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对周边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






高校对周边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的

影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团委

2008年8月9日







调查时间:2008年7月2日~7月9日

调查地点: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南湖校区,徐州师范大学周边地区

调查方式:

(1)对校内学生进行了150份问卷调查,从问卷中得出学生关于“教育——经济”这一链的理解,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关于高校对周边经济的影响。得知学生需求的产业。

(2)针对周边的企业以及居民小区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以采访负责人,与其交流的形式进行了解高校对局部产业的影响研究。

(3)对各个校区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以与当地居民交流以及对周边企业进行数学统计等形式进行调查。

(4)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获取一些可用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中国工商银行的大力支持。

(5)针对调查情况以及获得的数据进行详细地讨论、研究和分析,针对高校对周边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总结出结论,完成调查报告

(6)我们将在高校周边对环境,交通,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出一些数据来研究“高校-经济”关系。

参与人员:杨兰强、袁宁宁、孙璐妍、周江、刘凯之、高娟、刘瑞雪、杨建飞、朱小龙、袁枞





目录





一.引言

二.对相关人员的采访

三.相关数据的分析

四、对地方政府的一些建议

五.有关该项目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六.实践感想

七.此次活动所存在的缺憾

八.参考文献

九.相关物化成果展示

十.百年矿大祝福语















一.引言

1.1调查背景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我国的经济出现一波又一波的腾飞,这由少而来多的效果,它们不仅有国家良好的英明政策和刻苦勤劳的人民的结果,还有较好的机遇和很多科技之光的含量隐现其中,是大家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强大的力量来创就了辉煌。

我团队应中国矿业大学号召,在暑假期间组队展开了对徐州市内高校周边经济情况及居民生活的调查研究。以下是有关徐州的相关背景。

 徐州 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称彭城,为华夏九州之一。徐州地处南北方交界,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历史上有11位徐州籍皇帝。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中国工程机械生产基地。
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

,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北滨微山湖。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是著名的淮海经济圈,据有关专家预言,徐州将在2015年步入发达城市行列。

徐州科教实力较为雄厚,专业技术人员众多。现有高等院校12所、高中级职业技术院校40余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342个,独立科研院所31家、科技开发机构335家,在中国地级城市中位居前列。其中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等高校。
徐州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统计(下同),全年国内生活总值65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303.59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235.59亿元,增长11.2%。扩大内需取得成效。继续坚持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和增加出口相结合,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交通、通信、水利、市场物价止跌回稳。财政收支状况较好,金融运行基本平稳。

1.2.高校对周边经济及居民生活的调查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带有鲜明个性的区域经济迅速崛起, 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点。 
高校郊区化是近年来高等院校发展的趋势。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等都在城郊地区建立了大学城。在成都,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相继在成都郊区的双流县落户;郫县政府也专门规划一片郊区土地作为十几所高校集中发展的区域。高等教育功能区外迁在我国逐步明朗化。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中心区的土地稀缺、昂贵,以及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限。高校进驻郊区对带动郊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加快郊区城市化的步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带动作用。
二.对相关人员的采访

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与徐州师范大学云龙校区位于徐州云龙区,由于建校早,其周边的经济状况已相当发达。而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于2004年入住徐州泉山区内。自从在这里落户以来,其周边地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发生很大部分是由于其外部性作用产生的。下面我们就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矿大,师大对其周围地区的正负外部性影响。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自从2004年入住徐州的郊区后,以铜山新区

为主的周边地区一下子成为了开发的热土。其中目前的泉山森林海房产就是很好的例子,在社会实践期间,我小组成员有幸采访了森林海房产的张浩经理。

他告诉我们,之所以在矿大南湖附近建小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徐州总体的发展是向南发展。(2).地价便宜,60万一亩。(3).政府的规划,要求有5000亩作为住宅用地。(4).靠近矿大,环境好,附近有云龙湖,云龙山,泉山公园,是环境极佳的位置。据他透露,顾客主要是市中心以及南部的居民,还有很多的矿大老师及教授也都在那里购房。目前销售业绩良好。


