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学案

合集下载

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4篇

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4篇

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4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4篇》,快快拿去用吧!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板书课题、作者)二、资料助读纪伯伦简介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kuì):赠送(礼品)。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学案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学案人教版第10课《组歌》导学练测【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执拗(niù)憔悴(qiáo cuì)馈赠(kuì)真谛(dì)璀璨(cuǐ càn)镶嵌(xiāng qiàn)酷肖(xiào)翱翔(áo)心扉(fēi)长吁短叹(xū)千山万壑(hâ)彻夜不寐(mâi)(2)形似字区别(3)多音字辨析(4)解词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炽热:极热。

寐:睡。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心扉:指人的内心。

壑:山沟或大水坑。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重点句子分析】(1)在《浪之歌》中,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

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至此,我们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还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

海浪对爱情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

(2)《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运用在这首散文诗中,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是传情的信使。

诗人在诗中对拟人手法进行了灵活运用: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二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五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是运用于无形。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组歌》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歌曲,适合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美的感受,在诗歌的演唱中培养学生的声乐素质、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以下是一份《组歌》语文教案的参考:教学目标:1. 通过学唱《组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音感和音准。

2. 增加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唱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音响设备和音乐资源。

2. 《组歌》歌曲的歌词和音乐文件。

3. 打印学生歌词,分发给学生。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组歌》的封面和歌手信息,简要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词作曲的人物。

引起学生对该歌曲的兴趣。

2. 学唱(15分钟):通过播放音乐和逐句教唱的方式,带领学生逐步学唱《组歌》。

首先播放整首歌曲,让学生用听觉感受整个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以句子为单位,逐句教唱,学生跟读后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整首歌曲。

3. 理解(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组歌》的歌词,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歌曲的主题是什么?这首歌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4. 表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部分来演唱。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部分进行表演。

每个小组可以自行设计动作、舞台布置等,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在表演前可以进行适当的排练和指导,确保每个小组的表演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5. 总结(5分钟):邀请学生评论各个小组表演的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合唱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意义。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本次合唱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提升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歌曲歌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合唱歌曲,进行分组练习和表演,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合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初中语文组歌教案

初中语文组歌教案

初中语文组歌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组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组歌:《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鹿柴》、《江雪》。

2. 文学作品欣赏:《庐山谣》、《乌衣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组歌的概念,引导学生对组歌产生兴趣。

2. 教师通过播放组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组歌的美妙。

二、学习组歌(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逐个学习组歌,包括《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鹿柴》、《江雪》。

2. 教师讲解每个组歌的背景、作者、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组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文学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庐山谣》、《乌衣巷》等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创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组歌和文学作品的灵感,进行创作练习。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创作形式,如写作、绘画、表演等。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组歌和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3. 学生在展示和评价中的表现和反思能力。

教学资源:1. 组歌的音频和歌词。

2. 文学作品的文本。

3. 创作材料(如纸张、画笔等)。

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组歌》教案

《组歌》教案

《组歌》教案《组歌》教案(一)第二次层次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身份证号码的含义、编码规律,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识别身份证号码、设计身份证号码引导学生掌握数字编排的规律与方法,还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编码,学生列举了很多,如身份证、门牌号、汽车牌照等等,接着教师又出示了一些图片做了补充,使这些广泛存在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数学”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数字与编码”这一看似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有趣。

这里学生表现的较为积极,但在老师问出还有什么疑问时,学生反映不大,我感到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除收集一些身份证号码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先去预习一下这个知识,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然后在上课时一起研究。

教学目标:⒈ 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⒉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⒊ 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素材作好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作者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作相关介绍。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有一个活动目的是探索两种不同导入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中的课堂运用实效。

因此,执教的两位老师在基本确定了活动过程后,对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设计。

两个活动,我们分别运用了两种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另一种是手指游戏变魔术导入,教师通过魔术变出三种图形,然后通过与实物的对比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不同导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⒈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 品读欣赏,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组歌》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组歌》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组歌》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组歌》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在音乐教学中,组歌是一项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

组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发展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为了帮助八年级学生学习《组歌》,本文将介绍一份人教版八年级必修的组歌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择了《歌唱祖国》这首歌曲作为教学内容。

这首歌曲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主义色彩的歌曲,旋律优美、易唱易记,适合学生学习。

