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肌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情况。
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这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一、诊断方法1. 客观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可放射至背部、上肢、下颌等部位。
同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出汗、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2. 生化检测:常用的指标包括肌钙蛋白I、CK-MB、心肌肌酸激酶等。
这些指标在心肌细胞坏死后会显著升高,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
3. 心电图检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和Q波出现。
这种改变在心肌梗死后几小时内就会出现,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
4.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放射性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等。
这些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该立即给予镇痛、抗凝和抗血小板等治疗。
其中,抗凝药如肝素、华法林可以预防血栓再生,并避免新的心肌梗死的发生。
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以减少血小板凝聚,避免血栓形成。
此外,Smad7作为TGF-β信号通路的负调节因子能抑制TGF-β的生物学活性,干预心肌细胞凋亡并强化心肌细胞对高氯吡格雷浓度的保护作用,从而防止不必要的非心源性死亡。
2. 血管介入治疗:对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该在24小时之内实施血管介入治疗。
这包括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球囊扩张等手段。
这些手段可以快速恢复心肌血液供应,减少心肌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 内科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心肌负担,降低心肌损伤的程度。
4. 心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会出现心理问题,包括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等。
心理治疗可以缓解这些问题,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
三、预防方法1.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的体重、增加体力活动等。
诊治急性心肌梗塞体会(一)
诊治急性心肌梗塞体会(一)【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体会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内科常见急症,由于发病急、病情多变、死亡率高,因此,不断提高AMI的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是近年来国内外心脏内科的一个重要课题。
1.现就3例典型AMI病人的诊治,谈自己的体会例1:40岁,男性,高血压史8年。
嗜烟、少饮酒,因聚晚餐后于次日清晨突感心前区持续性剧痛、胸闷、伴有恶心、呕吐、出汗。
当地以“急性胃炎”治疗无效,于病后6小时入院。
体胖,T38℃、BP14.5/10.5kPa,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左眼睑黄斑瘤,白细胞总数增高,ERG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合并室早。
立即静注利多卡因、吸氧、肌注度冷丁、静滴低右及葡萄糖盐水,含服硝酸甘油片,冠心苏合香丸等,治疗呈良性过程。
例2:60岁,男性。
高血压史13年,3天来心前区疼痛、发作频繁,含服硝酸甘油片不缓解,而急诊入院。
T37℃、BP20/12kPa,EKG为急性下壁心梗,并提示急性损伤性阻滞。
白细胞总数增多,血清胆固醇、GOT、CPK及CDH异常,血钾正常。
经吸氧、肌注度冷丁、静注利多卡因,持续点滴硝酸甘油、极化液加镁剂等,监护中未出现心律失常,血压平稳。
例3:58岁,男性,晚饭后突然出现剑突下剧痛,压榨样、伴恶心、呕吐5小时不缓解,急诊入院。
T38.4℃、BPl2/8kPa,面色苍白、冷汗、脉细速。
根据EKG,诊为急性下壁(膈面)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
白细胞总数及GOT增高,经吸氧、肌注度冷丁、静注利多卡因、静滴极化液加镁剂、低右、复方丹参液、多巴胺,以及抗感染药物治疗,病情得以控制。
2.讨论2.1有典型突发性胸痛,并有AMI的心电图和血清酶谱改变,诊断不会困难。
但是由于AMI 的病情多变,具典型:EKG表现者仅占60%,误诊率47%。
(1)青年人AMI的特点:①发病率占全部心肌梗塞2.7%~20%,国内报道为3.4%;②发病原因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③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人病变多见;④危险因素为高血脂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且常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进展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本文将从心肌梗死的定义与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与病因心肌梗死,又称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流受阻引起的心肌局部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
病因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因素都会增加患者患心肌梗死的风险。
二、早期诊断的进展早期诊断是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能够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率。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早期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心电图、血清标志物、冠状动脉造影等。
心电图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判断心肌是否发生梗死。
ST段抬高、T波倒置、Q波出现等都是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