高校入住之前,郊区一般是以农业为主,而且人数也并不多,他们也没有过多的机会去涉猎其它的行业。随着高校的入驻,带动当地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自然就会改变当地的就业形式。更多的农民可以放弃传统的农业生产转而从事餐饮、销售等服务行业。周边发展起来的超市、店铺、网吧等都需要很多的服务管理员。还有高校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后勤保安等所需的员工数量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这些行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并不高,郊区一般的农民都可以直接上岗就业。同样,高校数万老师和学生入住,他们的需求是各式各样的,当地农民就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自主的创业

矿业大学入驻徐州以来,围绕它的周围修建许多道路极大的方便了当地的交通。在水网、电网、通讯网系统方面也得到了修复与提高。
高校入驻郊区将会带动周边道路交通的建设与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系统也会得到优化升级,电信行业也必然得到发展。这些变化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当地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们知道高校入驻郊区更大程度上是对郊区造成一些有利的影响,但是其间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我们把它定义为郊区化高校对郊区的负外部性。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形式:
 (1).增大地方政府的管理压力。伴随高校的入驻,必然导致郊 区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大幅度增加。高校对于治安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这就会给当地政府管理上带来一定的压力。
 (2).增大当地用地和环境压力。高校用地规模大,直接造成农业用地的流失,同时也会导致农业失业人数的增加,还会带来原地居民搬迁的问题。而且大面积的修建筑会导致对当地自然生态的破坏。随着人数的增多,生活垃圾也自然会增多。这就会给当地的用地和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3).不良文化的入侵。高校也存在一些不良文化,比如学生盲 目的追求时尚、过渡消费、过渡玩了浪费时间和金钱等这些文化都会 对郊区的居民

,尤其是中小学生产生极坏的影响。

(4).随着高校的入驻,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增多。加上房地产商带来的广大入住群体也将会明显增大当地的交通压力。

2.1、关于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周边经济状况的调查。

在矿大文昌校区周边俨然形成了环状经济发展形态,这里有大型超市商场如易出爱莲超市、银行数家,大型网吧和歌舞KTV娱乐厅数家,多家小饰品和眼镜店,还有数不清的餐饮、服装店,旅馆等。在那里我们发现了多种经济形态。如笔者对校门口小摊头经济形态命名为吸附试形态,也就是这里的百姓大多是下岗工人,全靠了这里的学生流,使得他们又有了生活的机会.

在学校周围我团队分别采访了报亭员工,服装店,餐饮店员工,在对肯德基,易出爱莲,美邦等采访中得到格经理,员工的好评.

如刘先生是四五年之前在矿大附近经营报亭的,他是本地户口,再开报亭之前是打工赚钱。自从开报亭之后才有固定收入,每个月大概收入几千块钱,每天从早上7:00一直干到晚上9:00,据刘先生透露,学生的消费大部分都是电脑类的书或杂志,每天卖出去的杂志大概有

20~50本左右。董小姐实在报亭里当帮工,她是本地铜山县人士,经过对她的采访我们了解到,报亭的老板杨先生一直是做报亭生意的,在一年前搬到矿大附近,之所以在这里开报亭,有多方面原因,一是规划局的规划,二是靠近车站、学校、还有居民区。在这里的生意很好,每天从早上6:00干到晚上10:00,一般的消费群体为学生、上班族。



王小姐是肯德基店的服务员,在该店工作两年了,据她介绍肯德基店在徐州有多个分店,在火车东站、华联、华美等附近都有分店,之所以选中在这里开分店主要是由于这里人口比较密集、交通便利、靠近学校。店里的生意在周六、周日,节假日比较好,主要的消费群体是小学生、中学生,所以矿大的学生放暑假对该店的收入并无多大影响,据透露该店每天的收入大约为4000多元。该店还开展了曙光基金活动,每年都会为矿大的学生提供一些兼职工作岗位。

郭女士是一位下岗工人,刚在这里开店,主要卖的都是一些饰品,一个月能赚2000元左右,来消费的大部分是学生和当地的居民。之所以在这里开店是因为离家比较近.何小姐来自厦门,姐姐也在矿大读书,来这里开店半个多月,她经营的是一家订做服装的服装店,专业定做公司、企业、校园文化衫以及个性T恤、情侣衫等等,在网上也有开店。据透露,来这里定做衣服的矿大学生比较多,一般定做一件衣服大概要35元钱,一般星期一星期二 的生意比较好,

