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流程审批稿

合集下载

管理费用内部控制制度

管理费用内部控制制度

管理费用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保障管理费用的科学、合理、规范运用,提高费用使用效益,预防和减少管理费用的错误、滥用、浪费等不良行为,建立起一系列内部控制措施和制度。

这些控制措施和制度包括内部审计、预算控制、报销审批、费用核算、费用制度和流程等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管理费用内部控制制度。

一、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管理费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管理费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系统、专业的审计,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确保管理费用的合规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包括:1.编制内部审计计划:根据公司经营情况、重点关注的费用项目等,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合理确定审计对象、时间、范围和方法。

2.实施内部审计:对管理费用的流程、数据资料、支出凭证等进行全面、逐项审计,强调对重要项目、高风险环节的深度审计。

3.问题识别和整改:及时发现管理费用中的问题,包括错误、滥用、浪费等,通过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整改。

4.跟踪审计结果:对审计结果进行跟踪和督促,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并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二、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管理费用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合理规划和安排管理费用的支出,避免费用超支或滥用的情况发生。

预算控制的关键要点包括:1.制定管理费用预算:根据公司的经营计划、市场需求和资金状况等,制定合理的管理费用预算,确保费用支出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2.控制费用执行:对管理费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费用支出符合预算要求,避免超支或滥用。

3.异常情况处理:对管理费用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突发性支出、费用变动等,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确保费用支出的正常秩序。

三、报销审批报销审批是管理费用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健全的报销流程和审批制度,对费用的申报和报销进行规范和监督。

报销审批的主要内容包括:1.报销申请的规范:要求员工按照公司的规定填写报销申请表,并提供相应的费用凭证和证明材料,确保费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财务内控制度审计报告

财务内控制度审计报告

财务内控制度审计报告
1. 引言,介绍审计的目的、范围和方法,并对报告的结构进行概述。

2. 财务内控制度的描述,对组织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方面。

3. 审计目标和准则,说明审计的目标和准则,例如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法规定、是否有效降低风险、是否保护资产等。

4. 审计方法和程序,详细描述审计师采用的方法和程序,包括对内部控制的测试、样本选择、数据分析等。

5. 审计结果和发现,总结审计的结果,包括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发现的问题和不符合的地方,以及对问题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6. 审计意见,根据审计的结果,给出审计意见,通常分为合规意见、有限合规意见和不合规意见等。

7. 附录,包括相关的附属文件,如测试数据、调查问卷等。

财务内控制度审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组织改进其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同时,这份报告也可以作为外部审计机构对组织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依据,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机构提供参考。

内部审计方案

内部审计方案

内部审计方案一、审计目标与范围审计目标:本审计方案旨在通过对企业内部流程的评估与检查,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运营效率,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审计范围:涵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流程、合规性以及信息技术安全等方面。

二、审计方法与流程审计方法:采用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审计方法,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抽样测试和实地调查。

审计流程:包括审计计划制定、审计通知发布、现场审计、审计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撰写等步骤。

三、审计时间安排审计计划制定:提前一个月完成审计计划的制定和审批。

现场审计:审计时间为XX周,确保对所有关键业务领域进行全面审查。

审计报告撰写:审计结束后XX周内完成审计报告初稿,并经过内部审批后发布。

四、资源与人员分配审计团队组成:组建由审计部门主管、资深审计员以及各领域专家组成的审计团队。

资源调配:确保审计过程中所需的信息系统、办公设施和其他资源得到充分调配。

五、风险评估与重点风险评估:结合历史审计数据和企业当前战略,识别关键风险领域和高风险点。

审计重点:对高风险领域进行深入审查,并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重点评估。

六、审计标准与依据审计标准:遵循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审计准则和最佳实践。

审计依据:以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以及行业标准为审计依据。

七、报告撰写与审批报告撰写:审计报告应客观、清晰、准确反映审计过程和结果,包括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等。

报告审批:审计报告需经过审计部门主管、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企业高层审批。

八、后续跟踪与改进问题跟踪: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持续改进:根据审计结果和反馈,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4篇)

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4篇)

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是指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规范。

该制度包括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流程管理、控制措施等方面的规定。

一、组织架构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应明确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包括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人员配备、内部审计委员会的设立等。

二、职责分工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应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包括对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业务活动的审计、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理、提供内部审计咨询等。

三、流程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应规定内部审计的流程管理,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核程序的设计、工作底稿的保存等。

同时,还应规定内部审计的报告编制、审核、审批和发布的流程。

四、控制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应规定内部审计的控制措施,包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要求、保密和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素质要求等。

五、评估与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应规定内部审计的评估和改进的方法和程序,包括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评估、管理效率评估、持续改进和创新等。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是一套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和规范,旨在保障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客观性和独立性,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内部审计信息。

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管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和专业性,确保公司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内部审计工作是指公司内部为了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流程,提供独立和客观的评价和咨询活动。

第三条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审计和咨询,提供合理的保障和增强公司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第四条内部审计工作应该独立于被审计活动,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第五条内部审计工作应该遵循内部审计准则、专业标准以及其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第六条公司领导层应该给予内部审计工作充分的支持和重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内部审计的组织和人员第七条公司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内部审计工作。

