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整理打印版法律基础 4

合集下载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打印版第一部分: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是法律的特点?A. 强制性B. 相对稳定性C. 相对公正性D. 普遍适用性答案:C2.我国现行的宪法是第几部宪法?A. 第一部B. 第二部C. 第三部D. 第四部答案:C3.以下哪个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具有最高法律效力?A. 地方性法律B. 行政法规C. 行业法规D. 宪法答案:D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民权利的是:A. 自由财产B. 人身自由C. 隐私权D. 婚姻自由答案:A5.我国法律的根本目的是:A. 保护人权B. 维护社会秩序C. 保障社会公平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第二部分:判断题判断题规则:正确选A,错误选B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案:A7.行政法规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律。

答案:B8.人民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职公务员,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一种。

答案:A9.刑法是调整公民与国家、公民与公民关系的一部法律。

答案:B10.合同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答案:A第三部分:简答题11.什么是法律?答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具有最高效力的行为规范,用于调整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平正义。

12.简述宪法的作用。

答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权力的运行方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保障国家机构的合法性、公民的权力和社会的稳定。

13.请说明行政法规与地方法规的区别。

答案:行政法规是由国家层面制定,具有普遍适用性,主要用于规范行政管理活动。

而地方法规是地方性法规,着重解决本地区特定的社会问题,对特定地区具有约束力。

14.简要解释刑法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刑法是调整公民与国家、公民与公民关系的一部法律。

它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及其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15.解释法律的适用范围和效力。

公共基础知识讲解整理(打印版)—法律篇

公共基础知识讲解整理(打印版)—法律篇

公共基础知识讲义(法律篇)法律之宪法概述(什么是宪法)一、宪法的形式特点1.内容: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最高。

3.制定和修改的程序: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真题-多选】宪法的特征主要有()。

A. 宪法具有最高效力B.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性问题C. 宪法的制定要通过特定的程序D. 宪法的修改要通过特定的程序ABCD二、宪法的原则1. 人民主权原则2. 基本人权原则3. 权力制衡原则4. 法治原则核心价值: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真题-单选】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体系是( )。

A 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B 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徽、国歌、国旗、首都C 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D 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徽、国歌、国旗、首都C权力机关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

2.组成和任期:省级区域选出的代表组成。

每届任期为5 年。

3.职权(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提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通过:全体代表的2/3 以上的多数通过。

(2)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真题-多选】下列属于国家宪法修改程序组成部分的内容是:( )A. 1/5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B. 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C. 全体到会代表的2/3 以上多数通过D. 全体代表2/3 以上多数通过ABD【真题-单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修改权属于()。

A. 特别行政区立法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3)监督权:对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的选举、决定和罢免(注:总理由国家主席提名,全国人大决定)(4)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法律基础知识复重点打印版一、法律的定义和特征- 法律是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而制定的规则和制度。

- 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

二、法律的分类- 公法:涉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

- 民法:涉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合同法、婚姻法、侵权法等。

- 商法:涉及商业交易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定。

-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

三、法律的层级和效力- 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法律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等。

- 法律层级高低按照立法机关的级别划分,如宪法高于法律,法律高于行政法规。

四、法律的适用原则- 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平等、互惠原则。

- 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合法性、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原则。

五、法律责任和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 法律行为是指依法设定的被法律所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六、法律的解释和适用- 法律解释是对法律内容的诠释和阐明,可以由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学界进行。

- 法律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运用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判断和处理。

七、法律的变动和发展- 法律可以通过修改法律条文或制定新的法律来进行变动和发展。

- 法律的变动和发展应当符合社会需求和法治原则。

八、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保障了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

- 法律能够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实现。

以上是《法律基础知识》复重点的打印版,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字数:200。

打印版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打印版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打印版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法与经济①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

②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①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第2页共 17 页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②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公共基础知识讲义最新整理(打印版)—法律篇

公共基础知识讲义最新整理(打印版)—法律篇

公共基础知识讲义(法律篇)法律之宪法概述(什么是宪法)一、宪法的形式特点1.内容: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最高。

3.制定和修改的程序: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真题-多选】宪法的特征主要有()。

A. 宪法具有最高效力B.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性问题C. 宪法的制定要通过特定的程序D. 宪法的修改要通过特定的程序ABCD二、宪法的原则1. 人民主权原则2. 基本人权原则3. 权力制衡原则4. 法治原则核心价值: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真题-单选】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体系是( )。

