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跟踪强化训练15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重难点: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重难点: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
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
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
[解析] 根据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③→④,则①处恢复静息电位,为K+外 流,②处Na+内流,A错误;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 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而衰减,B正确;该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 传导是单向的,由轴突传导到轴突末梢,即向右传播出去,C正确;将电表 的两个电极置于③④处时,由于神经冲动会使神经上不同点产生电位差,指 针会发生偏转,D正确。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中甲、乙、丙表示下丘脑的某些区域,A、B、C
表示不同调节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在炎热环境中汗腺分泌增强,是通过途径A实现的 B.人饮水不足时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后做出反应,是通过途径B
实现的 C.途径C可表示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D.在图示的调节途径中A的调节速度最快、作用范围最准确
[答案] A
从“深度”上提升知能 (一)膜电位的测量 1.膜电位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电表一极接膜外,另 一极接膜内
电表两极均接膜外侧
测量结果
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a点之前
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道开放,Na+通道关闭,所以主要 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ac段
动作电位的形成: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 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
解析: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同时也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 外液渗透压的变化,A、C正确;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 利尿激素等,具有内分泌功能,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B错误;下 丘脑内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变化,调节产热和 散热,D正确。 答案:B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7 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7 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冲刺提分必刷题专题07生命活动的调节1.(2020•全国高三一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靠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来维持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存在物质交换,二者的渗透压变化会互相影响C.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升高,主要通过血细胞吸收乳酸来保持血浆pH相对稳定D.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仅体现了分级调节【答案】B【解析】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维持,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不一定需要激素的作用,A错误;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二者的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互相影响,B正确;血浆pH的调节主要依靠血浆中存在的一些缓冲物质,C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D错误。

2.(2020•山东省高三月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中存在多种信息分子,如胰岛素、神经递质、CO2等B.病毒侵入机体后可寄生在人体内环境中并进行增殖C.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受下丘脑细胞中基因的控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D.寒冷环境中,在神经—体液调节下会使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答案】B【解析】内环境中存在多种信息分子,如胰岛素、神经递质、CO2等,A正确;病毒侵入机体后可寄生在人体活细胞中进行增殖,B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寒冷环境中,在神经—体液调节下会使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正确。

3.(2019•山西省高三月考)如图表示细胞膜上3 种膜蛋白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蛋白A 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该蛋白可能是胰岛素的受体B.若蛋白B 具有运输功能,氧气的运输可能与其有关C.若蛋白C 具有催化功能,则其作用的实质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D.蛋白A、B、C 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答案】A【解析】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保护、润滑的作用,若蛋白A 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该蛋白可能是胰岛素的受体,A正确;氧气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运输,B错误;催化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是提供能量,C错误;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D错误。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练(六):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练(六):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六):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3HCO、2-4HPO等离子有关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浮肿、手足抽搐、贫血症都是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2.液体疗法是指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以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常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血浆等渗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NaHCO3溶液等进行输液治疗。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注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后,若葡萄糖被大量消耗会导致患者的渗透压升高B.低血糖时,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主要为患者提供能量C.治疗酸中毒时,使用质量分数为5%的NaHCO3溶液能改善患者血浆pHD.液体疗法的目的是恢复或维持患者正常的体液容量、成分和理化特性3.足球是观赏性很高的同场竞技类体育项目。

运动员常采取带球突破、传球及抢断等动作争取主动权。

下列对足球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员之间的娴熟配合离不开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机体失水,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比赛过程中会促使肝脏细胞内的糖原水解为葡萄糖D.运动员带球突破、传球、抢断等动作的完成依赖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4.人体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

成人正常排尿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

婴儿由于大脑皮层未发育完善,膀胱充盈的压力通过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直接传到脊髓,通过脊髓完成反射。

在排尿中枢的调控下,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进入后尿道,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成人的排尿反射存在分级调节B.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膀胱壁的逼尿肌C.排尿反射过程中的负反馈调节使尿液顺利排出D.排尿反射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5.微电流计连接的两个电极分别放在神经纤维膜的表面,并在图示位置给予一个足够强度的刺激。

2020高考备考生物重难点《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附答案解析版)

2020高考备考生物重难点《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附答案解析版)

重难点04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本专题包括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等考查内容。

其中神经调节的考查中关于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传导和突触结构的图例是两个考查热点和难点,而体液调节主要考查激素的功能,调节方式、特点等。