血清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等可以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直观且准确的方法,能够准确确定梗死的位置和严重程度,为患者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参考。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早期诊断方法,如超声心动图、多普勒等。
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观察心脏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三、早期治疗的进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治疗有助于减少心肌损伤、恢复心脏功能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早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等。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肌梗死的常规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β受体阻断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栓塞的扩展、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范围。
此外,还可以使用镇痛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对症处理。
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器械在冠状动脉内进行治疗的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的案例讨论和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案例讨论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闭塞引发,导致局部供血不足,心肌组织缺血、坏死。
本文将通过一位患者的案例,展开讨论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案例描述:患者为男性,65岁,平时习惯性吸烟,家族中有类似疾病的遗传史。
某天早上,患者突然出现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家人立即将其送至医院急诊科。
讨论和分析:1. 发病机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冠状动脉的阻塞。
在这位患者的情况中,习惯性吸烟可能导致动脉内的血栓形成,最终引发了冠状动脉的阻塞,导致局部心肌缺血、坏死。
2. 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胸痛,通常呈剧烈、持续性压迫样疼痛,向左肩、左臂等部位放射。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闷、气促、出冷汗,以及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以上症状也在这位患者的病情中得到了体现。
3. 诊断:针对患者的症状,医生通常会进行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多方面的评估。
例如,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一种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可以观察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如ST段抬高、T波倒置等。
血清生化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心肌酶谱等的检测也能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4. 治疗:一旦诊断确定为急性心肌梗死,应尽早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损伤和改善预后。
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对于血栓形成引起的冠状动脉阻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置入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段进行扩张和支架植入,恢复血流。
此外,药物治疗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抗凝药物等也是常规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一位患者的案例,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心得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心得体会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我是一名心脏科医生,这里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快速确认诊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重要的是快速确认诊断。
在病人到达急诊室之后,首先应该进行一系列的心电图检查。
如果发现心电图有非常明显的ST段抬高的情况,这便需要立即行动,尽快进行治疗。
二、快速施行抢救措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来说,最重要的抢救措施便是进行血管再通术。
一般而言,在进行血管再通术之前需要先行进行溶栓治疗,这有利于减轻血管受损的程度。
但是需要预防的是,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严重的心肌损伤,溶栓治疗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因此,在实际医疗操作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是在症状刚刚出现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进行溶栓治疗;而如果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病情,最好还是直接进行血管再通术。
另外,对于患者的并发症也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例如心肌梗死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这时候应该加强心律失常的监测,并配合使用一些适合的药物。
三、积极预防复发对于已经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除了进行及时的抢救之外,还应该注意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建议患者合理减轻体重,并且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这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同时预防疾病的复发。
