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之“亲有疾”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弟子规》之“亲有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入则孝”之“亲有疾”及“出则弟”之“兄道友”。

2、学会在生活中关爱父母、照顾父母。

3、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会指读、会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领悟意义,能在生活中照顾父母,与同学相处做到团结友爱,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

教学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准备:《弟子规》动画视频,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背诵“总叙”和“入则孝”之“父母呼”及“亲所好”。

(1)指名背。

(2)齐背。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有疾”

1、诵读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有疾”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2)教师领读,学生指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2、了解意思。

(1)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当父母生病的时候,为人子女应该怎么样来侍奉汤药。我们晓得在过去,这个药几乎都是水药,刚煮起来的汤药一定非常的烫。我们要端给父母吃、端给长辈吃的话,我们要特别注意它的温度是不是太高了,太高了唯恐烫到父母。所以在古者,他往往会倒一点点,然后喝喝看,这个一瓢,一小瓢试试看,它是不是温度太高,或者太低。所以古人对父母的侍奉,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我们现在医药发达,吃的药多是药片、颗粒,这个你可不能随便尝,以免药物中毒,不过,父母生病时可以提醒父母按时服药。

(2)丧三年,常悲咽,居处辨,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如果不幸父母走完了人生最终点站之后,这时候如果办丧事,我们也要特别的一定要尽孝,尽到为人子女所应该尽的这些礼节。

3、讲故事,明事理。

(1)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4、联系实际讨论。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父母生病时应该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你是怎样做的?

三、学习“出则弟”之“兄道友”

1、诵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教学方法同“入则孝”之“亲有疾”。

2、了解意思。

(1)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道友”,“友”就是友爱,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弟道恭”,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弟睦,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就是孝道。

举例:父母看到孩子打架,不友好,会是什么心情?

(3)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不能感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就不会产生怨恨了。说话时忍让一点儿,气愤就会消失。

3、联系实际讨论:

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四、整体配乐吟诵《弟子规》第四课“亲有疾”.(小组比赛,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有韵味。)

五、教学神奇汉字——“先”的甲骨文字形。

师在黑板上范写“先”的骨文字形,边写边说意义:下面是一个人,人上面是一只脚,说明走到人家的前头去,领先了。

六、诗歌赏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指读、吟诵)

七、作业:

1、熟读、背诵《弟子规》第四课“亲有疾”.

2、说说自己在父母生病时你是怎样做的?

3、照顾一下比自己小的孩子.

构建家庭教育中的人文心态

程利国教授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比学校更大。倘若亲子沟通出了问题,家长是主导。家长的问题在于心态,心态决定状态。在我们的生命中没有什么利益比教育孩子成功更为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长会令家长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得。

既然孩子的教育如此重要,那么家长应该具有怎样的心态?程利国教授认为,家长要与孩子分享生命过程的快乐。家庭教育心态有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之分,前者与单项短期目标有关,而后者更关注孩子能够享受生命的快乐。

程利国教授认为,对待孩子的成绩,父母应该关注三个问题:孩子错在哪?为什么错?以后如何纠正?对孩子的学习,父母要多激励,而不是单纯注重其结果。

程利国教授讲了一个故事:儿子极不情愿地拿出倒数第3的试卷给父亲看时,父亲并没有指责他,而是带儿子外出散心,并且对儿子说出了“我很欣赏你!因为你屡战屡败却百折不挠……”程利国教授以此提醒家长,家长要与孩子共建幸福成长愿景,构建人文心态。

树立科学的亲子观和教育观

程利国教授还讲述了一个智慧妈妈的教育故事:老师向妈妈告状,说她的儿子偷了同学的玩具变形金刚。儿子回到家里,妈妈不经意问:“你今天是不是借同学的变形金刚忘记还了?”原本忐忑不安的儿子言“是”。妈妈说:“那你要记得还给同学。你很喜欢变形金刚是吗?那明天妈妈也给你买一个……”

这个智慧妈妈的教育故事令现在已经28岁的儿子感慨不已。程利国教授说,10-14岁的孩子所有权关系淡薄,因此,智慧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孩子的发展具有年龄阶段性,他们是在主客体互动的过程中自主成长的,我们不要剥夺孩子的成长空间。

程利国教授还提醒:别用家长的标准要求孩子,对孩子要多激励、少批评。生命比成绩重要,学习兴趣比分数重要。成绩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成才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专制型亲子关系没有民主,孩子的独立意识被扼杀;放任型亲子关系没有规矩;民主型亲子关系人格平等,尊重孩子,不以势压人,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孩子,换位思考。而换位思考是亲子沟通中最重要的环节。

教育还应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并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没有独立自主性的孩子,人格是不健全的,要引导孩子把成功建立在自我超越的基础上。

让孩子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程利国教授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