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章末复习课件(含设计理念)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课 —初中数学课件PPT
( C)
A. 7 cm B. 5 cm C. 8 cm D. 无法确定
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例2】(2017宜宾)如图1-12-18-3,已知点B,E,C,F在 同一条直线上,AB=DE,∠A=∠D,AC∥DF. 求证:BE=CF.
证明:∵AC∥DF,∴∠ACB=∠F. 在△ABC和△DEF中,
解:(1)∵t=1 s, ∴BP=CQ=3×1=3(cm). ∵AB=10 cm,点D为AB的中点, ∴BD=5 (cm). 又∵BC=8 cm, ∴PC=BC-BP=8-3=5(cm). ∴PC=BD. 又∵∠B=∠C,∴△BPD≌△CQP (SAS). (2)∵vP≠vQ,∴BP≠CQ. 又∵△BPD与△CQP全等,∠B=∠C, 则BP=PC=4(cm),CQ=BD=5(cm). ∴点P,点Q运动的时间
∴△BOE≌△COF(SAS). ∴∠E=∠F. ∴EB∥CF.
拓展提升
8. 如图1-12-18-11,在△ABC中,AB=AC,BE⊥AC于点
E,CF⊥AB于点F,且BE,CF交于点D,则下列结论:①△ABE≌△ACF;②△B源自F≌△CDE;③D点在∠BAC的平分
线上.其中正确的是
(
)D
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
第一部分 新课内容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课
核心知识
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相关证明.
典型例题
知识点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例1】如图1-12-18-1,△ABC≌△CDA,AC=7 cm,AB=5
cm,BC=8 cm,则AD的长是
A. 15° B. 30° C. 45° D. 60°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全等三角形章末复习课件
则( )
D
A.△ABD≌△AFE B.△AFE≌△ADC
C.△AFE≌△DFC D.△ABC≌△ADE
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3. 如图,点B在AE上,且∠CAB=∠DAB,若要使△ABC≌△ABD,可补充的条件(tiáojiàn)
是 AC=AD .(写出一个即可)
4.如图,把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棍的一端用螺钉铰合在一起,使长木棍的另一端与射线BC的端点B重
第三页,共三十二页。
讲练结合
1、下列(xiàliè)四个图形中,全等的图形是( C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
2、下面(xià mian)是5个全等的正六边形 A、B、C、D、E ,请你仔细观察 A、B、C、D 四个
图案,其中与 E 图案完全相同的是(
).
C
第四页,共三十二页。
角,EF=2.1 cm ,EH=1.1 cm ,HN=3.3 cm .
(1)写出其他(qítā)对应边及对应角; (2)求线段NM及线段HG的长度.
解: (1)∵△EFG≌△NMH,∴最长边FG和MH是对应(duìyìng)边, 其他对应边是EF和NM、EG和NH;对应角是∠E和∠N、 ∠EGF和∠NHM. (2)由(1)知NM=EF=2.1 cm ,GE=HN=3.3 cm ,
5.尺规作图
作一个角等于(děngyú)已知角
知道△ABC 的六个元素中的某三个元素,根据确定三角形的条件,以下四种情 况可作出△ABC: ① 已知三边;
② 已知两边(liǎngbiān)及其夹角; ③ 已知两角及其夹边;
④ 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2021/12/13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布置作业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模型复习(正式经典)PPT课件
2021
10
模型四 一线三垂直型 模型解读:基本图形如下:此类图形 通常告诉 BD⊥DE,AB⊥AC, CE⊥DE,那么一定有∠B=∠CAE.(常用到同(等)角的余角相等)
2021
11
4.如图,AD⊥AB于A,BE⊥AB于B,点C在AB上,且CD⊥CE,CD=CE. 求证:AB=AD+BE.
2021
2021
3
1.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B=DE.
