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学期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3篇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3篇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内容3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内容1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三(1)班的品德与社会课,通过了解,三(1)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总会有几个学生顽皮,组织纪律涣散。
虽说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但孩子们接受的品德教育和常规教育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学校,这就需要老师能耐心地指导,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和常规教育,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督促学生改正缺点。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它将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劳动、手工和活动课程等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
它包括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但主导价值是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课程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总的来说,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材名称:《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单元一:我的身体和团队合作1. 教学目标:- 了解身体的基本部位及功能;- 掌握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 教学内容:- 身体的基本部位和功能;-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团队合作的例子和游戏。
3. 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 播放相关动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身体部位和功能;-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结合具体例子和游戏,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出示有关身体部位和功能的绘画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单元二:生活中的安全和规则1.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及相应的应对方法;- 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常见安全问题;- 对应的应对方法;- 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
3.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安全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教授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遵守规则。
4.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 出示有关安全问题和规则的问答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单元三:环保小卫士1. 教学目标:- 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及简单的环保知识;-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2. 教学内容:- 环保的重要性;- 简单的环保知识。
3. 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生活的影响;- 向学生介绍简单的环保知识,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环保行动;- 安排环境保护主题的手工制作或小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环保行动中的表现;- 出示有关环保知识的问答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篇一」班级科目品德与社会册别 5 任课教师制定日期(一)基本情况班级人数学力基础(上期末检测成绩)男女合计学科素质平均分学科素质优秀学科素质良好学科素质合格学科素质待合格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二)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安排备注1我的自画像2课时2别人眼中的我2课时3心中的阳光2课时4温馨的港湾2课时5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2课时6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2课时7说说我们的学校2课时8校园里的发现2课时9给学校画张地图2课时10在学校工作的人们2课时11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2课时12看地图,找家乡2课时13家乡的山和水2课时14我的家乡变了样2课时15家乡的明天更美好2课时16我喜欢过年2课时17家乡的风味小吃2课时18小城故事多2课时19一起采风去2课时(三)教学措施1.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施教学。
2.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实施教学。
3.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实施教学,并尽量满足初中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热门话题的关切。
4.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融入生活实例之,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研(改)项目怎样合理的将品德教学融入生活的内容,用生活来教育(五)教导处审查意见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篇二」一、教材简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共分四个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我在学习中长大》、《我和规则交朋友》、《我的角色与责任》。
每个单元下设三到四个学习主题,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教学重点1、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父母,关注自己);2、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1、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2、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
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优秀8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优秀8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案篇一一、学生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这些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拟强,大局部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二、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表达综合课程的特点。
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到达的教育目标。
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主题,即:“话说社区〞“生我养我的地方〞“东西南北中〞“人类共同的家园〞。
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根底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开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根底,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根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根底,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
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册书所规定的知识点,了解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重规则的积极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按照教材的顺序和结构,系统地传授品德与社会知识。
2.拓展内容: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
三、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单元:认识自己,学会自尊(2周)2.第二单元:关爱他人,学会尊重(3周)3.第三单元:遵守规则,学会自律(3周)4.第四单元:热爱生活,学会自立(2周)5.第五单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3周)6.第六单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周)7.复习总结(1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解教材内容,阐述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角色扮演法: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
5.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形式。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考试成绩:定期进行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六、教学保障1.教材:确保每名学生都有合格的教材。
2.师资:选拔优秀师资,提高教学质量。
3.设施设备:保证教学设施的正常运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5.课外活动:组织相关课外活动,巩固教学成果。
《篇二》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社会素养,使其能够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具备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的规划我们将按照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纳社会规则,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1篇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1篇《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1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
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品德实践中提高道德素质,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从学生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认真、思想纯朴,进取心强。
