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让玩具动起来
中班科学活动让玩具动起来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让玩具动起来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让幼儿了解力、运动和声音等科学知识。
3.提高幼儿对环境、物体的认识。
4.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观察玩具1.让幼儿带来自己喜欢的小玩具,教师用幼儿可以理解的方式问:这是什么玩具?它有哪些特点?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并问幼儿:你能发现哪些相同点或不同点?第二环节:让玩具动起来1.教师将一些相同或不同的玩具放在桌上,并向幼儿解释接下来要进行的实验内容。
2.通过比较这些玩具的反应力和运动方式,让幼儿逐渐了解玩具的运动规律,并自己探索如何让玩具动起来。
3.教师可在物品上使用弹力橡皮筋或发条等,让幼儿亲身感受力的作用。
4.通过让幼儿在不同的表面上放置玩具,并比较移动的效果,来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这两个物理概念。
第三环节:声音实验1.此环节可以使用各种小玩具让幼儿发出声音,如敲击玻璃瓶、吹嘟嘟笛、摇摆铃铛等。
2.学生可以试图改变声音的大小、高低等,调整玩具的位置,探究引起声音的元素,如震动和空气的振动等。
教学反思此活动将科学元素融入到幼儿玩乐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活动过程中,我注意到:1.试验过程中帮助幼儿及时调整情绪、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细节,避免了实验的失误和危险。
2.与幼儿面对面交流,让幼儿更加清楚地掌握实验目的,增加了幼儿的参与度。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我将继续发掘幼儿的好奇心,安排更加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玩具动起来》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玩具动起来》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玩具可以被设计和制作,并能够理解简单机械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简单机械或电子玩具,如风车、电动汽车、机器人等。
2. 准备一些简单的工具,如螺丝刀、电池、电线等。
3. 准备一些废旧玩具,供学生进行拆解和重新组装使用。
4. 准备一些教材、图片或视频,以便向学生介绍和讲解玩具的制作原理。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玩具,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引导学生思考玩具的制作原理。
2. 学习:通过教材、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和讲解玩具的制作原理,如电动玩具是通过电池提供能量,驱动电机工作等。
3. 实践: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玩具进行拆解和重新组装。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玩具动起来,如何提供能量以及如何控制速度等。
4. 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总结玩具制作的要点和原则。
帮助学生梳理出玩具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玩具制作的更多可能性,如如何设计自己的玩具,如何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等。
6. 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玩具可以被设计和制作,并能够理解简单机械原理。
通过拆解和重新组装玩具,学生能够亲自实践,观察和思考玩具的制作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分享和总结,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们对拆解和重新组装玩具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并通过实践和讨论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想法和创意。
同时,学生也积极思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体现出了很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玩具的工作原理时,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来帮助学生思考。
例如,通过问他们如何让风车转起来,从而引导他们思考使用什么力量驱动风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让玩具动起来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让玩具动起来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让幼儿理解并初步掌握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内容: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是“让玩具动起来”。
我们将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游戏,让幼儿了解和探索物体运动的原理,如推、拉、滚、滑等,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使玩具动起来。
教学准备:1. 各种类型的玩具,如汽车、火车、滑轮车、木块、球等。
2. 平整的地面或桌面。
3. 录音机或手机播放欢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1. 引入: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舞动身体,让他们体验“动”的感觉。
2. 探索:展示各种玩具,让幼儿自由玩耍,观察并思考如何让这些玩具动起来。
3. 实验:教师示范如何推动、拉动、滚动、滑动玩具,然后邀请幼儿尝试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4. 游戏:组织“让玩具动起来”比赛,看谁能用最独特的方式让玩具动起来。
5. 总结:引导幼儿回顾并总结他们是如何让玩具动起来的,强调推、拉、滚、滑等动作的作用。
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观察和探索更多能让物体动起来的方式,如风吹动树叶、水推动船只等。
