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概念的重要性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的重要性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的重要性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初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2. 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 认识到化学概念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区别。

3. 元素、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

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实验器材、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铁生锈、水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一些化学现象?它们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呢?二、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0分钟)1. 讲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2.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一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例子,让学生判断。

3. 强调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在实质上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0分钟)1. 讲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

2.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一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例子,让学生区分。

3. 强调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在表现上的区别: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四、元素、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10分钟)1. 讲解元素、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定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3. 强调这些概念在描述物质组成和性质上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基本化学概念,巩固记忆。

2. 提问:为什么说这些化学概念很重要?它们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有什么应用?3. 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概念在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方面的作用。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概念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 组织课外实验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的乐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初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教学当如庖丁解牛

教学当如庖丁解牛

教学当如庖丁解牛——略谈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山东省齐河县祝阿镇中学黄晶要学好一门学科,关键在于理解它的概念。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尤其当教学进行到抽象的理论、概念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

学生常常对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不能正确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深入学习缺乏可依赖的基础。

如果我们的教学能象庖丁解牛那样,遵循概念学习的规律,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理解,就能使概念教学事半而功倍。

下面就概念教学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例如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时,我给学生做了水的沸腾实验,“镁带燃烧”实验,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实验。

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中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二、通过计算推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在“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得出“相对原子质量”使用的必要性。

指导学生阅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课本中定义进行推算。

(1)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学生计算):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993X10-26千克X1/12≈ 1.66X10-27千克(2)氧的原子量是如何求得的?(3)(学生计算):氧原子绝对量(千克)通过这样计算,学生便能直观地准确地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而且还较容易地把握相对原子量只是一个比值。

三、通过对比、类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有联系、易混淆的概念尤其适合用这种方法学习。

如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时,可通过二者的对比,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有新物质生成,只要看看有无新物质生成就可判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化学概念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因此概念教学应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概念的实质。

因此,基本概念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存在困难的原因1.学生个体之间经验的习得方式与认知能力存在差异。

2.化学概念繁多,又相互关联,造成了学生记忆的困难。

3.化学概念抽象,难理解。

二、高效地进行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1.通过实验事实引出概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概念的讲述都是用实验来说明的。

比如,初三化学绪言部分的实验,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

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的过程,学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的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

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的过程。

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

由此,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总结出: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灯泡通电发光等;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

2.通过抓概念的关键,全面理解化学术语的逻辑性是很严密的,且概念本身包含着高度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如,“质量守恒定律”这一概念,其中的“参加”二字就非常关键,忽视了这个关键的词语,就不可能正确地把握这一概念。

如,铁丝燃烧后的产物的质量大于铁丝的质量,很多学生都认为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就是没有理解这一基本概念。

本概念强调“参加”,则铁丝燃烧后的产物的质量就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所以产物的质量大于铁丝的质量,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

3.通过剖析概念,加深理解对一些含义较深、内容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加深理解。

比如,讲解“溶解度”这个概念时,要从这几个要点入手:①强调“在一定温度下”,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因而温度是前提条件;②强调“100克溶剂”,这是标准;③强调“饱和状态”,这是溶液所处的状态,只有在这个状态下,物质溶解的质量才是定值;④强调“质量”,溶解度要标明单位,单位是“克”。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和技术;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等;2. 化学实验: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和技术、实验方法与步骤;3.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4.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分与特性。

教学流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化学的神秘世界;2. 基本概念教学: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3. 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示范,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技巧;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5. 练习与巩固:进行相关练习和案例分析,巩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内容及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2. 练习成绩:对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考核;3. 大作业:设计一个化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资源:1. 课件、实验器材、化学实验室等相关教学资源;2. 相关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网络资源。

教学环节设计:1. 操作示范:教师进行实验操作示范;2. 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3. 案例分析:带领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化学现象的规律性。

补充说明:1. 鼓励学生多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2. 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初中化学基本认识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基本认识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基本认识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 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名称、符号及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基本定义
2.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性质
3. 常见化合物的名称、符号、性质
教学难点:
1. 掌握化学元素符号的写法
2. 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化学元素周期表
2. 学生准备笔记及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介绍化学的定义及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化学元素的认识(15分钟)
1. 示范如何查找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
2. 引导学生准确写出常见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3.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元素的性质,如氧气的颜色、硫的性状等
三、化合物的认识(20分钟)
1. 介绍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
2. 教授化合物命名和写法的基本规则
3. 实验观察几种化合物的性质,如氯化钠的溶解性、硫酸的腐蚀性等
四、作业布置(5分钟)
1. 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元素和化合物的名称、符号及性质
2.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课堂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化学基本概念展开,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且加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讲解,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基本教案初中

