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开课优质课课件语文:1.3《杜甫诗五首》课件(4)(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3课《杜甫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K12课件
16
6.明眸皓齿四句写安史乱起,玄宗奔蜀,路
经马嵬驿,禁卫军逼迫玄宗缢杀杨贵妃。清
渭:渭水清澄,流经马嵬驿南。杨贵妃即葬
于渭水之滨。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
玄宗入蜀所经之地。
7.臆:胸膛。人生总有情,触景伤情终极:
穷尽。这句说,然而花草无知,年年依旧,
岂有穷尽。
8.胡骑:指叛军的骑兵。欲往城南:杜甫这
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
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
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
(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
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
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
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
念。
K12课件
9
月夜—註解
• 【注释】
①鄜州:现陕西省富县。 ②云鬟:妇女的鬓发。 ③清辉:指月光。
K12课件
15
1. 吞声哭:不出声地哭。潜行:因在叛军管 辖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这里。曲江:地名 又叫曲江池,是人工挖的屈曲湖池。 2.为谁绿:意谓国家破亡,连草木都失去了 故主。 3. 生颜色:万物生辉。 4.第一人:最得宠的人。辇:皇帝乘坐的车 子。古代君臣不同辇。此句指贵妃之受宠超 出常规。 5. 正坠双飞翼:或亦暗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 马嵬驿之变。
采用从对方设想的K12课方件 式
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答:这首诗中一、二两句写除夕之夜诗人身处异乡,寒 灯伴影,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 得悱恻凄然。三、四两句笔锋一转,撇开自己,由侧面 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 全诗虚实结合,情景相生,传达出普天之下的天伦之情。
语文:1.3《杜甫诗五首》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结合注释说说诗歌大意。
月夜
f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还不懂得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发髻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薄薄的帐子 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品第读9章文扩本声系统调音
1、本诗写了什么? 首联:想象妻子在家望月念己。 颔联:想儿女太小,不懂思念长安。 颈联:想象妻子月下徘徊的情景。 尾联:渴望团圆的愿望。 2、为什么写? 1)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人的思念 2)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3、怎样写的? 想象(以虚写实):本来是要说自己思念亲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走近文本
长出两三隔映锦丞 使师朝顾叶阶官相 英未开频黄碧城祠 雄捷济烦鹂草外堂 泪身老天空自柏何 满先臣下好春森处 襟死心计音色森寻
朗 读 并 结
蜀合
注
相释
理 解 诗 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品读文本
品读
1.诗中写了什么? 首联:自问自答,追寻武侯遗迹。 颔联:草色自青,黄鹂婉啼的景象。 颈联:盛赞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尾联:感慨诸葛亮壮志未酬的遗恨。 2.为什么写? 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予了诗人自 己壮志未酬的深沉而复杂的感慨。 3.怎样写的? 借古抒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蜀相
杜甫
蜀相 杜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预习文本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 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 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 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 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 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 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 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 名的一首。
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1《杜甫诗五首》(共65张)PPT课件
有对联如此写道: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3
提问1:这五首诗歌有什么 共同特点呢?编者为什么将这 五首诗弄成一组?他们是根据 什么标准来分的?
