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4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之《采薇》 4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之《采薇》 43
《采薇》风格:怒而不怨 悲中有壮
文本探究 6章
赏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清人方玉润在他的《诗经原始》中说 ,“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 ,别有深意” 。
1.借景抒情。 诗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 惜之情;用雨雪纷飞,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 的悲苦。 2.以乐写哀,以哀衬乐。 以春风杨柳之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 加严酷之寒冬,衬凯旋之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 3.对比。 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 生之“往──来”剪接融汇。
比兴: 时光流逝 薇亦柔止 ——(夏 天) 戍期漫长 思乡之深
薇亦刚止 ——(秋 天 )
同样的话在诗中相应的位置重复出现, 这又叫什么手法?
重章叠句:
整首诗分几章,各章结构相似,句数相 同,句式相同。各章相应位置的字有的虽有 不同,但表意相近。
内容上: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 企盼早归之情。
本诗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 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用重章叠句的方 法,使得句式回环往复,诵读时朗朗上口,富有 音韵美,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 苦心情。
四、比兴
全诗从“采薇”写起运用“比 兴”手法。以“薇”的从“作” 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 暗示的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 思念之浓

•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乡愁
一、“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 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 是春天的标志。

高二语文小题43

高二语文小题43

高二语文小题431.加点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骆驼.鸵.鸟掌舵.蹉跎.岁月虚与委蛇B.皲.裂挥.霍荤.腥浑.水摸鱼晕.头转向C.基础.罢黜.茁.壮相形见绌.弄巧成拙.D.帐.幕张.驰膨胀.为虎作伥.水涨.船高1:B(A“驼、鸵、跎”三字读音相同;C“黜、绌”两字读音相同;D“帐、胀”两字读音相同。

皲—jūn,挥—huī,荤—hūn 浑hǔn,晕—yù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直译执意不肯毒素独竖一帜B.致力自立更生启程起承转合C.寥廓地域辽阔起誓征稿启事D.崇尚弃恶从善鹊桥鸠占雀巢2 :C(A“竖”为“树”之误,B“立”为“力”之误D“雀”为“鹊”之误。

)3.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

(不超过计26个字)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九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

他的三轮车上挂满了写着日军罪行的条幅。

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

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

哈尔滨一位老人声讨日军罪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一)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

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 乃召伺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伺胡惶恐,俱服其状。

超乃闭伺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

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

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

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

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第四十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第四十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第四十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20232021学年高··下学期5刀刀考语文试卷(新高考)木试我友分页:器小超,泼分1分。

苦试用时15会钟注意4:1.答爸前,考生务必将白已的姓名、考生弓填与在智整卡上,将条形妈横贴午警越卜“条再拈h处"2.花法泽国时,述每小题花案.川2D沿笔在茶卡上时应驱口洗而的答案伯点涂装;幻需改动,用控皮擦干净后,丰这涂其他答案,答宋个能苦式学上。

.非远择2必家用照色字迹的第笔或答六第作色,答类必领写江耸型卡圣国目指定区成内相底位置二:勿篇该动,先之中原来的答案,然与上新茶茶:不推衣川沿笔和凉改液、不按以上典求作苫七效,4。

考生必须积:诗丝图卡的整洁。

考d法束后,将衣和耸图云一并交回。

·、玫代文读分)(一氵乳代文伯读【木边卖:小速,1哈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忍。

材激:在鲁迎小2中,若客非沐始装是以标浙不的群方式存小的,北丫史苦的是九名无姓无思怨无意识的一群六不不仁的人,至有时侯板们仪仪只作为小诈的背录成石人物生存的补境存右.门却能笔使人感到师划的,k迫,乐抑,蛀台“吃掉”“狂人"。

这样的方量徐生史多的是一个个象征性的将号,是一张张大仁小斤的面·鲁见亦描写他往往以他们片上的某种特征宋行:为池1的除调。

1如“花上切子”“症背五少斧"牛。

外在形象的快潮节原内史多的是他们内心的空门态白,池门汝有1己的思起意识,汝有对关好生活的撞,汗向往,浑洋出还的生行边他」就可冷又可悲。

而鲁见小说中的看客:声写,并没白径又督图江欢特征的勾物猫绘上·m乐更社了从他们的内心茶沈只:密阳枚们的共同特点,他们内在汉澳的深效无味尤知,是精和校度空虚,是思1私利.木思进取,鲁迅小况中的云客几于都是无知的,也正是因为他的无知:新以他的生活才公是百于和赖,对因国半物有·点点的吹中动排右奔礼盐的2,对低怨啡有普说口的兴船寸竿府述其白,对为尤知,所以对为!人的痛芹冷时旁戏,汝有1己的思起判,超、电实道花浮漠的话言引行动力、在鲁迅的作品及中,日凡的人虽然拥有着坐礼的洛,但足池们却:5英的。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43-44回助读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43-44回助读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助读练习(22)(43-44回)一、填空题1.第四十三回回目是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第四十四回目是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2.第四十三回以为主线,重要情节有:提议攒金庆寿——众人——宝玉水仙庵祭。

