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舞女
伊豆的舞女(the lzu dancer)
The lzu Dancer1.The summary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在一次去伊豆的旅行中,碰上了一群巡回演出的艺人.在结伴同行的途中,演绎了一段青涩朦胧的爱情故事。
The film tells a story that on a trip to lzu, I met with a group of touring actors. In the way we traveled together, the dancer and me deduced a painful and hazy love story.2.What is the basic mood of the film? How is it expressed?影片的基调是清新中泛着淡淡的感伤。
作者通过刻画自然之美,如起伏的山峦,缠绵的细雨,人物之美,如女主人公的成熟懂事和温柔善良,衬托出“我”与wu女之间内心情感的起伏不定。
The tone of the film is pure and fresh with light sentimental. The author depicts the beauty of nature, such as the undulating hills, the haunting drizzles; and the beauty of thecharacters ,such as the heroine's mature and gentle kindness. By these ,the film expressed the fluctuating inner feelings of me and the dancer .3.Do you think of the film displays a kind of beauty? How is it displayed?影片无处不是美。
这各美包括自然美,人物美,距离美。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伊豆の踊子』と川端 康成————文章の详解目次●はじめに (1)第一回作者の紹介●経歴 (2)●年谱 (3)第二回『伊豆の踊子』について●文章の紹介 (4)●文章の背景 (4)●文章の詳しく解釈 (5)●文章の中景色の描写 (11)●文章の中作者の矛盾思想 (12)第三回作者の他の作品紹介●千羽鹤 (13)●雪国 (15)●おわりに (17)●製作チーム (18)はじめに川端康成は日本の有名な作家である。
川端康成は一生において、沢山の有名な作品を発表し、例えば、『伊豆の踊子』、『雪国』、『千羽鹤』などである。
1968年にノーベル文学賞を入賞した。
彼の作品は抒情性を富んで、人生の美を追求しながら仏教思想と虚無主義の影響を受けている。
そのほかに、川端康成の作品で東方美と複雑な矛盾主義を流している。
例えばその早期作品として『伊豆の踊子』、名作『雪国』における作者は平淡な筆法で人間と人間の間、人間と社会環境の間の矛盾性を表した。
本書には川端康成の早期作品の『伊豆の踊子』を対象とし、その作品を分析することを通して、川端康成の作品にさらによくわかっています。
第一回作者の紹介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1899年(明治32年)6月14日 - 1972年(昭和47年)4月16日)は、日本の小说家。
大阪市北区此花町(现在の天神桥付近)生れ。
东京帝国大学国文学科卒。
菊池寛に认められて文坛入り。
横光利一らと共に『文艺时代』を创刊し、新感覚派の代表として活跃。
『伊豆の踊子』『雪国』『千羽鹤』『古都』など日本の美を表现した作品を発表し、1968年に日本人初のノーベル文学赏を受赏した。
1972年、ガス自杀した。
著作権失効年は2022年。
経歴1899年6月14日、大阪市北区此花町(现在の天神桥付近)に生れた。
父は栄吉(医师)、母はゲン。
姉芳子。
幼くして近亲者を亡くす。
1901年に父が死去し、母の実家がある大阪府西成郡豊里村(现在の大阪市东淀川区)に移ったが、翌年に母も死亡し、祖父の三又郎、祖母のカネと一绪に三岛郡豊川村(现在の茨木市)に移った。
赏析日本文学作品_伊豆的舞女_
一、作品内容1.作品内容概要《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它的主题是通过主人公高中生“我”的主观意识表现出来的。
一个叫“薰”的女人,被埋默在“舞女”这个称谓之下。
人生不得志且冷漠的旧制高中生,在旅途中和舞女相遇并一见钟情,之后便跟着舞女一起行动。
在经历了很多事以后,高中生仍对舞女抱有爱慕之心。
后来偶然的一次机会,让高中生知道了舞女还是一个小孩,原来舞女一直化着大人的妆,让自己完全误会了。
尽管真相大白,他仍然跟着舞女,只是很单纯地想在舞女的身边。
直到旅费花完,离别时刻到来,高中生很失落,但是想到自己和舞女她们毕竟也曾经在一起过,于是心情又变得明朗起来。
受人歧视的流浪艺人除了“熏”,还有落魄潦倒的荣吉、荣吉的妻子千代子、迫于社会风习自己也看轻女人的阿妈、离开故里亲人,只身做了舞女的百合子等。
这苦难、悲哀的印象,同扭曲了性格、忧郁的高中生“我”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2.经典部分日本的作品总是在平谈中透出诗意。
“舞女大约十七岁左右,盘着一个不可思议的古香古色的大发髻,那发式的名字我都叫不出来。
”这是川端康成为读者所描述的,一种优雅的美。
他总是喜欢描写人物的发式,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舞女挑了竹竿给高中生当手杖这一段,也成了经典。
流浪艺人们对高中生越来越信任和感激,高中生也完全忘了流浪艺人在世人眼中的低劣。
于是,高中生赢得了舞女的称赞“真是好人啊。
好人真好啊”这句话流露出她对高中生的爱,是那么的单纯。
另外,小说里总是体现出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