此外,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来说,应该定期进行药物治疗,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同时,患者应该注意饮食习惯,尽量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总的来说,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过程需要快速、精准,同时还需要配合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进步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与理解,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搭桥手术
对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 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 搭桥手术,恢复血液供应。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包括抗凝药、抗血小板药、降 压药等,以保护心肌和预防再 梗死。
康复治疗
通过体育锻炼、心理支持和生 活方式改变来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健康饮食
良好的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习惯,如低盐、低 脂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胆 固醇水平。
预防和康复措施
1
预防措施
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健康饮食、定期锻炼,可以降低心肌梗死风 险。
2
康复措施
参加心脏康复计划,进行体力训练和心理支持,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再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
1 胸痛
2 呼吸困难
持续性胸骨后或心前区 疼痛,常向左上肢放射, 伴有憋胸、恶心和出冷 汗。
气短、喘息,常伴随胸 痛和心悸。
3 心悸
心跳加快、不规则,伴 有焦虑和不适感。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方法
1
心电图(ECG)
ECG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快
心肌酶谱
2
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确定梗死的 范围和严重程度。
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释放出一些特
定酶类物质,常用来检测心肌梗死的
发生。
3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介入性诊断方法, 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 或阻塞。
急性心肌梗死的紧急处理措施
溶栓治疗
通过溶解血栓以恢复冠状动 脉血流,是治疗急性心肌梗 死的常用方法。
血管成形术
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扩 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血 流。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 疗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 坏死。本文将介绍心肌梗死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紧急处理和治疗 方法。
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会
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体会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危急而严重的疾病。
在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人群正趋向于年轻化,发病迅速。
在用药上还有很多应该注意的地方。
因此对待这类疾病的临床体会和经验特别重要。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救治体会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发病急,容易引起心脏的停搏,并最终导致死亡。
这类疾病是急诊科室里比较常见的,而对于它的用药治疗应当十分谨慎而且还存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比如说用药的有效程度把握以及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1]。
所以临床上治疗的体会跟经验是处理这类疾病的重点。
1急性心肌梗死定义及发病机制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突然中断引起的心肌细胞的损伤和缺血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冷汗、苍白、濒死感,严重者出现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严重的心律失常[2]。
急诊科主要用以初步诊断AMI的措施有心电图中ST段抬高。
2急诊科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急诊科室里对于急性心梗的诊断还是要根据心电图。
其中有三种基本的心电图变化。
2.1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缺血性心电图的改变主要表现在T波的波形和方向上。
冠状动脉突然阻塞的早期,供血区出现缺血,T波向量指向心外膜电极,心电图记录到直立高耸的T波,但是时间较短,只有数秒,随后缺血累及心外膜下心肌,心电图记录到倒置的T波。
2.2损伤性心电图改变当缺血状态没有得到改善后,心肌细胞进一步损伤,导致心电图上面对损伤区的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
又可分为超急性ST段抬高和急性期单向曲线两种类型。
2.3坏死性心电图改变血管阻塞区的心肌供血完全断绝,引起缺血坏死,心电图表现为大Q波,此时心肌已经完全坏死,往往形成永久性Q波,QRS波群常呈现QS波或大Q波。
3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不管是出现心肌梗死症状后且在急诊科心电图诊断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已经确诊为急性心梗,都应该立即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中挽救濒死心肌采用再灌注;为防止心肌的再次梗死应该采取抗栓溶栓治疗;降低心脏运行负荷采用β受体阻断药。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为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各方面压力的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