第四十四回以为主线,重要情节有:贾琏偷情——凤姐——平儿——平儿——贾琏3.贾府风俗,年高伏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所以尤氏凤姐儿等只管地下站着,那的母亲等三四个老妈妈告个罪,都坐在小杌子上了。

4.二爷心事不能出口,让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

你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个女孩儿,和你们一处相伴,再不可又托生这须眉浊物了。

”这段话出自。

5.提议为风姐过生日,方法是。

贾母带头出了二十两,又体恤李纨是个寡妇,要替她出十二两。

与贾母玩笑逗乐,应承自己替李纨出了罢了,过后暗中又赖掉。

合算凑份子时“又拉上两个苦瓠子”,这两个“苦瓠子”是指、。

6.曹雪芹将的生日与宝玉给祭奠放在一起叙述,一面是贾府凤姐生日的众人“”,一面是金钏儿死后宝玉的“””。

以乐衬哀,更能体现宝玉的诚信忏悔与悲伤怀念。

凤姐和金钏儿,一个此刻正处在“鲜花着锦”的人生时节,一个已凄然辞别人世,两种人生的对比描写,体现了作者高潮的艺术构思技巧。

7.宝玉进了水仙庵,也不拜之像,却只管赏鉴。

虽是泥塑的,却真有“婉若游龙”之态,“,日映朝霞”之姿。

宝玉不觉滴下泪来。

8.凤姐生日那天,宝玉外出祭奠谁曹雪芹没有说,直到宝玉回到家,见到后,读者才会恍然大悟。

原来今天也是的生日。

凤姐生日宝玉不以为意,却把的生日放在心头,这无疑令人十分动容。

9.第四十四回,受了委屈,不敢跟主子对抗,只能跟鲍二家的厮打,寻死觅活。

宝玉邀请她到理妆。

宝玉认为她“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只可惜此人平日里“周全妥贴,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犹甚。

”10.风姐生日,众人看演《》。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第上册第二单元第43课《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第上册第二单元第43课《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其次单元第 4.3 课《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其次单元第四课的第三篇文章。

本篇课文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以突然观看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响为依据,来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学习这篇文章时,要结合《孟子》中的相关论述,并结合自身阅历和现实生活,探究孟子论断是否有充分的合理性。

同时,还要留意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的奇异之处,多种论证方法相结合,以及语言上的独特精妙之处。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作品常识;、2、落实文言根底学问,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3、了解孟子的思想主见:性善论和仁政论。

4、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并探究孟子的这些论断是否有充分的合理性。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别句式等文言根底学问。

思维进展与提升:积存孟子及其作品,了解孟子的思想。

审美鉴赏与制造:赏析本文写法方面的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孟子“仁政”的观点,理解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并总结文言常识;2.理解孟子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1.对主题的理解,探究孟子的论断是否正确。

2.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学法指导1.通过背诵,乐观积存文中重要的文言根底学问。

2.师生争论,依次释义,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梳理本文的说理思路,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齐读以前学过的孟子语录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最新-高中语文课外元曲必读素材 全元曲43 精品

最新-高中语文课外元曲必读素材 全元曲43 精品

高中课外元曲必读:全元曲43天云)谁想今日又重相会,使初心得遂,实天所赐也。

(正旦唱)【太清歌】莫不是片帆饱得西风力,怎能够谢安携出东山坡?此行不为鲈鱼脍,成就了佳期,无个外人知。

那厮正茶船上和衣睡,黑娄娄地鼻息如雷。

比及杨柳岸风唤起,人已过画桥西。

【二煞】咱两个离愁虽似茶烟湿,归心更比江流急。

离江州谢天地,出烟波渔父国,遮莫他耳听春雷,茶吐枪旗。

着那厮正赶到五岭三湘建溪,干相思九公里。

(白乐天云)开了船去罢。

(正旦唱)【鸳鸯煞】若不是浮梁茶客十分醉,怎奈何江州司马千行泪?早则你低首无言,仰面悲啼;畅道情血痕多,青衫泪湿。

不因这一曲琵琶成佳配,泪似把推,险添满浔阳半江水。

(同下)(净做酒醒慌上,云)吃的醉了,一觉醒着,醒来不见了大姐,可往那里去了?只怕落在江中。

怎么箱笼开着?一定是走了。

地方,拿人拿人!(杂当扮地方,云)这船上是甚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净云)是小子新娶的娘子,不知逃走那里去了。