2021
4
解:∵BE=CF,∴BE+EC=CF+EC,即 BC=EF, ∵AB∥DE,AC∥DF,∴∠B=∠DEF,∠ACB=∠F, 在△ABC 与△DEF 中 ∠B=∠DEF, BC=EF, ∠ACB=∠F, ∴△ABC≌△DEF(ASA) ∴AB=DE
2021
8
3.如图,AB⊥CD于B,CF交AB于E,CE=AD,BE=BD.求证:CF⊥AD.
2021
9
解:∵AB⊥CD,∴∠EBC=∠DBA=90°.在 Rt△CEB 与 Rt△ADB 中 CBEE= =ABDD,,∴Rt△CEB≌Rt△ADB(HL),∴∠C=∠A,又∵∠C+∠CEB= 90°,∠CEB=∠AEF,∴∠A+∠AEF=90°,∴CF⊥AD
12
解:∵AD⊥AB,BE⊥AB,CD⊥CE,∴∠DAC=∠CBE=∠DCE=90 °,又∵∠DCB=∠D+∠DAC=∠DCE+∠ECB,∴∠D=∠ECB.在△ACD
与△BEC 中,∠∠AD==∠∠BEC,B,∴△ACD≌△BEC(AAS),∴AC=BE,CB= DC=CE,
AD,∴AB=AC+CB=AD+BE
2021
5
模型二 翻折型 模型解读:将原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 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之为翻折型全等三角形.此类图形中要注意其隐含条件, 即公共边或公共角相等.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章末复习(三)课件 华东师大版
(2)∠ABO+∠ACB 为定值.∵BO=CO,∴∠OBC=∠OCB. ∵∠OAB=∠OBA,∠OCA=∠OAC,
∴∠OBC=12 (180°-2∠BAC)=90°-α. ∵∠ABO+∠ACB+∠OBC+∠BAC=180°, ∴∠ABO+∠ACB=180°-α-(90°-α)=90°
【核心素养】 16.(数学活动)八(1)班同学上数学活动课,利用角尺平分一个角(如图). 设计了如下方案: (Ⅰ)∠AOB是一个任意角,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介于射线OA,OB之间,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点M,N重合,即PM=PN, 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 (Ⅱ)∠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将角尺的直 角顶点P介于射线OA,OB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点M,N 重合,即PM=PN,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
6.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 ∠1=25°,∠2=30°,则∠3=____5.5°
7.若(a-1)2+|b-2|=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5__.
8.(娄底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 DE⊥AB于点E,BF⊥AC于点F,DE=3 cm,则BF=____6cm.
OP=OP,
∴∠AOP=∠BOP(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故 OP 是∠AOB 的平分线
(2)当∠AOB是直角时,此方案可行.理由:∵PM⊥OA,PN⊥OB, ∴∠OMP=∠ONP=90°,∠MPN=90°.又∵四边形内角和为360°, ∴∠AOB=90°.∵PM⊥OA,PN⊥OB,且PM=PN, ∴OP为∠AOB的平分线(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当∠AOB不为直角时,此方案不可行.理由:因为∠AOB必为90°, 如果不是90°,那么就不能找到同时使PM⊥OA,PN⊥OB的点P的位置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 第12章全等三角形 课件(共48张PPT)
第3题
4.如图,AO=BO,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OD≌△BOC 的是( B )
A.OC=OD C. ∠A=∠B
第4题 B.AD=BC D.∠C=∠D
【考点 3】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5.如图,在△ABC 中,∠C=90°,AD 平分∠BAC,AB=6,CD
=2,则点 D 到 AB 的距离是_2_,△ABD 的面积是_6_.
用 HL 证 Rt△ABC≌Rt△DEC. 得 ∠A=∠D, 从而 AB∥DE.
10.如图,在△ABC 和△DEF 中,下面有四个条件,请你在其中 选 3 个作为题设,余下的 1 个作为结论,写一个真命题,并加 以证明. ① AB=DE;②AC=DF;③∠ABC=∠DEF;④BE =CF.
题设:①③④;结论:② 证明提示:BC=BE+EC=CF+EC=EF. 用 SAS 证明△ABC≌△DEF,从而 AC=DF.
