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现状与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现状与路径
作者:肖丽香
来源:《教师·上》2019年第06期
摘要: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阅读不但是各种学科学习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要掌握的一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分别从教师层面、家长层面和学生层面上对当前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思考提出语文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的路径:一是立足课内,激发阅读兴趣;二是聚焦课外,应用阅读方法;三是有效衔接,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7 文章编号:1674-120X (2019)16-0028-02
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阅读不但是各种学科学习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要掌握的一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阅读在空间形式上分为两种,一种是语文课内的阅读,另一种是语文课外的阅读。这两种阅读虽然空间不同,但有很多的相通共融之处。因此,我们要关注寻找语文的课内与课外阅读的链接点,致力于让语文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奠定基础,让课外阅读充实与拓展课内阅读,促使语文课内与课外阅读能相得益彰,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下面笔者理性分析当前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现状,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思考提出语文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的路径,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理性反刍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现状
(一)教师层面上:只重课内阅读,忽略课外阅读
当下最为普遍的阅读现状是很多教师只重视语文课本的学习,而忽略对课本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与延伸。在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把主要的精力全都聚焦于语文课本上的一词一句的教学,“照本宣科”严重,而没有对教材文本的阅读方法与技能上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更没有针对同类文本的阅读方法与技能进行拓展,这导致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欠缺。
(二)家长层面上:只重电子产品,忽略纸质阅读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大多家长在孩子面前都是“机不离手”,不是微信,就是抖音。家长自身没有起到很好的“以身作则”的作用。有的家长甚至为了让孩子能不吵闹,直接给手机看各种动画片或是让孩子打游戏,用电子产品带孩子已成了当前家庭教育的最大弊端。因而,学生在家的课外阅读堪忧。
(三)学生层面上:只重教师布置,忽略个性需求
学生层面上会存在两种因素:一是小学生天性好玩。因此通常情况,如果教师与家长没有正确启发与有效引导,学生一般只会满足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少能主动要求进行课外语文阅读。有的学校的图书馆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学生会主动去光顾,更别说学生在校外会主动积极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二是当前有的学校重教学质量,因而各科作业都偏多,学生疲于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而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课外阅读。
二、寻找小学生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路径
当前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大幅度地增加阅读量,在课时量不变而阅读量增加的前提下,我们要努力寻找小学生课内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效衔接的路径,一方面致力于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学习和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能有效地嫁接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另一方面致力于让学生通过丰富而多样的课外阅读来弥补并拓展课内阅读。
(一)立足课内,激发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当前小学语文所使用的教材上的所有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比较著名的作品,也是根据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年龄特点进行取舍的,其课文内容比较有趣,文体优美。而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激发,主要在课内。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有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在课堂上,通过对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有效指导与启发,通过多种手段策略,找到文本与学生心理相链接的切入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在教学人教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时,这个单元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专题。其中安排了两首古诗分别是《嫦娥》与《乞丐》,我在教学《嫦娥》时,根据古诗里写到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在课上,我先是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大家总是在七夕晚上抬头仰望星空看月亮”“牛郎织女为什么要渡河
桥”“灵药真的非偷不可”“织女为什么会铤而走险”等。再让学生针对这些自主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辨,学生在议论纷纷之际,答案各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意未达”之间,这也正是进行引入课外阅读资料的最佳时机。于是,我适时地用课件播放了两篇课外阅读文章,即《嫦娥奔月》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于是,学生趣味盎然地带着自己的疑问阅读课件上的两篇文章。在领悟了古诗的意境之外,适时地再阅读这两个相似的故事,学生的兴趣被点燃,激起了在古诗与故事中找共同之处,也通过对故事的阅读为自己解疑答惑。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之后,再让学生带着阅读的感受再次走进古诗的阅读,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诗人多维而复杂的情感。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体悟到阅读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让学生通过故事加深了对古诗的阅读理解,有课外阅读资料的补充,从而有效地让课内阅读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着力在有限的课堂内充分地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小心呵护这种阅读兴趣,让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得以充分点燃。
(二)聚焦课外,应用阅读方法
然而我们深深知道,要实现当前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量的目标,如果只靠学生在课堂内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在课堂之中要聚焦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与延伸。我们在语文教学时,不只要让学生会读通与读懂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能否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与技能进行课外的自主阅读,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水平。也就是在课堂上得法,应获益于课外阅读。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关注阅读方法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课外阅读。
首先,我们应给学生指导课外阅读法,诸如泛读法、精读法和略读法等。我们要渗透这样的一种思想:“对于相同的文章,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而有些相同的文章,也可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与多元化的理解感悟。如果碰到优美的文句,可以用标注的方法,也可以摘录到笔记本上。其次,每学期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上至少2至3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在专题指导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阅读,帮助小学生获得课外有效阅读的方法,增强其课外阅读的意识,让其体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价值取向。在小学阶段,我们对阅读古诗词的要求是让学生在会背诵的基础上,对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与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别董大》这一首古诗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有感情的阅读中感受诗人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而又短暂的聚会后,又各奔东西的依依惜别之情。引导学生运用课上的阅读悟情之法去读课外相似的其他此类送别诗句,这样的阅读指导能够将课上教学的理解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得以练习和应用,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三)有效衔接,提高阅读能力
“得阅读者得语文”,当下这句已达到共识。当前小学、初中乃至高中,语文考卷中课外阅读分数比例不断增加。甚至有的语文老师不禁感慨:“现在语文考试都不考课内的,全考课外的。”当前核心素养大背景下,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显然已不言而喻了。因此,我们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无限的利用,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要通过有效地拓展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只有让课内阅读與课外阅读进行有效衔接,共融共生,才能让课内阅读有效为课外阅读搭桥铺路,让课外阅读为课内阅读进行补充拓展。我们要努力聚焦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者在阅读方式、训练项目、感情共融上无缝隙的整合,才能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地得以提升。
如,在教学《大风歌》之后,笔者特地有计划地组织一场别样的“谁是一代霸王”读书分享会。在读书交流会举办之前,笔者先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相关资料的阅读,并精确读懂课本《大风歌》的精华。并让学生自行组织,当黑板上用很特殊的字体写下主题:“谁是一代霸王”时,笔者就预料到这将是一次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最佳体现。果然,分享会在两队学生的跃跃欲试的神情中开始了。全班学生分成了两大组对排坐着,其中一组是“刘邦队”,而另一组则是“项羽队”。在一首“霸王别姬”歌曲中,两队学生开始了激烈的争辩。两队组员的情绪都异常激动,谁也不服谁,都在为自己的“王”争辩,都认为自己的“王”才是真正的“一代霸主”。最激烈的是在谈及四面楚歌、霸王自刎时,“项羽队”成员慷慨而悲壮地诵读起了项羽的《垓下歌》,不少学生情绪激动,感动落泪,连“刘邦队”队成员也不禁感叹:“是呀!我们刘邦虽有《大风歌》,而项羽的《垓下歌》也彰显了他也是一位大英雄,一位悲伤的帝王。”“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