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VI)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分)(xx春?池州期中)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虾C.一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成熟蚜虫和老蚜虫考点:种群的特征.所有分析:1、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3、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解答:解: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属于群落,A错误;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虾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B错误;C.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C错误;D.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成熟蚜虫和老蚜虫属于种群,具有一定的年龄结构,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判断,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2.(2分)(xx春?池州期中)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A.蛋白质、核酸、脂肪B.核酸、蛋白质、糖类C.核酸、脂肪、糖类、D.蛋白质、核酸、糖类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糖类的作用.所有分析:本题是考查蛋白质、核酸、糖类的功能和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细胞的功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解答: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故选:D.点评:对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的主要功能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3.(2分)(xx?台安县校级一模)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是()A.B.C.D.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所有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解答:解:由于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液泡逐渐缩小,颜色变深;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所以在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是外界溶液,所以是无色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分)(xx春?池州期中)ATP的组成以及ATP的正确简式依次是()A.一个腺苷,三个磷酸基及A﹣P﹣P~PB.一个腺苷,三个磷酸基及A﹣P~P~PC.三个腺苷,一个磷酸基及A﹣P~P~PD.两个腺苷,两个磷酸基及A~P~P~P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所有分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A代表1个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中有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且2个高能磷酸键为远离腺苷的磷酸之间,即结构简式A﹣P~P~P.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5.(2分)(xx秋?梧州期末)下列各项不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证明的是()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D.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依次递减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所有分析: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能证明以下问题:细胞的死活;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等.解答:解:A、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放到清水中,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是死细胞,反之是活细胞,A正确;B、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B正确;C、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能进行渗透吸水,C正确;D、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是吸胀吸水,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由于没有大液泡,采用吸胀吸水.质壁分离实验中的细胞发生的是渗透吸水,不能证明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的亲水性高低,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根据亲水性的强弱导致吸收能力不同,属于吸胀吸水,是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方式.6.(2分)(xx春?池州期中)细胞呼吸需要氧气参与的是哪一个阶段()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一段和第二阶段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所有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同时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同时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合成大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解答:解: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同时合成少量ATP,A错误;B、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同时合成少量ATP,B错误;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合成大量ATP,C正确;D、由AB选项分析可知,D错误.故选:C.点评:对于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的比较、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7.(2分)(xx?南通二模)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下列细胞的结构可能产生CO2的是()A.水稻根细胞的线粒体基质B.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C.人肝细胞的细胞质基质D.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所有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反应是:2C3H4O3(丙酮酸)+6H2O20+6CO2+少量能量(2ATP),会产生二氧化碳;(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会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式为:C6H12O6(葡萄糖)2C2H5OH (酒精)+2CO2+少量能量.解答:解:A、水稻根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B、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B错误;C、人体肝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都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C错误与;D、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内可以发生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额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以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方式为素材,细胞呼吸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8.(2分)(xx春?池州期中)下列哪一种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A.骨骼肌细胞B.马铃薯块茎细胞C.酵母菌细胞D.乳酸菌细胞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所有分析: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不同生物无氧呼吸酶的种类不同,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解答:解:A、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A错误;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B错误;C、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D、乳酸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无氧呼吸的过程及产物,意在考查学生的应用和识记能力,对于无氧呼吸的产物的理解和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9.(2分)(xx秋?重庆期末)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②都需要酶③都需要氧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A.②④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②⑤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所有分析: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解答:解:①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①错误;②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是酶促反应,需要酶的催化作用,②正确;③有氧呼吸需要氧气,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③错误;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释放能量,合成ATP,④正确;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⑤正确.