每个月大概能挣2000元左右。

蔡先生是美特斯邦威专卖店的负责人,该店在03年开始在这里营业,通过对他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主要来这里消费的以居民和学生为主,7月~9月是该店的淡季,冬季则是旺季。学生比较爱淘宝,由于受到泊客街的影响,夏季来该店的学生很少。

蔡小姐是同仁眼镜店的营业员,据她透露该店于06年2月份开始在这里营业,平时主要的消费群体就是大学生,由于这里靠近矿大,居民区较多,针对于大学生以及中小学生,才选择在此开店。 从采访中,我们获知在高校附近的营业额都比较高,生意比较好,而主流顾客当属学生,所以在高校附近的店面俨然有服务学生的特色,经过调查, 校外:餐饮业大约有114家,服饰业14家,商品休闲业有8家,杂货店20家,通讯营业厅6家,旅馆等服务行业37,文化用品商店4家,药店医院诊所15家,银行3家,眼镜店5家,邮政3家。可见餐饮业, 旅馆等服务行业,服饰业为文昌校区周边的主流产业

三.相关数据的分析

1.对徐师大学生的150份调查问卷:

a) 对于学生每月在校期间的消费情况:22.44%的同学在400-600之间,400元以下和800-1000的人数差不多都为5%,600-800的占14.28%,其余为1000元以上。徐师大学生的消费内容集中在校内生活的基本需求,服饰以及校外餐饮上,其次集中在校外娱乐与交通方面。






b) 78%的同学认为学校周边的经济的繁荣,设施的齐全方便了学生,为学生解决了很多问题,满足了学生的需求。22%的同学持不同观点,认为商业化的嘈杂,以及外界的诱惑使得很多学生荒废学业,影响了学习。




c) 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所涉及的校园服务业中,大部分集中在小吃店、超市、服装店、奶茶铺、洗衣店、报刊杂志、网吧等消费场所。同时39.40%的同学认为餐饮业在学校周边更有发展潜力,少数人认为服装业、商品超市更有发展潜力。










综合以上问题:餐饮业, 服饰业、超市业为徐师大周边的主流产业,

而且这几个产业在未来的发展最有前途。由此得知,高校的建立促

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消费群体。


另外我们在问卷调查中设了一道当代大学生对高校与经济关系的看法。其中有26.53%认为有一定的带动作用。甚至有15.31%的同学认为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2.对徐师大周边交通状况、绿化状况及环境数据的采集:

a) 我小分队分为两小组对徐师大的两个大门附近的交通状况进行数据的采集。

东门附近某一路面的车辆流动量大约为8辆/分钟,而生活区为5辆/分钟,从经济来看东大门附近明显比生活区繁华的多

b)

校外:餐饮业大约有350家,服饰业122家,商品超市业有115家,旅馆有57家,网吧等娱乐业有25家。校内:餐饮业48家,服饰业48家,商品超市业14家,网吧等娱乐业有11家,发廊12家。校内小吃铺大约有40家。

c)(1).绿化状况

这里原本靠山,有较好的环境基础,学校周围的马路旁、居民区有较多的绿化带,树木较多,新开发的小区四周树木则较少,校外四周绿化状况良好,校内绿化状况更佳,到处是树林,草地,走在其中也比较凉爽,空气宜人。

(2).交通拥挤状况

生活区的门附近交通很畅通,但是校门口等候的三轮车较多,而东门则车水马龙,人口流动密度较大,但是未达到拥挤的程度。

(3).周边卫生情况

校外卫生状况良好,由于生活区附近比较偏远。人口不是很密集,餐饮业也不多,大部分都是旅馆,所以垃圾较少。而对于校内,教学区的卫生状况良好,生活区则欠佳。究其原因,生活区的小吃摊较多,垃圾桶太少,导致垃圾堆随处可见。



