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泾阳城市地理研究

合集下载

白文新

白文新

白文新目录基本信息个人履历论文发表基本信息姓名白文新性别男出生年月1957年8月最终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副教授(硕导)学位学士工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研究方向地理教育、教学与课程论[1]个人履历1982年1月-1993年6月在中学从事地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1993年始,在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从事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设计、学科教学方法论及地理教育实习组织管理等研究工作。

先后参与教育部和陕西省教育厅3项教改基金项目研究,主持学校基础教育改革项目一项,主持校评建工作“亮点工程”《突出地理教学综合技能培养,学生广受社会欢迎》项目一项。

是校评建项目《进一步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与实践》项目组专题研究人员(项目经费50万),完成该项目地理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个案分析研究报告。

2004年来先后参加基础地理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培训;赴泾阳、礼泉、黄陵、洛南、西安市碑林区等地作新课程通式培训报告15次。

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7--9年级中学地理教材的审定工作,担任地理学科教材审定组组长。

参加省教育厅组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西安区检查评估工作,分别向雁塔区教育局、碑林区教育局、西安市教育局提交检查评估报告及反馈意见。

2005年11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基础教育课改及教育质量提升铜川市、宜君县调研工作。

担任主编、副主编分别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地理教学论》、《地理课程改革新理念》等教材3部,在《人大报刊资料中心》、《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继续教育学报》、《教育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唐都学刊》等刊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

编写《地理微格教学教程》、《中学地理教材分析》讲义两部,对地理教学的方法、理论、教学手段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多年指导学生教学实践,从1993-2006年学年连续15次获校级教育实习优秀先进集体和教育实习优秀管理人员。

1995-1996学年、2004-2005学年两次获陕西师范大学课堂教学优秀成果奖,2005-2006学年被评为陕西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一、背景介绍明清时期,以明朝和清朝为代表的两个朝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二、城市规划特点1. 明代城市规划明代城市规划以城池布局为基础,城市主要分为内城和外城两个部分。

内城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多为皇宫、官衙、寺庙等重要建筑所在地,具有明显的封建特色。

外城则是商业、工业、居民区等集中的地区,配备完善的街道和市政设施。

2. 清代城市规划清代城市规划较明代更趋完善,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清代,官方除了修建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外,还大力发展商业街和工业区,形成了以商业繁华、工业发达为特点的城市格局。

三、城市建设成就1. 明代城市建设明代城市建设在工程技术上取得了多项重要成就。

例如,北京的紫禁城是明代城市建设的典范,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细的建筑工艺,成为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杰作之一。

此外,南京的明孝陵、苏州的园林等也是明代城市建设的亮点。

2. 清代城市建设清代城市建设在水利工程上取得了许多成就,例如,南京的夫子庙和苏州的拙政园都依靠灵巧的水利系统,形成了清代城市建设的特色。

此外,清朝统一了单位衡量和货币,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状况。

当时的规划和建设不仅仅注重美观和实用,更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统治思想。

城市规划与建设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经济的繁荣发展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借鉴与反思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为今天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可以借鉴其注重功能布局、合理利用地理条件、注重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使现代城市规划更加科学与人性化。

六、结语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不仅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今天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商业、环境与乡村经济结构变化——对清代三原、泾阳的分析

商业、环境与乡村经济结构变化——对清代三原、泾阳的分析
县商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冲击。李 白成人居关中, 对三原商业
首先 , 对其原有农业( 狭义) 的影响, 使其两县从事农业
种植的人口明显减少, 农业发展不很充分。
其次, 对原有染料作物红花种植的影响。清代随着三原 商业的发展, 使成为东南各省布匹远销西北的集散中心, 布
由于三原、 泾阳两县商业的繁荣, 于是从事商业的人明
三原则是东南各省布匹远销西北的集散中心, 是西北药材外

商业发展对其原有乡村经济结构的影响
三原县在明代初期的商业就已十分发达 , 小长安” 有“ 之 运的集散地, 还是本地及渭北周围地区商品外销的基地。 称。到明朝后期, 商业发展更为繁荣,集四方商贾重赀, 陕西回民起义后, “ 昏 泾阳的破坏程度较大, 商业发展不如以前,
21 0 0年 第 8期 总第 23期 0