“听见有人从社会的一般意义说我是个好人,真是说不出地感谢。
快到下田海边,群山明亮起来,我挥舞着刚才拿到的那根竹子,削掉秋草的尖子。
”主人公高中生“我”一直苦恼于自己的孤儿根性,但是从这段话可看出他被舞女的行动所感动,已经从孤儿根性当中完完全全解脱出来了。
高中生感觉体验到的环绕舞女的社会气氛是悲哀的,而自己“孤儿根性”的心灵底色也是悲哀的,这也形成了小说悲凉的基调。
第16课 伊 豆 的 舞 女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
第16课 伊 豆 的 舞 女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
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使本已荣膺日本文化勋章和日本笔会会长的他,成为享誉全球文坛的作家。然而1972年春天的夜晚,却在自己家中用煤气自杀身亡。
“哎呀,真讨厌。这孩子在想男朋友了。瞧、瞧……”四十岁女子吃惊地蹙起双眉,把抹布扔了过来。少女捡起抹布,拘谨地擦了擦榻榻米。听了着意外的训斥声,猛然联想到自己,我被老太婆煽起的遐思,嘎然被打断。
这时,四十岁女人仔细端详了我一番,抽冷子说:“这位书生穿的藏青碎白花纹布衣,真是潇洒英俊啊。”
她还反复问身旁的女人:“这碎白花纹布以,同民次的一模一样的。瞧,对吧,花纹是不是一样呢?”
此前我已两次遇见这群卖艺女孩,最初去汤岛途中,他们正好要去修缮寺,在汤川桥附近和他们相遇。那时曾有三位女孩,舞蹈少女身上背大鼓。我不时回头看看他们,心中涌起一股旅行的快意。那以后,在汤岛住宿的第二天晚上,他们来到旅馆演出。我坐在楼梯半腰,目不转睛地观看舞蹈少女在门厅跳舞。那天在修缮寺,今天晚上在汤岛,明天可能越过天城山南行去汤野温泉。我想在天城山二十多里的山路上,一定可以追赶上他们的。我就这样浮想联翩,急匆匆赶来的。正巧赶上避雨,在小旅店相遇了,想着想着心里砰然而动。
“这样可不行啊!”他说着把纸包抛了上来,落在茅屋顶上。我又一次扔下去,他就拿走了。
黄昏时分下了一场暴雨,连绵的远山在雨雾中变得虚无缥缈。前面的小河,眼看着变成黄泥汤了,流水声咕咕作响。我想,雨这么大,卖艺女人大概不会来演出了吧。我心里这么想,可还是坐立不安。三番五次地到澡堂洗澡。浴室里朦朦胧胧,在邻室相隔的隔扇门上,开了一个四方形洞,门框上吊着一盏灯,两间屋子共用。
进入黑黑的隧道,冰凉的水滴吧嗒吧嗒往下滴,通向南伊豆的山路,在隧道尽头显出明亮的出口。
伊豆的舞女课文
伊豆的舞女课文伊豆的舞女,是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青春、爱情和舞蹈为主题,通过描写一个舞女的命运,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对自由的追求。
下面将对该课文进行概要介绍和分析。
在小说中,主角是一位叫做苇名美津子的年轻女子。
她出生在伊豆的一个贫穷渔村,从小就展现出卓越的舞蹈天赋。
尽管生活艰难,她仍然坚持学习舞蹈技巧,并通过这门艺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日本社会。
美津子渴望脱离贫困和束缚,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她决定去东京,成为一名职业舞者,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自由和尊严。
在东京,美津子遇到了一个叫做海诚的年轻画家,两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海诚欣赏美津子的天赋和才华,并且一直支持着她的梦想。
然而,日本社会对舞女的偏见和歧视却使这段感情充满了挑战和磨难。
尽管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美津子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在舞台上展现了令人惊叹的舞技,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们的赞赏。
同时,她也努力争取解放自己的身份认同,力求在这个男权社会中取得平等和尊重。
然而,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美津子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她面对孤独和失落,经历了身心的挣扎和折磨。
尽管如此,她依然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表达了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通过美津子的故事,川端康成展现了一个女性在传统社会中追求个人价值和自由的艰辛旅程。
小说呈现了生活的残酷和不公,同时也呼唤了社会的变革和女性权益的平等。
《伊豆的舞女》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深深触动了读者们的内心。
它通过舞蹈艺术的表达,传递了自由、坚持和奋斗的精神。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追求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总之,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是一部描写爱情、青春和追求的经典作品。
通过主角美津子的故事,小说传递了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呼唤了社会的进步和女性权益的平等。
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只要保持信念,勇敢地走下去,就能追寻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光芒。
伊豆的舞女(节选)—(日本)川端康成-PPT模板
— 6—
伊豆的舞女(节选)
poem