不过在条件成熟的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明显的降低了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而且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就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就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概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研究表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如血管内膜损伤、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小板激活间相互的动态作用都可以造成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其中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造成冠状动脉血栓的重要因素[1]。
总结临床中发病,体力负荷是导致粥样硬化破裂的因素,因体力负荷会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压力的急剧变化,造成斑块爆裂,此时富含脂质的斑块冠部裂开,血管中胶原纤维和细胞外脂质也随之而暴露出来,接着就可以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从而在斑块内形成血栓且富含很多的血小板,同时也增大了斑块的体积。
2AMI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突然,症状危重,是中年人因疾病发生猝死的原因之一。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先兆为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出现心悸,气促,烦躁、心绞痛等症状。
AMI的诊断标准中有三项条件依次为:①患者有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心电图发生的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发生的动态改变。
在临床诊断时患者必须至少出现有上述三项条件中的两项。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也包括有三种情况:心肌损伤变化、心肌坏死改变和T波倒置。
主要根据是否出现S-T段抬高,病理波的类型及其出现位置等特点来进行辨别。
未出现有S-T段抬高的情况称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心电图则有两种类型:无病理性 Q波但是有S-T 段抬高或压低;无病理性Q波,也无S-T段变化,仅有 T波倒置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体会
加患者 的负担 , 即就地抢救 , 立 暂不搬动 ,
初期应 以每分钟 3~5 L的氧 流量 持续 吸
入 , 利于提高血氧张力 , 有 改善心肌缺氧 ,
减轻疼痛 , 并有 助 于缩小 心肌 坏死 范 围。 及早治疗 和 正确处理是 抢救成功 的基本
巴胺 防止心律 失常 。前 壁梗死 常 规用 利 多卡因 , 给予 营养 心肌 , 滴 1 6一二 并 静 , 磷酸果糖 , 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对症支持 处
讨 论
抑制 心脏 传导系统 的作用 , 不少 患者反 且
映头晕加 重 , 故对于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不
Q波 、T 弓背 向上上 升 , s段 下波高耸 一 倒
置 ) 行诊断。 进
一
宜常规应 用。临床中观察 , 即使是下壁 急 性心肌梗死 合并 窦性 心动 过缓 而致头晕 的病例 , 即使是各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 心 源性休克 的病例 , 在停用硝酸甘油等硝 酸 类及亚硝酸类药物 , 或该类药血药浓度不
体 : 急性 下 壁 心 肌 梗 死 8
例, 急性 下 壁 、 后 壁 、 室 心 肌 梗 死 2 正 右 例, 急性广泛 前壁 心肌梗 死 9例 , 急性 前
间壁心肌梗死 4例。 治疗 措施 : 严格 卧床 , 常规心 电监 护, 吸氧 , 止痛 , 滴硝酸甘油 、 静 低分子 右旋 糖 酐、 丹参 、 极化液 加硫 酸镁 。必要 时用 多
基层医院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点体会
基层医院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点体会R542.2+2B1672-5085(2014)02-0242-02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必须及时诊治就地治疗。
基层医院应利用较简单的辅助检查和准确的病史资料进行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现将其诊治问题谈谈我们的几点体会。
1.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等,我们的体会是:1.1既往有冠心病史,心绞痛史,突然加剧疼痛,气短明显,服用硝酸盐类制剂不能缓解及无效者。
1.2平素身体健康,由于情绪不稳定或过度疲劳,出现难以忍受的胸痛、乏力、心慌、气短、大汗淋漓,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1.3突然发生的急性心绞痛、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不能用急性肠胃炎、急性腹膜炎、胆道结石解释者。
1.4突然的牙、颜面、颈部疼痛,不能明确原因解释者。
1.5老年人发生原因不明的胸闷、气短,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者。
有上述症状和体征,心电图示超急性损伤期,即QRS时限≥0.12”,S—T段呈倾斜型升高和T波振幅增大,或特征性的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台高及T波对称性倒置等即可确诊。
2.治疗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基层医院应负担起抢救本病的主要任务,不应长途转院而延误治疗。
2.1休息及饮食发病的一周必须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不必要的体力活动。
特别是对一些老年性、无痛性。
心肌梗死者更应注意。
第二周可在床上起坐,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
饮食要清淡、流质,以少量多餐为宜,大便要通畅。
2.2吸氧止痛疼痛往往可以进一步导致心律失常,必须竭力予以解除。
吸氧能增强心肌供氧,改善胸闷症状,缓解疼痛。
剧痛者可给予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
心肌梗死医护要点与心得
心肌梗死医护要点与心得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梗塞而发生的。
在心肌梗死治疗方面,医护人员需要准确诊断和快速干预,以降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死亡率。
本文将就心肌梗死医护要点与心得进行探讨。
一、早期诊断心肌梗死是一种在心脏发生了部分坏死的病情,需要通过一些临床表现进行早期诊断,包括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等。
医护人员需要注意寻找心肌梗死的早期迹象,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除了症状外,电图和心肌酶学对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诊断中,临床医护人员可以参考ST段抬高和心肌酶升高的表现,推断出患者是否遭遇心肌梗死。