内控制度审计(4篇)

内控制度审计(4篇)

内控制度审计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我们编制了以下内控制度审计报告。

1. 概述本次审计的目标是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并提供改进建议。

审计的范围包括公司的财务流程、采购流程、销售流程、人力资源流程等关键领域。

2. 审计目标和范围我们的审计目标是确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风险、防止欺诈行为,并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审计范围包括公司的各个部门和关键流程。

3. 审计方法和程序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和程序来完成审计任务:- 收集和分析公司的内控制度文件和相关政策文件。

- 进行现场观察,了解关键流程的操作情况。

- 进行员工访谈,了解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遵守情况。

- 进行抽样测试,验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4. 审计结果我们的审计结果显示,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大体上有效地管理了风险,防止了欺诈行为,并确保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弱点和改进的空间,具体如下:- 在部分流程中,授权和审批过程不够严格,存在潜在的风险。

- 某些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执行情况存在差异,需要加强培训和沟通。

5. 建议改进根据我们的审计结果,我们向公司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加强授权和审批过程,确保操作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遵守情况。

- 加强沟通,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6. 结论总体而言,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大部分关键领域中有效地管理了风险,并确保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然而,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以更好地防止欺诈行为和管理风险。

以上是我们的内控制度审计报告,希望对公司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内控制度审计(2)一、目的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合理地保证组织实现以下目标:(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二)信息的真实、可靠;(三)资产的安全、完整;(四)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五)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审计方案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审计方案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审计方案为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按照公司年审计工作计划,对开展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审计;为确保审计有效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一、审计目的通过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查找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促进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加强内部会计监督,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经营目标的全面完成;二、审计范围本次审计范围为20~20年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根据工作需要可延伸审计其他年度;三、审计依据1.2.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3.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四、审计内容及重点在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对外投资、融资等方面的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一预算管理1. 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企业是否制定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可行,是否与上级管理部门的预算管理方面的要求一致;2. 预算编制和审核:预算编制是否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审批”的程序;预算是否涵盖被审计单位的所有经营业务活动,重点关注除电费收入外的其他收入是否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审核是否有专业人员的参加;预算项目是否细化,是否存在预算项目过粗,不利于执行和考核的情况如其他费用支出过大;是否根据年度预算编制月份预算或季度预算;预算审核时是否考虑公司发展目标和资产经营目标;3. 预算执行和调整:经审核批准的预算是否进一步分解细化到各部门单位,并形成预算责任体系;是否按照预算目标,并结合实际业务活动逐月编制月度资金预算;是否建立预算管理台账;是否按资金预算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预算外支出是否按照制度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预算调整是否经过上级预算管理部门审批;4. 预算分析和考核:是否定期召开预算分析会,对月度季度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是否对预算执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预算考核是否真正得到有效执行,考核结果是否兑现;二成本费用管理1.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建设:获取企业成本费用相关管理制度,分析其是否覆盖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支出,各项费用标准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国家和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2. 成本费用控制审查:成本费用是否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有无未经审批的预算外支出;财务部门对各部门的成本费用控制是否到位,监督考核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按制度规定执行成本开支的范围和标准,如福利费开支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差旅费是否符合标准等;3. 成本费用核算审查:成本核算是否符合国家和公司的相关规定,有无将职工薪酬、招待费、会议费等控制费用列入其他成本费用的情况;有无成本费用挂账的情况;有无通过往来账核算收入和成本费用;三资金管理1. 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是否按照国家和上级管理部门资金管理的要求建立资金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分离制度、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现金收支控制制度、银行存款控制制度、其他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及货币资金监督检查制度等;职责分工和授权审批程序是否明确规范,办理资金业务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2. 资金预算管理:企业的资金管理是否纳入预算管理范围,是否按预算管理的规定定期编制资金月度预算,企业的各项费用开支是否均纳入资金预算;3. 资金使用、审批、支付:是否对企业资金使用进行分类管理;资本性资金支出、专项管理的成本费用支出及管理费用支出等不同支出的资金是否规定了不同的审批程序,各项支出的审批流程及审批权限是否明确;资金支付的申请、审批、复核和办理是否按照规定执行;财务部门在执行资金支付程序时,是否实行计划、审核、支付的独立程序,并定期核对;各项捐赠支出及大额资金支付的审批是否符合制度规定;4. 资金安全管理:是否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出纳人员是否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是否存在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全过程的情况;是否存在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的情况,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情况;使用电子支付的单位,操作人员是否加强对交易和支付行为的审核,根据操作授权和密码进行规范操作,个人证书和密码是否由责任人保管;5. 