川端康成一生写了100余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散文、随笔、 讲演、评论、诗歌、书信和日记等。他的创作思想倾向较为复杂,并且经历了一个颇 为曲折的发展过程。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描写他的孤儿生 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精通葬礼的 人》《十六岁的日记》和《致父母的信》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由于所写的是他本人 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往往具有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但也由于 仅仅写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并且自始至终充满低沉、哀伤的气息,所以思想高度和 社会意义受到一定局限。
— 9—
大学语文
— 8—
伊豆的舞女(节选)
poem
他战后的创作尤其复杂。 一方面,他仍然沿着《伊豆舞女》和《雪国》的道路前进,继续写作表现人们正常 生活和感情的作品,其中或反映出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或表达出对普通人民的同情 态度,或流露出作者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如《舞姬》《名人》和《古都》等堪称代 表。 另一方面,他又写出一批表现官能刺激的作品,从《千只鹤》《山音》到《睡美人》 《一只胳膊》,这些作品中川端康成独创地继承了日本传统的风雅精神,超越了世俗 的道德而纯粹地表现人体的美,以及空虚的幻影的描写,是日本美的另一种象征。
poem
— 5—
伊豆的舞女(节选)
poem
小说的背景是极富浪漫色调的抒情世界。作者把故事背景放在秋天的 伊豆,在如画的背景下,展示这首纯真、优美而略带感伤情调的爱之歌。 在作品中,作者善于用洗练的笔调来描绘自然的清新、恬静与纯美,并通 过自然色调与气氛来映衬人物的活动与心理。作品没有大段大段的景色描 写,而是在展开故事的同时,描绘了远离闹市的伊豆那重叠的山峦、原始 森林、深邃的幽谷、蜿蜒曲折的山路以及供人们憩息的茶馆,这就给这个 纯朴的故事设置了一个最适宜的环境,使自然的纯净与20岁的“我”和14 岁的“舞女”之间那种纯真之恋形成对应。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六第课伊豆的舞女含答案
小说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不仅是因为它记录了人的思想、人的活动以及人的生活环境,还在于它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天地。
如果说小说是一个大舞台,那么活跃其中的就是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果说小说是一枝如椽笔,那么书写的就是酸甜苦辣的人生;如果说小说是一本教科书,那么解读的就是错综复杂的人性。
小说,包罗万象;小说,涵盖古今。
好的小说,可以说“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本专题共选了四篇短篇小说。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围绕旅行,以温暖缠绵而又哀婉悲戚的笔触,描述了一段朦胧如诗、纯净如画的恋情,展现了人物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杀人者》采用纯客观叙事手法,讲述了一个关于杀人者的追杀故事,而中心是表现作为事件旁观者的尼克对邪恶社会的发现与恐惧,体现了作者“于平淡中见深远,于简约中见博大”的风格;美国作家马拉默德的《魔桶》叙述了犹太婚姻介绍人沙兹曼为犹太青年列奥做媒的趣事,颇有欧·亨利的风格,被公认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珍品;我国著名作家汪曾祺的《鉴赏家》是一篇散文化了的小说,写的是一个卖果子的小贩对生活的朴素理解和对绘画的真心喜爱,揭示了鉴赏美的准则和品味生活的真谛。
四篇小说风格各异,但每一篇都是作家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作家对世界的展示,融入了他们的人生智慧,体现着他们对艺术的追求。
第11课伊豆的舞女打开《伊豆的舞女》,如同阅读一本水彩画册,抑或在聆听一段轻快的乐章。
一幅幅色彩明朗的画面呈现在你的面前,同时,潺潺流水溅落岩石般的乐音,使你感觉这些画面绝对不是静止的、表象的。
它向你解说着一种隐秘的内在情绪,一种源于日本古典文学传统的纤细、敏感而凄哀的美。
它不像一般小说那样注重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塑造,而是通过描绘人物特定的自然环境来渲染艺术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展现作者的审美情趣。
无怪乎日本著名评论家吉田精一认为《伊豆的舞女》“有一种近于散文诗的美感。
……作为小说可以说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失败作”。