No O 2Ol .8 O
L nz o u a a h u x e k n
C n r No 2 3 . e  ̄. . 0 e
商 业 、 境 与 乡 村 经 济 结 构 变 化 环
对 清代 三原 、 阳的分析 泾
刘炳 涛
( 复旦 大学 历史 地理研 究 中心 , 上海 20 3 ) 0 4 3
[ 摘要] 文章 以清代 三原、 泾阳两县 商业 的发展为切入点 , 探讨商业发展 、 环境对其 乡 经济结构的影响 。经分析 , 村 认为
三原、 泾阳商业的发展 对其 乡村经济结构 变化的影 响是 多方 面的, 但是 影响程度 并不深刻 , 而且具有 区域性、 时段 性 的特 点。 造成这种经济结构特点的原 因也是 多方面的, 中三原 、 其 泾阳两县的商 业发展 类型和 环境是其 主要 原 因, 并且 商业对 乡村经 济结构的影响要 以地理环境为基础 , 并受制于社会 环境。对这 两县 分析得 出的结论, 或许 能够 充分 利用环境 , 更好地 定位现 代城 市商业发展的类型 , 而更好地带动 乡村经济的发展 。 从 [ 关键词】 商业 ; 环境 ; 乡村 经济结构

泾阳传统PPT课件

泾阳传统PPT课件
泾阳传统艺术
泾阳剪纸
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泾阳剪 纸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 名。
泾阳剪纸的题材广泛,包括花卉、动 物、人物和历史故事等,反映了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
泾阳剪纸的特色在于其细腻的线条和 丰富的图案,常常用于装饰门窗、墙 壁和礼品包装等方面。
泾阳剪纸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 序,包括设计、绘图、剪切和粘贴等 ,每道工序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经验 。
ABCD
社火表演通常在春节、元 宵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举行 ,以庆祝丰收、祈求平安 。
泾阳社火具有浓郁的地方 特色,是泾阳人民传承中 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 重要载体。
泾阳庙会
泾阳庙会是当地传统的宗教祭祀活动,通常在农历的特 定日子举行。
除了宗教活动外,庙会还有各种商贩和小吃摊点,供人 们购物和品尝美食。
04
CATALOGUE
泾阳传统建筑
泾阳古民居
01
建筑风格
泾阳古民居多采用传统四合院布 局,青砖灰瓦,木梁雕花,具有 浓郁的西北民居特色。
建筑材料
02
03
文化内涵
主要采用木材、砖石等传统材料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 念。
建筑装饰多采用寓意吉祥的图案 和雕刻,如蝙蝠、鱼、莲花等, 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泾阳锅盔
历史渊源
泾阳锅盔源于唐代,是陕西地区的传 统小吃。
制作过程
泾阳锅盔采用优质小麦粉、油、盐等 为原料,经过和面、揉面、发酵、煎 烤等工序制作而成。
品质特点
泾阳锅盔色泽金黄,口感酥脆,香脆 可口,是泾阳地区人民喜爱的特色小 吃。
文化意义
泾阳锅盔是泾阳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面点文化中的瑰 宝。

泾阳南塬蒋刘4#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

泾阳南塬蒋刘4#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

泾阳南塬蒋刘4#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许强;魏勇;彭大雷;郭晨;巨袁臻【摘要】On March 6,2016,a small-scale loess landslide with an estimated volume of 2 × 104 m3 occurred in the Jiangliu village in the southern tableland of Jingyang county.Based on the sit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combined with the low-altitude photogrammetry and 3D laser scanning,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landslide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re the fundamental conditions for the landslide.The softening effect of water logged zone at the foot of slope,a shorter distance with the irrigation canal,and the spring thaw of the frozen loess directly caused the landslide.The cushion effect and guided function of the saturated loess at the bottom of the deposition are the main factor for the remote movement of the landslide.This kind of landslides frequently occurs in recent years.It is the main type of loess landslide evolution at its late stage.This kind of landslides is special and usual and they are worthy of examining a further study.%2016年3月6日,泾阳南塬蒋刘村发生了约2×104 m3的小型黄土滑坡.滑坡发生后,在对滑坡现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无人机航测和三维激光扫描综合手段,对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引水灌溉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坡脚滞水软化作用、与灌溉渠较短的渗透距离、坡脚冻结黄土春季解冻是导致滑体发生的直接原因;底部饱和泥化黄土的铺垫及导流作用,是导致其滑程较远的根本原因.该类滑坡近几年来发生频率较高,为泾阳南塬滑坡演化后期的主要发生类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8(045)001【总页数】9页(P123-130,143)【关键词】黄土滑坡;冻融作用;渗透距离;泾阳【作者】许强;魏勇;彭大雷;郭晨;巨袁臻【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P642.13+1泾河南岸黄土塬区滑坡地质灾害时常发生,特别是1976年泾河下游南岸黄土塬区开始引宝鸡峡水进行农业灌溉以来,该区域滑坡更是频繁发生,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1~2]。

