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之抗原.ppt
医学免疫学 抗原
T细胞决定簇
结构
顺序决定簇
识别受体 TCR
抗原本质 大多为蛋白质
大小
8-23个氨基酸残基
位置 MHC
分子的任何部位 必须
B细胞决定簇 构象或顺序决定簇
BCR 蛋白质和多糖类抗原 5-15个氨基酸残基 or 5-7个单糖分子 or 5-8个核苷酸分子 大多位于分子表面 不需要
4.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Common antigens and cross-reaction
❖ 分 子 结 构 改 变 ( Change of molecular structure of au 分子大小: 分子量:>10x103 有免疫原性 <5x103 无免疫原性
❖ 结构稳定,更多抗原表位
(2) 化学组成与结构:
蛋白质>多糖>核酸、脂类
需要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诱导B细胞产 生抗体的抗原。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抗原,抗原决定簇种类多, 同类数目少
➢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G ➢可引起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可产生免疫记忆
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不需要T细胞辅助就能直接诱导B细胞 产生抗体的抗原。
➢绝大多数为多糖类物质 ➢含有多个重复排列的抗原表位 ➢抗体主要是IgM ➢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不产生免疫记忆
➢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 半抗原(Hapten)
2. 根据抗原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 T细胞的辅助,分为:
❖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dependent Ag,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hymus-independent Ag,TI-Ag
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构象决定簇(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s):序列上不连续的氨基酸
《医学免疫学 》教学课件:第二章 抗原
二、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 性免疫应答及其与免疫应答产物(即相应 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相互作用的高度专一 性。
某一特定抗原只引起某种特定的免疫应答, 即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或效应T细胞。
破伤风类毒素(Ag) 机体 破伤风抗毒素(Ab)
白喉类毒素(Ag) 机体 白喉抗毒素(Ab)
国际命名机构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鉴定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是一类主要由细菌外毒素和某些病毒蛋白产物组成的抗原性物质此类抗原作用不受mhc限制无抗原特异性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个淋巴细胞克隆产生极强免疫应答的抗原性物质
第二章 抗原
重点提示
基本概念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抗原的特异性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用右旋、左旋、消旋酒石酸三种异构体半抗原所做的实验证实,特殊 化学基团(表位)的立体构象出现微小差异也可使其免疫原性和抗原 性发生改变。
抗原表位的分类
按结构分为: 顺序表位(线性表位):是一段序列相连续 的氨基酸片段,多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少 数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构象表位:是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 由空间构象形成,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能够刺激机体 产生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 相应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又 称免疫反应性。
抗原一般具备免疫原性与抗原性两种特性。免疫 原性指能刺激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抗 原性指能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抗 原性是一个化学概念,免疫原性是一个生物学概 念。
遗传因素 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
免疫方法
抗原剂量:剂量应适中,过低和过高均易诱导机 体产生免疫耐受。
《医学免疫学》第三章 抗原
(四)基因工程疫苗
1.重组抗原疫苗(recombinant antigen vaccine):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只含 保护性抗原的纯化疫苗。首先需选定有效免疫 原的基因片段,导入原核或真核细胞,通过扩 增表达目的基因的产物,提取并纯化所需的抗 原。重组抗原疫苗不含活的病原体和病毒核酸, 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目前获准使用的有乙型 肝炎基因工程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 原)、口蹄疫疫苗等。
2 种 类 : 外 源 性 ( 肠 毒 素 staphylococcus enterotoxin,SE ) 内 源性(HIV),T超抗原与B超抗原
.
3 激活T细胞特点: (1).强大刺激能力(10-9M), 可激活
5-20%T , 普 通 抗 原 激 活 1/100001/1000000T细胞 (2).无需胞内抗原处理提呈 (3)1个SAg可选择性结合两个TCRVβ 外 侧 , 两 个 MHCIIβ 外 侧 ( 非 多 肽 区 ) 形成交叉连接,使T细胞活化 (4).非MHC限制性
antigen) 如病原微生物、肿瘤细胞 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半抗原(hapten) 如药物 超 敏 反 应 --- 变 应 原 (allergen), 致 耐 受 --- 耐 受
原(tolerogen)
.
抗原→免疫系统↗抗体------免疫原性
↘
↘效应T
〉完全抗原
↘特异结合 ↙----------抗原性 --半抗原
体免+细免
有免疫记忆
简单 重复表位
不需Th 无MHC限制 主要产生IgM 体免 无免疫记忆
.
