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红树林现状及宜林区研究
红树林地区生态环境的情况及研究
红树林地区生态环境情况研究姓名:####### 学号:########## #############一、分析课题该课题的研究目的为了了解红树林近几年来的开发利用情况及其对红树林地区的生态环境发展和保护情况,为红树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课题涉及红树林的开发、红树林生态环境保护、物种环境的变化及其与红树林地区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法规等专题。
检索范围包括我国及世界各地有关于红树林地区生态环境的境况及利用情况,以及在保护红树林环境方面的措施、技术、成就及存在问题等。
要求检索中文相关数据库。
二、检索系统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三、构造检索策略1、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方式:高级检索检索项:关键词检索式:红树林and生态环境用检索式1进行检索,时间限制为1980~2010,按精度匹配模式进行检索,共找到217条记录。
2、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方式:高级检索检索项:关键词检索词:红树林时间限制为1989~2010年,按精度匹配模式进行检索,输入题名或关键词“生态环境”进行二次检索,共检索到20条记录。
四、检索结果[1]李载鸣. 盐质基地红树林生态环境复育[J]. 资源科学,2005,(2).[2]杨惠宁,徐斌,韩超群,黄志华. 雷州半岛红树林资源及其效益[J]. 生态环境,2004,(2).[3]汤养麟,. 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保护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04,(2).[4]王勇军,黄乔兰,陈桂珠. 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水禽生态环境的建设[J]. 生态科学,1995,(2).[5]傅惠寰,. 略谈广州市南沙区21涌东围滩涂红树林湿地的再造[J]. 广东科技,2007,(S1).[6]师卫华,赵润江,于笑云,. 深圳福田红树林面临的威胁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0).[7]周兴,童新华,秦成,华璀. 广西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S1).[8]梁华,. 澳门海岸带生态及其动向[J]. 北京园林,2000,(3).[9]舒廷飞,罗琳,温琰茂. 海水养殖对近岸生态环境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2002,(2).[10]卢昌义,叶勇,林鹏,黄玉山,谭凤仪. 海南海莲红树林土壤CH_4的产生及其某些影响因素[J]. 海洋学报(中文版),1998,(6).[11]张明沛. 切实保护山海生态促进农村全面发展[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12]罗琳,舒廷飞,温琰茂. 水产养殖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J]. 水产科学,2002,(3).[13]何明海,周秋麟,郭水伙,. 福建海洋与海岸带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J]. 海洋开发与管理,1991,(2).[14]洪华生,丁原红,洪丽玉,熊小京. 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对策[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1).[15]陈桂珠,王勇军,黄乔兰. 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陆鸟生物多样性[J]. 生态科学,1995,(2).[16]刘敏超,李花粉. 试论湛江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1,(3).[17]徐国栋,刘振乾,李爱芬,徐宁,段舜山. 广州市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J]. 生态科学,2003,(2).[18]崔光琦,黄国锋,张永波,刘红卫,苏华轲,林志凌. 广东省生态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J]. 生态环境,2003,(3).[19]陈后东,伍惠球. 廉江市红树林资源调查方法与结果分析[J]. 防护林科技,2004,(2).[20]孙娟,郑文教,陈文田. 红树林湿地多环芳烃污染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05,(10).[21]朱寿育,. 我国北部湾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J]. 前进论坛,2009,(7).[22]魏军发,. 广东省电白县红树林保护区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策略[J]. 青年科学,2009,(10).[23]张锋. 走进漳江口红树林[J]. 植物杂志,2001,(3).[24]马荣华,黄杏元,胡孟春,谢顺平. 海南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变化分析[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25]连玉武. 厦门特区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J]. 福建环境,1994,(3).[26]李禄康.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J]. 世界林业研究,2001,(6).[27]张贵祥,杨志峰,鱼京善. 谈广州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重点与策略[J]. 城市规划汇刊,2003,(1).[28]李海璇,. 建设生态省——海南跨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J]. 今日海南,1999,(5).[29]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研究沿海红树林保护有关问题会议纪要的通知[J]. 广西政报,2001,(23).[30]简迅[J]. 海洋信息,1995,(2).[31]李而亮,张其武,唐校笙,黄伶伶,马云龙,李松林,. 和平军人——公安边防部队纪实(之二十五) 伶仃洋畔的生态卫士——记广东中山边防支队官兵[J]. 中华儿女,2010,(2).[32]董双林,潘克厚,Uwe Brockmann. 海水养殖对沿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33]姜彦杰,江红,王鹏. 论如何管理好生态环境[J]. 内蒙古环境保护,1996,(4).[34]陈其楁. 中国南方龙潭植物群的生态及乐平煤之沉积环境[J]. 浙江地质,1996,(2).[35]车斌. 环北部湾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建设[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3).[36]环境生物学[J]. 环境科学文摘,1996,(1).[37]张玉兰,王开发,李珍,刘兰芳. 我国海桑属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古生态环境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7,(2).[38]王树功,陈新庚. 广东省滨海湿地的现状与保护[J]. 重庆环境科学,1998,(1).[39]赵安萍,沈伟力. 白鹭落枝头,鱼蟹栖根底——以自然生态为基础的三亚河城市设计[J]. 规划师,2003,(2).[40]张社尧. 经济建设发展日生态立法正是时[J]. 生态科学,1996,(1).[41]我国重建“海上森林”[J]. 贵州环保科技,2002,(2).[42]杨天举. 旅游竞钓防城港[J]. 中国钓鱼,2003,(5).[43]黎进荣. 湛化排污口外滩涂生态环境及地貌特征复原的可行性探讨[J]. 广东化工,2003,(3).[44]黎进荣,. 湛化排污口外滩涂生态环境修复的探讨[J]. 广州环境科学,2003,(3).[45]徐剑波,李华兴,胡月明,卢维盛,. 粤西海岸带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6).[46]高尚士. 澳门海岸上的红树林[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0,(4).[47]牟礼忠. 神往海上森林[J]. 广西林业,2004,(2).[48]陈朝辉. 海南省三亚市的生态环境建设[J]. 热带地理,2001,(3).[49]梁国昭. 广东的湿地及其保护[J]. 热带地理,2004,(3).[50]赵广东,王兵,靳芳. 中国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及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J]. 世界林业研究,2004,(6).[51]蒋加伦.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对策探讨[J]. 东海海洋,1992,(1).[52]容天明,王雅. 三亚海岸带拉响环保“警报”——关于三亚市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调研[J]. 海南人大,2005,(2).[53]金彬明,陈少波,艾为民. 浙江温州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开发[J]. 水利渔业,2005,(2).[54]韩永伟,高吉喜,李政海,刘云波. 珠江三角洲海岸带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3).[55]何明海,. 福建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建设刍议[J]. 福建水产,1992,(1).[56]网虫. 蚕食之下海洋环境在呻吟——盲目围海造地的生态负效应[J]. 沿海环境,2000,(10).[57]王虎,高航,周怀阳,郭卫东,. 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区海水中营养盐和叶绿素a研究初探[J]. 台湾海峡,2005,(4).[58]谢东海,韩奇,唐文浩,. 海水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国内外研究动态[J]. 江苏环境科技,2005,(S1).[59]黎遗业,. 广西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2007,(11).[60]吝涛,薛雄志,曹晓海,卢昌义,. 海岸带湿地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厦门海域案例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2006,(1).[61]李矿明,邓小飞,韩维栋,. 广东江门沿海红树林及其它湿地植被[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1).[62]周益佳,. 厦门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的开展和完善[J]. 厦门科技,2006,(2).[63]甘晖,. 浅析广西渔业生态环境现状与解决对策[J]. 渔业经济研究,2006,(6).[64]邱春荣,王燕玲,陈知算,. 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与湿地生态保护的思考[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65]姚历强,. 九龙江河口红树林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J]. 林业勘察设计,2007,(2).[66]天然林红树林锐减海防林珊瑚礁被毁海南决意建设生态省[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4).[67]陈浩良,刘焕茹,. 保护湿地生态资源改善莞邑生态环境[J]. 广东园林,2007,(S1).[68]黎遗业,黄新颖,陈冬梅,. 广西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 广西热带农业,2008,(2).[69]徐华林,王淼强,吴苑玲,钟瑾芳,.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科普教育模式探讨[J]. 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1).