泾阳县

泾阳县
截至2021年末,泾阳县常住人口32.17万人。2021年,泾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78亿元,分产业来看: 第一产业完成40.51亿元,第二产业完成20.171亿元,第三产业完成56.1亿元,三产比为35:17:48。按常住人口 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元。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建置沿革
地名由来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区划沿革
清以前区划 泾阳县行政区划,唐以前无资可考。唐天授二年(697年),辖5乡18里。据宋《长安志》载,全县共分6乡, 每乡管1里,即瑞宁乡管神狐里,永顺乡管藕南里,会仙乡管仙洞里,广吉乡管张良里,河池乡管养生里,宜善乡 管辅政里。元时泾阳县政区有所增加,至明洪武二年(1396年),全县共辖8乡48里。 清代区划 清雍正十年(1732年),撤宜善乡之仁和里、广吉乡之安化里、瑞宁乡之永章里及顺德里,其余未变,全县 共辖8乡44里。其后政区稳定。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泾河南岸设临泾分乡、瑞安分乡,其时全县辖10乡、 44里,至宣统年间政区一直未变。 民国区划 泾阳县行政区划图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成立,泾阳县行政区划承袭清制。 民国八年(1919年),改10乡为10个乡治局。 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10个乡治局为10个区。
人口
人口
截至2021年末,泾阳县常住人口32.17万人(含共管区)。出生率5.08‰,死亡率5.06‰,人口自增率 0.02‰。城镇化率为34.13%。
截至2021年末,泾阳县户籍人口人(不含共管区),比上年末减少847人。按城乡划分,城镇人口人,占总 人口的19.6%;乡村人口人,占80.4%。按性别分,男性人,占51.24%;女性人,占48.76%;按年龄分,0-17岁 人口人,占18.8%,18-34岁人口人,占22.5%,35-59岁人口人,占38.6%,60岁以上人,占比20.1%。全年出生 人口2452人,死亡人口2161人,迁入人口1049人,迁出人口2187人。

整体简介

整体简介

泾阳县位于关中平原,泾河腹地的下游,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

大地原点亦称大地基准点,是国家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

泾阳县总面积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全县辖13镇,人口53万多。

自战国末期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以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为华夏瞩目。

泾阳北依嵯峨、仲山,南临北蟒古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滔滔泾水自西北向东南穿境而过,同时泾阳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咸新区核心区域,属西安半小时经济圈,交通便捷,航空、铁路、公路纵横交错,网络齐备,与西安、咸阳两大城市血脉相连,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是西安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泾阳有丰富的资源,是陕西粮棉的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大麻、瓜类次之。

经济林主要有苹果、柿子、红枣。

除了这些以外,我们泾阳也是全省最大的奶蓄生产基地和鲜奶销售市场,同时蔬菜也是我县在西北地区是最大的生产基地。

全县已形成了云阳、扫宋、蒋路、龙泉、燕王五个种植过万亩的蔬菜大乡,30个500亩以上的蔬菜大户。

全县主栽品种有黄瓜、西红柿、西葫芦、板椒、蘑菇、甘蓝、大白菜等50余种。

全县已形成专业蔬菜批发市场6个,其中云阳蔬菜批发市场占地150亩,日交易量500吨,日交易额40万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有独特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其生态地理环境绝佳。

,县城东南10里有巍巍崇文塔,当地传说泾阳西部山脉像笔架,崇文宝塔像巨笔,若以泾水为墨,象征着这是一片“文脉”繁盛之地。

泾阳地处关中——泾阳,有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发展空间,是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前沿,具有发展互补配套产业的天然优势,是名副其实的大西安“后花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驻足泾阳县城东部的“郑国广场”,厚重的历史与园林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诉说着泾阳从古到今关于“水”的故事,传递着这片被“水”托起的土地的闪光资讯,预示着新泾阳面向新时代的宏阔胸襟。

陕西泾河泾阳段约1400年来漫滩相沉积与洪水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陕西泾河泾阳段约1400年来漫滩相沉积与洪水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陕西泾河泾阳段约1400年来漫滩相沉积与洪水变化
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泾河是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在陕西的泾阳段上有着独特的自然和
人文景观,同时也是周秦汉晋等时期发展的重要区域。

泾河流域是陕西
省内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之一,其水文气象变化深刻影响着当地
经济社会发展。

然而,泾阳段泾河漫滩相的沉积及其与洪水变化的相互
影响研究较少,对于了解泾河流域漫滩相及其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对泾阳段泾河漫滩相沉积进行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结合
区域气候、地质地貌、及现代流域环境变化的数据,研究泾河流域洪水
变化与漫滩沉积的相互关系。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野外考察泾阳段泾河漫滩相的分布、厚度、物源及岩石特征等;(2)室内分析泾阳段泾河漫滩相的粒度组成特征、岩石成分、矿物组成及沉积环境;(3)整合现代气候、地质地貌、及现代流域环境变化数据,恢复陕西泾河泾阳段约1400年来的洪水历史,分析洪水历史与泾河漫滩相沉积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研究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泾阳段泾河漫滩相的沉积特征、
演化过程及其与区域洪水变化的关系,为泾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及防洪工
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还可为陕西省内地区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学等领域的学者提供数据基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相
关科学支撑。