请大家读一下四首律诗的 尾句以及《哀江头》中的两个 句子。
4
问题2:五首诗歌都写了杜甫哭,那么杜甫为何哭? 《月夜》哭战中出逃,家人却被弃中途,哭自己被困 长安前途未卜,哭安史之乱不知何时终结。《哀江头》 哭宫殿朱门尘封,哭胡骑横冲直撞,哭国家名存实亡。 《蜀相》哭孔明出师未捷功败垂成,哭自己怀才不遇生 不逢时。《又呈吴郎》哭官府征求民不聊生,哭自己常 年漂泊居无定所,哭烽烟四起难以消弥。《登岳阳楼》 哭自己人在他乡、老病孤愁,哭关山战祸、绵绵不休。
❖ 其诗风格沉郁顿挫。
❖ 与李白合称“李杜”。
9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 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 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 西富县),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 位于灵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 州,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 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 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 生情,写下这首诗。
13
诗眼: 独看 双照
“独看”从对面着想,虽只写妻子的 “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但自己的 “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蕴含其中;
“双照”兼有回忆与希望:感伤“今 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并把希 望寄于不知何时的“将来”。
这两个诗眼对全诗主题表达起了关键 作用。
14
艺术特点
1.炼字精准。一二联中,“怜”、“忆”与“今夜”、“独看”联 系起来看,则意味相当深厚。明月每月可见,特写“今夜”,又是 “独看”,可以想见有往日的“同看”和将来的“同看”。将来的 “同看”由结句点明,而往日的“同看”通过这二联和相关材料的 分析可以了解清楚:安史乱前,杜甫曾困守长安十年,其间有一段 时间是与妻子共同度过的。这期间夫妻二人一定曾共同看过明月, 留下的记忆应是很深刻的。当长安沦陷后,一家人逃到羌村,与妻 子同看明月也一定会回忆起在长安时看明月的情景,一定是不胜酸 楚的 !而如今,妻子一人在羌村“独看”明月又是“忆长安”,这 “忆”不仅是辛酸,更是忧虑和惊恐的。那么,往日与妻子在羌村 看月而“忆长安”,尽管百感交集,但毕竟二人团聚;如今只有妻 子一人“独看”月而“忆长安”,“小儿女”们又天真幼稚,哪能 为其分忧解难呢?此一“怜”字,可谓饱含深情,感人至深。 2.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暗示手法,将“独看” 和“双照”作为全诗诗眼,虚实结合,表达主题效果显著。
——郭沫若
3
提问1:这五首诗歌有什么 共同特点呢?编者为什么将这 五首诗弄成一组?他们是根据 什么标准来分的?
请大家读一下四首律诗的 尾句以及《哀江头》中的两个 句子。
4
问题2:五首诗歌都写了杜甫哭,那么杜甫为何哭? 《月夜》哭战中出逃,家人却被弃中途,哭自己被困 长安前途未卜,哭安史之乱不知何时终结。《哀江头》 哭宫殿朱门尘封,哭胡骑横冲直撞,哭国家名存实亡。 《蜀相》哭孔明出师未捷功败垂成,哭自己怀才不遇生 不逢时。《又呈吴郎》哭官府征求民不聊生,哭自己常 年漂泊居无定所,哭烽烟四起难以消弥。《登岳阳楼》 哭自己人在他乡、老病孤愁,哭关山战祸、绵绵不休。
❖ 其诗风格沉郁顿挫。
❖ 与李白合称“李杜”。
9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 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 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 西富县),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 位于灵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 州,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 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 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 生情,写下这首诗。
13
诗眼: 独看 双照
“独看”从对面着想,虽只写妻子的 “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但自己的 “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蕴含其中;
“双照”兼有回忆与希望:感伤“今 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并把希 望寄于不知何时的“将来”。
这两个诗眼对全诗主题表达起了关键 作用。
14
艺术特点
1.炼字精准。一二联中,“怜”、“忆”与“今夜”、“独看”联 系起来看,则意味相当深厚。明月每月可见,特写“今夜”,又是 “独看”,可以想见有往日的“同看”和将来的“同看”。将来的 “同看”由结句点明,而往日的“同看”通过这二联和相关材料的 分析可以了解清楚:安史乱前,杜甫曾困守长安十年,其间有一段 时间是与妻子共同度过的。这期间夫妻二人一定曾共同看过明月, 留下的记忆应是很深刻的。当长安沦陷后,一家人逃到羌村,与妻 子同看明月也一定会回忆起在长安时看明月的情景,一定是不胜酸 楚的 !而如今,妻子一人在羌村“独看”明月又是“忆长安”,这 “忆”不仅是辛酸,更是忧虑和惊恐的。那么,往日与妻子在羌村 看月而“忆长安”,尽管百感交集,但毕竟二人团聚;如今只有妻 子一人“独看”月而“忆长安”,“小儿女”们又天真幼稚,哪能 为其分忧解难呢?此一“怜”字,可谓饱含深情,感人至深。 2.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暗示手法,将“独看” 和“双照”作为全诗诗眼,虚实结合,表达主题效果显著。
杜甫诗五首ppt20 粤教版
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胡骑尘满城 用行为动作描写来体现诗人感
欲往城南望城北
慨的深沉和思绪的迷惘烦乱, 揭示了内心的巨大哀痛。
总括全篇,写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