证明:(1)如图,连接 AF, ∵Rt△ABC≌Rt△ADE,∴AC=AE,BC=DE, ∵∠ACB=∠AEF=90°,AF=AF, ∴Rt△ACF≌Rt△AEF, ∴CF=EF.∴BF+EF=BF+CF=BC, ∴BF+EF=DE;
(2)如图,DE=BF-EF,理由是: 连接 AF,∵Rt△ABC≌Rt△ADE, ∴AC=AE,BC=DE, ∵∠E=∠ACF=90°,AF=AF, ∴Rt△ACF≌Rt△AEF,∴CF=EF, ∴DE=BC=BF-FC=BF-EF,即 DE=BF-EF.
24.已知 Rt△ABC≌Rt△ADE,其中∠ACB=∠AED=90°. (1)将这两个三角形按图①方式摆放,使点 E 落在 AB 上,DE 的延长线交 BC 于点 F.求证:BE+EF=DE; (2)改变△ADE 的位置,使 DE 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F(如图②), 写出此时 BF、EF 与 DE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 课件(共23张PPT)
A
O 在Rt△ABO和Rt△ACO中
OB=OC
C
AO=AO
∴ Rt△ABO≌Rt△ACO (HL)
∴ ∠BAO=∠CAO
∴ AO平分∠BAC
4、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A=OC,OB=OD
求证:DC∥AB
证明:在△ABO和△CDO中
D
C
OA=OC
O B
A
∠AOB= ∠COD OB=OD
∴ △ABO≌△CDO (SAS) ∴ ∠A= ∠C
1.请指出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AB与CD、AD与CB、BD与DB
∠ABD与∠CDB、 ∠ADB与∠CBD、∠A与∠C
2、图中△ ABD ≌ △CDB, 则AB= CD ;AD= CB ;BD=BD ; ∠ABD=∠__CDB ; ∠ADB=_∠_C__B_D_ ; ∠A=_∠_C ;
3、如图△ABD≌ △EBC, AB=3cm,BC=5cm,求DE的长
BD:CD=3:2,则D1E2=
。
c D
A
E
B
2.如图, △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 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证明:过点P作PD⊥AB于D, PE⊥BC于E,PF⊥AC于F
∵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
在BM上,
A
ND
M
PF
∴PD=PE
B
E
C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BCE=∠DCA
DC=EC
∴ △ACD≌△BCE (SAS)
文字证明题: 求证: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 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分析:首先要分清题设和结论,然后按要求画出图形, 根据题意写出已知求证后,再写出证明过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件-课件
件不变,请问∠PCB与∠PAB有
∴ ∠PCB+ ∠BAP=180 °.
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课堂小结
性质
全等 三角形
判定
作用
基本性质和其他重要性质
判定方法 基本思路
寻找现有条件(包 括图中隐含条件)
选定判定方法 证明准备条件
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和角相等的常用方法
角的平分线 的性质定理
角的平分线 的判定定理
(1)解:∵∠ACB=90°,
B
∴BC⊥AC.
E
∵AO平分∠BAC,
又DE⊥AB,BC⊥AC.
O
∴OE=OC(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
两边的距离相等).
A
CD
(2)6对. AC=AE,CD=BE,AD=AB,EO=OC,OB=OD,ED=BC.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AC=BC,
∠BCE=∠DCA,
DC=EC,
∴ △ACD≌△BCE (SAS), ∴ BE=AD.
4.如图,在△ABC中, ∠ACB=90°,AO是角平分线,点D在AC的
延长线上,DE过点O且DE⊥AB,垂足为E.
(1) 请你找出图中一对相等的线段,并说明它们相等的理由;
(2)图中共有多少对相等线段,一一把它们找出来.
∵∠1=∠2,PE⊥BA,PF⊥BC,垂足分别为E,F.
∴PE=PF, ∠PEA=∠PFC=90 °.
∵ ∠PCB+ ∠BAP=180 °,又知∠BAP+∠EAP=180 °.