对各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学生的见识面也较广,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上课积极发言,肯动脑筋。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些条件对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帮助。
但是学生年龄小,加上家长对本课程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对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参与率不够高。
三、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介绍在三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一系列与社会实践和道德规范相关的内容。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积极的品德品质,促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规则、团队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培养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品德。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激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正面情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安排第一课时:社会规则与道德规范• 课程内容:介绍社会规则与道德规范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需要遵守规则,学习礼貌用语与行为规范。
• 教学活动:通过小组讨论、故事阅读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
第二课时:社会实践的意义• 课程内容:介绍社会实践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参与社会实践对自己和社会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清洁、文化交流等,培养学生爱心和奉献精神。
第三课时:团队合作与互助精神• 课程内容:介绍团队合作与互助精神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游戏、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反应。
2.作业完成:通过布置小组讨论、作文、手工制作等作业,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课后反思: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和总结,促进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提升。
五、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鼓励学生探索、思考和表达,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品德观念。
同时,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不断完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一、学生基本情况三年级共有三个班,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能按照《小学生守则》要求自己,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参加了少先队组织。
班上班风好,学风正。
在去年的期末检测中,合格率100%,但是,也有少数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够强,表现在上课爱讲小话,课余时间不够自觉。
这学期,将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历史等相关的内容有机融合,设置了综合性学习主题,按单元结构呈现,分五个单元。
教材具有综合性、开发性、情感性,形式活泼等特点。
每个主题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突出主题间合乎生活逻辑的联系渗透。
这样有利于形成社会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协调发展。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面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开发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情感性、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
教材形式活泼,富有童趣。
它版面新颖,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并采用对话,富有亲切感。
三、教学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生活中要养成文明礼貌关心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关爱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与集体生活。
2024年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2篇)
2024年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迎接新同学探索课题:如何欢迎新的同学?教案思路:通过小组互动游戏,让学生了解如何欢迎新的同学,并培养同学间的友好关系。
教学目标:1. 了解如何欢迎新同学,并能主动积极参与到欢迎活动中。
2. 培养同学间的友好关系,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老师将准备一些小组互动游戏,如“名字接龙”、“猜猜我是谁”等,在教室内设置合适的游戏场地。
2.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欢迎新同学的经历,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被欢迎的。
3. 激发学习兴趣:介绍新同学的到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4. 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互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如何欢迎新同学,如何与新同学展开交流。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验。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向家人讲述他们在班级中的欢迎新同学的活动经历,并完成一份小结。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小结并进行评价。
第二单元:学校里的礼仪探索课题:学校里应该遵守哪些礼仪?教案思路:通过观察和对比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学校里应该遵守的基本礼仪,并培养学生礼仪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学校里应该遵守的基本礼仪,如尊敬老师、友好团结同学等。
2. 培养学生尊重和关爱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学校遇到的一些礼仪问题,并帮助学生思考这些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2. 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和对比现象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学校里应该遵守哪些基本礼仪。
比如,尊敬老师、友好团结同学等。
3. 良好示范:老师进行一些角色扮演,展示一些在学校里遵守礼仪的正确行为。
4. 学生实践:引导学生在学校里观察他人的行为,并选择一个典型的行为进行描述和评价。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对学校里应该遵守的基本礼仪的认识和体会。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完成一份小结,并写出一个自己在学校里遵守的基本礼仪。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自我介绍与团队合作- 学生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并了解其他同学的介绍。
- 教授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团队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 亲情与友情- 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亲情和友情的认识和感受。
- 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亲情活动,如一起制作贺卡、送礼物等。
3. 校园规则和公共礼仪- 学习校园规则和公共礼仪的重要性,教授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
-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清洁和礼仪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公共意识。
4. 爱护环境与社区服务- 通过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
- 组织学生参与环境整治活动,如校园绿化、垃圾分类等。
- 教授学生社区服务的意义和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活动。
5. 培养公平与友善的心态- 教授学生公平和友善的重要性,以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组织学生在课堂、操场等场景下进行公平与友善的行为实践。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2. 考察学生对校园规则和公共礼仪的掌握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和参与活动的積極性评价学生。
3. 对学生参与环境整治和社区服务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观察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和操场等场景下的行为,评价学生的公平与友善的心态和行为表现。
教学资源:1. 教材:《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2. 图片、故事等相关教学素材3. 社区志愿服务机构的合作与支持。
2024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材及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3、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普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养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良好行为。
四、教学难点: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五、课时划分:(4课时)时间周次课时教学内容月第一周、认识周围的邻居____月第二周、邻居之间怎样相处"____月第三周3、共建邻里好环境____月第四周4、介绍我们的学校____月第五周5、感谢您,老师____月第六周6、学校的发展变化____月第七周7、不同的生活环境____月第八周8、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____月第九周9、公共场所的文明____月第十周0、献出我们的爱心____月第十一周、家庭安全不能忘____月第十二周、交通安全不能忘____月第十三周3、公共安全多提防____月第十四周复习2024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二)第一学期单位一:友谊与合作(4周)1. 探讨友谊的重要性(1周)-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朋友和友谊故事。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单元目标态度:通过学生对自己优点、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体验,使他们学习如何可观地分析、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能力:通过了解、认识自己的体验,培养学生分析、反省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能力,欣赏和尊重别人的能力,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初步懂得怎样爱护、珍惜自己的名誉。