三. 根据与机体亲缘关系(classification based on relationship with host): 1. 异种(Xenogenic antigen):微生物
南华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 抗原
3、自身抗原
隐蔽的自身抗原: 与自身免疫系统隔绝的组织受到外伤等因 素而暴露。 如:脑组织、精子外伤暴露
修饰的自身抗原: 自身组织在理化、生物等作用下结构发生 改变或修饰。 如: IgG受感染后变性
4、异嗜性抗原 又称Forssman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 存在于人、动、植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 抗原。 如:溶血性链球菌/肾小球基底膜 5、独特型(Id)抗原(见Ig章节)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一、超抗原(super antigen,SAg)
⑵ 高T细胞反应频率 与T细胞的结合:只与TCRVβ的CDR1、
2结合(不涉及CDR3及TCRVα,注:CDR1、 2较保守,为多数T细胞共有),故一种超 抗原能活化多数T细胞。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3、种类:
外源性超抗原(细菌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 内源性超抗原(病毒性):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4.应用
• 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预防接种,制备动 物免疫血清 • 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抗肿瘤、抗感 染的辅助治疗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三、 丝裂原(mitogen)
人 T细胞 B细胞 小鼠 T细胞 B细胞
ConA(刀豆蛋白A)
PHA(植物血凝素) PWM(美洲商陆) LPS(脂多糖)
半抗原→ 单价
天然蛋白抗原→ 多价
多价抗原可同时与多个抗体结合
2、表位类别
⑴ 按氨基酸空间结构分类
构象表位(非线性表位)
①组成基团不连续; ②一般位于分子表面; ③由BCR/Ab识别。
顺序表位(线性表位)
①组成基团连续,为线性; ②多位于分子内部; ③由TCR/BCR识别
免疫学:抗原
构象决定基(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
序列上不相连续的多肽或多糖在空间构 象上形成的决定基。 顺序决定基(senquential determinant):
一段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又称 线形决定基(linear determinant)。
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 线性表位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 巴细胞,并与之结合的物质。 )
2. 特 性
(1)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产 生抗体或致敏T细胞)。
(2) 抗原性(antigenicity): 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 合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或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
是什么东西决定抗原特异性?
抗原表位的概念 抗原表位的类型 抗原表位的影响因素 表位-载体作用 共同抗原表位和交叉反应
1.抗原表位(抗原决定基)
epitope / antigenic determinant
•
概念: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一种抗原决定基(表位)决定一种特异性,可刺激机体产生 一种相应的抗体。 a b A抗原 ----机体-----------抗体A :抗a、抗b
T细胞决定基
T细胞决定簇位于抗原分 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 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 能被TCR所识别,为线性决定簇。
B细胞决定基
BCR能与未经APC加工 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表位,为构象或线 性表位。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免疫学基础第三章:抗原
抗 原
一、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四、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1
一、抗原的概念
抗原(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 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 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发生特异 性结合的物质。它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 因子。
12
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是暴露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 原特异性的化学基团,是和相应抗体发生 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结合部位,又是供免疫 活性细胞作为“异物”来识别的标志。又 称抗原表位。
13
抗原分子上抗原决定基(簇)示意图
14
(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由于抗原物质通 常是大分子物质, 甚至是细胞、细菌 和病毒等,所以通 常具有多个抗原决 定簇,如果两个抗 原物质都含有相同 的抗原决定簇,则 会发生交叉反应。
18
三、异嗜性抗原 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类、 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的性质相同的抗原, 即不同种属之间的相同抗原。
四、肿瘤抗原 是细胞发生突变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免疫原 性的大分子物质。按其特异性分为肿瘤特异 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两大类。
19
五、自身抗原 能刺激机体发生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 织成分称为自身抗原。 主要是与免疫系统隔绝的“隐蔽物质”, 如眼睛的晶体蛋白、甲状腺球蛋白、精子 蛋白等。
16
细菌各部位抗原示意图
17
二、同种异型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由于 基因型不同,其组织、细胞存在着的不同抗原 。 1、红细胞血型抗原
