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汇编专题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具体内容:地理是高中必学的课程之一,你总结了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地理是高中必学的课程之一,你总结了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概述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3、基本过程: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概况(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三项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两条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4、五条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5、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森林的作用1、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2、生态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3、环保功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4、森林急剧减少的危害: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热带雨林的分布(1)纬度分布:赤道南北两侧,大陆向风地带可伸展到南北纬15——25(2)地区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3)最大分布:亚马孙热带雨林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3)繁衍物种最多,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三、雨林生态的优越性和脆弱性1、优越性: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课件
7但.为水维分护蒸生发态量安也全大,毛。乌第素7题沙,由漠材的料南可缘知适,合该(地D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
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 无须人为干涉。
答案 解析
(2015年山东卷,5~6)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 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 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 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理由: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理由: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 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答案 解析
考点2 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全国卷】 1.(2018年全国Ⅰ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 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 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 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 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法精练含解析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法精练含解析

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二测]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

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

据此完成1—2题。

1.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A。

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B。

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C。

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 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2.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②湖区实施人工降雨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④发展节水农业⑤跨流域调水A。

①③④ B。

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④[2019四川遂宁诊断]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982年至2016年,全球的林木树冠覆盖增加了224万平方千米(相对于1982年,森林覆盖率上升了约7%),裸地覆盖减少了116万平方千米,这些变化集中在山区、温带以及亚热带地区.其中60%的土地变化与人类直接活动有关,40%是由气候变化等间接驱动因素造成的。

不少专家坦言,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

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森林覆盖率上升的农业活动不包括()A.退耕还林B。

围栏放牧C。

弃耕D。

发展立体农业4。

下列地区中,森林覆盖率上升受气候变化因素影响最小的是()A。

半干旱气候区 B。

高纬地区C.高山地区D。

亚热带季风区5。

对“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远优于其他森林B。

被砍伐的热带森林面积将大于其他新增林地面积C。

热带地区毁林开荒的经济效益低下D。

其他地区森林的经济价值不及热带雨林(新情境)苏达尔沟是毛布拉孔兑(黄河的支流)一条十分典型的季节性沙漠沟谷,风沙活动强烈。

根据地貌、地表沉积物、植被以及景观特征,将苏达尔沟分为上游砒砂岩沟壑区和下游沙地沙丘区。

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5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5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纲考点扫描
考查频度 全国卷 特殊区域荒漠化 地方卷 5年 7考
命题趋势 1.趋势分析:关注新出现 的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
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2013· 课标Ⅱ,36 的防治
的发生过程及发展变化 2016· 课标Ⅱ,37 变化及保护 大熊猫栖息地的
治理措施,以及传统生态
脆弱区的生态建设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 大,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
气候
地形
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减小降 植被 雨对地表的冲击强度和削减地表径流的能力就越低, 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
[问] 6.简述典型水土流失区域的差异? 提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东北平原
的黑土流失、喀斯特地貌区的水土流失等。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当地能源缺乏,农村薪柴匮 乏,乱砍滥伐严重。该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而 且这里土层薄,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就难以治理,因此造成的经 济损失大于黄土高原。
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危害是非常严 重的,如下图所示:
3.水土流失治理的全面分析 (1)主要的治理措施 ①工程措施:主要指针对水土流失情况,采取土石方及混凝 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
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②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方,采取种树种草、 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的措施。 ③农业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的手 段,如土壤培育、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 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独特的生态环境。

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对于高中生来说,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考试成绩,更与我们未来的生活和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在不同的地区表现也不尽相同。

比如,在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加上过度放牧、滥垦荒地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大片土地逐渐变成了荒漠。

而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则是困扰当地生态的一大难题。

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每逢暴雨,大量的土壤被雨水冲走,不仅破坏了当地的土地资源,还导致河流泥沙淤积,影响了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在南方一些地区,酸雨问题较为突出。

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酸雨,对土壤、水体和建筑物等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此外,森林资源的减少、湿地的萎缩、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等问题也在不同的区域存在着,给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带来了威胁。

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人类活动的影响往往更加显著。

以土地荒漠化为例,气候干旱是其自然原因之一,但过度放牧、盲目开垦、滥采滥挖等人类活动则是加剧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在一些牧区,牲畜数量远远超过了草地的承载能力,导致草地退化;而在一些农区,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人们大量开垦草原和荒地,破坏了原有的植被。

水土流失的产生,除了黄土高原本身的土质疏松和降水集中等自然因素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陡坡开荒、毁林开荒等,以及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中的植被破坏,都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重要原因。

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是导致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而森林资源的减少,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火灾、病虫害等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因为人类的滥砍滥伐和非法采伐。