教学总结: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他们在游戏中体验了科学的乐趣,激发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了解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幼儿对物体运动原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在“让玩具动起来”比赛中,观察和评价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幼儿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进一步评估教学效果。
让玩具动起来教案(19篇)
让玩具动起来教案(19篇)让玩具动起来教案(1)设计思路:“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这个做中学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孩子日常的自由嬉戏。
最近,我班最热门的玩具就是令孩子们爱不释手的“四驱赛车”,他们常常拿着不动的赛车来问我:“王老师,为什么我的赛车动不起来呢?”这说明大班孩子已不仅仅满意于单纯的摆布玩具,他们喜爱探究玩具动不起来的真正缘由,有时甚至将玩具赛车拆开,检查赛车内部的马达及各种零件等,这又表明孩子已经明显地意识到事物的因果关系。
依据日常对孩子的观看,我在“试验基地”里投放了大量有利于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进行操作的试验材料,比如各种型号的电池、螺丝刀、万用表等等,使他们有更多自由发觉的自主操作的机会。
此外我们创设了“延中试验基地”作为“做中学”试验的特定情景。
老师创设宽松探讨的氛围,激励幼儿敢于向伙伴置疑,勇于提出新问题,让幼儿带着新的问题、新的发觉,在“延中试验基地”中进行新的试试,探究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隐秘。
活动目的:1、利用幼儿动手操作,探究使电动玩具动起来的各种方法,从而得知电池的相关学问(如电池的电量、电池的安装方法等)。
2、培育幼儿大胆试试及探究的爱好。
活动预备:1、幼儿自带及老师收集多于幼儿人数的电动玩具。
2、各种型号的电池。
(新、旧电池、低电量电池)3、测电工具(万用表等)及电池装配示意图。
活动过程:一、老师设疑:1、幼儿扮演“小小试验家”进入“延中试验基地”的“玩具修理厂”,引起幼儿爱好。
2、“瑛瑛博士”介绍试验室中的各种工具(电线、小灯珠、万用表等),并提问:为什么有的电动玩具动不起来?3、“小试验家”猜想玩具动不起来的缘由。
4、“瑛瑛博士”总结“小小试验家”的猜想。
同时请“小小试验家”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用各种方法使玩具动起来。
二、幼儿探究:1、幼儿按意愿分散选择电动玩具摆布并试试。
2、老师提示幼儿做好试验记录。
三、幼儿沟通:1、幼儿沟通修理玩具的不同方法。
(可当场演示修理方法或播放以前的摄像,使修理过程再现)2、老师提问:还有什么有关电池的问题?(幼儿生成)四、让余兴未尽的孩子拿着玩具连续嬉戏。
中班主题教案让玩具动起来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主题教案:让玩具动起来第一部分:教案设计1. 整体思路本教案旨在通过让玩具动起来的活动,帮助中班幼儿提高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等综合能力,并促进幼儿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教学时间:2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对象:中班儿童2. 整体目标a)养成动手能力,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b)提高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开发创造能力;c)促进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掘事物的特性,实现感性认识;d)形成好奇心,发现事物的真相,喜欢学习和运用成果。
3. 特定能力目标a)成功制作出玩具模型;b)发现自己喜欢的玩具,并了解玩具由来和功用;c)提高幼儿广泛的生活感知,增强幼儿对世界的热爱和敬畏;d)发现事物的特性,感性理解科学规律。
4. 具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玩具,拿起玩具模型1)导入环节:让孩子们从自己认识的玩具中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并列举一下自己喜欢的原因。
(喜欢兔子,因为兔子耳朵长,尾巴短,还有红鼻子。
)2)提示环节:教师让孩子们了解玩具模型的数量、材质、颜色等。
3)实践环节:教师现场示范如何制作玩具模型,在手动制作玩具模型的过程中,让幼儿在动手能力的训练中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4)结束环节:教师引领幼儿们将自己制作的玩具模型,互相欣赏、分享。
第二课时:制作玩具模型1)导入环节:老师展示出一两件玩具模型,让孩子们简单观察。
2)提示环节:请用语言和动手制作的方式,浅显易懂地讲解如何制作玩具模型。
3)实践环节:按照教师的要求,构思自己的玩具模型,然后开始制作并装饰模型。
4)结束环节:道谢环节有所总结和展示。
第二部分:教学反思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教学反思:1. 任务设计在这次教学中,我为学生立了一个可行的任务,即制作出自己喜欢的玩具模型。
任务具有足够的挑战,孩子们可以尝试多种材质制作,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 孩子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促进孩子们积极地参与活动,让他们充分地动手操作。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让玩具动起来》PPT课件
设计意图:
根据《纲要》“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 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精神,教师要敏锐地察觉幼 儿的喜好,把日常生活的内容拓展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电池--在 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幼儿经常能够接触到它,如玩各种的电 动玩具、遥控器等等,而对于电池的神奇力量,幼儿感到很新奇,也 很有趣,为了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乐于尝试、 勤于动手的习惯。我设计了融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为一体的这一 个活动,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学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的特征、种类和用途。 2.认识电池的正负极,并尝试为电动玩具安装电池。 3.体验成功安装电池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认识电池的正负极,并尝试为电动玩具安装电池。
??