[70]李志强,. 雷州半岛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性初探[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10).[71]周诗萍,戴垂武,唐真正,陈文,吴孟科,罗丽华,黎丽霞. 儋州市沿海基围湿地红树林现状及发展对策[J]. 热带林业,2002,(4).[72]宇文青,. 海水养殖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探讨[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12).[73]吴玲玲,易斌,林端,许战洲,兰圣迎,. 大亚湾生态监控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1).[74]谭伟福,蒋波,廖铮,.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对滨海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9,(1).[75]刘永泉,凌博闻,徐鹏飞,. 谈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的湿地生态保护[J]. 河北农业科学,2009,(4).[76]洪亮,解修超,陈绍兴,杨建,. 不同生境中稀有放线菌的研究进展[J]. 红河学院学报,2009,(2).[77]江航宇. 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对策初探[J]. 现代渔业信息,2002,(6).[78]苏鸿飞,陈泽群. 北海市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J]. 城市问题,2001,(1).[79]蔡娜娜,. 米草对泉州湾滩涂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J]. 农技服务,2009,(9).[80]陈远生,胡玉佳. 试论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J]. 广东林业科技,2000,(1).[81]廖民圣. 广西第二大渔港──企沙港[J]. 广西市场与价格,2000,(4).[82]裴铁河. 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引发的思考[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0,(3).[83]闫旭庆. 深圳市生态景观建设实案分析[J]. 现代城市研究,2000,(5).[84]木子. 南珠的难处──环境向南珠生产亮红牌[J]. 沿海环境,2000,(9).[85]柳宵. 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J]. 海洋信息,2000,(3).[86]孙琳,. 实施生态公益林规划确保环境质量上台阶[J]. 汕头林业,2000,(1).[87]马顺,梁思奇. 警惕海洋开发带来的生态隐患[J]. 了望,2001,(17).[88]蓝兴. 略谈中学生考察自然保护区[J]. 生物学教学,2001,(4).[89]楚晖. 生态优化条件下的海南自然保护区[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Z1).[90]唐永彬.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推动北海林业发展[J]. 广西林业,2001,(2).[91]刘汝发. 毁红树林者受严惩合浦县法院对四案犯作出了判决[J]. 广西林业,2001,(6).[92]贾凤龙,王勇军,昝启杰. 灭幼脲Ⅲ号、苏云金杆菌防治广州小斑螟药效试验[J]. 昆虫天敌,2001,(2).[93]吴秉宜. 各地林业信息[J]. 林业与社会,2001,(2).[94]陈桂珠. 走进社会取得信誉[J]. 生态科学,2001,(S1).[95]白木,周洁. 人鹭情缘[J]. 野生动物,2001,(5).[96]马志华. 中美举行北部湾海洋生态管理项目第二轮会谈[J]. 海洋信息,2001,(1).[97]鲁珊. 读者活动透视[J]. 华夏人文地理,2001,(5).[98]徐质斌. 海水灌溉农业的展望与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99]阳国亮. 论边境生态文化旅游——东兴旅游发展战略选择[J]. 桂海论丛,2002,(1).[100]马英杰,徐祥民. 试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制度[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2). [101]石语. 温地的呼唤——中国生态聚焦[J]. 国土资源,2002,(2).[102]廖国一. 环北部湾沿岸珍珠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北部湾沿岸珍珠文化系列研究论文之三[J]. 广西民族研究,2002,(3).[103]朱镕基在海南考察工作[J]. 热带林业,2002,(2).[104]张社尧,周长久,凌美珍. 首届青少年生态冬令营获好评[J]. 生态科学,2002,(1).[105]王勇军,昝启杰,徐华林,杨路年,王天厚. 深圳湾湿地的黑脸琵鹭及其保护[J]. 生态科学,2002,(1). [106]谭文军.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J]. 沿海环境,2002,(7).[107]加强监督检查促进生态市建设[J]. 海南人大,2002,(3).[108]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海南省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2002年生态省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J]. 海南政报,2002,(4).[109]华泽爱,贾泓. 中国沿海湿地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J]. 海洋通报,1996,(1).[110]马炜梁. 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J]. 大自然探索,2003,(8).[111]王建华. 短视人的发明[J]. 发明与创新,2003,(10).[112]钟义. 海南岛热带植物资源的演变和保护[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83,(1).[113]傅中平,王芳. 趣谈红树林[J]. 南方国土资源,2003,(5).[114]孙湘平,. 关于海南岛某些海洋资源濒危的问题[J]. 海洋通报,1983,(2).[115]孙德尔本斯[J]. 环境导报,2003,(11).[116]汤育智.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景区的保护与开发[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5).[117]刘国华,舒洪岚. 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J]. 江西林业科技,2003,(2).[118]蔡宗夏. 喀麦隆热带雨林考察记[J]. 世界农业,1984,(3).[119]侯学煜. 发挥海南岛的自然优势,建设大农业必须正确处理某些生态关系问题[J]. 植物生态学报,1984,(1).[120]曹莉,李方毅. 借风扬帆逐云天[J]. 沿海环境,2003,(5).[121]周时强,李复雪.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上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J]. 台湾海峡,1986,(1). [122]冯惠玲. 越南的红树林保护区与公园[J]. 植物杂志,2003,(1).[123]陈爱珠. 红树林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效益[J]. 植物杂志,2003,(3).[124]严恺,梁其荀,. 中国海岸带综合调查取得初步成就[J]. 海洋开发与管理,1987,(3).[125]阎杰. 《松涛九问》问出了什么?——省人大《松涛九问》专题座谈会发言辑要[J]. 海南人大,2003,(5).[126]蚕食与侵蚀中的脆弱海洋——世界环境绿皮书之六[J]. 世界环境,2003,(3).[127]本刊编辑部,林密,. 问诊海南生态家园[J]. 今日海南,2003,(6).[128]本刊评论员,. 环境是资本生态出效益[J]. 今日海南,2003,(6).[129]周少东,. 珠海市海岸植物景观现状及海岸大园林风景圈构想[J]. 广东园林,1992,(2).[130]钱宏林,黎作(马总),. 广东省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初探[J]. 海洋开发与管理,1992,(4). [131]廖宝文,郑松发,陈玉军,李玫,李意德. 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环境适应性分析[J]. 生态学杂志,2004,(1).[132]冼献波,陈东. 对湛江市海湾环境问题的探讨[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1).[133]钱宏林,黎作(马总),. 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对策[J]. 生态科学,1992,(1).[134]廖伟群,张加恭,张争胜. 珠海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 热带地理,2004,(1).[135]梁松,钱宏林,. 人类与海洋——讨论海洋生态环境的有关问题[J]. 生态科学,1992,(1).[136]崔伟中. 珠江河口滩涂湿地的问题及其保护研究[J]. 湿地科学,2004,(1).[137]李世东. 我国沿海地区森林旅游资源及开发对策[J]. 林业资源管理,1993,(4).[138]刘荣成,洪志猛,叶功富,范少辉,崔丽娟,张建生. 泉州湾洛阳江滨海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策[J].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9]欧阳统,李海芳,李清贵,王弗跃,韩艺师,海南省海岛调查环境质量课题组,. 海南岛沿海岛屿环境质量现状及保护对策[J]. 海洋开发与管理,1993,(4).[140]海志杰. 海洋生态健康[J]. 生物学教学,2004,(11).[141]邓梦柏.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广东生态建设步伐[J]. 南方经济,2004,(11).[142]张若茵,. 自然科学小论文写作指导探索[J]. 语文教学通讯,1993,(4).[143]卜云彤,马桂花. 能否保住这块尚未污染的“净土”?──海南热带生态环境保护记略[J]. 了望,1994,(5).[144]詹潮安,. 明确方向力求创新——汕头林科所的发展方向及工作要点[J]. 粤东林业科技,2004,(1).[145]杨先碧. 恶劣环境与海啸狼狈为奸[J]. 知识就是力量,2005,(2).[146]向明. 金融发展需要良好生态环境[J]. 金融经济,2005,(2).[147]曾国寿. 在生物百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J]. 生物学通报,1994,(4).[148]刘炳仑. 红树植物花粉在海相沉积中的指示意义[J]. 化石,1994,(4).[149]陈述平. 泰国沿海对虾养殖的环境管理(三)[J]. 中国水产,1995,(5).[150]卢成富. 南京“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J]. 环境导报,1995,(5).[151]杨明. 天涯海角一片天——海口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纪实[J]. 辅导员,2005,(1).[152]朱晓铃,汪小钦,陈芸芝. 漳州市沿海防护林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2). [153]加强红树林资源保护管理[J]. 中国林业,2005,(10).[154]张乔民,隋淑珍. 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J]. 中国林业,2005,(10).[155]安鑫龙,张秀文,徐春霞. 受污染海水养殖水域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J]. 北京水产,2005,(4). [156]视点[J]. 环境经济,2005,(4).[157]吝涛,薛雄志,曹晓海,卢昌义. 厦门海域生态安全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58]李铮生. 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J]. 中国园林,1995,(1).[159]汤仲之. 加强森林保护改善特区环境[J]. 深圳特区科技,1995,(3).