同时,这首歌曲也有较为完整的和声部分,可以让学生学习和练习组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会整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2.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合唱出歌曲的主旋律;3.了解不同的和声类型,并能够运用基本的和声技巧合唱出不同的和声部分;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三、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可先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素材,让学生听一听《歌唱祖国》的旋律和歌词,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谈论有关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讲解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歌曲的歌词,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和故事背景。

然后播放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唱几句,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和节奏。

3.拆分歌曲的和声部分教师可以简单的讲解歌曲的和声部分,并用钢琴、吉他等乐器演奏出来,让学生听一听不同的和声类型。

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学生练习一段和声部分,并逐步组合到整首歌曲中。

4.合唱练习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和练习整首歌曲的旋律和不同的和声部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唱法和音高,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和声类型,并试着创造一些自己的和声部分,增加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精神。

5.表演最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上台演唱自己练习的和声部分,然后再将歌曲的整个和声部分组合起来,由全班一起演唱整首歌曲。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表现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共同创造的快乐和成就感。

《组歌》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组歌》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组歌》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组歌》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组歌》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作为中学音乐教育的一部分,《组歌》是一首经典而优美的合唱曲。

本文将介绍一份名为《组歌》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首歌曲。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组歌》的曲调、歌词和情感表达。

2.通过分组合唱,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哲理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心。

4.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整体氛围和情感表达。

2.学生个性语调培养和音程把握。

3.合唱的协调性训练。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首先,让学生听一听《组歌》的音乐。

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首歌曲,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随后,让同学们一起唱一遍《组歌》的前两段,以便熟悉曲调和旋律。

2.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分别练习《组歌》一段,在分组训练时,老师可以侧重指导学生音阶的掌握、各个音的发音和情感表达。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合理的分工合作互补,提高协作效率。

在练完一遍后,要求每组选出代表来完成一遍组合合唱。

老师可以上台给班级示范一遍,指导同学们在节奏和情感表达上注意统一。

3.完整演唱在分组练习的基础上,将学生组织在一起,一起演唱完整版的《组歌》。

在演唱上,鼓励学生在情感表达和声音配合上更加协调自然。

同时,要求班级统一一下服装,以增强文化氛围。

4.深入理解在结束演唱后,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组歌》的文化宣扬和哲理内涵。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歌词来比较深入地理解其中所传递的正面的价值观和意义。

五、总结在学习《组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个体和团体方面的训练,增强了音乐表达能力,加深了对正面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文化自信心的塑造,从而全面提高个体音乐素养的发展和学习效果的体验学习《组歌》的过程不仅是一次音乐素养的训练,更是一次文化内涵的探究和文化自信心的培养。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组歌。

(2)理解组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组歌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组歌中的美感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组歌。

(2)理解组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组歌的主题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组歌中的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组歌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组歌》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向学生介绍《组歌》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组歌》。

(2)分小组进行背诵练习。

3. 词语解释:(1)解释组歌中的生僻字和词语。

(2)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理解词语的含义。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将《组歌》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名确认。

六、教学内容1.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组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悟。

2. 写作练习:(1)请学生以组歌中的某一主题为素材,创作一首小诗。

(2)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彼此的作品。

七、课堂互动1. 提问与回答:(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歌的意义和价值。

(2)学生积极回答,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组歌中的某一问题或主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评估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讨论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回家后背诵组歌的情况。

(2)评估学生的读后感写作水平。

10《组歌》(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10《组歌》(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酷肖:酷似。 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 长吁短叹: 叹气。 盛气凌人: 傲慢的气势逼人。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听读《浪之歌》
思考: “浪”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他们分别唱出了怎样的歌?
小结:《浪之歌》中的“海浪”是海岸的“情人”,她对海岸 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无论是潮 涨还是潮落,这个热恋中的“少女”在周而复始的律动中与爱人难 分难舍。不仅如此,她还是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 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鱼、礁石 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时而叹 息”。 在这里,海浪的爱情已不只是对海岸,而是蕴涵着对世间万物 满腹的情爱。最后,海浪的形象已幻化为诗人自己,成为这个世界 种种事物的和谐和美的守护者。 结合作者的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对祖国甚至对全人类的赤子情 怀,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者的形象,曲折 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人生也像雨一样,到来时雷声隆隆,在物质 世界里喧嚣一世,或许为了生活奔波、或许为了 功名利禄争夺,但生命结束时也是一无所有,悄 无声息,埋葬在泥土里。
美点品读
示例:
《浪之歌》美在形象: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 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 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 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在《雨之歌》里,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 物联结起来。 《浪之歌》美在意蕴: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 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 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 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 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 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 《浪之歌》 、《雨之歌》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丰富的想象,美 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特别是《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灵 活的多方面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组歌》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组歌》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组歌》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诗歌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4、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学习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学习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学法指导】学习朗读,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