是指人类红细胞膜上的多种血型物质,其中以 ABO和Rh血型抗原系统最为重要。
2、人类白细胞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 和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以淋巴细胞密度最 高。
医学免疫学:抗原
B细胞表位-----能被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结合的表位,多在
抗原分子的表面或转折处,可直接被B细胞识别。一般存 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呈三级结构。
-13-
表3-1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性比较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表面受体 TCR
BCR
完全抗原---即免疫原, 同时具备免疫原
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 如大多数蛋白质。
不完全抗原---即半抗原(hapten),只
具有反应原性的抗原。 如青霉素等药物。
-4-
载体蛋白----carrier, 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如鸡卵清蛋 白、牛血清白蛋白。
半抗原+载体蛋白=完全抗原
-5-
载体(Carrier,C) :大分子,Pro.等 半抗原(Hapten,H): H1、H2、H3 …… 完全抗原(Ag) = C + nH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1.含有不同化学基团的复合抗原只能与相 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2. 同种化学基团由于连接位置不同所获得 抗体也只能与相应抗原发生强结合反应。 3. 同种化学基团的空间构象不同特异性 亦不同。
-15-
3、抗原表位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含有不同化学基团的合成抗原
NH2
抗血清
苯胺
+
对氨基苯甲酸 —
第三节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1. 分子大小: 以蛋白质为例:
强抗原: MW > 10KD; 弱抗原: MW介于5KD----10KD之间 无抗原性: MW<5KD --分子量越大,结构越稳定,越不易清除。
-20-
2. 化学性质:
《医学免疫学》白细胞分化抗原 ppt课件
ppt课件
6
LDA
• Expressed on leukocyte, erythrocyte and megakaryocytes or thrombocytes
• Other non-hematopoietic cells • Trans-membrane protein or
glycoprotein • Some are anchored on plasma
3.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D and adhesion molecule as well as their monoclonal antibody
ppt课件
3
Cell Surface Molecules and HLDA
• Surface Molecules of Immune cells Receptors: TCR, BCR, PRR, CKR, CR MHC: MHCⅠⅡ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CD28 Adhesion Molecules: integrin,selectin
• the antigen is expressed on the surface of cells involved in immune reactions
• the antibodies react with primary cells (not just transfectants or recombinant protein)
髓样细胞 血小板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抗原的加工与提呈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
是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 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
包括: 专职APC:树突状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B细胞 非专职APC: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
等,诱导表达MHC-II类分子,摄取抗 原能力弱 靶细胞:表达MHC-I类分子
表达CD8a和CD4等淋巴细胞表
面标志
经典DC(conventional DC,cDC)
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C,pDC )分泌大量IFN-I
IL-3,IL-7,Flt-3L
DC的分布及命名
淋巴样组织中的DC:
并指状DC(interdigitating DC,IDC)分布 于 淋巴组织T细胞区,属成熟DC,高表达MHC分子, 是初次应答的主要APC。
DC的鉴定需要综合判断: 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高表达MHC-II类分
子和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和 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的细胞方能称之为DC。
具有相对
小鼠:CD11c、CD24
特异性
人血液中髓系DCDC表:面C标D1志c(BDCA1)、CD11c
人血液中淋巴系DC:BDCA3(CD141)、CD11c
PRR、FcR、CR MHC-II类分子、黏附分子(CD54、CD40等) 共刺激分子(CD80、CD86等)
DC分泌IL-1、6、12、TNFa、IFN-I等
DC的起源和特点
髓样DC(myeloid DC):
来自髓样干细胞
淋巴样DC(lymphoid DC)
来自淋巴样干细胞
GM-CSF
存在于淋巴组织内
医学免疫学第三章 抗原
1.异嗜性抗原: 2.异种抗原: 3.同种异型抗原: 4.自身抗原: 5.独特型抗原: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Chapter 3 Classification of Antigens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1. 异嗜性抗原〔hererophilic antigen〕 一种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
二、特异性〔specificity〕
〔二〕 抗原表位的类型
第一节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Chapter 1 Foreignness and Specificity
二、特异性〔specificity〕
〔二〕 抗原表位的类型
➢ 功能性表位 ➢ 隐蔽性表位
第一节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Chapter 1 Foreignness and Specificity
第一节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Chapter 1 Foreignness and Specificity