免疫调节较少作为独立的非选大题出现,而多出现于选择题,或与内环境的稳态调节结合,呈现在非选题中。

【满分技巧】1.在分析激素调节问题时,要有生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思想,要在整体前提下考虑各种环境刺激对体内激素变化带来的影响,2.在分析神经调节问题时,抓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离子进出带来的变化,突触上的各种细胞成分和结构最终决定了神经冲动的单向传导。

3.在分析免疫疾病问题时,注意审题,看看题干描述中,是否有“对自身细胞结构造成某种影响”一类的讲法,往往涉及到自身免疫病【必备知识】1.熟悉神经调节的几个图解,特别是有关电信号转化的一些图解2.掌握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产生和调节作用3.掌握免疫调节中特异性免疫调节的主要内容,和免疫异常引起的疾病问题【限时检测】1.(2019全国卷III·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1生命活动的调节专练(含解析)(必修3)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1生命活动的调节专练(含解析)(必修3)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各种激素在生物体内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以考点一1.[2017·全国卷Ⅲ]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6.[全国卷Ⅰ]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7.[全国卷Ⅱ]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8.[全国卷Ⅱ]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9.[海南卷]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10.[海南卷]在正常情况下,糖原属于人体内环境中的物质。

(×)11.[山东卷]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12.[海南卷]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且是能够遗传的。

(√)13.[海南卷]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14.[全国卷]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15.[江苏卷]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16.[北京卷]生物体对刺激作出的反应: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感染。

(×)17.[重庆卷]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18.[重庆卷]初次接种麻疹病毒活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19.[广东卷]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0.[江苏卷]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21.[江苏卷]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考点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1.[2018·全国卷Ⅱ]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判断正误: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6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答案)

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6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6一、选择题1.(2022山东卷)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

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2.(2022湖南卷)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

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3.(2022辽宁一模)睾酮属于雄性激素,有些运动员通过服用睾酮衍生物来促进肌肉生长、增加肌肉力量,但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性腺萎缩。

这可能与性激素分泌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有关。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睾酮衍生物可能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从而导致性腺萎缩B.分级调节是指通过下丘脑—垂体的分层调控,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分级调节可以放大调节的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D.在神经调节中也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4.(2022山东临沂模拟)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中,体温检测成为日常防疫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大部分正常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引起发热,下图是发热机理的一种假说。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为39 ℃时,人体的散热速率低于体温为37 ℃时B.机体可能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的方式散热C.若同种病毒第二次入侵,产生的症状可能较轻D.利用此原理制备药物使调定点下降,可使高烧患者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5.(2022山东一模)胰岛B细胞是可兴奋细胞,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和氧化分解加快,细胞内ATP浓度升高,ATP结合在K+通道上使K+无法外流,进而激活Ca2+通道,触发Ca2+内流,胰岛B细胞产生动作电位,释放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生命活动的调节注意事项:1、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3分)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A .树突和轴突B .细胞体和轴突C .细胞体和突起D .细胞质和细胞膜 2、冷作用于机体时,与体温调节无关的激素是A .促甲状腺激素B .肾上腺激素C .胰岛素D .甲状腺激素3、 图一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发育的影响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a 点是促进芽生长的浓度②b 点是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③c 点是抑制芽生长的浓度④d 点是抑制芽生长的浓度A .②④B .③④C .①②D .②③4、右图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B .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C .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D .③处生长比④处快5、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为其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 .提供能量B .提供营养C .维持血糖代谢平衡D .维持水和无机盐代谢平衡6、有关免疫的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往往要借助T 细胞传递与识别抗原B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C .抗原可以是过敏原,过敏原一定是抗原D.病毒感染时,细胞免疫前,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防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扩散7、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脊髓排尿中枢破坏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依次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 B.尿失禁,不能排尿C.正常排尿、尿失禁 D.不能排尿,尿失禁8、在下列表述概念从属关系的图解中,其中正确的是9、下列关于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三者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10、下列关于维持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浆渗透压稳定B.寒冷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活动最终是形成了温暖的感觉C.寒冷刺激能促使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也是维持稳态的途径之一11、如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生物二轮复习备考小题提升精练15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含解析

生物二轮复习备考小题提升精练15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含解析

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2018~2020)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

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

分析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真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意义以及维持机制和内环境的组成、理化性质以及相互转化关系,主要涉及内环境的概念、物质组成、理化性质、特点及应用.预测高考命题很可能以与人体健康、生产生活实际关系密切的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考生在新情景下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019·新课标II卷·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答案】D【解析】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人体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还会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使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B、C正确;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D错误。