主旨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 史之乱中独行昔日繁华 之地曲江的感受,通过 今昔对比,表达诗人忧 时伤乱的哀思。
情感
诗眼: 哀
开篇第一句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 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 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 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 意境深远。
我也感到痛苦
现 代 矿 工
唐朝诗圣有杜甫, 能知百姓苦中苦。
——陕西民歌
哀
江
杜 甫
头
哀江头 一杜、甫写长安沦陷后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的日曲潜江行景曲象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昭昔阳霓殿旌里下 第二到南一、曲回江苑人忆的,,安繁苑同史华中辇之景万随乱象物 君以生侍前颜君春色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人渭生东有流情剑 泪三 的阁沾、感深臆写慨,,诗去江人住草在曲彼江江此 花头无岂产消终生息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那寡妇诉说她一贫如洗是因为苛捐杂税实在太多, 我又想到现在的兵荒马乱不由得眼泪纵横!
鉴赏
自己过去任由邻居寡妇扑枣 应该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寡妇多心只因你插上了篱笆
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人民贫苦
自叙以前事 以启发吴郎
委婉劝吴郎
民苦的根源
思想
普通的打枣小事 人民的水深火热
老泪纵横
说明: 这是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例证!
“独看”从对面着想,虽只写妻子的 “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但自己 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蕴含其中;
粤教版《杜甫诗五首》课件
两诗都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杜诗触景伤情, 既写了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又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 忧虑和关心。孟诗则是游洞庭湖思及个人前途,希望宦海
浮沉中能得到张丞相奖掖提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五、以月象征高洁的品质。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李白)
哀 江 头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 天。当时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
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写下这首名诗。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月 夜
思考: 情感: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全诗的诗眼是哪几个词?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为什么? 2、请说说这首诗的诗意,表 设想妻子望月怀人的忧心。 达了什么情感?
月 夜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①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②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妻子的望月之久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希望尽早结束这种两地思念的痛苦生活。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范仲淹《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拓展迁移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寂寞的情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眼 前
从 前
现 实
一、写长安沦陷后的曲 江景象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二、回忆安史之乱以前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三、写诗人在曲江头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产生的感慨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浮沉中能得到张丞相奖掖提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五、以月象征高洁的品质。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李白)
哀 江 头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 天。当时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
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写下这首名诗。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月 夜
思考: 情感: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全诗的诗眼是哪几个词?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为什么? 2、请说说这首诗的诗意,表 设想妻子望月怀人的忧心。 达了什么情感?