一定有个地头鬼拐着他去,你们与我拿一拿。

(地方云)口走,胡说,这明月满江,又静悄悄无一只船来往,只是你这船在此,走往那里去?想是你致死了,故意找寻。

我拿你到州衙见官去来。

(地方锁净科)(净诗云)我刘一郎何曾捣鬼,小老婆多应失水。

(地方诗云)这里面定有欺心,送官去敲折大腿。

(同下)第四折(元微之上,云)小官元稹。

前者江南采访回来,面奏圣人,说白居易无罪远谪。

蒙圣人可怜,已将他宣唤回朝,仍复旧积。

他谢恩毕,便奏知刘员外计骗人妾,假称死亡。

蒙圣人准归本夫。

今日旨意下来,御断此事,只得先报乐天知道。

(下)(唐宪宗引内官上,云)寡人唐宪宗。

昨日廉访使元稹奏白居易无罪远谪,朕也惜他才华,已取回京,复他侍郎之职。

他又奏称侧室裴兴奴,原是乐籍,他去之任,被茶商刘某妄报他死,拐骗为妻。

昨在江州撞见夺回,于例该归前去。

内侍们,宣白居易来者。

(内官云)领圣旨。

白居易安在?(白乐天上,云)小官白居易。

前蒙放逐江乡,多亏故人元微之举保,重得回京,复还原职。

专题43“平视世界”素材+模拟+范文+时评-2022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时新素材例文精选

专题43“平视世界”素材+模拟+范文+时评-2022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时新素材例文精选

专题 |2022高考热点话题:“平视世界”素材+模拟+范文+时评材料一: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说,“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这一席话,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为什么国人会一下子被“平视世界”四个字打动呢?材料二:无独有偶,作家杨绛也曾对“平视”二字有过一段趣谈,她说:“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

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阅读以上两段材料,你有什么感悟与思考呢?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应如何审视自己、看待世界呢?请结合材料,展开思考,联系现实,写一篇800字作文。

要求:开篇规范,观点鲜明,论证支点清晰。

材料类型:青年成长家国情怀放眼世界来源:2021·广东福田外国语高中高三月考审题立意【审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共两则。

第一则的关键句是“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主语是中国,也可以是当今的中国人。

这是从国家角度谈论“平视”的问题,平视的对象是世界。

“平视世界”四个字,为何如此打动中国人?或在于其背后所承载的国家成长,“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之中国”。

“平视世界”刷屏,是普通中国人对个体命运与国家大势同频共振的历史喟叹,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民族复兴情结的集中投射。

从经过28载奋斗建立新中国、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序幕、带领中国走向“富起来”,再到十八大后吹响“强起来”的号角,百年光阴,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华民族复兴的逻辑主线清晰呈现。

在微观层面上,从“留洋潮”到“海归潮”,从“全民学英语”到“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从崇拜“洋品牌”到“国潮”盛行……这些生活化细节,折射出中国人精神的成长和自信的回归。

第二则的关键句是“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这是从个人角度谈论“平视”的问题,平视的对象是别人。