二、特异性〔specificity〕
〔一〕 抗原表位的概念
抗原表位(epitope) :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 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 根本结构单位。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一、异物性〔foreignness〕
➢不同种属之间〔异种抗原〕 ➢同种异体之间〔同种异型抗原〕 ➢自身成分〔隐蔽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Chapter 1 Foreignness and Specificity
二、特异性〔specificity〕
➢ 抗原的特异性: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 ➢ 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响所显示的专一性。
医学免疫学 第四版 第三章 抗原
第三章抗原(antigen. Ag.)1.概述能启动,激发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可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并与之发生特性反应注:(1)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2)理论上可以是所有自然界的物质.(3)通常指蛋白抗原.也包括多糖,脂类和核酸2.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两性质①免疫原性抗原能被T细胞表面受体TCR与B细胞表面受体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性细胞(活化T细胞)和效应产物(抗体)②反应原性(抗原性)抗原能与效应细胞或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注:(1)免疫原性的特异性,某一抗原分子只能诱导相应的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2)反应原性的特异性:某一抗体或活化的淋巴细胞只能与特定的抗原分子特异性结合(3)不完全抗原(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如:多糖,脂类,某些药物(如青霉素)(4)完全抗原: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特征的物质。
如大多数物质。
分子结构基础——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一个抗原分子含有多个表位◆半抗原相于一个独立的抗原表位,游离后,不能识别。
半抗原之所以没有免疫原性,是因为识别的分子量是有一个下限的。
而半抗原的分子量很小。
(1)当体内同时存在完全抗原和半抗原的时候,完全抗原激活后T细胞/B细胞产生的效应T或抗体再结合抗原表位的同时也必然可以“搂草打兔子”,把半抗原一并清除掉,这也是半抗原有免疫反应性的原因。
即“躺着也中枪”(2)抗原表位可以从完全抗原上游离出来,成为一个半抗原(3)半抗原与大分子的蛋白载体结合或者交联重新成为一个新的完全抗原3.抗原表位的分类(一)按空间结构分类顺序表位(线性表位)一段序列相连的氨基酸片段,多在抗原分子内,主要由T细胞识别,B细胞也可以构象表位/不连续表位(非线性表位)序列上不相连,三维结构空间上彼此接近,由天然构象形成,位于分子表面,由B细胞识别或抗体识别。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抗原 Antigen
1 抗原的特异性 Antigenic specificity
抗原表位的分类
表位受体 表位性质
表位大小
表位类型 表位位置 MHC分子 APC处理
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征
T 细胞表位 TCR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患“溃疡性结肠炎”而辞职
2020年8月28日当地时间下午17时左右,日 本首相安倍晋三召开记者会,宣布正式辞去 日本首相一职。 安倍在会上表示,因溃疡性大肠炎复发,无 法做出正确政治判断,决定辞去首相一职。 另据日本NHK新闻早前报道,安倍希望避免 因自身慢性病的恶化而影响国政的事态。
4 超抗原 丝裂原 佐剂 Superantigen Mitogen Adjuvant
抗原 Antigen
超抗原的概念
超抗原( superantigen,SAg ): 是指能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地刺激多数T细胞 克隆活化增殖,激发极强免疫应答的大分子蛋白类物质。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抗原决定簇( antigenic determinant ):又称表位(epitope)是决定抗原分子特异 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 TCR / BCR 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通常由 5~15个氨基酸 残基或 5~7个多糖等组成。
抗原的特异性与其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有关。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抗原 Antigen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抗原ppt课件
抗原性
编辑版ppt
7
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性
它涉及:
相互作用
抗原分子
免疫细胞
因此抗原的免疫原性,既和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有关, 也和机体的免疫应答特性有关。
编版ppt
8
相互作用
抗体
抗原分子
效应淋巴细胞
编辑版ppt
9
构成抗原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编辑版ppt
10
编辑版ppt
11
• 是首要因素
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成为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
•
① 复合半抗原:不能单独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但可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可见反应。
•
② 简单半抗原:不能单独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也不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可见反应,但可阻止其抗体与完
全抗原结合。
编辑版ppt
34
编辑版ppt
35
第四节 半抗原-载体现象
编辑版ppt
• 2.抗原特异性表现在2个方面:
①免疫原性的特异性;
②反应原性的特异性。
• 3.抗原特异性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特点,也是 免疫学诊断与防治的理论依据。
编辑版ppt
19
?