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库存现金是否符合制度规定,是否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对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的业务是否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现金进行盘点,是否存在“白条抵库”等情况;取得的资金收入是否及时入账,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否存在收款不入账,账外设账,“坐支”电费收入的情况;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注销是否经上级部门批准;电费资金账户是否专门设立,是否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管理;其他部门和人员是否存在开设、管理银行账户和印鉴的情况;是否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调节不符,是否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出纳人员是否同时从事银行对账单的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工作;资金收支凭证、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否有专人复核,并重点对资金支出凭证、银行对账单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6. 银行汇票管理:是否按票据管理相关制度,建立银行票据备查登记簿,登记簿登记内容是否规范健全;是否定期对银行票据进行盘点;7. 票据及印章管理情况:是否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是否严格执行银行预留印鉴分人保管、妥善使用的制度,财务专用章是否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是否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是否存在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全部印章的情况;印章的保管存放地点是否安全,用章是否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并进行登记;四资产管理1. 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获取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物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在建工程及债权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分析制度是否与国家及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一致;是否合理、科学、可操作,能有效发挥管理和控制作用等制度、2. 物资管理:物资核算是否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存货的入库、发出是否及时登记,工程物资的发出是否做到项目明确,核算准确;是否与存货保管部门定期对账,定期盘点,对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况,是否及时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3. 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核算是否符合公司规定;是否设置台账或卡片,固定资产的取得是否纳入预算管理,车辆购置是否经过上级部门审批;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是否经过技术鉴定,是否报经批准;报废资产的处置程序是否符合制度规定;资产处置收入是否及时入账;财务部门是否定期与资产管理部门定期核对、盘点固定资产;是否按照要求购买保险;4. 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是否编制项目资金计划,按工程项目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资金的支付,是否存在支付超过年度计划或因资金计划脱离实际而形成资金大量沉淀;是否按照概预算监督工程投资,控制项目建设成本;是否能够专款专用,有无挪用工程资金的情况;有无计划外建设,自行扩大或缩小投资规模,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的情况;有无为完成预算指标,在项目未完成的情况下,财务虚列完成的情况;是否按照合同约定收取履约保证金、安全保证金;是否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工程款支付是否履行相关的审批程序,支付依据是否真实、完整、合规;是否按照合同约定扣留质保金;待摊费用支出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是否严格控制在概算之内;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是否及时计入固定资产;是否及时办理财务决算;5. 债权资产管理:是否开展账龄分析,定期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欠费催收;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形成原因,是否存在损失风险;预付账款是否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财务核算是否正确,有无成本挂账、对外投资挂账的情况;职工借款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冲销,有无长期挂账的情况;关注与外单位的往来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转移国有资产、长期无偿占有国有资金的情况,并检查其合法性、公允性,是否存在损失风险;五收入管理1. 制度建设:是否建立收入管理的相关制度,是否涵盖企业营销、资产租赁及出售等各项收入,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和防范收入流失;2. 电费收入:财务部门和营销部门是否定期核对应收电费和实收电费;是否每日核对收费报表和电费到账情况;电费坏账的核销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账务处理;财务部门对长期未收回电费,是否定期发函确认;对以实物资产抵偿电费的,其价值是否经过相关机构评估,产权是否存在瑕疵,是否立即办理过户手续,抵债资产尤其是土地、房屋等的管理是否有效;违约使用电费、违约金是否按标准收取并按对应科目入账;营销部门与财务部门的预收电费数据是否相符;3. 其他收入:资产出租收入、报废资产或废旧物资处置收入及业扩报装收入等其他收入是否及时入账;资产出租是否建立出租台账,财务部门与相关管理部门是否定期核对;财务部门是否定期与营销部门核对业扩报装收入,并与当期的新增用户核对;是否存在收入挂账或收入不入账的情况;六投资、融资管理1. 制度建设:是否按照公司的管理要求建立科学的对外投资决策程序,是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是否建立筹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和授权批准制度,建立筹资决策审批制度,严格控制财务风险;2. 对外投资:对外投资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和评估,是否执行集体决策,是否报上级部门批准;是否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掌握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防范投资风险;对外投资的处置、转让是否经过集体决策,是否报上级部门批准;处置或转让价格是否经过评估,价格是否公允;对外投资的财务核算是否符合规定;3. 对外融资:对外融资是否纳入当年预算,是否编制对外融资方案,是否按制度审核并报经上级审批;银行贷款目的和实际使用情况是否一致;企业目前经营情况是否能够保证及时归还银行贷款,抵押物是否存在风险;五、工作时间计划及人员安排一工作时间安排1、:审计组进驻现场,进行审计准备;2、至:现场审计时间;审计组收集资料,开展现场审计工作,根据审计进度与被审计单位的相关部门沟通,交换意见;3、至:整理工作底稿,汇总审计结果,拟定撰写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提交被审计单位;二人员安排组长:副组长:主审:审计组成员:、、、、六、审计工作原则一坚持独立、客观、公正、保密的审计原则,做到诚信为本,不虚报、不瞒报和不弄虚作假;二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在审计中自始至终保持形式上、实质上的独立;三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鉴证程序,在取得充分适当的证据的基础上发表意见和出具报告书;七、工作纪律一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努力工作、讲求质量,确保本次审计工作顺利完成;二廉洁自律,忠于职守,不得接受被审企业的任何馈赠;不得以接业务为理由满足企业任何非正常要求;三遵守被审企业的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如需加班,要征得企业同意;四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企业的商业秘密及相关资料要严加保密,不得对外泄露;。

