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于我校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习作素材的收集与研究.
《农村小学生习作素材的收集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正不断地深入。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耗时多,效果低”的问题。作文教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究其根本原因,不是学生表达能力差,而是因为: 1、他们不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2语言积累太少。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他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小学生作文的材料,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本身。如果我们能注意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注意积累习作素材,就能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写出内容真实、叙述生动的文章。找到了这个切入点,我们课题小组从本地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于2006年6月召开课题论证会并决定:从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和教给学生收集习作素材的方法入手,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确定了以“农村小学生写作素材的收集与研究”为研究课题。此课题的立项得到了向阳中心校、同江教师进修学校科研所等部门领导的重视和认可,被确定为同江市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此课题的顺利实施,将会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当学生作文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调动他们进行自主观察与实践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农村小学生养成自觉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素材,寻找素材,积累素材,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进而使农村学生拥有自己的一片丰厚的写作园地,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让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培养,为农村小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奠定
(完整版)开发农村资源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研究结题报告
《开发农村资源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沂水县道托镇涝坡小学
《开发农村资源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要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主要是要求学生在每一次作文中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把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无论是选择安排材料,还是组织语言、用词造句,都离不开观察和思维。再说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文字练习。我们从学生的作文中,不仅可以看出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可以看出他们认识的高低。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小学生的作文,同样也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同样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与人格”。透过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把教学生作文和教学生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
同时,《标准》中还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又要求我们树立新的作文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农村小学生生活在更为广阔的空间,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如:山川田野、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等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只要我们按照预定的作文教学目标和内容,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能达到“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甚至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生活,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从而使学生有感而发,轻松愉快地抒写自己的感受。并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创新素质,最终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质量。
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易于表达,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还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要求。这些论述,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进行小学生生活作文教学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首先能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要求。语文综合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全面的、整合的语文素养,这就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而生活作文教学,必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个性化的发展。其次,生活作文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发展中选取材料进行习作,从而能主动探索并获取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再次,该课题与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通过研究,反思教学以及撰写教学论文等,必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与经验在新的实践活动中主动自觉地建构,并通过社会化过程的验证或修正,最后内化而成的。因此,作文教学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各种充分条件,创造与各种写作需要相适应的情境,构建使全体学生各自获得良性发展的过程,同时实施良好的有差异有针对性的积极引导。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的能力与智慧存在着多元差异,人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要朝向自己的优势智能方面推进,而不可能形成众人统一的发展模式。因此,教育就应该为具有多元差异的众多个体,提供人人可以获得充分发展的环境与条
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作文兴趣的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作文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作文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作文兴趣的研究
课题编号:G120943
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徐守芝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写作文的内在动力,“只有引发学生写作的冲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写作、传递与交流。” 德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因此,关注作文教法,关注儿童生活、情感、情趣的转变是更新作文教学观念的关键,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就要用真诚的情感投入到作文的教学之中。在满怀激情的抒发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作文具有生命的活力。
兴趣是儿童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兴趣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的动力。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创作的活动,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感受着各种新奇的信息,进行一系列思维活动,对客观事物的情感体验。浓厚的兴趣往往作用于创造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写作欲望、催动思维、生发想象,而且能深化认识、净化思想、美化心灵,增强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形象描述的效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白兴趣教学的作用,注意积极地激发兴趣,并在实际中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结题报告
揭西县上砂镇华南学校课题编号:Yw17-xx011b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大多数小学生怕写作文,或者根本写不出作文,这已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所谓作文“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方法运用或家庭教育不力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歧视或偏见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作文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作文任务有非常大的难度。能让小学作文“学困生”写好作文,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确实得花费一番功夫。研究小学生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对于今后的作文教学是有非常大的意义,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大有帮助。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确立了《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使每