∴ ∠EAP=∠PCB.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课件(共285张PPT)
练习: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然后指出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同角的补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在同一平面内,同垂直于第三条
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分析命题“不相等的两个角不可能是对顶角” 条件: 两个角不相等
结论: 这两个角不可能是对顶角
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两个角不相等, 那么这两个角不可能是对顶角。
观察 2、下列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吗? 思考
A
D
B A
C
E
M C
F S
O
O
B
D
N
T
经过平移、旋转、翻折等位移变换
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
全等三角形。
A
D
B
CE
F
2、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叠到一起时, 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 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强调:
观察、猜想、度量、实验得 出的结论未必都正确;
一个命题的真假,常常需要 进行有理有据的推理才能作出正 确的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命 题的证明.把经过证明的真命题 叫做定理.
巩固:
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请判断其中命题 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每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两个奇数的和是偶数. (3)两个无理数的乘积一定是无理数. (4)偶数一定是合数吗? (5)连结AB. (6)不相等的两个角不可能是对顶角.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法:
A
D
B
CE
F
表示图中的△ABC和△DEF全等:
记作△ABC≌△DEF, 读作△ABC全等于△DEF.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末复习课件共58张
章末复习
例3 如图12-Z-7, 在△ABC和△DEF中, 点B,E, C, F在同一直线上, 下面 有四个条件, 请你从中选三个作为题设, 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 写出 一个正确的命题, 并加以证明. ①AB=DE;②AC=DF;③∠ABC=∠DEF;④BE=CF.
章末复习
分析
条件 结论 是否正确
章末复习
例2 如图12-Z-4, ∠B=∠C=90°, E是BC的中点, DE平分∠ADC. 求证:AD=AB+CD.
章末复习
分析
角平分线 的性质
作EF⊥AD
EC=EF
E是BC的中点
EF=EB Rt△AFE≌Rt△ABE
AF=AB
CD=DF
AD=AB+CD
同理
章末复习
证明:如图 12-Z-4, 过点 E 作 EF⊥AD 于点 F. ∵∠C=90°, DE 平分∠ADC, ∴EC=EF. ∵E 是 BC 的中点, ∴EC=EB, ∴EF=EB. 在 Rt△AFE 与 Rt△ABE 中, AE=AE, EF=EB, ∴Rt△AFE≌Rt△ABE,∴AF=AB. 同理可得 FD=CD, ∴AD=AF+FD=AB+CD.
全等三角 形的性质
应用
角的平 分线
全等三角形
章末复习
全等三 角形
角的平 分线
全等三角形
边边边(SSS)
一般三 角形
直角三 角形
性质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
角的平分线上 的点到角的两 边的距离相等
SSS, SAS, ASA, AAS
HL(只适用于判定两 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OD≌△BOC(SAS).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课件
全等三角形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基本性质【知识点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与他们的位置没有关系。
)【知识点2】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 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知识点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由定义还可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和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例题1】如图,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填空:(1)AB 与 是对应边,BC 与 是对应边, CA 与 是对应边;(2)∠A 与 是对应角,∠ABC 与 是对应角,∠BAC 与 是对应角 【方法总结】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
(1)有公共边的,公 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4)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最长的边对最长的边,最短的边对最短的边,最大的角对最大的角,最小的角对最小的角。
【练习1】 如图,图中有两对三角形全等,填空:(1)△BOD ≌ ; (2)△ACD ≌ .【例题2】已知图2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 度数是( )° ° ° °DABCOEABCDCAB; A '~【例题3】如图,若111ABC A B C △≌△,且11040A B ∠=∠=°,°,则1C ∠= .,【练习1】如图,ACB A C B '''△≌△,BCB ∠'=30°,则ACA '∠的度数为( ) A 20° B .30° C .35° D .40°【练习2】如图,△ABD 绕着点B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EBC , 且∠ABD =90°。
(1)△ABD 和△EBC 是否全等如果全等,请指出对应边与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件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件.说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内容涉及教材第七章第三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方法(SSS、SAS、ASA、AAS)、实际应用以及相关的几何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方法,能够准确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 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方法以及相关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全等三角形模型。
2. 学具:直尺、量角器、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全等三角形实例,引起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应用:展示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体会全等三角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3. 全等三角形的几何性质4.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的长度。
2. 答案:(1)全等,理由:SSS。
(2)根据SAS或ASA判定方法,求出第三边的长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探讨全等三角形在建筑、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探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对全等三角形定义的深入理解,强调“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含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共25张PPT)
例3: 第一节数学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练习:如图,已知在Rt△ABC中 ,AB=BC,∠ABC=90°,BO⊥AC于点O.点P,D分别在AO和BC上,PB= PD,DE⊥AC于点E.