质疑,讨论。

【资料链接】纪伯伦(1883-1931)【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1、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

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2、请同学朗诵《浪之歌》,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

二.自主阅读1.这首散文诗中的“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浪2.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划分结构)三.合作释疑1、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跟你印象中海浪一样吗?2、结尾:“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我的生活”、“我终身的工作”是指什么?3、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四.质疑交流还有什么有疑问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块商讨。

五..达标练习【学习心得】夏镇一中西校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单元课堂学习活动设计10、组歌(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1.请一学生朗诵,感觉诗歌的感情基调2.全班朗诵二.自主阅读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雨三.合作释疑1.文章中作者用了哪些事物来描绘雨?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作者通过雨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前面我们与诗人笔下的雨已有一次心灵上的亲密接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他赋予了雨以活的生命,在诗人的笔下,雨富有灵气,有个性,它滋润万物,奉献自我,你喜欢这样的雨吗?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分享。

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学案新人教版

10.《组歌》教师寄语: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里,或许会展翼,却可不能飞翔。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领会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情感,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3.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辉煌,引导学生酷爱自然、敬畏生命学习进程一.纪伯伦简介: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

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

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

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

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

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

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

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

《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

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

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

此后陆续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

《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组歌》精品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组歌》精品学案

10、组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思考的写法。

3.学习作者的爱国热情,培养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一、预习见《评价手册》自主梳理部分
1、生字词
炽.热( ) dǎo ( ) 词执拗.( ) 俊qiào() zhōng( )情馈.赠( ) 憔悴.( ) 真dì()天穹.( ) cuǐ càn()
xiāng qiàn()心fēi()áo( )翔丧吁.短叹( )
千山万壑.( ) 夜不能mèi()
2、解释词语
执拗:
酷肖:
长吁短叹:
盛气凌人:
3、仿照《浪之歌》第5自然段的句式特点,写一段话:
曾有多少次,当时,我;
曾有多少次,当时,我;
曾有多少次,当时,我。

二、主旨感悟
1、《浪之歌》这篇优美的散文诗,海浪被诗人赋予了的形象,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的爱情,是对更广阔的所怀的满腹的爱情。

2、《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的形象,它装点,它镶嵌,它滋润;这也是一个的形象,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组歌》优秀导学案

《组歌》优秀导学案

《组歌》优秀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文学常识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3、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4、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重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与雨的形象。

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执拗( ) 憔悴( ) 馈赠( ) 真谛( ) 璀璨( )镶嵌( ) 酷肖( ) 长吁( )短叹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镶嵌:酷肖:海誓山盟: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纹丝不动:3、走近作者搜集有关作者的相关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二、自主探究1、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2、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与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您了解不?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3、《浪之歌》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感情?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1、海浪具有什么的样的情怀?2、诗人与海浪有什么关系?3、彻夜的不眠使人形容憔悴、纵使人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儿的连词使用是否有问题,什么缘故?4、作者什么缘故能够写出'雨'的活泼可爱?四、拓展延伸《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五、课堂小结纪伯伦的《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纳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

在诗中可随时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六、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注音执拗( )津( )液炽( )热涨( )长吁( )短叹。

2、填空纪伯伦,_______(国不)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她与_______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3、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组歌》教案

《组歌》教案

《组歌》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组歌》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组歌》教案(一)教学目标:⒈ 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⒉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⒊ 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素材作好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作者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作相关介绍。

教学内容:⒈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 品读欣赏,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通过模仿写作,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

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如屠格涅夫、波德莱尔、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

我们学习过他的《金色花》。

)我们还学习过高尔基的《海燕》等。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

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作些介绍?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参考教师用书上的“有关资料”部分。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

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

组歌-冀少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组歌-冀少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组歌-冀少版八年级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组歌的含义以及表现主旨。

2.能够将个体的音乐表现融入到整体合唱中。

3.能够合理运用唱法、音色、韵律等技巧,实现音乐的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以冀少版《音乐》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的组歌为例,通过分析歌曲内容及音乐元素,探讨音乐合唱表演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歌曲欣赏和分析1.教师播放乐曲,并引导学生认真听歌、领略歌曲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

2.通过交互问答,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体裁、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理解歌曲意义和主旨。