二、急救措施心肌梗死需要及时急救干预,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行动: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症状后快速行动,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急救。
2. 维持通畅呼吸道:定位患者打开衣领等紧身物,增加空气流通性,以保障患者呼吸畅通。
3. 提供氧气:为了促进患者血氧的供应,医护人员需要在急救过程中提供适量的氧气。
4. 治疗基础病: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医护人员也需要治疗这些基础病,以防止进一步的病情加重。
5. 心肺复苏: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采用心肺复苏的方法,使患者尽快回复正常生命体征。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对于心肌梗死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镇痛剂、利尿剂等。
其中,有以下几个注意点:1. 抗血小板药:使用抗血小板药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后再次发生的危险,但对于有出血病史的患者,应特别慎重选择药物和剂量。
2. 抗凝药:抗凝药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药物,但也会影响出血,并极少数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医护人员必须注意观察剂量的应用情况。
3. 镇痛剂:镇痛剂对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也会影响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生命指标,使用时应注意监测。
4. 利尿剂:利尿剂可以减轻心肌梗死带来的水肿等不适,但也会影响患者的血容量和流动性,应注意血流动态的变化。
心梗的病例分析与诊疗经验分享
心梗的病例分析与诊疗经验分享心梗是指冠状动脉中的血流减少或中断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
它是造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冠状动脉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医院工作多年,我曾遇到过很多的心梗病例。
今天我想分享几个病例,以及诊疗经验。
病例一:患者,男性,63岁,高血压病史。
突然感到剧烈胸痛、失眠、冷汗淋漓,被送到医院。
症状持续20分钟,做紧急心电图,提示V1-V3节段ST段抬高,T波倒置。
此时他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马上送往导管室。
导管室进行经皮介入冠脉造影发现有血栓形成,立即行血管成形术。
手术后,他入住冠心病病房,接受二级预防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抗凝、降脂、降压等。
出院前,医生解释并强调他需要坚持每日口服药物,定期随访。
病例二:患者,女性,48岁,体重超标,糖尿病病史。
突然感觉胸闷、气短,体力下降,左臂麻木。
她认为这是因为长时间坐,穿上紧身衣所致。
然而,她的症状并没有缓解,所以她就去了医院。
她即被确诊患有急性心肌梗死。
紧急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
她接受紧急治疗,包括抗栓溶和导管室行冠脉造影。
造影结果显示右冠状动脉主干紧急重建。
入住冠心病病房后,她接受了跟病例一类似的二级预防治疗。
出院前,医生给予她针对她目前情况的相应建议。
病例三:患者,男性,50岁,长期吸烟饮酒。
他是突然胸口剧烈疼痛导致昏迷送到医院的。
他接受了冠脉搭桥手术和血管成形术。
然而,他严重的免疫抑制状况导致术后感染并加重了原发病情。
因此,他无法严格按照标准的二级预防治疗。
这三个病例反映了心梗患者的典型症状、治疗和对疾病的反应。
一般来说,对于可能患有心梗的高危人群,需要密切监测和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并治疗。
因为在心肌梗死发生后,治疗的时间窗口越短,治愈的几率就越大。
总之,心梗是一种常见但是危险的疾病。
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从而减少患者和家庭所承受的困难和疼痛。
同时,加强宣传和预防也非常重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加强锻炼)、保持健康饮食、及时治疗慢性疾病等。
诊断与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体会
诊断与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相关内容。
方法:以我院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来进行研究分析。
结论: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以患者的病情控制为主,针对心肌缺血情况来进行范围缩小,让患者得到比较好的生存。
【关键词】心肌梗死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262-02诊断1.典型的临床表现胸痛特点。
2.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和动态变化。
3.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其动态演变肌钙蛋白测定(尤其是无Q波心梗)。
治疗原则心肌梗死的救治原则为:①避免梗死的扩大化,对心肌缺血的范围进行控制和减小;②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对提供保护;③对心律失常、泵衰竭情况积极的进行处理,关注并发症。
(一)监护及一般治疗1.休息:卧床休息1周,保持安静,必要时给予镇静药。
2.吸氧,持续吸氧2~3d,有并发症者须延长吸氧时间。
3.监测:在CCU进行ECG、血压、呼吸、监测5~7d。
4.限制活动:无并发症者,根据病情制定活动计划。
5.进食易消化食物,不宜过饱,可少量多餐。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药。
(二)解除疼痛尽快止痛,可应用强力止痛药。
1.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紧急肌内注射。
2.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h后再注射1次以后每4~6h可重复应用,注意呼吸抑制作用。
3.轻者:可待因0.03~0.06g口服或罂粟碱0.03~0.06g肌内注射或口服。
4.试用硝酸甘油0.3mg,异山梨酯5~10mg舌下含用或静脉滴注,注意心率增快,Bp下降等副作用。
5.顽固者,人工冬眠疗法。
(三)再灌注心肌现阶段使用再通疗法是比较可靠优秀的治疗方法,患者发病后6小时以内,可以让冠状动脉再次通畅,心肌获得灌注,对患者的心肌给予挽救,让梗死范围减少,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效果。
1.溶栓疗法(1)溶栓的药物: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药(rt-PA)等。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体会 侯志云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体会侯志云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骤,凶险,病死率高的疾病,在发病24小时内病死率最高,这对基层医院的医生来说如何正确诊断,果断处理,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一明确诊断尽快明确诊断是抢救成败的关键,出现以下情况者要高度考虑心肌梗死。