四、对地方政府的一些建议

由此可分析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是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入住会吸引更多的厂商在这里投资,餐饮、服装、房地产等行业也会随着得到迅速的发展,一些高科技产业也会朝着高校的技术、人才优势往这里聚集。郊区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会的到改善和优化,比如周边地区以农家乐为主的餐饮娱乐场所的发展,旅馆、KTV和网吧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些变化都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第二、第三将会得到提升,尤其是第三产业将大大增加,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使之更合理,更能带动郊区经济的全面发展。餐饮、服装、房地产等行业为高校周边的主流产业,为此政府机关在城市发展规划上可以考虑在高校周边加大对这类产业的扶持力度,当然由于高校周边经济的空前膨胀,导致对高校周边的环境遭到恶劣破坏,有很多学生反映街道的喧哗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为此建议政府机关加大周边地区的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产业用地,保持地区生态平衡,对噪音,垃圾等加大控制力度.
(1). 充分开发利用高校的“外部性”资源,与高校加强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2). 以高校为优势,抓住机遇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围绕高校建立优势经济圈。
(3). 协调与高校的关系,加强校区管理,携手发展共同繁荣。
总之,当地政府应该充分利用高校带来的正外部性影响,合理解决负外部性的影响,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加速郊区的城市化进程。

五.有关该项目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把大学的功能归纳成以下几点:(1)知识的创造源,(2)人才的培养库,(3)文化的传播者,(4)经济的增长源,(5)高新技术的辐射源。的确,高校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扮演了不可低估的角色。如今的高校开放性也越来越明朗化。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带有鲜明个性的区域经济迅速崛起, 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点。而区域创新又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资源在区域创新中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区域创新对知识资源要求在质和量上的双重提高, 要求作为高智力发展和创新重要发源地的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担负起更加重要的责任。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理论。

(一)三螺旋理论

在崇尚创新的知识经济社会, 创新制度环境的各要素——政府、企业与大学会以市场要求为纽带而联结起来, 形成一种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这就是所谓三螺旋理论。三螺旋理论的核心在于,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 在区域内的科研院所与大学成为主要知识资产, 具有了更高的价值。在成熟的创新区域内, 科研院所与大学通过其组织结构最下层的研究中心、科研小组以及个人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活动良好的接口, 在区域内发挥了强大的技术创新辐射作用。

(二) 区域竞争力理论

以高等教育为源泉的“ 国民素质与科学技术”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中,科技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的44项指标中有22项、科技竞争力的26项指标中有19项与教育相关,尤其是与高等教育有关。

(三) 非均衡增长理论

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的“ 产业结构更新”是实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的动力。非均衡发展理论认为,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一国范围内,客观上已形成一种经济技术梯度,经济增长往往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个或几个实力较强的区域中心,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这些增长极地区对其他地区具有支配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推移速度的加快,地区差距逐步缩小,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进而实现一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理论揭示:(1)产业结构更新是地区经济向高梯度发展的根本动力。(2)创新会直接打破区域平衡,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3)区

域劳动力质量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4)区域联合与融合有助于减少区域间壁垒,促进分工协作;有助于扩大要素流动范围,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高等教育具有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的主要依托,因此,高等教育是实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的关键所在。

 (四)新增长理论

以高等教育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新增长理论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技术(或知识)、人力资本具有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的存在是经济实现持续增长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新增长理论揭示,知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内生变量,知识的积累取决于经济当事人用于研究与开发、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投资。因此,高等教育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五) 后发优势理论

以高等教育为动力的“创新”是后发优势的关键。后发优势理论指经济欠发达国家与地区有效利用资源、创新、机遇、政策等优势,获取更佳的经济效益和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趋同化,甚至超越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后发优势有:资源型、联动型、机遇型、创新型、干预型等5种类型。营造和发挥后发优势的关键是将创新作为后发优势的灵魂。

2. 美国大学与城市互动的案例分析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芝加哥大学与芝加哥市结下了不解之缘。芝加哥大学的建立和初期发展离不开芝加哥实业家的大力支持,芝加哥市为芝加哥大学城市社会学的建立提供了绝好的实验场所。同时,芝加哥大学在芝加哥的城市更新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双方在很多具体问题上展开了新的合作。二者的互动为我们认识芝加哥大学的发展以及一流大学与地方社会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思路。