内部规章制度审计报告模板

内部规章制度审计报告模板

内部规章制度审计报告模板尊敬的领导:根据公司的委托,我司对公司内部规章制度进行了审计。

现将审计结果报告如下:一、审计背景为了确保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我司接受了公司的委托,对公司的内部规章制度进行了审计。

审计的目的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为公司的管理和运营提供参考。

二、审计范围本次审计主要针对公司的内部规章制度,包括公司章程、管理制度、制度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审计检查。

三、审计方法本次审计采用了文件审查、问卷调查、现场检查等方法,全面了解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具体情况。

四、审计结果1. 公司章程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模糊和不明确的表述,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2. 公司管理制度不够完备,部分流程较为混乱,存在着相关人员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3. 公司内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不够严格,部分制度执行欠缺力度,导致制度执行效果不佳。

4. 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欠缺,部分员工对公司规章制度不够了解,执行不到位。

五、审计意见综上所述,我司认为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公司进一步加强内部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管理执行和宣传培训,以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六、改进建议1. 公司应加强公司章程的修订和完善,明确相关规定,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

2. 公司应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流程,加强执行力度,确保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3. 公司应加强内部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对规章制度的了解和执行力度。

七、总结通过本次审计,我司对公司的内部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希望公司能够认真对待本次审计结果,尽快改进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特此报告。

审核人:(签名)日期:(年/月/日)。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实施办法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实施办法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实施办法为规范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与评价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集团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根据《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制度》,制定本办法。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作用(一)内部控制制度:是指集团公司内部为保证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提高经营的经济型和效率性,促使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进行而制定的各种内部协调、组织和制约的制度、政策、措施、规定和程序。

(二)内部控制度制度审计:是指集团公司为有效地实施对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的控制,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和会计资料的真实,保证经营方针的贯彻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及有效性等所进行的检查、测试和评价。

(三)内部控制度制度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及有效性等所进行的检查、测试、评价和建议,促进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保证公司资产资金的安全完整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确保经营方针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要点1、健全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面完善有效;主要节点是否得到严密有效的控制;授权是否合理;部门或个人有无不按程序或越权行使权力的行为;部门与部门之间有无横向制约程序;制度与制度之间是否衔接相通;2、有效性:各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完全严格执行;执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三、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作流程:(一)了解并记录制度现状: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应详细了解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系统的现状,以便能对之做出初步的评价,方法如下:1、询问相关人员:注意询问对象的不同层次,职工、管理人员、中层领导和领导者都应有一定的比例。

2、查阅资料:收集和查阅集团公司各项内控制度、经济活动有关资料、机构设置、生产经营基本情况、凭证或文件记录等资料,监察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合理,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加以记录。

3、调查问卷:按照需要调查项目的内容,列出提纲,编制内部控制审计调查表,发放给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形成书面记录后核实。

公司内控制度范本及流程

公司内控制度范本及流程

公司内控制度范本及流程一、引言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有效运营、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守以及资产的保护等目标,通过制度、流程、措施等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监督和评价的过程。

为了确保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制定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及流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个公司内控制度范本及流程,以供参考。

二、内控制度范本1. 组织结构(1)设立内控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内控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价。

(2)设立业务部门:负责执行内控制度,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

(3)设立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计。

2. 内控制度内容(1)资金管理:规定资金筹集、使用、偿还等环节的审批权限、程序和责任。

(2)采购管理:规定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货物验收等环节的审批权限、程序和责任。

(3)存货管理:规定存货采购、入库、出库、盘点等环节的审批权限、程序和责任。

(4)销售管理:规定销售计划、客户信用管理、合同签订、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审批权限、程序和责任。

(5)工程项目管理:规定项目立项、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监理等环节的审批权限、程序和责任。

(6)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折旧、报废等环节的审批权限、程序和责任。

(7)无形资产管理:规定无形资产采购、使用、转让等环节的审批权限、程序和责任。

(8)长期股权投资管理:规定投资项目选择、投资决策、投资后管理等环节的审批权限、程序和责任。

(9)筹资管理:规定筹资方式、筹资规模、还款计划等环节的审批权限、程序和责任。

(10)预算管理:规定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等环节的审批权限、程序和责任。

(11)成本费用管理:规定成本费用核算、审批、报销等环节的审批权限、程序和责任。

(12)担保管理:规定担保业务审批权限、程序和责任。

(13)合同管理:规定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环节的审批权限、程序和责任。

(14)业务外包管理:规定业务外包的范围、合作伙伴选择、合同签订等环节的审批权限、程序和责任。

采购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审计报告

采购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审计报告

采购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审计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采购部门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并提供有关改进建议和控制措施的建议。

采购部是组织中重要的功能部门,负责采购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工作。

一个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对于确保采购部门的运营和效率至关重要。

2. 背景采购部门是为组织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的关键环节。

在采购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包括供应商选择、合同管理、成本控制等。

为了降低风险,确保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购部门必须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3. 审计目的和范围本次审计的目的是评估采购部门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审计范围包括采购过程的各个环节,如需求分析、供应商选择、合同管理、采购执行和支付等。