A 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B 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徽、国歌、国旗、首都C 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D 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徽、国歌、国旗、首都C权力机关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

2.组成和任期:省级区域选出的代表组成。

每届任期为5 年。

3.职权(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提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通过:全体代表的2/3 以上的多数通过。

(2)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真题-多选】下列属于国家宪法修改程序组成部分的内容是:( )A. 1/5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B. 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C. 全体到会代表的2/3 以上多数通过D. 全体代表2/3 以上多数通过ABD【真题-单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修改权属于()。

A. 特别行政区立法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3)监督权:对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的选举、决定和罢免(注:总理由国家主席提名,全国人大决定)(4)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 )。

A.根本法和普通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国内法和国际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D.不4.法律( )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B.调整的方法C.保障权利的途径D.调整的机制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D.19546.(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B.区域自治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族平等制度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D.权利和义务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B.指导C.监督D.管理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 )。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10.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B.6C.7D.811.增值税属于(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B.3月11日C.3月12日D.3月15日13.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

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

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

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

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知法、守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篇1我国婚姻法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实行计划生育。

”这是关于婚姻法基本原则的规定,即:(一)婚姻自由原则,(二)一夫一妻制原则,(三)男女平等原则,(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五)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

(一)婚姻自由原则婚姻自由是指公民有权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自主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不受任何人强制和干涉。

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

结婚自由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一方不得对另一方加以强迫,二是双方以外的其他人,包括父母、子女及其他组织等不得干涉。

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当然,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婚姻自由也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由,比如当事人行使结婚自由权时必须要符合法定婚龄,登记离婚时双方要达成离婚协议,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等。

(二)一夫一妻制原则一夫一妻制是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妻子,一个妇女也只能嫁一个丈夫;第二,婚姻应当是一男一女的结合,同性间不能形成婚姻。

一夫一妻制是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男女平等原则我国《宪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婚姻法中的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享有平等的权利,负有平等的义务。

(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是指妇女、儿童和老人在婚姻家庭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国家给予特殊的重视和保护。

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中都有关于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条款,规定这项基本原则主要是考虑到儿童、老人在身体、经济上处于弱势,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以及我国男尊女卑封建思想大量残存等诸多原因。

第一课 法律基础

第一课  法律基础

第一章总论
目标
第一节法律基础
第二节法律主体
第三节法律责任
第一节法律基础
1.1法的本质和特征
法的本质与特征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而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是有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4、法律反应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意味着法律就完全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愿望和需求,法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照顾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5、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例题:下列各个选项中,属于法的渊源()
A.国际条约
B. 法院判决书
C.自治区单行条例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部门规章解析:在英美法系中(海洋法系)法院判决书属于法的渊源。

法律基础学习知识汇总.doc

法律基础学习知识汇总.doc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编宪法一、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⑵基本人权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法治原则。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宪法,此后于1975年、1978年和1982 年做了全面修改。

1982年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三、国体、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国家政体1.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经济制度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国家政体我国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公民的基本权利(简答):(1)平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指公民管理国家事务、(3)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宗教信仰自由: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5)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获得物质帮助权。

(6)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和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7)特定人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婚姻、家庭、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保护华侨和侨眷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6.公民的基本义务(简答):(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

⑶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5)依法纳税的义务。

刑法1.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第3条至第5条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即刑罚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法规基本常识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规范行为准则体系。

它由国家立法机关通过法律手段制定,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

法律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公共秩序:法律规定了社会各方的行为准则,约束了人们的行为,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 保护公民权益:法律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婚姻家庭权利等,确保公民能够合法地享受自己的权益。

- 调整社会关系:法律通过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和规范,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正常运转。

-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律在处理争议和矛盾时,追求公平正义,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2. 法律的分类法律根据立法机关的不同以及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宪法: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最高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功能和权力范围,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行政法:行政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之间的行政关系进行调整和规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等。

- 民法:民法是调整个人和个人、个人和法人之间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婚姻家庭法、财产权法等。

- 刑法:刑法是调整公民之间及公民与国家之间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规定了各种刑事犯罪的种类、构成要件和处罚标准。

- 商法:商法是调整商业行为关系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公司法、合同法、商标法等。

- 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劳动条件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3. 法律的适用和解释法律的适用和解释是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进行理解和阐释的过程。

法律的适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体适用:法律规定了适用范围和适用主体,包括地域范围、人群范围等。