+ -
小班科学活动让玩具动起来教案
一、活动名称:小班科学活动让玩具动起来教案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简单的机械运动方式,如滚动、滑动、摆动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学会用简单的工具让玩具动起来。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类型的玩具(如汽车、小船、飞机等),动力工具(如电池、电机等),展示台,操作桌。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玩具摆放整齐,光线适中。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玩具的特点和运动方式。
2.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探索,尝试用动力工具让玩具动起来,并观察玩具的运动方式。
3. 展示:每组幼儿向全体幼儿展示他们的探索成果,介绍玩具的运动方式和使用的动力工具。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和目标,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科学探索。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活动室中设立科学探索区,提供各种科学玩具和工具,让幼儿自主进行探索和操作。
3.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活动内容1. 认识电池和电机:让幼儿了解电池和电机的作用,以及如何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 使用动力工具:教授幼儿如何正确使用电池和电机,让玩具动起来。
3. 探索不同运动方式:让幼儿尝试用动力工具让玩具实现滚动、滑动、摆动等不同的运动方式。
4. 制作小车:引导幼儿使用废旧材料制作小车,并使用动力工具让小车动起来。
5. 总结与展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成果,总结学到的知识。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电池、电机和玩具的运动方式。
2.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实践使用动力工具让玩具动起来。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玩具动起来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玩具动起来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玩具动起来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玩具动起来1设计意图: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幼儿在玩玩具时,经常在观察、思考:汽车为什么会开?车灯为什么会亮?对电池的作用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次活动结合《纲要》精神,体现“生活化、经验化、操作化”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充分挖掘电池潜在的教育价值。
在活动中,通过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操作、探索的时间、机会,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电池,了解电池的外形特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动手操作、安装电池,了解电池的安装方法及作用,并体验安装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与材料的互动原则。
教师的开放式提问,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幼儿间的讨论、交流,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经验也得到了积累;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关系,通过操作、摆弄电池、探索电池的奥秘。
活动目标:1、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乐意参加安装电池的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常用电池若干个(1、5、7号),电动玩具若干个,电池图片一张活动过程:一、导入:幼儿选择各种电动玩具玩,引出活动主题:“电池”二、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尝试从多角度发现电池的差异。
1、幼儿观察、比较电池。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较,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你们发现这些电池那些地方不一样?”“这些电池有没有一样的地方?”3、出示电池图片,师生共同小结电池的外形特征。
三、幼儿尝试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动玩具安装电池。
1、教师提供不同型号的电动玩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安装电池,让玩具动起来。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一起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小班科学教案让玩具动起来
小班科学教案让玩具动起来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简单的机械运动方式,如滚动、滑动、摆动等。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简单的机械运动方式,如滚动、滑动、摆动等。
2. 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和表达观察到的机械运动。
3. 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探索各种机械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简单的机械运动方式。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和表达观察到的机械运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能滚动的玩具、能滑动的玩具、能摆动的玩具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玩具,可以是滚动、滑动或摆动的。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能滚动的玩具、能滑动的玩具、能摆动的玩具等,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玩具动起来”。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和示范各种简单的机械运动方式,如滚动、滑动、摆动等,让幼儿理解和掌握。
3. 操作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探索各种机械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4. 分享与交流: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和表达观察到的机械运动,让幼儿相互交流和分享。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表现,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指导和引导。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相互帮助和交流。
在分享与交流环节,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能正确地描述和表达观察到的机械运动。