泾阳县

泾阳县

泾阳概况泾阳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

全县辖13镇231个行政村,总面积780平方公里,耕地68万亩,人口50.9万,其中农业人口45.3万泾阳自战国晚期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近代著名爱国人士、书法家于右任,学者吴宓,诗人雷抒雁,作家李若冰、白描的家乡。

泾阳区位优越,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是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所在地。

泾阳菜奶产业发达,是全国牛奶生产强县和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

境内石灰石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易于开采。

泾阳文物古迹荟萃,是陕西省36个文物大县之一,全县文物景点660余处,特别是中国大地原点、郑国渠首遗址、明崇文塔和安吴青训班令人留恋忘返。

泾阳也是一片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和八路军改编所在地,中共陕西省委也曾设立于此。

泾阳旅游泾阳文物资源丰富,人文景观荟萃。

一、人文旅游在泾阳:1.崇文宝塔:坐落在泾阳县城东南十公里的崇文乡东太平村,泾水在其南缠绕而过。

国务院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文宝塔是我国大型砖塔,历史久远。

2.郑国渠首遗址:位于泾阳县城西北25公里,九嵕山和北仲山交汇处,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郑国渠首遗址坐落于张家山自然风景区。

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我国的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馆”。

3.太壼寺:位于县城二条街中段北侧。

太壼寺的前身是前秦王苻坚的行宫。

2003年9月24日由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李仪祉陵园:位于王桥镇寺背后村旁。

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被誉为水利哲人、一代水圣,对中国水利事业做出贡献。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文庙亦称孔庙,是古代人们祭祀孔子的地方,1992年4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红色旅游在泾阳。

安吴青训班纪念馆,位于泾阳县城北16.2公里的安吴堡村,是中央团校的前身,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培养青年干部的学校。

泾阳县简介

泾阳县简介

泾阳县简介【概况】泾阳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

县境介于东经108°29′40″—108°58′23″,北纬34°26′37″—34°44′57″。

东与三原、高陵县交界,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三原县毗邻。

县城位于西安市北偏西54公里,咸阳市北偏东28公里, 距首都北京1290公里。

全县南北宽27公里,东西长37公里,总面积780平方公里,有耕地67万亩,人均1.35亩。

【行政区划】泾阳县辖泾干、永乐、云阳、桥底、王桥、口镇、三渠、太平、高庄、中张、兴隆、白王等12镇,崇文、龙泉、蒋路、燕王等4乡。

[气候]泾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3℃,冬季(1月)最冷为-20.8℃, 夏季最热(7月)为41.4℃。

年均降水量548.7毫米,最多降水量829.7毫米,最少为349.2毫米。

日照时数年平均为2195.2小时,最多(8月)为241.6小时,最少(2月)为146.2小时。

无霜期年均213天。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有石灰石、粘土、铁矿、大理岩矿、白云岩矿、石英砂岩矿和泾河沿岸的沙砾石矿,其中石灰石、藏量最为丰富,发展前景广阔。

现已探明储量599亿立方米,大理石岩矿总储量为52万吨、耐火粘土总储量为242.68万吨,且易开采,发展前景广阔。

[水资源]全县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地表水资源总量19.2328亿立方米,主要由三条过境河流供给.泾河自王桥镇谢家沟入境,张家山出谷,东南流至桃园村附近出境。

县内河长77公里,流域面积634平方公里。

年平均径流量18.67亿立方米。

张家山谷口建有著名的泾惠渠引水枢纽,是该县地面灌溉的主要水源。

冶峪河系渭河二级支流,口镇三王沟入境,口镇出谷,东注清河。

县内河长27.3公里,流域面积45.7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539万立方米。

明清时期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明清时期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明清时期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许多著名的古代城市得到了充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

同时,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注重城市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的统一。

首先,城市布局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内城、外城和城郊。

内城是城市的核心区域,这里通常是皇宫、城市政府和贸易中心的所在地。

外城则是内城的延伸,主要是作为城市的居住和商业区。

城郊则是农田和郊区地区,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和其他生活资源。

在城市建设方面,明清时期的城市注重建筑风格和工艺的统一。

城市的建筑通常遵循传统的木结构和砖瓦建筑风格,注重宏伟和雄伟的外观。

著名的例子包括北京的紫禁城、南京的夫子庙、苏州的拙政园等。

这些建筑常常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独特性。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明清时期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繁荣为当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提供了便利。

城市内的贸易中心、市场和工艺品产区为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同时,城市规划和建设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从各种类型的艺术和文化活动中受益。

例如,京剧、扬剧等戏曲艺术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明清时期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繁荣和独特性往往不利于环境保护。