[160]张少莉,. 试论自然环境调查与监测[J]. 林业勘查设计,2005,(4).[161]陈映真. 台湾文学中的环境意识──以马以工、韩韩、心岱和宋泽莱为中心[J]. 文学评论,1996,(3).[162]段海,. 由海啸说到生态伦理[J]. 绿色视野,2005,(2).[163]陈波. 广西海洋科技发展展望[J]. 海洋信息,1996,(10).[164]苏植逢,. 有感于“地球日”[J]. 水产科技,2005,(4).[165]陈绵俊. 海南红树林[J]. 百科知识,1996,(6).[166]卓建民,熊华武. 深圳河治理工程的环境保护[J]. 人民长江,1998,(5).[167]熊华武,卓建民. 深圳河治理工程中的环境保护[J]. 广东水利水电,1998,(5).[168]姜中鹏,刘宪斌,曹佳莲,. 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破坏原因及修复策略[J]. 海洋信息,2006,(3). [169]叶功富,罗美娟,卢昌义,. 海岸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海岸带综合管理[J]. 世界林业研究,2006,(4).[170]李庆文,. 谈香港可观生物学野外教学计划中的人文关怀[J]. 生物学教学,2006,(10).[172]任广海. 了解海洋·关心海洋·保护海洋[J]. 中国环境管理,1998,(3).[173]王维奇,. 福建省海滨湿地旅游的初步探讨[J]. 沈阳大学学报,2006,(6).[174]杨志勇,. 中国8大最美海岸[J]. 科学生活,2006,(6).[175]王震宇,陈桂珠,. 自然条件较差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探讨——以深圳海上田园湿地生态旅游区为例[J]. 海洋环境科学,2007,(1).[176]赵凤玉,. 发展福建海洋生态产业的思考[J]. 福州党校学报,2007,(1).[177]陈建全,. 厦门马銮湾北部湿地生态恢复与重构技术的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07,(1).[178]王艳香. 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J]. 海洋开发与管理,1998,(4).[179]陆维研,杨朔,董琰,张硕新,. 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21).[180]盈励,. 永保“净海”海碧天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与环保同行[J]. 当代广西,2007,(16). [181]陈波,. 实现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J]. 南方国土资源,2007,(9).[182]黄政康,. 谱写防城港新篇引领海洋经济发展[J]. 南方国土资源,2007,(9).[183]梁群,韦玲,. 守护北部湾那一抹蔚蓝——广西国土资源厅努力探求北部湾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J]. 南方国土资源,2007,(9).[184]陈建全,. 漳江口湿地景观类型动态度分析[J]. 林业勘察设计,2007,(2).[185]杨超群,. 填海造地的负效应[J]. 环境,1998,(11).[186]短波[J]. 中国林业,2007,(17).[187]梁思奇,. 不能再做断子孙路的蠢事[J]. 瞭望,2007,(48).[188]吴荣军,郑有飞,朱明远,张学雷,. 我国海岸带环境蠕变问题的若干事实及其适应性研究[J]. 海洋学研究,2007,(4).[189]黄辛力. 在蓝与绿的掩映下──黄宏地散文的文化植被及其它[J]. 当代文坛,1999,(5).[190]陈之泉. 还给海洋生物栖息的家园[J]. 中国水产,1999,(12).[191]杨群. 深圳生态城市建设初探[J]. 当代建设,2003,(2).[192]高智勇,. 名爵观园:优雅生活由此开始年度印象:传承上品人文光华[J]. 房地产导刊,2008,(1). [193]欧洲一些国家拒绝购买印尼苏拉威西虾[J]. 东南亚南亚信息,1999,(21).[194]柯东胜,高阳,李秀芹,彭晓娟,. 大亚湾生态问题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4).[195]包亚宁,. 走在建设美丽家园的路上——海南生态省建设历程回望[J]. 新东方,2008,(4).[196]谭峰,. 以科技作支撑,推动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记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J]. 广东科技,2008,(5).[197]欧阳统. 警惕!人间灾难源于人类自身[J]. 海洋开发与管理,1999,(2).[198]陈群英,李凤华,. 广西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对策建议[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9). [199]杨金森.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危机分析[J]. 海洋开发与管理,1999,(4).[200]赵伟达,. 漳浦县沿海防护林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 林业勘察设计,2008,(2).[201]刘秀霞. 厦门建设生态环境城市刍议[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1999,(S2).[202]美世界观察研究所呼吁人类拯救海洋[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3).[203]黄耀东,. 如何在开放开发中保护北部湾的生态环境[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2).[204]梁思奇,. 北海的艰难转身[J]. 瞭望,2008,(49).[205]彭少麟. 为增创生态环境新优势贡献力量——广东省生态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J]. 生态科学,1999,(1).[206]李志强,吴子丽,刘长华,. 设立湛江国家海滨公园的初步探究[J]. 海洋信息,2009,(1).[207]王勇军,昝启杰. 黑脸琵鹭在中国的越冬分布与保护[J]. 野生动物,1999,(1).[208]韩剑准. 海南,跨世纪建设生态省[J]. 中国林业,1999,(2).[209]秦艳英,薛雄志,. 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在地方海岸带综合管理中的融合与体现[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4).[210]石山. 实现山川秀美——新中国第2个50年的生态环境建设[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9,(1). [211]韩雪征,青海华,胡浩云,. 湿地建设与保护在生态现代化中的科学意义[J]. 河北水利,2009,(5). [212]罗澍,黄远峰,黄毅华,陈嘉晔. 深圳滨海大道工程的生态影响与生态补偿[J]. 中国环境监测,2000,(3).[213]陈春福. 万宁市海岸带资源与环境一体化管理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S1). [214]孙毅,黄奕龙,刘雪朋,. 深圳河河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0).[215]周在群. 胡志明市郊外的芹若生态旅游区[J]. 东南亚南亚信息,2000,(12).[216]刘家顺,冯立峰,江波,. 深圳河畔演奏和谐生态进行曲[J]. 中国边防警察,2009,(11).[217]陈克亮,王金坑,戴娟娟,颜利,. 我国海洋区域功能恢复的基本对策和措施[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1).[218]熊文辉,. 南沙红树林[J]. 作品,2005,(2).[219].张俊.广东省佛教协会捐资建设红树林[J].环境,2009(10):46-46.[220].师卫华赵润江于笑云.深圳福田红树林面临的威胁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92-92,94.[221].傅惠寰.略谈广州市南沙区21涌东围滩涂红树林湿地的再造[J].广东科技,2007(S1):-. [222].游向荣.建红树林湿地公园保护北部湾生态环境[J].中国林业,2007(09A):45-45.[223].无.特别关注[J].中国审计:特区版,2007(2):1-1.[224].廖远芳张惠宏.惠东县恢复红树林项目建设初探[J].广东林勘设计,2006(1):40-41. [225].许金练.厦门通过3项措施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J].海洋信息,2006(1):29-29. [226].李晓菊靖元孝陈桂珠任延丽.红树林湿地系统污染生态及其净化效果的研究概况[J].湿地科学,2005,3(4):315-320.[227].范航清.保护和发展我国红树林--海啸和台风暴潮的启示[J].南方国土资源,2005(10):16-18. [228]..加强湿地保护维护生态平衡[J].国土绿化,2005(8):41-41.[229].韩永伟高吉喜李政海刘云波.珠江三角洲海岸带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3):84-87.[230].无.加强红树林资源保护管理[J].中国林业,2005(05B):1-1.[231].张乔民隋淑玲.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J].中国林业,2005(05B):13-13.[232].黄琦.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纳入南中国海生物多样性项目[J].南方国土资源,2005(2):52-52. [233].刘建.大米草的防除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2):49-49.[234].金彬明陈少波艾为民.浙江温州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开发[J].水利渔业,2005,25(2):61-63.[235].李载鸣.盐质基地红树林生态环境复育[J].资源科学,2005,27(2):116-120.[236].杨惠宁徐斌韩超群黄志华.雷州半岛红树林资源及其效益[J].生态环境,2004,13(2):222-224. [237].黄瑾瑜.浅谈汕头红树林湿地的保护[J].广东史志,2004(1):34-36.[238].汤养麟.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保护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4(2):72-74.五、文献信息分析经过检索,获得相关文献238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8篇。
红树林资源保护调研报告
红树林资源保护调研报告红树林资源保护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红树林是我国沿海地区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它是沿岸带地区的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对于维护海岸线稳定、净化水体等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红树林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树林资源,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红树林资源保护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民众对红树林资源保护的认知和态度,并根据调查结果选择了若干个调查点进行实地考察,以了解红树林资源的实际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 资源现状:经过实地考察,发现红树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
部分地区存在乱砍滥伐和不合理开发利用的现象,导致红树林面积减少,物种数量减少。
2. 缺乏保护意识: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民众对红树林资源保护的认知较低,缺乏相应的保护意识。
很多人对红树林的重要性和保护价值了解不够,存在对红树林开发利用的过度追求。
3. 法律法规不完善:红树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法律对违法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开发商和个人逃避法律制裁,继续破坏红树林资源。