(杜隽《朴素而纯真的诗—— 〈伊豆的舞女〉的艺术特色》)对应学生用书P43一、字音识记(一)单音字1.翌.日(y ì) 2.溺.死(n ì) 3.紧蹙.(c ù) 4.揩.汗(k āi ) 5.筵.席(y án ) 6.窒.息(zh ì) 7.苍穹.(qi ón ɡ) 8.舢.板(sh ān ) 9.佯.装(y án ɡ) 10.田埂.(ɡěn ɡ) 11.肮.脏(ān ɡ) 12.惘.然(w ǎn ɡ) 13.作揖.(y ī) 14.绯.红(f ēi ) (二)多音字1.佣⎩⎪⎨⎪⎧ 女佣.(y ōn ɡ)佣.金(y òn ɡ) 2.症⎩⎪⎨⎪⎧ 症.结(zh ēn ɡ)病症.(zh èn ɡ)二、字形辨识1.⎩⎪⎨⎪⎧ 深su ì(邃)su ì(隧)道2.⎩⎪⎨⎪⎧ 重峦di é(叠)嶂更di é(迭)3.⎩⎪⎨⎪⎧ 木j ī(屐)l ǚ(履)历4.⎩⎪⎨⎪⎧ y ì(翌)日后y ì(羿)5.⎩⎪⎨⎪⎧ 目不xi á(暇)接xi á(瑕)不掩瑜6.⎩⎪⎨⎪⎧ ǒu (呕)吐ōu (讴)歌三、熟语积累(一)熟语释义1.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世界名著简介——伊豆的舞女
世界名著简介——伊豆的舞女《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情节简单,描述一名青年学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他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作者风采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父亲是一名医生,川端康成的命运十分坎坷,在他的幼年时期,父母先后去世,不久,抚养他的祖父母也离开了人间,年仅16岁的他只得暂住在伯父家中。
幼年的不幸生活反倒激发了川端康成的创作力,他决心在自己喜爱的文学创作中闯出一片天空。
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大量阅读世界名著,1920年,川端康成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次年即转入国文系。
同年,川端康成与今东光等人合创《新思潮》,并在第二期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扫魂祭一景》,自此蜚声文坛。
1924年,大学毕业后的川端康成与人共同创办了《文艺时代》、《文学界》等杂志,并于1926年发表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事业步入了辉煌期。
先后曾任日本笔会会长、日本艺术院会员和国际笔会副会长,还曾获得过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声名远振。
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创作集《情感的装饰》、短篇小说《水晶幻想》、《禽兽》、中篇小说《山之音》、《睡美人》等。
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千只鹤》、《古都》,摘取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银屏再现影片《伊豆舞娘》根据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由山口百惠、三浦友和联袂主演。
影片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我的一段经历。
我因为人生孤寂,独自去伊豆旅行,途中遇上一伙江湖艺人,便与他们结伴而行。
艺人们心地善良,性情纯朴,让我感到了人生的温暖。
尤其是那个天真、烂漫、可爱的小舞女,她让我产生了无限美好的浪漫联想,萌发出一种朦胧的恋情。
赏析日本文学作品《伊豆的舞女》
赏析日本文学作品《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926年。
小说描写一个高中生,在伊豆旅游与一伙江湖艺人邂逅相遇,被那个美丽纯洁的小舞女所吸引,便结伴而行。
舞女天真无邪的品性净化了我的情感,互相爱恋。
艺人们的善良真诚,使我沉浸在亲密的人情之中。
小说结尾,写我出于爱和同情,曾倾囊相助,于用光了旅费,只得与舞女分别,割断了令人心醉的初恋之情。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把少男少女之间不意而起的微风般的初恋,表现得晶莹、隽永。
细致地刻画了我与舞女初见、相识、同处和分离时的情绪变化,充分体现了那种美的情致,失落的哀怨凄婉,种种萦绕心扉,让人难于忘怀的感情世界。
日本文学《伊豆的舞女》赏析
日本文学《伊豆的舞女》赏析作者:房舒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6期摘要:作者川端康成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其作品《伊豆的舞女》完美地演绎出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当自己没又能控制对优雅而又纯真的舞女薰子冲动而鲁莽的内心的感情时,非常后悔、自责和懊恼。
作者生动的刻画出一个出生贫苦但是却有圣洁的古典女孩。
“我”与舞女熏子从最初相遇时的惊艳,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渐渐对舞女熏子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个可爱天真的女孩却因贫困不得不挣扎在苦难之间。
作品中熏子的那种纯洁之美和苦难的命运都描绘的栩栩如生,让我们都不禁为那个善良的小女孩担忧,也向我们展示出了当时日本现实的社会下女性之美。
关键词:《伊豆的舞女》;文学作品;美学思想;川端康成;女性之美作者简介:房舒(1992-),民族:满族,性别:女,出生地: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外语系,日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03川端康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早期的作品《伊豆的舞女》,是一篇及具影响的短片小说,在各国都广为流传。
