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模拟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模拟卷及答案
在编教师、特岗教师、三支一扶中的支教、私立学校、教育机构公务员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总之,考一张教师资格证,可以敲开这六大职业的大门。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模拟卷,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校本课程“阅读与感悟”的主题活动中,老师向学生推荐了几篇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的外国文学作品,以下不适合的是( )。
A.《老人与海》
B.《高老头》
C.《大卫科波菲尔》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答案】B。解析:A项中的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C项中的大卫是狄更斯塑造出的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事业成功和家庭圆满的人物;D项中的保尔·柯察金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出为了革命奋斗终身的革命者。B项高老头巴尔扎克塑造出的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故本题选择B项。
2.学习柳永的《雨霖铃》,老师引导学生鉴赏诗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教师让学生举例,和“柳”有关,并与其有相同的情感基调的诗句,下列例句不恰当的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诗经》)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C.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D.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2.【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诗句是表达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ABD三项中的诗句都是表达离别的感伤基调,只有C项纯粹写春天的杨柳。故本题选择C项。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着作是()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教育学》
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一
C.心理
D.劳动起源论
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须,并与人类社会始终,它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段性
D.生产性
5.孔子曰:“上好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
A.责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
6.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转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
7.在我国近现代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王寅学制
B.葵卯
C.壬子癸丑
D.壬戌学制
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个属于()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柱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精品】2017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
2017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以下用到了“赋”的方法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D.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1.【答案】A。解析:BC用的是“比”,D用到的是“兴”。
2.在学到毛泽东所填之词《沁园春·长沙》的时候,有学生说应该将其中的“鹰击长空”改为“鹰飞长空”,对此,教师作了以下几项评价,最能解决学生心中疑问的一项是( )。
A.善于发现问题,这一点很好,但是将“击”改为“飞”好吗?
B.问得好,“击”与“飞”相比,“击”字更能突显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苍穹的强劲有力。
C.文学创作讲究选词炼字,想想“击”与“飞”相比,哪个字用在这个地方更贴切?
D.伟人的作品怎么可能有错呢?课下再好好想想就明白了。
2.【答案】B。解析:刚刚从初三过来的学生,在想问题的时候还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一般的反问或提问会让学生找不着自我学习的方向,所以A项和C项的点评效果都不如B项,D项的点评是一种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林黛玉进贾府》里面,很多地方都出观了“笑”字,有学生问:“贾母之笑与黛玉忙赔笑见礼中的笑并不完全一样吧?”下列教师评价中最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是( )。
A.你的观察很细,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不妨在课下跟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真题及答案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真题及答案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结束啦,在这里提前预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为您提供《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真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教师向学生介绍 (3分)
参考答案:C.《小狗包弟》
2、……某教材设置了“现当代戏剧鉴赏”单元…… (3分)
参考答案:B.《三块钱国币》
3、……学习校本课程“有趣的对联”时 (3分)
参考答案:A.屈原韩愈汤显祖
4、……教学《林黛玉进贾府》 (3分)
参考答案:C.感受王熙凤鲜明的个性特征
5、……“竹”是古诗词中……梳理含有“竹”意象的诗词 (3分)
参考答案:D.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6、……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诸子百家经典” (3分)
参考答案:A.《道德经》《论语》
7、……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3分)
参考答案:C.补充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知识,统一对诗歌主题的认识。
8、……学习《鸿门宴》……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 (3分)
参考答案:B.以朗读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课外阅读” (3分)
参考答案:B.每学期至少要用一半的课时学习语文读本,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10、……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3分)
参考答案:D.诗歌教学播放音像资料,会降低教学效率。
11、……阅读《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的片段 (3分)
参考答案:D.任务四重在引导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附答案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选文系统
【答案】C
【解析】助读系统是指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按照内容划分,助读系统分为注释类(包括注释、作者简介、选文出处、课文背景介绍等)、提示类(包括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助读提示等)、评点类(包括旁批、总批、题解等)、目标类(包括学习重点、难点,教材分配表等)、图像类(包括插图、图标、多媒体课件等)。题干所述批注属于评点类助读系统。
9.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了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阅读教学中要避免使用比喻、排比等知识概念
B.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本
C.文学类文本阅读重在评价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D.略读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即知识与能力目标,“情感教育”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两者同等重要。故A项表述错误。“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还指出,应养成良
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故B项“难以成为课堂关注的内容”说法错误,C项表述正确。“实施建议”中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杜威