2. 评价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是否能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
3. 评估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能理解并运用简单的科学原理。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小班科学教案让玩具动起来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物理知识,知道电池是让玩具动起来的动力来源。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电池,了解电池的作用。
2. 观察和分析玩具动起来的原因。
3. 学习简单的物理知识,如摩擦、磁力等。
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知道电池的正确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电池,了解电池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摩擦、磁力等物理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玩具、电池、磁铁、摩擦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玩具摆放整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正在运动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个玩具是怎么动起来的呢?”让幼儿思考和回答。
2. 基本知识学习:教师向幼儿介绍电池的作用,让幼儿了解电池是让玩具动起来的动力来源。
3.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和分析玩具动起来的原因,学习摩擦、磁力等物理知识。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让幼儿知道电池的正确处理方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5.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玩具,了解它们的动力来源,并和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2. 运用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分析,自己发现玩具动起来的原因。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正在运动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个玩具是怎么动起来的呢?”让幼儿思考和回答。
2. 认识电池:教师向幼儿介绍电池的作用,让幼儿了解电池是让玩具动起来的动力来源。
3. 观察和分析: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观察各种玩具,分析玩具动起来的原因,学习摩擦、磁力等物理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让玩具动起来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让玩具动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让玩具动起来”。
详细内容涉及简单机械原理、力的作用方式以及能量转换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轮轴等,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简单机械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玩具车、杠杆、轮轴、滑轮、绳子、小木块等。
学具:每组一套玩具车、杠杆、轮轴、滑轮、绳子、小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辆玩具车,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玩具车是怎样动起来的吗?”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轮轴等,并通过教具演示。
分析玩具车运动的原因,引导幼儿理解力的作用方式。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教具,让幼儿动手操作,使玩具动起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邀请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5. 课后实践(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
六、板书设计1. 简单机械原理:杠杆、轮轴、滑轮等。
2. 力的作用方式:推、拉、转等。
3. 能量转换:势能转化为动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记录下来并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答案示例:钓鱼竿:杠杆原理轮椅:轮轴原理拉杆箱:滑轮原理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简单机械原理表现出浓厚兴趣,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引导幼儿理解力的作用方式方面,还需加强讲解和演示。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一个简单机械玩具,增强幼儿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玩具动起来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主题:幼儿园小班科学——玩具动起来教案2. 年龄段:3-4岁3. 教学目标:a.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简单的机械运动形式。
b. 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c.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教学重点与难点:a. 重点:让幼儿能够说出玩具运动的名称。
b. 难点:让幼儿能够观察到玩具运动的变化。
5. 教学准备:a. 物质准备:各种运动的玩具,如汽车、飞机、滑板等。
b.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室,无障碍物。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部分:1.1 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玩具动起来。
1.2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自己带来的玩具。
2. 基本部分:2.1 教师展示各种运动的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玩具运动的形式,如滚动、飞行、滑动等。
2.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到的玩具运动。
3. 拓展部分:3.1 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操作玩具,感受玩具运动的特点。
3.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游戏,如“抓玩具比赛”、“玩具接力”等,增加幼儿对玩具运动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自己带来的玩具。
3. 基本部分(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运动的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引导幼儿观察玩具运动的形式,如滚动、飞行、滑动等。
4. 拓展部分(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操作玩具,感受玩具运动的特点。