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案

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案

第十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是什么]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在哪里]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 mm 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区内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则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为什么]1.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怎么办]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以“案例”为依据——探规寻律·走向实践][理在书中](一)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二)西北地区荒漠化1.脆弱的生态环境:2.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人为原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题在书外](2018·湖南衡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外流湖缩小问题的分析模型
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的答题建模 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 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 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 样性减少等。
[解题流程] 角度一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问] 3.荒漠化概念中的三个“三”和一个“二”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①“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②“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③“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④“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问]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可用“松、中、少”三个字分析。 你理解其中的含义吗? 提示:“松”指黄土土质疏松; “中”指位置居中,且降水集中,尤其夏季多暴雨; “少”指植被覆盖少,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根据区域分布图 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文字材料
区域的自然特征和区域的 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全球气候变暖等 人为原因(主要):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樵采
角度二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针对自然原因的措施 工程、生物、技术、生活、经济、 针对人为原因的措施 政策、环保等措施
2.水土流失危害的整体性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 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危害是非常严 重的,如下图所示:
3.水土流失治理的全面分析 (1)主要的治理措施 ①工程措施:主要指针对水土流失情况,采取土石方及混凝 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 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②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方,采取种树种草、 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的措施。 ③农业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的手 段,如土壤培育、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 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农业技术措施
采用科学的耕作方式,如等高 耕作、带状耕作等,减少土壤
侵蚀。
政策措施
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 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从根
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案例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
防护林种类
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 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等,构成完整的 防护林体系。
建设方式
采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 等多种方式,加速防护林建设进程。

国际合作交流与经验借鉴
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政府机构、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 全球生态环境挑战。
经验借鉴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提高我国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
人才培养
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生态环境建设人才。
信息共享
建立国际信息共享平台,及时获取全球生态环境动态信息,为我国区 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01
02
03
监测与评估
利用遥感、GIS等地理信 息技术手段,对区域生态 环境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 ,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治理与修复
研发并应用生态修复技术 ,如土壤修复、水体净化 等,改善受损生态环境, 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资源高效利用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如节水灌溉、废 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降低 生态环境压力。
0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战略部署
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将导致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
全球气候变化将影响区域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 等方面,对生态环境带来严峻挑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五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五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水文
考点1
考点3
考点4
返回目录
考点2 水土流失 • 3.措施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农业技 术措施
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措施等控制水土流失,使其不再 发生或恶化。 采取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方法进行治理。 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 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 等。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返回目录
考点2 水土流失
5年2考,多与森林的效益结合考查
考点2 水土流失
• 1.成因 • (1)自然因素 • 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因素

降水
地形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降水的多少和 强度 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 大,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就越严重。
考点1
考点3
考点4
返回目录
考点2 水土流失
• 思维拓展
图解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措施 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 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考点1
考点3
考点4
返回目录
考点2 水土流失
考点1
考点3
考点4
考点1 荒漠化 •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 • (1)荒漠化的成因 • ①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干旱

土质

集中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返回目录
考点1 荒漠化
• ②人为因素。
• 人为原因大大加快了荒漠化的扩展,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 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另一方面是 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 如下表所示:

高二地理知识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d

高二地理知识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d

高二地理知识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高二地理知识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具有先天脆弱性。

国土的自然基础构成与地理特点;人口众多、相对贫乏的人均资源和很高的人类活动强度;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结构的特征与环境治理的艰巨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长期负面积累等,共同造成了中国生态环境更易遭到损害,区域开发成本较高,需要投入更多的基础建设资本和维修成本。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荒漠化的因素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现代: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管理失误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综合提升详细课件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综合提升详细课件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ppt

【解析】第 7 题,与热带雨林相比,人工橡胶林对植被的破坏更 大,所以径流含沙量增大;由于降水减少,径流增大,所以水循环减弱, 气候变得干燥。第 8 题,热带雨林开辟为人工橡胶林后可能导致生物 多样性减少。
【答案】7.B 8.D
(区域认知)当降水量大于蒸发、下渗量时,余水在填平坑洼以后,便 在重力作用下顺坡流动、冲刷。图Ⅰ示意坡度与侵蚀强度的关系, 图Ⅱ是我国南方某山地剖面图(假设甲、乙、丙、丁四处植被覆盖程 度相同)。读图,回答 9~10 题。
【解析】第(1)题,由统计图可直接得出结论。第(2)题,由于深 居内陆,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高山环绕盆地,以风积地貌为主;河 流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由于绿洲地区过度樵采和水 资源利用不当,使新疆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第(3)题,可从保护植被、 合理放牧等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1)过度放牧 城市交通建设 (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 大、风力强;高山环绕盆地,以风积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河流 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过度樵采和水资源 利用不当。 (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等。
4.下列关于甘肃省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起主要作用 B.生态环境变化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力 C.人口增长阻碍了土地利用的良性发展 D.甘肃省的很多县域实施了生态退耕政策
5.下列关于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增加耕地的同时,重视新增耕地质量 B.大幅度提高林地比例,发挥其环境效益 C.控制草场载畜量,稳定牧草地规模 D.未利用地大力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
【答案】4.D 5.C 6.B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讲生态环境的建设课件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讲生态环境的建设课件