第二步:声部传授1.教师分配声部,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合理分配声部难度。

2.教师传授各声部的唱法要点、节奏感觉、呼吸方法、发音过程和感情表达。

3.在进行唱练时,教师重点指导声音调整、声音渲染、音色表现、歌词表达等唱法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第三步:整合演唱1.整合各声部唱法,从整体上把握歌曲曲调和情感表现。

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合唱时的配合默契和表现准确性。

在提高个人表现的前提下,强调团队协作与协调,建立整合观念。

3.加强对歌曲情感表达的掌握,注重音乐情感的深化,提高音乐表现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四步:训练和评价1.学生课后练习,巩固稳定各声部的唱法,并提高个人表现水平。

2.教师定期派发反馈表,帮助学生反思和专业化训练,加强学生自我调整和提高音乐表现水平。

教学重点1.歌曲欣赏和分析。

2.声部分配和教授,培养个人音乐表达能力。

3.整合演唱和注重音乐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在整合演唱中,尤其是在歌曲情感表达的深化和感染力方面,提高合唱表演的整体质量,延伸音乐表现领域。

2.各声部的技巧实现和整体协调,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合作精神。

课堂实践本课程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歌曲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情感表达、学生合唱表演技巧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

其中,指导学生加强声部唱法实现和整体协调,在优化合唱表演的同时,加强对音乐情感的表现,在集体之外,实现个体音乐表达,确立个性和评价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歌》学案
纪伯伦(黎巴嫩)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学习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加点字注音
炽热祷词执拗俊俏衷情馈赠憔悴真谛天穹璀璨镶嵌
翱翔长吁短叹千山万壑
2. 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二、走近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

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

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全球闻名。

三、朗读《浪之歌》,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分个部分。

2.如何理解“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3.本文的中心句是。

你对此如何理解?
四、探究主题
1.“海浪”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2.《浪之歌》的主题:
诗人借助与这对热恋情人的形象,曲折的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诗中的这一形象是忠诚的,她对情侣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对爱情的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感的反映。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浪之歌》。

二、朗读《雨之歌》,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分个部分。

2.文中“雨”是一个什么形象?有什么特点?
3.如何理解“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三、探究主题
1.文章的中心句是:。

2.《雨之歌》的主题:
本文通过写对大地万物的滋润和爱护,歌颂了那些和友谊的使者,体现了作者的精神。

四、写作特色
灵活地运用拟人手法。

分析: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刻画出具体生动的形象。

《浪之歌》中的海浪、海岸、礁石本是无生命的事物,但作者让它们有了灵气、个性和情感。

赋予它们以人的行为;赋予它们以人的个性。

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营造了一个人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海浪的情感,理解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情意。

《雨之歌》也是用拟人手法,营造了一个人性世界,刻画了雨这个奉献者的形象,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增强了感染力。

五、课堂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

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六、拓展阅读
《花之歌》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附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马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转,歌唱;我婆婆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有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未完全领悟。

《美之歌》
我是爱情的向导,是精神的美酒,是心灵的佳肴。

我是一朵玫瑰,迎着晨曦,敞开心扉,于是少女把我摘下枝头,吻着我,把我戴上她的胸口。

我是幸福的家园,是欢乐的源泉,是舒适的开端。

我是姑娘樱唇上的嫣然一笑,小伙子见到我,霎时把疲劳和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而使自己的生活变成美好的梦想的舞台。

我给诗人以灵感,我为画家指南,我是音乐家的教员。

我是孩子回眸的笑眼,慈爱的母亲一见,不禁顶礼膜拜,赞美上帝,感谢苍天。

我借夏娃的躯体,显现在亚当面前,并使他变得好似我的奴仆一般;我在所罗门王面前,幻化成佳丽使之倾心,从而使他成了贤哲和诗人。

我向海伦莞尔一笑,于是特洛伊成了废墟一片;我给克娄巴特拉戴上王冠,于是尼罗河谷地变得处处是欢歌笑语,生机盎然。

我是造化,人世沧桑由我安排,我是上帝,生死存亡归我主宰。

我温柔时,胜过紫罗兰的馥郁;我粗暴时,赛过狂风骤雨。

人们啊!我是真理,我是真理啊,你们要把这一点牢记在心里。

--读完之后,可以尝试写作一首散文诗,如“夜之歌”,“光之歌”,“梦之歌”,“月之歌”等等,运用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表达一下你的内心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