四、问题分析1. 缺乏保护意识问题:民众对红树林资源保护的认知较低,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民众的保护意识。
2. 管理不善问题:红树林资源保护管理部门存在管理不善、监管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力度,完善保护措施。
3. 法律法规不完善问题: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高对违法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加强监督执法工作。
五、解决方案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民众对红树林资源保护的认识,加强保护意识。
2. 加强管理力度:加大管理部门的投入,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红树林资源保护的管理机制,确保保护措施落地。
3.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红树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高对违法破坏行为的法律惩处力度,加强执法和监督工作。
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发展现状及对策
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我国科技水平和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加大红树林植被恢复力度,保护候鸟,并且利用生态资源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营造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
但是,就在此前,沿岸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具体表现为红树林面积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缺失,使得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严重失调,台风、雷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生态环境愈发脆弱,自我修复能力比较差。
基于此,经党委政府大力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所谓湿地生态恢复主要就是指通过生态工程或者是生物技术对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或者是重建。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恢复引言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产环境之一,但又是比较脆弱的生态敏感区。
因此,在修复目标的设置时,从关键生态组分、关键环境因子以及关键生态过程的生态系统服务角度,构建多目标修复模式,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一些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为了追求利润,过度强调单一目标的修复(如植被修复),采用单一品种(秋茄纯林)进行造林,忽视了纯林对生物多样性、对周边物种带来的病虫害灾难,限制了生态修复的实际效果。
1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存在的问题1.1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尚不完善顶层设计是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
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相关标准涉及内容包括育苗、造林、植物控制、病虫害防治以及监测与评估,其中已经包含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关键技术环节。
但是,由于缺乏顶层设计,现行标准间的内容关联性不强,衔接较差,各标准间相互独立,无法成为指导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全链条的标准体系。
由于编制单位不同,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容易造成混乱。
部分地方标准会增加外来物种入侵风险,需进行修订。
红树林生态修复效果的监测与评估是评价修复成果的关键指标,但现有的标准中均未进行详细的规定,缺乏相关的规范。
同时,针对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已发行相关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但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国家标准尚缺,标准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得不到保障。
红树林生态系统调查与保护
红树林生态系统调查与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作为海岸带森林的代表,红树林生态系统不仅拥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价值,同时还扮演着维护海岸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红树林生态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战。
因此,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调查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价值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一种独特的海岸生态系统,它是由生长在潮间带和潮汐平面以下的红树林树种和水密度大于1的浅海生物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红树林可以抵御一些破坏海岸的灾害,如海浪、风暴、捕沙等。
同时,红树林生态系统也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觅食的场所,保护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二、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现状与挑战然而,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诸多威胁和挑战。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河流和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大量废弃物和污水被直接排放到了河流和海洋中,导致红树林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其次,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红树林被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大量砍伐和灌溉等对红树林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红树林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调查与保护为了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和保护措施。
红树林生态系统调查是对生态系统特别是生物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获取全面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支持。
其次,加强保护措施。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加强立法、强化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基础研究、加强行业自律等各个方面。
同时,政府和社会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多方面支持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工作。
四、结语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调查和保护工作,是人类维护地球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调查和保护工作,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价值,制定出更为科学和有效的保护措施,最终实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沿海地带,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带。
红树林植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和沿海资源开发的过度,红树林植物的资源现状面临严重的威胁。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的面积:人类活动导致了红树林的大规模破坏,沿海地区的围填海、抽水取用、港口建设等行为都会导致红树林植物生长的空间减少。
2.植物种类减少: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类丰富,但是目前已有多种红树植物受到严重威胁,有些濒临灭绝。
这主要是由于过度的采伐、过度的捕捞和过度的沿海开发等因素导致的。
3.生物多样性降低:红树林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红树林植物资源的减少不仅影响到植物本身的生存,还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1.加强立法和管理:政府应加强红树林植物资源的保护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侵犯红树林植物的乱砍滥伐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大对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力度。
2.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通过广泛宣传红树林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增强公众对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的意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减少对红树林植物的破坏。
3.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强对红树林植物的科学研究,了解其生态习性和适应特性,开展红树林植物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技术研究,为红树林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4.建立保护区和保护网络:建立红树林植物保护区和保护网络,划定禁止破坏和开发的区域,保护红树林植物的生态环境,营造适宜红树林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5.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分享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的经验和技术,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的支持力度,共同推动全球红树林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
红树林植物资源面临严重的威胁,保护红树林植物资源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与保护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与保护第一章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概述