化学基本教案初中

化学基本教案初中
教学内容:化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掌握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 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化学的概念,并与学生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二、提出问题(10分钟)
1. 什么是元素?
2. 什么是化合物?
3. 什么是混合物?
三、讲解基本概念(15分钟)
1. 首先解释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进行举例说明;
2. 探讨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1. 将两种颜色不同的颗粒(如盐和糖)混合在一起,观察它们是否可以分离;
2. 将盐和水混合后进行加热,观察现象。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各种物质间的差异。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议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化学基本概念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加强基本概念教学,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致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掌握好化学概念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因此,基本概念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何高效地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从实验事实引出概念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教师对演示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进而形成化学基本概念。

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除了镁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两个实验外,还可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这两个小实验。

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在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

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

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

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

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引入催化剂这一概念时,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合并一起进行。

实验前先叫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实验时教师板书实验步骤和问题:(1)给氯酸钾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要求学生记录加热产生氧气的时间);(2)给二氧化锰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3)把一定量的氯酸钾和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记录加热产生氧气的时间);(4)把一定量的氯化钾和5 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的剩余物溶解于水、过滤得黑色粉末即二氧化锰,干燥、称量(记录数据);(5)把过滤出的二氧化锰全部加入另一份氯酸钾内加热检查是否迅速产生氧气,再溶解、过滤、称量。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初探摘要:正确认识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初中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准确地讲解概念和原理对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和原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概念;原理地位;作用;原则;方法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初中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概念是经过一系列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过程才建立的。

在概念的建立过程中,使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直接参与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对发展学生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概念和原理是化学基础知识的精髓掌握概念和原理是学好化学知识的基础。

如果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不清楚、不准确,那就会获得越来越糊涂的知识,会对进一步学习造成困难。

2.灵活运用概念和原理,能够顺利地解答习题和进行实验在解答习题时学生一定要分析题意,并且要寻找解题的思路,要完成任务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实验时,掌握操作程序及各程序间的正确衔接,化学原理起着指导作用。

3.讲授概念和原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方法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1.初中生学习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心理特征初中生记忆力很强,理解能力和空间形象能力较差,喜欢接受感性的知识,而面对抽象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原理一时难以接受。

当学习抽象概念时往往只会背内容,而不会究其内涵,易产生机械学习的倾向。

2.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1)遵循认识规律,贯彻直观原则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通常是从生动的化学变化的事实和现象出发,经过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做出结论或形成概念,然后再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或多媒体直观手段,给学生以明确的直观认识。

例如:为了使学生形成“化学变化”这个基本概念,我们演示了镁条的燃烧、nahco3与hcl的反应、mgcl2与naoh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前后的不同现象,使学生从现象中总结出这一基本概念。

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几点看法化学不仅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且也是一门概念性严密的科学。

因此,正确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所以,有时缺乏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且接受化学基本概念的能力尚弱,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也是片面的。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对不同类别的概念要采用适当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据此,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以供切磋。

一、以实验为引线,导出化学基本概念实验的本质就是为概念的正确性带来实据,学生学习化学首先接触的就是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急于求成,首先要让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由抽象思维上升到概念思维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时,关键在于做好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三个对照试验,让学生观察到不同的现象,从而感知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

最后,水到渠成地总结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这样,本来很抽象化的概念通过学生亲自观察与总结,变得很容易理解与掌握了。

二、运用通俗形象的比喻讲解概念形象的比喻有利于对概念思维的形成和对要领知识的巩固。

有些化学概念很难通过实验来建立,这就得借助于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然后再综合分析引出准确的概念。

如学习“元素”这一概念时,许多学生对“总称”难以理解,更难理解元素只有种类之分而无个数之分的意义。

因此,常有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说法,而这种说法又恰恰是错误的。

如运用比喻:元素比喻为人类,而原子就如一个个的人,问题就简化多了。

学生对白人、黑人、黄人……都是人是能认识的,对于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都属于人类也是能够理解的,因此,对于“人类”只有种类之分而没有个数的意义联系到“元素”概念,而一个个具体的人:白人、黑人、黄人等,既有种类又有个数的意义,这和原子的意义又是相似的。