- 时间适用:法律的适用时间一般由法律本身规定,也可以根据特定情况进行适用。

法律的解释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文本解释:根据法律的文字表述来理解法律的具体意义。

法律基础知识讲义

法律基础知识讲义

法律基础知识讲义1. 引言法律是指国家或社会公认的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制度。

它是保障社会秩序、维护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手段。

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本讲义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包括法律的概念、法律的来源与层级、法律的实施和适用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法律有更清晰的认识。

2.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行为的准则。

它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工具,通过法律人员的努力,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益。

在法律中,行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行为是指个人或团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动或不行动。

根据行为的性质和影响,法律对行为进行分类,并赋予不同的法律后果。

3. 法律的来源与层级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司法实践等。

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其他法律以宪法为基本依据,从而形成了法律的层级关系。

法律的层级关系表现为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的关系。

上位法包括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下位法包括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上位法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下位法应当依据上位法而制定。

4. 法律的实施与适用法律的实施和适用是指将法律规定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社会中得以执行的过程。

法律的实施主要包括法律的颁布、修改和废止等过程。

法律的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适用哪一条法律以及如何操作的过程。

在法律的实施与适用中,常常需要借助法律机构的力量。

法律机构包括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负责审理和解决各类案件,行政机关负责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

5. 个人的法律责任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个人因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法律规定,个人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刑事责任是最严重的法律责任,包括犯罪行为的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个人在民事关系中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规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基础知识一览表

法律基础知识一览表

法律基础知识一览表一、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规范性规定,其目的是维持社会秩序、调节社会关系、保护公民权益。

法律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和制约作用。

二、法律的分类1.宪法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基本原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2.行政法律:主要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行政行为以及公民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3.刑法律:刑法规定了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规范和处理办法,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4.民法律: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内容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婚姻家庭关系等。

5.经济法律:经济法律主要涉及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监督和调控,如公司法、合同法等。

6.劳动法律:劳动法律主要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劳动合同、工资福利等。

三、法律的形成和效力1.法律的形成:法律的形成过程包括立法、公示、实施三个阶段。

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根据社会需要和国家利益制定法律法规;公示是指法律的内容向社会公开宣布;实施是指法律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开始生效。

2.法律的效力:法律通常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即适用于全体公民和法人。

法律还可以具有限定适用的效力,即只适用于特定的领域或特定的人群。

四、法律责任和法律文书1.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对违反法律规定行为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法律责任可以通过行政处罚、民事赔偿或刑事处罚来实现。

2.法律文书:法律文书是国家机关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例如法律决定书、判决书、合同等。

法律文书记录了法律事实和法律裁决,对相关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五、法律的适用和解释1.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包括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两种形式。

直接适用是指法律明确规定了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间接适用是指根据法律的一般原则和精神来解决特定问题。

2.法律的解释:法律的解释是指对法律规定意义的确定和阐释,可以通过宪法解释、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来实现。

具体法律法规打印

具体法律法规打印

具体法律法规打印法律法规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牢记和遵守的规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法律法规也不断更新和完善,针对不同领域和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法规。

以下是几个常见领域的具体法律法规:1. 劳动法劳动法是指国家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规定的劳动关系中适用的基本法律。

根据劳动法,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制度、提高劳动者福利待遇、保护女工等劳动者的特殊权益、保障社会保险等。

常见的劳动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2.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主要是指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等。

知识产权法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多个方面。

在知识产权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并遵守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

3. 交通法交通法是指国家为维护公共交通秩序和保护交通参与者权益而颁布的法规。

保证交通安全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除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外,还需要遵守交通法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

常见的交通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4. 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和维护人民健康,国家制定的有关环境和资源利用的法律和行政法规。

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并遵守的法规有:《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5. 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指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网络与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网络安全法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网络信息传输安全等问题。

常见的网络安全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

总结:以上几个领域的法律法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法律法规遍布各个方面,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应该认真了解和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做到守法合规,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法律基础知识精简手册

法律基础知识精简手册

法律基础知识精简手册一、法律的定义与作用法律是用于规范社会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和原则的总称。

它是社会生活的基石,具有统一、稳定、公正的特点。

法律的主要作用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调整社会关系等。

二、法律的源泉法律的源泉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以及司法解释等。

其中,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根基和最高司法法规。

三、法律的层级关系法律具有层级关系,一般分为宪法、立法、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四个层次。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其他法律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四、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主要包括适用法律的范围和适用法律的方式。

