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小组合作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江宁区丹阳学校费长春
内容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活力、丰富、立体。然而我们在追求课堂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好看的形式,不追求高效的质量。笔者结合近一年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试从倾听、阅读、表达、写作四方面着手,探究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语文课堂、听说读写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是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了活力的课堂、丰富的课堂、立体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仅是掌握知识的阵地,更是学会做人的平台,给予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模式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但是从近两年的听课和教研活动来看,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课堂只注重好看的形式,不追求高效的质量,教师们这样认为,学生们这样执行,连某些评课者也认为:“只要学生动起来就行了……”殊不知,这样表面繁华似锦的语文课堂却“一贫如洗”。
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归根究底是“听说读写”四大素质的提高。近一年来笔者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试从这四大方面着手,初步探究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
一、认真倾听,科学倾听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基础性的学科,“听”是掌握其他能力的基础。高效语文课堂对于听的目标基本上就是学会认真听、学会科学有效的听。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实最基本的信息搜集能力就是“听”,课程理念需要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更需要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这不仅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做人的良好素养。所以,不仅要听老师讲,更要听组员讲,还要听其他同学讲。
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现象: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组的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的举手,有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还会情不自禁的喊“我来”,而另
一些学生则干脆漠不关心,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热闹的那一部分,有可能是我们教师内心的虚荣所助长的坏风气,沉默的那一部分则有可能是教师无意间的忽略而默认的。
这样的情况很常见,首先教师要摆正心态,明确态度,告诉学生:认真倾听是合作学习的第一前提,是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的表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扬认真倾听的学生,批评乱插的现象。这样可以在教学中树立一道标杆!
肯听是第一步,会听是第二步,教师还要加强倾听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在听完后能听出别人说的重点、优点、问题,即“听思结合”,必要时可以“听记思结合”。在每一节语文课前五分钟,我安排了五分钟演讲,并要求学生在听完后能简要复述,做出点评。如此训练之后,我班学生听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独立思考,流畅表达
说,是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基本能力,当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必需的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流畅准确地表达自我有一个前提——独立思考。
由于学生长期受“掌握知识”思维方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也不知从何说,这在小组中的中下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耐心帮助,细心指导。教学中注意思路、方法的指导,评价时多鼓励中下学生的表现,给予信心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动脑欲望,逐步养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说。
语文教学重感悟,重表达,重交流。首先让学生敢说想说,在评价体系上倾斜于那些“全员参与,个个表达”的小组,解决动机和信心问题;其次让学生能说会说,引导学生在交流之前想好自己要说什么,该怎么说
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正确的理解。说是一种外显的能力,还隐含着其他的能力: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各自的文学素养、以及性格因素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为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讨论内容的设计上多下功夫。讨论内容一般是需要互相补充、互相提升的问题:可以是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才能把握准确的重点问题,如教学重难点;可以是需要通过共同协作来提高效率的集体性作业。根据讨论内容的不同,讨论形式可以是轮流式的、辩论式的、分割式的等。比如,在学习《报任安书》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司马迁的生死观的小型辩论赛,要求组内进行辩论,
辩论每一方均只有三人,学生们都纷纷活动起来,积极参与,气氛和谐友爱,平等自主,充分体现了他们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课堂之外,我曾做过这样一些尝试:
1、鼓励学生在看完新闻联播后与小组成员交流,说说自己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看法;
2、在小组讨论中,建议组员轮流作总结性发言;
3、要求学生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立刻思考其优点与缺点;
4、举办相关的活动:课前演讲、主题班会、复述新闻、辩论赛等,上台的同学用较标准流利的语言即兴表演,台下的同学要复述演讲的要点或评价总结或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主要要求他们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流畅的与他们交流,并养成有礼貌说话的习惯。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既能概括要点,又能表达自己。
三、充分阅读,必有所得
张志公说:“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期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指通过阅读能独立地获取知识的技能。由于学生的这种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给规范统一的课堂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的的互相启发、帮助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地平衡了这种差异,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那么如何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关键看他阅读完之后是否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领会关键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是否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是否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应鼓励学生平时多阅读,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吸收,从中不断提高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首先课堂上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的时间。山东的高效课堂模式对语文教学有较大的冲击,语文上得更像习题课了,怎么看都缺少了一点语文味儿,我认为归根究底是这种模式极大的剥削了学生的阅读时间。预习在课前,思考在课前,纯粹的阅读不见了,只剩功利的为解题而阅读的反向思维,所以这样的阅读少了“人味儿”“情味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多读就能有所感悟,放手让学生一遍遍读,多形式读,边读边想,学生是能够自然而然的进入文本情境,这就是所谓的“文贵自得”吧。