《伊豆的舞女》自问世开始,来自不同地方的评价和赏析的文章,特别是日本本土对这篇巨作有很多细致的研究,分析文章中的内涵和品味舞女熏子的女性之美以及文章中暗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伊豆的舞女》毋庸置疑是一篇非常成功的巨作,广泛地被读者所喜爱,无数次被影视导演搬上了银屏,甚至被文部省选为教科书中的文章。
一、作者简介1.川端康成川端康成1899出生于日本大阪一个医生家庭,是日本唯美主义小说家。
川端康成十分悲惨,在他出生后不久爸妈就先后去世,他被祖父母抚养着,但是在其16岁的时候祖父也即将病逝,看着病床上面奄奄一息的祖父,激发了川端康成写作,他想要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
在其祖父母也双双离开人世后,川端康成只能生活早伯父家中。
他不断地学习写作和阅读了大量名著,1920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的英语系,第二年其就转到他所喜爱的中文系。
伊豆的舞女故事梗概
伊豆的舞女故事梗概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杰出的中篇小说。
1926年1月至2月间由“文艺时代”发表。
《伊豆的舞女》曾先后6次被搬上银幕,最有名的是1974年由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的合作演出同名影片《伊豆的舞女》。
影片表现了少男少女之间初恋的那种朦胧、纯真的情感。
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之感,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人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主人公川岛(三浦友和饰)是一个二十岁的高中学生,性情孤僻。
即将就读东京某高等学校的他趁开学前的暑假前往伊豆旅行。
在去伊豆的旅行途中,遇到一队乡村巡回演出的艺人,并与之结伴同行。
他认识了一个十四岁左右的美貌舞女薰(山口百惠饰),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
他为舞女迷人的姿色所吸引,甚至还产生过占有她的邪念。
但他不愿这种无瑕的美受到沾污和损害。
一方面。
他为自己难以抑制的冲动而苦恼,更为少女夜晚可能受
到侮辱而惴惴不安。
当他在男女公共浴场看到她裸露着少女纯洁的肉体,欢叫着朝他迎面跑来时,从那天真无瑕的神态中,感到了无限的宽慰。
熏在两人的交往中,也渐渐生出真情。
可是两人也只能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
几天后,青年旅费耗尽,不得不和这队艺人分别了。
临行前,来送他的舞女默默无言,心中有说不出的难受。
船开了,舞女的身姿渐渐远去,消隐。
他沮丧地躺在床上,眼泪扑簌扑簌地往下淌。
《伊豆的舞女》内容简介
《伊豆的舞女》内容简介
《伊豆的舞女》
〔日本〕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926年。
小说描写一个高中生,在伊豆旅游与一伙江湖艺人邂逅相遇,被那个美丽纯洁的小舞女所吸引,便结伴而行。
舞女天真无邪的品性净化了“我”的情感,互相爱恋。
艺人们的善良真诚,使“我”沉浸在亲密的人情之中。
小说结尾,写“我”出于爱和同情,曾倾囊相助,由于用光了旅费,只得与舞女分别,割断了令人心醉的初恋之情。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把少男少女之间不意而起的微风般的初恋,表现得晶莹、隽永。
细致地刻画了“我”与舞女初见、相识、同处和分离时的情绪变化,充分体现了那种美的情致,失落的哀怨凄婉,种种萦绕心扉,让人难于忘怀的感情世界。
小说中作者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情感的变化,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小说中景物描写采用素描式笔调,勾画出雨中林景、苍翠群山、薄雾笼罩的海面,及那水光山色映衬下的淳朴率真的人物,给人以美的情韵、诗的意境。
读者沿着小说中人物心灵的小路向前探索时,能使人领略到笼罩着淡淡哀伤的纯洁的爱情世界。
《伊豆的舞女》赏析
《伊豆的舞女》赏析《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川端式的“佛典”文学特征。
由于受佛教的宇宙观影响,川端康成的人生理想显得既气势恢宏,又虚无缥缈。
作品的主题是通过主人公青年学生的主观意识表现出来的,一位孤儿出身的大学预科生去伊豆旅行,途中与流浪艺人结伴而行,其间,对一位14岁的舞女产生了似恋非恋的爱慕之情。
在青年学生的主观感觉、体验中,中风老人的病痛,被流感夺去父母性命的三个孤儿及失去儿子、儿媳的孤苦老奶奶的可怜,落魄潦倒的荣吉,流浪奔波而孩子早产夭折在旅途的千代子,无奈做了舞女的熏子,迫于社会风习看轻女人的阿妈,离开故里亲人只身做了舞女的百合子。
这些苦难、悲哀的印象,同青年学生孤寂、忧郁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他们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在青年学生的心灵的湖面上泛起了水花,使青年学生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与升华。
第一次心灵的撞击及情感的升华是因熏子的纯洁而产生的。
在青年学生的眼里,开始一直错把熏子看成是“成熟”的女子。
当从舞女的无拘无束、无邪无欲的神态上,青年学生明白了她还是个未成熟的“孩子”时,脑子里澄净得好像被擦洗过一样,笑容久久停留在脸上。
又一次心灵的撞击及情感的升华,是青年学生和舞女之间的感情交流。
在旅行中,流浪艺人们对青年学生越来越表现出信任、感激。
因为人们寻常对流浪艺人是猎奇的、蔑视的,而青年学生既不猎奇又不含轻蔑之意,完全忘了他们是属于流浪艺人那一种类的人,这换来舞女对青年学生的赞扬。
青年学生感觉体验到环绕舞女的社会气氛是悲哀的,而自己“孤儿根性”的心灵底色本来就是悲哀的,形成了作品悲凉的基调。