其物质基础是抗原分子中的抗原决定簇
编辑版ppt
20
二、抗原决定簇
Antigenic determinant
• 1、概念:
• 抗原的特异性不是由整个抗原分子 决定的,而是由暴露在抗原分子表 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 化学基团决定的,这些基团称为抗 原决定簇,也称抗原表位。
•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半抗原是外加在抗原 分子上的已知化学结构的化学基团,在一 定意义上与抗原分子上的抗原决定簇是同 义语。
第2章-抗原
26
(二)佐剂的作用机理
1.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延缓其降解和排除 延长抗原 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以更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
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递 呈能力。
3.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三)佐剂的应用
1.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 可用于预防接种及动物的抗血清制备。
18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
1. 根据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
◆ 胸腺依赖抗原(TD抗原):亦称T细胞依赖抗原 ◆ 胸腺非依赖抗原(TI抗原):亦称T细胞非依赖抗原
19
TI-1抗原: 具多克隆激活作用,成熟与不成熟的B细 胞均可对其发生反应,主要代表为细菌脂多糖。
TI-2抗原: 表面为多个重复表位,但只能刺激成熟的 B细胞,该类抗原包括肺炎荚膜多糖、聚合鞭毛 素等。
物抗原、变应原或过敏原、耐受原等 (4) 根据理化性质:颗粒性抗原与可溶性抗原,蛋白抗原、
多糖抗原及多肽抗原等
24
第四节 其它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nonspecific immunostimulator)
一、佐剂(adjuvant)
将其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射给机体可增强免疫应答或 改变应答类型的物质。
17
1. 抗原异质性与共同表位
抗原异质性(heterogeneity)即抗原物质的非均一性, 同一分子 表面可存在不同的表位。
共同表位 (common epitope) : 即不同的抗原上存在
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
2. 交叉反应的意义
(1) 诱发自身免疫病:异嗜性抗原 (2) 诊断:排除交叉反应;利用交叉反应 (3) 治疗:终止免疫耐受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医学免疫学 第2章 抗原
3.根据来源的不同 a.天然抗原 细菌、病毒、粉尘、异种动物血清 等 b.人工抗原 人工制备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4.根据抗原性质 a.完全抗原 b.半抗原
(二)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1.抗原本身的理化性质 2.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免疫方式)
(1)异物性:
异种物质: 病原微生物、异种蛋白、药物 种系关系相差越远,免疫原性越强 同种异体: 血型抗原、血清蛋白 自身物质: 精子、晶状体蛋白等
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特异性抗体或淋巴细
胞结合并相互作用
结构基础:抗原决定簇
一、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又称 表位(epitope)。 1. 概念 (1)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存在的能 TCR/BCR或抗体Fab片段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 基团,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抗原结合价: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是指能够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决定簇数目。
构象决定簇与线性决定簇
抗原的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
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决定簇数目。 半抗原:一价 天然抗原:多价抗原
二、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1.共同表位:共同表位(common epitope) 指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2.交叉反应: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指 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 同抗原均具有的反应(交叉结合)。
T
T
致敏T细胞
Ag
B 浆细胞 抗体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 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抗原性
T T 致敏T细胞
2.抗原性(antigenicity,又称免疫反应性)
免疫学概论抗原课件
3.结构的复杂性: 芳香族氨基酸 4.物理状态: 聚合状态的蛋白质>单体
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 5.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抗原性 + + + 多聚赖氨酸
± 多聚丙氨酸
酪氨酸
+++ 谷氨酸
氨基酸残基在合成多肽骨架侧链上的位置和间距与免疫原性的关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免疫的后果及类型 免疫学发展简史
Day 3
Day 5
Day 7
天花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数千年来,难以计数的人因天花而丧生,无数 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无数的城市和 乡村尸陈遍野,白骨如山。
今天,由天花造成的那个“千村薜荔人 遗尸,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了。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 是机体防御病原体侵袭 的第一道防线。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 即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 是指能够特异性识别
抗原的免疫细胞( T、B 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 功能。
免疫的类型与特点 (一)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及其特点 1.概念: 2.特点: 1)有遗传性 2)无特异性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
1.遗传因素: MHC控制 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三、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
剂量、途径、免疫接种次数、免疫佐剂的选择。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产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类
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 由B表位和T表位组成
本章小结
• 掌握抗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 • 掌握半抗原、免疫原和表位的定义 • 掌握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 掌握TD-Ag和TI-Ag的概念与区别 • 掌握T、B细胞抗原表位的差异以及与TD抗原的关系 • 熟悉交叉反应和异嗜性抗原及其在临床的意义 • 了解抗原的分类 • 了解超抗原的概念及其分类
医学免疫学 抗原Ag护理课件
检测方法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 免疫分析等,对抗原ag进 行定量或定性检测。
结果判断
根据检测结果,结合临床 资料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综合判断抗原ag与疾病 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
抗原ag在医学中的
04
应用