【高中语文】湘夫人ppt精品课件43

【高中语文】湘夫人ppt精品课件43

第一段
1、本段中,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怎样 描写主人公的? 事情:帝子降兮北渚,与佳期兮夕张 描写:目眇眇、骋望、愁予、登白薠
(内心的情感是惆怅、焦急)
叙事、描写抒情
2、本段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呢?
作者写出了洞庭水波、木叶,写出袅袅秋 风,洞庭湖秋景如在目前。 特点:凄清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 的意境 作用: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飘零的落叶, 这样的景色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 为全文奠定了一个幽怨、哀婉的感情基调。
二、听朗读,熟知字音,感知课文
渚(zhǔ) 眇(miǎo)薠(fán) 澧(lǐ) 葺(qì ) 罾(zēng) 澨(shì ) 荪 (sūn)
蘋(pí n)芷 (zhǐ) 潺湲(chányuán)
橑(lǎo)
楣(méi)薜荔(bì lì ) 擗(pǐ)
嶷(yí ) 袂(mèi)
櫋(mián) 庑(wǔ)
《湘夫人》
《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 之四,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 主人公却是湘君。
这是湘水配偶神的祭歌。
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 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 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 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 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3、本段中“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的描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 明确: • 比兴手法 • 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 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 表现了男主人公的伤心与失落。
白玉兮为镇, 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 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 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 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 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 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ppt43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ppt43
写作要求:内容包括新闻的三要素(标题、导语和主体)。写 完之后,同学们相互欣赏并指正。
北京欢迎您
迎接另一个晨曦,带来全新空气。 气息改变情味不变,茶香飘满情谊。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您。 拥抱过就有了默契,您会爱上这里。 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 相约好了在一起,我们欢迎您。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 岁月绽放青春笑容,迎接这个日期。 天大地大却都是朋友,请不用客气。 画意诗情带笑意,只为等待您。 北京欢迎您,像音乐感动您。
反思历史(二)闻一多“七子之歌”
香 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显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骨肉,咽着我的的脂膏 母亲啊,我哭泣号淘,呼你不应 母亲啊,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澳 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可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我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回归谈判:
1982年6月至1983年6月,英国提出继续统治香港, 不肯归还,邓小平坚决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 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的余 地,我们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 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如果在新中国成 立48年后还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都不能 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交代。”邓小平又 说:“中国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 成,中国也要收回。” 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英国这时企图以主权换 治权。对此,中国政府寸步不让,因为主权是不可分 割的,终于经过两年的谈判,两国在1984年12月签署 了:40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15 添马舰东面的告别仪式 7:45 “威尔士军营”降旗 0时左右 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40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高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ppt精品课件43

高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ppt精品课件43
思考:此段又有哪些让人觉得“快哉〞的句子?
【译文】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 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 时而消失。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 夜间,鱼龙在亭下悲鸣。风光瞬息万变, 令人触目惊心,不能长久地观看。现在我 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风光, 抬起眼来就看个够。向西眺望武昌的群 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排列成 行,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 的村民的房舍都历历可数。这就是把亭
文章通过对“快哉〞的山水的描绘,以及 对“快〞与“不快〞的议论,赞扬了苏轼、张 梦得在遭贬之后,能够自放山水之间和“不以 物伤性〞的坦荡心胸,说明了士生于世,只要
拓展阅读,谈谈苏轼兄弟二人在精神上是如 何到达自由快乐的。〔原文见课本第8—9页〕
?超然台记?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欣赏的地方。如有可欣赏 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 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 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 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译文】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 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 楚王敞开衣 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 我和百姓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 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 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 区别,而人有是否受到赏识的不同。楚王之所 以感到快乐,而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正是由 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士 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 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界的影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①“快哉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 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②文中各段以何表达方式为主?概 括各段大意。
③找出文中含有“快〞的句子,整 理出本文的构造。

2020年石家庄第四十三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年石家庄第四十三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年石家庄第四十三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人类文明。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其实都是有关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英雄事迹的文学表述。

在经过后人加工的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的因素与历史的因素以传说的方式奇妙地结合起来了。

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已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

中华的先民们确信文化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这种文化就必然以人为其核心。

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人伦的幸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便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

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度,人的道德准则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源于人的内心。

先民的这种思维定势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

中华的先民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仿效的对象;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只要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

以诗歌为例,从先秦以来,人们强调诗歌源于人间的生活,是人们喜怒哀乐的自然表现。

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

在中华先民们看来,诗歌完全是抒写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化形态,非人间的内容在诗国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人本精神就是中华诗国的核心精神。

正因如此,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便是个人抒情的性质。

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儒家思想并不轻视个体的意义,他们那么重视修身养性,正是着眼于个体人格的建树。

孔子深为赞赏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状态,正是充满抒情意味的诗意人生。

与儒家相反,老子和庄子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诗化。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版选择性必修上册43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版选择性必修上册4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性善论和仁政论。

3、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并探究孟子的这些论断是否有充分的合理性。

重点: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难点:梳理本文的说理思路,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

一、预习新课《大学之道》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的战国时期,孟子作为一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意识到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创建了自己的学说。

与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

而当时各个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已的政治主张,纷纷游说各国诸侯。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二)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7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

书中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三)字词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