2.在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缟素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那一阶段?()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臧息相辅”等重要的思想的文献是()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从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却又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主要依据()。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名族和文化传统
6.学生在小学教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教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直线式
B.螺旋式
C.纵向式
D.横线式
7.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生本课程
8.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这体现了哪一类型的课的结构()。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真题与答案
2017年下半年真题解析
233网校:陈龙老师【真题考点解析>>】
热点推荐>>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答案及名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特尔巴特
C.赞可夫
D.布鲁纳
233网校答案: A
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
A.阶级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平等性
233网校答案:C
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刷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
A.社会流动性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社会改造功能
D.人口控制功能
233网校答案:A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
A.《理想国》
B.《巨人传》
C.《教育论》
D.《爱弥儿》
233网校答案:D
5、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教育影响
D.个体实践
233网校答案:B
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是()
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233网校答案:C
7、李老师再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及答案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及答案
报考正式编制教师。教师招聘考试又称教师入编考试,是由地区教育局或人事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上岗考试。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在诗歌《沁园春•长沙》的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分辨出下列描绘秋景的诗句,与其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2.教师在教授王昌龄的《出塞》时,讲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要求同学们搜索与其运用同一种修辞手法的诗句,下面选项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
3.在阅读完高中的选修课文《桥边的老人》后,有学生向老师反映对海明威的小说很感兴趣,让老师推荐几部海明威的作品,以下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的一项是( )。
A.《永别了,武器》
B.《老人与海》
C.《百年孤独》
D.《太阳照常升起》
4.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古代诗文中有关年龄的称谓,
全班交流分享,下列总结正确的是( )。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真题及答案【3】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真题及答案【3】
三、教学设计题
19、……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问题:写出你对《小石潭记》教学的认识(20分)
参考答案:本文通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达情感。首先,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楚。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运用不同形式引导同学把握课文内容。具体顺序为:(1)发现小潭(闻声→见形)→(2)潭中景物(水→石→树→鱼)→(3)小潭源流(溪身→岸势)→(4)潭中气氛(气氛→感受)。其次,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以想象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意境美。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教师便可以请学生想象并画出小石潭的形象图,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意。最后,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在对景物描绘中,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知人论世,及时补充作者的生平及背景,从而感悟文中寓于景中的情感。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就可以感受到: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中学】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
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究“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赞可夫
D.布鲁纳
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的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
A.阶级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平等性
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
A.社会流动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社会改造功能
D.人口控制功能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
A.《理想国》
B.《巨人传》
C.《教育论》
D.《爱弥儿》
5.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教育影响
D.个体实践
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是()。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卷及答案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卷及答案
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在考公务员或面试大企业的时候更有优势。有证书说明在语言能力不错,很多企业更青睐有证人。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在学习了杜甫的《望岳》之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五言律诗进行赏析阅读,以下不合适的是( )。
A.李白《月下独酌》
B.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王维《使至塞上》
D.王绩《野望》
2.教师讲解朱熹《观书有感》时,列举蕴含哲理的诗歌,下列古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王之涣《登鹳雀楼》
B.白居易《望月有感》
C.苏轼《题西林壁》
D.王安石《登飞来峰》
3.古代文人墨客往往寄情山水,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表达作者不同的心境,下列不属于山水游记的是( )。
A.柳宗元《小石潭记》
B.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C.全祖望《梅花岭记》
D.吴均《与朱元思书》
4.教师在教授《<论语>十二章》时,要求学生回忆“四书”,下列学生的回答不属于“四书”之一的是( )。
A.《诗经》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5.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下列选项不适合的是( )。
A.《观书有感》
B.《蒿里行》
C.《龟虽寿》
D.《短歌行》
6.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后,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使用典故抒发作者情感的诗词,下列不符合的是( )。
A.李商隐《锦瑟》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解析)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