2.(2019·新课标III卷·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D【解析】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学案: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学案: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学案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内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的应用。

(4)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5)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6)人脑的高级功能。

(7)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8)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9)稳态的生理意义。

(10)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1)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2)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3)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梳理核心知识】【易错知识扫描】1.判断有关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说法的正误(1)血浆和组织液相比,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2)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引起组织水肿。

(√)(3)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

(×)(4)内环境中的CO2不能作为信号分子发挥调节作用。

(×)(5)实现内环境的稳态只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6)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7)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不会下降。

(×)(8)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9)辅助性T细胞能直接识别病原体。

(×)(10)细胞因子不仅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可以和抗体一样将抗原清除。

(×)(11)抗体产生于浆细胞内,但抗体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12)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2.判断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说法的正误(1)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2)K+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浓度,所以在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K+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

(√)(4)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小体处发生的信息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强化训练: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强化训练: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强化训练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微专题1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1.(2022·江苏南京、盐城二模,8)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糖原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B.细胞内高Na+或细胞外高K+都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C.如果饮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血浆渗透压会下降D.葡萄糖在内环境中彻底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 C解析糖原存在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动作电位由Na+内流形成,细胞外高Na+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B错误;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和无机盐,如果饮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下降,渗透压会下降,C正确;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2.(2022·江苏海门期末)登革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如图所示为人体对抗登革热病毒的部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呈递细胞特异性识别该病毒B.登革热病毒表面可能存在多种抗原C.物质甲还可能促进其他细胞分裂分化D.抗体Ⅰ与病毒结合可能导致组织水肿答案 A解析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该病毒,但不能特异性识别,A错误;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多种不同的抗原,B正确;物质甲为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抗体Ⅰ与病毒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而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3.(多选)(2022·江苏南通第一次质检)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高考二轮】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5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二轮】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5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机体通过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免疫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免疫2.如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激素B是胰岛素,则其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若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C.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应具有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D.激素都是依赖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效应3.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A.图甲中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C.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图乙所示膜电位会低于+40 mVD.若神经纤维处于图乙中②对应状态时,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4.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B.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减少C.皮肤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5.神经递质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

药物BZ能提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GABA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B.GABA的受体还具有转运功能C.BZ会降低肌肉对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应答反应D.Cl-内流使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增大6.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错误的是( )A.将患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B.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C.患糖尿病模型小鼠既可以作为实验组又可以作为对照组D.对照组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7.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附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附答案解析)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优化测评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0小题,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1.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2. 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细胞膜内外也存在电位差 B.肌肉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与离子跨膜运输有关 C.图中肌肉产生的兴奋可传至神经纤维D.肌肉细胞的收缩或舒张与肌肉细胞的电位变化有关3.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神经冲动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B.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抑制性神经递质不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逆转D.多巴胺的释放与高尔基体的线粒体有关4. 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1,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2,每个电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L ,当在图1的P 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若分别在图1和图2的a 、b 、c 、d 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 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 )题号一二总分11 12 13得分(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A.a点对应图5B.b点对应图3C.c点对应图3D.d点对应图45.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

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踪强化训练(十五)一、选择题1.(2017·全国卷Ⅲ)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解析] 0.9%的NaCl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同,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后,一段时间内机体的血浆量增加,但血浆渗透压不变,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项正确。

[答案] C2.(2017·北京丰台期末)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吞噬细菌抗原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解析]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不具有选择性,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据图可知,吞噬细胞内吞细菌后形成吞噬小泡,该吞噬小泡与溶酶体融合,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处理后将抗原片段呈递到吞噬细胞膜表面;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并把抗原信息呈递给B细胞。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存在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

[答案] B3.(2017·广东华师附中高三测试)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代谢活动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中的成分包括二氧化碳、抗体、氨基酸、血红蛋白等C.内环境中组织液与淋巴液、淋巴液与血浆间的转化均为单向D.血浆渗透压增大或组织液渗透压减小可导致组织水肿[解析] 人体的代谢活动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组织液能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形成组织液,淋巴最终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血浆渗透压增大或组织液渗透压减小会使得水分由组织液流入血浆,从而使组织液减少,不会导致组织水肿。

[答案] C4.(2016·全国卷Ⅲ)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通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饮水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增加尿的生成,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 B5.(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解析] 浆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故A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此时机体内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故B正确;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增加,但体温稳定,此时散热量也增加,故C错误;下丘脑神经细胞能产生抗利尿激素,但不识别抗利尿激素,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故D错误。