在这种悲哀的氛围中,舞女和青年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都互相得到了慰藉,从而使两颗自卑的、灰暗的心变得自信、明亮了起来。
本部作品是立足于人生的悲哀和寂寞来构思的,其本质是通过“佛典”的幻想境界给悲哀寂寞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这一文学特征不是“超现实的形而上学的纯理念的”,而是主观自省和客观审视的融合,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伊豆的舞女人物分析
伊豆的舞女人物分析一、引言《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青年石川岩太郎和他与舞女小桃之间的感情纠葛,揭示了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
本文将对小说中的舞女人物展开分析,包括小桃的个性特点、心理变化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等。
二、小桃的个性特点小桃是小说中的主要女性角色之一,她是一位舞妓,身份特殊,扮演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角色。
小桃个性温和、善良,对待他人始终保持着友善和礼貌。
她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尽职尽责地履行着作为舞妓的职责和义务。
她对自己的工作极为认真,努力追求艺术的完美表现。
三、小桃的心理变化小桃在与主人公石川岩太郎相识之后,开始经历心理上的变化。
在与岩太郎相处的过程中,她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
她对岩太郎展现出了真实的自我,与他分享了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与此同时,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舞妓身份和传统文化的束缚,提出了独立自主的诉求。
四、小桃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小桃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是小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她与其他舞妓和茶屋的人员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她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同事和客人,与他们建立了信任和亲密的情感纽带。
与此同时,她与岩太郎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她与岩太郎之间的感情发展曲折,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五、小桃在小说中的意义小桃作为小说中的舞女人物,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她还代表着更广泛的意义。
她所经历的困境和内心的挣扎,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
她在追求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珍视。
六、结论通过对《伊豆的舞女》中舞女人物小桃的分析,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富有个性和矛盾的角色。
她在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选择时,展现了内心的挣扎和纠结。
同时,她也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转变。
这个转变不仅仅发生在小桃身上,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变化。
以上就是对《伊豆的舞女》中舞女人物小桃的分析。
通过对她的个性特点、心理变化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深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高中语文《伊豆的舞女》课件 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
我待薰子 追寻和眷恋
对她们,我不好奇,也不轻视,完全忘 掉她们是巡回艺人了。我这种不寻常的好 意,似乎深深地渗进了她们的心。
故事中的主人公并无世俗之人想象 的卿卿我我,花前月下,乃至山盟 海誓。他们只是通过几次回眸,然 后这篇小说却倍受青睐。请同学们 探讨这篇课文与其它小说有什么不 同
明确:小说的重点并不在情节上,作者的重 点是注意用敏锐的、纤细的感觉和诗意化 的文笔表现爱情本身。给人印象最深的是 作者对十四岁的舞女熏子的刻画,对女性 美的挖掘。熏子朴实天真,纯洁无瑕,无 忧无虑,明艳照人。苦难的生活似乎并没 有在她身上刻下痕迹。那种纯真的美,消 解了“我”的情欲冲动,净化了我的灵魂, 转而对之同情、爱怜。作者用精湛的语言 艺术,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如比喻、象 征等,创造了笔下最完美的艺术形象。
当暴雨倾盆时我立不安,担心天气阻止了舞 女的演出团,当暴雨声中隐约传来鼓声时, 我焦急地几乎”抓破“接雨板,把身体子” 探了出去,渴望将鼓声听得再清楚楚动人 些,当黑 的夜空中断断续续传来阵阵鼓起 勇气声,“惘然呆坐。”|心情紧张,“的 我顿时紧张”的我顿时舒畅起来;当热闹 欢腾的夜空的洒宴突然静止下来,“我的 眼睛明亮了。
• 1899~1972.生于大阪。 • 上中学后,开始接触到