这样,学生的求知兴趣不但增强了,而且对概念的理解也更加形象深刻。

初中化学入门基本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入门基本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入门基本概念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2. 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3. 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4. 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5. 了解元素、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6. 掌握氧化物的概念;7. 理解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8. 掌握离子的概念。

教学重点: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3.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4. 元素、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5. 氧化物的概念;6. 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7. 离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3.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4. 元素、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5. 氧化物的概念;6. 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7. 离子的概念。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教学素材(如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提问:这些物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多种物质组成?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称为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称为混合物。

二、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0分钟)1. 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化学变化是指在变化过程中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3. 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0分钟)1.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化学性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等。

3. 举例说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四、纯净物和混合物(10分钟)1. 提问: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混合物?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的。

初中化学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教案
课题: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3.能够区分物质和化学物质;
4.理解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
3. 物质和化学物质的区分;
4.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出化学的重要性。

二、概念讲解
1. 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讲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别;
3. 讲解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概念及区分;
4. 讲解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引导学生探讨原子与分子的关系。

三、例题练习
1. 让学生思考一些实际例子,判断其中是元素、化合物还是混合物;
2. 给学生一些物质名称,让他们判断其中哪些是化学物质;
3. 给出几个简单的原子和分子的示例,让学生分辨。

四、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
概括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的基本概念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写出几个化学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几种物质属于哪种类别等。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深刻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并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初中化学基本理论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理论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理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分子、物质的基本概念;
2. 能够理解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3.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内容:
1. 元素、化合物、分子的基本概念
2.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元素、化合物、分子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物质的化学性质概念理解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述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
2.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2. 讲解:介绍元素、化合物、分子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区别;
3. 实验: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过程;
4. 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5.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巩固学生对化学基本理论的掌握。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元素、化合物、分子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笔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对化学基本理论的掌握。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理论知识。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浅析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基础和重要标志。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特点是多而抽象。

学生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概括出以下教学基本方法:一、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形成概念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一节的演示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

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

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

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石蜡熔化等。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二、以计算为基础,使学生理解概念如在“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指出“相对原子质量”使用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阅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课本中定义进行推算。

(1)“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学生计算):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1.993x10-26千克x1/12≈ 1.661x10-27千克(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求得的?(学生计算):2.657 x10-26氧原子绝对量(千克):2.657 x10-26 千克氧的“相对原子质量”:2.657 x10-26千克÷1.661x10-27千克=16.00如果学生只注意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

但通过这样计算,学生便能直观、准确地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而且还较容易地把握“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一个没有单位的相对量。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关键词:基本概念;区别;联系;正反对比化学基本概念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掌握好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前提,同时也是学生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

因此,重视和加强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分析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化学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可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概念的区别时,教师应说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状态或形状上的改变”这一点。

二、正反对比,讲清概念有些概念从正反两方面讲,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讲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氧化物)概念时,讲清概念后提出反例:氯酸钾(kclo3)是氧化物吗?此时引导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两种元素”来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但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这样,学生便加深了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三、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学生把握不好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就不能灵活地运用化学概念,所以教学时教师应适时指导。

例如,讲着火点概念时,有学生说:“着火点是物质着火所需要的温度。

”此时教师应纠正,“着火点是物质着火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又如,讲“单质”与“化合物”概念时,应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三个字,否则学生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单质而又误将石灰水、蔗糖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

四、“分解”概念,加深理解对一些含义较深、内容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分解”,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其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这个概念句子较长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较难理解和掌握。

讲解时,可将其分解成四个要点:条件:一定温度下;标准:100克溶剂;状态:饱和状态;单位:克。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研究示例文章篇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研究》嘿,同学们!你们说化学这门课神奇不神奇?就像一个充满神秘宝藏的大箱子,等着我们去打开!在咱们初中的化学学习里,培养化学基本观念那可是超级重要的!这就好比给我们一把能开启化学世界大门的万能钥匙。

还记得刚开始学化学的时候吗?老师在讲台上摆弄着那些瓶瓶罐罐,做着各种各样奇妙的实验。

那时候,我心里就在想:“哇塞,这也太有趣了吧!”比如说,老师给我们演示氢气燃烧的实验,那蓝色的火焰一跳一跳的,就像一个小精灵在欢快地舞蹈。

这不就告诉我们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嘛!这就是化学基本观念里的一部分呀。

再想想,我们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那一个个元素符号,就像是神秘的密码,等着我们去解读。