O,请写出图中一组相等的线段______________.
5. 如图,△ABC≌△DEF,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x=
_____.
20
AC=BD或BC=AD OD=OC或OA=OB.
考点3 等腰、等边三角形与全等的综合(考查频率:★★★☆☆) 命题方向:(1)等腰直角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问题; (2)等边三角形与全等的综合问题.
D.1cm
例1:如图,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底角的平分线,∠C= 90°,求证:AB=AC+CD.
【思维模式】(1)不管是过点D作AB的垂线也 好,还是延长AC也好,实际上都是利用了角平分 线的轴对称性构造的全等三角形,得出一些相等 的线段或相等的角解决问题;(2)人教课本书 后习题给出了角平分线的另一条性质,即图中 CD∶BD=AC∶AB,这一结论在解决很多面积有 关问题的时候,也能带来方便.
6. 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 =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BD=AE.
考点4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考查频率:★★★☆☆) 命题方向:(1)直接考查角平分线基本图形能得到的一些基本结论;(2)角平 分线与其它知识(如中位线、等腰、垂直平分线等)的综合(后面再列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章末复习》ppt教学课件
结合本章知识结构图,思考以下问题: (2)通过本章的学习,说一说证明线段相等和角
相等的方法有哪些?
回忆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的作用.
典例精析 ①巧添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 如图,在△ABC中,AB =12,AC =8,
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AD的取值范围.
解:延长AD至E,使AD = DE,连接BE,CE.
A.AB = BF
B.AE = ED
C.AD = DC D.∠ABE =∠DFE
综合应用 2.如图,AB = CD,AD = BC,O为BD上任
意一点,过O点的直线分别交AD,BC于M、N点. 求证:∠1 =∠2.
证明:在△ABD和△CDB中,
AB CD,
AD
CB,
BD DB,
∴△ABD≌△CDB(SSS).
知识梳理
推进新课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举出实际生活中运用全等形的例子吗? (2)举例说明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3)从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 等中任选三个作为条件,可组合出几种情况?哪些 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 件是什么?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4)学习本章后,你对角平分线有了哪些新的认 识?对比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它们有何 异同?你能用全等三角形证明角平分线的性 质和判定吗?
课后反思
1、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和同桌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总结反思学习情况。
课后反馈总结 布置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人生格言:
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坚持努力, 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在我们心里必须懂得: 1. 人生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 3.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4. 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5.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7.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9.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是AD的延长线上的一点。
求证:BF=CF
A
证明:在△ABD 和△ACD中,
AB = AC
D
AD=AD(公共边)
DB = DC
B
C
∴ △ABD≌ △ACD
∴BM=CN
F
即BM是BC的中点 ∴ AM是△ABC的中线
例4.“三月三,放风筝”如图是小东同学自己做的 风筝,他根据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 ∠ABC=∠ADC。请用所学的知识给予说明。
角平分线 ,AE+DE= 6 。
C E
A
1 2
D
B
活动五 实际应用,学以致用
实际应用
8 . 测量如图河的宽度,某人在河的对岸找到一参照物 树木A,视线 AB与河岸垂直,然后该人沿河岸 步行10步(每步约0.75M)到O处,进行标记, 再向前步行10步到D处,最后背对河岸向前步行20 步,此时树木A,标记O,恰好在同一视线上,则
8
E 20' C 120'
F
40'
8
B D
16
3.如图,AC与BD相交于O,若OB=OD,
∠A=∠C,若AB=3cm,则CD3c=m .