1平素身体健康,由于情绪不稳或过度疲劳,出现难以忍受的胸痛,乏力,心慌,气短,大汗淋漓。
2患者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服用硝酸盐类制剂不能缓解无效者。
3突然昏倒,伴有心衰,心率失常,血压下降,脉波细弱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4突然发生的急性上腹痛,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不能用急性胃肠炎,急性腹膜炎,胆结石,胰腺炎解释者。
5突然的牙.颜面.颈部疼痛,不能明确原因解释者。
6对于临床症状典型,但心电图改变不典型者,要进行动态观察并积极治疗。
二心电图的表现1.特征性改变: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者其他心电图表现特点:(1)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2)宽而深的Q波(3)T波倒置2.动态改变(1)起病数小时内,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为超级性期改变。
(2)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向曲线。
(3)在早期如不进行治疗干预,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是为亚急性期改变。
(4)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锐,是为慢性期改变,T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内逐渐恢复。
三治疗1.坚持就地抢救:首先让患者绝对卧床,吸氧,建立静脉通络,进行有效的抢救,急查心电图进一步明确诊断。
2.测血压,脉搏,呼吸。
3.度冷丁50mg或吗啡5mg肌肉注射,防止疼痛性休克。
4.镇静,地西泮10mg,防止烦躁加重心肌耗氧量。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112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评定诊断、治疗效果。
结果:200例患者经由针对、有效的治疗后,184例病症得以好转,占比92.0%;其余16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占比8.0%。
死亡的16例患者中,因心力衰竭死亡者8例,占比4.0%;因心源性休克死亡者4例,占比2.0%;因顽固性心律失常死亡者4例,占比2.0%;临床治疗后各指标和治疗前统计有区别,P<0.05。
结论:临床及时、准确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病症,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疾病效果、提高存活率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129-01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ffect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materials of 200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May 2015 were selected and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ffects were assessed. Results In the 200 cases of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targeted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184 cases improved, accounting for 92.0%; another 16 cases died, accounting for 8.0%. In the 16 cases of dead patients, 8 cases due to heart failure, accounting for 4.0%; 4 cases due to cardiogenic shock, accounting for 2.0%; 4 cases due to refractory arrhythmias, accounting for 2.0%;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The timely and accurate diagnosis for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progra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isease effects and survival rate improvement.【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effects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的一种特殊性疾病,由冠脉缺氧导致,且部分患者伴有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急性心肌梗塞院前诊断与抢救56例体会
2.1关于诊断:肯定诊断包括:①严重而持久胸疼。②心电图出现异常持久的Q波或QS波以及持续1天以上的演进性损伤电流。③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或开始升高和随后降低。不肯定诊断包括:①典型或不典型病史。②心电图改变:静止的损伤电流;T波对称性倒置;单次心电记录中有一病理性Q波;传导阻滞。③心肌酶开始时浓度升高,但不伴有随后的降低,不能取得酶活力曲线。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应高度警惕,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突发性胸闷伴冷汗,休息及含化硝酸甘油30分钟不缓解;老年人突发性夜间憋醒、胸闷;糖尿病患者突发性胸闷、心慌;高血压病人不明原因的血压突然下降;青壮年突发胸闷、乏力;不明原因昏迷者;突发上腹部持续性疼痛或牙、咽部疼痛而无专科体征者。遇到以上情况,应立即想到AMI的发生,及时完善相关检查,采取抢救措施。
[2]杨杰,等.心脏急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
[3]侯应龙,等.心血管疾病现代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96.
[4]黄元铸,胡大一.急症心脏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3.
急性心肌梗塞院前诊断与抢救56例体会