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的、主动活泼地发展。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方法,而年龄大致相通的学生却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以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划分,往往能够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但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二稿)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究报告
广安实验学校课题组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我们2012年12月结合我校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的实际,自主选择研究的校本课题。近一年来,在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取得了预期研究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写出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却是不争的事实。小学三年级是作文起步教学的阶段,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此时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这个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倡作文教学低起点,早起步.本课题是从学校低段作文教学策略入手,以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为目的,挖掘贴近小学生生活、贴近学校、贴近社会实际的作文教学内容,更好地加强起步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探究出适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的作文起步教学模式。
二、课题界定
小学:以习作的需要,本课题暂以广安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作文起步:指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
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的习作。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作文起步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是实施作文起步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的方法模式。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前言
作文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通过学生的习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字、词、句的积累情况,对语言文字的组织应用能力观察与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它不像其他课题尤其是理科课題那么容易立竿见影。但是,作文教学的改变也是有章可循、有有法可依的。
二、课题研究背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小学作文教学,是引导和训练小学生从写话成段、再到写段成篇的重要过渡,是小学生能否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新课标对于中段学生的作文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作文的过程不仅是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然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却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
首先,小学生由于生活单调、阅读面狭窄,在写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而课堂作文教学又存在着时间有限、训练有限、训练周期长、效果不佳等弊病,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很困难。因此,怎样进行起步作文指导教学,引导学生迈好作文的第一步,就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有畏难情绪,写出来的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甚至还有模仿例文的千篇一律的作文。部分学生还严重存在着无话可说、写作文就像挤牙膏、东拉西扯、抄袭例文等现象。
小学人物描写作文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人物描写作文研究结题报告
该课题针对作文教学中学生无话可写,语言枯燥无味,文章素材堆积,缺乏灵活的写
作技巧,呆板、无创新能力等现象,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
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
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描写生活。
同时,启迪、熏陶孩子们对学习充满兴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鼓励、赞赏,让他们体验成功,充满自信的投入学习。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范文引导,教给学生正确、
科学的习作方法,使学生愿写、乐写,不断改进写作方法与技巧,丰富写作内容,达到提
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努力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研究怎样在文学创作教学
过程中,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唤醒学生习作的性欲,培育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使学
生主动参予,掌控较好的写作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构成较好的
社会交际能力和完善的人格。
[小学作文课题研究]小学作文课题研究小学高段有效作文课题研究小语12班1组代
月红一、课题的提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最让我步履维艰的还是作文教学,小学作文
课题研究。
一说道作文课,存有许多感叹,一就是无人知晓从何下手,指导写作方法太理论化,
又乏味;叫做学生自己写下呢,又太认输了,有点“放牛”的味道。二就是上了作文指导课,效果也不太显著,甚至作文有些模式化。
同样,一说到写作文,许多学生也会退避三舍。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作文
就是练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共5篇)
《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共5篇)
第一篇:《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每当学生升入初一后,老师和家长都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有些同学进入初中后,简直判若两人。在小学他们作文写得很好,记事清楚、完整,层次还分明,经常获得老师的赞誉;可到了初中,他们却感觉无从下笔,写作丝毫没有进步,有的甚至还退步。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学作文教学不衔接,导致学生写作学习困难、教师教学艰涩,致使整个作文教学陷入困境,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棘手问题。
怎样指导学生的作文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呢?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的是关键,是起点;要实现教学目的,就要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早在1998年中共中央就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语文学科以它独有的方式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其地位更是举足轻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作文先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开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文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书一、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翻阅我们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无论是从选材上,还是文笔上,作文水平一般,有的还有跑题现象;由此看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作文教学研究对学生进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及其研究目标
一课题界定: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教学生在貌似不变的学习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认识生活的精彩纷呈
提高学生从生活中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合有利信息,以及分析整改的能力;能充分运用这些信息;
提高写作能力,以写作呈现生活;学生通过对生活的充分认识,做到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并且能够写的精彩;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渠道,是走向社会的“介绍信”,写作是更好拥有生活的需要;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和建构主义理论是开展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2、实践意义