适用法律的范围通常由法律本身明确规定,适用法律的方式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解释和应用。

五、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对违反法律规定而引发的不良后果所承担的法律约束和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六、刑法基本原则刑法是规范国家对犯罪行为作出反应的一门法律学科。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犯罪与刑罚相适应原则、过错刑事责任原则等。

七、合同法基本原则合同是指当事人自愿订立的具有民事法律效力的协议。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等。

八、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的智力成果上所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主要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和商业秘密保护法等。

九、劳动法与劳动保障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权益的法律规范,劳动保障是确保劳动者权益和维持社会稳定的制度。

劳动法与劳动保障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

十、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律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而制定的法律。

环境保护法律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十一、行政法与行政程序行政法是以行政机关为主体,调整行政行为关系的法律规范。

行政程序是规范行政机关行为程序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裁决、行政处罚等程序。

打印版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打印版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打印版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法与经济①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

②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①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第2页共 17 页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②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律基础学习知识汇总.doc

法律基础学习知识汇总.doc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基本常识要点整理

法律基本常识要点整理

法律基本常识要点整理法律基本常识1.成年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年龄标准为16岁及以上。

2.年龄在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应负刑事责任。

3.年龄在14岁以上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4.年龄不满16周岁的人因犯罪不予刑事处罚,但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由政府收容教养。

5.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加强看管和医疗。

6.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7.《刑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犯罪者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8.任何公民非经XXX批准或决定,或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这是宪法规定。

9.《刑法》规定,醉酒犯罪者应负刑事责任。

10.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

11.【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是犯罪未遂。

12.【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3.【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是累犯,但过失犯罪除外。

14.【特别累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都以累犯论处。

15.【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16.【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

17.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是自首。

18.下列情形之一,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体现( D )。

A.统治阶级中个别人的意志 B.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C.统治阶级中某一阶层的意志 D.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2.根据法律规定,人们可以预先知晓或估计到人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

这体现了法的( C )。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教育作用3.法的指引作用针对的是( A )。

A.本人的行为 B.他人的行为 C.一般人的行为 D.违法者的行为4.法律渊源实质上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法进行的分类,根据法律渊源的含义,我们可以把法律分为( B )。

A.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 B.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C.宪法、民法、刑法、商法等 D.宪法、法律、行政法、条例等5.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

这种法律监督称为( B )。

A.立法监督 B.审判监督 C.检察监督 D.行政监督6.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称之为 ( A )。

A.法律部门 B.法律体系 C.立法体系 D.法规体系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分为( A )。

A.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等B.宪法、选举法、组织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C.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律师法、选举法等D.宪法、选举法、国籍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8.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 C )。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9.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 B )。

A.法律是否能积极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 C.法律是否能巩固国家政权D.法律是否能有效地保护劳动人民的权利10.法律体系主要指某一国家全部的现行( A )。

A.国内法 B.国际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11.违法行为要承担( C )。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法律责任 D.行政责任1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要求是( D )。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依据 B.实事求是,有错必纠C.依法从重从快 D.准确、合法、及时13.我国社会主义法,一般( B )。

A.有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B.无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C.部分有溯及力,部分无溯及力 D.有时有溯及力,有时无溯及力14.法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的作用,属于法的( C )。

A.规范作用 B.维护政治统治的作用C.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D.指引作用15.法的调整范围与道德的调整范围( D )。

A.完全一致 B.完全不一致C.道德调整的范围小于法律调整的范围 D.不完全一致16.以法律为准绳指的是( A )。

A.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以实体法为依据,不包括程序法C.以刑法、民法为准绳,不含行政法、经济法 D.不包括法规17.法律关系根源于( A )。

A.物质生活关系 B.经济利益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社会关系18.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B )。

A.动产、不动产、无形财产 B.物、行为智力成果C.人身、行为、货币 D.商品、货币、财产权利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法律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是( C )。

A.义务重于权利 B.只享有权利,不承担义务C.既对立又统一 D.无法统一20.法的规范作用包括( D )。

A.指引、评价、惩罚、强制、教育作用 B.指示、评价、教育、预测、惩罚作用C.指引、教育、强制、鼓励、预测作用 D.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作用2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D )。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2.国家结构形式调整( D )。

A.国家各民族的关系 B.国家的阶级关系C.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D.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23.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A )。

A.国务院 B.国务院及各部委C.国务院及各部委和各省级地方政府 D.国务院和各省级地方政府24.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