故选:A.点评:对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概念、过程的比较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0.(2分)(xx春?池州期中)下列关于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的讲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碳酸钙是防止色素被破坏B.加入二氧化硅有利于破坏叶肉细胞C.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溶解色素D.滤纸条上的滤纸细线中色素越少,越有利于色素分离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所有分析:1、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酮(酒精)等.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解答:解:A、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被破坏,A正确;B、在提取色素的过程中加入石英砂有利于破坏叶肉细胞,使研磨充分,B正确;C、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所以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溶解色素,C正确;D、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中色素越多越有利于色素的分离,使实验现象越明显,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1.(2分)(xx春?池州期中)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相似点是()A.都以太阳能为能源B.都需要环境中的物质氧化释放能量C.都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D.二者都可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考点: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所有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实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2、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它们能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以无机含氮化合物为氮源,合成细胞物质,并通过氧化外界无机物获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这些微生物进行的营养方式称为化能合成作用.3、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都是自养生物,二者的共同点是都能将外界环境中的无机物转变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区别是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外界物质氧化分解时释放的化学能.解答:解;A、光合作用以太阳能为能源,化能合成作用是以无机物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为能源,A错误;B、光合作用需要太阳能为能源,化能合成作用需要环境中的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B错误;C、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分别是用光能和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C正确;D、光合作用可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化能合成作用存在于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12.(2分)(xx?松江区二模)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多种指标表示,以下不适合的是()A.植物体鲜重增加量B.植物体干重增加量C.O2释放量D.CO2吸收量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所有分析:物体鲜重增加量主要来自水,水主要通过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故不能用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转换成糖类等有机物的过程.可以根据吸收二氧化碳的量、释放氧气的量和生成的有机物量来衡量光合作用强度.解答:解:A、鲜重增加量主要与水的吸收相关,A正确;B、干重增加量与有机物增加相关,B错误;C、O2释放量是光合作用产物,可以表示有机物增加量,C错误;D、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原料,也可以表示有机物增加量,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3.(2分)(xx春?池州期中)磷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与植物体的光合作用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关于磷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A.磷是叶绿体膜的重要组成元素B.磷是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矿质元素C.磷是叶绿体中DNA的重要组成元素D.磷在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所有分析:1、由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组成细胞的不同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在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有磷元素的有机化合物是磷脂、核酸、ATP、ADP等.2、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叶绿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内含少量的DNA和RNA.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光能经过叶绿素吸收、传递和转化,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中,再在暗反应中ATP水解,将储存在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移到有机物中形成稳定的化学能.解答:解:A、叶绿体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的膜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P是磷脂分子的组成元素,因此P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A正确;B、光合作用过程中的ADP、ATP、NADP(NADPH)都含有P元素,因此P是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与植物光合作用密切相关,B正确;C、P是DNA的组成元素之一,但是DNA是遗传物质,与光合作用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D、光合作用过程中通过ADP、ATP的相互转化实现能量的转换,因此P在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P元素的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力变化,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解答问题的能力.14.(2分)(xx春?池州期中)关于疏松土壤所带来的变化,不正确的是()A.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硝化速度减弱,不利提高土壤肥力B.土壤中需氧型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加快,数量增多C.农作物根的呼吸作用加强,吸收矿质元素的速度加快D.疏松的土壤易被雨水冲刷走,加大水土流失量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所有分析:给作物松土有以下作用:1、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促进对矿质营养的吸收;2、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繁殖和氧化氨成硝酸,增加土壤的肥力;3、促进固氮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固氮,增加土壤的肥力;4、抑制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解答:解:A、松土能增加土壤中的氧含量,从而促进硝化细菌将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提高氮肥的利用率,A错误;B、松土能增加土壤中的氧含量,使土壤中需氧型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加快,数量增多,B正确;C、松土能增加土壤中的氧含量,使农作物根的呼吸作用加强,释放的能量增多,吸收矿质元素的速度加快,C正确;D、由于疏松的土壤易被雨水冲刷走,因此疏松土壤会加大水土流失量,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掌握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15.(2分)(xx春?池州期中)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发生的位置分别是()A.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B.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D.线粒体内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所有分析: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都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解答:解: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上.故选:A.点评:对于真核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的熟练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6.(2分)(xx秋?扬州期末)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取滤液﹣﹣再画线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所有分析:提取叶绿素的正确方法是先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过滤制取滤液,然后利用毛细吸管沾到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注意线要画得细、直、齐,最后进行纸层析,注意层析时滤液细线不能浸没在层析液中.