一些名家名作。 • 1924年大学毕业后,川
端与横光利一等发起了 新感觉派文学运动。 • 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幼 时的理想是 作画家,他 的小学作业
三、作者作品
川端晚年喜爱书法,并很有成就。
川端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的融合,表现了人文理
想主义精神、现代人的理智和感觉,同时导入深层心理的分析, 融汇贯通日本式的写实主义和东方式的精神主义。
伊豆的舞女课文
伊豆的舞女课文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描绘了“我”在伊豆的旅行中所遇到的一位舞女。
以下为部分节选:“我”背对着舞女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静静地等待着舞女们的表演。
在表演开始前,我观察着舞女们的身姿和神态,感受着她们的青春气息和艺术魅力。
舞女们的表演开始了,她们优雅地挥舞着扇子,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
她们的动作轻盈而优美,每一个转身、每一个跳跃都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表演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舞女们的才华和美丽所吸引,不禁感叹大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美丽。
在表演结束后,我鼓掌以示感谢。
舞女们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热情和赞赏,她们微笑着向我行礼致谢。
此时,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仿佛与舞女们产生了某种特殊的联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舞女们逐渐熟悉起来。
在一次闲聊中,我得知舞女们正在为一场大型表演进行排练。
她们为了这场表演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希望能为观众带来最好的表演。
我对舞女们的敬业精神和艺术追求深感敬佩。
在小说中,川端康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舞女们的内心世界和人物性格。
他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自然美景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小说所描绘的世界之中。
总之,《伊豆的舞女》是一部充满诗意和美感的小说,它展现了青春的美好与纯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伊豆的舞女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伊豆的舞女《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情节简单,描述一名青年学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他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父亲是一名医生,川端康成的命运十分坎坷,在他的幼年时期,父母先后去世,不久,抚养他的祖父母也离开了人间,年仅16岁的他只得暂住在伯父家中。
幼年的不幸生活反倒激发了川端康成的创作力,他决心在自己喜爱的文学创作中闯出一片天空。
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大量阅读世界名著,1920年,川端康成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次年即转入国文系。
同年,川端康成与今东光等人合创《新思潮》,并在第二期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扫魂祭一景》,自此蜚声文坛。
1924年,大学毕业后的川端康成与人共同创办了《文艺时代》、《文学界》等杂志,并于1926年发表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事业步入了辉煌期。
先后曾任日本笔会会长、日本艺术院会员和国际笔会副会长,还曾获得过日本ZF颁发的文化勋章,声名远振。
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创作集《情感的装饰》、短篇小说《水晶幻想》、《禽兽》、中篇小说《山之音》、《睡美人》等。
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千只鹤》、《古都》,摘取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影片《伊豆舞娘》根据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由山口百惠、三浦友和联袂主演。
影片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我”的一段经历。
“我”因为人生孤寂,独自去伊豆旅行,途中遇上一伙江湖艺人,便与他们结伴而行。
艺人们心地善良,性情纯朴,让我感到了人生的温暖。
尤其是那个天真、烂漫、可爱的小舞女,她让我产生了无限美好的浪漫联想,萌发出一种朦胧的恋情。
赏析日本文学作品《伊豆的舞女》
赏析日本文学作品《伊豆的舞女》
陈献婉
【期刊名称】《职业》
【年(卷),期】2008(000)017
【摘要】@@ 一、作品内容rn1.作品内容概要rn<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它的主题是通过主人公高中生"我"的主观意识表现出来的.