4. 审计方法审计工作基于以下方法进行:•文件审查:审查采购部门的相关文件和制度,包括政策文件、流程图、规程等。

•数据分析:对采购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控制风险和异常情况。

•采访:与采购部门管理层和员工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实践情况。

•现场观察:观察采购部门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5. 审计结果5.1 内部管理控制制度评估经过审查和分析,发现采购部门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总体上是有效和合规的。

以下是对各个环节进行的评估:•需求分析:采购部门有明确的需求分析流程和文档要求,确保对采购需求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确认。

•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有制定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流程,包括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评估记录等。

•合同管理:采购部门建立了合同管理制度,涵盖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和合同变更等方面。

•采购执行:采购部门有明确的采购执行流程和操作要求,确保采购活动的规范和效率。

•支付管理:采购部门建立了支付管理制度,包括支付审批流程、支付凭证管理和支付记录等。

5.2 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尽管采购部门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基本上是有效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需要关注和改进:•供应商选择的流程和程序可以更加透明和公正,进一步确保供应商的选择是基于客观的标准和评估结果。

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居住物业是指具备居住功能、供人们生活居住的建筑,包括住宅小区、单体住宅楼、公寓、别墅、度假村等;当然也包括与之相配套的共用设施、设备和公共场地。

物权法规定,业主可以自行管理物业,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它管理者进行管理。

下面一起看下为大家整理的物业管理制度文章。

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一)资产审计1、货币资金审计(1)审计目标证实货币资金余额的存在性、完整性、收付业务的合法性(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调查了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查验签发支票登记簿与签发支票存根——→抽验资金收付款凭证——→核实收入货币资金收款收据——→检查日记账,抽查银行存款调节表与库存现金盘点表——→检查不相容职务划分情况——→检查货币资金收付凭证管理——→评价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①库存现金审查首先出纳员将现金全部放入保险柜暂作封存,要求出纳员将全部凭证入账,结出当日现金日记账余额,填写“现金出纳报告书”。

在会计主管人员和内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清点现金,并作记录。

填制“库存现金清点表”,该表由出纳员、会计人员共同签字,作为审计工作底稿。

库存现金清点表应反映实际库存现金清点数,当日现金日记账结余数,账实是否相符。

即有无溢缺。

②现金收付业务的审查抽查现金日记账记录,至少抽查1至2个月的现金日记账,审查原始凭证。

③银行存款的审查审核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核证银行存款收支的截止日期,抽查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

2、存货审计(1)审计目标证实存货的存在性、完整性、所有权归属、计价的正确性、采购与销售的合法性、分类的正确性(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调查了解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系统——→抽查部分采购业务文件,追踪其业务系统——→抽查部分存货出库业务,追踪其业务处理系统——→审查存货管理制度——→抽查盘点记录——→评价存货内部控制系统(3)实质性审查①材料的审查材料采购的审查:审查订货合同——→审查材料的验收入库情况——→审查材料采购成本,查看采购成本的构成项目是否正确,采购费用分配比例是否合理,采购成本是否合法、正确。

内控审计工作底稿-人力资源(内审精品)

内控审计工作底稿-人力资源(内审精品)

单位名称:预审编制人:预审日期:预审截止日:预审复核人:项目:人力资源-控制测试记录年度审计编制人:年审日期:年审截止日:年度审计复核人:询问对象主要 业务活动控制目标是否适用所取得的相关资料3.1.2建立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能力框架体系及审批(第四条)主要 业务活动控制目标是否适用所取得的相关资料3.2.2人力资源预算得以适当的编制,并保留相关的证明档。

相关预算经管理层的审批,并分发给相关人仕。

3.2.3招聘申请经过适当的审批。

如招聘申请在人力资源预算外,应得到管理层的审批。

3.2.3.3该员工招聘若未在人力资源预算内的是否经管理层的审批,并记录于《人员招聘审批表》内。

3.2.2人力资源部3.2.2.1检查人力资源部是否根据各部门提交的人力资源招聘需求,编制“人力资源预算”3.2.2.2检查“人力资源预算表”中是否经相关权利人审批 3.2.2.3核实各部门是否收到经相关权利人审批后的“人力资源预算表”3.2.3--3.2.6员工姓名3.2.4有效记录面试评估。

另员工工资(福利)经过适当的审批,并符合制度及流程的要求。

3.2.4.2检查部门负责人对该员工是否编制《新员工录用审批汇签表》,并决定工资计划3.2.3.2核查该员工是否在人力资源预算内3.2.1.2人力资源部是否结合各部门提交的申请表、生产经营的需要制定年度资源需求计划,根据人力资源框架要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等3.2.1部门名称、测试的期间3.2.4.1检查该员工的面试过程是否一一记录3.2.2部门名称、日期3.2.3.1检查拟用人员审批表是否得到适当审批(是/否)一、了解内部控制阶段通过实施询问程序,已确定下列事项:询问内容监控环境方面、计划与招聘方面、岗位设置及培训方面、业绩考核方面、工资结算方面、社保方面、员工离职方面二、内部控制测试阶段1、内部环境测试程序3.1.1.2检查岗位说明书是否全面(内容包括资历要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报告流程、上司及下属等)3.1.1.1检查所编制的人力资源制度及流程是否健全 3.1.2.1检查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能力框架体系是否明确了引进、开发、使用、培养、考核、激励、退出等管理要求测试程序3.2.1.1检查拟用人员部门是否提出新增人员申请表2.计划与招聘内部环境3.1.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流程和岗位说明书得以适当的编制及审批。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步骤详解规范内部审计业务的操作流程对于完善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审计人员顺利完成审计任务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及《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规范如下,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工作中按规定遵照执行。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质要求,审计工作可分为以下步骤:步骤一:审计立项与授权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被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