解答:解:选取材料将材料剪碎,加入提取液进行研磨;然后进行过滤制的滤液;为了保证色素带尽量窄一些,要画滤液线,用毛细吸管画滤液线;最后层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考查的是实验操作的步骤,这类习题的特点是操作性非常强,所以这类习题的解答在于平时的功夫,平时应该坚持进行是实验的操作,才会记忆的牢固.17.(2分)(xx秋?马鞍山期末)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A.一定是无氧呼吸B.一定是有氧呼吸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所有分析:细胞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2CO2+2C2H5OH+能量;C6H122C3H6O3+能量解答:解:由呼吸作用反应式来看,有氧呼吸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只有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D.点评:对于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掌握、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8.(2分)(xx春?池州期中)对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没有光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②水被光解产生的氧进入葡萄糖③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葡萄糖中④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ATP中⑤反应中不需要酶的参与⑥反应中需要酶的参与.A.①②⑥B.①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⑥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所有分析: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膜上完成,吸收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首先把水光解,释放氧气,并合成还原性,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把ADP和Pi合成ATP,这样就把就把光能变成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暂时储存.解答:解:①光是光反应的条件,能量的来源,①正确;②水光解产生的氧从叶绿体释放,进入线粒体或是释放到外界,②错误;③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储藏在ATP中,经暗反应才能进入葡萄糖,③错误;④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ATP中,是光反应的能量变化,④正确;⑤光反应水的光解,ATP的形成,的形成都是生物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⑤错误;⑥光反应需要酶的参与,才能顺利进行各步化学反应,⑥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光合作用的能量变化以及物质变化过程,要注意和暗反应的区别.19.(2分)(xx春?池州期中)藻类和草履虫在光下生活于同一溶液中.已知草履虫每星期消耗0.1mol葡萄糖,藻类每星期消耗0.12mol葡萄糖.现在该溶液是每星期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的总量为0.24 mol,则溶液中每星期氧气的净产量是()A.0.03mol B.0.60mol C.0.32mol D.0.12mol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所有分析:本题是对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关系的考查,细胞呼吸消耗葡萄糖,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有机物的积累是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减去消化作用消耗的葡萄糖.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藻类和草履虫每周消耗的葡萄糖是0.1+0.12=0.22mol,藻类每星期产生的葡萄糖总量为0.24mol,所以该溶液中每星期葡萄糖的积累是:0.24﹣0.22=0.02mol;藻类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1mol葡萄糖产生6mol氧气,因此此溶液每星期净产生氧是0.02×6=0.12mol.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过程与呼吸作用过程的关系,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物质变化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注意对题干的解读,草履虫是异养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20.(2分)(xx?广西模拟)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D.叶面积指数超过7时,农作物将减产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计算.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农作物有积累量,利于植物生长.当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农作。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V)
2019-2020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V)(考试说明:考试时间共计90分,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小题,合计60分)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C.ATP分子含有C、H、O、N、P、S六种元素D.ATP转变成ADP的过程是可逆的2.唐代诗人杜牧有首诗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其中的流萤是指飞舞的萤火虫,萤火虫发光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C6H12O6的分解 B.蛋白质的分解C.ATP的水解 D.脂肪的分解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C.能够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脂肪酶D.酶的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显著4.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5.滑冰是最适合在冬季进行的一项有氧运动,能够增强人体肺活量,也是减肥最快的有氧运动之一。
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氧的作用是()A.与碳结合生成CO2 B.与[H]结合生成水C.氧化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D.参与酶的催化作用6.葡萄酒有养颜益寿之功效。
有人把“饮用适量的葡萄酒”比作“人类的第二生命”。
在酿制葡萄酒时,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此过程中不生成()A.ATP B.乳酸 C.丙酮酸 D.CO27.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
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B.甲、乙两装置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C.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混浊程度相同D.A瓶中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8. 小华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冬季越野赛后,感到腿部肌肉酸痛,主要原因是肌细胞产生并大量积累了()A.醋酸 B.酒精 C.乳酸 D.碳酸9.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相比,下列叙述肯定不正确的是()A.需酶参与B.能释放CO2C.是一个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D.能生成大量的ATP10.荔枝素有“果中之王”的美称,但不耐贮藏。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试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①操作是人工去雄B. ①和②的操作同时进行C. ②操作是人工授粉D. 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答案】B【解析】①操作是人工去雄,A正确;、①和②的操作不是同时进行,去雄应在花蕾期去掉雄蕊,人工异花授粉应在花粉成熟后,B错误;、②操作是人工授粉,C正确;、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以免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名师点睛】 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3、据图示可知,①操作是人工去雄,②操作是人工授粉.2.玉米的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显隐性状的判断方法。
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隐性纯合子。
纯合子自交,后代还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据此和实验结果可分析各组能否判断显隐性。
【详解】,当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都是纯合子时,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项错误;非甜玉米和甜玉米相互受粉,若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则后代会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B项错误;非甜玉米与甜玉米杂交,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若出现两种性状,则说明非甜玉米和甜玉米中有一个是杂合子,另一个是隐性纯合子,此时非甜玉米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非甜玉米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若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非甜玉米是隐性纯合子,C项正确;非甜玉米的花粉受与甜玉米的雌蕊柱头上,若后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VI)注意事项:1.试卷共8页,Ⅰ卷选择题6页,Ⅱ卷非选择题2页。