通过开展此项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作文教学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使作文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改变学生作文存在“抄、套、编,假、大、空”现象,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学科:语文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所在单位:
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是用笔说话。”可见,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作文教学中,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写得无奈,是很普遍的现象。为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更为了让学生写作文像说话一样轻松、容易,我们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不断的尝试探索。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课题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见,让学生自主作文、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本课题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开展实验探究,努力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拿起笔来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作文时能够信手拈来、下笔有神,培养学生从内心主动需要出发进行自主作文的能力,使学生想写、乐写、会写。并且,通过研究本课题,能为小学作文教学提供优秀的教学案例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研究的内容、步骤及方法:
1、内容
(1)学生作文能力的现状及其分析。
(2)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策略,方法,途径研究。
2、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10~2011.12)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设计研究方案,制定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2.1~2012.7)边观察、边研究、分析,深入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做好记录,适时调整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个性化习作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个性化习作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个性化习作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
⒈当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从调查中发现农村学校语文教师普遍在习作教学中存在下列问题:⑴观念陈旧。封闭的教学观念、灌注式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在一些课堂中还沿袭着“教师名题——教师指导——学生奉命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传统模式,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⑵缺乏“农”味,学生习作大多脱离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实际,按题目要求写的不是亲身经历的事,没有自己真实的感受,普遍说空话、说假话。⑶个性不强。由于从起步开始,教师就强调应选什么样的材料、要表达怎样的中心,开头、结尾有哪些形式,并为学生提供可模仿的例文,学生习作时千方百计套用模式,迎合老师的口味,结果导致习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少见创造的火花,难觅有生活灵性、学生个性的佳作。
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规律,明确提出小学中年级学生要“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这就强调了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能力的培养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要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真实是习作的生命,要让学生有感而发,彰显个性,写出有灵气的习作。
⒊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对教育活动的新要求。首先,教育要着眼于未来,未来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眼于这一时代要求,以学生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新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载体,运用好这一载体,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在小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把学生的发展放到第一位,充分尊重
农村小学生习作教学策略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汉阴县中坝小学课题
《农村小学生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阶段开展情况报告
2011年3月我校申报了“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从课题立项到实施已近一年的时间,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模式,在实施中我们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去。对照课题实验方案,在前期实验过程中,我们重点进行了深化理论学习、做好调查分析、丰富习作素材三方面工作,在如何提高习作教学效率的策略与规律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到目前,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项以来所做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完善实验方案,落实科研常规
优质的科研教师群体是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保障。课题研究之初,我们把师资培训工作作为实验前期工作的重点。学校除了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还通过“读书写博、理论积淀”、“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等学习活动积极营造教师团队的书卷气,引导教师在静心阅读中内化教育理论、体验阅读快乐、感受专业成长。通过学习有关理论知识,认真阅读国内外专家的论文阐述,课题组成员对小学生习作现状和课题研究的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研究思想上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加深了对实验课题意义的理解。
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反观当初制定的实验方案,并结合实验前期的问卷调查情况,对原课题实验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例如增加了与校本课程融合、开展师生同读同写活动、搭建多维展示平台激发习作兴趣等实验策略,让课题研究跳出了语文教学这个框架,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相结合,与学校的文化建设相结合,实现了课题研究的大结合、大联动。
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研究
第一篇: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方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当前,在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发现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由于各种原因,布置他们在每次园地写一篇习作,他们却不知道该写什么,农村是我们农村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他们对身边那么多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觉得自己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很难看到有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特点的作文。我校地处偏远地区农村,学生们的生活面狭窄,体验不丰富,素材积累不充分。不留心观察生活,缺少从生活中摄取材料的能力。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形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合实际的事情);临(像临贴练字般地仿写作文选上的作文,只变换了人物);默(考试时将平时背好的作文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学生脱离实际生活,缺少生活气息,缺乏生活、缺乏体验,这是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还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教学流程,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教师批改不得要领,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此,为了改革这一弊端,我校的语文课题研究项目“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方法研究”,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实情,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作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化习作习惯,进而有效提高我校的作文教学效率、质量。
小学语文课题报告(最新)