说说理由.
A
D
O
B
C
学习提示:公共边,公共角,
对顶角这些都是隐含的边,角相等的条件!
4.如图,在△ABC中,∠C=90°,DE⊥AB, ∠1=∠2,且AC=6cm,那么线段BE是△ABC的
砸金蛋
祝贺你
祝贺你
祝贺你
祝贺你
B
1、如图,已知AD平分∠BAC, 要使△ABD≌△ACD,
A
D
• 根据“SAS”需要添加条件 AB=A;C C
• 根据“ASA”需要添加条件 ∠BDA=;∠CDA
• 根据“AAS”需要添加条件 ∠B=;∠C
2.如图, ΔABC与ΔDEF是否全等?为什么?
A 40'
河的宽度为 15 米。
A
B
O
D
C
如图,有三条交错的货运铁路,要在铁路附近造 一个货运仓库,要求仓库到三条铁路的距离相等, 问,理论上有几个地点可作为仓库的位置?
4个
活动六 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知识方面、数学思想方面、其他方面)
课后作业
必做题:
1.课本第55页:第2、3题 2.预习第12章《轴对称》
找这边的对角 (AAS)
已知一边和它的对角 找一角(AAS)
已知角是直角,找一边
找两角的夹边(ASA) (3)已知两角
(HL)
找夹边外的任意边(AAS)
活动三
例题解析,合作探究:
通过以下例题的推理论证,学会 思考几何题常用的论证方法!
例1.如图∠CAE=∠BAD,∠B=∠D,
AC=AE,△ABC与△ADE全等吗?
_A
解:∵ BE∥CF(已知)
∴ ∠BEM = ∠CFM 在△BEM 和△CFM中,
∠BEM = ∠CFM _B
BE=CF
∠BME = ∠CMF(对顶角相等)
_F
_M
_C
_E
∴ △BEM ≌ △CFM (ASA) ∴BM=CN
即BM是BC的中点 ∴ AM是△ABC的中线
例3、如图,AB=AC,DB=DC,
判定
HL 性质
概念
角平分线
判定
全 等 三 角 形
活动二
深思熟虑,方法总结: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方法总结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1)已知两边
找第三边 (SSS)
找夹角 (SAS) 找是否有直角 (HL)
找这边的另一个邻角(ASA) 已知一边和它的邻角 找这个角的另一个边(SAS)
(2) 已知一边一角
解: 连接AC
在△ABC和△ADC中, AB=AD(已知) BC=DC(已知)
AC=AC(公共边)
∴△ADC≌△ABC(SSS)
∴ ∠ABC=∠AD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1
活动四
课堂游戏:砸金蛋, 夯实基础,发散思维
砸金蛋游戏规则
所有小组举手抢答任意一个金蛋,每个金 蛋里面有一个与之对应的题目,若回答正 确,则奖励一个笑脸,给该组加10分;否 则,奖励一个哭脸,给该组扣5分。
选做题:课本第56页第12题
下课了!
幻灯片放映结束! O(∩_∩)O谢谢大家耐心观看!
唐玄奘西天取经,西天为何方? 取何经?
《全等三角形》章末复习
湟源巴燕中心学校 李永秀
学习目标:
1.建立起本章清晰的知识结构,学习梳理知识的 方法。
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 定方法,掌握角平分线的应用。
3.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准确表达推理过 程。
活动一
建立本章知识网络
对应边相等
SAS SSS
ASA AAS
对应角相等 性质
为什么?
解:∵ ∠CAE=∠BAD(已知) B
∴ ∠CAE+∠BAE=∠BAD+∠BAE
E
D
(等量加等量,和相等)
C
A
即∠BAC=∠DAE 在△ABC和△ADE中,
∠B=∠D(已知)
∠BAC=∠DAE(已证)
AC=AE(已知)∴△来自BC≌ △ADE (AAS)例2、如图:AE、BC交于点M,F点在AM上, BE∥CF,BE=CF。 求证:AM是△ABC的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