城市扩张给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了破坏和压力。

城市内的水源和空气质量也受到了威胁。

此外,城市内部的城市不平等也是一个问题。

城市的资源和机会分配不均,导致社会的不平衡和不公正。

尽管如此,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仍然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它为后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当代,我们可以从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吸取启示,注重城市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为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经验。

简议渭北地区“泾三高+礼泉”四县发展路径比较及其对各自区域三农发展的影响

简议渭北地区“泾三高+礼泉”四县发展路径比较及其对各自区域三农发展的影响

14作者简介:刘源芳(1988—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发展三农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渭北地区“泾三高+礼泉”四县通过不同的路径对于三农进行了不断的发展,所以在本文之中将对其发展不同的路径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在三农发展道路上产生不同影响,为日后发展三农领航。

一、四县经济及发展路径对比分析分析拟基于四县2019年GDP总量、常驻人口、辖属地域面积数据(见表1、图1),通过对比人均GDP、单位面积GDP、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分别从地域关系、产业结构及资本导向三个方面开展分析比较。

对比现有经济总量,可以得出3组数据,如表2所示:对比四县人均GDP、单位面积GDP及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存在财富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的问题。

在这里,暂时不讨论四县之间土地质量差异,因为从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长期来看,往往土地质量较好的区域,人口增长速度就快,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就小;现代社会中,不论土地质量好坏,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也小。

究其原因,个人考虑主要摘 要:古都西安以北的咸阳塬(北坂山脉)以南、渭河以北,自西向东排列着四个县域机构:礼泉、泾阳、高陵,再加上高陵以北、古称“关中巨邑”、近代以来与泾阳高陵并称“泾三高”的三原,这四个县在21世纪以来,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现以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1]主题观点:世界经济分成“资本和劳动力”两个主要基本要素,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会导致财富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的问题。

本文对上述四县发展路径及其对三农发展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比较。

关键词:泾三高;发展路径;三农;资本论简议渭北地区“泾三高+礼泉”四县发展路径比较及其对各自区域三农发展的影响刘源芳(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5)表1 2019年四县的GDP总量、常住人口、辖属地域面积数据GDP总量(亿元)常驻人口(万人)辖属地域面积(平方公里)礼泉县160451018泾阳县20050780三原县24041576.9高陵区37436294图1 2019年四县的GDP总量、常住人口、辖属地域面积比较表2 2019年四县经济总量分布数据人均GDP (元/人)单位面积GDP (万元/ km 2)人均占有面积(km 2/万人)礼泉县35555.561571.7122.62泾阳县400002564.115.6三原县58536.584160.1714.07高陵区103888.9155833.38.1715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二、四县的地域结构角度分析四县之于省会西安市间除地理关系存在显著不同外,见图2,行政管理方向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图2 四县与西安之间地理关系高陵区已于今年“县改区”,行政管理方面已经全面融入西安市管辖,同时,随着2023年地铁10号线的计划开通,高陵区将更加深入与西安市主城区融合,可归属为受核心城市强影响。

泾阳县文物

泾阳县文物

泾阳县文物泾阳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北依嵯峨、北仲二山,南绕泾渭二水,与西安毗邻,和咸阳接壤。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泾阳之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远古时代起,先民就在这里开疆立国;秦汉起,泾阳以三辅名区,京畿要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华夏瞩目,并以关中膏腴之最,而惠及京师,文景、贞观盛世多赖于此,孕育了明代杰出的科学家王徵、一代国学大师吴宓、左联老人冯润章等,其风流人物更是不胜枚举,彪炳史册。

泾阳县文物丰富,人文荟萃,属于陕西省36个文物大县之一,文物遗址660处,馆藏文物余万件,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5处。

始建于公元前246年郑国渠首遗址,四十多处各代古渠口遗址,素有中国“天然水利博物馆”之称,其所在的张家山风景区,更以其独特、秀丽的山水风光成为理想的休闲游览圣地。

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的崇文塔,塔身13层,高81.7米,为中国砖塔之最,400年前可以远望西安城。

位于县城内的文庙是陕西省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庙宇建筑之一,现为泾阳县博物馆。

天下第一堡——安吴堡,以“安吴寡妇”“吴宓先生故里”、“战时青训班”而闻名中外,也是关中地区明清建筑的代表之一。

太壶寺行宫出身,而已佛教著称,是泾阳县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

“天然水利博物馆”郑国渠遗址郑国渠顾名思义,是以郑国命名的,但此郑国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时期的郑国,而是以水工郑国命名。

郑国,战国时代韩国水工,字子从,生于鲁,公元前267-197。

战国末期,秦国日渐强盛,与秦国相邻的韩国韩恒惠公为牵制秦国,缓其压力,遂施“疲秦之计”。

派水工郑国入秦,劝其凿泾引水,使秦疲惫,无力东伐。

在施工中目的被秦发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据理谏秦王曰:“此渠成,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造万世之功”。