我院自2007年10月-2009年9月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56例,本文就AMI的院前诊断和抢救心得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6例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者87岁,最小者41岁,平均年龄为56.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24小时,平均5小时35分钟。其中,心前区疼痛、胸骨后压榨感伴冷汗36例,左胸疼伴向左肩、左上肢放射11例,持续上腹疼伴憋气3例,以休克为首先症状者2例,牙疼伴胸闷2例,以偏瘫言语不清就诊者1例,突发昏迷1例;有胸疼病史者占80.3%,其他占19.3%。本组AMI中广泛前壁18例,广泛前壁合并正后壁6例,前间壁15例,下壁14例,下壁合并右室3例,。本组除2例(1例右室梗塞,女性,75岁;1例下壁合并右室梗塞,男性,46岁,风心病史10年,就诊时合并左心衰、休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54例均抢救成功,转CCU系统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和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和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和治疗体会。
方法:选取于 2008 年12 月至 2012 年 12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给予患者相关的临床急救和临床治疗,对患者的治疗和急救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次统计的这100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经过有效的临床急救和治疗以后,有 93 例患者病情好转,3 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剩下的 4 例患者在院内死亡。
结论: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有效地临床急救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于患者的身体恢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急救;治疗体会下面本文选取我院 2008 年 12 月至 2012 年 12 月收治的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给予患者相关的临床急救和临床治疗,对患者的治疗和急救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 57 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35到87岁之间,平均年龄59.1±6.73岁。
患者在发病到就诊时间是半小时-5 小时之内,患者按照病变部位划分,主要是广泛前壁 50 例,下壁 25 例,前壁及其后壁 10例,高侧壁 15 例。
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其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是20例,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是15例,恶心、呕吐患者是 8 例,心情焦虑、呼吸急促、出汗患者是 55 例,头晕患者2例。
1.2临床急救治疗方法1.2.1院前急救在急救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缓解患者[1]的疼痛感,可以使用吗啡加葡萄糖进行混合注射,救护人员需要尽快让患者入院治疗,通过积极地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身体状况以及家属的意愿等,从而尽快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当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患者死亡的现象,因此一定要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 梗 死,又称 A M I,是 一种常见的缺 血性心脏 病。在 现 实中,A M I 患 者 会 伴 随 着 一系列的临床 症 状,如 冠 状 动脉 损 伤、心肌 坏 死、胸 部剧 烈 疼 痛等 等。长 期以来,A M I 治 疗一直 是 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难 题。最近几年,硝酸甘油液注 射 治疗已经 成 为诊治急性心肌梗 死的主要方 法。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2010 年, 该 医院 收 治的急性心肌 梗 死 的患者 38 例的临床资 料,希望在研 究A MI的静脉溶栓疗法和诊断方法结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 A MI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作者简介] 刘卫强(1974-),男,广西北流市人,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研 究 方向:心血管内科。作 者单 位:广 西 北 流 市人 民医院,联 系 地 址:广 西 北 流 市清湖路 0 0 0 5号(心血管内科),单位邮编:5374 0 0。
进 行 全导心电图检 查,对患者的出凝 血 时 间、凝 血 酶 原 时 间、血 小 板 计 数、血 型、肌钙 蛋白和心肌 酶 谱 进 行 常 规 检 测。治 疗开始后按 30 min /次进行定位心电图检测,持续3 h;患者发病后按3 h /次进 行心肌酶学检查持续48 h。 1.2.2 再通指标 治疗后根 据以下标准 确定是 否 需要继 续拧再 通:①患者胸痛症状在 2 h内得到迅速缓解;② C K- M B酶峰发 生 明显变化,恢复到发病14 h内。③患者心电图的ST段在2 h内下降 超过50%;④治疗后2 h患者出现再 灌注心律失常;患者出现以上2 项或2项以上的患者可以确定为再通。 2 结果
在 本组中,有1例患者入院时出现心源性 休克、神志 模 糊、心 衰,经 过 救 治后来 康 复了,恢 复 上 班 的时间是 4 个月后。所以 对于 垂 危的A MI的个案,我们不可以轻易就放弃他们的生命,只要努力地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接收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使用参附注射液配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领域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参附注射液临床效果医学领域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也属于冠心病的一种,但是该病比其他冠心病更加严重,如果发病之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会使疾病快速恶化,进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该病的临床症状是患者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同时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的情况,这些症状极易引发心脏猝死,所以,要想及时控制病情,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就必须在发病早期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缓甚至消除病情的恶化,我院以此为研究课题,使用参附注射液配合常规治疗方法医治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接收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的年龄在52-80岁之间,平均年龄71.9±3.2岁,所有患者均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具体表现为心律失常、胸闷胸痛、心力衰竭、发热、休克等,患者在发病之后没有经过治疗,直接到我院进行就诊。