学)题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人物和观点的对应。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他主张把一切知识教授给一切人和教育要适应自然,提出了统一的学制系统以及新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泛智”教育思想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创立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对西方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故A项正确。
B项: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之父。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赞科夫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他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他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其中,教育的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题干中,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需,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均体现了教育永恒性的特征。故C项正确。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及答案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及
答案
教师资格统考地区考试一般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上半年考试时间在3月中旬,面试在5月左右进行,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在11月初上。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在学习了杜甫的《望岳》之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五言律诗进行赏析阅读,以下不合适的是( )。
A.李白《月下独酌》
B.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王维《使至塞上》
D.王绩《野望》
2.教师讲解朱熹《观书有感》时,列举蕴含哲理的诗歌,下列古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王之涣《登鹳雀楼》
B.白居易《望月有感》
C.苏轼《题西林壁》
D.王安石《登飞来峰》
3.古代文人墨客往往寄情山水,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表达作者不同的心境,下列不属于山水游记的是( )。
A.柳宗元《小石潭记》
B.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C.全祖望《梅花岭记》
D.吴均《与朱元思书》
4.教师在教授《<论语>十二章》时,要求学生回忆“四书”,下列学生的回答不属于“四书”之一的是( )。
A.《诗经》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5.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下列选项不适合的是( )。
A.《观书有感》
B.《蒿里行》
C.《龟虽寿》
D.《短歌行》
6.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后,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使用典故抒发作者情感的诗词,下列不符合的是( )。
【真题】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专业知识《高中语文》 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古代诗词中的“梧桐”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下列“梧桐”意象与爱情无关的是( )。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C.梧桐叶上三更雨,别是人间一段愁(赵长卿《一剪梅》)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解析:A项,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这里梧桐作为连理枝的意象,象征着意中人由于现实中无法实现相伴相随,只能寄希望于死后化为连理枝、相思鸟。B项,自居易的《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点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发生的凄清氛围。后人多沿用“秋雨梧桐”来形容二人的爱情悲剧。C项,出自赵长卿的《一剪梅》,由词中“多愁多病,当甚风流。真情一点苦萦人,才下眉尖,恰上心头。”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词人的爱情苦情之作,梧桐在这里也被词人赋予了爱情的象征。D项,《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抒发词人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梧桐”在此处是愁苦类诗歌的意象。
2.教学《荷塘月色》,教师列举其他写景状物的散文,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巴金《小狗包弟》
B.陆蠡《囚绿记》
C.鲁迅《灯下漫笔》
D.欧·亨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解析:《小狗包弟》虽是散文,却是通过写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时期的悲惨遭遇,展现那个疯狂时代的现实,以记叙为主;《灯下漫笔》是杂文;《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小说。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照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叙事性散文,下列合适的是()。
A.《故都的秋》
B.《荷塘月色》
C.《小狗包弟》
D.《拿来主义》
2.某教材设置了“现当代戏剧鉴赏”单元,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梳理戏剧矛盾,掌握现当代戏剧基本特点,下列适合推荐的现当代戏剧作品是()。
A.《闺塾》
B.《三块钱国币》
C.《长亭送别》
D.《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3.学习校本课程“有趣的对联”时,学生梳理下列三副对联所赞美的历史人物。以下梳理出的答案,正确的是()。
(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2)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3)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A.屈原;韩愈;汤显祖
B.屈原;苏轼;王实甫
C.杜甫;苏轼;王实甫
D.杜甫;韩愈;汤显祖
4.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品味小说语言,赏析人物形象”,下列教学环节与这一教学目标相吻合的是()。
A.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B.介绍出场人物之间的关系
C.感受王熙凤鲜明的个性特征
D.体会作者的小说创作风格
5.“竹”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具有高洁、超脱、坚韧的意味。某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含有“竹”意象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校本课程“阅读与感悟”的主题活动中,老师向学生推荐了几篇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的外国文学作品,以下不适合的是( )。
A.《老人与海》
B.《高老头》
C.《大卫科波菲尔》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答案】B。解析:A项中的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C项中的大卫是狄更斯塑造出的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事业成功和家庭圆满的人物;D项中的保尔·柯察金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出为了革命奋斗终身的革命者。B项高老头巴尔扎克塑造出的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故本题选择B项。
2.学习柳永的《雨霖铃》,老师引导学生鉴赏诗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教师让学生举例,和“柳”有关,并与其有相同的情感基调的诗句,下列例句不恰当的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诗经》)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C.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D.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2.【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诗句是表达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ABD三项中的诗句都是表达离别的感伤基调,只有C项纯粹写春天的杨柳。故本题选择C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照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叙事性散文,下列合适的是()。
A.《故都的秋》
B.《荷塘月色》
C.《小狗包弟》
D.《拿来主义》