红树林是一种唯一的海湾和河口沿岸的森林类型,它们可以在咸水环境下生长并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红树林的研究和保护意义重大,因为它们提供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海岸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第二章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红树林是生态系统服务的货真价实的提供者,对环境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在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文循环、泥沙沉积和碳储存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树林的破坏会导致水域土壤的侵蚀和沉积、生态系统的失衡和海岸线的退化等问题。
第三章损害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因素
森林砍伐、土地使用变更和海岸开发活动等人类活动是导致红树林破坏的主要原因。
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和酸化等全球环境问题也正在对红树林的未来产生影响。
第四章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
许多国家和各种组织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包括法律法规、国际协议、政策和技术措施等。
有关保护措施的
实施会要求政府制定相关规定,公众参与生态系统管理和海岸线管理活动,并建立跨学科合作和国际协作体系。
第五章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技术进步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了解各种威胁和问题的本质。
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在多个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生态系统。
第六章未来展望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必须继续进行下去,这有利于保证红树林的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未来还需要开展更广泛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管理。
同时,需要不断提高公众对红树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
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河口、海湾和潮间带等咸水湿地,被誉为“海洋森林”。
红树林不仅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地,还具有保持海岸线稳定、净化水质等重要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红树林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保护红树林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我国拥有丰富的红树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海南等地。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开发、填海造地、养殖业的发展等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
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城市,大量的红树林被砍伐、毁坏,导致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
为了保护红树林,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
我国《红树林保护管理办法》于2003年出台,明确了对红树林的保护管理责任和措施,并规定了禁止砍伐、乱占乱用红树林资源。
此外,还出台了大量涉及红树林保护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加强对红树林的保护监管。
其次,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
针对红树林的生态特征和威胁因素,开展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了解红树林分布、数量、健康状况等情况,为红树林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红树林受到的威胁和破坏,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再次,强化宣传和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红树林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公众保护红树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红树林是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其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所能够解决的问题。
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红树林保护面临的问题,推动红树林保护工作走向国际化。
最后,加强监督和执法。
加强对红树林的保护监督,严格执法,对于违法破坏红树林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和处罚。
加强对红树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确保红树林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红树林生存状况堪忧,保护红树林迫在眉睫。
莆田市森林资源管理保护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莆田市森林资源管理保护的现状及发展分析作者:陈两枝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09期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国力的增强,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及生态的国家建设,因此我国林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以十八大提出构建“美丽中国”为主要目标,建立一个林业生态链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体系,是构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而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涉及系统学科,包括林业工程技术、法律和行政措施、经济手段等,进而形成配套的管理与保护体系。
关键词:森林资源;可持续;生态产业链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8-69-11 莆田市森林资源管理保护现状1.1 建立可持续生态林业管理体系福建省莆田市林业首先构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了老鹰尖自然保护区以及57个自然生态保护小区,推动珍稀林木造林成林举措,完成了秋芦溪、木兰溪涵养林森林工程,完成了市域内海岸线造林280公里,进行湿地调查等科技普查(表1)。
其次是健全了森林资源生态管理体系。
在强调市县两级林业行政部门综合执法管理的同时,还建立了生态公益林承包、委托及专业林业管理保护机制,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分清主体的责权利,良好运行了统一管护,集中执法的管理机制。
增强了森林防火的投入及防护力量,提高了森林病虫害防控力度,加强了森林资源科技投入及技术支持,实现了信息化政务业务的应用。
2 制约莆田市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及开发的主要问题2.1 林业生态链条十分脆弱莆田市林业资源结构不均衡,其特点是高价值林木资源及特用林材较少,经济林和用材林居多;由于森林林种及树种单一,现有森林品种改良过程时间较长,要形成完整的森林资源生态系统还有待时日;另外,根据莆田市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特别是湄洲湾宜居港口城市造林绿化,绿化地带多位于公路、水库、河流、海岸线及城市附近,林木生长环境较差,维护成本高。
另外,由于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对用地的迫切需求,因此占林、毁林、乱砍乱伐等行为屡见不鲜,协调及管理难度极大。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植物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环境价值。
红树林植物资源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衰退,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策略。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导致了红树林湿地面积的大规模减少,许多红树林湿地被填海造地、围垦开荒等活动破坏。
2. 污染物的排放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导致红树林植物的受损。
3. 全球气候变化使红树林面临较高的风暴、干旱和海平面上升的风险,导致植物的死亡和断根。
为了保护红树林植物资源,需要采取以下几个保护策略:
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红树林保护区,保护红树林湿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推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减少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红树林湿地的破坏。
发展生态旅游,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对红树林资源的消耗。
3.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限制过度捕捞和破坏活动,恢复和保护红树林植物的生态环境。
4. 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加强红树林植物的保育和繁育工作,培养红树林专家和保护人员,提高红树林资源的保护水平。
5.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全球红树林植物资源。
通过联合研究、经验交流和资金支持,共同解决红树林植物面临的问题。
红树林植物资源是珍贵的生态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保护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使红树林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并为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沿海湿地和红树林保护区中。
红树林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但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红树林植物资源正面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保护红树林植物资源迫在眉睫,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加强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科学研究。
通过对红树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数量分布和生态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可以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还需要加强对红树林植物的保护和利用的研究,推动红树林植物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红树林植物资源的保护。