审计对象的选择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决定:1.集团审计部通过对集团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

2.由集团总裁或董事会下达的计划外专项审计任务。

3.被审计者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审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集团总裁审核、批准与授权。

步骤二:审计准备在确定审计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准备工作,制订审计计划。

审计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初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是审查和评价集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协助集团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针对已确定的具体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以有助于拟定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审计评价。

内部审计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

2) 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3) 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 资产的护卫情况。

5) 对法律、法规及政策、计划的遵守、执行情况。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审计任务确定具体的审计范围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2.研究背景资料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当审计对象为集团子公司、职能部门时,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其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情况、管理人员相关资料、定期的财务报告、有关的政策法规和预算资料等。

内部审计部内控制度管理规章制度

内部审计部内控制度管理规章制度

内部审计部内控制度管理规章制度一、引言内部审计部作为组织内部的独立部门,其职责是对组织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和控制进行评估和监督,以保障组织的利益和资产安全。

为了加强对内部审计部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定本《内部审计部内控制度管理规章制度》。

二、管理体系1. 内部控制框架内部审计部应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组织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内部控制框架,明确内部审计部内控原则和目标。

2. 内部控制责任内部审计部负责制定、推广和监督内控规章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责任和职责。

3. 内部控制流程内部审计部应设计并建立适应组织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流程,确保组织运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三、内控要素1. 内部控制目标内部审计部应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包括风险管理、合规性、财务信息可靠性等方面,以提高组织的整体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2.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部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识别、评估、防范和监测等环节,确保组织可以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风险。

3. 合规性内部审计部应加强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合规性监督,确保组织合规运营,并制定合规性管理制度和流程。

4. 财务信息可靠性内部审计部应对财务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内控措施1. 审计管理内部审计部应制定内部审计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

2. 数据管理内部审计部应对数据进行合理管理,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保护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3. 外部合作内部审计部应与外部审计机构、法律顾问等相关方进行有效合作,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4. 内部培训内部审计部应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以适应组织运营环境的变化需求。

五、内部控制监督1. 监督机构内部审计部应建立相应的内部监督机构或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内控制度审计模版(3篇)

内控制度审计模版(3篇)

内控制度审计模版山东金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集团企管审计部根据核准的yyyy年度审计计划,于yyyy年mm月dd日-dd日对mm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了内部控制审计。

本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和评价采购及付款、销售及收款、存货管理及成本核算等业务流程相关制度的有效性和日常执行的遵循性。

我们审阅了相关制度,与相关采购、销售、仓储、财务等部门人员进行了面谈,并抽查了相关业务的处理文件。

现将审计中情况报告如下:一、财务收支管理公司财务核算总体比较规范,能够按《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公司财务部制订了财务管理条例使之成为日常财务管理、核算的标准。

现主要突出的问题是财务总监如何直接参与企业业务管理,特别是对重大的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加强事前审核和监督。

1、货币资金支出缺乏财务总监的审批手续本次审计,我们抽查了公司部分收付款凭证。

发现公司在部分收付款作业中相关业务单证及审批手续并不完备,特别是财务总监没有在重要财务收支上履行审批责任。

举例如下:(1)(2)审计建议:公司制订了完备的财务部管理文件,对财务部的日常工作都作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但没有对各种支出的审批程序、审批权限作出清晰的规定,出现了以上情况,我们建议:任何一项财务收支均应由内部填制单证,并经授权程序批准。

包括提现、资金划拨等业务。

建议公司设计相关单证及授权审批程序。

2、3、二、采购及付款公司采购有较为完备的采购作业管理标准。

对供应商质量审计、采购物资入库时的质量检查及验收、付款审批等环节的实务操作有适当控制;公司采购部门及相关岗位对采购管理和岗位职责较为熟悉。

采购环节的主要审计发现:1、供应商相对集中,主要原料采购供应商选择,缺乏年度复查程序,供应商名录基本维持不变,新供应商开拓力度较弱。

审计建议:(1)我们建议公司宜实施一年一度的供应商复审制度,同时通过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过去履约情况以及生产现场等方面进行年底系统复查,来选择有利于公司生产和成本较低的供应商。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了评估和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内部控制审计。

本次审计的目的是确定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业务活动的合规性。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抽样检查、询问相关人员、观察业务流程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测试。