大学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美国著名的研究性大学之一,该校通过提供就业岗位、购买商品和服务、培训人才、科学研究、学生和校园游客的消费、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学术讲座、服务性学习活动、对中小学教育的扶持、社区伙伴关系、志愿者活动等,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多特蒙德集群:大学在区域创新与合作中的战略伙伴关系 大学、 银行、政府及企业所组成的“集群” 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这种“集群”中,大学起着核心和灵魂作用。多特蒙德科技中心就是这样的集群之一,多特蒙德大学同其进行了卓

有成效的合作,共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多特蒙德大学还通过课程教学及相关活动的方式,推广着它的创业精神。

生产力布局:高校布局结构与城市互动发展新视角 从高校与城市发展之间互动这一生产力布局新视角,可以看到,世界高教机构布局分布的发展趋势,一是高教机构布局与城市发展相依存;二是产学研结合——从大学城到科技园区;三是学术与城市功能对应:高校科类布局的规律;四是资源集聚与分散:布局的多样化模式。由此,上海高校与生产力布局互动的模式应是:(一)重构新格局:由自然集聚走向合理集散;(二)形成增长极:与高科技园区同组高新技术带;(三)构成产业链:随新工业城重组大学城;(四)引导新城市:构筑一城九镇社区学院网。

上海:校区园区社区联动大学城市相互滋养 创新需要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有充满活力的团队孜孜以求地开展科学研究,有规范合理的体制机制将研究成果有效地实现转化,这是大学服务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理想状态。上海以“校区、园区和社区相互联动”为理念进行的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引起了高度关注,“三区联动”的创新做法被认为是找到了中西方模式的“中间地带”。

教育业与城市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进程中,教育业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二者的内在联系,反映了全球化发展进程的新动向。城市信息化的结构特征导致了教育业的空间聚集,教育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现代城市经济社会的重大变化。目前,教育业的发展呈现出与城市竞争力共同促进的态势,这一态势主要从城市的供给能力、聚集与吸引能力、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3. 经济视点报:大学城对周边经济的拉动常常是不均衡的,伴有较强的季节性。如何才能使高校对当地经济具有长期的拉动作用?

顾 骏:如果要实现对当地经济的长期拉动,那就要形成第二产业。但在大学城的附近是不可能形成第二产业的。否则,将会对其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对大学城本身发展也是很不利的。

其实,单纯地想通过大学城的建设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是不合理的,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受其自身历史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需要长时间的积淀。

经济视点报:有人说把高校迁到一起形成大学城,可以整合资源如教师、场地等,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的?

顾 骏:在我个人看来,把学校迁移到一起形成大学城会破坏大学的“根”,即一种文脉。如英国的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的校址几乎都没有变化,因为它们已经对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种

依赖性。

另一方面,在我国现在的发展状况下,几所大学要达到一种资源整合是不现实的,这样,还不如重新建立一个大学的效果更为明显。

所以,规划建设一个大学城不应是盲目的,要考虑其建成后的整体效应,如商业开发、能创造多少就业岗位及周边的人文影响。同时,还要严防那些假借建设大学城进行变相“圈地”的不法行为的发生。

经济视点报:您觉得高校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怎样?

顾 骏:高校发展对经济有两种影响,一种是自然的、慢性的、水到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不可能快速拉动经济增长的。

另一种是教育服务业的影响,它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是快速的。如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的定性就是教育服务业,即吸引大批国外学生到它们那里读书,从而成为该国经济的新增长点。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应随着国家的发展多搞教育服务业,让教育本身也促进经济的增长。

经济视点报:如果高校搞教育服务业,怎样寻求高校与经济的平衡点呢?