月 夜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①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②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妻子的望月之久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希望尽早结束这种两地思念的痛苦生活。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范仲淹《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拓展迁移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寂寞的情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眼 前
从 前
现 实
一、写长安沦陷后的曲 江景象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二、回忆安史之乱以前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三、写诗人在曲江头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产生的感慨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高中语文 第3课 杜甫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栏
情。首联“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开门见山,目链 直叙其事。颔联“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紧接 接 上联,进一步说明“扑枣”的原因。颈联“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任真”直接说到吴郎的行为。尾联“已诉征求贫 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劝说强有力的理由,蕴含着 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
2.内容感知
《月夜》
这首诗首联设想妻子望月怀人的忧心。颔联紧 栏
目
承首联,直写儿女之“未解”相思。颈联“香雾云鬟
链 接
湿,清辉玉臂寒”通过想象,形象地写出了妻子的望
月之久。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回到诗
人眼前望月场景,表达诗人对战乱局势的厌恶和对和
平生活的向往。
《哀江头》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曲江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曰夜浮”写登临所见。颈联“亲朋
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转而写自己之凄苦情状。尾联“戎马
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紧承上联,显出诗博大的胸襟。栏 目 链 接
1.注音
鄜.州( Fū )
云鬟.(huán)
虚幌.(huǎnɡ)
霓.旌( ní )
南苑.(yuàn)
嚼.啮.(jiáo niè)
何时倚虚.幌.:透__明__的__帷__幔
栏
不为困穷宁.有此:__怎__么____
目 链
只缘恐惧转.须亲:__反__而____
接
隔叶黄鹂空.好音:__空__自____
两朝开.济.老臣心:___开__创__基__业___,__匡__济__艰__危____
吴楚东南坼.:__分__裂____
栏 目 链 接
目
为问答,以寻访丞相祠堂为由,点出丞相祠堂在成都城
链 接
情。首联“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开门见山,目链 直叙其事。颔联“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紧接 接 上联,进一步说明“扑枣”的原因。颈联“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任真”直接说到吴郎的行为。尾联“已诉征求贫 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劝说强有力的理由,蕴含着 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
2.内容感知
《月夜》
这首诗首联设想妻子望月怀人的忧心。颔联紧 栏
目
承首联,直写儿女之“未解”相思。颈联“香雾云鬟
链 接
湿,清辉玉臂寒”通过想象,形象地写出了妻子的望
月之久。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回到诗
人眼前望月场景,表达诗人对战乱局势的厌恶和对和
平生活的向往。
《哀江头》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曲江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曰夜浮”写登临所见。颈联“亲朋
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转而写自己之凄苦情状。尾联“戎马
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紧承上联,显出诗博大的胸襟。栏 目 链 接
1.注音
鄜.州( Fū )
云鬟.(huán)
虚幌.(huǎnɡ)
霓.旌( ní )
南苑.(yuàn)
嚼.啮.(jiáo niè)
何时倚虚.幌.:透__明__的__帷__幔
栏
不为困穷宁.有此:__怎__么____
目 链
只缘恐惧转.须亲:__反__而____
接
隔叶黄鹂空.好音:__空__自____
两朝开.济.老臣心:___开__创__基__业___,__匡__济__艰__危____
吴楚东南坼.:__分__裂____
栏 目 链 接
目
为问答,以寻访丞相祠堂为由,点出丞相祠堂在成都城
链 接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杜甫诗五首》课件
诗句鉴赏
少陵野老吞声哭
行人少
三层意思 行人哭 吞声而哭
此二句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 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 千门——昔日之繁华 昔
锁——今日之萧条
对
比
此二句写诗人曲江所见。凄凉、伤心。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767年,杜甫漂泊到四 川夔州的第二年。当时杜甫住在一处 草堂中,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 个贫穷的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 涉。后来他把草堂让给一位吴姓亲戚, 这位吴郎一来就不让妇人打枣,寡妇 向杜甫诉说,杜甫就写这首诗去劝告 吴郎。此前写过一首,故尔称“又 呈”。
❖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 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 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 奉为「诗圣」。
❖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 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 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 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 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 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 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 传世。
诗 圣 杜 甫
课前回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杜甫诗五首课件(4)(粤教版)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 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 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 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 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
表达技能: 1、借景抒情 2、对照:早年抱负满 志,暮年壮志难酬, 今昔对照,抒发了心 中抑郁之情。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 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遣词造句,精工奇妙, 艺术成绩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风格沉郁 顿挫。与李白合称“李杜”。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 五载(756)。当年六月,安 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 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 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 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 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 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平 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 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 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 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如何理解“自”、“空”两字的含义?