我院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没有太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中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案,具体为静脉溶栓、抗血小板、抗凝、抗血栓等治疗方法;观察组中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参附注射液的剂量在20-30毫升之间,并溶解到浓度为5%的250毫升葡萄糖溶液中,然后对患者进行注射治疗,治疗的时间为2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匹林 口服, 观察患者 的生命症状体 征外 , 严密 出凝 血时 间, 连续监
测心 电 、 血压 、 血小板计数 、 心肌酶 、 肝肾功能 、 电解质 、 常规 、 血 尿常
出? 急性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 约 1%, 0 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
内出现 , 可反复发生 , 现为心包炎, 膜炎或肺炎, 热, 表 胸 有发 胸痛等症
参考文献 :
【】 l 华先 知, 张昌国, 陆晓明. 替普酶治疗急性心 肌梗死近期疗效 观察f. 瑞 J 中国 ]
现代 医生, 0 , f : — 1 2 84 ) 0 9 . 0 5 9
规等, 记录溶栓后胸痛减轻情况及再灌流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目 。
2 结果
3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 疗法结合 A I 规治疗后 8 M常
状, 可能原因为机体对坏死物质过敏月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养成 良 的生活习惯, 好 注意避免激动 、 过度 兴奋, 保证充足睡眠, 不要过量服用降压药物, 防止大出血及严重感染, 不要吃得 过饱 , 尤其不能大量食 用多脂肪食物 , 宜少食多餐, 淡 、 以清 容易消化 、 富含维生素及蛋 白质 的食物 为主。多吃新鲜蔬菜 、 果 、 瓜 瘦肉 、 鱼类 、 豆制 品等 。忌吃肥 肉、 动物脂 肪 、 动物内脏 、 蛋黄 、 鲜 、 海 甜食等 , 禁烟酒, 当锻炼, 适 注意劳逸 结合 。
至 l 内发生 , 为心源性 的? 周 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征 为心脏体征心 界扩 大, 心率快, 心尖部第一 心音减弱 , 出现第 四心音奔 马律, 可 多在 2 3 有心包摩擦音 。 ~d 心尖区可出现粗糙 的收缩期杂音或收缩中晚期
喀喇音, 为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 可有各种心律失常, 血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疗 效 快 、 果好 , 得 临床 推 广 应 用 。 效 值
关 键 词 : 性 心 肌 梗 死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疗 ; 会 急 诊 治 体
急性心肌梗死 ( uemycri ifrt n系指冠状 动脉突然 完 a t oadM naci ) c o
缩, 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多I 房 引 。低血压 和休克 多在起病 后数小 时
摘要 : 目的 探 讨 急性 心/, g梗
河池
57 0 4 0 0)
(M I 诊 断 和 治 疗 方 法 。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2 0 A ) 的 0 9年 1月至 2 0 0 9年 1 2月 我 院 收 治 的 3 8例 急 性 心肌 梗 死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 病 例 均 符 合 W HO 急 性 心肌 梗 死诊 断 标 准 , 中 男性 3 全部 其 1例 , 性 7例 , 龄 2 女 年 7岁  ̄ 4岁 , 均 年 龄 5 . 7 平 45岁,8例 急性 心 肌 梗 死 患 3 者 均 行 静 脉 溶 栓 治 疗. 时 给 予 AVl 同 / 常规 治 疗 。结 果 3 l 8例 急性 心 肌梗 死 患 者 无 一例 死 亡, 好 转 出院 。 论 静 脉 溶 栓 疗 法 结合 Av 均 结 /i常规 治 疗 i
但有 的为亚急性 。栓塞见于起病后 1 2周。 — 可引发脑 、 脾 、 肾、 四肢 等 动脉栓塞 。 心室壁瘤多见于左 心室。 左侧心界扩大, 心脏搏动广泛, 搏 动减弱或反常搏动。 T段持续升高。 S X线和超声可见左室局 部心缘 突
点滴 3~0 J滴完。 06mn 同时给予 A I M 常规治疗, 硝酸甘油维 持静滴, 阿
1 一般 资料 回顾性分析 2 0 年 1 2 0 年 1 月我院收治 的 3 . 1 09 月~ 0 9 2 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中男性 3 例, 其 1 女性 7 例, 年龄 2 ~ 6 平均年龄 5 . 岁, 7 7 岁, 4 5 发病时间在 6 一 2 内。所有病例均符合 h 1h WH O急性 心肌梗死诊 断标准 , 且持续 性胸痛 ≥ . ' 0 h 电图显示呈超 5 J 急性期改变, 相邻两个或多导联 s 段 抬高在肢体导联 /01 V 胸部 T > . , m
1资料 与方 法
压降低等 .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诊 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 , 特征性的心 电图改变 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 对老年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
休克 。心衰而原因未明或突然发生较重而持久的胸闷或胸痛者应考 虑本病 。 急 性心肌梗死容 易引发并 发症 , 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尖区 乳
全性 闭塞, 心肌发生缺血 、 损伤和坏死, 以剧烈胸 痛 、 电图和心 出现 心 肌酶学 的动态 变化为临床 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 病 、 静脉溶栓 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方法 。本文 旨在探讨 急性 心肌 梗死 的诊断方法和静脉溶 栓疗法结合 A I M 常规治疗急性 心肌梗死 的体会 。
医学信息 2 1 年 0 月第 2 卷第 7 00 7 3 期 M d  ̄I ̄ m t n J12 1 . o 2 . o ei n r a o .u 00 V 1 3 N . c i . . 7
急性 心肌梗死诊 断和治疗体会
周卓 东, 秀革, 宏儒 唐 谭
( 西 河 池 市人 民 医 院 . 西 广 广
出现收缩中晚期 喀喇音 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第一心音可不减弱, 多 发生在二尖瓣后乳头肌, 见于下壁心梗。 心脏破裂常在起病 1 周内出
现, 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 造成心包 积血 引起急性心包压塞而猝死。 室
间隔穿孔 , 在胸骨左缘 3 4 - 肋问 出现 响亮 的收缩期 杂音 , 有震颤 , 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