顾 骏:如工科和应用学科可以使学(教学)、研(科研)、产(生产)合一,但像文科类如中文、历史、哲学等就不行了。所以,要处理好高校服务与商业化、市场化的关系,就要把教育细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国家应负责的教育,即公民为实现自身发展必须接受的教育,这虽然与义务教育不同,但也是一种公共教育。

另一个是市场化的个人教育服务,即为了培养个人兴趣或提高个人修养而进行的教育,如学习商务礼仪、语言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需要改革,要让高校公共教育费用更合理,但不过于商业化。另外,要让教育服务更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高等教育进入一个良性双赢的发展轨道

六.实践感想





《累并快乐着》

白岩松曾写过“痛并快乐着”,而在这几天的实践活动中,我却深深感到累并快乐着,那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快乐。

实践活动的那几天很热,即使不动身上都能流出汗来,聒噪的知了,搅得人心里很是烦躁,然而我们仍是兴致盎然。

到文昌,到云龙,到泉山,跑到马路边数车的数量,人的数量;逛遍每一条街去数商店的数量;走访n家商店去采集民意;到徐州高校周边的每一个角落去调查环境。尽管没有经费,没有报酬,还可能遭到拒绝,遭到白眼,但没有人说要放弃。

每一次回到宿舍就热到衣服湿透,累到碰床就睡的地步,但仍没有人退缩,没有人抗议,只要一接到任务就立刻满怀激情,投入战斗。

我问同伴,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做下去,她没有回答。我问自己,是什么让你放弃教室里的

阴凉,是什么让你甘愿离开舒适的宿舍?思索良久,也许就是那么一种信念,那么一种壮志,那么一股劲!就是那一种要善始善终的信念,那一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壮志,那一股无论干什么都要做最好不服输的劲,就是这么一种信念,这么一种壮志,这么一股劲支撑着我们忍受炎炎烈日,忍受汗流浃背,不怕拒绝,不怕白眼地进行着我们的活动。

我不知道我们会有多大的成果,但我要说,我努力过了,我付出过了,我不后悔,这就够了!我想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会这么想,累并快乐着,苦并快乐着!只要有这么一种达观的心情,以后就是遇到再苦再累的事,我相信我们也能够承受的了。

《体在其中,感亦在其中》

炎炎烈日不见弱,天中云彩不见影。

看看队友不曾惧,美乐笑感见真动。

虽然我刚进入大学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我知道“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实践的重要性,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我们知识的方法,也是让我们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的真是行动。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的道理人人皆知。能够在学校学校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外,我认为适当的参加社会实践是很有必要的,这是一个双赢的,我们有不为的道理吗?

我们在校领导的支持、院领导的关怀下,我们对我们的社会实践更加充满了信心,即使前方有太多的障碍和困难我们毅然会挺起胸膛去面对。再大的风雨也不会压不倒我们坚实的身躯的。

在我们的奋斗目标下,我们的实践进入了行动当中。在我们小强同学的一声令下,我们出发了。带着冲动,怀着兴奋,我们开始了

“祝福奥运,百年校庆 ”我们以我们的方式来给它们祝福,和送上我们的礼物。

我们以“调查高校对周边经济的影响”为我们的实践对象,因为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也体验到高校对周边的影响非同凡响的。

茂林丛生、草亦四溢,环境幽雅是我们到那里第一感受,有着不同形形色色的风云人物从中走向祖国的现代化的建设中的校园里,“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面对新世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向着综合性、开放式、高水平新型师范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更是让我们倍受感动。在没有到那里的时候听说了它,我们都怀有一点的怀疑,但现一见了都不得不为之高叹。

校园里的景色迷人,但是人更是有着纯托。美女如云,更是让我们饱足了眼福,他们从中体现的不仅有漂亮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她们的那颗善良的心更美。这就是我们第一天到的徐师。

第一天,我们是做的调查现代学生消费与周边经济的关

系,刚上车的时候,我们还在有所顾虑,担心我们会遭受冷眼了。但是我们不会后退,我们做好了遭受冷眼的思想准备。但是我们到时,以见到那样的场景我们都彼此笑了。我们多虑了。不仅我们的工作顺利的完成,而且在一位热心师大妹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漂亮的徐师,体育管、假山,小吃街等等,这一片片繁华、优雅、清新都在其中映寸出来了,吃在徐师,看在徐师,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和激动。

时间就像刹那间消失一样,不知不觉当中那烈日也悄悄的从掉了下去,就这样我们不得不不舍的离开了,但是一想到明天还要来,我们又笑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我们坐上车时,我们说着今天的收获都大有感扩,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我的眼睛开始开始在挣扎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我被拍了一下,”下车了”跳起来猛一惊,啊我们到了老校区。回来也不少向他们(我的舍友)炫耀一番,可是一不小心我就给“周爷爷”给叫去了。