一是这里有把台阶映得发绿的碧草,有藏 在树枝后唱着动人的歌的黄鹂,但可惜却引不 起游人的注意,祠堂如此寂寞,先贤的功绩慢 慢被人遗忘,抒发了诗人怀古的寂寞之心。
二是春草青青,无人践踏,黄鹂啼叫,无 人惊动,写出了来凭吊的人们的那种虔诚寂静 之心。
本诗主旨句是什么?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主旨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 满襟”。
诗人通过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对 诸葛亮的敬佩之情,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抒发了自己不逢名主、功业未就的深沉感 慨。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叙事 (起)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景 (承)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评价 (转)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吊唁 (合)
表达技能: 1、借景抒情 2、对照:早年抱负满 志,暮年壮志难酬, 今昔对照,抒发了心 中抑郁之情。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 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遣词造句,精工奇妙, 艺术成绩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风格沉郁 顿挫。与李白合称“李杜”。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 五载(756)。当年六月,安 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 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 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 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 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 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平 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 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 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 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如何理解“自”、“空”两字的含义?
一是这里有把台阶映得发绿的碧草,有藏 在树枝后唱着动人的歌的黄鹂,但可惜却引不 起游人的注意,祠堂如此寂寞,先贤的功绩慢 慢被人遗忘,抒发了诗人怀古的寂寞之心。
二是春草青青,无人践踏,黄鹂啼叫,无 人惊动,写出了来凭吊的人们的那种虔诚寂静 之心。
本诗主旨句是什么?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主旨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 满襟”。
诗人通过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对 诸葛亮的敬佩之情,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抒发了自己不逢名主、功业未就的深沉感 慨。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叙事 (起)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景 (承)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评价 (转)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吊唁 (合)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3 杜甫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鄜.州( )
云鬟.( )
虚幌.( )
霓.旌( )
南苑.( )
嚼.啮.(
)
明眸.皓齿( ) 柏.森森( )
好.音( )
坼.( )
涕.泗.(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案:fū hu n huǎnɡ ní yu n ji o niè
móu bǎi hǎo chè tìsì
五、按拼音填字组词 答案:1.戎 戒 2.鬟 鬓 3.翼 冀 4.篱 蓠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3 杜甫诗五首
学国学 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选自《论语·子罕》 【古文今译】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 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选自《论语·子罕》
【古文今译】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 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安”,儿女还小,他们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也 不理解母亲对父亲的思念的凄苦心情,
因此虽有儿女在旁,但并不能分解妻的忧愁。所以, 妻子只能“独看”。这里用小儿女的“未解忆”衬托妻 子的“独”。 更突出了妻看月时的孤独感。
2.从诗歌“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可以看到, 在家里的不仅有妻子,还有儿女。为什么作者却说是闺 中“独”看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
答案:作者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写起了鄜
州的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 正是诗人在长安望月,想念妻子,想到妻子正在思念自 己。他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 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的焦心。妻子如此,诗人自己 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样写就显得更加的委婉含蓄,表 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高中语文 杜甫诗五首(教学)课件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这首诗为至德二载(757)春,杜甫陷贼长安时作。曲 江为唐时游赏胜地,唐玄宗与杨贵妃常游幸于此。今玄宗 奔蜀,杨妃缢死,诗人身陷贼中,旧地重游,抚今追昔, 哀思有感,遂作此诗。诗写作者春日潜行曲江而感玄宗与 杨妃生离死别之事,着力突出一个“哀”字。全诗分三层 写哀: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是写诗人潜行曲江,目睹乱后 衰败凄凉景象而引起的深哀隐痛。从“忆昔霓旌下南苑” 到“一箭正坠双飞翼”八句为第二层,是用追叙的手法极 写昔日游苑之盛与杨妃的恃宠豪奢。表面上是写昔日之 “乐”,但“乐”中含哀,以乐衬哀,倍增其哀。“明眸 皓齿今何在”最后八句为第三层,乐极生悲,又从往昔跌 回现实,悲杨 妃之不幸,哀国家之多难,愤叛军之猖獗。 今昔对比,深悲巨痛,彻人心肺。哀乐关乎国运。哀江头, 哀杨妃也,哀玄宗也,哀国破之痛也。全诗词婉而雅,意 深而微,讽而含情,极尽开阖变化之妙。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拓展迁移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 乡怀人之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杜甫诗五首ppt33 粤教版
昔闻/洞庭水,
登 今上/岳阳楼。 岳 吴楚/东南坼, 阳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楼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写作背景
•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携眷自夔 州出峡后,沿江由江陵、公安(今属湖北)一 路漂泊,暮冬流寓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 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 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 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 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索,采用借景 抒情手法望月怀人,通过写诗人对 妻子的思念,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 的痛苦,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思乡怀远诗
内容:1、思念故国;2、羁旅之思;3、思念 亲友;4、征人思乡;5、闺中怀人。 写作:1、触景伤情;2、感时生情(中秋望月、 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3、托物 传情(月、雁、笛、角声、鸦鸣、柳、亭); 4、因梦寄情;5、妙喻传情。
•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
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 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思考:把此联里的“自”和“空”各自换成 “尽”和“皆”,好不好?