总分9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每小题2分,共50分)1.一个精原细胞有A与a、B与b两对同源染色体,则它所形成的配子中,含aB的配子有:A.4个B.0或2个C.2个D.0或1个2.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不同的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状C.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D.白眼和棒眼不是相对性状3.下列关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4.下列哪一项不是精子、卵细胞发生的区别:A.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B.一个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个数C.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形D.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5.下列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豌豆是雌雄同花植物,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B.在实验中进行杂交时,要先除去父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待母本雌蕊成熟后,进行传粉,然后再套袋C.实验中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得到F1全部为高茎,F2中高茎:矮茎为3:1,这样的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是正确的D.通过实验,孟德尔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其精髓是:生物体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6.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A.图中发生基因重组的过程是①②④⑤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C.图一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D.图二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7.西班牙长耳狗某种遗传病由一对基因控制,育种学家在正常狗的杂交中发现下列情况:母狗A与公狗C交配产生的全是正常狗,母狗B与公狗C交配生出了一些患此病的狗。
推测不合理的是:A.患病是隐性性状B.公狗 C可能是该病的携带者C.母狗A和B的基因型不相同D.如果C是纯合子,则A与C子代患病雌雄均有8.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到了自交和测交。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B.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C.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D.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9.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A.不出现在T2噬菌体中B.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DNA中C.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D.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中10.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
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
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
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A.甲为AAbb,乙为aaBBB.甲为aaZ B Z B,乙为AAZ b WC.甲为AAZ b Z b,乙为aaZ B WD.甲为AAZ b W,乙为aaZ B Z B11.一植物只有在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
已知一开紫花的植物自交,后代开紫花的植株180棵,开白花的植株142棵,若该紫花测交,则后代性状分离比:A.1:1: 1: 1B.3:lC.2:1:lD.1:312.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合子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C.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合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13.人们在果蝇中发现有飞行肌退化的现象,这种果蝇即使有正常的翅也无法飞行。
己知:亲代♀飞行肌退化×飞行肌正常♂↓子代♀飞行肌退化、♂飞行肌退化下述的哪种检验方法和结果,可以确定飞行肌退化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所控制:A.用子代雌雄个体杂交,后代分离比为3:1B.用子代雌雄个体杂交,后代雄性个体的分离比为1:1C.用子代雄性个体与亲代雌性交配,后代雌性分离比为3:1D.用子代雌性个体与亲代雄性交配,后代雄性分离比为2:114.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计算出Ⅱ2与Ⅱ3的子女发病概率是:A.1/3B.2/3C.1D.1/215.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若为减数分裂,则处于BC期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B.图甲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BC段D.图甲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BC段某一时期16.某性别决定方式为XY的动物从出生到成年,雌雄个体在外观上几乎完全一样,仅凭肉眼难以区分性别。
在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1(灰红色)对B(蓝色)为显性,B对b(巧克力色)为显性。
现有一只灰红色个体和一只蓝色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巧克力色的个体。
则亲代灰红色、蓝色与子代巧克力色的性别可能分别是:A.雄性、雌性、雌性B.雌性、雄性、雌性C.雄性、雌性、雄性D.雄性、雌性、不能确定17.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分析,正确的是:A.在随机被调查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相差不大B.患病家系的系谱图中一定能观察到隔代遗传现象C.该病不符合孟德尔遗传且发病率存在种族差异D.患病家系中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18.如图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19.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下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A.XY性染色体B.ZW性染色体C.性染色体数目D.染色体数目20.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
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1.下图为某同学建构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图,其中建构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2.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在噬菌体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魏斯曼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精子成熟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必然减少一半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23.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
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24.人类性染色体XY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
下列遗传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和患病男)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Ⅱ-1片段的是:25.鸡的“公鸡被羽型”是一个只在公鸡中表现的性状,它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型hh决定,显性基因决定具有“母鸡被羽型”的公鸡。
所有的母鸡不论基因型如何,都是“母鸡被羽型”。
一只具有“公鸡被羽型”的公鸡与三只母鸡交配,每只母鸡产下12只小鸡。
在总共36只小鸡中,有15只具有“母鸡被羽型”的公鸡,18只具有“母鸡被羽型”的母鸡,3只“公鸡被羽型”的公鸡。
那么,三只亲代母鸡最可能的基因型是:A.HH,HH,HhB.HH,Hh,HhC.HH,Hh,hhD.HH,HH,hh第Ⅱ卷(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每空2分)1.(共8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确保了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请回答:甲图是果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乙图是果蝇卵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丙图是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
丙(1)(2)甲图中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行为的时期是(3)乙图所示的染色体行为发生在甲图中所示2.(共12分)果蝇中,眼色的红色由常染色体上A基因决定,aa 的个体不能产生色素表现为白眼。
但另一对独立的基因E-e中,E使红眼色的变为紫色,e则无作用。
现有两纯种杂交,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1)基因E-e位于染色体上,亲本中白眼雄蝇的基因型是。
(2)F2代的基因型共有种。
(3)为确定F2代中某紫眼雄蝇的基因型,将其与双隐性纯合雌蝇测交。
若后代表现型为2种,则其基因型为。
若后代中出现种表现型,则其基因型为。
3.(共10分)请据题回答:(1)绵阳安县是重要的蚕桑基地,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
家蚕中D、d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Z d使雌配子致死,(能或不能)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雌性。
(2)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赫尔希和蔡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