知识:通过人事自己的体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活动中初步懂得怎样爱护和珍惜自己的名誉。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认识自己的性格、有事、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建立起自尊、自爱和自信。
三、教学难点: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正确认识自己。
四、单元内容1.认识我自己2.我的兴趣特长3.爱护自己的名誉*4.我在进步五、单元课时:14课时六、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懂得做人要自尊与自爱,珍惜自己的名誉等,是有一定困难的。
所以,教学时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生活中的感受、体验为切入点,力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自己、认识自己。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二」一、学情分析三年级一班学生共35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3人。
由于是新组建的班级,学生来源复杂,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和街道小学,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水平参差不齐,但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
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2024年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篇)
2024年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B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树立良好的品德和社会道德意识;2. 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功能,培养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心;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教学内容:1. 品德教育:a. 尊重他人:学习如何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培养学生的礼貌、谦虚和包容心态。
b. 诚实守信:明确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质。
c. 勇于负责:鼓励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的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d. 友善相处:培养学生善良、友好的品质,鼓励他们与他人友好相处。
2. 社会教育:a. 家庭与社会:了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学习如何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b. 学校与社会:认识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心。
c. 职业与社会:介绍一些常见的职业,让学生了解职业的分类和特点,促进他们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思考。
3. 生活教育:a. 安全教育: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了解常见的安全问题和应对方法。
b. 环境保护: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c. 健康生活:学习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情境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锻炼他们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视频教学:使用适当的视频和图片材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4.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评价方法:1. 日常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项目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5篇)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5篇)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5篇)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
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1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有学生50名,其中三(1)班有23名,三(2)班有27名,年龄大多在9-10岁。
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在内容上共设计了三个主题单元。
在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从“让校园更美丽”入手,培养他们爱校护校的精神。
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这一单元中,还贯穿了学习辨方向和学画平面图的基本知识面。
然后将学生的视角由学校扩展到社区,开始引导他们认识了解一个更大的社会生活环境—温馨的社区生活。
最后安排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这一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让校园更美丽”。
在学生认识了解学校生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学校环境、保护学校设施的思想品德教育,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平面图的知识,让学生画画自己生活的学校,对学校的位置和环境有所认识,并进一步让学生画画上学的路线图。
读图、识图和画图是人们生活中一个基本的生活技能,人们常说“一张地图在手,走遍天下不愁。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课程背景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体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内容1.品德方面: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自强、爱国守法等。
2.社会方面: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民族关系、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认识社会现象,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综合素质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审美情趣、环保意识等。
四、教学安排1.课时安排:本课程每周2课时,共36周,合计72课时。
2.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实践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
3.教学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体验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措施1.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趣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教育的真谛。
3.注重师生互动: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融入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家校社会协同: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六、教学案例1.教学案例一:以“尊敬师长”为主题,通过讲述尊敬师长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尊敬师长的意义,培养尊敬师长的良好习惯。
2.教学案例二:以“环保意识”为主题,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环保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案例三:以“团队合作”为主题,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社会意识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家校社会协同,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培养具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2024年第一学期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4年第一学期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守纪守法的品质;3. 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和参与,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诚实守信与友爱互助- 讲述诚实守信和友爱互助的故事,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模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2. 尊重与关爱- 学习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和权益;- 进行小组合作,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3. 文明礼貌与公共秩序- 学习城市交通规则,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观察周围环境,寻找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4. 爱护大自然与环保教育- 参观本地公园或动物园,学习如何爱护大自然和动物;- 进行环保意识培养活动,如分类垃圾等。
5. 历史与社会文化- 学习中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 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品德与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观察与实践: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社会活动。
四、教学步骤:1. 第一周:诚实守信与友爱互助- 讲述相关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尝试团队合作。