抗原ag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试剂
抗原ag是许多诊断试剂的重要成 分,用于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 特定的抗体或抗原,帮助医生确 诊疾病。
抗原ag的保存与运
选择适当的保存方式
抗原ag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保存,以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同时,还 需要避免反复冻融和交叉污染。
确保运输安全
在运输抗原ag时,需要选择可靠的运输方式,确保抗原ag的安全和及时到达目 的地。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止泄漏和污染环境。
抗原ag的护理操作
03
流程
抗原ag的采集方法
抗原ag在生物治疗中的应用
靶向治疗
利用抗原ag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免疫疗法
抗原ag可以用于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或其他病原体,达到治疗目的。
抗原ag护理的注意
05
事项与风险控制
抗原ag的交叉感染与防护措施
交叉感染的预防
在处理抗原ag时,应采取严格的 防护措施,如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降低
交叉感染的风险。
清洁和消毒
对实验室设备和操作台面进行定 期清洁和消毒,确保工作区域的
卫生。
废弃物处理
正确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 物,避免将污染物带出实验室。
抗原ag的稳定性与质量控制
储存条件
了解抗原ag的储存条件, 如温度、湿度等,确保其 在有效期内保持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分类
* 异种抗原(xenoantigen) * 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eic Ag):如ABO血型抗原、 * 自身抗原(autoantigen) *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 一类与种属无关,
医学免疫学
主要内容
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三、抗原的特异性 四、抗原的种类及其意义 五、几种重要的抗原及佐剂
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抗原(antigen)
可被T、B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性 免疫应答的物质。
抗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
抗原的特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AD)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
抗原
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
* 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
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 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抗原结合价(antigen valence):
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表位数目
交 叉 抗原(cross antigen)
抗原异质性(heterogeneity) 抗原物质的非均一性。
抗原可由不同分子组成; 一个分子可有多个表位;
* 存在于不同抗原物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称 为共同表位。 * 交叉抗原(共同抗原):带有共同表位的抗原
抗原的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化合物:明矾、弗氏不完全佐剂 生物制剂:卡介苗、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细胞因子及热休
克蛋白等
佐剂的作用机制
抗原决定基及抗原结合价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
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 异性结合的能力 。
完全抗原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
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carrier)
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与载体
由共同表位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和 两种以上的抗原结合发生反应。
主要内容
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性 四、抗原的种类及其意义 五、几种重要的抗原及佐剂
抗原的种类
根据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辅助分类
*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需要 T细胞的帮助, 由B细胞表位(半抗原)和T细胞表位(载体)组 成,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此类。
(一)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
* 一类由细菌外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抗原,能与多 数T细胞结合并为T细胞活化提供信号,极微量蛋白可活化 多克隆T细胞,产生很强的刺激效果,故称为超抗原。
普通抗原
超抗原
单克隆T细胞应答
多克隆T细胞应答
SAg与T细胞结合的特点
* 无须抗原加工与递呈 * 形成TCR Vβ-超抗原-MHC-Ⅱ类
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 Forssman抗原
其他分类方法 * 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 天然抗原、人工抗原和基因工程抗原 * 外源性抗原 指非APC自身所产生的抗原。
内源性抗原 指免疫效应细胞的靶细胞自身所 产生的抗原。
主要内容
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性 四、抗原的种类及其意义 五、几种重要的抗原及佐剂
epitopes = 1 valence = 1
抗原结合价(antigen valence):
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表位数目
epitopes = 6 valence = 4
抗原决性质
构像表位和线性表位
抗原的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主要内容
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三、抗原的特异性 四、抗原的种类及其意义 五、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抗原的异物性
非自身物质的特性 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 异种物质 * 同种异体物质 * 自身抗原
一定的理化性状
* 抗原的种类 * 分子量大小(一般在10kDa以上) * 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 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 一定的物理性状
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机体遗传因素 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受遗传控制(Ir基因)
主要内容
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三、抗原的特异性 四、抗原的种类及其意义 五、几种重要的抗原及佐剂
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 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分子复合物, *无MHC限制性
SAg的生物学意义
*毒性作用及诱导炎症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抑制
丝裂原(mitogen)
丝裂原 丝裂原受体
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 的抗原,亦称有丝分裂原 。
佐剂
某些物质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 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此类物质被称为佐剂(adju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