秦王政认为有理,继续命郑国督办施工,于公元前246-237年竣工,因郑国凿渠有功,遂以其名命之。

它利用泾阳县北仲山南麓的地势特点,修建在渭北平原三级阶地的最高线上,灌溉着泾阳周边7县280万亩地,使秦国一举统一中国。

我的家乡泾阳

我的家乡泾阳

现代文化发展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泾阳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文化。这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 品和作家、艺术家,他们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此外,泾阳还注重文化创新,鼓励企业和 个人在文化产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推动 文化产业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
总之,泾阳的文化传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 程。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弘扬传 统文化,同时注重现代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让泾阳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 丽的光彩
1 引言 2 自然景观 3 人文底蕴 4 经济发展 5 社会事业发展 6 泾阳的未来展望 7 泾阳的精神风貌 8 结语 9 泾阳的文化传承
泾阳,一个拥有悠 久历史和文化的县 城,位于陕西省咸
阳市的北部
这里不仅有丰富的 自然景观,还有着
深厚的人文底蕴
Z ZZ Z
作为一名泾阳人,我 深感自豪
接下来,让我 带你领略泾阳 的魅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扶
01
持力度不断加大,泾阳的经济发展
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02
这里的企业发展迅速,农业、工业 和服务业等产业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同时,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
03
善,泾阳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发展
泾阳的农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在 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泾阳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形成了以蔬菜、水果、畜牧等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这 些特色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市场需求,还远销全国各 地,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进一步支持以及泾阳自身发展的不断努力,我相信泾阳的未来将更 加美好。在经济方面,泾阳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 入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社会事业方面,泾阳将继续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方 面的投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祉。在文化旅游方面,泾阳将进一步挖掘和利用自 身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秦树才明代云南城镇初探

秦树才明代云南城镇初探

秦树才明代云南城镇初探明代是云南社会急剧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城镇的兴盛作为一个显著的特点,既是这种变化的结果又是其重要表现,而城镇的兴盛发展又反过来对云南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明代云南城镇进行研究将增进我们对明代云南社会的了解,推动云南社会历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然而目前史学界对此问题尚未有所涉及,本文拟对明代云南城镇的发展状况、特点和作用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旨在引起学术界对该问题的重视,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明代云南城镇的发展状况明洪武十五年,明太祖以西平候沐英“镇云南”,为稳定云南政局,沐英即将“筑城垣”作为治滇的主要工作之一加以实施。

当年即开始“城云南,建诸衙门及儒学”,[1]拉开了明代云南城镇建设的序幕,之后或易地新建、或就地重建、或修葺翻新,云南各地的城镇建设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崇祯年间,从而使云南城镇较元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元未“百里人烟城杳杳,十年人马尚纷纷”[2]的大理地区又经明初兵燹,已是“人民流亡,室庐无复存者”,对此,沐英除派指挥周能重筑大理府城外,还使六安候王志等前往云南品甸等处“复城池、建谯楼,治庐舍市里”。

[3]经过不断的努力大理府属七个州县都建起城池,而且总数达十四座,平均每州县二座,昔日破败的赵州更是先后兴建了神策卫城、白崖城、赤石崖城、弥渡城五城。

[4]又如元未“迥不见人烟,但见河水流,青山宛自在,风景何萧飕,郡县生荆棘,污菜翳田畴”[5]的曲靖府沾益州,在明代也先后建起了州城、交水城、炎方城、松林城、松韵关城、城方桥城等六城。

[4]综合而言,明代云南城镇的发展主表现以下三个方面:一、城镇绝对数量增多。

云南的城镇初创于战国时之滇国,此后随两汉在云南设置郡县而获得初步发展,然而数量都不太多。

如蜀汉时云南可设置城镇的郡县治所仅56个,因部分县治无城,则其城镇数量不应超过56个。

南诏时期,统治疆城空前扩大,城镇数量大为增加,然新纂(云南通志草稿·城池篇导言)认为“唐代南诏崛起滇西,(蛮书)所载滇之名城,多至百余”,一些学者亦以为然。

我国的“大地原点”为何选在陕西泾阳?

我国的“大地原点”为何选在陕西泾阳?