2. 第二周:尊重与关爱- 学习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和权益;- 进行小组合作,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3. 第三周:文明礼貌与公共秩序- 学习城市交通规则,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观察周围环境,寻找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4. 第四周:爱护大自然与环保教育- 参观本地公园或动物园,学习如何爱护大自然和动物;- 进行环保意识培养活动,如分类垃圾等。
5. 第五周:历史与社会文化- 学习中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 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等。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品德与社会行为的表现;2.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3. 小组活动评估:评估小组合作活动的成果。
2024年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篇)
2024年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2.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宗教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5.培养学生正确的安全意识和紧急情况处理策略。
二、教学内容1.个人品德培养2.人际交往与合作3.文化多样性与尊重4.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5.安全教育与应急处理三、教学活动设计1.个人品德培养(1)通过故事和案例讲述,引导学生了解与个人品德相关的概念和重要性。
(2)进行个人品德价值观的探究和思考,并设计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开展课堂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举办个人道德模范评选和表彰活动,鼓励学生树立榜样。
2.人际交往与合作(1)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活动,模拟真实的社交情景,培养学生积极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2)开展班级合作小项目,让学生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组织班级团队活动,如集体郊游、运动会等,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互助。
3.文化多样性与尊重(1)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和习俗。
(2)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展示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
(3)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外籍学生或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士来讲述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故事。
4.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通过图片和实地参观,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2)开展垃圾分类和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力量。
(3)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安全教育与应急处理(1)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2)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授学生正确过马路和乘坐交通工具的注意事项。
(3)开展自然灾害应急预防教育,教授学生地震、火灾、洪水等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2024上学期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2024上学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行为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基本社会常识和生活技能。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现象。
教学内容:1. 同学关系与团队合作:(1)培养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精神。
(2)培养学生在小组、班级中的合作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共事、解决问题。
2. 爱国之情与民族精神:(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了解我国的国旗、国歌、国花等国家象征和国家英雄。
(3)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3. 社会规则与礼仪:(1)学习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规则。
(2)学习礼仪知识和社交技巧。
(3)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4. 环境保护与公共卫生:(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觉行动。
(3)学习保护个人和公众卫生的基本知识。
1. 同学间互动活动:开展小组合作游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3. 观察活动:到社区、公园等地进行观察和调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和礼仪。
4. 环保行动:组织学生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5. 广泛阅读:组织学生朗读国家象征文化、国家英雄事迹等,培养学生爱国之情。
教学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同学关系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表现。
2. 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的结果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评估学生在社会规则和礼仪方面的掌握程度。
4. 定期进行学生对环保知识和公共卫生知识的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5. 观察学生对国家象征文化和国家英雄的理解和表达,评估学生的爱国情感。
1. 平安社区、公园等参观活动的准备工作。
2. 社会规则、礼仪、环保知识和公共卫生知识的教学资料和图书。
3. 国旗、国歌、国花等相关国家象征物的图片和资料。
4. 合作游戏的道具和小组活动的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学期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祖国、社会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 __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置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螺旋上升即同样的内容在后记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课程结构示意图:社会环境;(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文化、经济、政治等活动)__;(人与人的关系、社会规范、规则、法律、制度等)二教材分析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三教学目标总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应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四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习惯,风气,态度良好。
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有一定安全意识。
五教学措施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四充实教学内容;五拓展教学空间;六教学进度安排周次内容课时每周一课时四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一、班级基本情况四年级学生,大多是全家人的核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的依赖性很强。
他们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但缺少社会经历。
教学时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学做集体小主人,爱护集体荣誉、热爱祖国、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勤劳、节俭、文明、礼貌等思想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较强的有用人才。
二.教学目标:1、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学做集体小主人,爱护集体荣誉培。
人人争做我是小小主人翁。
2、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3、向人民英雄致敬,勿忘国耻,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能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树立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信心,遇到失败和挫折不灰心、不气馁。
4.自尊自爱,不骄傲自满,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不为小事生气。
5、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6、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7、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三、教学措施:1.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四.课时安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思茅五小李映红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 __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年级有学生53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四、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他们的养育之恩,热爱家庭、尊重父母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
4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五、具体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家庭、学校、社区 10课时第一、二周我爱我的家第三、四周我们的学校第四、五周我生活的社区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 8课时第七周我学会了第八周向“谁”学第九周做学习的主人第十一周大家都在学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 6课时第十二周规则在哪里第十三周规则有什么用第十四、五周我们给自己定规则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 6课时第十六周我是谁第十七周我的责任第十八、九周我能做好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
但也有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 __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4、学习搜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