“自”,独自,“空”白白地,徒劳地。(析字) 碧草映阶,但是无人欣赏;黄鹂在绿叶丛中在尽 情地唱着好听的歌曲,但是无人倾听。(描述) 以乐景衬哀情,展现了一幅冷清寂寥的景象。 (分析意境) “尽”、“皆”—春意盎然、赏心悦目
颈联尾联中塑造了诸葛亮怎样的人物形象?
形 象:雄才大略、丰功伟绩、忠心报国、却出师未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失败的英雄形象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抒写自己对诸葛亮一生遭际的沉痛感慨。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五首
走近忧国忧民的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 南巩县。 20 岁起,漫游吴越、 齐赵。 746 年赴京应试,落第 后旅居长安 10 年。 755 年“安 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 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 759 年弃官西行,于成都西郊 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 。前后 住了 4 年,写诗 240 余首。他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世 称杜工部。 765 年携家经水路 出蜀,飘泊于荆、湘,以舟 为家。 770 年病逝于湘江舟中, 年 5 9 岁 。 杜甫(712---770) 卒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 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 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 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 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 “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 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 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 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 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任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 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 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 3.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 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 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4.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 团聚的期望。
[点评] 这首诗与《春望》同时作于至德二年(757) 春。位于长安城南的曲江(现早已干涸),当时 曾是唐王朝贵族官僚以及仕女们游览的胜地,富 丽繁华,盛极一时。由于安史叛军的盘踞和破坏, 变得千门紧闭,萧条冷落。诗人抚今追昔,痛感 玄宗君臣行乐无度,以致酿成国破家亡的悲剧。 诗人先从曲江景象的变化写起,再由杨氏的娇宠 和惨死道出国家灭亡的历史悲剧,对唐玄宗、杨 玉环既有谴责,又寄予哀怜。最后表达平叛的愿 望。历代评家颇重此诗含蓄蕴藉的批评风格,如 《杜诗说》云:"诗意本哀贵妃,不敢斥言,故 借江头行幸处,标为题目耳。此诗半含半露,若 悲若讯……如此用笔,浅深极为合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 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 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 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 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 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 1450 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 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 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被尊为“诗圣”。
《杜甫诞生1250周年》邮票
1982年,“世 界和平理事会” 把杜甫命名为 “世界文化名 人”。
杜甫(712---770)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对 杜甫的评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朱德对杜甫的评价: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这首诗为至德二载(757)春,杜甫陷贼长安时作。曲 江为唐时游赏胜地,唐玄宗与杨贵妃常游幸于此。今玄宗 奔蜀,杨妃缢死,诗人身陷贼中,旧地重游,抚今追昔, 哀思有感,遂作此诗。诗写作者春日潜行曲江而感玄宗与 杨妃生离死别之事,着力突出一个“哀”字。全诗分三层 写哀: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是写诗人潜行曲江,目睹乱后 衰败凄凉景象而引起的深哀隐痛。从“忆昔霓旌下南苑” 到“一箭正坠双飞翼”八句为第二层,是用追叙的手法极 写昔日游苑之盛与杨妃的恃宠豪奢。表面上是写昔日之 “乐”,但“乐”中含哀,以乐衬哀,倍增其哀。“明眸 皓齿今何在”最后八句为第三层,乐极生悲,又从往昔跌 回现实,悲杨 妃之不幸,哀国家之多难,愤叛军之猖獗。 今昔对比,深悲巨痛,彻人心肺。哀乐关乎国运。哀江头, 哀杨妃也,哀玄宗也,哀国破之痛也。全诗词婉而雅,意 深而微,讽而含情,极尽开阖变化之妙。