根据我们的审计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有效的授权程序。

公司在授权流程上存在缺陷,部分员工的操作权限超出其职责范围,容易导致资产的滥用和财务信息的错误录入。

2. 过于依赖单一人员。

公司某些重要职位的人员存在单一控制点,如财务经理可以独立操作资金,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制度,容易导致资金流失和财务舞弊。

3. 存在审批流程不完善的问题。

公司在采购、报销等方面存在审批流程不完善的情况,容易导致虚假开支和滥用公司资源。

4. 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培训的不足。

公司没有进行足够的内部控制培训,导致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不深,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和内部信任危机。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向公司提出以下建议以改进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1. 建立有效的授权程序。

公司应对员工的操作权限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对超出职责范围的操作进行限制,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2. 设置适当的审计机制。

公司应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定期对关键部门和重要职位进行审计,确保操作的透明和合规。

3. 完善审批流程。

公司应对采购、报销等重要流程进行规范,明确审批的权限和层级,增加审批流程中的审查和监督环节。

4. 加强内部控制培训。

公司应定期组织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员工正确操作和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总的来说,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全无效。

通过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可以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保护公司资产安全,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维护公司业务活动的合规性。

采购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审计报告

采购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审计报告

3
供应商关系管理不规范
与部分供应商的关系管理较为松散,缺乏有效 的沟通机制和合作计划。
采购流程审计发现
采购流程不规范
部分采购订单缺乏规范的审批流程,容易造成权限滥用和不合规操作。
采购计划不严谨
采购计划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导致部分物料供应不稳定。
采购合同管理不严格
合同条款不明确或过于简单,缺乏对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约束。
合同管理审计更管理不规范
实际交货数量与合同约定存在偏差, 且缺乏有效的违约处理机制。
合同变更未经严格审批和记录,容易 造成合同履行的混乱。
03
合同存档不完整
部分合同文件缺失或未存档,不利于 对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督。
库存管理审计发现
库存数据不准确
实际库存与系统数据存在较大差 异,可能导致物料短缺或积压。
• 审计发现和结论:通过审计发现,采购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下问题 • 供应商管理不规范,可能导致供应商选择不当和采购风险增加; • 合同审批流程不严谨,可能存在合同签订与公司利益不一致的情况; • 订单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控,可能导致订单执行不力和资源浪费。 • 建议和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 • 完善供应商管理制度,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确保供应商选择合规; • 加强合同审批流程管理,建立审批权限和审批时限制度,确保合同签订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 建立订单执行监控机制,对订单执行过程进行全面跟踪和监控,确保订单执行的质量和效率。
制,加强监督和问责制度。
对公司整体运营效率的影响
审计发现
由于采购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缺陷,公司采购过程效率低下,导致生产延误、订单取消和 客户投诉增加。
影响评估
这些情况将对公司整体运营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成本上升、市场份额减少和盈利能力 下降。

内部控制与审批制度

内部控制与审批制度

内部掌控与审批制度一、目的与依据1.1 目的:本制度旨在确保企业各项业务的合规运行,规范内部审批流程,保障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防范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1.2 依据:本制度基于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章程及内部管理制度,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订立。

二、内部掌控2.1 内部掌控意义:内部掌控是指企业为达成既定目标,在各级管理者的主导下,通过制度、规划、方法、程序等手段,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掌控的体系,旨在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和减少风险。

2.2 内部掌控原则:充分运用资源,明确授权责任,建立有效的内部掌控制度,确保内部掌控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3 内部掌控内容:(1)流程掌控:确保各项业务活动依照规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避开违规操作。

(2)审计和监督:定期对各项业务进行审计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3)风险评估和掌控:分析和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掌控。

(4)信息和沟通:确保各级管理者之间的信息畅通和沟通有效,做出准确决策。

(5)资产保护: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资产安全。

2.4 内部掌控责任:(1)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负责订立和监督内部掌控制度的落实。

(2)各部门负责人应严格执行内部掌控制度,并负责本部门的内部审批工作。

三、审批制度3.1 审批原则:(1)合规性原则:审批过程必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

(2)透亮度原则:审批流程必需明确、透亮,相关人员应清楚了解本身的审批权限和责任。

(3)审慎性原则:审批人员必需审慎对待每一个审批事项,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2 审批权限:(1)总经理:具有最高审批权限,可以审批任何级别的事项。

(2)部门经理:依据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具有相应的审批权限。

(3)员工:依据职位和权限,可以审批肯定范围内的事项。

3.3 审批流程:(1)审批发起:经办人员向上级主管提出审批申请,供应相关资料和理由。

(2)审批人员接收:上级主管收到审批申请后,确认申请内容和相应资料是否完整。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报告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报告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报告公司高度重视内控工作,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组织内控工作小组开展审计工作,审计部根据核准的年度审计计划,于本年2月2日至20日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了内部控制审计。

审计部审阅了相关制度,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了面谈,并抽查了相关业务的处理文件,现将审计中情况报告如下:上半年共修改内部控制制度5个,包括:质量事故处理流程、工程审批流程、内部施工管理流程、固定资产报废管理流程、车辆修理管理流程;增加流程2个,包括:内部验收管理流程、外部验收管理流程。

