现腹膜后占位18天。病理:平滑肌肉瘤
右肾门处可见实性团块影,MRI平扫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 号,DWI序列其内实性成分弥散明显受限,内可见小片状囊变 灶,邻近下腔静脉受挤变形,胰头受挤前移。
高度恶性,侵袭性高 75%患者中早期可转移至肺
LOGO
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膜后间隙分区
解剖
肾旁前间隙: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向上延伸 至肝脏裸区,向下经髂窝与盆腔腹膜后间隙相通。
腹膜后间隙解剖及疾病诊断
脂肪肉瘤
• 脂肪肉瘤是一组多样化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10%~15%的脂肪肉瘤起源于腹膜后间隙。
脂肪肉瘤
• 脂肪肉瘤最常见的类型为高分化组,包括脂肪细胞型、硬化型和 炎症型亚型。
• 脂肪细胞性脂肪肉瘤类似于脂肪瘤,主要由脂肪组成,伴有胶原带 成分的条索状组织。
脂肪肉瘤
• 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脂肪肉瘤还可呈黏液型、圆形细胞型、多形 型或去分化。
腹膜后间隙解剖及疾病诊断
腹膜后间隙解剖
• 后腹膜可以被分成三部分:肾前筋膜、肾后筋膜和侧锥筋膜。 • 肾上腺和肾脏位于腹膜后间隙的肾周间隙内。 • 升结肠 、降结肠、第2和第3段十二指肠以及胰腺位于腹膜后间隙
的肾旁前间隙内。
腹膜后间隙解剖
• 后腹膜的第三部分,即肾旁后间隙,是临床上重要的一个潜在腔隙, 可因炎症或肿瘤而成为潜在的疾病播散途径。
• 侵袭性越高的亚型含极少或肉眼看不到的脂肪成分,并难以与其 他恶性软组织肿块相鉴别。
Hale Waihona Puke 腹膜后纤维化• 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种罕见的炎性疾病,造成后腹膜间隙过多的纤 维沉积,常导致输尿管梗阻。
• 与恶性腹膜后淋巴结增大不同,腹膜后纤维化往往不会使主动脉 远离脊柱。
腹膜及腹膜后病变的CT影像精选.
腹膜及腹膜后病变的CT诊断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放射科黎凤媛一.腹膜的解剖及组织学:腹膜为被覆腹腔内面及脏器表面的一层浆膜,分脏层与壁层,壁层较厚,被覆于腹腔或盆腔内侧,光滑。
脏层很薄,被覆胃、肝、脾及部分被覆胰腺、膀胱、子宫表面后固定于后腹壁移行为壁层腹膜,并形成一些皱折和间隙,最大的皱折是网膜和系膜,脏壁两层的腔隙为腹膜腔。
大网膜为包绕胃的浆膜所组成,从大弯开始覆盖于横结肠和小肠的前面,其间富于血管及脂肪。
肠系膜:包绕肠管后相互融合附帖在后腹壁上,由两层腹膜组成,其间包含血管、淋巴管及脂肪组织。
腹膜的被覆上皮为间皮,单层扁平上皮和其下的薄层纤维结缔组织。
二.影像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可用于诊断腹膜的炎性病变,化脓性腹膜炎,腹腔脓肿和结核性腹膜炎,腹腔内出血及腹膜肿瘤等,准确性较高。
但由于受肠道气体回声、病人肥胖的干扰,诊断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如肠间小脓肿,超声诊断困难。
CT扫描检查密度分辨率高可弥补超声检查的不足,在腹水的衬托下,使用恰当的CT调窗技术可很好显示腹膜病变。
窗宽最好采用400-500HU。
必要时可以做多种窗技术扫描以帮助鉴别病变的性质及病理基础。
同时为了解胃肠道与腹腔内病变的相关性,在增强扫描前应口服造影剂和水。
采用高分辨率CT可提高腹膜的显示率。
MRI由于成像时间长,容易受肠道蠕动和呼吸运动的的影响,腹膜和腹膜腔病变的MRI图相质量欠佳,临床较少应用。
三.腹膜正常CT、MRI表现:由于腹腔是一个潜在的腔隙,只有腹腔积气、积液时才可显示其边界及范围。
正常情况下,利用腹膜外脂肪层与腹腔内脂肪衬托出腹膜的轮廓,瘦者难以显示。
采用高分辨率CT或较宽的窗宽,腹膜较易显示。
腹壁肌层CT扫描显示清楚。
大网膜,肠系膜,韧带由于其内有脂肪结构显示为低密度。
腹膜MRI扫描表现:腹膜外脂肪,大网膜,肠壁脂肪T加权和T加权均为较高信号,腹膜为相对低信号。
正常胸膜腹膜不超过2mm. 四.腹膜病变的影像表现:(一)腹膜炎性病变:1.化脓性腹膜炎: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常见,病因:继发于胃肠,胆囊穿孔或腹腔术后感染。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发布时间:2022-12-21T08:34:17.68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5期作者:张玲[导读]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9月-2022年12月诊治的66例腹膜后淋巴结异常患者,分别实施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比较图像特征。
张玲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1100[摘要]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9月-2022年12月诊治的66例腹膜后淋巴结异常患者,分别实施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比较图像特征。
结果:1)66例患者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瘤41例,转移性淋巴结25例。
2)相较于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瘤的长径与短径更大,多表现为网格/条索状,CDFI类型多为门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
3)相较于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以向心性增强为主,且增强不均匀、存在坏死区,有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有差异,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上具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超声;鉴别诊断腹膜后空间较大,此处病变具有隐匿性,其中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症状相近,随着肿块增大会出现腹痛、腹胀等情况。
然而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不同,寻找一种高效准确的检查方法,成为医生关注的重点。
相关研究称,随着超声医学发展,超声检查在多种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良好效果[1]。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诊治的66例腹膜后淋巴结异常患者为对象,分析了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21年9月-2022年12月,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6例腹膜后淋巴结异常患者。
其中,男性31例、女性35例,构成比为46.97%、53.03%;年龄19-80岁之间,平均为(57.49±11.60)岁;病程1-5年,平均(2.35±0.47)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腹膜后淋巴结核好发年龄男性多见,60~70岁中年女性多见中年人多见好发部位腹膜后腹膜后腹膜后较集中病灶形态大小分叶状,边界不清巨大,一般>10cm类圆形,边界清楚出血坏死囊变可有常有中心坏死CT表现
MRI信号特征除高信号脂肪,还有其
他组织信号,如低信号
分割
T1低、高混合信号
T2高、等混合信号
T1呈低信号
T2呈稍高信号
强化特征可强化明显强化,常不均匀环形或多房样强化备注脂肪瘤无强化无淋巴结多钙化
腹膜后间隙常见疾
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腹膜后纤维化转移瘤
中青年多见5岁以下多见中年人中老年人多见延神经走形肾上腺包裹血管及输尿管腹主动脉周围
分叶状、边界多光整分叶状、不规则形肿块不规则性软组织肿块多发结节状、团块状常见可有无可有
T1稍低或等信号T2不均匀高信号T1呈稍低至等信号
T2呈不均匀高信号
T1和T2与肌肉相比均
呈低或等信号
T1呈等信号
T2呈稍高信号
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不明显不均匀强化周边强化无75~80%肿块伴钙化无有原发灶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