[答案] B6.(2017·山西五校高三联考)现在大部分中老年人健身倾向于进行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运动过程中机体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是( )A.产生少量乳酸,血浆pH略有变化B.通过神经调节,增加汗腺分泌活动C.胰岛素分泌增加,维持血糖稳定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生成增加[解析] 有氧运动过程中,由于氧气消耗量大,一段时间后部分细胞可能会出现无氧呼吸,产生少量乳酸,该物质进入血液后,由于缓冲物质的作用,可维持血浆pH稳定;有氧运动时,细胞呼吸加强,释放热能增多,为了维持体温平衡,通过神经调节作用,汗腺分泌汗液增多,增加散热;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运动时细胞要消耗葡萄糖供能,使得血糖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维持血糖稳定;运动时汗液分泌增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答案] B7.(2017·黄冈高三调研)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下列关于葡萄糖溶液输入后一定时间内小鼠体内发生的生理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下降B.有氧呼吸增强,进入血浆的CO2增多,血浆pH明显下降C.抗利尿激素释放量逐渐减少,尿量增多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减少,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解析] 将5%葡萄糖溶液静脉输入小鼠体内,使得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升高,于是血浆中胰岛素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升高;有氧呼吸增强,进入血浆的CO2增多,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释放量逐渐减少,尿量增多;正常小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增强,尿液中几乎不含葡萄糖。

[答案] C8.(2017·××市高三监测)注射乙肝疫苗通常分三次完成,从而可预防乙型肝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疫苗可被人体内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B.注射疫苗可以达到治疗乙型肝炎的目的C.疫苗是增强人体防卫功能的免疫活性物质D.分三次注射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记忆细胞和抗体[解析]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接种乙肝疫苗能产生免疫力,能有效地预防乙型肝炎,但是不能治疗乙型肝炎;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主要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疫苗本身是抗原,不是免疫活性物质;分三次注射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记忆细胞和抗体。

[答案] D9.(2017·合肥高三质检)有少数人吃了虾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度的引起荨麻疹,重度的甚至导致休克、死亡等。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物质是决定吃虾引发过敏反应的根本原因B.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解析] 过敏反应体质是遗传物质决定的;吃虾引起的过敏反应是机体在第一次吃虾时,过敏原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第二次吃虾时,体内的抗体与过敏原发生反应从而引起过敏;初次接触虾蛋白,刺激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强引起的,不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 D10.(2017·××市质检一)半乳糖凝集素3(Gal3)是某种吞噬细胞合成分泌的糖蛋白,可与胰岛素竞争结合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研究发现,某些患糖尿病的实验小鼠血浆中Gal3水平过高。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吞噬细胞分泌Gal3时需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ATPB.Gal3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C.该实验小鼠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合成分泌胰岛素D.抑制Gal3基因表达能缓解该实验小鼠的糖尿病症状[解析] Gal3是糖蛋白,以胞吐方式分泌,不需要载体协助,A项错误;Gal3与胰岛素竞争受体,但没有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不会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B项错误;Gal3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只是抑制其与靶细胞的结合,C项错误;抑制Gal3基因表达可缓解糖尿病症状,D项正确。

[答案] D11.(2017·××市高三调研)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衰老、破损的细胞以及癌变细胞的识别和清除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记忆B细胞在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下能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C.对被病原体侵入的细胞、异体移植器官的细胞起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效应T细胞D.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与T细胞、T细胞与B细胞之间存在信息交流[解析]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和癌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在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下能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病原体侵入的细胞、异体移植器官的细胞将引起细胞免疫,而细胞免疫主要由效应T细胞起免疫作用;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将抗原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所以它们之间存在信息交流。

[答案] A12.(2017·××市高三统考)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腺既是淋巴细胞的成熟场所,又能分泌激素B.少数人对青霉素过敏,这是由于机体免疫能力较弱导致的C.艾滋病患者体内无识别相应病原体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解析] 胸腺是一种淋巴器官,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它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同时兼有内分泌功能;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低下,但体内有识别相应病原体的记忆细胞和抗体;T细胞增殖和分化不需要B细胞的帮助而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T细胞的帮助。

[答案] A二、非选择题13.(2017·全国卷Ⅱ)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

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

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__。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_______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该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正常体温为37 ℃,将其置于41 ℃环境中,由于环境温度高于体温,因此实验组动物将增加散热,其毛细血管会舒张,汗液分泌会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