建立红树林植物资源的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加强对红树林植物的保护力度。
通过对红树林植物的保护区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机构,以及加强对违法破坏行为的打击和惩罚,来保护红树林植物资源不受破坏。
加强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监测网络,及时了解红树林植物的数量和分布变化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定期评估红树林植物的生态状况和保护效果,及时调整保护策略。
加强对红树林植物资源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红树林植物资源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红树林植物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在学校开展红树林植物资源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使其成为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加强国际合作。
红树林植物资源的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制定红树林植物资源的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共同推动红树林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
保护红树林植物资源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加强保护、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才能全面有效地保护红树林植物资源,实现红树林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作者:苏日健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9期苏日健我国沿海分布的红树林通过对周围地表水的过滤和净化,可以改善水质,降低红潮的发生几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红树林作为陆地生物与海洋生物过渡的重要媒介,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物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实现了气候调节的目标。
但是由于人们滥砍滥伐,红树林资源已经减少。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现状,并对红树林植物资源的保护策略进行分析,以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红树林具有独特的防浪护堤、净化环境的生态功能。
红树林湿地见证了地球陆地变化的全过程,是研究生物进化和陆海变化的理想对象。
广西作为我国绿化第一省,第一个实现了灭荒绿化,开展林业建设战略调整,提出建设林业生态大省的目标,开展新一轮绿化广西大行动,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改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
一、广西红树林资源现状分析广西沿海位于热带北缘,属南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气温23℃左右,年均降雨量2822mm。
广西沿海地区中小河流众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为250亿m3,较大的河流有南流江、大风江、铁江、茅岭江、防城河与北仑河等。
广西海岸潮差较大,东部沿海最大潮差6.25m,平均潮差2.42m;西部沿海最大潮差5.52m,平均潮2.48m。
广西陆地海岸线总长1595km,岛屿海岸线长600余km,其中海堤总长756.4km,沿海滩涂面积1000多km2。
1、红树林种类据统计,广西共有红树29种,真红树13种,如橄榄、通花、秋茄等。
半红树有16种,如海芒果、海猫尾木、海蓝宝石皮等;本地红树植物有23种,无瓣海桑和海桑属于引种造林的树种,其地理分布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物种丰富度也随着维度的增加而递减。
2、红树林的面积及其分布据资料显示,目前广西红树林面积已达27778.3hm2,约占中国红树林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其中冠层密度大于0.2的红树林面积为5021hm2,未开垦森林面积为275.8hm2。
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
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10生本蒋莎莎 10112324120摘要: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本文主要对我国红树林的现状、致危因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红树林;现状;致危原因;措施引言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
是一种自持的和可更新的生物资源,是生物海岸的一个基本组成类型。
【1】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多分布于泥滩上,其生长发育依赖于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红树林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中国红树林共有37种,分属20科、25属( 另有资料为16科、20属、31种),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广西自治区红树林资源量最丰富,其红树林面积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
由于这类树种的皮,含有丰富的单宁素,当它曝露在空气中,就会变成红色,故生物学家赋予其“红树”的美称。
【2】一、我国红树林的现状中国红树林湿地断续分布于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湾等受掩护水域。
其宏观纬度分布主要受温度控制,包括气温、海水表层温度、霜冻频率等。
寒流或暖流的存在影响气温、水温及红树植物繁殖体的传播而影响其分布。
中国有20科37种,包括26种真红树、11种半红树,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沿海及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及浙江省人工引进的红树林区,自然分布北界为27。
27,,人工引种北界为28。
25’N,分别位于福建省福鼎县、浙江省乐清县(具体见表1)。
【3】我国红树林分布南界在海南岛南岸。
中国南海诸岛地处中热带和赤道带,雨量丰富,适宜红树林生长,但尚未发现红树植物,仅有若干半红树植物生长,不能形成红树林群落。
福建红树林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福建红树林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林益明;林鹏
【期刊名称】《生态经济》
【年(卷),期】1999()3
【摘要】福建是我国目前红树林自然分布最北的一个省份,也是我国人工营造红树林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省份;福建的红树植物均为比较耐寒的种类,有5科6属7种,分布面积为260h;红树林资源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但目前福建省的红树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总页数】4页(P16-19)
【关键词】福建;红树林;资源保护;现状;生态功能
【作者】林益明;林鹏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生物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6
【相关文献】
1.福建沿海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谈起[J], 陈宏铭
2.关于福建省红树林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的思考 [J], 邓林贞
3.福建宁德市红树林资源现状与保护 [J], 陈文杰
4."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资源及保护"一文照片 [J],
5.福建省红树林资源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 [J], 杨忠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摘要】红树林是珍贵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红树林植物资源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本文首先对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探讨了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现状,提出了需要改进的方面。
然后,分析了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策略和管理措施,重点强调了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
从保护的重要性、前景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保护策略、管理措施、监测与评估、重要性、前景、建议。
1. 引言1.1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概述红树林是海陆交界处特有的生态系统,它以其独特的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红树林植物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日益恶化,许多植物种群面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有效保护红树林植物资源,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的保护策略和管理措施。
需要加强对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监测与评估工作,了解其种群数量、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为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建立完善的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体系,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更关乎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保护红树林植物资源,为后代留下一个绿色、美丽的地球家园。
希望未来的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让红树林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2. 正文2.1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植物组成,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红树林植物资源包括各种红树植物和与之相关的动植物。
目前,全球范围内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植物群落,分布在海岸带的浅水区,包括海水淹没的沿海沼泽、沟渠、干滩、沙丘等地。