解析 科尔沁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 极值分布区域、降水量的变化描述等。该种分布与海陆位置及地形均 有关。该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上,由东南向西北,距太平洋越 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逐渐减弱,到达的海洋水汽越来越少;开鲁、阿 鲁科尔沁旗附近地区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雨影区),降水少。
科尔沁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水草丰美、植被茂盛,近 代退化为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经过治理,科尔沁沙地率先实现了治理速
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 说明科尔沁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答案 以开鲁、阿鲁科尔沁旗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大;大部分地区降水 量在345~555 mm之间;最小值小于345 mm,出现在开鲁、阿鲁科尔沁旗 附近地区。 原因:由东南向西北,距太平洋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逐渐减弱,到达 的海洋水汽越来越少;开鲁、阿鲁科尔沁旗附近地区为夏季风的背风坡 (雨影区),降水少。
大水漫灌
想一想 ①影响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见(1)]
②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见上表)
方法技巧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
地形原因 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
气候原因 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自然原因 土壤条件 土壤组成、肥力等
植被原因 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河流原因 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人为原因
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当然, 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 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农作区 草原牧区 干旱内陆区
具体措施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造成超载放牧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组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2015·山东文综,5~6)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3.(2014·广东文综,3)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5.(2016·新课标全国Ⅱ,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

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6分)(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8分)(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8分)5.[2015·安徽文综,35(2)~(3)]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5.[2014·课标Ⅰ,36(2)(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B组两年模拟精选(2016~2015年)(2016·陕西西安长安区一模)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

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据此,回答1~2题。

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A.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土层和沟壑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区C.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D.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B.借黄土肥沃优势,发展了大规模机械化农业C.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D.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2016·课标区高考信息卷)读下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判断,为保障种植业生产而改善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水源 D.土壤4.图中地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在于( )A.防洪 B.发电C.养殖 D.防治水土流失(2016·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监测)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

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最有可能是流动沙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主要分布于( )A.河流上游地区 B.山麓地带C.冲积扇 D.河流出山口7.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B.冬季风势力增强C.绿洲地带水源枯竭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2016·四川成都二诊)下图为世界六大洲林地、耕地和草地等三种农业用地占本洲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读图回答8~9题。

8.图例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A.林地、耕地、草地 B.耕地、林地、草地C.耕地、草地、林地 D.草地、耕地、林地9.在南美洲③所示的农业用地比重最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势平坦开阔 B.山地面积广大C.河流少水量小 D.气候温暖湿润(2016·福建厦门一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11.据图可判断( )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2016·江西上饶二模)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

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

读表回答12~13题。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⑤湖泊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A.①②④ B.①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③④13.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游平原C.珠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2015·广东湛江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读下图新疆塔里木地区,回答下列问题。

14.读图中信息,对塔里木盆地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A.人类对于自然的适应能力减小,活动的空间不断缩小B.历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范围仅限于盆地周边的绿洲地区C.盆地南缘河流流程缩短,主要是人类种植业活动造成的D.人类活动范围盆地北缘比盆地南缘大15.该地区极端干旱环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遥远,青藏高原阻挡,水汽少,地面蒸发旺盛B.全年受副高控制,降水总量小C.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D.地处盆地内部,地势平坦,排水不畅(2015·福建四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考)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

根据材料回答16~17题。

16.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观赏到红树林景观的是( )A.大连B.青岛C.深圳D.上海17.近年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有( )①防风消浪、促淤保滩②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③保持生物多样性④增加用材林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2015·河北百校联盟高三3月教学质量检测)作为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地区之一,甘肃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全国的土地利用有重要参考意义。

下表示意甘肃县域土地利用结构比重变化,其中未利用土地包括撂荒闲置农用地。

读表,完成18~19题。

甘肃县域土地利用结构比重变化18.关于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合理的是( )①经济发展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力②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③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变化是一把双刃剑④多数县域实施了生态退耕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9.甘肃对撂荒闲置农用地合理的管理措施有( )①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撂荒闲置农用地②加强被征用土地的管理,防止由于土地征用而导致的耕地撂荒现象③对确实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应将其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或交通用地④加大小型农用机械的使用,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而出现的撂荒闲置农用地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15·山东济南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复活岛是位于咸海内最大的湖心岛,近50年来,岛屿面积不断增大,并逐渐与陆地相连,下图是两幅咸海的卫星图片,据图回答20~21题。

20.复活岛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A.地壳上升B.湖泊萎缩C.泥沙淤积D.围湖造田21.符合图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是( )A.昼夜温差变小B.湖水盐度下降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壤盐碱化减轻(2015·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

研究发现,油棕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威胁到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

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依据材料推断( )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23.油棕产业链中( )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B.棕榈油榨取工业宜靠近原料产地C.油棕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2015·山东威海调研)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24~25题。

24.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B.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C.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D.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25.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在1.5~3之间。

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B.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C.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扩大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2015·河北百校联盟高三3月教学质量检测)下图景观示意我国某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采取的某类工程措施,读图完成26~27题。

26.该景观常见于(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南方低山丘陵地区D.华北平原27.下图四幅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景观的是( )A.①B.②C.③D.④28.(2016·河南八市4月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天山北侧,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海拔300至600米,是中国第二大沙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