【韵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 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 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诗 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 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 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 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 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 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 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走近忧国忧民的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 南巩县。 20 岁起,漫游吴越、 齐赵。 746 年赴京应试,落第 后旅居长安 10 年。 755 年“安 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 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 759 年弃官西行,于成都西郊 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 。前后 住了 4 年,写诗 240 余首。他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世 称杜工部。 765 年携家经水路 出蜀,飘泊于荆、湘,以舟 为家。 770 年病逝于湘江舟中, 年 5 9 岁 。 杜甫(712---770) 卒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 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 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 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 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 “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 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 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 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 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任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 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 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 3.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 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 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4.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 团聚的期望。
[点评] 这首诗与《春望》同时作于至德二年(757) 春。位于长安城南的曲江(现早已干涸),当时 曾是唐王朝贵族官僚以及仕女们游览的胜地,富 丽繁华,盛极一时。由于安史叛军的盘踞和破坏, 变得千门紧闭,萧条冷落。诗人抚今追昔,痛感 玄宗君臣行乐无度,以致酿成国破家亡的悲剧。 诗人先从曲江景象的变化写起,再由杨氏的娇宠 和惨死道出国家灭亡的历史悲剧,对唐玄宗、杨 玉环既有谴责,又寄予哀怜。最后表达平叛的愿 望。历代评家颇重此诗含蓄蕴藉的批评风格,如 《杜诗说》云:"诗意本哀贵妃,不敢斥言,故 借江头行幸处,标为题目耳。此诗半含半露,若 悲若讯……如此用笔,浅深极为合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 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 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 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 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 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 1450 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 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 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被尊为“诗圣”。
《杜甫诞生1250周年》邮票
1982年,“世 界和平理事会” 把杜甫命名为 “世界文化名 人”。
杜甫(712---770)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对 杜甫的评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朱德对杜甫的评价: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这首诗为至德二载(757)春,杜甫陷贼长安时作。曲 江为唐时游赏胜地,唐玄宗与杨贵妃常游幸于此。今玄宗 奔蜀,杨妃缢死,诗人身陷贼中,旧地重游,抚今追昔, 哀思有感,遂作此诗。诗写作者春日潜行曲江而感玄宗与 杨妃生离死别之事,着力突出一个“哀”字。全诗分三层 写哀: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是写诗人潜行曲江,目睹乱后 衰败凄凉景象而引起的深哀隐痛。从“忆昔霓旌下南苑” 到“一箭正坠双飞翼”八句为第二层,是用追叙的手法极 写昔日游苑之盛与杨妃的恃宠豪奢。表面上是写昔日之 “乐”,但“乐”中含哀,以乐衬哀,倍增其哀。“明眸 皓齿今何在”最后八句为第三层,乐极生悲,又从往昔跌 回现实,悲杨 妃之不幸,哀国家之多难,愤叛军之猖獗。 今昔对比,深悲巨痛,彻人心肺。哀乐关乎国运。哀江头, 哀杨妃也,哀玄宗也,哀国破之痛也。全诗词婉而雅,意 深而微,讽而含情,极尽开阖变化之妙。
【韵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 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 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诗 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 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 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 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 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 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 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