小学语文课题报告(通用5篇)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及终身教育的基石,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的习作训练不仅直接关乎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叙事水平,对学生未来的语言文字造诣和思维深度及广度都有着深远影响。但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教学指导策略落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配合度低、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如何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且能有效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师指导策略成为实践的挑战。
一、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现状述评。
1、研究价值。
开展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同样也对老师习作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能有效的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
2、研究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山区,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地实际,依据新课标,来研究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为促进提高教师对习作起步的指导,提高教学水平,改变习作指导模式,按照我校教务处20xx至20xx年教研工作计划,结合教学实际,确立了这一研修课题。
《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文不仅是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手段,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能够集中的反映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位置。
而事实上,我们经常听教师提起作文,叫苦连天,到考试期间,甚至有老师为应付考试强行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因此作文课如一潭死水,每位老师不敢涉足。久而久之,许多学生谈文色变,写作文就如无米之炊。每次写作文时,学生们绞尽脑汁、东拼西凑,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写作文苦不堪言,对作文厌恶之极。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因此,必须创造一种快乐作文教学法,减轻学生习作心理负担,给学生一个欢乐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欢欢喜喜地用手中的笔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以及想说的话用语言文字自由地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我校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西平县人和河沿张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一)研究背景
1.社会良性发展的要求
本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未来的社会是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高速传播发展的时代,迅速捕捉、正确分析、及时输送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写话与习作既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和其他各科学习的基础;又是生命发展过程中,与人们倾吐体验感受,和别人沟通和交往的生活需要;还是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障。
2.我校作文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学生来自农村,虽然有了较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他们活动的范围狭小,见识较少,生活泉源枯竭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虽然可以借助于电子白板、课件等教学设备,但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手段还是主角,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封闭在课堂之中,造成了习作教学中学生处于“要我写”的无可奈何的被动状态,勉强“逼”出来的作文,也是空洞无物。随着数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实践,我校教师在习作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对习作有效教学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二)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而事实上,我们经常听教师提起作文,叫苦连天,到考试期间,甚至有老师为应付考试强行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因此作文课如一潭死水,每位老师不敢
涉足。久而久之,许多学生谈文色变,写作文就如无米之炊。每次写作文时,学
生们绞尽脑汁、东拼西凑,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写作文苦不堪言,对作文厌恶之极。
我课题组认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习作兴趣减少——学生,怕写作文;大部分教师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习作教学“拔高”的现象极为普遍,学生由不会写、怕写导致作文水平较低,最终发展到提及作文便厌烦、恐惧,凑合、交差了事、抄范文成了家常便饭。
(三)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表现
①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1)习作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作文命题缺乏开放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无法明确习作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激发不聊学生主动提笔倾诉、表达的欲望。
(2)不合理的评价机制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研究,更谈不上有效策略的研究,本末倒置,导致作文的过程变成了训练应试模式的过程;作文评定等级低下,学生无法感受到习作带来的成功体验。
(3)习作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习作教学存在“有量无序”“临时抱佛脚”或放任自流现象严重,同时各年级之
间习作教学又缺乏必要的联系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1)作文教学过于强调写作方法的指导,过于强调主题立意,学生不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过于强调语言要美,学生不敢说白话。
(2)在作文指导中,教师拔高教学要求,为了引导学生说具体,往往要求学生虚构情景,多数学生难以达到目标,结果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参与面不广。
(3)作文批改中,缺乏眉批和肩批,总批只有等级;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均指出学生习作方面的不足,打消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要求过高,用成人标准衡量学生。
(4)作文讲评强调“评议”,导致学生不愿读自己的写作,评议的学生也不知从何评起。
(5)对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不深,对年级训练的重点不清,对学生的心理需要不明,导致对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意图不明确。
加强有效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和实践,对于语文教师习作教学观念的尽快转变、行为的尽快改善、习作教学水平的尽快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尽快进步和发展,实在是当务之急。基于此,我们提出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与陶行知的作文教学理念一致,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力措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视作文活动是生活的重要组成,作文不再是枯燥乏味,脱离生活,而是兴趣盎然,充满生机,实践证明,作文教学生活化也是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极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综合素质。
1.合作教育学理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造与学生发展相适宜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智力、情绪、意志等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成为准备和能克服困难的人,最大限度地显示个人的潜力、天赋和才能。
2.我们从陶行知先生的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六大解放”的生活教育思想出发,从中汲取前辈教育经验的滋养,探索提高写作教学的一些最关键的问题和规律,切实提高写作的效果,寻求写作教学的新路子。
3.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流丰盈,溪流自然活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4.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王拴紧教授的教学主张是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作文,创造性地写好作文,享受作文。好的作文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5.我们学习、研究了王拴紧教学主张的基础上,立足我校实际,因地制宜地探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方法、途径,为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服务,力求改变学生怕作文的心理,改变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凑、抄、套”的现象和“千人一律”的局面,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阅读积累,培养兴趣,提倡自由表达,使作文成为学生表达自我、抒发感情的工具,发展学生个性,使习作教学落到实处。
三、研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