我国的“大地原点”为何选在陕西泾阳?用户1914857804 2018-06-03 21:30大地原点,亦称大地基准点,即国家水平控制网中推算大地坐标的起标点,在1980年以前,我国使用的大地坐标系统,是从前苏联联测过来的,即前苏联的“1942年坐标系”。

前苏联国家使用的坐标原点在列宁格勒的普尔可夫天文台。

这个坐标原点建立于1942年,而且距北京非常遥远。

从这么远的距离联测过来,不仅误差比较大,而且也不适合我国的大地水准面。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决定建立自已独立的大地坐标系统。

通过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最后将我国的大地原点,确定在咸阳市泾阳永乐镇石际寺村境内。

为什么将大地原点设在此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选点报告》中作了这样的解释:“为了使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向各方面均匀推算,原点最好在我国大陆的中部。

”而陕西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的确处在祖国大陆的中部。

这里距我国边界正北为880公里,距东北2500公里,距正东1000公里,距正南1750公里,距西南2250公里,距正西2930公里,距西北2500公里。

同时,这里的地质条件比较理想这一地区在600-800年间处于相对平静期,在此地建立大地原点在百年内基本是安全的。

深度勘测还表明,大地原点位于两条隐伏深度达3000米断裂的中间地带,这就决定了在这个地区不易再发生新的断裂和强震后的水平位移。

该原点建立于1978年12月,占地3.92公顷。

由主体建筑、中心标志、测量仪器台和投影亭等组成。

建筑主体为七层圆顶塔式结构,高25、8米。

原点中心位塔楼地下室花岗岩标石顶面,以镶嵌的球形玛瑙做标志。

坐标为东径105度55’,北纬34度32’,海拔高度417.20米。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2025 届高三年级期初阳光调研试卷地 理 2024.9注意事项:1. 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清楚,并认真填涂考试号下方相应的数字。

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空格中,写在试卷上无效。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抄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阳光通过高空由冰晶构成的卷层云时发生折射或反射,由此在太阳周围形成巨大光环。

图1是2024年4月10日广州市民于广州塔下拍摄的日晕景观。

据此完成1~2题。

1. 推测广州当时的天气最可能为A. 乌云密布B. 春雨绵绵C. 天晴气朗D. 乍暖还寒2. 暑假期间,某地理老师想拍摄日晕,下列地区最容易拍到的是A. 地中海沿岸B. 撒哈拉沙漠C. 青藏高原D. 塔里木盆地紫外线指数是依据季节、太阳高度、日照时数、天气变化等因素确定的紫外辐射强度参数,用0~1 5来表示,通常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图2是某日我国三个城市的紫外线指数图。

据此完成3~4题。

3. 甲最可能在乙的A. 东北方位B. 东南方位C. 西南方位D. 西北方位4. 乙、丙纬度相当,造成该日乙、丙两市紫外线指数曲线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昼长长度 ②太阳高度 ③天气状况 ④经度位置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图3是2024年某月23日大洋洲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据图回答5~7题。

5. 该月最可能正处当地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6.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降水的是A. ①B. ②C. ③D.④7. Q地政府未来最可能发布的预警是A. 森林火灾B. 狂风暴雨C. 道路结冰D. 大气污染图4示意我国西部甲、 乙两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0—1 9
基金项 目: “ 十二五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 2 0 1 2 B A J 1 0 B 0 8 ) 作者简介 : 娄娟娟 ( 1 9 8 8 一) , 女, 河南安 阳人 ,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 发展研究 院硕士研 究生。
低, 城北 有 仲山 、 嵯峨 山 , 南 临泾河 , 坐 山面水 , 地理 位 置优 越 , 泾 阳的得 名 就是 由于 “ 泾水 在 县 南 五里
… …
县在其北故名” _ 2 J 。关 于 泾 阳县 的地 形 地 势
条件 , 历代县志都有所记载 , 其 中乾隆年间《 泾阳 县志》 载: “ 峨仲耸于北 , 泾水绕其南 , 带文川 , 襟西 城, 背丰稔 , 面毕原 , 平 畴旷衍 , 村落相连。有河渠
第2 8卷
包括 泾 阳在 当时所 处 的交 通 区 位条 件 和 经 济发 展
水平。
件, 总结 泾河航 运不 畅 的原 因是 由于泾 河 中“ 有 数 处 滚沙胶 泥之处 , 惟 因本 地 水共 不谙 舟 楫 , 见 即惊 恐 退避 , 以致 不 得 畅 行 ” , 因使 “ 民间 自备 船 只 , 觅
泾 阳地处关 中平 原 , 地 形平坦 , 陆路 交通便 利 , 自古 以来 就是 连接 西北和东 南 的交通要 道 , 交 通位 置 十分 重要 。“ 泾阳、 三原 一带 是 清代 西 北 商 贸 的 重 要通 道 , 向东可 通 过 当 时秦 、 晋 两 省 的交 通 要 冲 大庆关 , 到达 华北 、 华 中、 东 南地 区 ; 向西北 可 通过 甘肃 、 外 蒙 以 至 俄 国。 ” _ 6 J 3 酡《 陕 西 古 代 道 路 交 通
陕西省内的商品流通 , 甚至是整个西北地区与东南
地区之间的商 品流通 等方面职能” …, 经济繁荣 ,
辉煌一时。而经济 的繁荣 和发展也促使泾阳县城 日 趋繁华 , 城内的空间布局也 日 益合理与完整 。这