红树林在维持海岸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环境和防止海岸侵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红树林还是一种重要的渔业和林业资源。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污染,红树林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人类活动对红树林植物造成的破坏严重。
人类活动对红树林植物造成的破坏主要包括开垦农田、养殖业、河流填埋、海岸填筑、采矿、旅游业等。
这些活动造成的影响包括超过潮汐范围的垃圾堆放、废水直接倾倒等,这会导致植物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甚至面临灭绝的威胁。
二、气候变化对红树林植物造成的影响日益显著。
气候变化给红树林植物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不仅会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受到淹没,而且会改变红树林的微气候、水文环境等。
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红树林植物的生长率、光合作用效率等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部分物种灭绝。
三、非法采伐和滥砍滥伐问题严重。
为了获得木材和其他植物资源,一些人非法采伐和滥砍滥伐红树林植物。
这种采伐行为不仅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而且给当地居民和渔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红树林植物资源,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包括以下:一、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保护红树林植物的栖息地。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红树林植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这些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红树林植物的栖息地,还可以对红树林的破坏和非法采伐等行为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红树林植物能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二、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教育普及和宣传力度。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对于保护红树林植物资源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教育普及和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让公众了解红树林植物的重要性,引导公众改变消费习惯,少用木材,减少浪费和污染。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红树林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汇集着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在全球范围内,红树林的面积约为18亿亩,其中我国拥有的总面积超过50万公顷,分布在海岸线较长的地区,如广东、海南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红树林的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植物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红树林植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核心成分,约有70%的物种为植物,其中以红树、芦苇、香蒲、菲律宾榕等物种最为常见。
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现的红树林植物总数为112科累计567种,我国已发现的红树林植物物种数量也较为丰富。
红树林植物具有极高的物种适应性和生存力,能够在海水是较大的盐分浓度、氧气含量、波浪冲击和风暴侵袭的恶劣环境中生长繁衍。
红树林植物能够在海洋中独立完成光合作用、自行吸收碳、释放氧气,既有清新空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也能保护海岸线、防止海岸坍塌等。
此外,红树林植物还具有许多药用、食用和美化价值,适合综合利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潮林、工业区、弃置地等减少了生态系统的土地,垃圾、化学物质、渗漏物等大量污染物的排放,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
特别是过度的砍伐、捕捞和采掘行为,导致了红树林植物的资源枯竭和种群衰退。
因此,红树林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显得愈加重要。
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包括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两方面,保护方面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种群保护和法律保护,可持续利用方面则包括科学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
生态保护方面,需要保护红树林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对其生态系统的干扰。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开展环境整治和修复工作、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强科学普及和社会宣传等。
种群保护方面,需要对红树林植物种群进行合理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濒危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种质资源调查和监测、对种群进行选育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保护区等。
优化莆田市林业结构的思考
优化莆田市林业结构的思考
优化莆田市林业结构的思考
针对莆田市森林资源和林业经济结构现状,根据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提出了调整优化林业结构,提高林业生态效益和综合利用能力,推广应用科学技术,发展林业经济的对策。
作者:宋天英陈瑞龙林金坤 SONG Tian-ying CHEN Rui-long LIN Jin-kun 作者单位:宋天英,SONG Tian-ying(福建省莆田市林业局,)
陈瑞龙,林金坤,CHEN Rui-long,LIN Jin-kun(福建省莆田县林业局,)
刊名:林业经济问题PKU英文刊名:PROBLEMS OF FORESTRY ECONOMICS 年,卷(期):2001 21(1) 分类号:F326.22 关键词:林业结构发展对策可持续林业。
莆田市红树林现状及宜林区研究
莆田市红树林现状及宜林区研究摘要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世界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海湾河口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通过对1995年以来莆田市天然及人工种植红树林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莆田市红树林造林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莆田沿岸红树林保护与生态恢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莆田;红树林;人工种植;宜林区红树林为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
据调查,全世界25%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地带均有红树林生长,约有24科30属83种(包括真红树和半红树)。
中国红树林自然分布在海南、广东、福建和台湾省沿海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北界为福建省北部沿海的福鼎县,北纬27°02′。
福建省红树林种类有15种(包括引进种类),其中5种为半红树林植物,在地域分布上,莆田原生红树林只有一种为秋茄[1-7]。
中国的红树林已属于濒危森林资源,因而林业和海洋主管部门已经在红树林较多的港湾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各5个,县市级8个自然保护区。
从红树林资源日趋衰退和大量适宜种植红树林滩涂急待绿化的现状出发,以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需要,开展大规模的红树林造林已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对1995年以来莆田市天然及人工种植红树林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莆田市红树林造林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莆田沿岸红树林保护与生态恢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莆田市红树林现状1.1莆田市天然红树林分布概况莆田市海岸线长达343.6km,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使得出海口滩涂面积广阔,有淡水补充,适宜于红树林的生长,兴化湾曾经分布有大面积的成片红树林。
莆田曾经有成片的红树林,但由于许多港湾围海造田、围滩(塘)养殖、填滩造陆和码头与道路的建设,使得莆田的红树林面积迅速下降。
到2001年,莆田天然红树林面积只有2.3hm2,仅占福建省林地面积的0.4%。
红树林的消失严重影响了莆田海岸的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和滨海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导致外来物种(大米草)的入侵。
红树林在福建省的分布、作用及造林技术
红树林在福建省的分布、作用及造林技术
沈世伟
【期刊名称】《林业建设》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主要论述了红树林在福建省的分布状况及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作用,并具体论述了红树林的造林技术特点,为保护与开发红树林资源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沈世伟
【作者单位】莆田市荔城区林业局,福建莆田,35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红树林人工恢复造林技术分析 [J], 潘玉斌
2.阳江市红树林的造林技术应用结果分析 [J], 吴晓静;冯东升
3.红树林白骨壤的育苗造林技术探讨 [J], 容卫冰;曾凯;邓君晖;黄文英
4.红树林人工恢复造林技术初探 [J], 魏军发
5.红树林人工恢复造林技术探讨 [J], 覃华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市红树林现状及宜林区研究摘要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世界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海湾河口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通过对1995年以来莆田市天然及人工种植红树林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莆田市红树林造林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莆田沿岸红树林保护与生态恢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莆田;红树林;人工种植;宜林区红树林为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
据调查,全世界25%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地带均有红树林生长,约有24科30属83种(包括真红树和半红树)。