难道这不像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神秘岛屿吗?每个元素都有它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就像岛上的每一处风景都各不相同。

还有啊,我们做酸碱中和实验的时候,看着那酸碱溶液混合在一起,颜色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难道不觉得神奇吗?这就好像是一场魔法表演,让我们看到了化学变化的魅力。

老师在课堂上也总是鼓励我们多思考、多提问。

有一次,我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这个反应会这样进行呀?”老师笑着回答我:“这就是化学的奥秘呀,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还有和同学们一起做实验的时候,大家都兴奋得不行。

“哎呀,你小心点,别倒多了!”“哈哈,快看,有变化啦!”那种互相帮助、共同探索的氛围,真的太棒了!其实,培养化学基本观念,不只是为了考试能拿高分,更是为了让我们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

比如说,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构成,就能明白为什么有的东西能燃烧,有的不能;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原理,就能解释为什么铁会生锈,食物会变质。

所以说,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我们的化学基本观念,那是相当重要的!它能让我们像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去发现、去理解这个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化学世界。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在化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我的观点就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化学基本观念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奇妙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在探索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示例文章篇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研究》哎呀!化学这门课,对咱们初中生来说,可真是既神奇又有点难搞呢!你想想,那些各种各样的元素、分子、化学反应,是不是有时候让人感觉脑袋都要炸啦?就说我吧,刚开始学化学的时候,那叫一个懵!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热火朝天,我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理 论 探 讨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四川省广 汉市向 阳镇 中学校
化学基本概念是整个 中学化学知识 的基础 。 年来, 近 无论是高考还 是中 考, 都在提醒我们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 只有学好 了学科基础 来自识才 能对 学科 李 甫
的一面 , 就可 以推 出和记忆 另一面。经常这样训练 , 能提高学 生对文字的悟 性, 较敏锐地抓住概 念中的 关键词 , 好的把握概念 的内涵和外延, 较 从而收
例如 , 讲化合 反应这一概念时 , 在 我们借助木 炭、 硫粉 、 红磷 、 丝等物质在 铁 氧气 中燃烧的实验, 让学生在观察 的基础 上, 把这些反应通过 分析、 推理、 归
三、 使用多媒体解决抽象概念的教学
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 化学, 对一些宏观物质的现象 尚可理解, 但对于 宏观物质的微观粒 子构成 就很难想象 , 也就很难掌猩 。例如: 分子、 原子、 离 子等。为了让学生掌握这 些概念 , 方面应用各种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 增强直
予, 汞原子又是如何构成金属汞 , 氧原予又是如何构成氧分子并进一步构成 氧气 。从而顺理成章的得出原予的概念和归纳 出分子、 原子的根本区别。对 离子的形成及 其形成 化合物 的过 程,也可 以采用原子结构示意 图的方法动
学实验后, 归纳、 总结得 出的。又如 , 在讲催化 剂时, 虽然现在 的教材 上催化 更小微观结构将会收到意想 不到的效果 。对 分子与原予这两 个概念 的不 同 因此在 讲催 化剂 时, 以通过 儿个对 照试 验: 1 加热 二氧化 锰: 可 () 无氧气产 氧化碳 分子、 铁原 子等) 的具 体展示 , 学生的大脑此 时会形象地记住分子和 合物: 有氧气放 出并较快。比较 它们的实验现象 , 讨论、 分析其原 因, 出二 为例 ,通过多媒体,可 以直接观 察到氧化汞分子 如何再分为汞原子和氧原 得

化学初中基础知识讲解教案

化学初中基础知识讲解教案

化学初中基础知识讲解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等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化学元素的概念及常见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难点:化学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的理解;化学反应的配平和方程式的书写;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辨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简单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并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化学元素(15分钟)1. 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2. 介绍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周期表的组成;3. 解释原子结构和元素的分类。

三、讲解化学反应(15分钟)1. 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2. 讲解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方程式的书写;3. 给学生举例说明化学反应的过程和配平方法。

四、讲解化学物质(15分钟)1. 分类介绍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性质;2. 解释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3. 给学生展示一些化学物质的实验现象和特点。

五、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简单总结,重点强调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建议及参考书目。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的概念和原理。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同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初中化学概念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性质教案
主题:化学的概念与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 能够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

3. 能够分辨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的概念与性质。

2. 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定义与概念。

2.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等。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例进行、生动形象。