一个不小心,第二天的阳光已经啥了进来,向外一看,它没有减弱的意思,反而还增加了,昨天还有那么意思意思的几朵云儿在飘,但是今天的它却“赶跑“它们,嫌它们阻碍那双亮丽的”眼光“。我们不在乎它,它有来招我们也有应术,毅然的还是又开始了第二天的特别行动,而且还壮大了我们的队伍,意思要战斗进行到底。

我们昨天回来就没有踪影,所以行动计划就在那公交车上开始了,组长分配和布置,我们也在讨论,在那里说得不亦乐乎,昨天的精彩今天的行动,说说笑笑,叫旁人不亦闷乎。

车在慢慢的驶进,心里除了一分激动之外,就是感到一份责任,昨天的完好,并不有映寸今天的好时光,如果昨天的是嘴的较量,今天所要的可是脚的搏斗。到了,我们开始各自行动了,就地一站,一棵树下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我们划了一条线,用冯过必记的手法进行,30分钟并不是一帆而过,有过烈日的穿透,有过对面和路人异样的眼睛扫过,有过叔叔阿姨的问,也有过同学们惊,当然也有人笑,我们的微笑把他们都全给回敬,我想他们能够明白和理解。30分钟过了,我们走了,来到了一条街又一条街,边走边记,多用数,少用“正”。每一家店每一个门面,在我们的笔记本上一次次的静现着。我们看到街道办事处,想进去但有一种怕遭“热”,这样的天气再加上一点的话那就可能要有火灾了,但是如果不去的话,我们对这里的了解情况就存在片面单一,在经过一番激励的心里活动,我们进去了,一进去,就感觉到里面与外面有很大的不同,打了一下寒抖,让我们感到凉爽,身体爽了,心更是爽(这

里了解到很多有利的消息)。

当外我们回去时候,我们又笑了。在徐师这个周围留下了四个人的身影,在校园里,那树下,那山上,那条路上,还有那条街,那个办公室,体育馆都曾经走过,笑过。烈日下,我们走得更加自信,走得更高兴,笑得更开心。

转了两天,我们还是回到了原点,但是我们多了笑多了乐,累与笑是我们的体,动与思是我们的感,斌礼之中有一丝累意,也有几分收获。炎炎的夏日,头顶刺杀的阳光,不在畏惧,我们毅然踏向奋斗的路程。

八.参考文献

[1] 郑文范.公共经济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2] 孟浩宁.高校新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J〕.
[3] 王明星.对高等学校建设新校区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26卷第4期.

[4]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王守法 王云霞.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 北京社科规划. 2006-06-19
[5]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所 闫露. 多角度研究高等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6] 吴志攀.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以“首都教育”为视角的考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科学版),2003,(4).
[7]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 张宝泉.关于高等教育区域功能若干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8,(5).
[9] Rutten,R.,F.Boekema,E.Kuijpers Economic Geographyof Higher Education: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nd Learning Regions[M].Routledge,2003.
[10] 许长青.高等教育经济地理:理念与实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1] 罗海丰.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J]. 辽宁教育研究,2004,( 5).
[12] 夏建刚.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4,(1).
[13]〔美〕彼得·圣吉等著:学习型学校[M].上海:三联书店,1998.79.
[14] M.布雷.社区对教育的资助[A].〔美〕Martin Carnoy主编,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Z](第2版).闵维方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53,885.
[15]〔日〕小川佑和.东京学[M].196.
[16] 张国祥.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发展[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17]王德禄 ,张丰超 ,郭宏峰 .区域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J].未来与发展,1999
[18]闵维方.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与大学的使命 [J].教育研究 , 1999, (9):29- 33.
[19]杨明,刘毅,赵细康.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职能重构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J].高教探索,2004,(1).
[20] 张军.对建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关系的思考——兼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3).
[21] 郑文范.公共经济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22] 孟浩宁.高校新区建

设与城市发展研究〔J〕.
[23] 王明星.对高等学校建设新校区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26卷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