(一)商业诚信程序与控制方面。

通过审计发现部分员工对商业诚信问题的认知度不够,目前仅采用普通电子邮箱作为举报邮箱的问题。

(二)财务管理方面。

1、成本核算管理存在进度确认不及时的问题。

2、部分项目未明确资产类别及使用年限。

3、发票管理未按规定保管。

(三)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方面。

通过审计发现在材料采购验收上还存在问题,如:只对大宗批量采购的设备材料验收,而零食采购的验收不完整,究其原因是过去对零采物资重视不够,认为数量少,材料比较杂,验收比较困难。

(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1、权利和责任分配上,主要在人员变动,分工调整发生时,造成了这种情况。

2、培训方面,有些部门存在流程不清晰,不按照公司规定的培训流程进行审批的情况。

其中有临时性的培训,时间紧,来不及审批等原因。

3、业绩考核方面,有的部门忽视考核的作用,认为考核就是一个形式,没有深入到实际工作中,没有起到考核的激励作用。

综合审计材料和发现的问题,先提出审计意见如下:(一)商业诚信程序与控制方面。

1.加强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

组织员工进行风险、程序和控制的相关培训,制度中应明确具体应向那个部门举报以及举报方式。

2.设置专号可录音举报电话,在工作时间之外采用自动录音接听,以保证24小时畅通。

每天及时收听举报相关信息,保证每一件举报都得到有效处置。

3.新建信访专用电子举报邮箱,对电子举报邮箱的权限设置进行调整,加强举报邮件处理情况的监督。

医院院内部审计流程

医院院内部审计流程

xxx医院内部审计流程
内部审计工作小组负责医院内部审计监督的实施
审计内容
财务收支,资产质量,医院对外签订的各种经济合同:财务内部控制
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
审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及相关制度规范要求为依据
审计工作程序
制订内部审计工
作计划
内部审计工作根据医院相关管理
要求及财务内部管理要求,确定
审计工作重点,拟定内部审计计
划,报主管院长审批
下发审计通知书
根据内部审计计划,确定审计事
项并组成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
三个工作日,向被审计对象下发
审计通知书
制订审计工作方

审计组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具体情
况和特点,制订审计工作方案,
注明审计时间、实施方式、涉及
内容等
具体实施审计
审计组通过对被审对象的经济业
务、会计资料、相关文件及实物
的审查,取得证明材料,编制审
计工作底稿
出具审计报告
备注:?内部审计人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先与审计对象交换意见,被审计对象应在两日内将回复以书面形式送审计组,审计组对提出的异议应进行核查,逾期未提出书
面意见的视为同意
审计报告报院领导审定后,审计组应根据审计结论,在十日内下达审计
决定书,被审对象应按审计决定及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在三十日
内报内审部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流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一、目的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合理地保证组织实现以下目标: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
(二)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
(五)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程序说明
(一)了解组织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

(二)审阅组织各种文件,了解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取得与审计内容有关的信息。

(三)找出组织各项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绘制内部控制标准流程图。

(四)运用《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式调查表》对组织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调查。

(五)对内部控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进行健全性测试,找出组织内部控制的弱点。

(六)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对控制弱点进行分析。

1、初步评价组织所有控制目标是否已经达到,各种管理制度是否体现了内部控制的要求。

2、内部控制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无不必要的控制点;每个需要控制的地方是否都建立了控制环节;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人员之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

3、分析内部控制弱点是否有补偿性控制;控制弱点产生的潜在错误及其重要影响。

提出进一步审查的目标。

(七)对组织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1、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

2、对有关业务人员操作情况进行“实地观察”。

3、用“检查证据法”,对分项审计内容逐个选择若干笔业务进行“穿行测试”。

4、对“穿行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

5、审计人员认为可以采用的其他方法。

(八)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九)根据审计结果,对组织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提出审计报告。

对审计中查出的组织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内部控制弱点,应当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与建议,向管理层和董事会反映。

三、工作标准
(一)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
1、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

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
a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
b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
c管理行为守则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d管理层对逾越既定控制程序的态度;
e组织文化的内容及组织成员对此的理解与认同;
f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g组织各阶层人员的知识与技能;
h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的合理性;
i重要岗位人员的权责相称程度及其胜任能力;
j员工聘用程序及培训制度;
k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

2、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
a可能引发风险的内外因素;
b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计带来的后果;
c对抗风险的能力;
d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及效果。

3、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控制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

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 a控制活动建立的适当性;
b控制活动对风险的识别和规避;
c控制活动对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
d控制活动执行的有效性。

4、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
a获取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能力;
b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适当性;
c信息传递渠道的便捷与畅通;
d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5、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做出评价时,应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

a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判断组织已有标准的适当性。

如果认为已有标准不合适,应向适当管理层报告;
b如果管理层没有制定合适的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基于组织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

c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内部控制时,按照项目的性质和需要,既可以对全部控制要素进行评价,也可以只对部分控制要素进行评价。

6、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用文字叙述、调查问卷、流程图等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描述和评价,并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报告
1、内部审计人员应向组织的适当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结果。

审计报告应说明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目的、范围、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及对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并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

2、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必要时进行内部控制的后续审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