乍:突然、忽然。

怵惕:惊惧。

恻隐:哀痛,同情。

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

要誉:博取名誉。

要同“邀”,求。

端:开端,起源,源头。

高中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43 人教课标版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43 人教课标版精品课件

第6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张晓耕 魏县第一中学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 (cén小而高的山)远目,献愁供恨,玉簪 (zān)螺髻(jì)。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 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
休说鲈鱼堪脍(kuaì),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 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 qìng请, 使)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擦)英雄 泪?
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注意】 一是典故本身的意义,(彼时彼境彼情); 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此时此境此情)。
请分析本词用典的具体作用。
用典
作用
这里,辛弃疾是借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
吹来,很想吃家乡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便立
尽西风, 即弃官还乡。像这样轻易地挂冠离职,辛弃疾是
季鹰归 做不到的。此处用典,反用其意。 ⑴既表明
上片 •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意象: 江天、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动作: 看、拍、会、登
•意境: 壮阔雄浑 苍茫悲凉 情感: 英雄人物 空有远大 抱负,却壮志难酬,报国无 门的忧愤。
上片写景抒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登高远望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罗髻。 ——遥望沦陷山河的心情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叹国破家亡、怨壮志难酬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无人理解、英雄被困的孤独
“意”可以理解为词人的思想情感,那
么词人登上建康赏心亭,具体有哪些情 感无人领会?

山 沦 陷 愁 恨
故 乡 的 思 念
壮 志 难 酬 悲 愤

高中语文包身工ppt43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包身工ppt43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生动的人物对话。打杂的“呼喊:‘揍你的! 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突出了日本资 本家和带工老板统治女工的爪牙狐假虎威凶狠残暴的性 格。)
形象的类比。用船户养墨鸭捕鱼和驱赶包 身工劳动作类比,形象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连 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发人深思的警句。结尾“黎明的到来,毕竟是 无法抗拒的”,“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 魂!”(凝聚了愤激的烈焰,一旦爆发出来,必 将焚毁那吃人的制度。)
(2)写作年代:1935年。作者经过 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 了解才写成这样真实的文章。
背景
《包身工》, 1 936年发表于‘左联” 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它反映的 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 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 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东 部沿海地区大批贫苦农民涌向城市, 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 的劳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
整个作品,生动形象的语言还有很多。

这一篇报告文学,是作者经过几 年的材料积累和几个月的实地考察之后写出来的, 材料极为丰富,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事件, 作者却能把它组织得井井有条,这得力于作者在 安排结构时能把握读者的心理规律,精心而巧妙 地安排材料,既具体地再现包身工的一天生活情 况(主线),又根据本文主题的需要穿插包身工 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副线),展示造成包 身工悲惨命运的复杂背景,一条主线与一条副线 交互发展,有机地结合,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的 罪恶,既有触目惊心的直观印象,又有深入全面 历史认识,达到虚实相生的表达效果,深化了主 题。
源没 :包 有 灾身 自 区工 由 农增 ; 村加 与 ;的 世 手原 隔 段因 绝 :;
工 价 低 廉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4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43)

二、检查预习1、艾青简介原名蒋海澄,1910生于浙江金华,现代著名诗人,《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礁石》《我爱这土地》。

他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所说:是在冷漠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

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2、解释词语典押,典当。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三、有感情地全诗注意抒情基调,感激与怀念,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四、理清文章的抒情结构:〔问〕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些什么?诗人的感情又是怎样的?〔明确〕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与我的关系。

感情: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4—8〕: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格。

感情:眷恋与感激第三部分〔9—11〕: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感情: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感情:讴歌与赞美。

板书:第一层次(1——3段):怀念第二层次(4——8段):眷恋第三层次(9——11段):控诉第四层次(12、13段):赞美五、“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等于作者,但由于诗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有作者的影子,或者说,往往就是诗人自己。

六、布置预习: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238、第七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

【高中语文】拟行路难ppt精品课件43

【高中语文】拟行路难ppt精品课件43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 理?
借物起兴”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 是门第决定的。起首两句,运用比兴,通过泻水的寻 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 的不合理性。
理解标题
“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行路难》