组织幼儿进行小游戏,如“抓玩具比赛”、“玩具接力”等。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让幼儿说出自己学到的内容。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在小组活动和游戏中的反馈意见。
五、教学建议1.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
小班《让玩具动起来》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玩具的基本原理,知道如何让玩具动起来。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玩具的种类和特点。
2. 玩具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合作完成玩具的制作和调试。
三、教学准备:1. 各种类型的玩具。
2. 玩具制作材料。
3. 工作台和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各种玩具,引导幼儿发现玩具的特点和玩法。
2. 讲解:向幼儿讲解玩具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实践:让幼儿分组合作,制作和调试玩具。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玩具。
2. 评价:通过幼儿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评价幼儿的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合作意识。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主动表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玩具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采用问答法,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
七、教学步骤:1. 观察玩具:让幼儿观察各种玩具,了解玩具的种类和特点。
2. 讲解原理:向幼儿讲解玩具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制作过程:指导幼儿分组合作,完成玩具的制作和调试。
4. 展示与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八、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玩具,并记录下来。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观玩具店或游乐场,了解玩具的制作和设计过程。
3. 主题展览: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和收集的玩具进行展览,提高幼儿的成就感。
九、教学反馈:1. 幼儿的作品:通过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和作品,了解幼儿的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合作意识。
2. 幼儿的表现: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协作情况。
3. 家长的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兴趣发展。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让玩具动起来 -幼儿园科学教案
让玩具动起来 - 幼儿园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力和运动。
2.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玩具,探索玩具的运动规律。
3.通过游戏教学的形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小汽车、小火车、飞行器等几款带轮子的玩具。
2.长直的木板、凹凸不平的石头或者书本等。
3.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份简单的教案,并将教案转化为游戏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之中学习。
教学过程1. 感性认识1.1 引入教师拿着一辆小汽车,并徐徐把它向前推。
让幼儿观察小汽车被推动后的运动状态,并问幼儿,是什么力让小汽车向前运动的?1.2 探究教师将小汽车放在地上,让幼儿观察小汽车停下的状态,并问幼儿,为什么小汽车停下不动了?1.3 实践教师将一些带轮子的玩具放在地上,让幼儿手动推动玩具,在观察玩具的运动状态的同时,问幼儿什么力使玩具向前或者向后运动的?2. 概念思维2.1 引入教师将小火车、飞行器等其他带轮子的玩具搬出来,并放在讲台上。
通过观看玩具的造型和名字,让幼儿可以感受运动和力的概念。
2.2 讲解教师简单的讲解运动和力的概念,以及力是推动运动的原动力。
2.3 实践教师拿出一根长木板,上面有几个棉布,让幼儿轮流将玩具放在木板上推动它,并观察玩具在木板上不同位置的运动状态。
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问幼儿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玩具的状态?3. 知识拓展3.1 实际应用教师举起一个物品,问幼儿,如果要让一个重物连续滑动,我们该如何采取行动?3.2 体验操作教师为幼儿提供几个活动空间,在各个空间放置不同的物品,让幼儿可以运动、探索、理解物理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总结此次教学通过游戏的形式,将玩具的运动状态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在观察与实践过程中,感性认识运动和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玩具在木板上、不同地面上滑动的状态,拓展了幼儿对运动规律的认识。
这些体验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学习,感受并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与规律,通过科学游戏教学,不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为幼儿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大班科学教案让玩具动起来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
2.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以玩具车为例,讲解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
-演示如何运用这些原理让玩具动起来。
3.随堂练习(15分钟)
-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套教具,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让玩具动起来。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简单机械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延伸: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课后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组织一次科学小制作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玩具装置。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让玩具动起来。
2.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作业设计,尤其是作业的答案部分。
4.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解析
理解简单机械原理是本节课的核心,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一难点,需采取以下措施:
1.例题讲解时,使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简单机械原理。