【总页数】1页(P107)
【作者】陈献婉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
【相关文献】
1.论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的悲与美——以《伊豆的舞女》为例 [J], 李娇
2.文学作品中的服饰描写——评《服饰文学作品赏析》 [J], 罗勇
3.文学作品赏析——以莫言的文学作品为例 [J], 卫玮
4.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评《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J], 石磊
5.浅议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评《英美文学作品赏析——以谭恩美为例》 [J], 丁艳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豆舞女》观后感
09英语非师范2班2009124302 卢志锋
原来和文字沾上边的人都是不快乐的,他们的快乐像贪玩的小孩,游荡到天光却还依依不舍。
观看完《伊豆舞女》,我心里忽然冒出一点忧伤和颓废,也许是川端康成的忧郁和孤独让我感叹,也许是作品主人公与舞女轻烟似的青春,朦胧哀伤的初恋故事感染了我。
《伊豆舞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即将就读东京某高等学校的川岛趁开学前的暑假前往伊豆旅行,在乍晴乍雨的山道上,他遇到一群巡回卖艺的歌舞伎艺人,因被其中一个梳着古代发髻、背着大鼓的娇小玲珑舞娘吸引,他决定与他们一起上路,路上,他得知该舞娘叫熏。
川岛不计歌舞伎艺人地位卑微,常邀请他们到他住的旅馆玩耍,而在和熏有过单独相处后,他更被其纯洁无瑕的美震撼,陷入矛盾中,一面为自己难以抑制的冲动而苦恼,一面为她在表演时可能受到侮辱惴惴不安。
熏在两人的交往中,也渐渐生出真情。
可是两人也只能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
舞女,主要是卖艺和陪酒的,面对的是窘态,更多的是无奈。
有的舞女从事歌舞而非卖身,但是有的舞的生活情况不好,使得她们不得不卖身,于是有些舞女兼职卖身,直到最后舞女卖身成为了常见的事情。
在《伊豆舞女》中,作品一开始就以缠绵之“雨”来表达“我”对舞女薰子的无限思恋,且以鼓声一息来暗示“我仿佛想透过黑暗,看穿这寂静意味着什么”,“我”心烦意乱,“那舞女今晚会不会被人玷污呢?”甚至“我”突发奇想:“就让那位舞女到我房间来住吧”。
而结局的最后,女主角熏子遭受到被人玷污的悲惨命运,为这部电影抹上了暗淡的色彩,也折射了舞女为生活所逼无奈的宿命。
在日本,传统意义上的艺伎,在过去并不被人看作下流,相反,许多家庭还以女儿能走入艺坛为荣。
因为,这不仅表明这个家庭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有足够的资金能供女儿学艺。
这种观念在今天虽已不太多了,但艺伎在人们心目中仍是不俗的。
实际上,能当上一名艺伎也确实不易。
《伊豆舞女》中的主人公“我”始终对那天真纯洁、无邪的小舞女抱有一种美好的幻想,犹如天使一般。
“我”始终与她保持着一种距离,不敢过分的奢求。
在“我”的印象中,一直认为“她已经是十七、八岁了”,其实“她还是个小姑娘嘿”。
但小舞女见“我”时的那种羞涩感和表现出来的朦朦胧胧的情意却总让我思恋,至而总让“我”向往着那纯洁的肉体。
舞女薰子纯洁天真的性情带给主人公的不只有爱情的美感,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净化的洗涤。
小说中所描写的环境点滴,也在衬托着主人公的心境。
重叠的山峰,秋日的木叶,流浪艺人轻敲的鼓点,舞女可爱的裙裾,一切都带有很浓郁的日本特色。
黑眼珠的大眼睛闪着美丽的光辉,天真柔美的形象,毫无矫揉造作的羞涩。
也许我也爱上了舞女薰子。
客栈的老板娘说,舞女没有家,哪里有客人,他们就到哪里。
或者更多的是,我可怜舞女薰子。
在与舞女分别后,主人公踏上新的旅途。
在船上,当一个中学生看到他流泪,向他询问时,他很自然的回答了提问。
“不,刚刚和人告别。
”“让人家见到自己在流泪,我也满不在乎。
”“我什么都不想,只想在安逸的满足中静睡。
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
”在悲凉寂寞中,我能体会到忧伤的心灵已经变得平静自然。
短暂的旅程,无奈的分离,告别时甚至没有交织的眼神,有的只是真诚的爱慕,无言的忧伤和永远的怀恋。
抛弃“卑贱的职业”,忘记不平等的待遇,细细回味情窦初开的羞涩和幸福。
参考文献:1.侯楚颖《伊豆的舞女》读后感
2./view/1394209.htm 伊豆舞女百度百科
3./view/3405361.html?wtp=tt#1 日本艺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