2. 实验展示物质的化学性质。

3. 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入化学的概念,并让学生描述观察结果。

2. 正文:讲解化学的定义与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3. 实验展示:通过实验展示物质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

5. 总结:通过教师总结,让学生对化学的概念与性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课堂作业
1. 思考题:你所知道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实验报告:记录一次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化学性质。

3. 阅读材料:阅读相关化学知识,并做好笔记。

七、教学反思
1. 需要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探究化学的概念与性质。

2.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思辨。

以上为化学概念性质教案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课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课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课教案
主题:化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基本概念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化学中的基本单位和量的概念
3. 理解化学中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内容:
1. 化学基本概念的定义
2. 化学中的基本单位:原子、分子、离子
3. 量的概念:质量、体积、浓度
4.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提问学生对化学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基本单位和量的概念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讲解原子、分子、离子的定义及区别
2. 讲解质量、体积、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讲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三、练习与总结(15分钟)
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分组讨论答案,互相学习提高
3.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习要点
四、作业布置与反馈(5分钟)
1.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和学习课本内容
2. 提醒学生对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求助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基础,容易理解,但需要学生多练习巩固
2. 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课后反馈】
本节课以化学基本概念为主题,对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单位和量的概念,以及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有了初步认识。

通过理论讲解、练习与总结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希望学生在家继续巩固所学内容,做好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其中多数基本概念对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显得抽象难懂。

要使学生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进而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周密考虑,讲究方法,现就如何搞好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并以此为载体,培养、提高学生能力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做好化学实验。

帮助形成概念
做好化学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是形成化学概念的重要方式,直观的实验现象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知,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教学中,先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接着教师做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实验。

称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再让学生分组做好两个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发现两个反应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和反应物的总质量都相等。

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的本质。

这时。

学生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尚未认识“质量守恒”的本质。

那么,紧接着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世界,抓住“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推理:(1)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2)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3)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4)每种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因而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
前反应物的总质量没有变化;并且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必然相等。

至此,由有限几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方能印证普遍规律,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概念教学中。

化学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发展到理论认识做准备。

实验结果本身并不会自发地呈现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对实验中获得的事实、现象进行逻辑思考,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归纳、综合等思维方法,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经过科学抽象,得出体现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的升华,这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

二、突出关键字词的理解,准确把握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一般是以定义的方式表达的。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因而定义的文字要精辟,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教学中必须抓住概念定义中的关键字词,讲清讲透,力求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例如“固体溶解度”这一概念,教师必须对下列四个关键词语咬文嚼字、讲清讲透:(a)一定温度;(b)100克溶剂;(c)饱和溶液;
(d)溶质的克数。

其中a、b、c是缺一不可的条件,d是结论,即必须同时满足a、b、c三个条件,这时溶解的克数才是溶解度。

再如。

在“催化剂”概念中,强调“变”和“不变”;在酸碱定义中强调
“全部”二字等。

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教学
初中学生往往对化学概念理解不深,形成的概念模糊,似懂非懂,因此做题时经常出现差错。

在教学中可列举几组实例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

如在“元素”和“原子”概念形成之后,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即元素是宏观概念,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而原子是微观概念,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在讲述“氧化物”概念时,为了避免学生形成“含氧化合物就是氧化物”的错误观点,叙述基本概念之后,可写出化学式:co2、fe2o3、cuo、h2o、so3等,让学生讨论每类物质各由几种元素组成,哪一类是氧化物,为什么,在思考讨论中,通过比较达到加深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

四、注意概念的巩固、深化和发展
概念形成之后。

一定要使学生通过复习和反复运用来掌握和巩固,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死记硬背和一般性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注意组织练习,当学生学过有关概念后,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练习题,使学生通过习题实践,巩固和增强学生应用概念的能力;二是分析错误及时改正。

此外,还应用多种形式对
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了解,根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

五、归纳总结找联系,掌握系统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不是孤立的、松散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在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中,要特别对概念做好归纳总结,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并按照这种联系建立起概念的体系,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概念,学生掌握了系统的概念,才能真正灵活运用概念,高屋建瓴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可以说,使概念系统化,是概念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有关化学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可以分为物质的微观结构、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化学用语、化学量、化学计算等几类,同类概念可建立同类的概念体系。

例如物质的分类可建立单质、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碱和盐彼此联系的概念体系,物质的微观结构可按照名称建立概念体系等等。

不同类概念也应根据相关的联结点建立起概念的网络。

总之,要提高化学概念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多层次、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新陂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