中国红树林自然分布在海南、广东、福建和台湾省沿海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北界为福建省北部沿海的福鼎县,北纬27°02′。
福建省红树林种类有15种(包括引进种类),其中5种为半红树林植物,在地域分布上,莆田原生红树林只有一种为秋茄[1-7]。
中国的红树林已属于濒危森林资源,因而林业和海洋主管部门已经在红树林较多的港湾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各5个,县市级8个自然保护区。
从红树林资源日趋衰退和大量适宜种植红树林滩涂急待绿化的现状出发,以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需要,开展大规模的红树林造林已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对1995年以来莆田市天然及人工种植红树林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莆田市红树林造林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莆田沿岸红树林保护与生态恢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莆田市红树林现状1.1莆田市天然红树林分布概况莆田市海岸线长达343.6km,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使得出海口滩涂面积广阔,有淡水补充,适宜于红树林的生长,兴化湾曾经分布有大面积的成片红树林。
莆田曾经有成片的红树林,但由于许多港湾围海造田、围滩(塘)养殖、填滩造陆和码头与道路的建设,使得莆田的红树林面积迅速下降。
到2001年,莆田天然红树林面积只有2.3hm2,仅占福建省林地面积的0.4%。
红树林的消失严重影响了莆田海岸的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和滨海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导致外来物种(大米草)的入侵。
因此,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种植已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1.2莆田市红树林人工种植区现状目前莆田红树林人工种植区主要有以下几处:(1)湄洲岛。
栽种地点为北埭。
2004年、2005年均栽种13.3hm2,红树林外沿有紫菜及海蛎养殖带。
当地村民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较好,人为破坏很少,不过成活率不高,长势不良,栽种5年的秋茄仅1m多高,主要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可能与盐度较高有关)。
(2)秀屿区。
栽种地点为山亭乡和东峤镇盐场附近(前沁村)。
2004年、2005年均栽种了33.3~40.0hm2(资金来源:2003年是国债项目,2004年资金由国债、自行筹集和上级拨款组成)。
由于影响排涝沟,影响水产养殖规划,部分村民未经审批擅自伐林围塘养殖,破坏严重。
原栽种地东庄,因为LNG 项目建设”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需要填海,现已基本不存在。
(3)仙游县。
仙游由于海岸线较短,只有4~5 km,所以栽种面积不大,均为秋茄林。
栽种地点为枫亭的海安、海滨、辉煌和沧溪村。
当地红树林保护较好、刚开始种植时,有破坏现象,经过宣传教育,村民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当地已形成海堤、养殖带、红树林和谐共存的局面。
目前存在问题是由于要建“莆田滨海大道”,海安、海滨村的红树林将会受到部分破坏。
在辉煌村,人们沿着海堤种植红树林,这里的红树林是整个枫亭长势最好的,全部为秋茄。
靠海堤的秋茄林高约1.5~1.6m,最高的近3m,靠外围的秋茄仅40~50cm高。
此外,这里已经有成片的大米草群落分布。
2莆田沿海红树林宜林区调查研究2.1红树林生长应具备的条件从世界范围看,红树林的生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适宜的温度。
红树林多分布在最冷月气温高于20 ℃、季节温差不超过10℃的地区,但可分布于16℃的等温线或水温不超过24℃的范围。
(2)淤泥底质。
尽管红树林可以在沙质、泥炭沼泽或珊瑚礁上生长,但绝大多数在泥质土壤上生活,即三角洲海岸、环礁和河口。
红树林本身也可以影响底质组成,甚至加速珊瑚岛泥质的沉积。
(3)隐蔽的地形。
开阔的海岸风浪较大,使红树林植物的幼苗无法固着生长。
(4)咸水。
尽管红树植物并非专性适盐,但大多数在有盐的环境中生长得最好。
(5)潮间带。
宽阔的潮间带给红树林植物提供了较大的生长范围,但实际上在无潮间带也有部分能生长。
(6)洋流。
洋流对红树植物的传播和分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莆田市宜种红树种秋茄性质秋茄属于红树科秋茄树属,别名永笔仔、茄行树、茄滕树、红浪。
为小乔木或灌木,高2.0~6.5m,最高10m,具支柱根和板状根;树皮平滑,红褐色,枝粗壮有膨大的节;叶椭圆形,具胎生现象[8]。
2.3莆田沿海海洋环境因子对秋茄生长的影响(1)气温。
莆田各地年均气温在15.5~20.7℃,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即东南沿海稍低于20℃;7月最热,平均气温是23~29℃,1月最冷,平均气温是7.2~11.9℃,年气温差一般在15.8~17.8℃,日较差6.2~8.8℃。
秋茄是北半球最抗寒的红树植物种类,能适应较低的亚热带型温度,而在高温地带竞争不过更适应当地环境的木榄和海莲,其能生长在平均气温18.5℃、最冷月气温8.4℃、绝对最低温-4.1℃的地区。
因此,莆田沿海地区从温度条件来说多是秋茄的宜林地,但不适宜于其他红树林树种生长[5,9]。
(2)盐度。
莆田沿海海区盐度受不同水系消长、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总的表现为南高北低,山岸向外海增大,河口附近较低。
沿岸海区表层盐度平均为26.7‰~31.7‰。
实测最大盐度为35.6‰,最小盐度为4.25‰(河流入海口),平均在30‰左右,全区表层盐度多年平均变幅为5.5‰。
红树林生长的土壤为海滨盐土,含盐量达4.6‰~27.8‰,秋茄在盐度为10‰~20‰的环境最适宜生长。
因此,只有在有河流入海的海湾处适宜生长,其他海岸盐度过高,不适宜生长[10,11]。
(3)土壤。
莆田海岸土壤类型以红壤、赤红壤、滨海盐土、水稻土和滨海风沙土为主。
其中红壤和赤红壤最多,其次为滨海盐土、水稻土。
红树林生长的土壤为海滨盐土,有机质含量为3%~5%,当林地土壤淤泥沉积最大时,红树植物的生长量也达最大。
在河口冲积平原或三角州上,土质由细粉粒和粘粒组成,含有大量由上游径流带来的有机质,最适合秋茄生长。
从土壤类型看,秋茄在泥质土壤上生长最好,而在沙质或砾质的潮滩上生长不良。
因此,枫亭港、东峤、三江口等河流入海处是最适合秋茄生长的地区[12-14]。
(4)潮汐动力。
莆田沿海潮汐为太平洋潮波传入所引起的谐振潮,潮汐类型均为正规半日潮,周期性的淹浸和干露交替适合秋茄的生长。
潮差平均在4m 以上,这就为秋茄的生长提供了较大的生长范围[3,15]。
(5)地貌。
开阔的海岸风浪较大,使秋茄幼苗无法固着生长。
在河流入海口及港湾处风浪较小,有益于秋茄幼苗固着生长。
2.4莆田沿海红树林宜林区分布综合以上对影响秋茄生长的海洋环境因子的分析,结合GPS和GIS方法,参照1∶20100的莆田地理地图及卫星地图,做出莆田沿海红树林宜林区分布图(见图1)。
从图中可看出,人工红树林宜林区主要分布在港湾和河流出海口,如三江口、枫亭港,这些地方由于出海口盐度较低、风浪不大、泥质土壤及广阔的滩涂面积,适宜秋茄生长。
宜林种植区面积达68.5hm2。
3 分析与讨论由于红树林对生长环境有特殊要求,只能生长在平均海平面(或稍上)与回归潮平均高高潮位(或大潮高潮位)之间的潮滩面,潮水浸淹频率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红树林退化、死亡或难以自然更新。
由于修筑海堤与人工围垦时,为了多占地造陆,多围到中低潮带,使得原先适合红树林生长的中高潮带滩涂损失殆尽,目前的红树林造林多为中低潮带滩涂造林,人工造林恢复难度很大。
如果仅围到中潮中带,就有较大滩涂作生态恢复使用,让自然拦淤红树林可以恢复[16]。
对福建沿海各县市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红树林造林成功率不超过50%,许多地方甚至不到20%,全军覆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缺乏规划、未经宜林地可行性研究就盲目造林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滩涂高程过低外,还存在红树林生境破坏严重,基础研究滞后,尤其是缺乏一套红树林宜林地选择标准[17,18]。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红树林宜林地选择标准,为莆田恢复红树林提供必须的技术准备。
此外,在莆田市恢复造林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秋茄扩大造林受阻。
由于莆田围海造田、围滩养殖、填滩造陆和码头与道路的建设,海岸资源破坏严重,在高盐水体环境条件下,可供秋茄迁地适生小环境已很难选择,继续扩大造林受阻。
(2)树种单一。
树种单一制约了恢复重建红树林工作,单一树种不仅无法营造红树林原生生态环境,而且给秋茄树今后生长发育带来影响。
(3)新品种引种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4)围垦养殖和农民对红树林生态效益认识不足而造成的破坏,或挖土造成幼苗死亡。
必须取得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当地村民的支持,加强管理,责任到位。
此外,开展对群众特别是海岸沿线村民群众、养殖业主的宣传教育,使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红树林的良好氛围。
(5)海岸潮间带淤泥海滩是造林困难立地类型之一,如大风、波浪、潮汐动能、移动泥沙、漂浮垃圾、海洋动物等因素对于刚扎根的幼苗危害最大,种植以后需管理补种,对人力及资金要求大。
因此只能加大资金的投入,红树林资源才能得到恢复和发展。
4参考文献[1] 林鹏,傅勤.中国红树林的环境生态及经济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 林鹏.中国红树林生态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3] 林鹏,张宜辉,杨志伟.厦门海岸红树林的保护与生态恢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6):1-6.[4] 王文卿,赵萌莉,邓传远,等.福建沿岸地区红树林的种类与分布[J].台湾海峡,2000,19(4):534-540.[5] 陈桂株.红树林植物秋茄及其湿地系统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6] 林鹏,林益明,林建辉.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的结构与进化[J].海洋学报,1998,20(4):97-102.[7] 林鹏.中国东南部海岸红树林的类群及其分布[J].生态学报,1991,1(3):282-290.[8] 黄生.秋茄的区域性种群遗传结构[J].生物多样性,1994,2(2):68-75.[9] 杨盛昌,林鹏.潮滩红树植物抗低温适应的生态学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1)61-68.[10] 郑海雷,林鹏.红树植物白骨壤对盐度的某些生理反应[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139-143.[11] 莫竹承,范航清,何斌源.海水盐度对两种红树植物胚轴萌发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1(12):235-239.[12] 蓝福生,李瑞棠.广西海滩红树林与土壤的关系[J].广西植物,1998,14(1):54-59.[13] 杨萍如,何金海,刘腾辉.红树林及其土壤[J].自然资源学报,1987,2(1):32-37.[14] 张银龙,林鹏.九龙江河口秋茄林及白骨壤红树林土壤特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14(32):325-330.[15] 张乔民,于红兵,陈欣树,等.红树林生长带与潮汐水位关系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7,17(3):258-265.[16] 郑德璋,李玫,郑松发,等.中国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研究进展[J].广东林业科技,2003(1):11-15.[17] 廖宝文,郑松发,李玫,等.红树林湿地恢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05(1):63-67.[18] 何天华,李祥贵.福清市红树林恢复重建与进展的思考[J].防护林科技,2004(3):47-48.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