时 期 的泾 阳城虽然 规模 不大 , 但椭 圆形 的城 市形
态 以及众 多书 院 的存 在 使 得 明清 时 期 的 泾 阳县 城 别具 特色 。笔 者欲 通 过对 明 清 时期 泾 阳 城 的空 间
之绕 , 有岩寨 之 险 ……” 泾 阳位 于关 中平原 的核 心地 区 , 气 候带 上属 于 暖温 带半湿 润 的季风气 候 区 , 四季分 明 , 温 和多雨 , 光 照充 足 , 优 越 的气候 条件 为其农 业发 展提 供 了基 本条件。 泾 阳城 内及 其周边 水 资源 丰富 , 无 论是 地下水
(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院, 西安 7 1 0 0 6 2 ) 摘 要: 泾 阳县位于今陕西省咸 阳市 中部 , 地 处关 中平原 的核 心 区域 。明清时期 , 泾 阳凭借其特 殊的地理 位置 和便利
的交通条件 , 文化兴盛 、 经济繁荣 , 辉煌一时 。城 内的空间结构布局也形成 了 自己独特 的特 点。文章在文献 资料的基础上 ,
是 影 响城市 发 展 演变 的重 要 因 素 。明 清 时期 泾 阳
城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其 优越 的 自然条件和 良好
的人 文地理 条件 。
1 . 泾阳城 的 自然环境
土黄壤 。郑 白之沃 , 甲于关辅 , 泾水环绕于东南 , 清 冶交流于西北 , 沃野膏腴 , 所在 皆是。使其 因地制 宜, 耕耘尽力 , 何至卒遇荒歉 。 ” _ 5
通 过实地考察 , 复原 了明清时期泾 阳城的空间布局 , 并 对其 空间结构特 征及影 响 因素进 行 了简要 探析 , 以期 为现代泾 阳城 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 明清 ; 泾阳 ; 城市地理 中图分类号 : K 9 2 8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5 1 2 8 ( 2 0 1 3 ) 0 3— 0 0 4 9—0 7

泾阳城发展 的历史地理基础
任何 一 座 城市 的兴起 和发 展 都是 由一 定 的历 史条 件下 的地 理环境 因 素所决定 的 , 这种 地理 因素 包 括 自然地 理 条件 和人 文 地 理 环境 。 自然 环 境 是

个 城市 兴起 和发展 的物 质基 础 , 人 文地 理环 境则
2 . 泾 阳城 的人 文地理 条件
泾 阳城 的兴 建 及 发展 与 时期 泾 阳城 的兴 起 和发 展 除 了受 当地 自 然 条件 的影 响外 , 还 受 人 文地 理 因素 的 影 响 , 主要
环境条件有很 大的关 系。泾阳地势西北高 、 东南
娄娟娟 : 明清 泾 阳城 市 地 理研 究
结构的探究, 为泾阳县在提升其历史文化功能 以及 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其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提供 参考。

和地表水都很 充足。泾阳的水资源主要包括 以河 流为 主 的地 表水 和地 下水 。泾 阳周 围河流 众多 , 城
南 有 泾河 , 城 北有 清河 和治 河等 。泾 阳城地 下水水 位较 浅且水 质 较 好 , “ ( 泾 阳饮 水 ) 概 用井 水 , 井 深 约二 丈五尺 许 , 水 极佳 良” C 4 1 4 2 。 泾 阳境 内的土壤类 型 主要 为黄壤 , 是 由渭河及 其 支 流泾河 冲积 沉 淀 而成 , 土 质肥 沃 , 对 农 业 生 产 十分有 利 。对 于这 里 的土 壤 和 农业 发 展 的优 越条 件 史料 早有 论及 : “ 泾 阳为 雍 州 区域 , 厥 田上 上 , 厥
2 0 1 3年 3月
渭南师 范学院学报
J o u r n  ̄ o f We i n a n No r m ̄ Un i v e  ̄i t y
Ma r .201 3
第2 8卷 第 3期
V0 1 . 2 8 No . 3
【 秦地文化研究】
明清泾 阳城市地理研 究
娄 士 蜀娟
泾 阳县位 于今陕 西省 成 阳市 中部 , 地 处关 中平 原 的核 心 区域 。泾 阳县 北依 仲 山 、 嵯峨山 , 南 临泾 河, 坐 山 面水 , 地 理位 置 极佳 。 明清 时期 泾 阳凭 借 其与 西安 府和 三原县 相邻 , 有着 优越 的连 接西 北和 东南 的交 通 区位优 势 , 与“ 三 原 和西 安 共 同 承担 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