又是什么?“拟”是什么意思?诗歌可能表 达什么主旨? 道路难行。 汉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 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 “代”或“拟”字。 拟,摹仿。 道路难行,人生之路(仕途)艰难坎坷 ,才华埋没,壮志难酬。 寄寓悲愤之情。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情感 语言风格
鲍照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抒悲愤
深受乐府影响,语 抒悲愤 言清新质朴,气势 明豪情 连贯,笔力酣畅淋 展自信 漓
李白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观图:借酒浇愁图。 松树:寓意正直高洁的品格。 孤高正直的内在人格的追求和坚持。
读出搜集的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会他们对待人生之路 的艰难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拓展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屈原《离骚》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 坚,不坠青云之志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荀子·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中毕业班语文模拟试题(2)本试卷分六大题,共16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上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

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 ,如是而已。

(《师说》)(2)长桥卧波,_________?复道行空,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3)屈心而抑志兮,,,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屈原)(4)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

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注]①常平:官仓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甫冠,名闻四方甫:刚刚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贼:残害C.实欲携贰其徒贰:离间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轻:轻易3、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③自是外户不闭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⑥巩先期区处猝集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2) 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3)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5.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千秋岁①张先数声鶗鴃②,又报春芳歇。

惜春更选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③,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④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

本词是抒写爱情横遭阻抑的幽怨之作。

②鶗鴃:亦作“鹈鹕”,即杜鹃。

③永丰柳:凄冷清凉的树,比喻孤寂无靠的女子。

④幺弦:琵琶的第四根弦,借指琵琶。

(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残春景象?寄予了词人怎样的情怀?(3分)答:(2)有人说“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是全词思想感情的喷发点,你是否同意?请结合下阕内容作简要说明。

(3分)答: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

(10分)6.下列各项中,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A.堂·吉诃德因为看骑士小说而想入非非,完全失去了理性。

他要去做个游侠骑士,披上盔甲,拿起兵器,骑马漫游世界。

为此他做了种种准备:头一件事就是花了八天的时间为自己取了堂·吉诃德这个名字,接下来又费了四天功夫给他的马取名,最后将他曾祖父传下的一套盔甲檫洗干净作为自己的头盔。

B.《子夜》中。

吴荪甫面临三线作战:第一条战线是公债市场,对手是最大的敌人赵伯韬。

第二条战线是他的主业实业,即他旗下的一系列工厂的运作。

第三条战线,是他家庭,他要应对杜竹斋等人的勾心斗角。

C.弗比斯来到旅店的小楼上,爱斯梅拉达正坐在床边等着他。

当他们热烈地吻抱时,弗比斯把系在身上的匕首交给姑娘,姑娘顺手把它抛出窗外。

恰巧这把匕首落在正在窗外窃听的克洛德的眼前。

当这对情人再次热烈拥抱时,克洛德拾起匕首,从窗外把它刺进了弗比斯的后背。

D.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伯父葛朗台,但葛朗台不念亲情要打发他走。

查理为了替亡父还债,选择去印度经商却缺少盘缠。

欧也妮十分同情查理的遭遇,把自己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他,查理把嵌有母亲肖像的镶金梳妆匣作为定情物托付她保管。

E. 《子夜》中。

吴荪甫面临三线作战:第一条战线是公债市场,对手是最大的敌人赵伯韬。

第二条战线是他的主业实业,即他旗下的一系列工厂的运作。

第三条战线,是他家庭,他要应对杜竹斋等人的勾心斗角。

7.简答题。

(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1)简述马斯洛娃从拒绝涅赫柳多夫到接受西蒙松爱情选择的经过。

(2)“瞒消息凤姐设奇谋”,简述贾宝玉婚礼上调包计的敢事情节。

第( )题答:(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篇》)[注]①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以仁来规定礼,认为依仁而行就是礼的根本要求。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行仁德全在于自己,不在他人。

表明了孔子对待人生所采取的积极进取态度,一个人能否为“仁”根本上在于自身能否自觉做到“克己复礼”。

C.“克己复礼”的“克”是克制、约束、抑制的意思。

“己”,自己,这里指一己的私欲。

“复”的意思是回复。

D.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

“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中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包括了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

(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境与象袁行霈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

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

我所说的“主观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

所以我有时索性用“情志”这个提法。

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种,这是常识,无须赘言。

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交融”解释为“相加”。

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

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

然而,只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绎),联系自己欣赏诗歌的心理活动来考察这个问题,就不难发现,境和象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对刘禹锡这句话的发挥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

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

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

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侹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

”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

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

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

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

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

一旦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

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

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

善于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读诗进入意境的时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涘的世界之中。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

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

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

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

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

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

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

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选自《学术文化随笔·诗学篇——意与境》,本文有删改)9.下列的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两项是()()(5分)A.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审美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