4.总结与展示:5分钟。总结要点,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成果。
三、课堂提问
1.提问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
2.注意提问的顺序和逻辑,由浅入深,帮助幼儿逐步理解。
3.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回答,培养其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选择幼儿熟悉的玩具作为情景导入,使幼儿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在随堂练习环节,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和引导。
小班科学教案让玩具动起来
小班科学教案让玩具动起来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让玩具动起来的基本方法,如拉、推、摇等。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让玩具动起来的基本方法。
2. 玩具动起来时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各种类型的玩具若干。
2. 教学课件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玩具,引导他们发现玩具可以动,但需要我们的帮助。
2. 讲解:向幼儿介绍让玩具动起来的基本方法,如拉、推、摇等,并演示。
3. 实践:让幼儿分组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让玩具动起来,如拉小车、推木偶等。
4. 观察:引导幼儿观察玩具动起来时的现象,如声音、速度等。
5. 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让玩具动起来的方法和感受。
五、作业1.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新的方法让家中的玩具动起来。
2. 观察玩具动起来时的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观察玩具动起来时的现象时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搜集幼儿在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作业的情况,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小时候玩过的传统玩具,并展示如何让这些玩具动起来。
2. 组织一次玩具运动会,让幼儿自己设计比赛项目,比一比谁让玩具动得更有创意。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学活动是否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九、教学延伸1. 开展“玩具好朋友”主题活动,让幼儿带来自愿的玩具,分享玩具的故事和玩法。
2. 组织幼儿参观玩具工厂或玩具店,了解玩具的制作过程和种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十、教学资源1. 收集各种类型的玩具,丰富教学资源。
2. 制作教学课件和视频,辅助教学。
3. 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玩具动起来》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玩具动起来》一、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机械,了解各种玩具是怎样运动的;2.培养观察力、耐心、动手实践能力;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让玩具动起来》是一堂介绍简单机械的公开课。
在课上,我们将会观察和研究各种各样的玩具,并了解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通过这堂课,孩子们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简单机械的了解。
三、教学准备•准备各种玩具,如小车、飞机模型、钟摆、车发条等•准备白板、彩笔、橡皮擦•讲解PPT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本节课主题是《让玩具动起来》,在导入环节,引导孩子们打开大脑,思考一下问题:“你们拥有的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它是怎样运动的?”。
先让孩子们自由表达,然后教师再介绍一下今天主要讲解的内容-简单机械,顺便提一下玩具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 学习与实践(30分钟)在这个环节,孩子们将会观察各种玩具。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每种玩具的运动原理,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蓝色背景的讲解PPT。
每种玩具,我都将在屏幕上展示一个图像,并说明它是怎样运动的。
孩子们要仔细听讲,相关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接下来,孩子们将分小组进行实践。
教师将各种玩具分发给孩子和他们的伙伴,让他们好好观察每个玩具是如何运动的。
这是教师介绍之后最重要的一环,孩子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让自己更好地理解。
3. 总结(10分钟)在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又一次回到PPT中,老师之前所提过的每个玩具都再次展示在屏幕上,然后让每组学生分别选择一个玩具,让他们依照之前的学习,向全班介绍这个玩具是怎样运动的,并告诉大家它的名字。
五、教学反思1.整合课程这个环节除了学习简单机械,还顺便认识了各种玩具。
整个课堂的设计使孩子们能够有更加全面的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实践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孩子可以得到实践的机会。
这不仅仅让孩子兴致盎然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
3.让孩子充分参与在该环节中,教师安排的任务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课堂的主角。
(多篇)让玩具动起来教案
让玩具动起来教案让玩具动起来教案1活动目标:1、能积极参加活动,探索启动玩具的不同方式,并乐意和同伴交流。
2、幼儿根据玩具的启动方式,自主给玩具进行分类。
3、乐意和同伴交往,体验与他人分享玩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发条、开关、拉线玩具。
2、发条、开关、拉线玩具的标志,小黑板一块。
3、玩具城堡的场景。
活动过程:一、出示玩具,引起兴趣老师出示一个较漂亮的玩具,并提问:你喜欢这个玩具吗?为什么?引起幼儿探索玩具的兴趣。
教师打开开关,玩具动起来,追问:喜欢动起来的这个玩具吗?为什么?二、幼儿玩玩具,探索启动方式(1)小朋友自选玩具玩一玩,鼓励幼儿初步探索玩具不同的玩法,探索玩具动起来的.方法,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2)请幼儿说说玩的是什么玩具,以及是怎么玩的?依次出示(开关玩具、拖线玩具、发条玩具)的标志。
三、再次玩玩具,同伴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让幼儿去玩具城堡玩玩具,知道自己玩的玩具是怎么动起来的,是属于哪一种玩具?幼儿自由玩玩具,鼓励幼儿边玩边说自己玩的是哪一种玩具,并愿意与他人交换玩具。
四、游戏活动:送玩具回家幼儿按三种标志送玩具回家。
五、拓展延伸,经验迁移1、今天我们小朋友发现了这么多使玩具动起来的方法,你还玩过什么玩具是用别的方法让它动起来的?现在我们也来看看这些玩具是怎么动起来的?我们一起来玩玩吧!2、回家后再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玩具动起来的方法和今天我们发现的不一样。
让玩具动起来教案2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学)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