这说明行政行为具有( B )。

A.确定力 B.公定力 C.拘束力 D.执行力25.劳动教养是一种( D )。

A.行政处分 B.刑事处罚 C.行政强制执行 D.行政处罚26.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即 ( A )A.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B.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C.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D.授权的行政行为与委托的行政行为27.行政机关向申请人核发会计师执照的行为属于( C )。

A.行政确认 B.行政给付 C.行政许可 D.行政监督28.( C )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A.法律 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 D.国务院部委规章29.行政机关向相对方收取公路养路费、港口建设费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C )。

A.行政处罚 B.行政征购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30.下列行政强制措施当中,( D )属于间接执行性强制措施。

A.查封、扣押 B.强制收购 C.限价出售 D.代执行31.公务员承担违法失职的行政责任的主要形式是( B )。

A.行政赔偿 B.行政处分 C.行政处罚 D.刑事处分32.行政赔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承担方式是( D )。

A.由被告承担 B.由原告承担 C.由法院调查取证 D.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33.市工商局和卫生局在联合执法过程中以共同名义对某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该企业要申请复议,应向( D )提出。

A.工商局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B.卫生局的上一级行政机关C.工商局或卫生局 D.工商局和卫生局的共同上级机关34.《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通常由( D )的行政主体管辖。

A.违法行为人住所地 B.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C.违法行为损害发生地 D.违法行为发生地35.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进行行政处罚时,作为例外,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但在( C )的情况下,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

A.依法给予20元以下的罚款处罚 B.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C.不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D.不适用听证程序做出处罚决定36.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

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

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 C )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市公安局 B.区治安联防队 C.区公安分局 D.李某3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C )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A.十五日 C.六十日 B.三十日 D.一年38.根据我国的《行政诉讼法》,由( C )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A.原告 B.人民法院 C.被告行政机关 D.原、被告双方3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 D )的情形,可以判决变更。

A.滥用职权 B.违反法定程序 C.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D.行政处罚显失公正40.以下关于行政指导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C )A.具有法律强制力 B.能够直接产生法律后果C.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 D.行政指导不需相对方的同意41.我国《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这一规定体现了( C )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罪刑相适应 C.罪刑法定 D.实事求是42.我国刑法关于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的处罚规定,体现了 ( B )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罪刑相适应 C.罪刑法定 D.实事求是43.以保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主张不论犯罪人属于哪国,也不论犯罪地点在国内、国外,只要侵害了本国国家和公民的利益,都适用本国刑法。

这种原则称( C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44.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所采用的原则,以( B )为基础。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45.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 B )。

A.犯罪人的行为 B.犯罪行为及危害结果 C.犯罪行为的危害结果 D.因果关系46.我国刑法规定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D )。

A.14岁 B.16岁 C.18岁 D.已满16周岁47.醉酒的人犯罪( A )。

A.应负刑事责任 B.不负刑事责任C.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负刑事责任 D.情节严重的才负刑事责任48.甲方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山林中狩猎。

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

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甲的行为属于( A )。

A.故意杀人 B.意外事件 C.过失致人死亡 D.不构成犯罪49.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 D )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占有该财物的,以贪污论。

A.公开财产 B.公共财物 C.国有财物 D.国有财产50.某国有单位会计甲到银行提取本单位工资,由于银行出纳疏忽大意,多支付给甲3000元,甲回单位后发现多余款额,遂据为已有,甲的行为构成( B )。

A.诈骗罪 B.贪污罪 C.盗窃罪 D.不构成犯罪51.贪污贿赂罪侵犯的客体是( C )。

A.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B.公私财物的所有权C.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D.国家机关的声誉。

52.自然人犯罪主体是( A )。

A.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B.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C.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D.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53.对于预备犯,可以( A )。

A.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B.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C.免除处罚 D.从轻、减轻处罚54.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分为( D )。

A.主犯、胁从犯、预备犯、教唆犯 B.首犯、胁从犯、未遂犯、帮助犯C.主犯、实行犯、帮助犯、从犯 D.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55.犯罪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是( B )。

A.刑事违法性 B.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 D.行为人具有主观恶性56.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57.犯罪的未遂可能发生在( B )。

A.犯罪着手以前 B.犯罪着手之后 C.犯罪预备阶段 D.犯罪中止之后58.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C )。

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C.只能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D.特殊情况下可以没有限制59.构成一般累犯、前罪刑罚执行完毕到又犯新罪的时间为(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