2.某教材设置了“现当代戏剧鉴赏”单元,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梳理戏剧矛盾,掌握现当代戏剧基本特点,下列适合推荐的现当代戏剧作品是()。
A.《闺塾》
B.《三块钱国币》
C.《长亭送别》
D.《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3.学习校本课程“有趣的对联”时,学生梳理下列三副对联所赞美的历史人物。以下梳理出的答案,正确的是()。
(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2)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3)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A.屈原;韩愈;汤显祖
B.屈原;苏轼;王实甫
C.杜甫;苏轼;王实甫
D.杜甫;韩愈;汤显祖
4.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品味小说语言,赏析人物形象”,下列教学环节与这一教学目标相吻合的是()。
A.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B.介绍出场人物之间的关系
C.感受王熙凤鲜明的个性特征
D.体会作者的小说创作风格
5.“竹”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具有高洁、超脱、坚韧的意味。某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含有“竹”意象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B.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6.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诸子百家经典”,下列作品适合作为该专题阅读书目的是()。
A.《道德经》《论语》
B.《庄子》《颜氏家训)
C.《商君书》《史记》
D.《世说新语》《资治通鉴》
7.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初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后,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读到的是海子的孤独感,而且他想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另一同学发言:“老师,我也读到了海子的孤独感,但我认为他并不想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了‘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他说的是通信,而没有说见面”。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分歧,下列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是()。
A.请学生继续分享阅读的感受,结合关键词句探究诗歌意蕴
B.表扬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表达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
C.补充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知识,统一对诗歌主题的认识
D.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就课堂争论的问题书面表达个人见解
8.学习《鸿门宴》,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樊哙闯帐”部分,要求读出情节的紧张感,读出不同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恰当的是()。
A.设置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B.以朗读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C.通过场景再现,把握作品风格
D.以角色扮演替代对课文的分析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课外阅读”提出具体教学建议,某教师依据这些建议使用“语文读本”,下列使用方法不恰当的是()。
A.教师鼓励学生运用从精读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自主阅读读本
B.每学期至少要用一半的课时学习语文读本.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C.教师向学生推荐语文读本中与教科书阅读单元相配合的选文
D.以语文读本所涉及作家为基础,向学生推荐其他课外阅读篇目
10.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赏析意境之前,教师播放赤壁实景图片并配以气势磅礴的音乐,下列对该教学资源使用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营造情感氛围,可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B.契合诗歌的意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C.实景再现,先人为主,影响学生展开想象
D.诗歌教学播放音像资料。会降低教学效率
11.阅读《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任务一: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演讲针对什么人?
(2)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
(3)演讲要达到什么目的?
任务二:再读课文,分析文本结构。
任务三:三读文本,揣摩重要语段。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提示了100年后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哪几段描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请梳理并分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3)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采用怎样的方式实现梦想?反对哪些做法?
任务四:角色扮演,体悟作者情感。
假设自己是作者,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演讲,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任务一重在引导学生初步提取文本信息
B.任务二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脉络
C.任务三重在引导学生深入研习文本内容
D.任务四重在引导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12.阅读某教师教学《登高》的导人环节,按照要求答题。
提到杜甫的诗歌,我们自然想到他特有的“沉郁顿挫”的诗风。请看大屏幕:“‘沉郁’指内容情感,‘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指内容的凝重、含蓄,也指题材严肃,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则指情感和音韵的表现技法;从情感抒发的角度,指情感跌宕起伏,千回百折。郁结难舒。”
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读《登高》来体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并探究这种诗风形成的原因,尝试着更进一步了解“诗圣”杜甫。
请同学们结合上面的解释讨论:你能从《登高》这首诗中读出“沉郁顿挫”的意味来吗?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围绕诗风品诗,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赏析作品
B.教师对“顿挫”的解释过于笼统,没有从音韵学的角度详细说明
C.教师先解释名词再引导学生讨论,意在营造紧张严肃的课堂氛围
D.教师解释概念,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并探究“沉郁顿挫”的含义
13.阅读某会考试题,按照要求答题。
结合《烛之武退秦师》的选文和下面的“课文背景形势图”,用选文原句填空。(4分)
从形势图看,晋国处在秦、郑之间,攻打郑国对晋国最有利,而对秦国利益不大。因此,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①”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治郑国;又以“②”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最后得出“亡郑”是“阙秦以利晋”的结论,成功说服了秦伯。
对上述试题测试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读图体会时代特点,重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B.考查学生融合不同领域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C.考查学生解读文言文和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
D.考查学生对多类型文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
14.阅读论文《发掘、发现、发展:作文教学指导的三个视角》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和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惯和能力,就将具备语言交流的主动性和文字表达的自信心,不但不怕作文,而且会喜欢作文,会努力写好作文。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提出“发掘、发现、发展”的指导理念:“发掘”就是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发现”就是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和问题,“发展”就是发展学生的写作素养和写作个性。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